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边绍清 马信文 王加干 王勇 游荔 贾璞

陶四明, 陈韵羽, 魏榕, 韩明华. 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对高血压大鼠急性期肾素活性及心室重塑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96-10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18
引用本文: 边绍清, 马信文, 王加干, 王勇, 游荔, 贾璞.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01): 109-112.
Si-ming TAO, Yun-yu CHEN, Rong WEI, Ming-hua HAN. Effect of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on Renin Activity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in Acute Stag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96-10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18
Citation: Bian Shao Qing , Ma Xin Wen , Wang Jia Gan , Wang Yong , You Li , Jia Pu .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Sacroiliac Joint Complex Injur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38(01): 109-112.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基金项目: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074086);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Sacroiliac Joint Complex Injury

Fund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074086);

  • 摘要: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进行X线扫描、CT扫描复查, 患者进行内固定的空心钉位置准确, 无位置偏差及损伤骶神经的现象.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40例患者骨盆恢复优良, 其优良率为95.23%, 39例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为92.86%, 患者在手术后14个月左右可以下床行走, 进行恢复体力的活动, 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 患者没有出现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并发症现象, 患者均恢复良好.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且操作比较简单, 安全有效.
  •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进展性心室重塑是其发生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核心病理生理过程。交感神经兴奋与高血压间相互促进,近年来经导管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技术作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的应用价值受到挑战[1-3],考虑经导管消融无法从血管内膜彻底毁损肾动脉壁层交感神经纤维,从而难于达到阻断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从而影响肾交感神经持续兴奋[4-5]。那是否彻底毁损肾动脉神经后可达到改善血压并阻止组织重塑发展呢?本动物实验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大鼠模型,观察术后高血压大鼠心脏重塑相关指标及影响因子的变化,旨在评价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对SHR急性期心室重塑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对象采用的是北京维通利华公司提供雄性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50只,平均体重(265±12) g,随机分为左侧肾动脉神经干预组(L组10只),右侧肾动脉神经干预组(R组10只),双侧肾动脉神经干预组(D组10只),假手术组(S组10只),空白对照组(B组10只)。采用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雄性12周龄普通WKY大鼠5只,平均体重(245±28) g,作为阴性对照组(F组)。所有大鼠饲养于SPF级动物实验室。

    1.2.1   大鼠无创血压及血浆RAAS因子测量

    采用北京软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BP-2010无创鼠尾血压计于术前,术后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测量每只大鼠血压,心率。同期抽血采用Elisa法测血浆血浆PRA、Ang II、ALD 等RAAS相关因子水平等。

    1.2.2   大鼠肾动脉去神经模型构建[6]

    各组大鼠于手术前完善术前准备。术前用10%水合氯醛0.03~0.05 mL/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大鼠后,腹部备皮,碘伏消毒,行腹正中切口,暴露双侧肾的肾动脉,游离肾动脉并剥除其周围组织及留取标本,再以无菌棉球蘸取10%苯酚酒精溶液分别按分组准确擦拭左侧或右侧或双侧肾动脉游离端。复位内脏,青霉素冲洗腹腔后关闭腹腔。假手术组大鼠同样方法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的肾动脉后,将内脏复位。置于温箱中麻醉复苏,清醒后置笼喂养。术后1周内每天注射80万 U青霉素预防感染。

    1.2.3   大鼠HW/BW(心脏体重质量比)值测算及大鼠心肌厚度测量

    饲养6周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所有大鼠,仰卧位固定,开胸、腹,取大鼠心脏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心脏各腔室残留血液,用滤纸吸干表面,剥除多余的结缔组织后置于分析天平上称重,计算心脏重量与大鼠体重比值HW/BW。将取下的大鼠心脏沿冠状面剖开暴露心房、心室最大面,取游标卡尺量取各样本心尖部心肌组织厚度,并记录。

    1.2.4   心脏、肾脏组织RAAS相关因子检测

    取心室肌组织用于行western blot法检测ACE、AngⅠ、AngⅡ、ALD含量相对值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与心肌厚度行相关性分析。取处理侧肾脏实质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AngⅠ、AngⅡ及NA(去甲肾上腺素)表达水平。

    1.2.5   肾动脉周围剥离组织及肾动脉干病理检测

    将处理组实验大鼠肾动脉周围剥离组织及肾动脉干进行染色并光镜下观察肾动脉周围神经留存情况。

    1.2.6   大鼠心肌HE及Masson染色

    将大鼠心脏标本按组织病检切片及染色要求处理。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及组织学改变,心肌细胞排列顺序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并拍照。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bar x}} \pm {{s}}$表示,各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比较,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处理组实验大鼠均成功完成模型构建23只,术中肾动脉撕裂急性失血死亡围手术期因5只,围手术期死亡2只,模型构建成功率77%,其余各组实验动物均成活至6周观察期,见表1。SHR不同分组围术期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血压值的变化呈现术后明显降低,又逐渐恢复,至第六周时又恢复到基线水平的趋势变化,见图1

    表  1  基础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心率比较(${{\bar x}} \pm {{s}}$
    Table  1.  Baselin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ial rat groups($\bar x\pm s $
    组别n体重(g)心率(次/min)
    阴性对照组 5 282.40 ± 9.84 422.40 ± 39.70
    空白对照组组 10 284.90 ± 15.91 424.30 ± 56.98
    假手术组组 10 282.90 ± 15.57 421.60 ± 79.95
    手术处理组 30 281.20 ± 15.40 423.43 ± 36.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图1.SHR大鼠围术期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趋势
    D0组:空白对照组,S组:假手术组,DL左侧处理组,DR组:右侧处理组,DB组:双侧处理组。
    Figure  1.  Variation trend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不同处理组围术期血浆PRA,AngⅡ,ALD浓度水平变化见图2。图中显示手术组3个RAAS相关因子经去肾动脉神经处理后均出现下降趋势,相关因子循环浓度水平处理前后比较均显示显著差异PRA[(244.40±11.5)vs (228.23±7.5),P < 0.05];AngⅡ[(4.10±0.35)vs (3.41±0.28),P < 0.05];ALD[(133.44±6.98) vs (119.85±4.12),P < 0.05]。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关因子围术期变化未见显著差异。

    图  2  不同处理组围术期血浆PRA,AngⅡ及ALD浓度变化比较
    Figure  2.  Comparison of change concentration in blood plasm PRA,AngⅡand Al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统计学组间对比分析后显示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心肌厚度及HW/BW比值与手术干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3图3显示左侧处理组及右侧处理组大鼠的心肌厚度及HW/BW值显著高于双侧手术组。左侧手术组与右侧手术组大鼠的心肌厚度及HW/B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表3图3图4

    表  3  各组间大鼠心肌厚度及HW/BW值比较(${{\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muscle thickness and HW/BW among different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n心肌厚度(mm)HW/BW(mg/g)
    未去神经处理组 20 5.12 ± 0.35 12.58 ± 0.37
    去神经处理组 23 4.03 ± 0.37 12.06 ± 0.5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3  各组间大鼠心肌厚度及HW/BW值比较
    Figure  3.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muscle thickness and HW/BW among different groups
    表  2  各组间大鼠心肌厚度及HW/BW值比较(${{\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muscle thickness and HW/BW among different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n心肌厚度(mm)HW/BW(mg/g)
    左侧处理组 8 4.11 ± 0.34 12.34 ± 0.29
    右侧处理组 8 4.24 ± 0.39 12.31 ± 0.28
    双侧处理组 7 3.70 ± 0.13 11.46 ± 0.46
    假手术组 10 5.15 ± 0.26 12.57 ± 0.25
    空白对照组 10 5.10 ± 0.21 12.59 ± 0.49
    阴性对照组组 5 2.98 ± 0.16 11.38 ± 0.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4  各组间大鼠心肌厚度及HW/BW值比较
    Figure  4.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muscle thickness and HW/BW among different groups

    心室肌组织用于行western blot法检测ACE、AngI、AngII、ALD含量相对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4),结果分析显示不管是左侧组还是右侧组ACE、AngI、AngII、ALD含量相对值均较双侧处理组水平增高,且有显著差异,总手术处理组相关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心肌组织RAAS相关因子含量与血压、HW/BW及心肌厚度之间相关性有显著意义,且呈正相关性趋势,尤其是与心肌厚度呈明显正相关(表5)。不同处理组间大鼠肾脏组织免疫组化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见图5。定量显色水平对比(表6)。肾脏AngI、AngII阳性物定位于远曲小管胞浆内,去甲肾上腺素(NA)定位于肾集合管胞浆内,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处理组(D组)AngI、AngII,NA阳性物显色水平低于假手术组(S组),阴性对照组最低。免疫组化定量组间对比分析提示手术处理组AngⅠ,AngⅡ及NA IOD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也显示阴性对照组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最低。

    表  4  各组间大鼠心肌组织ACE、AngI、AngII、ALD的比较($\bar x\pm s $
    Table  4.  Comparison of AngII,AngI,ALD,ACE among different group ($ \bar x\pm s$
    组别nAngIIAngIALDACE
    左侧处理组 8 1.42 ± 0.05 1.42 ± 0.08 1.41 ± 0.09 1.41 ± 0.08
    右侧处理组 8 1.49 ± 0.11 1.40 ± 0.77 1.41 ± 0.76b 1.39 ± 0.89
    双侧处理组 7 1.18 ± 0.04 1.17 ± 0.04 1.13 ± 0.05 1.13 ± 0.05
    假手术组 10 1.96 ± 0.15 1.95 ± 0.15 1.92 ± 0.14f 1.90 ± 0.11
    空白对照组 10 2.00 ± 0.18 1.96 ± 0.17 1.95 ± 0.17 1.93 ± 0.15
    阴性对照组 5 0.65 ± 0.08 0.56 ± 0.11 0.58 ± 0.11g 0.49 ± 0.08
    总处理组 23 1.37 ± 0.15 1.34 ± 0.13 1.32 ± 0.15 1.31 ± 0.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5  大鼠心肌RAAS相关因子含量与血压、HW/BW及心肌厚度之间相关性分析
    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AngII,AngI,ALD,ACE with blood pressure,HW/BW and ventricular muscle thickness
    项目AngIAngIIALDACE
    rPrPrPrP
    收缩压 0.674 0.001 0.667 0.001 0.707 0.001 0.722 0.001
    舒张压 0.744 0.001 0.722 0.002 0.747 0.001 0.780 0.001
    HW/BW 0.701 0.002 0.752 0.001 0.708 0.001 0.741 0.001
    心肌厚度 0.914 0.001 0.908 0.001 0.912 0.001 0.906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5  不同处理组大鼠肾脏组织因子免疫组化定性分析。
    WKY组:阴性对照组,D0组:空白对照组,S组:假手术组,D组:手术处理组。
    Figure  5.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 in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kidney tissu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表  6  不同处理组大鼠肾脏组织因子免疫组化IOD值对比分析(${{\bar x}} \pm {{s}}$
    Table  6.  Comparison analysis IOD of tissue factor in kidney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bar x}} \pm {{s}}$
    组别AngⅠAngⅡNA
    阴性对照组WKY(n = 5) 0.11 ± 0.01 0.12 ± 0.00 0.06 ± 0.01
    空白对照组D0(n = 10) 0.29 ± 0.02 0.36 ± 0.02 0.16 ± 0.01
    假手术组S(n = 10) 0.28 ± 0.01 0.35 ± 0.01 0.17 ± 0.14
    手术处理组D(n = 23) 0.18 ± 0.01 0.30 ± 0.01 0.13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将处理组实验大鼠肾动脉周围剥离组织及肾动脉干进行染色并光镜下观察肾动脉周围神经留存情况,见图6

    图  6  不同组肾动脉周围剥离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A:未做去肾动脉神经处理的肾动脉周围可见神经组织分布;B:做了去肾动脉神经处理的肾动脉周围未见明显见神经组织分布。
    Figure  6.  Comparison of the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tissue around renal artery by HE stain in different groups

    将各组大鼠心脏石蜡切片HE染色在×100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图7)。图7D可以看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水肿;而图7A图7B可见,左侧处理组及右侧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部分肥大,排列较紊乱,但较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程度稍有缓解;从图7C观察示双侧处理组大鼠心肌局部细胞肥大程度较单纯左侧组及右侧组缓解。

    图  7  不同组大鼠心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
    A:左侧处理组大鼠心肌HE染色;B:右侧处理组大鼠心肌HE染色;C:双侧处理组大鼠心肌HE染色;D:假手术组大鼠心肌HE染色。
    Figure  7.  Comparison of the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ventricular tissue by HE stain in different groups

    将各组大鼠心脏石蜡切片行masson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见图8。从图8A可见处理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纤维组织增生;图8D假手术组大鼠的心肌细胞肥大,其间纤维组织增生,走行紊乱;

    图  8  不同组大鼠心肌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观察分析
    A:左侧处理组大鼠心肌;B:右侧处理组大鼠心肌;C:双侧处理组大鼠心肌;D:假手术组大鼠心肌。
    Figure  8.  Comparison of the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ventricular tissue by Masson stain in different groups

    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及其它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核心环节是交感兴奋状态下进展性的心室重塑。因此,具备降血压和降低交感兴奋双重作用的降压药物较单纯具降压作用的药物更具临床应用价值。RAAS交感神经支配、负责多个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RAAS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可激发诸多不利的病理生理影响[7-8]。全身交感神经的持续激活在高血压促发的心脏重塑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10]

    肾脏交感神经作为全身交感神经重要组成部分,脊髓发出传出与传入神经纤维包绕着肾动脉壁层外膜,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发出刺激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脏,传出与传入交感神经的相互反馈致使肾脏在分泌RAAS相关因子紊乱从而影响血压及靶器官功能及结构的改变[8-9]。本实验采用文献报道的去肾动脉神经法[6]构建SHR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模型,利用物理及化学手段彻底消除肾交感神经的传出与传入,尽力阻断中枢神经与肾脏靶分泌器官的相互反馈及高交感神经作用位点。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病检观察发现肾动脉周围无残余的神经组织,证实通过该方法去肾动脉交感神经较为彻底有效,旨在为了彻底毁损肾交感传出传入神经传递神经递质后,观察影响心脏重塑相关指标变化。消除了传统经导管消融法从肾动脉内膜消融去神经化程度不全的嫌疑及混杂干扰因素[3]

    本实验从宏观及微观角度观察心室的结构及重量,心肌细胞的形态,以及细胞间纤维组织的增生程度来了解各组大鼠心室重塑的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虽然,围术期观察6周的血压变化未显示去除肾动脉神经能产生持续有效降低血压的效应,甚至观察期内就恢复到基础状态,但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不同处理组间大鼠心肌重塑程度相关指标有显著差别,经过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处理的高血压大鼠对比未经处理的高血压大鼠的心脏重塑指标改善,包括HW/BW值及心肌厚度显著降低,镜下心肌肥大,排列紊乱及间质纤维增生紊乱情况较为减轻;并且完全处理组较部分处理组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缓解的情况更为明显;说明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室重塑进展有着明显的延缓及下调促进因子水平作用,并且去神经化的完全程度与心室重塑的缓解情况可能相关。该结果与近期研究提示的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后对心脏重塑缓解效应可能独立于血压下降的变化而存在 [2-3],甚至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及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1-13]。本实验结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相符合,且从组织病理学改善指标独立于血压变化得到明确证实。

    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亦指出,RAAS相关因子活性减低程度与相关通路参与并引起心肌结构产生变化影响相关[14],本实验中通过去神经化处理后同步检测循环水平及组织水平的RAAS相关因子活性表达,结果显示去神经处理大鼠心肌组织中RAAS相关因子(ACE、AngI、AngII、ALD)表达水平降低,且含量变化与心肌厚度,心肌细胞肥大及排列紊乱程度,间质增生等重塑指标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肾脏组织RAAS相关因子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也显示去肾动脉神经能显著下调肾脏组织RAAS相关因子活性表达水平。持续更新的临床研究结果[15-16]证实该项技术在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研究热点方向。

    本研究缺陷在于,本研究仅为观察对比研究,去肾动脉神经对心室重塑缓解作用维持的持久性及临床应用指导价值尚需更长久实验观察证实,具体缓解心脏重塑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 [1]王平文.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 2015, 15 (102) :89-90.
    [2]贺宇, 崔昊旻, 刘凡孝, 等.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治疗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 42 (8) :562-566.
    [3]刘磊, 殷兵, 张英泽, 等.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 (2) :164-167.
    [4]李春雨, 林绍仪, 蔡厚洪, 等.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 (5) :459-461.
    [5]李绍光, 刘智, 李京生, 等.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J].中国骨伤, 2011, 24 (2) :116-118.
    [6]何学军, 马建军, 孙栋, 等.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和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 (8) :824-826.
    [7]郭前进, 王亮, 甄相周, 等.引导下仰卧位骶髂置盯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 :74-75.
    [8]张景僚, 顾立强, 张美超, 等.骶髂关节脱位钉板内固定与关节拉力螺钉内固定两种置入方法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13) :2329-2332.
    [9]李世梁, 蔡贤华, 刘曦明, 等.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纵向残留留移位与预后[J].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 (3) :36-39.
    [10]邵仲良, 崔凤.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2) :22-23.
    [11]赵立力.微创双锁定支持钢板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31) :2221-2222.
    [12]司庆华, 张立海, 张里程, 等.C型臂透视导航下微创经皮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316-318.
    [13]杨桢榕, 陈淑强, 闫楷忠, 等.M型锁定重建钢板后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13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20 (1) :41-42.
    [14]徐启飞, 林岿然, 潘秀琴, 等.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0) :19-21.
    [15]任凯杨, 欣建黄, 俊峰, 等.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 (6) :127-130.
    [16]王亮, 臧卫东.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8, 13 (4) :296-298.
    [17]薛波, 胡勇, 徐荣明, 等.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7) :445-447.
    [18]陈晟, 谢垒, 陶勇, 等.微创后路髂骨内固定系统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J].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 (6) :889-890.
    [19]雷磊, 杨铁毅, 王治.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 (3) :178-179.
    [20]申喜生.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J].中医正骨, 2011, 23 (9) :69-69.
    [21]徐明慧, 张文明.C臂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7) :109-110.
    [22]高嘉锴, 贾帅军, 袁志, 等.2D导航辅助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经验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19) :3668-3672.
    [23] 何吉亮, 周东生, 李庆虎, 等.普通X线透视与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8) :723-728.
    [24]李明, 徐荣明.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应用骶髂螺钉内固定的研究现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0) :717-720.
    [25]赵铭, 宁鹏, 张月东, 等.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 (8) :706-709.
    [26]和利, 贾健.腰-髂钉棒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 2013, 41 (1) :75-76.
    [27]和利, 贾健, 梁彦, 等.后路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有效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30) :5563-5568.
    [28]王治成.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4) :30-32.
    [29]朱明喜.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86-87.
  • [1] 普有登, 杨俊宇, 周兆文, 段洪, 孙启增, 金雄.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30
    [2] 廖娜, 李雷激, 费静, 王芳, 汪敏, 万海艳.  围手术期结构性营养综合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729
    [3] 熊普, 张尊月, 王昆华.  成瘾性物质致肠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31
    [4] 王晗.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和细胞涂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董明春.  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创旋切治疗的临床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赵正兴.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40例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周建平.  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龙雪峰.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张晋.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黄万麒.  交通事故中机械性损伤与自身疾病关系的法医学鉴定1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曾参.  两种不同类型桩核修复上颌中切牙喇叭口型根管的临床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张利刚.  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孔维云.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孔维云.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上段骨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谢筱晞.  3.0T磁共振成像评价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0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06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微型钢板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吴园,包明威. 交感神经与肥胖性心脏重塑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杂志. 2022(12): 6-9 . 百度学术
    2. 龙佑玲,潘登,熊田珍,潘月,苏勇,熊霖,吴彦,栗莹.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04): 113-116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81
  • HTML全文浏览量:  1049
  • PDF下载量:  27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