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OPD患者对其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邰小丽 周小丽 周维华

马雪婷, 李娅. 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11): 112-117.
引用本文: 邰小丽, 周小丽, 周维华.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OPD患者对其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2): 138-142.
Ma Xue Ting , Li Ya . The Analysis of T Lymphocyte Subset Among Newly-discovered HIV Infectors and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38(11): 112-117.
Citation: Tai Xiao Li , Zhou Xiao Li , Zhou Wei Hua .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PD[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8, 39(02): 138-142.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OPD患者对其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基金项目: 

基金: 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 (指导性) 立项项目 (HS149157);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PD

Funds: 

基金: 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 (指导性) 立项项目 (HS149157);

  •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对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94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47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 47例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别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指标、对护理的满意度、舒适度、焦虑度、平均住院日、健康知识评分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 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满意度、舒适度高于对照组, 焦虑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呼吸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 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优化肺功能指标, 提高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及健康知识评分, 减少平均住院日、焦虑度及呼吸机使用时间,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患者在行主动脉瓣置换后,有1%~3.5%的比率出现瓣周漏的状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术后漏是轻微的,不会带来临床后果[1]。在瓣周漏的筛查方法中,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是一类常规方法,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暴露出准确度不足的缺点[2]。而经食管三维超声(RT-3D-TEE)从后方观察主动脉瓣,对整体图像的显示更加清晰,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但由于操作复杂,部分医师仍将2D-TTE作为瓣周漏的首选检查方式[3]。本文通过对50例疑似瓣周漏患者的2D-TTE和RT-3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实际观察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评估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7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且 < 70岁,男女不限;(2)成功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术且有再次手术指征并同意再次手术;(3)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或其他手术禁忌症者;(2)合并神经精神类疾病者;(3)拒绝参加本研究或不能配合相关检查者。本研究经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70例纳入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4~69岁,平均(47.3±6.8)岁,其他资料见表1

    表  1  患者一般资料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项目 临床特征n构成比(%)
    原发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 45 64.29
    先天性心脏病 8 11.43
    瓣膜退行性变 7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 10 14.28
    人工主动脉瓣类型 机械瓣 52 74.29
    生物瓣 18 25.71
    首次换瓣至本次
    入院时间间隔
    <1 a 21 30
    1~5 a 15 21.43
    >5 a 34 48.57
    本次就诊症状 呼吸困难 44 62.86
    活动后心悸 65 92.86
    心绞痛 38 54.29
    发热 15 21.43
    贫血 10 14.29
    手术方式 瓣周漏修补术 57 81.43
    二次换瓣术 13 18.5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使用RT-3D-TEE及2D-TTE对纳入患者进行术前检查,2个检查分别由2组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完成,在得出报告前对另一个超声检查结果不知情。仪器为Philips 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购自徐州淮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配S5-1探头(设定频率为1~5 MHz)和X7-2T经食管矩阵多平面实时三维探头(设定频率为2~7 MHz)。2D-TTE检查:纳入患者采用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检查全程连接体表同步心电图。首先观察人工瓣膜的结构和启闭功能,初步判断瓣周漏部位、大小以及主动脉瓣反流程度。RT-3D-TEE检查:2D-TTE检查后仍采用食管探头由口腔插入,直至深度距门齿约30 cm,探头扫查0~180°范围。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扫描清晰显示人工瓣膜及瓣架,采用三维变焦模式和全体积广角采集模式调整取样框的位置和大小使其完整纳入人工瓣膜的瓣环及其周围组织,对三维灰阶增益进行适当调节,在以原始图像格式储存图像,通过传输进入计算机进行脱机分析,观察瓣周漏的位置、破口范围、反流情况及是否存在赘生物或瓣周脓肿等情况,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

    (1)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人工主动脉瓣类型、首次换瓣至本次入院时间间隔、本次就诊症状及手术方式;(2)2D-TTE与RT-3D-TEE在瓣周漏诊断率方面的比较;(3)2D-TTE与RT-3D-TEE在瓣周漏位置及破口范围方面的比较;(4)2D-TTE与RT-3D-TEE在瓣周其他情况方面的比较。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bar x \pm s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术中观察结果为“金标准”,70例疑似患者中,瓣周漏患者45例(含合并其他瓣膜疾病),非瓣周漏患者25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瓣膜狭窄5例,瓣膜挛缩3例,瓣膜钙化撕裂1例,主动脉瓣机械瓣卡瓣8例,倾碟瓣5例。2D-TTE诊断正确52例,其中,明确诊断瓣周漏30例,疑似诊断瓣周漏6例,正确诊断非瓣周漏16例;误诊9例(非瓣周漏诊断为瓣周漏);漏诊9例,总诊断正确率74.29%。45例瓣周漏中,2D-TTE正确诊断出36例,诊断正确率80%,25例非瓣周漏中,2D-TTE正确诊断16例,诊断正确率64%。RT-3D-TEE诊断正确50例,其中,明确诊断瓣周漏42例,疑似诊断瓣周漏3例,正确诊断非瓣周漏25例。RT-3D-TEE的诊断准确率(100.0%)高于2D-TTE(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656,P < 0.01)。

    在2D-TTE诊断的36例瓣周漏中,5例破口处于左冠瓣区,8例处于右冠瓣区,11例为多个破口或破口面积超过单个瓣叶区域,其余12例分区不明确。在RT-3D-TEE诊断的45例瓣周漏中,9例破口处于左冠瓣区,15例处于右冠瓣区,18例为多个破口或破口面积超过单个瓣叶区域,其余3例分区不明确,经手术证实,RT-3D-TEE诊断的漏口位置与范围与术中观察基本一致。

    对2种方式均正确诊断患者的破口进行测量,共24例(37个破口),其中1个破口13例,2个破口9例,3个破口患者2例,2D-TTE与RT-3D-TEE在测量瓣周漏破口的长度和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图12

    表  2  2D-TTE与RT-3D-TEE测量瓣周漏破口大小比较[($\bar x \pm s $),mm]
    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valvular leak size measured by 2D-TTE and RT-3D-TEE [($\bar x \pm s $),mm]
    检查方法例数(破口数)破口长度破口宽度
    2D-TTE 24(37) 5.8 ± 0.9 4.7 ± 0.6
    RT-3D-TEE 24(37) 5.6 ± 0.7 4.5 ± 0.7
    t 1.067 0.152
    P 0.290 0.19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2D-TTE示主动脉瓣位人工瓣瓣环右前方新月形瓣周裂隙
    Figure  1.  2D-TTE shows a crescent-shaped perivalvular fissure right front of the artificial valvular ring in aortic position
    图  2  RT-3D-TEE示主动脉瓣位人工瓣瓣环前方大量瓣周漏
    Figure  2.  RT-3D-TEE shows a large amount of perivalvular leakage in front of the artificial valvular ring at aortic position

    术中发现,9例患者合并瓣环部分脱位,6例合并瓣周脓肿,3例合并二尖瓣机械瓣卡瓣,RT-3D-TEE全部诊断正确,2D-TTE正确诊断合并瓣环部分脱位6例,合并瓣周脓肿3例,漏诊合并二尖瓣机械瓣卡瓣3例。RT-3D-TEE对合并有瓣环脱位、瓣周脓肿、二尖瓣卡瓣的诊断准确度高于2D-TTE。

    患者在行心脏瓣膜置换后,瓣周漏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为2%~5%[4]。二尖瓣与主动脉瓣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最常见的两个部位,与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相比,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发病率较低,约为1%~3.5%,然而主动脉瓣所处部位流速快、量大、分流压差大,更易导致心内膜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因此主动脉瓣术后瓣周漏的预后较差,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5-7]

    2D-TTE是诊断瓣周漏的传统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整体诊断准确率较好,但限于观察角度,加之人工瓣膜声影对主动脉瓣两侧壁及后方的显像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在无冠瓣区和左冠瓣区的瓣周漏诊断上尚存在不足[8-9]。此外,由于无法获得主动脉瓣瓣周漏的立体图像,对漏口实际面积的测量较为困难[10]。而RT-3D-TEE的探头位于心脏后方,可在180°范围内多方位多角度对主动脉瓣进行观察,很好地弥补了2D-TTE的不足之处[11]。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70例患者中,术中确诊瓣周漏患者45例,非瓣周漏患者25例,RT-3D-TEE全部诊断正确,而2D-TTE在45例瓣周漏患者中诊断出36例,在25例非瓣周漏患者中误诊9例,总诊断准确率为74.29%,RT-3D-TEE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2D-TTE(P < 0.01),与赵星等[12]研究的结果一致,充分证明了RT-3D-TEE在诊断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上具有低误诊率和漏诊率的优势。但Kliger等[13]的研究结果认为2种方法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各医院间RT-3D-TEE检查的开展情况不同,相应医师间的经验同样存在差异。在瓣周漏破口位置的辨别上,RT-3D-TEE诊断出瓣周漏45例,正确辨别破口位置42例,2D-TTE诊断出瓣周漏36例,正确辨别破口位置24例;在瓣周其他情况的辨别上,RT-3D-TEE全部正确诊断,而2D-TTE漏诊合并瓣环部分脱位3例、合并瓣周脓肿3例、合并二尖瓣机械瓣卡瓣3例,共漏诊9例,这得益于RT-3D-TEE的探头可通过旋转模仿手术视野,在检查过程中向医师清晰展示漏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直观地体现瓣环的活动度[9, 14]

    本文限于病例数量,未能从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方面对两种超声手段进行比较,对结论的支持存在一定不足。此外,RT-3D-TEE的诊断结果与医生的临床经验、影像学经验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靠单一研究得出的结论尚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对照试验的方式对2D-TTE及RT-3D-TEE的诊断价值行进一步比较。以往研究发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与以下因素有关:(1)瓣膜本身的病变程度严重,出现钙化、周围组织水肿等情况均可造成瓣周漏;(2)外科操作技术不足,如打结过松、针距过宽等;(3)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样增加了瓣周漏的风险[15-17]。因此,日后可以将瓣周漏的危险因素一并纳入,对术后疑似瓣周漏的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分析其对提高瓣周漏的诊断准确度是否有价值。

    综上所述,RT-3D-TEE因其观察位置的特殊性表现出对人工瓣膜整体观图像上的优势,是对2D-TTE诊断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良好补充,但操作难度较大,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医生的工作经验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1]阙利洁.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 , 2017, 3 (2) :124-127.
    [2]胡蕾.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 , 2017, 3 (2) :110-112.
    [3] 牛艳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中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博士论文) , 2011.
    [4] [4]AGOSTON-COLDEA L, MOCAN T, MOUSSEAUX E, et al.Correlations between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of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Galectin-3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Medical ultrasonography, 2015, 17 (4) :487-95.
    [5]兰丰铃, 王胜锋, 曹卫华,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 (10) :998-1002.
    [6]刘宁宁, 杨晓梅, 万玉峰, 等.出院计划联合延续性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 (5) :667-670.
    [7]蔡卫红, 罗儿雪, 邹秋兰, 等.围术期呼吸功能指导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7, 15 (11) :1358-1359.
    [8]张晔, 胡小红, 夏淑娇,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体质指数的调查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7, 16 (5) :432-433.
    [9]王苗, 刘化侠, 田靖, 等.三种呼吸训练法对胸部癌症放射治疗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 (2) :98-101.
    [10]孙建红, 方素珍.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 (2) :44-46.
    [11]高丽云, 唐艳芬.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 (9) :689-692.
    [12] [12]FANG W L, HUNG Y P, LIU C J, 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tuberculosis (TB)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an area endemic for TB: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matched cohort study[J].Medicine, 2015, 94 (47) :e2163.
    [13]陈晓梅, 郭洪花, 张彩虹,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信息化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 (7) :552-555.
    [14]白晋锋, 蒋宏莉, 杨玉英, 等.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 , 2017, 3 (9) :142-144.
    [15]沈春, 柳阳娟, 宛仲秋, 等.行为认知疗法对农村COPD老年患者院外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 (3) :48-50.
    [16]吴茂春, 李漫漫, 王泽泉,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状态特异性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 (4) :50-68.
    [17]杨怀洪, 徐爱兰, 谭月, 等.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7, 32 (1) :79-81.
    [18]曾奕华, 敖冬梅, 孙程程, 等.分项学习健康教育在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7, 17 (1) :64-66.
    [19]杨芸, 黄捷晖, 顾惠芳, 等.无创呼吸肌功能锻炼为主的综合干预在COPD合并便秘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6, 30 (23) :2854-2857.
    [20] [20]CHO K H, KIMY S, NAMC M, et al.Home oxygen therapy reduces risk of hospitali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05-2012[J].BMJ open, 2015, 5 (11) :e009065.
    [21]刘淑华.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 (8) :35-36.
  • [1] 王翠, 杨璐, 吴冬梅, 杨思敏, 康群松.  医院安全氛围在护士感知工作环境及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25
    [2] 马燕丽, 冯程, 郭利清, 郭霞, 周凤琼, 刘志惠, 马云红.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212
    [3] 吴江, 代水芬, 刘琴, 杨寿涛, 张江, 杨娇, 关琼瑶.  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实施营养临床护理路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10
    [4] 曾超胜, 刘姝, 李鹏翔, 陈敏, 陈琳.  3D动画与传统教学在神经解剖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102
    [5] 张国庆, 周佳, 颜芮, 张冰, 李琳蓉, 李丽, 潘颖.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1
    [6] 孟贺, 邓永强.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14
    [7] 陈红波, 陈丽萍, 金永明, 王丽娜, 朱丽蕊, 沈荣琼.  COPD不同HRCT表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总抗氧化能力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29
    [8] 张琼芬, 毕艳, 徐健, 郭骄, 唐松源, 张琼.  云南省某生殖医学科161例IVF-ET患者就诊满意度与治疗信心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余珊, 熊媛, 杨嘉, 孙莉.  昆明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王秋菊.  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赵杰.  半乳糖凝集素3在COPD和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胡凤婵.  共情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湛自兰.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非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郑锦红.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喂养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贺小玉.  TGF-β1、CTGF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付秋霞.  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孙澜栩.  临床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250例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黄芩.  昆明医学院本科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满意度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依那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Ang-Ⅱ表达水平和粘液高分泌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文德才.  硬膜外持续给药镇痛方法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867
  • PDF下载量:  3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0-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