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

郭敬 张英 杨凤霞 周燕 冯涛 邓小凤

郭敬, 张英, 杨凤霞, 周燕, 冯涛, 邓小凤.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引用本文: 郭敬, 张英, 杨凤霞, 周燕, 冯涛, 邓小凤.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Ling Yu , Sun Yan Hui , Cui Ji Hua , Wu Jian Min , Song Yu , Li Shu Jin , Liu Xiao Mei . Levels of 25-(OH)D in 0~12 years Old Children in Kunming[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6, 37(12): 34-36.
Citation: Jing GUO, Ying ZHANG, Fengxia YANG, Yan ZHOU, Tao FENG, Xiaofeng DENG.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Release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PERMA Model Intervention on the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Liver Cancer Surger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基金(cstc2023kpzx-kphdBX0010);陆军军医大学人文课题基金(2022XRW1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敬(1986~),女,重庆人,护理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护理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张英,E-mail:zhangying@tm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473.6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Release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PERMA Model Intervention on the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Liver Cancer Surgery

  •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n = 29)和对照组(n = 29)。实验组实施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及常规的心理指导,持续干预8周。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癌因性疲乏(cancer fatigue scale,CFS)、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及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FoP-Q-SF评分(24.97±2.34 / 34.10±8.46)、DT评分(2.24±0.95 / 2.93±1.33)、SAS评分(49.55±1.35 / 58.55±4.60)、SDS评分(51.86±1.58 / 61.79±4.00)、CFS评分(4.03±0.94 / 5.10±1.18)及AIS评分(2.45±1.12 / 4.07±0.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IWB评分(10.56±1.74 / 7.39±2.05)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肝癌术后患者的疾病恐惧心理,改善负性情绪及减轻躯体症状,提升主观幸福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部分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或接近正常,但造影剂充盈缓慢、排空速度明显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1]。CSFP患者有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甚至可能进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碎死。CSF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及形态异常以及基因变异等[2-3]。另外,Cin等[3]利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观察CSFP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现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内膜增厚、管壁钙化现象,故认为CSF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临床上常常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帧数评估冠状动脉血流速度[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瘦素(leptin,LEP)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控制食物摄入、引起能量消耗,对机体的能量代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5]。研究发现,瘦素可通过胰岛素抵抗、介导内皮功能障碍、参与炎症反应、促进血小板聚集等途径参与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6-7]。瘦素由人类染色体7q31.3上的瘦素基因所表达,包含三个外显子,长度约20 kb。其中,LEP rs7799039 G/A位于瘦素基因启动子位置上,其基因位点的变异可能在转录水平上影响瘦素的表达。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由瘦素受体基因的所表达。瘦素受体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1上,包括20个外显子、19个内含子,长度 > 70 kb[8]。1997年,Mastuoka等[9]对LEPR基因20个外显子应用PCR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了存在7种核苷酸变异。其中,LEPR基因rs1137101、rs1137100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0-11]

    目前关于LEP及LEPR基因多态性与CSFP的相关研究尚未报道。本课题通过比较CSFP组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normal coronary flow,NCF)组的血清LEP及LEPR水平,检测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一方面,探究LEP及LEPR基因多态性与CSFP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探寻影响CSF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探寻新途径。

    收集于2018年09月至2019年11月因胸痛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100例,记录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并计算校正的TIMI帧数(TFC)。将研究对象分为CSFP组54例,NCF组46例。CSFP组入组标准:(1)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12]或狭窄程度 < 40%[13];(2)在30帧/s图像采集速度下,记录冠状动脉TIMI帧数,以造影剂进入某支冠状动脉记作为第一帧,到达远端终点分支作为最后一帧。因左前降支(LAD)的解剖长度明显长于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所以将记录到的LAD的TIMI帧数除以1.7,得到校正的TIMI帧数。将LAD、LCX和RCA的TIMI帧数相加后除以3,记录平均冠脉TIMI帧数(Mean TFC)。当Mean TFC > 27时诊断为CSFP。NCF组入组标准:(1)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程度 < 40%;(2)Mean TFC ≤ 27时诊断为NCF组[1]。排除标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40%、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冠状动脉痉挛、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改变、心肌病、心瓣膜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记录入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HOMA-IR = FINS*FBG/22.5[14]

    入院后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于促凝管中,4℃条件下离心(3000 r/min,15 min),提取血清。按照说明书,采用ELISA检测LEP、LEPR的浓度。分别于96孔ELISA板中加入标准品与待测样品,样本中的LEP或LEPR与载体上固有的LEP或LEPR抗体结合,洗涤后加入LEP或LEPR二抗,再次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检测抗体,加入TMB底物显色反应,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品线性回归曲线,计算得出LEP、LEPR的浓度。

    抽取2 mL全血,使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采用PCR法将DNA进行扩增,引物序列(由昆明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合成)如下:瘦素基因rs7799039(上游引物5′-AGCCAAGGCAAAATTGAGGA-3′,下游引物3′-AAGAGATTAAAGCAAAGACAGGCA-5′);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上游引物5′-TGCCTGCTGGACTCTCAAAG-3′,下游引物3′-AGCTAATGCTTACCTATTTGTTGAA-5′);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上游引物5′-GGTT CCCCAAAAAGGCAGTT-3′,下游引物3′-CCCCCAGTACTACATCTACCATC -5′)。扩增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将PCR产物纯化后,采用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进行SNP单链正向延伸,引物序列如下:rs7799039(TTTTTTTTTTTTTTTTTGTTTTGCGACAGGGTTGC);rs1137101(TTTTTTTT TTTTTTTTTTTTTCATCTGGTGGAGTAATTTTCC);rs1137100(TTTTTTTT TTTTTTTTTTTTTTTTTTTGTGCAGACAACA TTGAAG GAA)。将扩增产物放入ABI 3730XL测序仪进行测序。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的SNP-PCR扩增产物,进行Sanger法测序检验,证实与SNaPShot结果一致。所有位点用Genemapper 4.0软件对ABI 3730XL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P25, P75)描述,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对于基因检测,首先运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分别验证两组研究对象的群体代表性,通过计算得出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应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P的危险因素。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CSFP组与NCF组的基本临床资料,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HDL、LDL、TG、TC、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与NCF组受试者相比,CSFP患者中男性比例较多,且有着较高的血清瘦素(LEP)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 < 0.05,见表1

    表  1  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比较 [$\bar x \pm s$/n(%)/MP25,P75)]
    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n(%)/MP25,P75)]
    组别CSFP组(n = 54)NCF组(n = 46)t/χ2P
    男性 36(66.7) 21(45.7) 4.476 0.034*
    年龄(岁) 59.93 ± 10.70 60.13 ± 9.64 −0.100 0.921
    吸烟史 27(50.0) 16(34.8) 2.347 0.126
    高血压病史 34(63.0) 33(71.7) 0.865 0.352
    糖尿病史 10(18.5) 7(15.2) 0.192 0.661
    BMI(kg/m2 24.83 ± 3.40 24.24 ± 3.23 0.870 0.386
    TC(mmol/L) 4.46 ± 0.82 4.33 ± 1.17 0.633 0.529
    TG(mmol/L) 1.75(0.69~6.02) 1.59(0.51~5.43) −1.477 0.140
    HDL-C(mmol/L) 1.19 ± 0.27 1.23 ± 0.24 −0.780 0.437
    LDL-C(mmol/L) 2.75 ± 0.64 2.65 ± 0.93 0.639 0.525
    PLT(×109/L) 212.37 ± 53.05 221.41 ± 50.48 −0.869 0.387
    MPV(fL) 10.92 ± 1.13 11.03 ± 1.22 −0.457 0.649
    FBG(mmol/L) 5.28(3.42~11.10) 5.10(4.12~10.69) −0.858 0.391
    FINS(uIU/mL) 19.60(4.33~210.09) 15.90(2.67~57.26) −1.646 0.100
    HOMA-IR 4.53(0.66~56.02) 2.98(0.88~15.63) −1.667 0.046*
    LEP(ng/mL) 2.59(0.54~12.21) 1.00(0.56~11.51) −3.614 < 0.001
    LEPR(ng/mL) 3.05(1.29~27.29) 2.78(0.95~26.42) −1.069 0.285
      注:*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冠脉造影,采用TIMI帧数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比较CSFP组与NCF组的TIMI帧数,结果发现CSFP组的LAD(校正后)-TFC、LCX-TFC、RCA-TFC及平均TFC均高于NCF组(P < 0.05),说明CSFP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慢,见表2

    表  2  两组受试者TIMI帧数比较 [MP25,P75)]
    Table  2.  Comparison of TF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P25,P75)]
    项目CSFP组(n = 54)NCF组(n = 46)ZP
    LAD(校正后)-TFC 38.31(37.47,40.78) 31.01(29.67,33.18) −2.323 0.020*
    LCX-TFC 26.67(24.83,28.39) 19.31(17.20,20.98) −2.309 0.021*
    RCA-TFC 26.11(23.89,27.66) 19.10(15.23,21.24) −2.337 0.019*
    Mean TFC 30.52(29.65,31.27) 22.95(21.53,24.67) −2.627 0.009#
      注:*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LEPR rs1137100位点及LEPR rs1137101位点,G为野生型,A为突变型;LEP rs7799039位点,A为野生型,G为突变型。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在CSFP组和NCF组之间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证明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P > 0.05)。进一步对三个SNP位点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CSFP组和NCF组患者中,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3

    表  3  两组之间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gene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基因型CSFP组 NCF组χ2PHardy-Weinberg检验(1)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rs1137100
    GG 37 68.5 32 69.6 0.721 0.739 0.89/0.82
    GA 16 29.6 12 26.1
    AA 1 1.9 2 4.3
    G等位基因 90 83.3 76 82.6 0.018 0.892
    A等位基因 18 16.7 16 17.4
    rs1137101
    GG 34 63.0 32 69.6 0.749 0.773 0.98/0.82
    GA 18 33.3 12 26.1
    AA 2 3.7 2 4.3
    G等位基因 86 79.6 76 82.6 0.286 0.592
    A等位基因 22 20.4 16 17.4
    rs7799039
    GG 2 3.7 2 4.3 2.173 0.343 0.68/0.99
    GA 12 22.2 16 34.8
    AA 40 74.1 28 60.9
    G等位基因 16 14.8 20 21.7 1.614 0.204
    A等位基因 92 85.2 72 78.3
      注:(1)分别显示CSFP组/NCF组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的P值。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LEP、LEPR、FBG、FINS、HOMA-IR、BMI、PLT、MPV、血脂等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见表4,最终得到的模型为:LEP、HOMA-IR对应的OR值 > 1,提示LEP、HOMA-IR为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危险因素。

    表  4  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4.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onary slow flow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POR95%CI
    HOMA-IR 0.092 0.048 3.595 0.038 1.096 1.005-1.205
    LEP 0.241 0.110 4.800 0.028 1.273 1.026-1.57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国内外研究者近来试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寻CSFP的危险因素。X Cai等[15]发现GW26-e3963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多态性与CSFP的发生有关。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遗传学标志。本研究拟探索CSF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CSFP的相关性。

    首先,笔者探索影响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测定CSFP组与NCF组的血清瘦素、瘦素受体、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比较两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显示,CSFP组瘦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NCF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瘦素、胰岛素抵抗是CSFP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能够导致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失衡,从而降低冠状动脉舒张功能,增加微血管阻力[2]。同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可以诱导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氧化应激,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6]。另外,瘦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在对肥胖个体的研究中发现,大脑对瘦素敏感性的削弱会造成甘油三酯过多堆积,引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又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7]。在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心肌细胞发生糖类、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炎症介质,从而加剧了血管内皮的损伤[6]。既往研究表明[2],由于雌激素对心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男性患者在CSFP发生中居多。另外,吸烟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诱发微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也被认为是CSFP的另一危险因素。国内研究发现[17],高血压是影响CSFP患者发展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CSFP组以男性比例较多,但logistic回归未证实性别为CSFP的危险因素,此外,吸烟、高血压与CSFP无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过小导致。

    其次,笔者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CSFP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了SNaPShot技术对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与一代测序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法相比,具有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通量高的特点。通过研究显示,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位点GG、GA、AA基因型以及G、A等位基因在CSFP组与NCF组之间分布频率相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P在3个SNP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发病风险相似,说明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CSFP无相关性。其原因可能为:CSFP作为一种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虽然目前已经发现eNOS、白细胞介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多个基因异常表达与CSFP存在相关性[18],但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原因可能为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地域中表现形式不同。同时,研究样本量的差异也会导致结论具有争议。因此,仍需对CSFP基因多态性的大样本研究,必要时进一步作全基因组联合研究,以寻找CSFP的生物遗传学标志。

    综述所述,本研究发现瘦素、胰岛素抵抗是CSFP的危险因素。此外,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多态性与CSFP无相关性,有待于更大样本量或meta分析进一步来阐明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与CSFP的相关性,为CSFP的预防、诊疗提供新思路。

  • 表  1  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的操作框架

    Table  1.   Operational framework of EFT combined with PERMA model

    时间 主题 关键要素 内容 达成目标 监督或执行者

    1

    疾病认知重构 积极情绪(P)+意义(M) (1)通过疾病知识讲解(肝癌分期、治疗方案)与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疾病的灾难化思维,建立"带瘤生存"的积极治疗信念
    (2)发放情绪释放技术联合PERMA模式的操作手册,个案管理师指导培训学习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完成《我的疾病日记》3篇
    (2)记录3个治疗的积极事件
    (3)参与1次病友互助小组讨论
    (4)学会情绪释放技术
    责任护士
    肝胆外科医生
    心理医生
    中医师

    2

    负性情绪管理 积极情绪(P) (1)应用情绪ABC理论(事件A→信念B→情绪C)识别负性情绪,结合EFT穴位敲击(百会穴)进行即时情绪调节
    (2)建立负性情绪管理档案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每日完成情绪释放技术后进行1次心理痛苦温度计自评(0~10分可视化量表)
    (2)掌握2种快速平复焦虑的呼吸技巧(4-7-8呼吸法+盒式呼吸)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3

    积极情绪培养 积极情绪(P)+投入(E) (1)开展“三件好事”感恩练习,引导患者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微小改善(如食欲恢复)
    (2)结合正念冥想训练提升当下体验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连续7 d记录感恩事件(每篇≥50字)
    (2)完成1次酣畅感活动(如绘画、音乐欣赏)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4

    兴趣投入实践 投入(E) (1)基于患者术前兴趣爱好,制定低体力消耗的替代活动方案(如听书替代阅读)
    (2)运用心流理论设计阶梯式任务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制定《康复期兴趣活动清单》(含3个可行性项目)
    (2)累计完成4小时沉浸式
    兴趣活动
    肝胆外科医生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5

    人际关系强化 积极关系(R) (1)通过角色扮演训练“积极回应”沟通技巧(如替代性语言:“虽然我现在体力有限,但可以陪你聊天”)
    (2)开展家庭协作式康复任务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与家属共同完成2项协作任务(如营养餐制作)
    (2)每日进行1次正向语言互动
    (记录于《沟通日志》)
    肝胆外科医生
    营养师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6

    生命意义探索 意义(M) (1)应用叙事疗法引导患者撰写《生命故事》,重点挖掘抗癌经历中的成长体验(如“我更懂得珍惜家人”)
    (2)制作抗癌的录音/影像留念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完成1份《我的抗癌
    意义图谱》
    (2)参加1次公益计划
    (如病友经验分享)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7

    成就体验积累 成就(A)
    (1)识别患者核心优势(如坚韧性、幽默感等)
    (2)设计“微成就”挑战任务(如独立完成门诊复诊、康复训练等),强化自我效能感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达成3项“康复里程碑”(如:首次完成穿衣、吃饭、自主行走500010000步)
    (2)制作《优势力量手册》(含5项个人核心优势)
    责任护士
    心理医生

    8
    自我效能提升 成就(A)+
    意义(M)
    (1)采用目标分解技术制定出院后3个月康复计划,通过模拟场景训练(如复诊沟通演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完成《抗癌英雄证书》授予仪式
    (3)情绪释放技术,10~15 min/次,3次/d
    (1)制定康复目标(如“每次
    30 min步行,3次/周”)
    (2)完成疾病周期自我管理
    (如:用药管理、症状监测)
    肝胆外科医生
    责任护士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bar x \pm s $),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s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ar x \pm s $),points]

    负性情绪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组内比较 实验组组内比较 干预前组间比较 干预后组间比较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t P t P t P
    FoP-Q-SF 39.59±8.71 34.10±8.46 39.41±7.07 24.97±2.34 9.093 <0.001* 11.791 <0.001* −0.083 0.934 −5.606 <0.001*
    DT 5.69±1.61 2.93±1.33 5.72±1.41 2.24±0.95 8.318 <0.001* 12.894 <0.001* 0.087 0.931 −2.267 0.027*
    SAS 69.86±2.15 61.79±4.00 70.00±2.32 51.86±1.58 8.911 <0.001* 33.973 <0.001* 0.235 0.815 −12.431 <0.001*
    SDS 63.21±5.73 58.55±4.60 63.24±7.22 49.55±1.35 5.894 <0.001* 9.367 <0.001* 0.020 0.984 −10.119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躯体症状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3.   Comparison of phys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ar x \pm s $),points]

    躯体
    症状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组内比较 实验组组内比较 干预前组间比较 干预后组间比较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t P t P t P
    CFS 8.00±1.41 5.10±1.18 8.03±1.43 4.03±0.94 12.633 <0.001* 11.398 <0.001* 0.092 0.927 −3.818 <0.001*
    AIS 4.90±0.72 4.07±0.96 4.86±1.25 2.45±1.12 6.272 <0.001* 7.737 <0.001* −0.129 0.898 −5.91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ar x \pm s $),points]

    生活
    质量
    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组内比较实验组组内比较干预前组间比较干预后组间比较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tPtPtPtP
    IWB4.85±0.827.39±2.054.84±1.3410.56±1.74−5.757<0.001*−14.703<0.001*−0.0360.9726.338<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张英,杨凤霞,郭敬,等. 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心理痛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1):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J]. 协和医学杂志,2024,15(3):532-559.
    [3] 饶圣祥,张岚.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影像诊断更新解读—聚焦亚厘米肝癌的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4,32(6):529-532.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4.06.001
    [4] 王辇,高飞,张菲,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对病情复发恐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21(4):599-600+603.
    [5] 薛有锋,周凡,蒋仁锋,等. 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24,46(3):71-74.
    [6] 张露露,陈欢,罗欢,等. 基于健康测量工具的共识标准对癌症复发恐惧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7):2138-2146.
    [7] 钱皓月,陈保菊,王慧敏,等. 希望水平在肝癌术后患者心理韧性、恐惧疾病进展中的中介效应[J]. 海南医学,2024,35(13):1958-1963.
    [8] 周娜,潘磊,徐爱民,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效果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展,2023,23(16):3037-3042.
    [9] 胡正楠,汪晖,李蓉蓉,等. 肝癌术后病人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2022,36(19):3516-3521.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2.19.027
    [10] Dankert A,Duran G,Engst-Hastreiter U,et al. Fear of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arthritis[J]. Rehabilitation(Stuttg),2003,42(3):155-163.
    [11] 柳书悦,陈梅先,何凤英,等.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原发性肝癌术后病人疾病进展恐惧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2021,35(6):1056-1060.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1.06.020
    [12] Liu J,Peh C ,Simard S,et al. Beyond the fear that lingers: The interation between 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and rumination in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J]. J Psychosom Res,2018,111(2): 120-126.
    [13] Simone G ,Maximilian H M .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adult ambulatory patients with brain cancer: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J].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9,27(9): 3521-3529.
    [14] 刘俐君,安俊红,张英,等.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改善糖尿病足病人心身症状的效果[J]. 护理研究,2024,38(4):714-718.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4.029
    [15] 李照,朱继业.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5):1027-10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10
    [16] 谢晶美,刘浩,李安,等.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分期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4,27(2):255-258.
    [17] 张英,郭敬,冯涛,等. 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8):177-18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32
    [18] 肖威,胡君娥,严妍,等. 情绪释放技术对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21,36(11):73-7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21.11.073
    [19] 俞文娟,陈杰. 五行音乐联合PERMA模式干预对肝癌患者疾病恐惧感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2,39(9):1412-1414.
    [20] 吕晓静,杨旭宁,李晓红. 情绪释放技术在焦虑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2):2272-2275.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23.12.039
    [21] 李琳琳,李小艳,曾琳. PERMA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23,38(9):799-803.
    [22] 张侍玉,李倩,朱家峰,方柳,张兰娥.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负性情绪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5):661-666.
    [23] 李风鸽,赵玉芳,胡永艳. 抑郁 癌因性疲乏对早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3):79-84. doi: 10.3969/j.issn.1672-187X.2023.03.015
    [24] 邓湘琴,梁慧,林宏远,等. 恶性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的特征及对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调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13. doi: 10.3969/j.issn.2095-7130.2020.01.004
    [25] 李燕姿,高长莉,侯宁蕊,等. 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60-5262.
    [26] 颜杨,樊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失眠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60-62.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20.18.022
  • [1] 黄群, 侯黎莉, 王德桂, 王召君, 吴思圆, 桑莹莹.  5A模式下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6): 190-19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27
    [2] 张英, 郭敬, 冯涛, 周燕, 黄瑶, 邓小凤, 郑璐.  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177-18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32
    [3] 阿各, 刘晓艳, 刘莉, 詹瑜佳, 唐婷婷, 陶静楠.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6): 115-119.
    [4] 冉晓明, 宋瑞鹏, 孙丹.  影响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5): 85-90.
    [5] 汪启东, 杨涛, 严琪.  人性化医疗服务对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心理和情绪改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3): 82-85.
    [6] 邹思思, 宋晓燕, 邓飞, 徐继宗.  胃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贫血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1): 92-96.
    [7] 付琳.  脑膜瘤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负情绪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150-154.
    [8] 黄莉, 史娅平.  体位和活动指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01): 145-148.
    [9] 沈居丽.  延续护理对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9): -.
    [10] 刘博虎.  不同包扎方法对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6): -.
    [11] 吕毅.  足踝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8): -.
    [12] 何红芬.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1): -.
    [13] 罗丽云.  20例外科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压疮的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05): -.
    [14] 冯震霞.  心脏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04): -.
    [15] 陈智豫.  心脏外科技术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04): -.
    [16] 江海霞.  布托啡诺、芬太尼联合治疗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06): -.
    [17] 黄云超.  肺癌诊疗技术新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05): -.
    [18] 李洁.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11): -.
    [19] 赵雷.  肝移植术后患者低体温的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06): -.
    [20] 瑞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患者镇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10): -.
  • 期刊类型引用(17)

    1. 肖洪岩,邓瑞晨,魏新运,杨伟胤,谢云港. 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康复. 2024(02): 99-104 . 百度学术
    2. 赵田田,韦佳佳,李岑,吴玲玲. 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10): 1788-1792 . 百度学术
    3. 曾硕,黄少华.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07): 1032-1034 . 百度学术
    4. 王妍丽,尹海燕,尹海磊. 踝关节骨折多元化康复锻炼护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4(16): 1525-1527 . 百度学术
    5. 辜海洋,李泽龙,蔡习炜. 踝关节内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Ⅳ型后踝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黑龙江医药. 2024(05): 1176-1178 . 百度学术
    6. 祁媛媛,戴小洁,蒋丹,马晓青,王娜娜. 基于微视频的回授法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03): 36-39+53 . 百度学术
    7. 杨帆,李伟芳. 模拟仿真功能评估训练系统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三维步态参数的影响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23(02): 102-106 . 百度学术
    8. 王兴歌,邓欢,宋莹莹,张春雷. 思维导图引导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12): 1754-1759 . 百度学术
    9. 吴美银. 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04): 872-874 . 百度学术
    10. 张玲,李盈候,姜菊,张欢,季一帆. 加压冰敷联合康复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02): 48-52 . 百度学术
    11. 张雪美. 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疗法对踝关节手术患者关节功能及SF-36、Baird、AOFAS评分的影响. 基层中医药. 2023(10): 39-44 . 百度学术
    12. 孙红梅,项招妮,孙兆莲,李明鑫,刘昀,李文亮. AOFAS量化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22): 3301-3305 . 百度学术
    13. 魏骊华,钱文. 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3(03): 68-70+77 . 百度学术
    14. 管晓军. 不同方法治疗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5): 132-135 . 百度学术
    15. 王秋兰. 中医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05): 42-45 . 百度学术
    16. 李庆.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01): 11-13 . 百度学术
    17. 曹正涛,王淑美,宋治国,邹敏,汪传伟,陈明良.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04): 91-9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1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0-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