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皂苷的抗肿瘤作用

李菊

李林耘, 李宗芳, 苏国苗, 刘士岳, 李彦熙. 对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8): 7-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02
引用本文: 李菊. 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皂苷的抗肿瘤作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05).
Linyun LI, Zongfang LI, Guomiao SU, Shiyue LIU, Yanxi LI. 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dult 1p/19q Non-codeleted Oligodendroglioma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8): 7-1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02
Citation: Li Ju . Anti-tumor Effects of Total Saponins Extract from the Aerial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6, 37(05).

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皂苷的抗肿瘤作用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药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11YXZD07)

Anti-tumor Effects of Total Saponins Extract from the Aerial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滇重楼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总皂苷对小鼠胃癌细胞株 (MFC)、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检测滇重楼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总皂苷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将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接种于正常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复制小鼠荷瘤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环磷酰胺(30 mg/kg)组、滇重楼地上部分总皂苷高、中、低剂量(60、30、15 mg/kg)组和滇重楼地下部分总皂苷高、中、低剂量(60、30、15 mg/kg)组.分别进行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15 d.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和小鼠生存期.结果 滇重楼地上部分总皂苷和地下部分总皂苷均可显著抑制小鼠胃癌细胞株 (MFC)、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生长,并呈一定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滇重楼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总皂苷对模型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P<0.01或P<0.05).结论 滇重楼地上部分和地下部总皂苷均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胃癌细胞株 (MFC)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体内外生长的作用.
  •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成人型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类标准以 IDH 突变状态和 1p/19q 共缺失状态主导,不再强调传统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取消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这一分类,弥漫性胶质瘤如果同时存在 IDH 突变和 1p/19q 共缺失,无论组织形态是否符合少突胶质细胞瘤,都可定义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 突变和 1p/19q 共缺失型[12]。但两者的组织学形态仍然存在不同预后[3],组织学形态对于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分层仍然有用,在严格定义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仍然有一部分肿瘤并未发生1p/19q 共缺失且不具有TP53、ATRX突变的星形细胞标记物特征。除了IDH突变和1p/19q 共缺失,少突胶质细胞瘤也与TERT、MGMT、PDGFRA、EGFR、CIC、FUBP1、INA、PTEN等分子指标有关[48]。目前,国内较少有大样本的病例分析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的预后特征。因此,本研究对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的预后特点进行总结,以探讨成人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点。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少突细胞瘤和间变少突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患者,共收集到337例,要求患者有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用于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9],组织学切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病理学家独立审查,肿瘤分级使用广泛接受的标准。本研究获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伦理L第206号]。本研究的队列与以往的研究有部分重叠。

    1.2.1   FISH 检测

    使用Vysis1p36/1q2519q13/19p13 FISH探针试剂盒(Abbott Molecular)进行双色探针杂交。实验经以下步骤:4 µm厚的组织切片用二甲苯脱蜡;然后80 ℃ 1M硫氰酸钠中加热10 min;37 ℃下胃蛋白酶溶液消化20~30 min;滴加探针,加盖玻片后用封口胶封口,放入杂交仪中,80 ℃变性30 min,37 ℃下过夜;去除封口胶及盖玻片,73 ℃环境下置于0.3%NP-40 2×SSC溶液中,漂洗3 min并晾干;在杂交区域加入荧光染料DAPI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加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

    1.2.2   FISH 结果的判读原则

    选择细胞核大小一致、核的边界完整、DAPI染色均一、细胞核孤立无重叠、绿色信号清晰的细胞。随机计数至少100个非重叠的细胞核,若标本的红色信号与绿色信号比值为1∶2的细胞核>25%定义为1p或19q缺失。

    通过直接测序法评估IDH1/2、TERT 启动子和TP53突变状态。将石蜡固定的肿瘤标本的DNARNA使用核酸提取试剂盒(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中国香港和Kapa Biosystems Wilmington,美国)提取,目的片段扩增所用引物序列见表1。扩增产物经核酸外切酶I(TakaRa Biotechnology Limited,中国)纯化后,使用 BigDye Terminator Cycle Sequencing kit v.1.1 (Life Technologies,美国)将扩增产物进一步行 PCR 反应,然后通过3130xl基因分析仪进行测序及结果分析。

    表  1  IDH1/2TERT 、TP53基因检测引物序列
    Table  1.  IDH1/2,TERT、TP53 gene detection primer sequence
    基因
    引物
    序列(5' to 3' 扩增产物范围(bp) 退火温度( ℃)
    IDH 1 F CGGTCTTCAGAGAAGCCATT 122 60
    R CACATTATTGCCAACATGAC
    IDH 2 F AGCCCATCATCTGCAAAAAC 150 60
    R CTAGGCGAGGAGCTCCAGT
    TERT
    Promoter
    F GTCCTGCCCCTTCACCTTC 274 68
    R AGCACCTCGCGGTAGTGG
    TP53 Exon2 2F1 AGGTGACCCAGGGTTGGA 231 64
    2R1 TCCCACAGGTCTCTGCTAGG
    TP53 Exon3 3F1 CCCCCTAGCAGACCTGT 190 64
    3R1 TGGGTGAAAAGAGCAGTCAG
    TP53 Exon4 4F5 CCTGGTCCTCTGACTGCTCT 242 64
    4R5 TTCTGGGAAGGGACAGAAGA
    TP53 Exon5 5F3 GTTCTTTCGTCGGCTCTTC 357 60
    5R3 GGGCCAGACCTAAGAGCAAT
    TP53 Exon 6 6F3 GCTGGGGCTGGAGAGACGACAG 260 64
    6R3 TACTGCTCACCTGGAGGGCCACTG
    TP53 Exon 7 7F7 CAAGGCGCACTGGCCTCAT 216 64
    7R1 GTCAGAGGCAAGCAGAGGCT
    TP53 Exon 8 8F3 CAAGGGTGGTTGGGAGTAGA 327 60
    8R3 AGGAAAGAGGCAAGGAAAGG
    TP53 Exon 9 9F2 GACCAAGGGTGCAGTTATGC 196 60
    9R2 CGGCATTTTGAGTGTTAGACTG
    TP53 Exon 10 10F4 TGCATGTTGCTTTTGTACCG 235 60
    10R1 AAGGGGCTGAGGTCACTCAC
    TP53 Exon 11 11F1 GGGCACAGACCCTCTCACT 223 60
    11R1 CAAAGACCCAAAACCCAAAA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样本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使用MSP-MGMT引物对亚硫酸盐修饰后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别用特异性引物对上述PCR产物再进行PCR 扩增,非甲基化引物序列 (MGMT-U) 和甲基化引物序列(MGMT-M) 见表2,PCR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然后在紫外照射下观察。

    表  2  MGMT 启动子甲基化引物序列
    Table  2.  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 primer sequence
    引物
    序列
    MSP-MGMT-F5'-GGATATGTTGGGATAGTT-3'
    MSP-MGMT-R5'-CCAAAAACCCCAAACCC-3'
    MGMT-MF5'-TTTCGACGTTCGTAGGTTTTCGC-3'
    MGMT-MR5'-GCACTCTTCCGAAAACGAAACG-3'
    MGMT-UF5'-TTTGTGTTTTGATGTTTGTAGGTTTTTGT-3'
    MGMT-UR5'-AACTCCACACTCTTCCAAAAACAAAACA-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5.1   免疫组化染色

    石蜡组织切片经脱蜡后分别用 ATRX 多克隆抗体 (1∶400 dilution; SIGMA CAT: HPA001906)、P53 单克隆抗体 (1∶100 dilution; DO-7,Dako,Glostrup,Denmark)、PDGFRA 多克隆抗体((1∶200,sc-338,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Inc,Santa Cruz,CA) 、 EGFR 多克隆抗体 (1∶150 dilution,M7239,Dako,Glostrup,Denmark)、CIC多克隆抗体(1∶100 dilution; LS-B4752; Lifespan Biosciences,Inc.,Seattle,USA)、FUBP1多克隆抗体 (1∶100 dilution; sc-11101;Santa Cruz Biotechnology,Santa Cruz,USA)、INA单克隆抗体 (1∶100 dilution,2E3,Invitrogen Corp,Camarillo,CA)二步法染色,每次实验均以缓冲液代替I抗孵育为阴性对照。

    1.5.2   阳性结果判读原则

    ATRX阳性肿瘤细胞数>10% 即ATRX表达,ATRX阳性细胞数≤10%即ATRX失表达[10];P53阳性细胞数>10% 即P53过表达,P53阳性细胞数≤10% 即P53阴性[11]。PDGFRA及EGFR的表达根据以下半定量标准对肿瘤最强染色区域进行评分:0(阴性),1(弱),2(中等)和3(强)[812];CIC和FUBP1通过将染色细胞的百分比乘以强度程度,对表达进行半定量评分,染色细胞的百分比分为0(<10%)、1(10%~50%)、2(>50%),而强度分为0(未染色)、1(弱)、2(中等)和3(强),总分被解释为未染色(0)、弱(1,2)、中等(3,4)和强(6)[13];INA阳性表达定义为>10%的肿瘤细胞显示细胞质染色[5]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 (IBM公司,NY,USA)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endall’ s tanub对各种分子标记物和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2个群体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组间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估计和Log rank检验。当P < 0.05(双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7例病例的年龄为19~75岁,男女比例1.24∶1,包括123例少突胶质瘤(2级),7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3级),100例少突星形细胞瘤(2级),33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3级),组织学分级为2级的胶质瘤223例,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胶质瘤104例,80.4%(263/327)的病例可获得手术资料,其中71.5%(188/263)的患者接受了全切除,另外28.5%(75/263)的患者接受了非全切除。75.2%(246/327)的患者收集了辅助治疗信息,其中52.4%(129/246)的患者接受了放化疗联合治疗,26%(64/246)的患者只接受了放疗,4.9%(12/246)的患者只接受了化疗,16.7%(41/246)的患者没有接受辅助治疗,见表3

    表  3  患者临床基本资料[n(%)]
    Table  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
    类别 n 占比
    年龄 (岁) 44.08±11.08
    性别 327
    181(55.4)
    146(44.6)
    组织类型 327
    少突胶质细胞瘤 123(37.6)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 71(21.7)
    少突星形细胞瘤 100(30.6)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33(10.1)
    组织分级 327
    WHO2 223(68.2)
    WHO3 104(31.8)
    肿瘤位置 324
    额叶 197(60.8)
    颞叶 41(12.7)
    顶叶 14(4.3)
    枕叶 8(2.5)
    超过一侧脑叶 50(15.4)
    其他部位 14(4.3)
    手术方式 263
    全切 188(71.5)
    非全切 75(28.5)
    术后治疗 246
    联合放化疗 129(52.4)
    单纯放疗 64(26)
    单纯化疗 12(4.9)
    未治疗 41(16.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27例成人少突胶质瘤其中1例未能检测出1p/19q缺失状态被排除在分析队列外,326例成人少突胶质瘤中有123例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43.3%(55/123)的病例表现为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形态学,其中少突胶质瘤28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27例,见图1。在分子上,在81例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P53 蛋白总阳性率为67.9%(55/81),见图2。在61例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ATRX 蛋白总失表达率为 41.0%(25/61),见图3。P53和ATRX免疫组化的联合评估发现52.6%(30/57)的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肿瘤缺乏这些重要的星形细胞标记物。

    图  1  不同的1p/19q编码的病理分型
    Figure  1.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1p/19q frequency
    图  2  成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p53表达
    Figure  2.  Expressions of p53 in adult oligodendrogliomas
    图  3  成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ATRX表达
    Figure  3.  Expressions of ATRX in adult oligodendrogliomas

    年龄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手术时相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典型少突胶质组织学(P = 0.023)、WHO 3级(P = 0.035)、额叶定位(P = 0.025)和TERT启动子突变(P = 0.019)的肿瘤中经常被发现。除年龄差异外,相关分析显示,具有典型少突胶质组织形态学的肿瘤与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r = -0.27,P = 0.02)、p53表达 (r = 0.32,P = 0.03)、EGFR表达(r = -0.28,P = 0.01)和PDGFRA表达(r = -0.27,P = 0.02)存在相关性。肿瘤分级与患者性别(r = -0.19,P = 0.03)、典型少突胶质组织学(r = -0.2,P = 0.03)存在相关性。在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与IDH突变(r = 0.342,P = 0.002)、ATRX表达(r = 0.296,P = 0.022)存在相关性,CIC表达与FUBP1表达(r = 0.283,P = 0.04)存在相关性,MGMT甲基化与INA表达(r = 0.407,P = 0.01)存在相关性,PTEN表达与PDGFRA表达(r = 0.329,P = 0.012)、FUBP1表达(r = 0.489,P = 0.000)存在相关性,见图4图5

    图  4  成人“少突胶质细胞瘤”EGFR、PDGFRA、INA、CIC、FUBP1和PTEN的免疫组化结果(×20)
    A:EGFR;B:PDGFRA;C:INA;D:CIC;E:FUBP1;F:PTEN。
    Figure  4.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EGFR,PDGFRA,INA,CIC,FUBP1,and PTENin adult oligodendroglioma (×20)
    图  5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标记物的相关性分析
    AGE45年龄45岁;Gender性别;Histological type(O vs OA)组织学类型(少突胶质细胞瘤vs少突星形细胞瘤);Histological grade组织学分级;No frontal lobe vs frontal lobe 非额叶vs额叶;Operation(no total vs total) 非全切vs全切;IDH异柠檬酸脱氢酶;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TP53肿瘤蛋白P53;MGMTp methylation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器甲基化;ATRX expression 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表达;EGFR expressio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PDGFRA expressio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表达;PTEN expression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表达;INA expression INA表达;FUBP1expression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CIC expression CIC表达。*在 0.05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Figur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ous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factors

    在132例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肿瘤”队列中,p53阳性表达和ATRX表达缺失对预后的不利价值已被证实。在临床上,年龄较小(年龄≤45岁)表现出良好的预后价值。在组织学上,WHO 2级及典型少突胶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P < 0.001),见图6。在分子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未发现各分子标记物的显著预后价值,见表4

    表  4  不同分子标记物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Table  4.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of various molecular markers
    分子标记物 n 中位OS HR(95%CI)
    χ2 P 中位PFS HR(95%CI) χ2 P
    IDH 92
     野生型 22 42(23.3~103.4) 2.151 0.143 27.0(2.0~52.0) 1.739 0.187
     突变型 70 102(84.6~119.6) 70.0(40.3~99.7)
    TERT启动子 67
     野生型 37 93.6(44.7~142.5) 0.012 0.914 48.0(0~106.7) 0.018 0.894
     突变型 30 109.1(24.1~194.1) 62.0(8.7~115.3)
    PDGFRA 63
     阳性 37 93.6(73.2~114.0) 2.954 0.086 57 (20.3~93.7) 0.911 0.340
     阴性 26 70.0(20.3~119.7) 36(28.2~43.8)
    EGFR 68
    Negative/weak 47 48(26.3~69.7) 0.014 0.100 48(26.3~69.7) 2.654 0.103
    Moderate/strong 21 96.8(44.7~148.9) 96.8(44.7~148.9)
    PTEN 54
     阳性 32 93.6 (46.8~136.4) 0.612 0.434 54.1(26.0~82.2) 0.12 0.750
     阴性 22 91.6 (46.8~136.4) 53.6(17.0~90.3)
    INA 58
     阳性 27 93.6(78.2~109.0) 0.263 0.608 62(45.2~78.8) 0.701 0.401
     阴性 31 94.0(45.7~142.3) 54.1(0~78.7)
    CIC 58
     阳性 44 86.4(54.5~118.2] 0.036 0.800 62 (38.2~85.8) 1.073 0.300
     阴性 14 97.3(71.6~123.1) 34.9(0~75.2)
    FUBP1 47
     阳性 42 94.0(57.9~130.1) 2.073 0.150 62(37.0~87.0) 3.212 0.073
     阴性 5 44.2(40.7~47.7) 31.7(15.2~48.2)
    N:病例数;OS:总生存期;PFS:无进展生存期;NA:不可用。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6  1p/19q非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Kaplan-Merier分析
    A~B:年龄与1p/19q非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C~D:组织病理分级与1p/19q非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E~F:组织病理分类与1p/19q非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Figure  6.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in 1p/19q non-codeleted oligodendrogliomas

    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4],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分类以患者预后为指导,将分子病理学引入肿瘤分类,而在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存在的少突星形胶质瘤这一组织病理学分类被废弃,不再强调组织形态学,而是通过分子病理学1p/19q是否共缺失来区分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19],虽然1p/19q共缺失被认为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特征并且可以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但是仍有30%~40%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患者1p/19q未共缺失。苏玉金等[15]利用FISH法对568例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的胶质瘤患者的1p/19q共缺失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少突星形细胞瘤及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染色体1p/19q未共缺失均超过一半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共缺失仅约66%[15]。在RTOG 9402试验中,150例少突胶质肿瘤中有29%具有完整的1p19q等位基因[16],当同一队列的组织学接受中央小组审查时,20%(19/97)的具有典型的少突胶质形态学的肿瘤的1p/19q未共缺失[17]。本实验与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审查了1个大样本的少突胶质细胞瘤队列(n=326),结果显示24%(30/125)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和38.9%(28/72)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具有完整的1p19q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总频率为29.4%(58/197),本研究还进一步检测了星形特征性细胞标志物p53和ATRX的表达情况,在这部分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52.6%(30/57)的样本缺乏星形细胞瘤特征性标记物P53高表达和ATRX缺失。因此,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肿瘤”是1个独特的、规模可观的群体,将这些患者完全纳入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和临床试验可能不合适,患者从中获益可能不明显并且相关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影响。

    端粒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的长度在每次细胞分裂后都会缩短,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激活来延长端粒长度,进而使肿瘤细胞增殖增加[18],研究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表达变化不仅改变整个端粒酶的活性水平,而且其水平上调被认为是端粒酶被激活的关键步骤[19]TERT启动子的突变更常见于IDH突变,1p/19q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及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但任有10%~15%的恶性肿瘤通过非端粒酶依赖的方式延长端粒长度,即ALT途径(端粒替代延长途径),这常见于IDH突变,1p/19q未共缺失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中[20],而ALT表型的诱导需要同时存在IDH突变及ATRX缺失,并且在胶质瘤中ATRX的突变高发于星形细胞瘤[21],有研究表明,这2条延长端粒长度的途径很大程度上是互斥的[2223]。Eckel-Passow等[24]根据IDHTERT启动子的突变状态以及1p/19q是否共缺失将胶质瘤患者分为5组,并进行了各组之间的预后差异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在低级别胶质瘤中,IDH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组的总体生存期最长,仅有TERT启动子突变组的总体生存期最短。在IDH突变的胶质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的缺失更加提示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本研究中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形态学也与TERT启动子突变(P < 0.001)显著相关,因此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可以和1p/19q共缺失联合评估少突胶质细胞瘤,从而提高少突胶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A)与细胞命运决定、细胞增殖相关,在脑发育过程中广泛参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胶质细胞的发育等重要过程[25],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2629],EGFR和PDGFR低表达是胶质瘤富含成熟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征,在本研究中,在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符合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学特征的肿瘤与EGFR、PDGFR表达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之符合,这提示EGFR和PDEFR表达可能是鉴别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

    综上所述,在组织形态学上符合典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特征的一部分肿瘤并未发生分子病理学1p/19q共缺失改变,以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1],将这部分肿瘤归类为星形细胞瘤,但其并不具有p53阳性表达、ATRX表达缺失的星形细胞标记物特征,因此星形细胞瘤并不能解释这部分肿瘤,并且这部分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与EGFR和PDGFRA呈负相关,提示患者完全使用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可能获益不明显。1p/19q未共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亚型值得笔者进一步探索。

  • [1] 张艳, 赵浩杰, 段明志, 段静燕, 杨雪艳.  柴胡皂苷A对噪音诱发耳鸣小鼠抑郁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05
    [2] 钱石兵, 孟明耀, 于鸿滨, 段开文, 李昌全, 夏志刚.  三七总皂苷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8
    [3] 张莉, 杨建宇, 杨艳, 杨仁华, 沈志强, 柴文英, 陈鹏.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9
    [4] 李娇, 李江, 付鹏, 彭霜, 阮志国, 侯安国, 柯瑾.  十二烷基硫酸钠强化柴胡皂苷的提取工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朱兴磊, 张凌.  芦笋老茎皂苷的急性毒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侯云鹤, 张皓鑫, 王依雨, 苏艳梅, 顾丹珊, 林少芳, 杨世昆, 李树德.  人参皂苷Rg1对NAFLD动物模型中同型半胱氨酸的调控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李瑞, 段文越, 邹澄, 赵庆, 黄丽, 周金娜, 胡建林, 杨为民.  一个新颖的三七皂苷元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李瑞, 陈晨, 邹澄, 赵庆, 郭巍怡, 黄丽, 杜如男, 杨为民.  一个新颖的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英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柯瑾, 程欣, 侯安国.  三七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罗夙医.  三七皂苷Rg1对慢性应激大鼠脑组织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王娓娓, 吴雪松, 张红苗, 张雯, 张莹, 叶宏, 鲍天昊.  重楼皂苷I对体外抑制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姜福琼.  重楼皂苷Ⅱ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增殖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李俊彦.  七叶皂苷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生长的作用及其与BDNF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李源.  人参皂苷Rg1对AD大鼠脑片模型Bcl-2表达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官兵.  三七总皂苷减少高脂血症兔动脉壁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郭蕴苹.  滇橄榄的总黄酮含量和SOD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李若楠.  三七总皂苷调控c-Jun氨基末端激酶改善大鼠肝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三七原人参三醇型总皂苷和人参三醇的4个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张济周.  三七总皂苷对肺心病兔肺纤维化组织Cathepsin B表达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梁平.  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24
  • HTML全文浏览量:  664
  • PDF下载量:  20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