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儿童重症肺炎60例临床诊治分析
-
摘要: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血病儿童重症肺炎临床诊治情况,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白血病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60例白血病儿童重症肺炎,发热、气促为主要症状,大多缺乏其他症状及阳性体征;病原学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白菌为主;高危因素有3个:早期化疗阶段、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真菌感染10例(17.2%),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正常时的2例(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化疗阶段的真菌感10例(17.2%),明显高于后期化疗阶段4例(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4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3.3%,治疗无效死亡4例,死亡率6.7%.结论 早期认识白血病儿童发生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正确处理白血病化疗时并发的重症肺炎,是化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早在1979年RISDALL等[1]报道,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由获得或遗传性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的病理性炎症性反应,是一种具有淋巴和组织细胞过度激活,以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及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的疾病[2]。HP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意大利、瑞典和美国,每年发病率1/80万,儿童发病率为1~10/100万[3],目前中国原发性噬血综合征、继发性噬血综合征发病率均没有明确统计。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PS的致病过程,文献[4]报道证实IFN-γ、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HPS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鲜有文献报道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并评估其对HP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发热、组织细胞噬血细胞现象、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肝功能损伤等为HPS患者主要特征,其临床表现常错综复杂,进展迅速,且死亡率极高。为进一步提高对HPS的认识,本研究分析了19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确诊时血液样本进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p70(IL-12p70)、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干扰素-α(IFN-α)共12项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例获得性成人HL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学会修订的HPS诊断标准[5],即满足以下8项指标中的5项明确诊断:(1)发热:体温大于38.5 ℃,持续7 d以上;(2)脾大;(3)两系或三系的血细胞减少,即血小板计数(PLT) < 100×109/L,血红蛋白(HGB) < 9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CN) < 1.0×10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退;(4)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即纤维蛋白原(Fib) < 1.5 g/L或低于同年龄3个标准差,甘油三酯(TG) > 3 mmol/L或高于同年龄3个标准差;(5)在骨髓、肝脏、脾脏、淋巴结中找到嗜血细胞;(6)血清铁蛋白(Fer)升高,即Fer > 500 μg/L;(7)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升高。因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开展NK细胞活性和sCD25检测,对于未能行(7)(8)2项检测患者,其诊断需满足HPS-2004中6项诊断标准中的5项。同时收集2O例非HPS患者但有伴感染患者作为阳性对照及19例非HPS且不伴感染患者作为阴性对照。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
(1)临床特征:体温,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各系统累及情况;(2)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凝血四项、肝功能、骨髓细胞学、血脂、铁蛋白、病因等指标;(3)影像学检查:胸部CT、腹部CT或B超;(4)治疗方案及转归。
1.2.2 患者血样采集及12项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采集患者血清样本,将血清样本、微球混合液及检测抗体混合孵育2 h;再加入链酶亲和素藻红蛋白SA-PE混合孵育0.5 h;将孵育后混合物离心、洗涤,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得出数据分析报告;采用免疫“双抗体夹心”的荧光微球技术检测,其中APC通道检测的荧光强度可区分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γ和IFN-α的种类,PE通道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22.0软件行数据分析,应用 Shapiro-Wilk 方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以(
$ \bar x \pm s $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为非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用ROC曲线评价细胞因子对HLH患者的诊断效能,所有检测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率低,尤其是成年人,研究对象样本偏少导致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偏低。为此采用非参数独立性检验的球形检验方法(Ball test),该方法在小样本不平衡数据方面有很好的检验功效[6]。球形检验采用R软件中的Ball程序包进行分析。2. 结果
2.1 HPS患者的人口特征和病因分析
19例HPS患者年龄分布14~81岁,平均(40.58±20.36)岁,其中男10例(52.63%),女9例(47.37%)。19例HPS患者最常见诱因是感染(n = 10,52.63%),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其中9例为EB病毒感染,其1例为真菌和巨细胞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常见诱因为肿瘤(n = 6,31.58%),均为淋巴瘤患者,其中5例B系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另有成人Still病1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
2.2 HPS患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
自确诊HPS之日起随访至2021年9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2(0.3~18)个月,13例(68.42%)患者死亡,从HPS诊断到死亡的时间从10d至2个月不等,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9例患者中4例(21.05%)应用HLH-2004方案,4例(21.05%)应用DEP方案;11例(57.89%)应用激素治疗,其中8例联合丙种球蛋白,2例联合依托泊苷。在明确病因后,6例肿瘤相关的HPS患者中,5例接受了化疗,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或ECHOP方案,部分患者选用GDP或L-Gemox方案,有5例好转出院,其中1例在后期治疗中死亡;10例感染相关HPS患者经治疗因HPS未控制死亡;1例成人Still病在抗感染基础上用激素联合丙球治疗因HPS未控制死亡,2例SLE患者早期给予依托泊苷联合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
2.3 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19例(100%)HPS患者体温超过38.5 ℃,且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12例(63.16%)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13例(68.42%)出现纳差、腹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体检发现脾脏肿大13例(68.42%)、淋巴结肿大12例(63.16%)、肝脏肿大6例(31.58%)。实验室检查示19例出现血细胞减少、Fer升高、低白蛋白(ALB)血症(100%),17例出现乳酸脱氢酶(LDH)升高、TG升高(89.47%),14例出现Fib降低(73.68%),9例(47.37%)患者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5例出现肝功能异常(78.95%),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n = 8,42.11%)。
本研究以2月生存为准,比较HPS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12项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发现:死亡组患者发病时Fib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死亡组发病时年龄、ALT、AST、TBIL、ALB、Fer、TG、ACN、HGB、PLT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见表1(1)、表1(2)。
表 1 HPS患者死亡与存活组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比较 M(Q1,Q3)(1)Table 1. Comparison of age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between death and survival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PS M(Q1,Q3)(1)组别 年龄
(岁)ANC
(×109/L)HGB
(g/L)PLT
(×109/L)Fib
(g/L)TG
(mmol/L)HPS患者
死亡组42
(22.5,55.5)0.97
(0.78,1.93)80
(64,105)30
(21,73)0.97
(0.78,1.93)3.49
(2.22,4.26)HPS患者
存活组37.5
(18.5,53.75)1.35
(0.62,2.75)83.5
(63.25,110.25)57.5
(32.25,165.25)2.6
(1.80,4.95)3.66
(3.0,4.54)Z −0.351 −0.439 −0.044 −1.097 −2.369 −0.877 P 0.725 0.661 0.965 0.273 0.018* 0.380 Ball Test 0.019 0.105 0.033 0.091 0.260 0.086 P 0.990 0.310 0.960 0.410 0.040* 0.520 ACN:中性粒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Fib:纤维蛋白原;TG:甘油三酯;Fer:铁蛋白;ALB:白蛋白;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LDH:乳酸脱氢酶。*P < 0.05。 表 1 HPS患者死亡与存活组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比较 M(Q1,Q3)(2)Table 1. Comparison of age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between death and survival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PS M(Q1,Q3)(2)组别 Fer
(μg/L)AST
(IU/L)ALT
(IU/L)ALB
(g/L)TBIL
(μmol/L)LDH
(IU/L)HPS患者
死亡组2026
(1500,14887)167
(48.25,343.05)106.5
(50.05,264.05)24.2
(23.75,26.7)30.80
(19.95,136)1134
(363,2519)HPS患者
存活组2050.25
(1351.75,4862.25)82.55
(25.35,236.55)65.15
(27.83,106.1)25.2
(21.45,28.7)20.6
(7.47,77.83)414
(305.25,1689)Z −0.796 −1.140 −1.403 0.000 −1.141 −1.052 P 0.426 0.254 0.161 1.000 0.254 0.293 Ball Test 0.090 0.073 0.122 0.046 0.083 0.138 P 0.460 0.600 0.290 0.950 0.540 0.230 ACN:中性粒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Fib:纤维蛋白原;TG:甘油三酯;Fer:铁蛋白;ALB:白蛋白;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LDH:乳酸脱氢酶。 2.4 HPS患者的12项细胞因子水平测定意义及其预后相关性分析
比较HPS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非HPS非感染患者及非HPS感染患者组的差异,结果显示:HPS患者的IL-1β、IL-2、IL-4、IL-8、IL-10、IL-6、IFN-γ、TNF-α水平高于非HPS非感染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1)、表2(2)。HPS患者的IL-4、IL-5、IL-10、IFN-γ、TNF-α水平高于非HPS感染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1)、表3(2);但基于本研究中HPS患者的IL-4、IL-5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本研究只做了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诊断HPS的ROC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的AUC在0.7~0.9之间,其中IL-10的AUC为0.847,95%CI为0.721~0.974;IFN-γ的AUC为0.745,95%CI为0.585~0.904;TNF-α的AUC为0.709,95%CI为0.536~0.882。
表 2 HPS患者与非HPS未感染患者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1)Table 2.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HPS patients and non-HPS uninfected patients M(Q1,Q3)(1)组别 IL-1β
(pg/mL)IL-2
(pg/mL)IL-4
(pg/mL)IL-5
(pg/mL)IL-8
(pg/mL)IL-10
(pg/mL)HPS患者 3.32
(0.63,31.67)1.46
(0.73,3.02)0.96
(0.65,1.68)1.42
(1.00,2.08)20.24
(4.4,130.94)111.14
(11.09,1009.5)非HPS
未感染患者0.47
(0.34,0.61)0.4
(0.26,0.70)0.49
(0.38,0.59)0.57
(0.34,2.68)0.51
(0.26,3.59)0.78
(0.54,1.08)Z −3.374 −2.72 −3.374 −1.307 −3.768 −4.923 P 0.001* 0.007* 0.001* 0.191 0.000* 0.000* Ball Test 0.276 0.195 0.299 0.032 0.252 0.469 P 0.010* 0.010* 0.010* 0.730 0.010* 0.010* *P < 0.05。 表 2 HPS患者与非HPS未感染患者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2)Table 2.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HPS patients and non-HPS uninfected patients M(Q1,Q3)(2)组别 IL-12P70
(pg/mL)IL-6
(pg/mL)IL-17
(pg/mL)IFN-α
(pg/mL)IFN-γ
(pg/mL)TNF-α
(pg/mL)HPS患者 0.65
(0.36,1.25)37.5
(11.82,70.63)0.91
(0.45,1.29)0.65
(0.36,1.25)23.1
(4.24,57.48)3.6
(1.4,6.87)非HPS
未感染患者0.745
(0.41,1.00)0.85
(0.31,3.53)0.76
(0.64,1.12)0.64
(0.45,0.97)3.40
(3.01,4.90)0.52
(0.35,1.57)Z −1.033 −4.589 −0.395 −0.167 −2.978 −2.599 P 0.301 0.000* 0.693 0.867 0.003* 0.009* Ball Test 0.038 0.068 0.059 0.042 0.237 0.226 P 0.070 0.070 0.130 0.320 0.010* 0.010* *P < 0.05。 表 3 HPS患者与非HPS感染患者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1)Table 3.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HPS patients and non-HPS infected patients M(Q1,Q3)(1)组别 IL-1β
(pg/mL)IL-2
(pg/mL)IL-4
(pg/mL)IL-5
(pg/mL)IL-8
(pg/mL)IL-10
(pg/mL)HPS患者 3.32
(0.63,31.67)1.46
(0.73,3.02)0.96
(0.65,1.68)1.42
(1.00,2.08)20.24
(4.4,130.94)111.14
(11.09,1009.5)非HPS
感染患者1.72
(0.54,8.56)1.04
(0.49,2.25)0.35
(0.18,0.77)1.07
(0.22,20.39)58.29
(20.59,166.42)1.49
(0.87,5.57)Z −0.618 −0.520 −2.852 −2.444 −1.967 −3.709 P 0.536 0.603 0.004* 0.015* 0.49 0.000* Ball Test 0.016 0.026 0.125 0.197 0.063 0.222 P 0.830 0.620 0.030* 0.010* 0.130 0.010* *P < 0.05。 表 3 HPS患者与非HPS感染患者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2)Table 3.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HPS patients and non-HPS infected patients M(Q1,Q3)(2)组别 IL-12P70
(pg/mL)IL-6
(pg/mL)IL-17
(pg/mL)IFN-α
(pg/mL)IFN-γ
(pg/mL)TNF-α
(pg/mL)HPS患者 0.65
(0.36,1.25)37.5
(11.82,70.63)0.91
(0.45,1.29)0.65
(0.36,1.25)23.1
(4.24,57.48)3.6
(1.4,6.87)非HPS
感染患者0.71
(0.29,0.97)60.24
(30.09,146.66)1.18
(0.63,1.92)0.86
(0.20,1.89)3.42
(1.66,8.08)1.14
(0.30,1.72)Z −1.055 −1.883 −0.942 −0.225 −2.613 −2.051 P 0.291 0.060 0.346 0.822 0.009* 0.040* Ball Test 0.040 0.036 0.021 0.036 0.117 0.140 P 0.290 0.410 0.730 0.380 0.020* 0.010* *P < 0.05。 比较HPS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示死亡组发病时IL-1β、IL-8、TNF-α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1)、表4(2)。
表 4 HPS患者死亡与存活组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1)Table 4.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the HPS patient death and survival group M(Q1,Q3)(1)组别 IL-1β
(pg/mL)IL-2
(pg/mL)IL-4
(pg/mL)IL-5
(pg/mL)IL-8
(pg/mL)IL-10
(pg/mL)HPS患者
死亡组7.89
(2.61,32.67)1.82
(1.01,10.72)1.04
(0.76,2.14)1.89
(0.95,2.22)30.22
(14.78,139.31)71.00
(11.40,1596.56)HPS患者
存活组0.59
(0.35,1.33)1.05
(0.40,1.85)0.84
(0.39,1.12)1.12
(0.87,1.48)4.95
(2.62,24.38)176.20
(7.43,741.09)Z −2.543 −1.403 −1.052 −1.140 −2.017 −0.263 P 0.011* 0.161 0.293 0.254 0.044* 0.792 Ball Test 0.407 0.102 0.124 0.092 0.248 0.052 P 0.010* 0.450 0.300 0.490 0.007* 0.810 *P < 0.05。 表 4 HPS患者死亡与存活组12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M(Q1,Q3)(2)Table 4. Comparison of 12 cytokine levels in the HPS patient death and survival group M(Q1,Q3)(2)组别 IL-12P70
(pg/mL)IL-6
(pg/mL)IL-17
(pg/mL)IFN-α
(pg/mL)IFN-γ
(pg/mL)TNF-α
(pg/mL)HPS患者
死亡组0.94
(0.46,2.23)33.71
(11.26,74.24)0.86
(0.26,1.27)0.65
(0.39,1.06)23.10
(9.19,247.80)5.47
(2.48,7.74)HPS患者
存活组0.65
(0.28,1.12)40.31
(22.52,73.51)1.31
(0.77,3.33)0.92
(0.20,6.13)15.46
(2.87,56.06)1.02
(0.23,2.33)Z −0.879 −0.351 −1.756 −0.351 −0.877 −2.543 P 0.379 0.726 0.079 0.725 0.380 0.011* Ball Test 0.066 0.158 0.098 0.115 0.074 0.317 P 0.700 0.160 0.400 0.340 0.650 0.010* *P < 0.05。 3. 讨论
HPS是一种过度炎性反应综合征,常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本研究中的19例HPS患者发热特点均为不规则的持续高热,在发热早期均用抗菌药物治疗,其疗效不佳。在本研究中19例HPS患者实验室检查中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Fer升高,且水平很高,提示Fer可能是与HPS直接相关的指标。研究还发现所有患者中LDH均有升高,且水平较高,可能与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有关,当然在肝功能损伤的指标中,包括ALT、AST、TBIL升高及ALB、Fib降低,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可反映HPS疾病本身炎性的损害及其免疫功能紊乱的程度。
成人HPS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但每年文献报道的病例数逐渐增加的,且可以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本研究中19例HPS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4~81岁,以男性多见,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3]。继发性HPS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本研究中52.63%的患者为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EB病毒感染,31.58%的患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这与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基本一致[7-8]。
成人HPS的治疗应主要包括2个方面:(1)控制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2)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本研究中19例患者均在积极控制噬血症状的同时尽早治疗原发病,但仍有13例患者早期死亡,为分析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了死亡组与存活组发病时年龄、ALT、AST、TBIL、ALB、Fer、TG、ACN、HGB、PLT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死亡组患者明显Fib低于存活组(P < 0.05),Fib明显下降可能与HPS引起IL-1释放、巨噬细胞活化致纤维蛋白降解增加及HPS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9],提示Fib明显降低可能增加HPS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预后不良。
HP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某些病因启动了体内免疫系统的活化机制有关。目前认为,组织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过度,大量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6、IL-10、IL-12等,进而引起细胞因子风暴是HPS的主要病理过程,常导致多脏器损伤及过度炎症反应[10]。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11-13]。
目前有关细胞因子的研究多为儿童,最多选取8种细胞因子,本研究同时选取了成人HPS患者的12项细胞因子,旨在了解各种细胞因子对HPS患者中检测的意义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结果显示,HPS患者的IL-4、IL-5、IL-10、IFN-γ、TNF-α4种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非HPS感染组及阴性对照组(P < 0.05),证实HPS患者存在部分细胞因子的释放和高表达,但本研究中HPS患者的IL-4、IL-5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IL-4、IL-5的敏感性不高相关。本研究进一步对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AUC在0.7-0.9之间,诊断准确性中等,可认为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水平对成人HPS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分析细胞因子水平与成人HPS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显示:成人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IL-1β、IL-8、TNF-α3种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存活组(P < 0.05),可认为IL-1β、IL-8、TNF-α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增加了成人HPS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提示预后不良。
IL-4主要是由Th2细胞活化后分泌,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是通过作用于B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14],并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15]。IL-5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其生物活性相对较窄。IL-10也是由Th2细胞主要分泌,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增强抗炎因子的释放。两者均在细胞免疫中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起到重要的负调节作用,引起致病性T细胞反应异常,导致噬血细胞的增多,促进HPS的发生。IFN-γ主要由NK细胞及Th细胞活化后产生,具有免疫调控的作用,可以信号通路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NK细胞活性、抗原呈递和提高巨噬细胞溶酶体活性,产生多种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导致HPS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成人HPS患者发病时的IL-4、IL-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升高后数值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其敏感性不高有关。而患者HPS患者IL-10、IFN-γ水平高于非HPS感染患者(P < 0.05),其AUC分别为0.847、0.745,提示其对成人HP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发挥着重要的启动炎症反应的作用,有较强的促炎作用[16],并使造血干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致血细胞进行性减少。在本研究中,成人HPS患者发病时的TNF-α水平高于非HPS感染组患者(P < 0.05),TNF-α的AUC值为0.709,提示其对成人HP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成人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的TNF-α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P < 0.05),故其对是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其升高可能增加HPS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提示预后不良。
IL-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分泌,可以强烈的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17]。IL-1是一种多肽,有2种亚型,其主要分泌形式是IL-1β,IL-1β是由Th1细胞分泌的炎症反应时重要血清炎性因子,在人体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8]。多种细胞因子升高常提示有强烈的炎性反应,如IL-1β、IL-8、TNF-α、IFN-γ等。本研究结果示,成人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的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P < 0.05),故其对是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其升高可能增加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提示预后不良。
总上所述,HPS常继发于肿瘤或感染,但仍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其临床表现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且常常无特异性。因此,对于同时存在有多种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应怀疑合并HLH的可能。HPS可出现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其中IL-10、IFN-γ、TNF-α明显升高对其诊断具有一定意义,Fib明显下降及IL-1β、IL-8、TNF-α明显升高可能是引起成人HPS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提示预后不良。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94
- PDF下载量: 28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