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脑卒中低肌张力患者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对照

李蕊 魏鲁刚 杨艳 张林森 张洪秀

张音, 杨丽霞, 陈燕, 何佳璇.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4
引用本文: 李蕊, 魏鲁刚, 杨艳, 张林森, 张洪秀. 脑卒中低肌张力患者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对照[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01): 88-90.
Yin ZHANG, Li-xia YANG, Yan CHEN, Jia-xua HE. Effect of Establish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6):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4
Citation: Li Rui , Wei Lu Gang , Yang Yan , Zhang Lin Sen , Zhang Hong Xiu . A Clinical Controlled Study of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by Ultrasound-guided on Low Muscular Tesion after Strok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38(01): 88-90.

脑卒中低肌张力患者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对照

基金项目: 

基金: 昆明市科技局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15-1-S-00289);

A Clinical Controlled Study of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by Ultrasound-guided on Low Muscular Tesion after Stroke

Funds: 

基金: 昆明市科技局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15-1-S-00289);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软瘫患者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后,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MAS) 评价治疗效果, 并比较2组患者肱二头肌肌张力达到Ashworth 2级所需的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 (79.5%) 相比, 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3.3%) 明显较高 (P<0.05) ;观察组肱二头肌肌张力达到Ashworth 2级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0.15±4.36) d, 短于对照组肱二头肌的所需时间 (17.21±5.12) d,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软瘫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张力.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的三维畸形,不仅表现在冠状面上脊柱偏离中线,呈现出“S”或“C”型外观,同时在水平面上椎体也会发生旋转并伴随矢状面脊柱前凸和后凸的变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病因[1]。AIS总体发病率约为3%,女性患病率更高,约是男性的7倍[2]。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根据Cobb角的大小将AIS分为轻度:10°~25°,中度:25°~45°,重度:>45°[3]。AIS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延缓或防止脊柱畸形,及时纠正脊柱的生物力学不平衡,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形态,提高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4]。脊柱的移位和旋转对胸廓和邻近内脏的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常的胸腔肺脏容积以及维持胸腔容积变化的膈肌和肋间肌的舒缩活动是维持呼吸功能所具备的,肋膈角距越大,膈肌和肺越发达,肺容量也就越大[5]。未治疗的脊柱侧弯可能导致肺部症状,其患病率可高达22%~33%[6]。无论患者骨骼是否成熟,侧弯角度都可能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并随着肺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而变严重,可能出现胸部活动度降低,呼吸模式改变。

    目前临床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研究多聚焦于重度AIS患者肺活量检查相关指标的改变,而肺功能的评估手段除了肺活量检查,呼吸肌力量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Cobb角>40°的主胸弯患者可出现中度至重度肺功能损害,腰弯患者仅表现出轻度肺功能障碍[7]。因此,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和严重程度需要进一步研究。人体主要的吸气肌是膈肌,主要呼气肌是腹横肌,肋间肌、颈部肌、肩带肌也参与呼吸过程。呼吸肌强度可以通过测量呼吸系统产生的最大静压来评估[8-9],通过测量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最大呼气压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MEP)来实现。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维度指标研究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和呼吸肌力,并探索Cobb角、侧弯类型与肺功能、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同时,在临床上为AIS患者肺功能相关的评估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的50名AIS患者,其中轻度AIS患者20名(Cobb角度10°~ 25°),中度AIS患者30名(Cobb角度26°~ 45°),并招募了50名同年龄段健康青少年。AIS组纳入标准[10]:(1)确诊为AIS患者;(2)年龄10~18岁;(3)10°≤Cobb角≤45°;(4)无认知障碍,具有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的能力;(5)未做过手术治疗;(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2)近3个月内有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3)伴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健康组纳入标准:(1)年龄10~18岁;(2)0°≤Cobb角 < 10°;(3)无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和手术史;(4)签署知情同意书。AIS组与健康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AIS患者的Cobb角范围为(29.720±11.875)°,见 表1。本研究通过昆明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申请(批件号:KMMU2021MEC093)。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general data ( $\bar x \pm s $)
    组别 n 性别(n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BMI(kg/m2
    男/女
    侧弯组 50 5/45 14.920 ± 2.183 1.610 ± 0.075 47.536 ± 7.279 18.264 ± 2.009
    健康组 50 6/44 14.240 ± 2.543 1.580 ± 0.099 46.930 ± 11.032 18.601 ± 3.186
    χ2/t 0.090 1.696 1.694 0.324 −0.632
    P 0.764 0.093 0.094 0.094 0.74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MIP指在功能残气位时,气道阻断情况下的最大吸气口腔压,受试者先最大程度呼气,再最大程度吸气,可评估吸气肌肌力;MEP指在肺总量位时,气道阻断情况下的最大呼气口腔压,受试者先最大程度吸气,再最大程度呼气,可评估呼气肌肌力[11]。采用Micro RPM数字呼吸肌力计测量呼吸肌的力量,由同一位物理治疗师对全部受试者进行测试。受试者在坐位下完成用力吸气和呼气测试,重复3~5次,取最大值。

    PFT是无创伤性的物理检查方法,包含肺活量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弥散功能检查等。肺活量检查最常见,被广泛应用于肺功能的评估[12]。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出至残气量的呼出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1秒内的最快速呼气量,常用来判断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或肺活量的比值,常用以区分阻塞性还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南推荐FEV1 pred%、FVC pred%、PEF pred%正常值应>80%, FEV1 /FVC %pred正常值应大于>92%[13]。本研究测定指标包括:FEV1 pred%、FVC pred%、PEF pred%、FEV1/FVC%。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中国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的肺活量计(产品编号:SP10)进行肺功能评估,由同一位物理治疗师对全部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

    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 $\bar x \pm s $表示,2组年龄、身高、体重、BMI、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5组侧弯类型间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obb角与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计数数据(率)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为α=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IS患者与健康人FEV1/FVC%、PEF 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IS患者的FVC pred%、FEV1 pred%差于同年龄健康人( P < 0.05),见 表2

    表  2  2组肺功能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 n FVC pred%(%) FEV1 pred%(%) FEV1 /FVC %pred(%) PEF pred%(%)
    侧弯组 50 79.920 ± 9.733 80.740 ± 10.743 101.180 ± 8.270 78.440 ± 22.032
    健康组 50 89.440 ± 15.602 88.980 ± 14.289 100.080 ± 9.341 86.140 ± 21.393
    t −3.702 −3.274 0.638 −1.773
    P < 0.001* 0.001* 0.525 0.07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IS患者相比健康人的吸气肌力与呼气肌力有所下降(P < 0.05),见 表3

    表  3  2组呼吸肌力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betwee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 n MIP MEP
    侧弯组 50 52.740 ± 17.073 64.940 ± 12.838
    健康组 50 62.580 ± 16.970 74.120 ± 16.923
    t −2.890 −3.056
    P 0.005* 0.003*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IS患者肺功能参数、呼吸肌力与最大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P > 0.05),见 表4

    表  4  Cobb角与肺功能、呼吸肌力间的相关性
    Table  4.  Correlation of Cobb Angle with lung function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参数 Cobb角
    r P
    FVC pred% −0.059 0.682
    FEV1 pred% 0.029 0.844
    FEV1 /FVC% pred 0.276 0.052
    PEF pred% 0.077 0.594
    MIP −0.079 0.587
    MEP −0.096 0.50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按胸弯型、腰弯型、以胸弯为主的双弯型、以腰弯为主的双弯型、胸腰弯5种分型将AIS患者分组,5种类型患者的肺功能参数与呼吸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5

    表  5  不同类型侧弯肺功能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5.  Comparison of fun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teral curved lung ( $\bar x \pm s $)
    组别 n FVC pred%(%) FEV1 pred%
    (%)
    FEV1 /FVC pred%(%) PEF pred%
    (%)
    MIP MEP
    胸弯型 6 77.330 ± 13.018 79.000 ± 13.416 102.000 ± 3.847 78.830 ± 23.676 44.500 ± 13.397 72.666 ± 11.775
    腰弯型 11 79.360 ± 6.789 44.500 ± 13.397 104.730 ± 5.746 88.090 ± 23.696 53.545 ± 19.511 61.454 ± 10.957
    以胸弯为主的双弯 13 79.080 ± 11.565 104.730 ± 5.746 101.070 ± .6.498 74.210 ± 20.599 52.428 ± 23.889 64.500 ± 18.529
    以腰弯为主的双弯 14 78.830 ± 23.676 79.150 ± 9.512 100.690 ± 10.483 77.920 ± 22.232 54.538 ± 10.038 66.615 ± 7.794
    胸腰弯型 6 81.000 ± 8.485 76.830 ± 12.952 95.170 ± 11.974 71.330 ± 21.621 56.333 ± 9.114 61.000 ± 8.555
    F 0.328 1.077 1.365 0.802 0.438 0.942
    P 0.858 0.379 0.261 0.531 0.780 0.44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表明AIS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主要表现在与健康同龄人相比FVC pred%、FEV1 pred%的下降,但FEV1/FVC、PEF pred%与健康同龄人无差异。AIS患者Cobb角的大小与肺功能之间没有相关性,且胸弯型、腰弯型、以胸弯为主的双弯型、以腰弯为主的双弯型、胸腰弯的AIS患者之间的肺功能无差异。临床上FVC可作为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在FEV1/FVC% pre正常的前提下,FVC%pred <80%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定性诊断标准,本研究中AIS患者的FEV1/FVC% pre>92%,FVC%pred 平均值为79.920%,因此此类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轻、中度AIS患者的FEV1 pred%平均值为80.74%,说明此类患者尚未出现肺功能损害。PEF能较好的反映气道通畅性,本研究中AIS患者的PEF pred%平均值为78.440%,提示有轻度的呼气气流受限。过去的研究发现AIS患者存在肺功能障碍,但肺功能与侧弯类型、性别、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 [14-1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Johari等[16]分析发现胸弯较大的患者肺功能较低,年龄每增加一岁,FVC就会降低1.092个单位,Cobb角的度数与FVC以及FEV1成反比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脊柱侧弯会导致胸廓畸形、容积下降、膈肌运动受限,限制肺扩张,阻碍呼吸运动,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功能[17]。研究发现在AIS中,凹侧的膈肌运动少于胸部脊柱侧弯凸侧的运动[18],胸弯患者膈肌向凸侧的偏移比凹侧更大,膈肌活动度可能是影响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因素[19]。在1项631例AIS患者的PFT发现受试者的胸廓大小、胸弯椎骨数量、胸椎后凸畸形和冠状失衡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这4个因素占肺功能测试的变异性不到20%[20],尚未有研究明确PFT的准确预测因子。因此,早期识别有肺功能受损风险的AIS患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轻、中度AIS患者的吸气肌力和呼气肌力较同年龄健康青少年差,MIP、MEP与Cobb角呈负相关,但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轻、中度患者的侧弯类型的呼吸肌力也无差异。MIP是在压力测量的封闭系统中完全自主吸气时产生的力量,力量是呼吸肌功能的评估指标之一,呼吸肌力量的变化表明肌肉组织功能的主要改变。MIP反映所有吸气肌群的功能,不能反应某一肌肉的功能,这些吸气肌群可能因胸壁和脊柱的畸形而发生改变[21]。MIP降低与成人脊柱侧弯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衰竭直接相关,MEP降低会导致咳嗽无力无效,气道黏液清除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肺炎和肺不张[22]。Lin等[23]在对44名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MIP和MEP检查,发现MIP和MEP与脊柱侧凸角度和顶椎旋转度呈负相关。Koumbourlis等[24]在分析AIS的病理机制时指出,脊柱的侧向位移和旋转会阻碍肋骨和呼吸肌的运动,并且改变胸廓的位置,最终可能导致呼吸障碍。因此,应尽早进行常规肺部的检查,并持续到骨骼发育结束。研究表明轻、中度AIS患者在8周的物理治疗后,肺功能参数和呼吸肌力得到改善[25],因此对AIS患者进行矫正脊柱侧弯和改善呼吸功能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26-27]。Boyer等[28]对10至18岁的AIS患者进行了检查,指出仅进行肺活量测定,而不进行运动测试,不足以评估AIS患者的肺功能特征。本研究仅测试了受试者静态下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未来将进一步观察此类患者的运动能力是否有受限,运动功能与患者Cobb角度、肺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轻、中度AIS患者存在肺功能和呼吸肌力受限的情况,侧凸类型、Cobb角度与肺功能、呼吸肌力受限无相关性,建议早期对侧凸较轻的患者及时行保守治疗和长期随访,防止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有必要关注患者进行功能活动时的肺功能情况。

  • [1]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7) :379-380.
    [2] [2]BOHANNON R W, SMITH M B.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a modified Ashwo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ity[J].Phys Ther, 1987, 67 (2) :206-207.
    [3] [3]ADAMS M M, HICKS A L.Spastic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Spinal Cord, 2005, 43 (10) :577-586.
    [4]周海云, 姬卫东, 王遂山, 等, 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2009, 31 (6) :400-403.
    [5]冯丽媛, 王东岩, 董旭, 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0, 23 (6) :2011-2012.
    [6]万裕平, 杜念念.瞬时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软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2013, 35 (5) :382-383.
    [7]曾纳新, 沈为栋, 陈琳, 等.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6, 23 (12) :1513-1514.
    [8]毛玉瑢, 黄冬锋, 徐光青, 等.脑卒中偏瘫肢体不同肌张力的电刺激分期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 22 (3) :246-247.
    [9]孟军, 李然.低频电刺激拮抗肌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7) :1623-1624.
    [10]王庆锁.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侧上肢肌张力及肌力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2.
    [11]刘翠华, 张盘德, 容小川, 等.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 (8) :736-739.
  • [1] 罗丽, 孙月, 王禹雪, 陆永萍.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股四头肌肌肉及肌腱肌张力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13
    [2] 李豫, 朱琳, 陈科容, 李依, 余忠祥, 吴成银, 施红伶.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714
    [3] 何思锦, 陈小霞, 陈奇刚, 赵荣, 刘朵, 廖映迪, 李黛颖, 顾力华.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运用头针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2
    [4] 吕晓培, 袁帅.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2
    [5] 夏斯亚, 杨明莹, 刘玉芹, 孟庭瑞, 李霖荣, 胡倚琦, 肖遥.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对进食知识与技能需求调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9
    [6] 王静, 朱真真, 白钰璇, 贾志彬, 任燕龙.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214
    [7] 张四美, 房红梅, 杨晰宸, 宁蓉, 龙毅坚, 李蕊, 金亚菊.  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24
    [8] 何思锦, 陈小霞, 罗凯旋, 顾力华, 和智娟, 周剑英.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1
    [9] 李蕊, 张萍, 魏鲁刚, 房红梅, 王刘艳, 卢静怡, 陈曦, 杨菊.  MHI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6
    [10] 房红梅, 苏国栋, 魏鲁刚, 李蕊, 吴莎, 龙毅坚.  MHI技术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幅度与BI指数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5
    [11] 谢晓燕, 程元, 程贤琴, 杜蓉, 刘晓玲, 倪梓桐, 潘泓频.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孙瑜, 汤志伟, 芮溧.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社区康复治疗模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周琦.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王文丽.  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动平衡特征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郑锦红.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喂养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封俊.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黄燕玲.  晚孕期胎儿迟发畸形的超声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谢作舟.  支气管镜在老年脑卒中并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陆健斐.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任玲.  120与脑外科紧密配合提高脑卒中抢救成功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李丽,薛婷,卢斌,燕宪亮,许铁,叶英.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的比较.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09): 1219-1223 . 百度学术
    2. 李春燕,张雪,徐文娇,王雪,汤善宏. 急性及相关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09): 862-864 . 百度学术
    3. 蔡毅峰,王朝辉,程书权. 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对比研究.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23(01): 47-55 . 百度学术
    4. 傅馨仪. 肝衰竭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23(08): 79-81 . 百度学术
    5. 叶晓玲,吴锦瑜,吴刚. 三种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罕少疾病杂志. 2023(10): 71-73 . 百度学术
    6. 黎春宇,明全.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10): 1211-1215+122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047
  • PDF下载量:  91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9-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