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00年至2015年流动人口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Leprosy of the Migrating Population from 2000 to 2015 in Kunming
-
摘要: 目的 探讨昆明市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流动人口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为今后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传染源追踪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LEPMIS) 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昆明市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 开展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发病人中户籍和流动人口分别为383例和38例, 占84.3%和8.4%, 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新发病例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比为2.6%, 多菌性占92.1%, 2级畸残占39.5%;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查菌阳性率分别为30.5%和44.7%, 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昆明市麻风病患者中流动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传染源追踪研究, 可能会为今后制定麻风病防治策略提供有力的证据.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rosy of the migrating population in Kunming, 2000.1-2015.12,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Source tracking in the future. Methods Dat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epros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LEPMIS) from 2000.1 to 2015.12 in Kunming. A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Results 383 new leprosy cases of the migrating population and 38 new leprosy cases of the migrating population were detected from 2001.1 to 2015.12, 84.3% and 8.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 ;Among the new leprosy cases of migrating population, 2.6% were children under 15 years, 92.1% multibacillary, and 39.5% suffered from grade 2 disability;The positive rates were 30.5% and 44.7%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and tne migrating popul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leprosy control strategies by trac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of the leprosy in the migrating population.
-
Key words:
- Leprosy /
- Migrating population /
- Epidemiology /
- Newly detected case
-
下颌磨牙的根管解剖非常复杂,根管治疗对牙髓专科医生是很大的挑战。我国人群的下颌磨牙根管解剖变异更为常见,尤其是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1]及下颌第一磨牙额外牙根的变异[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云南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对于熟悉本地区人群下颌磨牙根管形态特征,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行CBCT检查的所有患者总共403名,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CBCT资料。
1.2 准入和排除标准[3]
牙根根尖孔完全闭合;无根尖周炎症、牙根吸收或折断影像;无金属或其他固定修复材料;年龄17~80岁。排除标准:已接受根管治疗;根尖孔未完全闭合;牙根吸收、折断或炎症;有金属或其他固定修复体。
1.3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口腔放射科医师严格检查,仪器为RAYSCAN α-3D口腔数字化体层摄影及全景X射线机,电压电流90 kVp、4 mA,最小层面厚度300 μm、像素0.15 mm、扫描时间9~14 s、视野100 cm2(10 cm × 10 cm)。
1.4 图像分析
Xelis dental-CDViewer软件(1.0.5.2)分析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轴状面(CEJ到根尖)、冠状面(颊舌向)、矢状面(近远中向)连续图像,记录牙根数量、根管数量和类型、C形根管在不同观察平面的类型。两名牙髓专科医师独立分析,有争议时与口腔放射科医师讨论决定。
1.5 统计学处理
SPSS软件(19.0)分析数据,卡方检验进行不同性别、牙位和年龄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比较,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筛选分析403个CBCT图像,最终有358名患者1 229颗牙齿获得准入,其中男性183名,女性175名,下颌第一磨牙603颗、下颌第二磨牙626颗。
2.1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数量
本研究人群下颌第一磨牙总共603颗,其中大部分为典型2牙根(85.57%),少数有远舌根(14.43%),大部分为4根管(近远中各2根管,73.96%),19.73%为3根管、4.48%为5根管、1.49%为6根管、0.33%只有2根管,远舌根管发生率为14.43%,近中中根管发生率为3.15%(19/603),另有1个牙齿为C型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总共626颗,其中67.09%为2牙根,2.08%为3牙根,30.83%为融合牙根,8.94%为2根管,57.51%为3根管,2.72%为4根管,30.83%为C形根管,见表1、图1。
表 1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数量构成比[n(%)]Table 1.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roots and root canals of mandibular molars in a Kunming population [n(%)]牙位 牙根 根管 1 2 3 2 3 4 5 6 下颌第一磨牙 0(0) 516(85.57) 87(14.43) 2(0.33) 119(19.73) 446(73.96) 27(4.48) 9(1.49) 下颌第二磨牙 193(30.83) 420(67.09) 13(2.08) 56(8.94) 360(57.51) 17(2.72) − − 2.2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及类型特征
本研究人群626颗下颌第二磨牙中有193颗为融合牙根,C形根管平均发生率为30.83%,女性高于男性(34.95% > 26.81%,P < 0.05),左右侧无显著性差异(30.94%、30.72%,P > 0.05),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7.37%、35.51%、23.08%、28.21%,P > 0.05),见表2。
表 2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n(%)]Table 2. Incidence of C-shaped canalsin mandibular second molars in a Kunming population [n(%)]项目 总数 C形根管
数量C形根管
发生率n(%)检验统计值 P值 性别 男 317 85 26.81 4.529 0.033 女 309 108 34.95 牙位 左 320 99 30.94 0.000 0.987 右 306 94 30.72 年龄
(岁)17~19 19 9 47.37 20~39 321 114 35.51 40~59 208 48 23.08 > 60 78 22 28.21 注:各年龄组比较:17~19岁与20~39岁比较,χ2 = 0.682,P = 0.409;17~19岁与40~59岁比较,χ2 = 2.576,P = 0.109;17~19岁与 > 60岁比较,χ2 = 2.469,P = 0.116;20~39岁与40~59岁比较,χ2=:3.562,P=0.059;20~39岁与 > 60岁比较,χ2 = 2.370,P = 0.124;40~59岁与 > 60岁比较,χ2 = 0.016,P = 0.899。 根据Fan’ s分类标准[4]对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在不同水平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根管口水平C1型为58.03%、C2型23.32%、C3(c)型6.74%、C3(d)型9.84%、C4型2.07%,根中水平C1型为8.29%、C2型38.86%、C3(c)型31.61%、C3(d)型17.10%、C4型4.14%,根尖水平C2型3.63%、C3(c)型12.95%、C3(d)型47.67%、C4型35.75%,未发现C5型,见表3。
表 3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构成比分析[n(%)]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C-shaped canals at different level in mandibular second molarsin a Kunming population [n(%)]部位 C1 C2 C3c C3d C4 合计 根管口 112(58.03) 45(23.32) 13(6.74) 19(9.84) 4(2.07) 193 根中部 16(8.29) 75(38.86) 61(31.61) 33(17.10) 8(4.14) 193 根尖3 mm 0(0.00) 7(3.63) 25(12.95) 92(47.67) 69(35.75) 193 3. 讨论
下颌第一磨牙常见的变异就是远舌根(radix entomolaris,RE),可独立,也可与其他牙根融合,其探查和疏通比较困难。Qiao等[5]分析四川地区人群1174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资料,结果发现远舌根管发生率为22.15%,高于本研究人群,Al-Alawi H等[6]对884个沙特人的下颌第一磨牙形态进行研究,远舌根发生率仅为4.3%,低于本地区人群(14.43%)。笔者进一步对远舌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87.36%为Vertucci Ⅰ型,6.90%为Ⅱ型,5.75%为Ⅲ型。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二根管间有时会有1个额外根管,称为近中中根管(mesial middle canal,MMC),可独立存在或融合,临床发生率为1%-15%[7]。Yang等[8]研究发现我国南方地区人群MMC发生率为9.03%,本研究人群603颗下颌第一磨牙绝大多数为4个根管,MMC发生率为3.15%。
下颌第二磨牙最常见的变异就是C形根管,有明显种族差异。Zheng等[9]研究发现中国西部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为39%,与性别、年龄或牙位无关。本研究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为30.83%,高于全球人群平均发生率(13.9%),女性较为常见,与年龄或牙位无关,这一点与Zheng等[9]研究结果有所区别。
Fan等[5]将C形根管分为5型:C1为连续C形、C2为分号形、C3c有3个独立根管、C3d有2个独立根管、C4为单根管、C5无根管影像。C形根管的形态从根管口到根尖孔移行过程中会有变化。Zheng等[9]发现从根管口到根尖孔C1和C2型根管逐渐减少,C3和C4型逐渐增多,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人群C形根管在根管口绝大多数(81.35%)为C1和C2型,移行到中部变为C2和C3c型(70.47%),到根尖C3d和C4型又增多(83.42%),这意味着连续C形和分号形(C1和C2)很可能在根管中部或根尖分为2或3个根管,治疗时应特别注意。C1和C2型根管清理和成形比C3和C4型要困难得多,治疗时应加强化学预备。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管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变异较常见,术前充分了解其根管形态特征,结合口腔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使用,可有效提升根管治疗成功率。
-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1) [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1:5. [2]任飞斐, 傅鸿鹏, 刘民, 等.人口流动的分类及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 2010, 24 (3) :272-276. [3] 余美文, 严良斌, 沈建平, 等.中国200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 (10) :1155-1157. [4] 余美文, 张国成, 严良斌, 等.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 45 (6) :381-383. [5]刘芳.昆明市流动人口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J].昆明学院学报, 2012, 34 (5) :110-113. [6] [6]WHO.Informal consultation on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further reduce leprosy burden in counties[R].New Delhi:WHO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ast Asia, 2008:1-17. [7]熊立, 杨军, 税铁军, 等.云南省2012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9) :55-57. [8]郑水龙, 张连华, 金广杰, 等.2015年江苏省麻风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6, 27 (4) :491-492. [9]沈树宪, 沈云良, 吴李梅, 等.流动人口中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 28 (5) :323-323. [10]孔文明, 沈云良, 吴李梅, 等.浙江省麻风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 32 (1) :1-3. [1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5) [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5:111. [12]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5) [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5:111. [13]苏婷, 王晓华, 沈鸿程, 等.广东省2004~2013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 21 (5) :418-422. [14]陈泽, 梅志强.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续二”[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 (7) :929-931. 期刊类型引用(1)
1. 胡洁. 锥形束CT评估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前后三维影像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11): 2120-21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05
- HTML全文浏览量: 656
- PDF下载量: 57
- 被引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