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高靖琰 陈富坤 鄢佳文 王家平

张音, 杨丽霞, 陈燕, 何佳璇.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4
引用本文: 高靖琰, 陈富坤, 鄢佳文, 王家平.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01): 95-98.
Yin ZHANG, Li-xia YANG, Yan CHEN, Jia-xua HE. Effect of Establish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6): 88-9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4
Citation: Gao Jing Yan , Chen Fu Kun , Yan Jia Wen , Wang Jia Ping . Clinical Analysi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38(01): 95-98.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基金项目: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009ZC111M);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09Z0034);

Clinical Analysi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Funds: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009ZC111M);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09Z0034);

  •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联合调强放疗 (IMRT) 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原发性肝癌 (PHC) 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TACE联合IMRT) 34例和对照组 (单纯TACE) 34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先行23次TACE治疗, 在介入治疗治疗后24周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8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8%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1 a、2 a生存率分别为76.5%、55.9%、和58.9%、32.4%, 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TACE联合IMRT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单纯介入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耐受性良好, 无严重的远期并发症.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的三维畸形,不仅表现在冠状面上脊柱偏离中线,呈现出“S”或“C”型外观,同时在水平面上椎体也会发生旋转并伴随矢状面脊柱前凸和后凸的变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病因[1]。AIS总体发病率约为3%,女性患病率更高,约是男性的7倍[2]。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根据Cobb角的大小将AIS分为轻度:10°~25°,中度:25°~45°,重度:>45°[3]。AIS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延缓或防止脊柱畸形,及时纠正脊柱的生物力学不平衡,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形态,提高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4]。脊柱的移位和旋转对胸廓和邻近内脏的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常的胸腔肺脏容积以及维持胸腔容积变化的膈肌和肋间肌的舒缩活动是维持呼吸功能所具备的,肋膈角距越大,膈肌和肺越发达,肺容量也就越大[5]。未治疗的脊柱侧弯可能导致肺部症状,其患病率可高达22%~33%[6]。无论患者骨骼是否成熟,侧弯角度都可能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并随着肺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而变严重,可能出现胸部活动度降低,呼吸模式改变。

    目前临床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研究多聚焦于重度AIS患者肺活量检查相关指标的改变,而肺功能的评估手段除了肺活量检查,呼吸肌力量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Cobb角>40°的主胸弯患者可出现中度至重度肺功能损害,腰弯患者仅表现出轻度肺功能障碍[7]。因此,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和严重程度需要进一步研究。人体主要的吸气肌是膈肌,主要呼气肌是腹横肌,肋间肌、颈部肌、肩带肌也参与呼吸过程。呼吸肌强度可以通过测量呼吸系统产生的最大静压来评估[8-9],通过测量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最大呼气压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MEP)来实现。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维度指标研究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和呼吸肌力,并探索Cobb角、侧弯类型与肺功能、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同时,在临床上为AIS患者肺功能相关的评估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的50名AIS患者,其中轻度AIS患者20名(Cobb角度10°~ 25°),中度AIS患者30名(Cobb角度26°~ 45°),并招募了50名同年龄段健康青少年。AIS组纳入标准[10]:(1)确诊为AIS患者;(2)年龄10~18岁;(3)10°≤Cobb角≤45°;(4)无认知障碍,具有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的能力;(5)未做过手术治疗;(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2)近3个月内有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3)伴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健康组纳入标准:(1)年龄10~18岁;(2)0°≤Cobb角 < 10°;(3)无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和手术史;(4)签署知情同意书。AIS组与健康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AIS患者的Cobb角范围为(29.720±11.875)°,见 表1。本研究通过昆明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申请(批件号:KMMU2021MEC093)。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general data ( $\bar x \pm s $)
    组别 n 性别(n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BMI(kg/m2
    男/女
    侧弯组 50 5/45 14.920 ± 2.183 1.610 ± 0.075 47.536 ± 7.279 18.264 ± 2.009
    健康组 50 6/44 14.240 ± 2.543 1.580 ± 0.099 46.930 ± 11.032 18.601 ± 3.186
    χ2/t 0.090 1.696 1.694 0.324 −0.632
    P 0.764 0.093 0.094 0.094 0.74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MIP指在功能残气位时,气道阻断情况下的最大吸气口腔压,受试者先最大程度呼气,再最大程度吸气,可评估吸气肌肌力;MEP指在肺总量位时,气道阻断情况下的最大呼气口腔压,受试者先最大程度吸气,再最大程度呼气,可评估呼气肌肌力[11]。采用Micro RPM数字呼吸肌力计测量呼吸肌的力量,由同一位物理治疗师对全部受试者进行测试。受试者在坐位下完成用力吸气和呼气测试,重复3~5次,取最大值。

    PFT是无创伤性的物理检查方法,包含肺活量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弥散功能检查等。肺活量检查最常见,被广泛应用于肺功能的评估[12]。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出至残气量的呼出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1秒内的最快速呼气量,常用来判断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或肺活量的比值,常用以区分阻塞性还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指南推荐FEV1 pred%、FVC pred%、PEF pred%正常值应>80%, FEV1 /FVC %pred正常值应大于>92%[13]。本研究测定指标包括:FEV1 pred%、FVC pred%、PEF pred%、FEV1/FVC%。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中国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的肺活量计(产品编号:SP10)进行肺功能评估,由同一位物理治疗师对全部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

    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 $\bar x \pm s $表示,2组年龄、身高、体重、BMI、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5组侧弯类型间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obb角与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肌力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计数数据(率)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为α=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IS患者与健康人FEV1/FVC%、PEF 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IS患者的FVC pred%、FEV1 pred%差于同年龄健康人( P < 0.05),见 表2

    表  2  2组肺功能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 n FVC pred%(%) FEV1 pred%(%) FEV1 /FVC %pred(%) PEF pred%(%)
    侧弯组 50 79.920 ± 9.733 80.740 ± 10.743 101.180 ± 8.270 78.440 ± 22.032
    健康组 50 89.440 ± 15.602 88.980 ± 14.289 100.080 ± 9.341 86.140 ± 21.393
    t −3.702 −3.274 0.638 −1.773
    P < 0.001* 0.001* 0.525 0.07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IS患者相比健康人的吸气肌力与呼气肌力有所下降(P < 0.05),见 表3

    表  3  2组呼吸肌力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betwee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 n MIP MEP
    侧弯组 50 52.740 ± 17.073 64.940 ± 12.838
    健康组 50 62.580 ± 16.970 74.120 ± 16.923
    t −2.890 −3.056
    P 0.005* 0.003*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IS患者肺功能参数、呼吸肌力与最大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P > 0.05),见 表4

    表  4  Cobb角与肺功能、呼吸肌力间的相关性
    Table  4.  Correlation of Cobb Angle with lung function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参数 Cobb角
    r P
    FVC pred% −0.059 0.682
    FEV1 pred% 0.029 0.844
    FEV1 /FVC% pred 0.276 0.052
    PEF pred% 0.077 0.594
    MIP −0.079 0.587
    MEP −0.096 0.50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按胸弯型、腰弯型、以胸弯为主的双弯型、以腰弯为主的双弯型、胸腰弯5种分型将AIS患者分组,5种类型患者的肺功能参数与呼吸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5

    表  5  不同类型侧弯肺功能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5.  Comparison of fun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teral curved lung ( $\bar x \pm s $)
    组别 n FVC pred%(%) FEV1 pred%
    (%)
    FEV1 /FVC pred%(%) PEF pred%
    (%)
    MIP MEP
    胸弯型 6 77.330 ± 13.018 79.000 ± 13.416 102.000 ± 3.847 78.830 ± 23.676 44.500 ± 13.397 72.666 ± 11.775
    腰弯型 11 79.360 ± 6.789 44.500 ± 13.397 104.730 ± 5.746 88.090 ± 23.696 53.545 ± 19.511 61.454 ± 10.957
    以胸弯为主的双弯 13 79.080 ± 11.565 104.730 ± 5.746 101.070 ± .6.498 74.210 ± 20.599 52.428 ± 23.889 64.500 ± 18.529
    以腰弯为主的双弯 14 78.830 ± 23.676 79.150 ± 9.512 100.690 ± 10.483 77.920 ± 22.232 54.538 ± 10.038 66.615 ± 7.794
    胸腰弯型 6 81.000 ± 8.485 76.830 ± 12.952 95.170 ± 11.974 71.330 ± 21.621 56.333 ± 9.114 61.000 ± 8.555
    F 0.328 1.077 1.365 0.802 0.438 0.942
    P 0.858 0.379 0.261 0.531 0.780 0.44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表明AIS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主要表现在与健康同龄人相比FVC pred%、FEV1 pred%的下降,但FEV1/FVC、PEF pred%与健康同龄人无差异。AIS患者Cobb角的大小与肺功能之间没有相关性,且胸弯型、腰弯型、以胸弯为主的双弯型、以腰弯为主的双弯型、胸腰弯的AIS患者之间的肺功能无差异。临床上FVC可作为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在FEV1/FVC% pre正常的前提下,FVC%pred <80%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定性诊断标准,本研究中AIS患者的FEV1/FVC% pre>92%,FVC%pred 平均值为79.920%,因此此类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轻、中度AIS患者的FEV1 pred%平均值为80.74%,说明此类患者尚未出现肺功能损害。PEF能较好的反映气道通畅性,本研究中AIS患者的PEF pred%平均值为78.440%,提示有轻度的呼气气流受限。过去的研究发现AIS患者存在肺功能障碍,但肺功能与侧弯类型、性别、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 [14-1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Johari等[16]分析发现胸弯较大的患者肺功能较低,年龄每增加一岁,FVC就会降低1.092个单位,Cobb角的度数与FVC以及FEV1成反比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脊柱侧弯会导致胸廓畸形、容积下降、膈肌运动受限,限制肺扩张,阻碍呼吸运动,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功能[17]。研究发现在AIS中,凹侧的膈肌运动少于胸部脊柱侧弯凸侧的运动[18],胸弯患者膈肌向凸侧的偏移比凹侧更大,膈肌活动度可能是影响轻中度AIS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因素[19]。在1项631例AIS患者的PFT发现受试者的胸廓大小、胸弯椎骨数量、胸椎后凸畸形和冠状失衡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这4个因素占肺功能测试的变异性不到20%[20],尚未有研究明确PFT的准确预测因子。因此,早期识别有肺功能受损风险的AIS患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轻、中度AIS患者的吸气肌力和呼气肌力较同年龄健康青少年差,MIP、MEP与Cobb角呈负相关,但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轻、中度患者的侧弯类型的呼吸肌力也无差异。MIP是在压力测量的封闭系统中完全自主吸气时产生的力量,力量是呼吸肌功能的评估指标之一,呼吸肌力量的变化表明肌肉组织功能的主要改变。MIP反映所有吸气肌群的功能,不能反应某一肌肉的功能,这些吸气肌群可能因胸壁和脊柱的畸形而发生改变[21]。MIP降低与成人脊柱侧弯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衰竭直接相关,MEP降低会导致咳嗽无力无效,气道黏液清除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肺炎和肺不张[22]。Lin等[23]在对44名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MIP和MEP检查,发现MIP和MEP与脊柱侧凸角度和顶椎旋转度呈负相关。Koumbourlis等[24]在分析AIS的病理机制时指出,脊柱的侧向位移和旋转会阻碍肋骨和呼吸肌的运动,并且改变胸廓的位置,最终可能导致呼吸障碍。因此,应尽早进行常规肺部的检查,并持续到骨骼发育结束。研究表明轻、中度AIS患者在8周的物理治疗后,肺功能参数和呼吸肌力得到改善[25],因此对AIS患者进行矫正脊柱侧弯和改善呼吸功能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26-27]。Boyer等[28]对10至18岁的AIS患者进行了检查,指出仅进行肺活量测定,而不进行运动测试,不足以评估AIS患者的肺功能特征。本研究仅测试了受试者静态下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未来将进一步观察此类患者的运动能力是否有受限,运动功能与患者Cobb角度、肺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轻、中度AIS患者存在肺功能和呼吸肌力受限的情况,侧凸类型、Cobb角度与肺功能、呼吸肌力受限无相关性,建议早期对侧凸较轻的患者及时行保守治疗和长期随访,防止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有必要关注患者进行功能活动时的肺功能情况。

  • [1] [1]HUBNER M, MCCORMACK L, CLAVIEN P A.Surgical therapy of liver tumors:resection vs ablation[J].Schweiz Rundsch Med Prax, 2005, 94 (33) :1255.
    [2] [2]KOKUDO N, MAKUUCHI M.Current role of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r[J].Surg Clin North Am, 2004, 8 (2) :643.
    [3]扬秉辉, 夏景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l, 9 (6) :324.
    [4]周蔼斌, 周俊平.细胞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 (6) :766-769.
    [5]黄丹丹, 罗杨坤, 杨家林.晚期肝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J].西部医学, 2011, 23 (4) :621-623.
    [6]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02-140.
    [7] [7]HEE C P, JINSIL S, KWANG H H, et al.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in radio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 J Radia Oncol Biol Phys, 2002, 54 (1) :150-155.
    [8] [8]CHANG Y, YANG Z Y, LI G L, et al.Correlations between radiation dose in bone marrow and hematological 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a comparison of3DCRT, IMRT, and rapid ARC[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6, 26 (4) :770-776.
    [9]王家平, 章树乔.介入联合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3) :405-406.
    [10]耿长新, 曾昭冲, 王吉耀, 等.多烯紫杉醇在体内对肝癌的抑制和放疗增敏及其作用[J].中华肝病杂志, 2005, 13 (1) :60-61.
    [11]张立洁, 彭泉, 芦东徽, 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 18 (3) :254-257.
  • [1] 王远珍, 魏红艳, 田仁海, 陈永臻, 许丹青, 张映媛, 常丽仙, 刘春云, 刘立.  原发性肝癌干预前并发慢性肝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陈磊, 唐彤, 张代忠, 柳凤玲, 杨中秋, 严欢.  精准肝蒂解剖技术辅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应激、肝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7
    [3] 张英, 杨凤霞, 郭敬, 张庆玲.  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心理痛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26
    [4] 段茜婷, 王关顺, 丁荣, 王娜, 寸红丽, 杨泠.  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联合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18
    [5] 付海艳, 闫俊芳, 李红娟, 王霖, 张洁, 周宇君, 徐斌, 罗煜.  时间间隔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27
    [6] 张英, 郭敬, 冯涛, 周燕, 黄瑶, 邓小凤, 郑璐.  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32
    [7] 马晓骉, 罗峰, 高永亮, 郝静超.  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15
    [8] 田波彦, 杨勤玲, 张胶琼, 韩娜, 刘少华.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谢青云, 雷泽华, 高峰畏, 蒋康怡.  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FP、AKP、γ-GT水平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童玉云.  多西他赛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张爱灵.  常规分割与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蒋美萍.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何志江.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吴星娆.  保乳术后放疗加后装插植治疗与加电子线放疗远期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张捷.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入选标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郭曦.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77例临床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放射疗法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TACE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96例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郝金钢.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初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李丽,薛婷,卢斌,燕宪亮,许铁,叶英.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与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的比较.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09): 1219-1223 . 百度学术
    2. 李春燕,张雪,徐文娇,王雪,汤善宏. 急性及相关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09): 862-864 . 百度学术
    3. 蔡毅峰,王朝辉,程书权. 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对比研究.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23(01): 47-55 . 百度学术
    4. 傅馨仪. 肝衰竭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23(08): 79-81 . 百度学术
    5. 叶晓玲,吴锦瑜,吴刚. 三种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罕少疾病杂志. 2023(10): 71-73 . 百度学术
    6. 黎春宇,明全.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10): 1211-1215+122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91
  • HTML全文浏览量:  945
  • PDF下载量:  88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