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某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邱炜 陈莹 胡秀 赵红宇

艾子涵, 李思熳, 早胜国, 陈明瑞, 周银河, 黄思嘉, 丁海迪, 石苒羲, 张秋怡, 杨军.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3): 42-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6
引用本文: 邱炜, 陈莹, 胡秀, 赵红宇. 云南某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11): 18-22.
Zihan AI, Siman LI, Shengguo ZAO, Mingrui CHEN, Yinhe ZHOU, Sijia HUANG, Haidi DING, Ranxi SHI, Qiuyi ZHANG, Jun YA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mo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onghai Count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3): 42-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6
Citation: Qiu Wei , Chen Ying , Hu Xiu , Zhao Hong Yu .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d Pois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ertain Region of Yunna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6, 37(11): 18-22.

云南某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金项目: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364);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d Pois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ertain Region of Yunnan

Fund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364);

  •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某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铅中毒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云南某地区1 379名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静脉血铅检测,血铅水平≥100μg/L为铅中毒.结果1 379名儿童及青少年血铅水平范围在1~450μg/L,血铅水平为(82.87±66.97)μg/L,铅中毒儿童341例,铅中毒率为24.7%.不同性别、年龄段、居住地间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超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离开采区距离.结论 云南某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铅中毒率较高,男童、学龄前期儿童,居住地距离矿区较近者易发生血铅中毒.
  • 在这社会生产活动规模日益扩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各类突发事件频发,这些突发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许多突发事件如急性中毒、心脏本身疾病、电击、溺水等均可致心脏骤停[1-2]。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中止射血,心音消失和大动脉搏动停止,导致机体的重要脏器出现缺氧、缺血,严重情况可造成患者死亡[3-4]。据报道,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居民大约有250万人,位居世界首位。且60%~70%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到达医院前便发生了心脏骤停[5],而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内对院外心脏骤停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6],此外,自拨打急救电话起,急救车平均需要12 min才可赶到第一现场,远远超过了心脏骤停的4 min黄金抢救时间[7]。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远低于其他国家[8],实际存活率不足 1%[9]。西方发达国家的居民CPR普及率达到了30%~50%,但我国 CPR 普及率却低于1%[10]。若旁观者在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后,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就对其较早地实施CPR,可使患者的组织器官及时得到血液供应的恢复,这往往能够提升拯救患者的生命的几率,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有相关研究表明,13岁以上的群体即能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的心脏胸外按压[2]。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CPR知识的普及情况科普需求,向我国相关部门提升我国居民CPR急救知识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扩大CPR急救知识的普及范围,探索建立了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从而扩大CPR急救知识的普及范围。本研究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300人,用自设问卷匿名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于2023年7月14日至18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随机抽取4个城镇(秀山街道、九龙街道、杨广镇、高大傣族彝族乡),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镇随机抽取75名居民为调查对象。样本含量确定:根据文献[10]取我国总体CPR认知率1%为总体率Π,取允许误差δ为1%,取第Ⅰ类错误的概率α为0.05,根据无限总体总体率估计公式:n=Z2αΠ(1-Π)/δ2得出n ≈ 300。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调查的15~60岁通海县城乡居民。排除标准:因身体条件受限或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而无法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

    问卷设计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接受专业CPR培训并考核通过,咨询急诊科、心内科相关专家,依照《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基础/高级生命支持》[11]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由2个部分组成结构化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户口类型、受教育水平;第二部分为心肺复苏认知掌握程度及施救意愿,包括CPR认知水平,年龄、户口所在地与认知水平的关系,是否参与过CPR相关培训、施救意愿等。以居民是否听过了解和是否掌握2个指标来定义居民对于CPR的认知水平。共收回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共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6.7%,见表1

    表  1  一般资料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项目 n 百分比(%)
    性别 129 44.5
    161 55.5
    年龄(岁) 15~25 77 26.6
    26~35 17 5.9
    36~45 51 17.6
    46~55 64 22.1
    55~ 81 27.9
    受教育水平 高中及以下 183 63.1
    大学 105 36.2
    研究生及以上 2 0.7
    户口类型 农村户口 211 72.8
    非农村户口 79 27.2
    职业类型 体力劳动 179 61.7
    脑力劳动 111 38.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调查对象中,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居民仅有20.3%,普及率较低;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的居民占了26.2%, 且53.4%的居民听说过但未能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可能与宣传有关,需加强相关宣传,选择大众更能接受的宣传方式,进行有效宣传,提高群众认知及技能掌握率,见表2

    表  2  心肺复苏认识总体情况
    Table  2.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情况 n 百分比(%)
    听过且掌握CPR 59 20.3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155 53.4
    没有听过CPR 76 26.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听说且掌握CPR的人中有32.3%在15~25岁之间,占比最多,67.8%小于46岁,在没有听说过的人中有71.1%大于45岁;CPR知晓掌握情况与年龄成反比(P<0.05),可能与老年人学习能力下降或意识不强有关,见表3

    表  3  年龄与认知水平关系[n(%)]
    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cognitive level[n(%)]
    年龄(岁) n 听过且掌握CPR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没有听过CPR χ2 P
    15~25 77 21(27.27) 50(64.94) 6(7.79) 50.968 < 0.001*
    26~35 17 7(41.18) 6(35.29) 4(23.53)
    36~45 51 12(23.53) 27(52.94) 12(23.53)
    46~55 64 14(21.88) 38 (59.38) 12(18.75)
    55~ 81 5(6.17) 34 (41.98) 42(51.85)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农村户口中掌握CPR的人占比15.2%小于非农村户口34.2%,从未听说过的人占比33.2%大于非农村户口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4

    表  4  户口类型与认知水平关系
    Tabl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type and cognitive level
    户口类型 n 听过且掌握CPR 听过但未能掌握CPR 没有听过CPR χ2 P
    农村户口 211 32(15.17) 109(51.66) 70(33.18) 25.027 < 0.001*
    非农村户口 79 27(34.18) 46(58.23) 6(7.5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被调查居民中,居民对陌生人实施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均有较高的意愿,分别为66.2%和68.6%,仅有11.4%和31.4%的人完全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抢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技术不精湛反而延误抢救,见表5表6

    表  5  CPR实施意愿
    Table  5.  Intention to perform CPR
    项目 意愿 n 百分比(%)
    胸外按压 愿意 192 66.2
    一般 65 22.4
    不愿意 33 11.4
    口对口人工呼吸 愿意 199 68.6
    不愿意 91 31.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6  不愿意进行心肺复苏的原因
    Table  6.  Reasons for reluctance to perform CPR
    原因 n 百分比(%)
    怕技术不够精湛,反而延误抢救 11 33.3
    怕抢救后遭讹诈 1 3.03
    觉得肯定会有其他人出手,何必是我 3 9.09
    以上全是 7 21.21
    其他 11 33.3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此次调研显示CPR普及率较低,笔者对CPR培训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显示63.79%的人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主要原因有意识不强(51.35%)和不知道途径(58.38%);有92.76%的人表示当得知培训消息的时候愿意参加,见表7

    表  7  CPR培训相关问题 [n(%)]
    Table  7.  Issues related to CPR training [n(%)]
    问题 结果
    是否参加过CPR
    相关培训
    105(36.21)
    185(63.79)
    未参加原因 没有关注,不了解
    它的重要性
    95(51.35)
    不知道可以从哪里
    学习
    108(58.38)
    工作或学习太忙没
    有时间
    70(37.84)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20(10.81)
    是否有必要掌
    握心肺复苏术
    258(88.97)
    32(11.03)
    有CPR相关培训
    时,是否愿意参加
    愿意 269(92.76)
    不愿意 21(7.2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海县城乡居民对于CPR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居民仅通过医疗题材电视剧以及医疗科普视频对CPR有所了解,而对CPR的具体操作步骤、顺序、要领知之甚少。较早地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升其生存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患者血液循环便会立即停止,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时间为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 min内,但医护专业人员一般无法及时到达现场,旁观者作为第一目击人,往往是快速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居民CPR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的提高尤为重要。

    通海县城乡居民对于CPR的知晓率与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城区知晓率较乡村高,这与张兰兰等 [2]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似。农村户口居民对于CPR的掌握率极低,且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农村户口居民从未听说过CPR,而通海县农村多位于山区,段昌新[12]指出农村受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不集中等因素影响,医疗半径远大于城镇,所以,一旦有农村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更考验居民是否具备迅速实施CPR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城乡居民年龄大于45岁人群的CPR认知水平与其他年龄存在差异(P < 0.01),考虑该人群在总调查人群中占比50%(145/290)且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不断下降、接受新事物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调查得知,城乡居民实施CPR意愿总体较高,担心自己技术不精湛反而延误抢救是阻碍居民实施心肺复苏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考虑受前期调查中城乡居民分别有33.2%和26.2%人从未听说过CPR这一因素的影响。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受调查的人员表示对家庭成员发生心脏骤停后实施此操作更有倾向性,担心传染病和性别差异问题均有较多提及,与梅媛 [13]的调查中有相似之处。以上表明,CPR在农村的普及率较低,农村对CPR的认知和掌握度均不如城区,施救顾虑较多。但通海县居民总体对掌握和实施CPR相关急救技术的意愿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有关知识的科普宣传,让居(村)民能更多地认识和掌握CPR。

    通海县居民对于CPR掌握的必要性认知水平较高,有十分积极的态度愿意参加CPR培训,愿意认真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但与现有的CPR掌握情况形成反差,在调查中发现,无法获取学习CPR技术途径的居民占未曾接受过CPR培训的居民比例最高,尤其在乡镇居民中存在普遍,没有专业的CPR培训进入到乡村中,居民没有接受培训并且掌握CPR的平台,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推送应急救护知识[14-15]。同时,医疗相关单位可试点开展单纯按压式CPR培训站,通过媒体宣传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居民对于CPR的掌握程度。此外,可以通过各界媒体密切联系,借助新媒体热点事件的带动作用[16],提高居民对CPR的急救意识、对于CPR黄金4 min施救实践的认识、急救能力等,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

    笔者从接受过上述调查的通海县地区随机抽取滨湖社区(城区)和杨广镇义广哨村(农村)两地开展了CPR急救科普宣讲,两地区均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自愿参加培训的居民,其中滨湖社区56人,杨广镇义广哨村55人。针对研究人群为城乡居民这一特性,为增加科普宣传的效果和实用性。本研究采用AHA推荐的交互式培训法[17]进行科普,在传统授课法(科普人员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对CPR进行讲解,受科普者以听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讨论、运用人体模型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仿真练习,此种培训不仅有利于科普宣讲员与被宣讲对象的充分互动,而且使得科普效果能够及时得到评估,增进科普的有趣性和深刻性。本小队在滨湖社区采用了较为完整的互动式培训方法,研究表明,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8] 。杨广镇义广哨村因条件限制未能进行CPR相关的视频影像分享,而采用场景模拟和CPR操作相结合的科普方式。2种科普方法结合的成功运用,可为相关部门采取更好的科普方式开展CPR知识的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科普后笔者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对参与培训的研究对象依次进行培训效果的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研究对象问卷的正确率为85.71%,城市研究对象问卷的正确率为8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在接受培训后居(村)民的CPR相关的认知水平以及技能的掌握度均有显著提高,与长沙城乡居民CPR培训结果一致 [13]。当遇到倒地的无意识伤员,居(村)民的首要操作有23.21%选择了检查是否无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的正确操作,这与前期调查中居(村)民的第一反应为拨打120(51.03%)的惯有思维操作有明显变化。然而,在问卷中个别较为专业化的考题得分中城乡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问及按压深度、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比例,胸外按压的深度时,城区居民的得分率高于农村村民,考虑与农村村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培训员解释问卷题目内容时未能得到村民正确的理解等有关。城乡居(村)民培训后对实施AED的自信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农村低于城区,这可能与具有AED医疗设备的农村本身就很少,村民接触AED的机会更小,加之有大部分村民不具备听懂AED设备所发出的普通话语音操作的提示。

    担心在救助别人时因自己救助不当造成被救治者意外受伤或者救治后害怕被讹诈等而承担法律责任[19],这是很多心脏骤停目击者不愿意给予施救的原因。前期调查显示,有3.03%的居(村)民因害怕被讹诈而及时学会CPR急救技术也不愿施救,在培训后,居(村)民表示自己对承担法律责任的担忧明显减少,考虑与科普宣讲后居(村)民认识到了国家现在已通过立法的方式保障施救人员的权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等,顾虑相对减少有关,与文献[20]调查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通海县居民普遍缺乏CPR急救知识,但对于CPR急救知识的普及有较高的需求,施救态度积极,简单的CPR急救科普宣讲后便可以起到明显效果。建议相关部门加大CPR科普以及培训力度,深入推广CPR急救术,将CPR推广入乡村。

  • [1]文静,樊欣,赵妍.重庆市主城区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1015-1019.
    [2]沈晓明.儿童铅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0.
    [3]李娜,金春华,杨瑞华,等.2003-2009年健康儿童血铅水平变化趋势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784-785.
    [4] 卫生部.关于印发《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的通知[R].2006-02-09.
    [5] [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US).Preventing lead poisoning in young children:A statement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october 1991[R].Atlanta: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1:36-53.
    [6]张亦维,周丽华,刘玉,等.重庆市北部新区1056例3~5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2):3109-3110.
    [7]张婧婧,季莉莉,周连,等.南京市7~12岁儿童血铅水平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4):19-20.
    [8]于德娥,刘云儒,刘玉梅,等.2007-2011年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6-97.
    [9]蒋耀辉.1755例儿童血铅水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32-4733.
    [10]付姣,庞海云,黄白丽,等.2010年-2011年海口及周边地区3 248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检测与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92-94.
    [11]刘梦思,刘云,刘海文,等.维生素C、E对铅中毒大鼠心脏活动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56-58.
    [12]邱炜,赵红宇,胡秀,等.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41-44.
    [13]林尧,刘颖.海口市城区1岁~8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04-1806.
    [14]欧阳淑英,伍盼盼,李振海.2815名儿童血铅含量测定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3-64.
    [15]侯彬兰,王安发,史文元,等.郴州市0~1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94-1995.
    [16]林慧,欧阳广杰,梁彩霞.顺德大良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6):652-654.
    [17]刘文渊,卢文波,姚麒.浙江省宁波市29678例儿童少年血铅检测结果的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2):779-781.
    [18]吕葛,宋文琪,李启亮.北京市15564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894-896.
    [19]王昊,李卫娟,汪燕,等.杭州市3528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964-965.
    [20]仝建平,陈旭东.信阳市5675名中小学生血铅普查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17(2):81-87.
    [21]万方,郭景珍,王琛,等.2139例体检者血铅含量的检测与分析[J].卫生研究,2006,35(2):84-85.
    [22]付宝庆,刘青华,王成英,等.大庆地区4716例儿童血铅、镉水平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190.
    [23]张亦维,周丽华,刘玉,等.北部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其暴露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3):2006-2008.
    [24]罗春霞.湖南凤凰铅锌矿区居民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认知及卫生系统的应对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3.
    [25]张勇,吴建新,樊朝阳,等.北京和平街地区部分儿童血铅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352-354.
  • [1] 陈茂森, 黄达峰, 李佩谦, 肖洁, 马子雪, 樊超, 戴雅伊, 张晗, 黄莹.  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近视学龄儿童屈光进展及相关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02
    [2] 茶健美, 闫芳冰, 张扬, 喻璨.  7~12岁儿童屈光发育参数特点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11
    [3] 王若宇, 陈伟, 许勋, 曹文德, 缪玉兰.  烧伤患儿329例流行病学调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519
    [4] 胡伟, 李金男, 杨伟, 苏黎, 喻卓, 陈志松.  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07
    [5] 於青梅, 石涛, 管宏雪, 毛瑜俊, 李召怡, 杨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13
    [6] 杨诗瑶, 杨艳霞, 杨海银, 董勇, 苗金虎, 朱悦熙, 关琼瑶.  成人肿瘤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艾中华, 黄友, 朱翔龙, 高艳春, 唐松源, 潘瑞.  云南省0~5岁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5
    [8] 彭朴仙, 王丽苹, 李宏, 张瑗, 唐松源, 邓星梅.  基于母婴健康队列的早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05
    [9] 赵亚玲, 武坤, 黄蓉, 何根娅, 丁臻博, 张彩营.  基于新生儿脐血TEL-AML1融合基因检测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筛查体系的建立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6
    [10] 刘兴祝, 杨燕飞, 张兴, 葛丽萍, 王峰, 吴玉芹.  云南地区川崎病儿童不同病程脂代谢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211
    [11] 王秀芳, 施红伶, 周文刚, 刘天云, 朱为梅, 冯艳慧, 陈科容, 周盛.  非职业性成人患者176例血铅水平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24
    [12] 李伟杰, 陈丽琴, 李亚玲, 韩永慧, 李小娟, 颜粉冬.  百日咳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重症百日咳148例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24
    [13] 龙欣甜, 陈洁, 毛勇, 王秀清, 卢双艳, 普惠婕, 周佳, 孙承欢, 王松梅, 叶爱芳.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10
    [14] 王秀清, 龙欣甜, 毛勇, 陈洁, 周佳, 楚天舒, 王松梅, 孙承欢, 赖纯米, 张倩.  怒族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22
    [15] 崔瑶, 李玥晓, 李艳红, 刘波, 张石楠, 刘娟.  云南省农村5岁儿童龋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戴梅.  昆明市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陶艳萍.  5 a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杨建义.  昆明市官渡区彝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方琼.  深圳市福田区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邱炜.  云南某锌业公司职业铅中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4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3
  • PDF下载量:  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6-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