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流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循环及呼吸的影响
-
摘要: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灌流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80例,其中灌注总量大于40 L的38例患者为A组, 灌流量小于40 L的42例患者为B组.监测并记录术前、灌注后30 min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气道压及体温;监测并记录术前及术毕时的自主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pH、PO2、PCO2及BE)、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腹围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毕时的中心静脉压及气道压较B组增加 (P<0.05),体温较B组降低(P<0.05).A组患者术毕时的腹围较B组增加(P<0.05);A组患者术毕时的剩余碱(BE)较B组降低(P<0.05).而平均动脉压、心率、潮气量及电解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如灌流量大于40 L,可能会引起中心静脉压、气道压及腹围增加,剩余碱及体温降低.如灌流总量大于40 L术中需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气道压、剩余碱、体温及腹围的变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 /
- 血流动力学 /
- 呼吸
-
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类生物膜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囊泡,兼具佐剂和载体功能[1]。脂质体大小从几十纳米到十几微米,按结构和粒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小单室脂质体(10~200 nm)、大单室脂质体(0.2~1 µm)和多室脂质体(1~5 µm)[2]。脂质体能够包裹多种分子,如抗原或免疫调节化合物,并促进将这些物质靶向输送到特定的免疫细胞[3]。研究表明[4-6],脂质体与抗原单纯混合使得抗原免疫原性增强,脂质体包裹的抗原免疫原性更强,且可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和方式,可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明显优于细胞免疫诱导力差的铝佐剂,增强体液免疫,抗体滴度升高、免疫持续时间长,还可产生免疫记忆。
本实验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融冻干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通过比较包封率、粒径和免疫原性,选择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筛选出适合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粒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感疫苗
H1N1(批号:201910001),血凝素含量:299 µg/mL;H3N2(批号:201911001),血凝素含量:282 µg/mL;B(V)(批号:201911003),血凝素含量:223 µg/mL;B(Y)(批号:201912005),血凝素含量:147 µg/mL;均由江苏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动物
SPF级KM种小鼠,雌性,标准体重(18~22 g),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SCXK9(滇)2005-0008]。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大豆卵磷脂(北京美亚斯磷脂技术公司)、胆固醇(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Folin-酚蛋白定量试剂盒(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特级胎牛血清(美国eBioscience公司)、MTT(北京博奥拓达科技有限公司)、RDE(Ⅱ)受体破坏酶(Denka),超声破碎仪(美国SONICS VCX-150),冷冻干燥机(美国LABCONCO 4.5L),低温超高速离心机(日本日立,SCP85H),BIO-RAD iMark TM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
1.4 四价流感疫苗的配制方法
将4个单价的流感疫苗血凝素按比例稀释:H1N1稀释8.31倍,H3N2稀释7.83倍,B(V)稀释6.19倍,B(Y)稀释4.08倍,使每个单价流感的血凝素含量为36 μg/mL,然后将36 μg/mL的单价流感疫苗充分混合形成36 μg/mL的四价流感疫苗原液。
1.5 两种方法制备脂质体冻干粉
(1)薄膜分散法:精密称取胆固醇80 mg和大豆卵磷脂300 mg溶于20 mL无水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减压旋转蒸发至成膜状态,四价流感疫苗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按1.4∶1混合,得流感疫苗脂质体混悬液,0.06 mbar,-52℃下冷冻干燥28 h即得脂质体冻干粉[7];(2)冻融冻干法:精密称取胆固醇80 mg和大豆卵磷脂300 mg溶于20 mL无水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减压旋转蒸发至成膜状态后加入PBS 30 mL,50℃水化旋转45 min,间歇超声(超30 s停30 s,功率60%),50℃水浴孵育1 h,取出冷至常温,四价流感疫苗溶液和脂质体混悬液按1.4∶1混合,-40℃冻融2次,0.06 mbar,-52℃下冷冻干燥28 h即得脂质体冻干粉[8]。
1.6 粒径分析
取脂质体冻干粉用一定量PBS充分溶解后取少量滴于载玻片上进行显微观察,Nano measurer 1.2软件对脂质体粒径进行分析。
1.7 包封率的测定
采用低温超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Lowry法测定包封率[9]。
包封率(En%) = 总蛋白含量(µg) - 游离蛋白含量(µg)/总蛋白含量(µg)×100%
1.8 免疫原性考察
小鼠随机分为PBS阴性对照组、疫苗原液阳性对照组、冻融冻干法组和薄膜分散法组,每组5只。(1)细胞免疫:小鼠免疫7 d,无菌条件下,取脾脏研磨,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将细胞数调整为3.0×106个/mL。参照文献[1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以刺激指数(SI)评价其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小鼠免疫7 d,取免疫后小鼠血清,参照文献[11]采用血凝抑制法(HI)测定血清的抗体滴度,评价其体液免疫,免后与免前抗体滴度比≥4认为产生有效体液免疫。
1.9 粒径对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免疫原性影响
制备脂质体混悬液,通过调整超声功率和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脂质体,超声后具体操作步骤同1.2.3。小鼠随机分为PBS阴性对照组、原液阳性对照组、3.7 µm组、2.0 µm组、1.0 µm组、0.45 µm组,每组5只。免疫7 d、14 d、28 d后通过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9]评价粒径对细胞免疫原性影响;采用血凝抑制法(HI)测定血清的抗体滴度,探讨粒径对体液免疫原性的影响。
1.10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以均值±标准差(
$ \bar x \pm s $ )表示。2. 结果
2.1 2 种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
薄膜分散法制备(图1A)的脂质体分布不均一,粒径范围稍大,冻融冻干法(图1B)制备的脂质体分布均一,且粒径范围小;2种方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包封率和平均粒径,见表1。
表 1 2种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Table 1.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liposomes prepared by the two methods制备方法 平均粒径(µm) 包封率(%) 薄膜分散法 3.71 82.43 冻融冻干法 2.82 87.48 2.2 2 种制备方法脂质体的细胞免疫
小鼠腹腔免疫7 d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见表2。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免疫组与PB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实验组与冻融冻干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冻融冻干法组SI值高于各实验组,表明冻融冻干法制备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前期能增强细胞免疫效应。
表 2 制备方法筛选时的ConA SI(n = 5,$ \bar x \pm s $ )Table 2. ConA SI during preparation method screening (n = 5,$ \bar x \pm s $ )制备方法 SI值 薄膜分散法 1.2512 ± 0.0340*# 冻融冻干法 1.3386 ± 0.0136** 疫苗原液组 1.1681 ± 0.1377*# PBS阴性对照组 0.9503 ± 0.0621## 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冻融冻干法组比较,#P < 0.05,##P < 0.01。 2.3 种制备方法脂质体的体液免疫
小鼠腹腔免疫7 d后,免后与免前的HI值实验结果如表3。免疫第7天,各免疫组的抗体滴度比HI均≥4,冻融冻干组和薄膜分散组的抗体滴度比大于原液组,且冻融冻干组的抗体滴度比大于薄膜分散组,结果表明冻融冻干法和薄膜分散法制备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冻融冻干法免疫效果较好。
表 3 制备方法筛选时HI值(n = 5)Table 3. HI value at the time of preparation method screening (n = 5)制备方法 HI值 薄膜分散法 5.50 冻融冻干法 5.75 疫苗原液组 4.10 PBS阴性对照组 - 注:免后免前抗体滴度比 > 4表明具有免疫效应。 2.4 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包封率
通过调整细胞破碎仪超声时间和功率,显微观察,用Nano measurer 1.2 软件对脂质体粒径进行分析得到平均粒径为3.7 µm、2.0 µm、1.0 µm、0.45 µm 4种不同粒径的脂质体,包封率测定结果,见表4。
表 4 不同粒径脂质体的包封率(%)Table 4.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liposom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粒径大小 3.7 µm 2.0 µm 1.0 µm 0.45 µm 包封率 92.92 89.16 88.25 86.35 2.5 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细胞免疫
小鼠免疫7 d、14 d和28 d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如表5。在一个免疫周期内,各实验组和原液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较大粒径组(3.7 µm组和2.0 µm组)的SI值高于原液组,且3.7 µm组SI值大于2.0 µm组,与疫苗原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粒径较大的脂质体疫苗使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产生细胞免疫,且3.7 µm组产生细胞免疫更强。
表 5 7 d、14 d、28 d时ConA SI(n = 5,$ \bar x \pm s $ )Table 5. ConA SI at 7,14,28 d (n = 5,$ \bar x \pm s $ )分组 SI值 7 d 14 d 28 d 3.7 µm 1.3386 ± 0.0136**# 1.1739 ± 0.0771**# 1.1722 ± 0.1420**# 2.0 µm 1.3128 ± 0.0522**# 1.1675 ± 0.0764**# 1.1209 ± 0.1218**# 1.0 µm 1.1417 ± 0.1470* 1.1341 ± 0.1214* 1.0979 ± 0.1120* 0.45 µm 1.0816 ± 0.0594* 1.0550 ± 0.0330* 1.0618 ± 0.0492* 原液 1.1681 ± 0.1377* 1.0418 ± 0.0910* 1.0421 ± 0.0413* PBS 0.9503 ± 0.0621# 0.8898 ± 0.1129# 0.8414 ± 0.0159# 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 *P < 0.05,**P < 0.01;与原液组比较,#P < 0.05,##P < 0.01。 2.6 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体液免疫
血凝抑制实验结果如下表6所示。由表5可知,在一个免疫周期内,各免疫组HI值均≥4,表明产生有效体液免疫;较大粒径组(3.7 µm组和2.0 µm组)的HI值明显高于其他组,且3.7 µm组的HI值大于2.0 µm组。结果表明在一个免疫周期内各免疫组都能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且3.7 µm组产生体液免疫效应最强。
表 6 7 d、14 d、28 d时抗体滴度比(n = 5)Table 6. Antibody titer ratio at 7,14,28 d (n = 5)分组 HI值 7 d 14 d 28 d 3.7 µm 5.25 5.54 7.84 2.0 µm 5.09 5.47 7.55 1.0 µm 4.72 5.26 7.11 0.45 µm 4.60 5.05 6.44 原液 4.36 5.15 6.88 PBS - - - 注:免后免前抗体滴度比 > 4表明具有免疫效应。 3. 讨论
最佳制备方法冻融冻干法制备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包封率为87.48%,脂质体粒径均一。冻融冻干法在反复冻融的过程中能包封更多的疫苗,使得包封率增大,免疫效应也增强。通过改变超声功率和时间制得平均粒径为3.7 µm、2.0 µm、1.0 µm和0.45 µm 4种不同粒径脂质体,随着粒径的减小,包封率也逐渐下降,较大粒径脂质体流感疫苗能产生较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且3.7 µm免疫效果更强。
脂质体作为佐剂的流感疫苗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且粒径较大的脂质体疫苗产生的免疫较强。研究表明[12-13],脾脏对脂质体的吸收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关,体内的吞噬细胞会较快的识别相对较大的脂质体,吞噬能力随粒径增大而增强,较大粒径的脂质体疫苗能被网状吞噬系统快速识别,携带至靶向器官,有利于抗原刺激免疫器官,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原性。然而,脂质体粒径过大血管通透性差,导致脂质体不能通过肝血管的细胞间隙,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清除,较小粒径的脂质体(180 nm)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明显的提高,虽能增加靶部位聚集和延长半衰期,但易相互聚集融合致抗原渗漏[14-15]。安全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是脂质体最大的优点,但是脂质体稳定性差限制它的广泛运用,且目前流感疫苗大多数为液体制剂,存在稳定性差和冷链运输压力等不足,本实验采用冻融冻干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制备过程简单易行,且稳定性得到一定改善。
期刊类型引用(12)
1. 朱丽丽,刘玥,唐姗钐,余翠翠. 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新中医. 2021(18): 160-163 . 百度学术
2. 范桃红,董凤娟,孟令波.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6): 6-8 . 百度学术
3. 王学涛,黄素素. 慢性心力衰竭采取药物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3): 128-129 . 百度学术
4. 周策,王闪,孙兴,周远,韩玉浩. 电话回访联合心脏康复手册在院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07): 73-75 . 百度学术
5. 陆莉,严雪琴,高艳. 心脏康复方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16): 187-189 . 百度学术
6. 刘丽萍,刘涛,邹全林. 心脏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性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5): 129-130 . 百度学术
7. 马捷敏. 心衰患者开展心脏康复管理和心理干预的方式及价值探究. 心理月刊. 2020(22): 152-153+155 . 百度学术
8. 苏建培,田伟盟,顾俊,何弥玉.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12): 128-132 . 本站查看
9. 孙兵兵,王东伟,孙漾丽. 心脏康复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健康水平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9(02): 272-275 . 百度学术
10. 丁秀娟,刘百奇,车德馨,韩健,王灵君,孟祥龙.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 社区医学杂志. 2019(19): 1203-1206 . 百度学术
11. 付红玲. 心脏康复方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储备功能的影响. 慢性病学杂志. 2018(05): 601-603 . 百度学术
12. 黄妙琴. 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09): 1384-138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78
- HTML全文浏览量: 977
- PDF下载量: 84
- 被引次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