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32卷  第05期

关节镜外科进展
2011, 32(05).
摘要:
关节镜外科是通过关节镜设备,对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骨关节病损进行诊治的骨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关节镜技术于20世纪初起源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等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关节镜技术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相继开展了关节镜的临床工作.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关节镜对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关节镜可以对关节内结构进行全面观察,较切开手术更加细微,许多关节内的结构和病变可以得到直接观察和治疗.有人将关节镜技术与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并称为20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关节镜技术是关节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现代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近年随着医学知识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关节镜手术以其显著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所接受,有些医院有了专门的关节镜医师,还有的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关节镜诊疗中心,时至今日关节镜手术获得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进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正常犬脊髓MR弥散成像的初步研究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beagle犬脊髓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技术特点及研究意义.方法 用速眠新对8只比格犬进行麻醉后立即进行脊髓弥散成像,采用西门子sonata1.5T磁共振系统,在平面回波成像(EPI)基础上进行不同参数扫描,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计算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采用层厚 3mm,单次激发SE-EPI弥散序列可以取得较好的颈髓DWI图像,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于白质纤维的弥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在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 ADC值为(109.6±6.8)×10-3 mm2/s.结论 1.5T磁共振系统可以对犬进行颈髓DWI成像,其脊髓成像特点有助于指导犬的脊髓试验.
20(R)-人参皂苷Rg3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20(R)-人参皂苷Rg3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PAF诱导HUVEC活性;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UVEC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用ELISA法测定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t-PA 、PAI-1含量.结果 1 μmol/L PAF刺激HUVEC 2 h后,可明显降低HUVEC的吸光度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上清液中PAI-1含量明显升高,而t-PA含量无明显变化;20~80 μmo/L 20(R)-人参皂苷Rg3可升高HUVEC吸光度值,并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HUVEC内游离钙浓度;20(R)-人参皂苷Rg3降低上清液中PAI-1含量,对t-PA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20(R)-人参皂苷Rg3对PAF诱导损伤的HUVEC具有抗损伤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PAI-1产生和调节t-PA /PAI-1平衡作用有关.
黄芩苷抗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理.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黄芩苷组,采用经典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记录每天的潜伏期与游泳轨迹,同时运用蛋白印记的方法来检测小鼠纹状体中Bax 和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黄芩苷组小鼠水迷宫训练学习期的第4 天开始,逃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脑缺血模型组损伤4 d后,小鼠纹状体区神经细胞Bcl-2与Bax表达、Bax/Bcl-2比值都上调;黄芩苷组预处理可以分别下调Bax表达与Bax/Bcl-2比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芩苷能有效预防脑缺血-再灌注致小鼠学习能力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ax/Bcl-2改变有关.
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其鉴定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建立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方法 取胎鼠海马,分裂获得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经2 h差速帖壁去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液转移并继续培养,以获娶纯度较高的海马神经元.培养第5 、11、15天观察细胞和突起生长情况,用NeuN抗体以免疫组化SP二步法染色鉴立神经细胞.结果 培养头3 d.细胞生长缓慢,5 d时细胞开始生长,可见突起,11 d时突起连成网状.经Neun染色培养细胞呈阳性反应,证明是神经元.结论 本方法获取生长良好,纯度较高的海马神经元.
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及分组治疗的血压、微循环同步观测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通过微循环的观察,让学生对休克的发生发展以及休克的治疗原则有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方法 在经典失血性休克实验观察动物血压的同时,全程同步监测记录实验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并组间比较输血、补液+输血+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及补液四种治疗方法对休克动物的血压,尤其是微循环的复苏效果.结果 微循环观察结果证实,不同的治疗组,微循环血管数量、口径及血液流态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原有的经典失血性休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微循环的同步观察,促使学生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昂丹司琼含量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建立高灵敏度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昂丹司琼含量.方法 大鼠血浆样本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Waters Atlantis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奈韦拉平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0.002 μL/m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pH到3.3)=30:70,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310 nm.结果 血浆中昂丹司琼2~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 5.1%和7.7%,昂丹司琼提取回收率为90.4%~94.1%.结论 HPLC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昂丹司琼血浆浓渡的测定及其药理实验研究.
PCR-RFLP方法检测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的实验研究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的最适实验条件.方法 在PCR实验中,运用降落PCR(touchdown PCR,TD-PCR)方法优化PCR条件;对引物终浓度设定0.8 μmol/L、0.6 μmol/L、0.4 μmol/L和0.32 μmol/L四个浓度梯度进行扩增;通过2%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在RFLP实验中,在内切酶量10 U不变的情况下,PCR产物量分别设定为5 μL、10 μL、15 μL;酶切时间分别设定为12 h、8 h、4 h、2 h、1 h酶切,反应完毕后通过2%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1)降落PCR方法能有效降低或避免非特异性扩增;(2)引物浓度为0.4 μmol/L时,PCR产物量高且引物二聚体较少;(3)10 μL的PCR产物进行酶切,电泳结果清晰;(4)在37℃条件下酶切4 h能完全消化一个酶切体系中的PCR产物.结论 PCR实验中,TD- PCR优化了PCR条件,为扩增目的条带提供了快速、特异、可靠的方法,最适引物浓度为0.4 μm/L;RFLP实验中,最有效酶切方案为20 μL的体系中加10 μL产物和10 U内切酶,37 ℃消化4 h.
灯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与比较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研究pH对其影响,为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脱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浓度.结果 37 ℃下,pH为3.00,3.50,4.00,5.00,6.00,7.00,8.00,9.00灯盏花乙素的logP分别为-0.10,0.48,-0.37,-0.69,-0.86,-1.33,-0.82,-0.45,-0.28,灯盏花乙素苷元的logP趋近于0.pH对灯盏花乙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在pH3~7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灯盏花乙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减小,在pH7~9的范围内又逐渐增大,并且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大为3.07.结论 灯盏花乙素的表现油水分配,受pH影晌较大,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受pH影响不大.
SDF-1与VEGF在胶质瘤表达中的关系及意义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检测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关系.方法 手术取胶质瘤标本32例,Ⅰ~Ⅳ级各8例,以免疫组化法行胶质瘤标本SDF-1和VEGF染色,分别检测SDF-1和VEGF在不同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SDF-1和VEGF在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与分级密切相关,SDF-1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随级别增高而表达增强(P<0.05),且肿瘤中SDF-1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DF-1和VEGF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在肿瘤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联合检测SDF-1和VEGF可能有助于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
低氧诱导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黏附、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氯化钴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低氧,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黏附试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低氧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低氧对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显示氯化钴诱导的低氧对肝癌细胞生长起抑制作用;低氧24 h,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坏死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比例增加;黏附试验显示低氧后细胞黏附力增强(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低氧后细胞迁移能力较常氧时明显增加(P<0.05);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显示低氧条件下HIF-1α、VEGF、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常氧时增加(P<0.05).结论 氯化钴诱导低氧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坏死增加,同时细胞黏附、迁移能力增强;低氧时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并通过调节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MMP2的表达参与了这一生物学行为的转变.
恶性胸水培养肿瘤细胞失败原因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目前在肿瘤化疗体外药敏及生物免疫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获取原代肿瘤细胞,通过对培养失败的原因分析,揭示肺部肿瘤细胞原代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今后选择正确的培养方法,避免再走弯路.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恶性胸水沉渣接种于RPMI Medium 1640,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15例标本培养观察约10 d能见到大量成纤维细胞生长,8例标本曾见到肿瘤细胞生长,但继续培养后肿瘤细胞死亡.8例未见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胸水采集量不足,沉淀后细胞数量少是失败的最主要因素;未及时送培养;未行冷藏送检;未及时清除成纤维细胞均为失败的重要原因.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情况,为优生优育工作作指导.方法 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 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后的自然流产绒毛标本41例,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41例标本中有30例培养成功,绒毛染色体异常15例,占50%.多数为数目异常,其中X单体1例,染色体三体11例(包括18三体1例,16三体3例,15三体2例,4号三体1例,9号三体1例,2号三体1例,嵌合体型21三体2例),多倍体1例,具有额外小染色体的核型1例.结论 ART妊娠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非整倍体是导致ART治疗后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运动训练对四氧嘧啶致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90%糖尿病患者为非胰岛素依赖性(Ⅱ型)糖尿病.缺乏运动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运动训练对四氧嘧啶致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5 d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四氧嘧啶组,腹腔注射250 mg/kg体重四氧嘧啶;对照组,腹腔注射注射同等剂量0.01M柠檬酸缓冲液.断奶后,每组1/2大鼠接受游泳运动训练,1 h/d×5 d/周超体重负荷游泳.在第28、90和120天测定大鼠糖耐量(GTT).结果 四氧嘧啶组大鼠的GTT高于对照组大鼠.在第90和120天时运动训练四氧嘧啶组大鼠CTT低于四氧嘧啶组大鼠.结论 四氧嘧啶能够引起新生大鼠持久的糖耐量反应.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抵抗这种糖耐量反应.
腹腔镜联合器官切除32例治疗体会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无1例中转,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3±11)min,其中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12例,LA+妇科手术3例,LC+妇科手术7例,LC+肝、肾囊肿手术5例,粘连松解5例.结论 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创伤小,能缩短多疾病治疗的时间,节省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价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代谢综合征不伴左室肥厚(MS-NLVH)患者24例,26例伴左室肥厚(MS-LVH)患者和28例正常人(对照组).采集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左室长轴方向18节段收缩应变,心尖左室长轴观总应变(GLPS-LAX)、四腔观总应变(GLPS-A4C)、二腔观总应变(GLP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全局应变(GLPS-Avg).结果 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平均值及左室全局应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代谢综合征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能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
Miller-Fisher综合症临32例床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分析Miller-Fisher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识别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Miller-Fisher综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发病前有前驱症状,19例患者表现典型的三联征,所有患者均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28例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症为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有前驱症状,有多样性临床表现,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基治疗效果好.
柯兴氏综合症致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柯兴氏综合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分析皮质醇增多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骨痛、骨折为首发表现的柯兴氏综合症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收集近10 a来收治的柯兴氏综合症患者28例,总结其首发症状以及主要临床特点;对28例患者的腰椎、股骨颈进行X线测定,用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的柯兴氏综合症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结果 (1)无论哪种类型的柯兴氏综合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32.1%(9/28),骨折、骨痛占25%(7/28);(2)28例患者行X线检查,其中10例骨质疏松,6例肾上腺腺瘤,3例椎体或髋部骨折;对7例有骨折或骨痛症状的患者行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结论 柯兴氏综合症所致骨质疏松症与病因相关,肾上腺肿瘤引起的肾上腺依赖性柯兴氏综合症较垂体分泌ACTH肿瘤引起的柯兴病更易引起的骨质疏松.
十二指肠乳头占位病变26例临床诊疗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诊断特点,提高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做到早期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十二指肠乳头占位疾病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占位以腺癌最常见,占88.5%(22/26)其次为乳头腺瘤,占11.5%(3/26).首发症状以黄疸最常见,为76.9%(20/26),其次为腹痛,占26.9%(7/26);B超、CT和MRCP检查可发现胆管扩张,有助诊断,ERCP可明确肿瘤的具体位置和形态.腺瘤行乳头切除成形或Whipple术式者远期生存良好,腺癌行Whipple术式者1 a生存率为55.6%,放弃手术者或姑息性胆肠吻合者1 a生存率为0.结论 十二指肠占位早期诊断困难,乳头切除成形是治疗腺瘤的首选方式,Whipple术式是腺癌的首选方式;重视胆道疾病影像检查是早期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占位病变的有效方法.
振动反应成像系统肺部定量数据变异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肺部定量数据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期间已明确诊断并经VRI检查共212患者肺部定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健康自愿者、肺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肿瘤患者、胸腔积液患者、气胸患者六组之间肺部定量数据变异度均值不相等或不全相等(F=117.690,P<0.05).通过Tukey HSD分析进行均数间的比较,肺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肿瘤患者之间QLD变异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六组数据重组分为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病变组(包括肺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肿瘤患者)、胸腔病变组(包括胸腔积液患者、气胸患者).同样通过Tukey HSD分析三组之间QLD变异值,结果表明三组均数不相等,结果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RI作为一种新的应用于临床诊断设备,其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于QLD值变异度可以很好的区分正常人群、肺的实质病变及胸腔病变,从而拓展了振动反应成像系统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GABABR1基因多态性与OSAHS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人γ-氨基丁酸B1型受(GABABR1) Phe658Phe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以24例重度0SAHS患者(其中12例血压正常,12例高血压)、12例原发性高血压及1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检测GABABR1 Phe658Phe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四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1基因Phe658Phe多态性可能与云南汉族人0SAHS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无关.
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研究经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用Seldinge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69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以及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69例中有6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 者24例,36 例>30 %,2例患者肿瘤缩小不明显,总有效率96.7%,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恶性腹膜间皮瘤11例诊治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学确诊的MPM的临床症状、术中状况、手术方式、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所见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MPM的主要手段.结论 外科手术和综合化疗是治疗MPM的有效途径.
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及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组175例,Rutkow术组193例,统计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及相关例数.结果 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膜前间隙修补术组为3.4%(6/175),Rutkow术组为9.3%(18/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修补更加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且较Rutkow术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是现代疝外科发展的方向.
重组生长激素治疗64例肝硬化患者糖和脂代谢变化回顾性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7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64 例经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BS)、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S)的影响情况.结果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hild-pugh 分级的不同病程患者存在糖、脂代谢差异.结论 短期、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辅助治疗肝硬化患者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利托君治疗早产32例临床观察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利托君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物副作用.方法 对32例先兆早产孕妇根据孕周、宫口开大情况分组,应用利托君以最低浓度抑制宫缩,从用药到宫缩抑制时间及用药后孕龄延长天数采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进行分析,适时停药,病情反复则间歇多次应用.利托君保胎时监测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采用95%可信区间、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利托君用药后宫缩在12 h内被抑制,应用利托君保胎时监测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尚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利托君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宫缩抑制剂,用于防治早产的发生.
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试验评价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评价<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新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儿童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将病例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治疗药物(感冒消炎片)和对照药物(银翘解毒片)治疗.详细记录病例的临床信息并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采集治疗前后的鼻咽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所采集的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h)分别为(13.09±7.02)h和(22.13±15.55)h(P<0.05);咽痛缓解时间为(20.36±7.91)h和(27.20±12.30)h(P<0.05);咳嗽缓解时间为51.20±13.81 h和53.25±16.50 h(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比较和两组治疗后病毒转阴率比较,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以云南特色中药臭灵丹为主要成份的感冒消炎片对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够迅速缓解流感所致的发热、咽痛等症状,并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分泌物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加快病毒转阴.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8h内使用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效且安全.
孤立肾合并鹿角形结石临床治疗52例报道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肾合并鹿角形肾结石治疗.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孤立肾合并鹿角形肾结石患者52例,年龄21~63岁.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无石率及术前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52例全部取石成功.39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13例采用开放性肾盂切开肾镜碎石取石;6例术后肌酐明显升高,经血液透析后均恢复.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及死亡病例.结论 孤立肾合并鹿角形肾结石治疗策略的选择与患者的肾功能密切相关.
下颌骨髁突骨折年龄和特点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3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併伤等进行分析.结果 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6.91%)为主要致伤原因;按位置、移位和年龄分型共分为Ⅰ型223侧、Ⅱ71侧、Ⅲ三型149侧;61.24%合并颏部骨折.结论 髁状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年龄、致伤原因与骨折部位、移位相关.
隐神经皮瓣转移对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隐神经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1例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隐神经皮瓣转移修复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稍显臃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隐神经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肺良性肿瘤73例微创手术诊治中的体会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肺良性肿瘤患者73例,69次(同期双侧3次)微创手术,其中包括VAT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电视胸腔镜手术和VAMT(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切除瘤体72个.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22例(其中3例双侧VATS),肺叶切除术11例,肺肿瘤摘除术36例,中转开胸4例.VATS为2-3个小切口;VAMT为辅助5~8cm左右小切口.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VATS:50~130 mL)/(VAMT:110~200 mL);手术时间(VATS:110 min/ VAMT:125 min);住院时间(VATS:4~5 d)/( VAMT:5~7 d);术口平均长度为5~10 cm.术后病理:结核球10例,炎性假瘤18例,慢性肉芽肿11例,肺囊肿6例,错构瘤21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结论 微创手术在肺良性肿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广泛的开展价值.
云南省农村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省农村孕产妇死亡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在控制经济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年龄偏大(OR=1.109)、未做过产前检查(OR=9.165)、剖宫产(OR=4.883)、从家到医院时间长(OR=1.043)是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孕产妇死亡与分娩年龄偏大、保健服务可及性差、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水平不高有关,提示促进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孕产妇高危筛查与管理,提高医疗卫生单位产科质量,可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心脏导管室接台手术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比较紫外线灯照射和动态空气净化器两种方法对心脏导管室接台手术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导管室空气进行消毒,在导管室第一台手术消毒前、后,连台手开始前,连台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120 min分别进行采样和细菌计数.结果 两种方法对手术前心脏导管室空气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杀灭率均在80%以上.连台手术开始后3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台手术开始6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台手术开始12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应用动态空气净化器对导管室空气消毒效果好,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是心脏导管室空气消毒的理想方法.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放置PICC的160例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结果 1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3.1%),根据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论 置管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的导管维护,留置时间、带管出院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浅谈研究生《Endnote》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生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改革.方法 对研究生先讲授的基本用法,然后主要由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进行指导.结果 所有研究生均能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 的基本用法.结论 该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易于学生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变成现场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认知与需求现况调查
2011, 32(05).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为医学院校建立可行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3.1录入,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学生有81.9%的学生未接受过全科医学相关教育;大部分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知明显不足,需求较高;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主观意愿是影响学生接受全科医学教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69.5%的学生愿意从事全科医师职业.结论 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使更多的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全科医疗,满足社会需求.
全国百余家医院评价昆明医学院毕业研究生
2011, 32(05).
摘要:
通过向全国百余家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进行横断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了解当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校研究生综合素质均达到中等水平及以上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继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加强研究生整体素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医学信息素质教育中参与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2011, 32(05).
摘要:
目的 比较参与性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确定麻醉班为实验班,用参与性教学法;法医班为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的比较,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结果 两个班的平时成绩、笔试成绩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方面,实验班要优于对照班.结论 参与性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32(05).
摘要: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 患者病死率高达20%~30%[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是深静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潜在的更严重的栓塞,抗凝治疗是最基本的早期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死亡率.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应用,该病能早期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笔者收集了大理州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确诊的10例肺栓塞病例,探讨CTPA 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为患者取得早期治疗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婴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中的疗效分析
2011, 32(05).
摘要:
婴儿肺炎及腹泻病是婴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肺炎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抗生素的使用出现腹泻,可严重影响婴儿健康和生长发育.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28例婴儿肺炎继发腹泻病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复方莪术油栓月经后用药巩固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2011, 32(05).
摘要:
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本病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我院应用复方莪术油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炎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云南白药在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止血的疗效观察
2011, 32(05).
摘要:
鼻内镜鼻窦手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使鼻息肉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如果术中出血较多,影响视野的清晰,则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创面多不缝合,主要是用填塞物压迫止血,压迫时间长则病人较为痛苦,因此如何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即成了临床关注的焦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笔者采取鼻内窥镜围手术期云南白药治疗88例,并对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体会
2011, 32(05).
摘要: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是肝移植术后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移植病人死亡或导致再次肝移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对HAS的认识及早期作出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动态观察的优点,并且对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有着自身的优势,是肝移植手术中肝动脉重要的检查评估方法.我院自1999年至2005年间,共施行50余例肝移植术,其中发生肝动脉狭窄1例,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1, 32(05).
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 d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有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近10 a来,随着头颅CT扫描的广泛开展,对该病的诊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男性尿道断裂167例治疗分析
2011, 32(05).
摘要:
男性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常见损伤,多发生于青壮年,因男性尿道球部,膜部较固定,故损伤多发生于球处.而尿道损伤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发生尿道狭窄闭锁甚至死亡等并发症.景谷县人民医院外科1985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男性尿道断裂167例,现就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颅内动静脉畸形28例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2011, 32(05).
摘要: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mations,AVM)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异常发育而形成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癫痫、头痛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1].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一直是AVM的主要治疗手段.本组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本病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要点,以期提高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乡镇卫生院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2011, 32(05).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切开复位内固定历来是治疗骨折最常用方法.然而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广泛骨膜剥离和直接粗暴的复位手法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近年来,随着骨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和微创治疗观念的深入,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原则发生了改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就是其中的代表[1].而锁钉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因其独特的设计使钢板螺钉之间形成成角稳定,长钢板、少螺钉的固定技术既能有效稳定骨折,又能使骨折获得弹性固定,刺激骨再生,利于骨愈合[2].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锁钉钢板相结合治疗四肢骨折,无疑是一较为理想的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笔者应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疗效分析
2011, 32(05).
摘要:
雾化吸入是内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的疗效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搜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AECOPD住院病例220例,110例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另外110例给予常规治疗,现将2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
挫伤性前房出血58例诊治分析
2011, 32(05).
摘要:
在生产、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一些眼外伤急诊,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并发症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因此积极治疗前房出血和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现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治疗的58例5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报告如下.
SICS+IOL术合并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2011, 32(05).
摘要:
青光眼在我国群体的患病率为0.21%~1.64%,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大,位置前移,使晶状体与虹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形成瞳孔阻滞.当后房压力不能克服瞳孔阻滞时,则出现周边虹膜膨隆,房角粘连关闭,导致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1].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阻止青光眼的发作,解除瞳孔阻滞,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恢复正常的房水引流,眼压可得到控制,视力可提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继发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越来越多.针对这一情况,昭通市中医院眼科有选择地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SICS+IOL)术合并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垂体后叶素与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2011, 32(05).
摘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育龄妇女的20%~25%,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其中40~50岁妇女发生率高达51.2%~60%[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逐渐被医患接受.如何控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出血成为最常见的问题.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缩宫素止血、子宫下段套扎术、子宫动脉暂时或永久阻断术等,但由于有些方法效果欠佳,有些手术方法耗时较长,一直未能广泛开展.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垂体后叶素术中止血效果更好.本文就垂体后叶素和子宫动脉暂时阻断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作用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
2011, 32(05).
摘要:
回顾分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药剂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136患者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CRP变化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男性两性畸形伴巨大髓脂肪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1, 32(05).
摘要:
髓脂肪瘤(myelolipoma,M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Gierke于1905年最先对本病进行描述[1],Oberling于1921年将它命名为髓性脂肪瘤[2].ML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造血组织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一般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内.患者通常无临床表现,仅在健康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体积较大或出血时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后不复发.两性畸形在临床较为少见,合并肿瘤就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成人两性畸形伴髓脂肪瘤,并对此瘤和两性畸形的临床病理、组织起源、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复习.
腹腔"熟鸡蛋"样游离体1例
2011, 32(05).
摘要:
腹腔游离体较少见,尤其像"鸡蛋"大小的腹腔游离体更是少见,笔者将无意中收到的此例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肾积水行右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术.开腹后,术者在腹腔发现游离体1枚,遂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测.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护理体会
2011, 32(05).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浅表性及浸润性两类,浅表性肿瘤的治疗以经尿道肿瘤切除为主要手段,浸润性的肿瘤则要进行根治性的膀胱切除[1].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患者年龄大,体质差,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因素,所以术后并发症较多.针对1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2例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听神经瘤25例术后护理体会
2011, 32(05).
摘要:
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肿瘤主要位于桥脑小脑区(CPA区),累及面听神经以及后组颅神经,周围解剖关系复杂[1].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作为经典听神经瘤切除术入路,可充分暴露肿瘤周围结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现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25例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1, 32(05).
摘要:
静脉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反复、多次治疗的过程.肿瘤患者不仅要经受化疗本身的不良反应,还要忍受反复多次穿刺及化疗药物外渗等带来的痛苦.自1929年德国医师Forssnann首次使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来,因其有效、安全、方便的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化疗计划起着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