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4卷  第1期

基础医学
Pin1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关键酶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海燕, 美力班·吐尔逊, 阿仙姑·哈斯木
2023, 44(1): 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7
摘要(4777) HTML (2250) PDF (29)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调Pin1表达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脂质合成及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Pin1在Hela、SiHa和H8细胞的表达情况;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in1低表达稳转细胞株,根据不同处理分为对照组(shPin1-NON)、敲低组1(shPin1-1)和敲低组2(shPin1-2),GEPIA2分析脂质代谢关键酶(ACC1、FASN)在宫颈癌及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ACC1、FASN 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BCL-2、C-myc 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Pin1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在SiHa细胞中表达最高(P < 0.05);Pin1低表达慢病毒有效下调了Pin1表达水平;宫颈癌中ACC1、FASN mRNA表达高于非肿瘤组织;shPin1-1组和shPin1-2组ACC1、FASN 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shPin1-NON组(P < 0.05);shPin1-1组和shPin1-2组相较于shPin1-NON组Caspase-8蛋白表达被上调,而BCL-2、C-myc的表达均被抑制;shPin1-1组和shPin1-2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shPin1-NON组(P < 0.05);shPin1-1组和shPin1-2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小于shPin1-NON组(P < 0.05)。shPin1-1组和shPin1-2组细胞总凋亡率相较shPin1-NON组显著增加(P < 0.05)。  结论  Pin1低表达有效下调宫颈癌SiHa细胞脂质代谢关键酶,抑制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为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
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分析
郑喜, 马金珠, 李琴春, 高瑜, 潘颖, 宋贵波
2023, 44(1): 7-1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1
摘要(3261) HTML (2126) PDF (22)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bapenem-resistant but cephalosporin-susceptible ,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10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该表型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携带情况,并测序分析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    结果    10株菌株均显示出明显的OprD扩增条带,测序分析显示有以下突变类型,分别是移码突变2株、氨基酸替代突变8株、提前终止密码子2株、大片段缺失4株。    结论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对头孢菌素敏感(Car-R/Ceph-S)的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的突变类型呈多样化,点突变频率最高,还有大片段的缺失以及提前终止密码子。这些突变导致OprD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耐药现象的发生。
基于matK+rbcL+trnH-psbA联合分析法对罂粟属的植物鉴定
范豫杰, 黄磊, 苏世达, 苏少明
2023, 44(1): 12-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4
摘要(2641) HTML (2345) PDF (40)
摘要: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探索罂粟的鉴定方法,寻找可靠的DNA条形码序列对罂粟属植物进行种内和种间的鉴别。   方法   采用5种不同种类的虞美人和花菱草作为罂粟鉴别的种内植物、种间植物。利用叶绿体基因组matK、rbcL、trnH-psbA和核糖体基因组ITS2、ITS4、ITS5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扩增,并双向测序拼接,利用MEGA.X.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同时使用该软件构建NJ系统发育树。   结果   将测序结果录入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单一DNA条形码序列无法有效区分虞美人与罂粟。通过Genbank下载数据使用matK+rbcL+trnH-psbA组合条形码构建系统发育树成功,对罂粟和虞美人样本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经验证,matK+rbcL+trnH-psbA组合条形码构建NJ发育树成功,能有效区分虞美人和罂粟。   结论   matK+rbcL+trnH-psbA作为组合DNA条形码使用,可以有效鉴别罂粟属内植物。
KRAS、NRAS及BRAF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苟海梅, 方莉, 钟晓武
2023, 44(1): 19-2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6
摘要(4117) HTML (2311) PDF (18)
摘要:
  目的  探讨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结直肠癌组织标本246例,基于ARMS法和荧光PCR技术进行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肝转移的关系。  结果  在2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和BRAF突变率分别为45.93%(113/246)、6.10%(15/246)和4.87%(12/246)。NRAS基因突变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在NRAS突变组结直肠癌确诊时出现肝转移的频率较高(P = 0.005),但随着病程时间延长,1 a内发生肝转移的频率在NRAS突变组和野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 = 0.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AS突变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9.974,P = 0.008)。KRAS和BRAF突变与肝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结论  N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较易出现肝转移,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在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早期肝转移评估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细胞焦亡参与早期子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
王静, 米弘瑛, 张熠, 李丽, 余建华, 刘丽巧, 刘庆瑜, 王立伟
2023, 44(1): 25-3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4
摘要(4841) HTML (2179) PDF (11)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小鼠模型,检测新生子鼠发生NEC早期时血清中细胞焦亡的关键蛋白分子,从而初步判断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  方法  将新出生的子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子鼠诱导为NEC的动物模型,抽取2组子鼠血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子鼠血清中IL-18、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运用秩和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血清中目标蛋白的浓度,检验水准α = 0.05。   结果   2组子鼠血清中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 0.001,可认为实验组子鼠血清中Gasdermin D、Caspase-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2组血清中IL-18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 = 0.755。   结论  由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可能参与早期NEC的发病。
昆明市部分小学学龄期儿童扁平足患病筛查分析
张英杰, 吴桐, 刘璐赟, 包伟君, 黄家峥, 熊鹰, 肖甲宇
2023, 44(1): 31-3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0
摘要(2845) HTML (2024) PDF (27)
摘要:
  目的   调查昆明市部分小学学龄期儿童(7~13岁)扁平足患病概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扁平足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光学足部评估记录装置在昆明市滇池度假区二小学、经开区第五小学、果林小学、文笔小学内进行扁平足筛查,分析学龄期儿童扁平足发病率、年龄趋势、男女比例、轻重程度及单双足发病情况。   结果   调查昆明市4 444名学龄期儿童(7~13岁)扁平足的整体发生率为29.1%,不同年龄学龄期儿童扁平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9.887,P < 0.001),7岁患病率为36.91%,13岁患病率为29%。男生扁平足发生率为62.49%,女生扁平足发生率为37.51%,男女生之间扁平足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3.886,P < 0.001),各年龄段男生扁平足患病率高于女生。学龄期儿童扁平足总发病率按程度分为轻度21.79%、中度 52.43%、重度25.78%,扁平足发病双足型为89.1%,单足左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7~13岁的学龄期儿童的扁平足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降低,女生扁平足患病率低于男生,多数儿童扁平足发病为中度扁平足。对于学龄期儿童的扁平足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研究
联合预测模型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破裂的诊断价值
字正梅, 郝丽, 王南, 陈国兵
2023, 44(1): 35-4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8
摘要(3295) HTML (2159) PDF (8)
摘要:
  目的  创建了一个联合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预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破裂风险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的ATAAD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入院后首次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值,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主动脉破裂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 = 44)和存活组(n = 10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n-I值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ATAAD患者破裂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在晕厥、WBC > 15×109/L、心包积血、主动脉周围血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cTn-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晕厥、WBC > 15×109/L、心包积血、主动脉周围血肿及cTn-I被纳入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表明心包积血、主动脉周围血肿、cTn-I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上述因素创建的联合模型预测ATAAD破裂死亡的AUC为0.859(P < 0.05)。  结论  联合预测模型对预测ATAAD破裂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TNF-α、sTNFR-55、sTNFR-7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马青松, 赵芝焕, 马丽容, 李玮璟, 刘凌
2023, 44(1): 41-4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2
摘要(2503) HTML (1839) PDF (8)
摘要:
  目的  探讨AE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TNF-α、sTNFR-55、sTNFR-7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AECOPD患者40例,比较治疗前(Ⅰ组)和治疗后(Ⅱ组)诱导痰和血清中TNF-α、sTNFR-55、sTNFR-75表达水平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同时进行诱导痰和血清中3种炎症介质相关性分析。根据是否戒烟,分为戒烟组(Ⅲ组)和吸烟组(Ⅳ组),比较分析戒烟后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变化。  结果  (1)治疗后诱导痰和血清TNF-α水平下降(P < 0.05),诱导痰sTNFR-55水平升高(t = 3.044,P = 0.004);(2)FEV1、FEV1%pred、FEV1/FVC与诱导痰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27、-0.865、-0.868,P < 0.001),与诱导痰sTNFR水平均呈正相关(rsTNFR-55分别为0.415、0.330、0.305,P < 0.05;rsTNFR-75分别为0.903、0.969、0.965,P < 0.001);(3)APACHE-II评分与诱导痰TNF-α水平呈正相关(r = 0.374,P = 0.001),与诱导痰sTNFR-55、sTNFR-75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7、-0.341,P < 0.05);(4)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在诱导痰和血清之间未发现相关性,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肺功能指标、APACHE-II评分并不相关(P > 0.05);(5)与吸烟组相关比,戒烟组诱导痰中TNF-α水平偏低(Z = -2.626,P = 0.008),而诱导痰sTNFR-55、sTNFR-75水平偏高(t = 2.716,P = 0.01;Z = -2.696,P = 0.006)。  结论  诱导痰中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可用于评估AECOPD患者疗效及病情严重程度,AECOPD患者全身及气道炎症未发现相关性,戒烟后气道炎症可能仍在进展。
IgA肾病病理特征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陈靖珊, 李黎, 赏石丽, 何国勇, 周文京, 李莎, 张迪, 刘勇兰, 李俊
2023, 44(1): 47-5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1
摘要(4255) HTML (2240) PDF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IgA肾病患者血脂指标与其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选取150例IgA肾病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将血脂异常组进一步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脂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征。  结果  血脂异常组体质指数(BMI)、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h-UP)高于血脂正常组(P < 0.05),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血脂正常组(P < 0.05)。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各组间,高甘油三酯血症组UA高于其他血脂异常组(P < 0.05),混合性高脂血症组Alb低于其他血脂异常组(P < 0.05),24h-UP高于其他血脂异常组(P < 0.05)。病理分级中Lee分级为Ⅲ级至Ⅴ级在血脂异常组中的占比较血脂正常组高(P < 0.05),MEST-C评分中血脂异常组中T1、T2占比相较血脂正常组多(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IgAN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高危因素。  结论  血脂异常对IgAN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作用。血脂异常组具有更严重的肾脏病理分级,在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方面表现更为显著。BMI升高是IgAN患者伴发血脂异常的高危因素。
基于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筛查体系的建立及意义
赵亚玲, 武坤, 黄蓉, 何根娅, 丁臻博, 张彩营
2023, 44(1): 54-5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6
摘要(3853) HTML (2197) PDF (4)
摘要:
  目的  建立以检测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为基础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筛查体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具有发生儿童急性白血病高危因素的人群,随后收集高危新生儿出生时脐血,并于12~24 h内提取脐血单个核细胞m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从而构建筛查体系,并分析该筛查体系的可行性及有效率、实用性。  结果  共筛选出高危人群231例,其中男118例(51.1%),女113例(48.9%);经RT-PCR方法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均为阴性,平均耗费时长为(12.3±0.6) h,平均费用为200元,患者满意度及接受率均为100%。  结论  基于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而建立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筛查体系,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上开展早期筛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依据。
小剂量纳美芬减轻瑞芬太尼所致患者术后的痛觉敏化
晏筱莹, 李世梅, 江海霞
2023, 44(1): 59-6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8
摘要(2274) HTML (1808)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纳美芬对高剂量瑞芬太尼所致患者术后痛觉敏化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高剂量瑞芬太尼+低剂量纳美芬组(HR+LN组)。采用触觉测量套件测量患者手术切口周围区域机械刺激痛的感觉阈值。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值;次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疼痛评分、补救镇痛药物的使用和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术后24 h,HR组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值:3.5(3.3~3.7)与术前:3.7(3.6~4.2)相比明显下降(P = 0.002);且HR组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值:3.5(3.3~3.7)明显低于LR组:[3.7(3.3~4.2),P = 0.022];和HR + LN组:[3.7(3.4~4.1),P = 0.03]。术后48 h,HR组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值:3.6(3.3~3.7)仍低于术前,P = 0.017;且明显低于LR组:[3.8(3.5~4.2),P = 0.016];和HR + LN组:[3.8(3.5~4.1),P = 0.02]。HR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 NRS评分高于LR组 (P = 0.01,6 h;P = 0.007,24 h)和HR+LN组(P = 0.038,6 h;P = 0.0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h,HR组补救镇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LR组和HR + 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差异( P > 0.05)。   结论   小剂量纳美芬能够减轻高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的痛觉敏化。
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评估
孟春梅, 叶珂帆, 何云渝, 任冬燕, 吴晓梅, 张义凤
2023, 44(1): 65-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3
摘要(3562) HTML (2235) PDF (5)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产瘢痕妊娠疗效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82例CSP患者,应用超声对CSP诊疗过程临床价值的回顾性分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析。   结果   B超对CSP分型诊断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面积越大,术后B超的异常概率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2);GSPⅡ型的术后异常比例高于Ⅰ型、Ⅲ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7);手术方式方面宫腔鏡下病灶挖出术的术后异常比例低于B超引导下高危人流术、腹腔镜下病灶挖出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剖宫产次数、病灶血供情况与术后B超的结果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和P分别为1.300/0.558、--/0.059 )。同时个体化治疗须充分结合CSP的其他相关检验指标。   结论   经腹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疗效评估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颈内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黄鹞, 李曦, 严波, 雷蕾, 尹泽钢, 范进, 白鹏
2023, 44(1): 70-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5
摘要(3755) HTML (2084) PDF (7)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及不同侧别的颈内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某医院神经内科接受CTA或DSA检查脑血管的患者,根据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记忆测评量表+改良版WCST检查,记录测评得分,统计分析各组别患者的得分差异。总纳入65例,根据狭窄与否分为狭窄组(共34例)和对照组(共31例),根据狭窄程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共15例)和中重度狭窄组(共19例),根据侧别将狭窄组分为左侧狭窄组(24例)和右侧狭窄组(10例)。  结果  狭窄组与对照组记忆及执行能力均显著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狭窄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记忆及执行能力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显著影响患者以记忆、执行能力为代表的认知功能,但狭窄严重程度及狭窄侧别与认知功能无关。
第5跖骨近端骨折髓内钉设计的影像学测量
何光雄, 潘斯学, 吴娟, 向俊宜, 卢钰, 保超宇
2023, 44(1): 76-7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8
摘要(4959) HTML (2214) PDF (8)
摘要:
  目的  采用X线测量正常成人第5跖骨髓腔大小、髓内钉长度及第5跖骨长度,为第5跖骨近端骨折髓内钉直径与长度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择120例至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男女各60例,(19~79)岁,符合纳入标准并行足部X片检查的患者,测量第5跖骨正斜位髓腔直径,正位长度、髓内钉长度(从第5跖骨基底部至跖骨干弯曲的距离)。测量结果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正位髓腔直径平均值为4.15 mm范围(2.24~5.64) mm,斜位第5跖骨髓腔直径平均值为4.31 mm范围(3.18~5.81) mm,髓内钉长度平均值为39.74 mm范围(28.07~53.46) mm,第5跖骨长度平均值71.64 mm范围(59.73~85.44) mm,髓内钉长度与第5跖骨长度比值平均值为55.48%范围(41.12~68.05)%。经t检验证实男性与女性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和女性正斜位髓腔直径、跖骨长度、髓内钉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髓内钉长度与第5跖骨长度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男性和女性在跖骨长度与髓内钉长度和第5跖骨长度的比值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通过保持髓内钉长度小于第5跖骨长度的55.48%,可以避免髓内钉长度过长。由于大多数患者正斜位髓腔直径 > 4 mm,因此可能需要一个直径 > 4 mm的髓内钉来提供足够的固定和减少并发症。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检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李团, 周玉娥, 马丽, 廖桂
2023, 44(1): 80-8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2
摘要(5130) HTML (2263)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入院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的53例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2组患儿CRP、PCT水平、异常值检出率及感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CRP水平[11.0000(9.1750,13.0025)]、PCT水平[0.6750(0.3175,2.9025)]、CRP异常值检出率(80%)、PCT异常值检出率(66%)、感染发生率(34%)均高于对照组CRP水平[1.5000(0.7000,7.5000)]、PCT水平[0.3200(0.2000,0.5850)]、CRP异常值检出率(41.5%)、PCT异常值检出率(32.1%)、感染发生率(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诊断新生儿病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46.2%;PCT的AUC为0.71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0.0%。  结论  CRP、PCT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可见明显升高,对其检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的病情进展情况,确保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促进新生儿的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肠道手术方式对肠道受侵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蒋亚萍, 杨宏英, 汪昊涵, 宁显灵, 杨谢兰
2023, 44(1): 85-9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9
摘要(3726) HTML (2226) PDF (7)
摘要:
  目的  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和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对肠道转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由同1位妇瘤专家及其团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涉及肠道手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受累部位肠切除与保留肠管的局部肿瘤剥除2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33例(58.9%)行肠切除术,23例(41.1%)行肿瘤剥除,2组患者在满意减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87.0%,P > 0.05);在24.5个月(18.75~42.75)的中位随访时间中,肠切除组和肿瘤剥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7.6%、42.4%,死亡率分别为78.8%、82.6%,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1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肠切除组较肿瘤剥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难度更大、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及肿瘤剥除患者的减瘤结局与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除肠道可能使患者面临更多的并发症及更差的生活质量。因此,术中应结合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侵犯肠道的范围及肿瘤的可分离性充分评估,尽可能保留肠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蔺小英, 谭艳, 杨磊
2023, 44(1): 91-9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0
摘要(3910) HTML (2282) PDF (20)
摘要:
  目的   检验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56名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接受为期2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训练,并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结果   尽管2组患者完成10 m步行和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时间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 > 0.05),但仅有实验组在双重任务状态下改善显著( P < 0.05)。对于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和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仅有实验组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   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具有改善趋势。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最佳训练方案,以及将获得的能力转移到其他新的双重任务场景的问题。
ALT升高、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确定期采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武媞, 黄康, 赵智蓉, 李海雯, 李晓非, 杨永锐
2023, 44(1): 97-10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7
摘要(3407) HTML (2078) PDF (10)
摘要:
  目的  观察初治的低病毒载量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采用一线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96例初治低病毒载量不确定期慢性乙肝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ETV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组(TDF组)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组(TAF组)。在持续用药的第12周、24周、48周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结果  经抗病毒治疗48周后,总共96.88%(93/96)患者HBV DNA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 response,CVR,定义为HBV DNA < 100 IU/mL),3组的CVR率为:ETV组96.97%(32/33),TDF组96.97%(32/33),TAF组96.67%(29/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97)。治疗48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48)。TAF组较ETV组(P = 0.013)、TDF组(P = 0.047)显著提升eGFR水平,AFP水平较ETV组(P = 0.008)和TDF组(P = 0.007)显著下降。48周ALT复常率:TAF组(70%)和TDF组(45.45%),ETV组(6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3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治疗48周后3组CVR率均达96%以上,AFP水平下降及eGFR水平改善TAF组优于ETV组及TDF组,对ALT升高、低病毒载量慢乙肝不确定期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IL-6、IL-10、hs-CRP及PCT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世淑兰, 邱丽娟, 奎莉越, 苏敏, 周百灵, 李荣杰, 孙建明
2023, 44(1): 104-10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5
摘要(3785) HTML (2319) PDF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1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未感染组49例,感染组92例,其中轻度感染组69例,重度感染者23例。对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6、IL-10、hs-CRP及PCT进行比较,分析4个感染指标在ALL患儿合并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  感染组患儿外周血4个感染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 < 0.05),与轻度感染组相比,重度感染组外周血中4个感染指标水平升高更明显。外周血中IL-6、PCT、IL-10、hs-CRP及四者联合诊断ALL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887、0.781、0.765、0.681及0.923。  结论  IL-6、IL-10、hs-CRP、PCT在ALL合并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中IL-6的诊断效能最高,四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ALL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云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分析
王霖, 沈凌筠, 李海雯, 王晓燕, 高建鹏, 马志强
2023, 44(1): 109-11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6
摘要(3876) HTML (2132) PDF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特点和意义。  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1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指标水平,分析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特点和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营养及免疫相关指标Hb、TP、Alb、Glob、A/G、PA、TC、TG、HDL、LDL、CD3+T、CD4+T、CD8+T、CD4+/CD8+、CD19+B、NK、NKT 表达降低(P均 < 0.05);细胞因子IL-1β、IL-8、IL-17水平升高,IL-4、IL-10、IL-12p70、IFN-γ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肺结核病患者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重度占比较少;Th1型细胞因子(IL-1β、IL-2、TNF-a、IFN-γ)较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 )水平高(P < 0.05);TP、TG、NKT水平男性高于女性,TC、CD3+T、CD4+T、CD8+T、IL-1β、IL-4、IL-10、IL-12p70表达则男性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段相关指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Hb、TC、TG、CD3+T、CD4+T、CD8+T、CD4+/CD8+、IL-1β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1~60岁组和≥61岁组CD3+T、CD4+T、CD8+T计数较≤20岁组降低(P均 < 0.05);营养相关指标与淋巴细胞数、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相关指标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都呈正相关(r = 0.461、0.262、0.491;P均 < 0.05)。  结论  云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较健康人群低,可能易发生轻度和中度营养不良,其免疫反应以Th1型为主,女性免疫功能及应答能力强于男性,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较差,患者营养状况可影响其免疫功能,二者间呈正相关。血清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及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积极作用。
昆明地区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高敏HBV DNA检测分析
普冬, 余婷婷, 李丽华, 张润武, 武昆利, 李冬玲
2023, 44(1): 116-12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4
摘要(4575) HTML (2146) PDF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持续低水平病毒血症的慢乙肝患者,高敏HBV-DNA载量、HBV的基因型分布特点、HBV P区耐药位点的突变特征,和HBeAg、HBsAg、ALT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的70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分析高敏HBV-DNA、HBV的基因型以及HBV P区的耐药位点突变情况,并分析不同HBV-DNA载量与HBeAg、 HBsAg、ALT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707例持续低载量慢性乙肝患者中,高敏HBV DNA(< 500 IU/mL)446例,占(63.50%),高敏HBV DNA 小于20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共有576例,占(81.90%);HBeAg 阳性262例(37.05%);基因分型以C基因型占比最高60.53%(428/707)。在196例HBeAg阳性且HBV DNA < 2000 IU/mL患者组中,男性为主,占69.89%;ALT > 40 U/L占28.57%,有73.47%患者的HBV DNA > 20 IU/mL。在265例HBV DNA < 20 IU/mL的患者中,80.38%(213例)患者HBeAg阴性,19.62%(52例)HBeAg呈阳性。临床指标比较,HBeAg阳性率、ALT异常率、耐药位点和其它位点突变率在HBV DNA 载量水平不相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持续低水平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高敏的PCR技术定期监测乙肝病毒HBV DNA,结合HBeAg、HBsAg 、ALT等临床指标的定量监测,可为后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对PTCD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鸿
2023, 44(1): 122-12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3
摘要(3455) HTML (2146) PDF (4)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术前(入院时)、PTCD术后(术后1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预测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联合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应用
段茜婷, 王关顺, 丁荣, 王娜, 寸红丽, 杨泠
2023, 44(1): 128-13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18
摘要(4130) HTML (2738) PDF (113)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图像,根据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介入术后 6 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提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术前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建立术前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加入术前临床模型,组成联合模型。分别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从1 70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模型AUC分为0.945、0.918。临床因素除了肿瘤最大径线和肿瘤数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构建的临床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1、0.857。联合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AUC分别为0.958、0.95。  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是预测TACE联合索拉菲尼短期疗效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术前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前筛选出进展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综述
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减灭治疗的研究进展
代龙国, 白宇
2023, 44(1): 135-13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3
摘要(3190) HTML (1994) PDF (15)
摘要:
转移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mPCa)在单独使用全身治疗一段时间后会进展至去势抵抗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局部细胞减灭和/或转移导向治疗(metastasis-directed therapies,MDT)可能获得的生存益处上。在此背景下,已经探索了用放射治疗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治疗原发肿瘤的方法,并提出了新型微创消融疗法。此外,有关MDT (主要是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的潜在临床益处的证据正在积累。总结了当前mPCa患者细胞减灭治疗策略的证据基础。
放射性125I粒子在肺腺癌EMT及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宋飞, 车佳音, 黄明, 徐丹, 李红阳, 李定坤, 向盈盈
2023, 44(1): 140-14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1
摘要(3720) HTML (2207) PDF (10)
摘要:
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云南省肺癌的发病率位居全国首位。许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肺癌,采用多手段联合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局部治疗(消融、冷冻、125I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作为晚期肺癌局部治疗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放射半径小,特异性照射靶向病灶,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并且临床效果较好。研究表明上皮-间质样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与肺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放射性125I粒子在肺腺癌EMT及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江华维, 刘霞, 王艳, 章敏慧, 尹维丹, 张利伟
2023, 44(1): 144-15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5
摘要(3470) HTML (2065) PDF (32)
摘要:
翼状胬肉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危险因素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发病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光毒性、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外基质重塑、炎症与免疫调控等。已发现了参与上述机制的多种重要蛋白,但它们在翼状胬肉中的调控信号通路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较完整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就翼状胬肉的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待更好地了解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手术效果并减少术后复发。
教学研究
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方法在正畸托槽定位粘接教学中的应用
周静, 陈丽琼, 冯雯娟, 吴长云, 孙素, 李昌全, 王荃
2023, 44(1): 151-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7
摘要(3677) HTML (2363) PDF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方法在正畸托槽粘接定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56名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28人)、 B(28人)2组,A组采用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方法, B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应用GeomaagicStudio软件工具对2组学生粘结托槽的三维位置进行测量,再与标准理想值进行比较。  结果  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能够全面评估正畸托槽定位粘接效果,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法组的正畸托槽定位粘接精准度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数字化托槽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能够帮助初学医生提高直丝弓托槽直接定位粘结的准确性,对提高错合畸形治疗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推广。
基于Kano模型的儿科药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李惠英, 涂彩霞, 任丹阳, 严爱花, 谢启兵
2023, 44(1): 156-16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02
摘要(3389) HTML (2088) PDF (14)
摘要:
  目的  运用Kano模型,探索儿科药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 2022年6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药剂科实习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7个维度50个要素的Kano 模型问卷调查,进行Kano模型分析。  结果  “明确的实习目标”、“药学相关法律法规”等10项为必备属性,占20%;“完善的带教计划”、“详细的轮转安排”等18项为期望属性,占36%;“儿童疾病特点课程”、“儿童药动药效学特点课程”等12项为魅力属性,占24%;“带教老师的学历、职称”、“儿科处方审核”等10项为无差异属性,占20%。  结论  为提高儿科药学教学质量,必须提供“明确的实习目标”、“药学相关法律法规”等10个必备属性要素,满足实习生的基本服务需求;优先满足“完善的带教计划”、“详细的轮转安排”等期望属性的18个要素,提高儿科药学教学满意度;不断改进魅力属性的12个要素,彰显儿科药学教学质量特色;适当追踪无差异属性的10个要素,适时削减和调整,减轻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据研究结果对实习生教学进行优化,为培养优秀的儿科药师奠定基础。
护理园地
红光照射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TCSS评分及SOD水平的影响
陆凤华, 杜兆霖, 章容
2023, 44(1): 163-16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9
摘要(3684) HTML (2425) PDF (6)
摘要:
  目的  分析红光照射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用红光照射治疗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照组50例,仅行下肢肌力训练。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下肢FMA评分、TCSS评分、SOD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数据。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 = 4.312,P = 0.038);2组干预后 FMA评分及SOD水平明显升高(P < 0.001),TCSS评分明显下降(P < 0.001),2组干预后FMA评分、TCSS评分及SOD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1);观察组干预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结论  红光照射联合下肢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改善DPN患者神经病变状态,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进而增强下肢运动功能。
新生儿在输血过程中禁食或喂养对肠氧合变化的影响
袁媛, 尹丽娟, 漆永林
2023, 44(1): 168-17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9
摘要(3707) HTML (2499) PDF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输血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肠氧合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以来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新生儿,根据输血过程中是否继续喂养,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禁食组及喂养组。使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其指标进行检测,新生儿在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时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rSO2)变化。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新生儿59例,禁食组21例,喂养组38例。2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早产儿纠正胎龄)、日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果  在红细胞输注过程中禁食组禁食前、禁食段、禁食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4.77±6.49)、(55.18±7.64)、(55.94±6.46)];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段、喂养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5.35±6.11)、(57.79±6.37)、(58.89±5.55)]。2组禁食/喂养前、禁食/喂养段、禁食/喂养后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比禁食或喂养前后的肠道rSO2变化范围不大,在原喂养基础上可以考虑在输血过程中继续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