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2卷  第6期

基础医学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PARP-1活性对2型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薛国强, 卫欣欣, 姚娜, 赵文化
2021, 42(6): 29-3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2
摘要(3681) HTML (2110) PDF (25)
摘要: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通过调控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活性,对2型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 = 12),DN组(n = 12),DN+DPQ组(n = 12),DN+二甲双胍组(n = 12)以及DN+二甲双胍+DPQ组(n = 12)。建模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含量,尿素氮含量,肌酐含量以及尿蛋白浓度等生化指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PARP-1,iNOS,NF-κB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表达。   结果   (1)3组治疗组大鼠的各项生化指标相较于DN组均有下降,其中DN + 二甲双胍 + DPQ组大鼠生化指标改变最为明显(P < 0. 01);(2)3组治疗组大鼠PARP-1的表达较于DN组下降,其中DN + 二甲双胍 + DPQ组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 P < 0.05);(3)3组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肾脏细胞的凋亡较于DN组减缓,其中DN + 二甲双胍 + DPQ组的改善最为明显;(4)3组治疗组大鼠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NF-kB,iNOS及3-NT的表达较于DN组下降,其中DN + 二甲双胍 + DPQ组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 P < 0.05)。   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PARP-1的表达,下调DN模型中NF-kB的表达,抑制NF-kB/iNOS/NO通路,抑制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在糖尿病导致的高糖环境下,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阮愕舒, 王烁, 苏惠, 尹凤琼, 钱忠义, 杨建宇
2021, 42(6): 50-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5
摘要(4360) HTML (2772) PDF (31)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 + 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人参皂苷Rg1灌胃4周治疗后,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取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肾脏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   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BUN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是Scr、UA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治疗后BUN值下降,二甲双胍组BUN也下降,而Scr、U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糖尿病大鼠肾系数高于正常组( P < 0.05),给与人参皂苷Rg1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后肾体比下降( P < 0.05)。糖尿病大鼠肾脏AT1及TGF-β 1表达高于正常组(P < 0.05),给与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后表达降低( P < 0.05)。MMP9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下降,而在人参皂苷Rg1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后表达增加。   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够保护大鼠肾脏受损,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S系统激活,抑制TGF-β1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水解,减轻肾脏受损程度。
岗松中二氢黄酮的分离、绝对构型的确定及细胞毒活性
丁淇, 支银娥, 王珊, 刘晖, 吴文娟, 何黎, 刘海洋
2021, 42(6): 56-6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8
摘要(2181) HTML (2095) PDF (28)
摘要:
  目的   研究岗松(Baeckeafrutescens)中黄酮类成分,并评价其细胞毒活性。   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MS、NMR及ORD与ECD计算等方法鉴定结构及其绝对构型;MTT法测定了对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确定其绝对构型,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S)-5, 7-二羟基-6-甲基二氢黄酮( 1 ),(±)-5-羟基-7-甲氧基-6-甲基二氢黄酮 ( 2 ),(2S)-乔松酮 ( 3 ),(±)-5-羟基-7-甲氧基-8-甲基二氢黄酮 ( 4 )和(±)-6-甲基-圣草酚 ( 5 )。   结论   化合物 13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手性拆分和ECD计算判定这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光学纯单体 ( 13 )、外消旋体 ( 4 )和不对等对映体 ( 25 );化合物 3 对DU145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4.56 μM。
一重与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4 d的焦虑行为变化
王振, 韩雪, 喻雯, 曹珍珍, 张桓, 杨力, 于建云
2021, 42(6): 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7
摘要(2126) HTML (2057) PDF (15)
摘要: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  结果  (1)在OFT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24,P = 0.033)。②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③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3,P = 0.019)。④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32)。③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42,P = 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  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张莉, 杨建宇, 杨艳, 杨仁华, 沈志强, 柴文英, 陈鹏
2021, 42(6): 7-1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9
摘要(3405) HTML (2432) PDF (30)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及对PDGF-BB/PDGFR-β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治疗浅表Ⅱ°烧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复制大鼠浅表Ⅱ°烧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用PNS治疗,分别于给药后第0、7、14、21 天活体取材,应用免疫组化(IHC),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烧伤皮肤组织中PDGF-BB/PDGFR-β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此外,在不同时间点宏观监测皮肤组织恢复情况。  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复制是成功的。宏观监测数据显示,和模型组相比,PNS高剂量组大鼠脱痂、长毛时间均见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 < 0.05)。免疫组化,WB和RT-PCR结果显示,PNS高剂量组的PDGF-BB/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在第7天急剧增加,至第14天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第21天接近正常组水平;而模型组表达高峰出现在烧伤后第21天,PDGF-BB/PDGFR-β表达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结论  PNS能明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模型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皮肤组织中的PDGF-BB/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密切相关。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杨萍芬, 林华, 高丽辉, 李玲, 陈梦威, 杨娟, 王歌, 牛艳芬
2021, 42(6): 16-2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3
摘要(3406) HTML (1990) PDF (13)
摘要:
  目的  研究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方法  用腺嘌呤加氧嗪酸钾诱导成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在此模型上共给药28 d,测定24 h尿量、尿尿酸、尿肌酐、血尿酸、血肌酐及体重,并计算心肝脾肾指数及尿酸排泄指标:尿酸排泄分数(FEUA)、24 h尿酸排泄量(24 h UUA)、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肾小球尿酸负荷率(FLur)、单位肾小球滤过尿酸排泄(EurGF)、尿尿酸/尿肌酐(UUA/Ucr)。  结果  芒果苷元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尿酸水平(P < 0.05),2.0 mg/kg芒果苷元组给药7 d后24 h UUAP < 0.05)、给药14 d后 Uv(P < 0.05,P < 0.01)以及给药28 d后FEUA和Cur显著增加(P < 0.05)。  结论  芒果苷元能影响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排泄尿酸的敏感指标FEUA和Cur。
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萝胺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周樟屏, 贺小琼, 段灵, 滕松, 梁卓宣
2021, 42(6): 22-2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2
摘要(3116) HTML (1677) PDF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萝胺[C18H17NO6,6-乙酰基-2-(1-氨基-亚乙基)-7,9-二羟基-8,9b-二甲基-9bH-二苯呋喃-1,3-二酮]的使用安全性。  方法  选用SPF级小鼠进行小鼠经口毒性试验、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30 d喂养试验。  结果  研究条件下,实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5000 mg/kg;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性(P > 0.05);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30 d喂养试验未见实验小鼠出现明显中毒体征,各项指标正常。  结论  松萝胺安全,无急性、亚急性中毒作用,无遗传毒性。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陈捷, 郭伟昌, 殷和佳, 严红霞, 张帆, 王尧乙, 李会芳
2021, 42(6): 38-4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6
摘要(3562) HTML (2532)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RANTES基因启动子区rs2280788位点、CCR5基因启动子区rs1799987位点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方法  收集92例昆明地区汉族血糖正常者和97例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外周静脉血,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NTES基因 rs2280788位点及其受体CCR5基因rs1799987位点的多态性,运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DR)分析RANTES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昆明地区汉族T2DM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结果  CCR5 rs1799987与RANTES rs2280788间存在交互作用(测试组平衡精度为0.5314,训练组平衡精度为0.582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 < 0.05,OR:2.0465,95%CI:1.1118~3.7672);高血压与中心性肥胖间存在交互作用(测试组平衡精度为0.7031,训练组平衡精度为0.7031,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 < 0.001,OR:8.1640,95%CI:3.8745~17.2026);未发现CCR5 rs1799987与环境因素、RANTES rs2280788与环境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P > 0.05)。  结论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rs2280788)与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rs1799987)SNP位点之间、高血压与中心性肥胖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具有交互作用的因素同时存在会增加昆明地区汉族T2DM的患病风险。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杨振东, 兰云艳, 郑宇, 冯煜然, 朱梅
2021, 42(6): 45-4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5
摘要(2630) HTML (3197) PDF (4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NAc)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的检测,观察超声刺激脑区后神经元激活和结构改变情况,初步探讨超声进行神经调控的机制。  方法  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超声刺激组12只,假刺激组6只。超声刺激组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以固定参数刺激小鼠NAc区,连续刺激7 d后行NAc区免疫组化测定c-Fos蛋白表达、电镜下观察神经元结构可塑性改变情况;假刺激组同样以超声刺激探头照射,不开机无输出功率。  结果  超声刺激后NAc区神经元c-Fos的表达比例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电镜下发现超声刺激组树突棘分布稀疏,数量显著减少,形态呈蘑菇型或矮树桩样,与假刺激组相比,超声刺激后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树突长度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  结论  低强度聚焦超声可显著激活NAc脑区神经元,同时可抑制性调节神经元的结构可塑性,这证明了超声刺激具备干预与治疗脑疾病的潜能。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彭思思, 丁慧, 马丽娅, 吕扬, 段彦好, 阳磊, 张石楠
2021, 42(6): 62-6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4
摘要(4111) HTML (2035) PDF (23)
摘要:
  目的  了解昆明市大学生的龋病和牙周健康状况,分析影响龋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市大学新生,由4名经过培训的检查者,对龋病和牙周病状况分别用DMFT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指数测量,并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的行为与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与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616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患龋率为52%,龋均为1.5±2.0。66%的学生有牙龈出血,14%的学生有牙周袋。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腔健康知识得分越高、过去看过牙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患龋风险越高(P < 0.05)。  结论  昆明市大学生患龋状况普遍,大部分学生牙周健康状况不佳,其患龋风险与民族、口腔健康知识及看牙医的习惯有关。
临床研究
用纵向队列法分析昆明地区体检人群同型半胱氨酸对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曹光琼, 邓苙, 方红丽, 高慧芳, 奎帅
2021, 42(6): 76-8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3
摘要(3433) HTML (1814) PDF (15)
摘要:
  目的   通过纵向队列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血压、血糖及血脂变化的影响,为相关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在2017年基线调查之后2 a期间每年体检调查中具有完整资料的体检人员987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纵向研究队列,收集其基本信息、Hcy、空腹血糖、空腹血脂以及血压测量结果。根据末次随访Hcy与基线Hcy变化情况,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无变化组(正常-正常;异常-异常),正常-异常组,异常-正常组。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Hcy不同变化情况与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变化的关系。   结果   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时年龄(43.63±11.4)岁,范围为23~85岁。3 a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无变化(正常-正常;异常-异常),正常-异常,异常-正常的观察人数分别占50.25%(496例)、14.39%(142例)、35.36%(349例)。以Hcy变化情况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变化组相比,异常-正常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基于广义线性回归对Hcy变化情况与血压、血糖及脂肪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基线BMI、饮酒、吸烟变量,拟合结果显示异常-正常组收缩压较无变化组下降2.132,总胆固醇下降0.203,血糖下降0.182个单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Hcy变化与收缩压、总胆固醇以及血糖相关,Hcy降低有利于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陈新元, 吴晖, 莫亚雄, 韩雁冰, 陈新利, 朱文叶, 黄蕊, 唐薇
2021, 42(6): 82-8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7
摘要(3060) HTML (2311) PDF (11)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地区患有局灶性癫痫人群的神经调节因子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基因的多态现象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癫痫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通过Snapshot检测方法,对云南地区的70例局灶性癫痫患者、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多态现象检测分析,研究对象样本均来自2020年3月到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果   发现局灶性癫痫与NRG1(SNP rs35753505, T > C)的多态现象有相关性,NRG1(SNP rs35753505, T > C)基因型( P = 0.007)和等位基因(P = 0.005)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对NRG1下游受体ErbB4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ErbB4(SNPrs839523,G > A)基因型( P = 0.026)和等位基因(P = 0.013)、(SNPrs707284,A > G)基因型( P = 0.038)和等位基因(P = 0.018)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发现SNP rs707284携带的G/G基因型OR值为3.656(95% CI = 1.160-11.525)。   结论   携带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的人群患癫痫的易感性较高,NRG1-ErbB4基因多态现象可能共同参与了局灶性癫痫的发生。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张音, 杨丽霞, 陈燕, 何佳璇
2021, 42(6):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4
摘要(4070) HTML (2677) PDF (11)
摘要: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胸痛中心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10 a间收治的4 4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成立前组(852例)及成立后组(3 593例),对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胸痛中心成立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年均收治AMI患者较成立前增加超过3倍。3个显著增加:通过急诊入院的患者显著增加(P < 0.001);手术病例,特别是PCI病例占比显著提高,66.5%的患者植入一个及以上的血管支架( P < 0.001);医保病人占比显著增加( P < 0.001)。3个显著下降,死亡率显著下降( P < 0.01);术前住院日显著下降( P < 0.05);住院费用显著下降( P < 0.001)。   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医院对AMI患者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在对AMI患者救治中,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
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主要因素分析
刘斌, 李显刚, 张敏, 周芳, 林仁华, 杨洁, 张亮, 王显昆, 潘娅楠
2021, 42(6): 103-10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8
摘要(4297) HTML (2783) PDF (27)
摘要: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   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 = 0.304,95%CI 0.144~0.642)、(OR = 0.184,95%CI 0.099~0.343)、(OR = 0.228,95%CI 0.123~0.424), P < 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 = 0.071,95%CI 0.031~0.163)、(OR = 0.294,95%CI 0.117~0.743)、(OR = 0.323,95%CI 0.117~0.888), P < 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在轻度近视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
李丽萍, 赵洪超, 陈前, 曾涛, 赵惠琼, 王纹姬, 许娜, 李俊
2021, 42(6): 67-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5
摘要(4160) HTML (2592) PDF (22)
摘要:
  目的  探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在轻度近视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研究。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轻度近视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研究组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比较2组瞳孔直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压、眼调节灵敏度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瞳孔直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眼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 > 0.05);2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 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眼调节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轻度近视患者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可明显调节眼调节灵敏度,控制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相较于单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眼压未出现明显大幅度变化,更有效的进行近视防控、改善眼部调节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廖莉, 娄雪, 赵若彤, 王湘宇, 杨一帆, 刘爽, 徐健
2021, 42(6): 72-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7
摘要(2907) HTML (2103) PDF (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共410例。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非狼疮肾炎组(非LN组)和狼疮肾炎组(LN组),比较2组NLR的差异,分析NLR与狼疮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结果  LN组NLR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LE患者的NLR分别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ESR、CRP、PCT、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呈负相关。  结论  NLR可作为评估SLE患者肾脏损害的一项辅助指标。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袁枫, 角述兰, 陈瑞, 向兵兵, 思永玉
2021, 42(6): 94-9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7
摘要(3467) HTML (2380) PDF (19)
摘要: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选取行切痂植皮烧伤患者45例,按轻中重度烧伤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45例患者开始以舒芬太尼TCI给药,TCI舒芬太尼15 min(Tt15)时开始静脉恒速泵注依托咪酯(0.4 mg/kg),2 min泵注结束,辅以罗库溴铵,右美托咪定,七氟烷麻醉维持,维持BIS值在40~60。在TCI开始后20、30、40、50、60、90 min及TCI停药时(停时)和TCI停药后1、3、5、8、10、20、30 min时间点采集动脉血2 mL,测定标本血浆中依托咪酯的Cm,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C组的K31、CL1、CL3小于A组和B组(P < 0.05);C组的V3、T1/2r 大于A组和B 2组(P < 0.05)。A组和B组的K31、CL1、CL3、V3、T1/2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依托咪酯药代动力学参数中,K31变小、V3增加、CL1、CL3降低,T1/2r明显延长,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王芳, 赵蓉, 郑虹
2021, 42(6): 98-10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6
摘要(3652) HTML (2536) PDF (13)
摘要:
  目的  观察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减轻患者痛苦。  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放疗的13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 + 康复新保护,将1袋蒙脱石散(3 g)与适量的康复新液调成糊状,于每次放疗前5 min和睡前含于口内。观察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口腔放射性疼痛程度、放疗完成时间及恢复情况等。  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晚、恢复时间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放疗第3、4周,试验组RTOM以轻、中度为主,观察组以中、重度为主;第5、6周, 试验组RTOM以中度为主, 观察组以重度为主。第3~6周,2组间不同程度RTO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试验组的平均放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能明显减轻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症状,保证了放疗按时完成,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神经外科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
李娟, 张峻, 郑巧玲, 冯朴琼, 何瑾
2021, 42(6): 110-11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4
摘要(4188) HTML (2235) PDF (1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或/和肺部感染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119例神经外科颅内感染和/或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信息,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1g,ivgtt,q12h,血药谷浓度在参考范围(10~20 mg/L)内的仅占26.1%,低于参考范围的占68.1%,对于谷浓度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肌酐清除率对于万古霉素谷浓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给予1g,ivgtt,q12h的剂量可能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需结合患者肌酐清除率选择初始给药剂量,同时密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及时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肖冉萍, 赵洪梅, 张烨, 荣琼, 郭宇, 谭小兵
2021, 42(6): 115-1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9
摘要(4368) HTML (2701) PDF (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和第2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资料,研究其根管形态的规律。  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358名患者总共1229颗下颌第1和第2磨牙的CBCT资料,计算根管数量和类型、远舌根管和C形根管发生率,分析根管形态特征。  结果  下颌第1磨牙73.96%为4根管,19.73%为3根管,4.48%为5根管,0.33%为2根管,远舌根平均发生率为14.43%。下颌第2磨牙C形根管平均发生率为30.83%,女性高于男性(34.95% > 26.81%,P < 0.05),牙位或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C形根管在根管口水平面81.35%表现为C1和C2型,根中水平70.47%为C2和C3型,根尖3 mm水平83.42%为C3和C4型。  结论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1磨牙远舌根管和第2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较高,治疗时需特别注意。
炎症因子TNF-α、IL-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键, 李乐, 黄艳丽, 桂金沭, 李娅红, 马蕾
2021, 42(6): 119-12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1
摘要(3614) HTML (1986) PDF (13)
摘要:
  目的  检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水平,探讨其在CTEPH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TEPH患者5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右心功能正常组(观察组1)、右心功能不全组(观察组2)。选取同期就诊符合条件的无肺动脉高压人群共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及NT-pro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  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血清中TNF-α、IL-6、NT-proBNP浓度依次升高,TNF-α的浓度分别为(13.54±6.37)pg/mL、(25.20±11.87)pg/mL、(40.75±1.74)pg/mL,IL-6的浓度分别为(6.04±2.89)pg/mL、(8.56±4.25)pg/mL、(4.95±5.24)pg/mL,NT-proBNP的浓度分别为(265.07±132.47)pg/mL、(719.52±345.23)pg/mL、(1250.00±421.22)pg/mL,各组间TNF-α、IL-6、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SP亦依次升高,分别为(32.07±6.15)mmHg、(57.04±11.26)mmHg、(73.22±11.79) mmHg,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的水平与NT-proBNP、PASP呈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CTEPH高压患者中存在炎症因子TNF-α、IL-6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可反应右心功能、肺动脉压。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马葳, 李梅华, 汤晓静, 任朝凤, 杨艳霞, 司恩杰, 黄倩, 曾小艺
2021, 42(6): 124-12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3
摘要(4059) HTML (2179) PDF (4)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tomography,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数值的相关性,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评估肺动脉压,为临床评估病情增加新的方法。  方法  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77例慢阻肺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同期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均行胸部HRCT检查测量右侧肺动脉直径、左侧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干直径,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右室内径、肺动脉压、主肺动脉内径,将收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OPD组HRCT检查左、右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干直径数据均大于正常人组(P < 0.05),且COPD各组之间右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干直径数据存在差异(P < 0.05),而左侧肺动脉直径不存在差异(P > 0.05);COPD各组之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右室内径、肺动脉压数值存在差异(P < 0.05),而主肺动脉内径不存在差异(P > 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右室内径、肺动脉压、主肺动脉内径测定值与左、右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干直径数据有明显相关性(P < 0.05),且均为正相关。  结论  COPD患者肺动脉压数值与肺动脉直径数值有明显相关性,HRCT测量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直径可作为评估肺动脉压的一种方法。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何思锦, 陈小霞, 罗凯旋, 顾力华, 和智娟, 周剑英
2021, 42(6): 129-13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1
摘要(4256) HTML (2239) PDF (52)
摘要: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镜像组与对照组的FMA-UE、MSS、Brunnstrom评分、MBI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镜像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镜像疗法可作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MHI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
李蕊, 张萍, 魏鲁刚, 房红梅, 王刘艳, 卢静怡, 陈曦, 杨菊
2021, 42(6): 134-13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6
摘要(3968) HTML (2604) PDF (10)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膨肺(manual hyperinflation,MHI)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7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 = 35)和对照组(n = 32)。治疗组采用MHI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采用进行B超下观察膈肌运动幅度观察、FVC、FEV1评估肺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FVC(L)、FEV1(L)、膈肌运动幅度及Barthel指数程度的组内比较:从干预前、干预4周后至干预8周后,治疗组指标是不断改善的(P < 0.05),组间比较:干预8周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M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膈肌活动度、肺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刘幸, 刘媛, 刘向芳, 陈洁, 陈永刚, 孙辉, 马玲
2021, 42(6): 139-14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2
摘要(3751) HTML (2115) PDF (12)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昆明市医疗机构中使用的安全性,探索其发生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构建其发生不良反应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提取2015年01月至2020年06月期间,昆明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报告222份作为观察组,同期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未发生不良反应的250份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根据结果拟合构建发生不良反应的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  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原患疾病的例次呈正相关关系(Kendall’ s tau-b = 0.764,P < 0.05);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 = -0.124,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人员、肝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时间在(11~15)d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 = 1.357 + 3.485 × 肝肾功能损伤 + 2.681 × 用药天数(11~15),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77.4%。  结论  肝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时间在11~15 d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艾鑫强, 税艳青, 杨禾丰
2021, 42(6): 152-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1
摘要(2949) HTML (1761) PDF (30)
摘要: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造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技术发展,激光器逐步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激光疗法作为牙周炎临床治疗辅助手段,可以单独或者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牙周炎治疗中常见的激光种类、特点,可能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谢雨航, 税艳青, 和红兵, 吴剑花
2021, 42(6): 146-15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0
摘要(3115) HTML (1859) PDF (45)
摘要:
激光因其操作方便、安全舒适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各学科的治疗中。其中,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在科学和临床研究中应用较多,但目前对于两种激光联合运用于口腔治疗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就Er:YAG 激光和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联合运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教学研究
微课程为载体的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雷学芬, 史润娇, 张智显, 顾后, 王琳, 柯阳
2021, 42(6): 156-16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3
摘要(4456) HTML (2023) PDF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程为载体的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19年临床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5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22名采用PBL教学, 作为对照组;另外23名采用微课程为载体的PBL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培训后考核成绩。  结果  研究组培训后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及主动性等方面优于单独的对照组(P < 0.05)。  结论  微课程为载体的P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有良好作用,其教学效果优于单独的PBL教学方法。
护理园地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华英, 王维, 刘宝玲, 包艳, 胡蕾
2021, 42(6): 161-16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5
摘要(4012) HTML (2457) PDF (13)
摘要:
  目的  运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系统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和生活质量。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住院的10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提供现有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标准化管理模式干预。10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关于疾病认知度和生活质量,对照组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 < 0.485)。实验组两方面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5)。  结论  标准化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AS患者疾病认知度和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支持AS患者实现达标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邓婉, 周玉娥, 杨严政, 廖桂
2021, 42(6): 166-1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6
摘要(2675) HTML (2208)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杨瑛, 黎仁兰, 宋磊, 何斌, 庄冬梅
2021, 42(6):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摘要(3049) HTML (2266) PDF (5)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病房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6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医院规定流程进行出院宣教以及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随访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院外预防行为依从性、健康教育有效性、满意度、VTE发生率有无差异。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行为依从性(t = -14.913,P < 0.001)、健康教育有效性(χ2 = 71.314,P < 0.001)、满意度(t = -12.273,P < 0.001)3个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VTE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β = 0.22,t = 2.176,P < 0.05)。  结论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扩大VTE疾病预防覆盖面,可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