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7): 85-85.
引用本文: 征稿启事[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07): 85-85.

征稿启事

  • 摘要: <正>为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昆明医科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使《昆明医科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综述可以在学报正刊发表,另外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及昆明医科大学"十三五"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的研究论文,给予
  • 蒽环类化疗药物(anthracyclines,AC)有确切临床疗效:抗肿瘤作用强且抗肿瘤谱广,在实体肿瘤和恶性肿瘤疾病治疗得以广泛应用,尽管免疫和靶向等新疗法层出不穷,迄今为止AC仍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等基础性治疗药物[1]。但其心脏毒性是主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2],且患者预后有可能受其影响[3]。尽管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儿ALCP(acute leukemia child patient ,ALCP),有望成为长期幸存者,但对于患儿而言,其各器官处于发育阶段,仍可能经历与化疗相关的不良晚期反应[4]。在长期接受AC治疗的患儿(尤其是使用过阿霉素和柔红霉素),心脏毒性的高发率已得到充分证明[5]。甚至部分ALCP在治愈后会出现心脏毒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毒副作用出现几率也增加,影响患儿预后生活质量和无病生存率;即便低剂量使用AC在临床心功能下降可能无明显表现,也可引起亚临床心功能减退[6-7],高达65%的幸存者在成年后会经历左室亚临床异常[8]。蒽环类药物可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形态、功能改变、心肌肌浆网损伤、线粒体空泡化等途径促进心肌损伤,从而对左心室功能和顺应性产生负面影响[9]。预防AC的ADR:如心脏毒性,早期监测其ADR显得尤为重要[10]。本文应用Tei指数研究AC化疗后ALCP的心功能改变,提示Tei指数可作为患儿亚临床心功能改变的较敏感指标。

    本研究已获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0223), 获得了参与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实验组研究对象为2018 年 3月至 2020 年 12 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0~14岁ALCP,所有患儿诊断均经骨髓穿刺和MICM分型确诊[11-12]。其中实验组分为用药前,累积量为100 mg/m2、200 mg/m2和250 mg/m2 4组。纳入和排除标准叙述如下[9]

    (1)首次诊断ALCP;(2)无心脏疾病史;(3)按指南或专家共识等使用AC,且无损害心脏药物史。

    (1)复发ALCP;(2)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史;(3)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疾病史: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等、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对照组为2018 年 3月至 2020 年 12 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0~14岁排除ALCP的患儿。

    仪器:心脏超声诊断仪来自GE和PHIPIS公司,探头的频率为5~6 MHz。

    1.3.1   超声指标(常规)

    测量左室内径(舒张和收缩末期)和厚度(室壁)后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舒张末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

    1.3.2   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

    在左右室侧壁和室间隔基底段,分别置于取样容积,减小取样线与心肌运动方向夹角。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 M)应用左室侧壁及室间隔基底段数据计算;右室侧壁和室间隔基底段数据计算s'T、e'T、a'T。测量ICTLL、ICTS、ICTRL、ETLL、ETS、ETRL、IRTLL、IRTS、IRTRL,用公式计算Tei=(心室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

    超声心动图(常规指标、TDI和Tei指数)监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用药前)心功能;用药后实验组按照累积剂量100 mg/m2、200 mg/m2、250 mg/m2研究心功能,见图1图2

    图  1  TDI条件下测得的室间隔的 Tei 指数、s’、e’和 a’
    Figure  1.  Measurement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ei index,s’,e’ and a’
    图  2  TDI条件下测得的右室侧壁的 Tei 指数、s’、e’和 a’
    Figure  2.  Measure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lateral wall Tei index,s’,e’ and a’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数表示,组间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入组21例和15例。其中实验组包含19例男童和11例女童,男女比例为1.72∶1;实验组包括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但随访到累积剂量为及250 mg/m2 时,实验组病例脱落了15例,见表1

    表  1  基线资料比较统计表 ($\bar x \pm s $)
    Table  1.  Baseline data comparison statistical table ($\bar x \pm s $)
    项目组别χ2/tP
    对照组(n=21)病例组(n=15)
    性别[n(%)] 14(66.7) 10(66.7) 0 1
    7(33.3) 5(33.3)
    年龄(岁) 8.49±2.631 6.887±3.4303 1.589 0.121
    BSA 1.112±0.219 1.136±0.2234 −0.318 0.75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常规心脏超声指标中LVEF 的均值都在 60%以上,FS、SV及EDV均在正常范围,常规指标、TDI和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对照组与实验照组用药前常规超声指标统计表 [($\bar x \pm s $)/MQ1Q3)]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routine ultrasound indexe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medica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bar x \pm s $)/MQ1Q3)]
    项目组别t/t’/zP
    对照组(n=21)实验组(n=15)
    LVEF(%) 69.119±6.09431 67.8133±5.45957 0.661 0.513
    FS(%) 38.0571±4.82779 36.82±4.44574 0.783 0.439
    SV(mL)# 50(25~75) 30.7(23.5~39.4) −0.546 0.585
    EDV(mL) 48.1952±14.13147 48.9933±15.13621 −0.162 0.872
    s’M(m/s)# 30.8(25.75~40.45) 0.05(0.045~0.06) −1.816 0.069
    e’M(m/s) 0.1133±0.02266 0.116±0.02063 −0.361 0.72
    a’M(m/s)# 0.06(0.05~0.0725) 0.05(0.05~0.07) −0.05 0.96
    e’T(m/s)# 0.06(0.05~0.06) 0.13(0.115~0.145) −0.147 0.883
    TeiS# 0.07(0.06~0.0725) 0.38(0.37~0.41) −0.766 0.444
    TeiRL# 0.4(0.375~0.4) 0.42(0.395~0.42) −0.492 0.622
    TeiM 0.3881±0.01806 0.384±0.02473 0.575 0.569
    TeiT 0.4±0.02408 0.3967±0.0216 0.427 0.672
      #表示经过SK正态性检验得出非正态分布。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实验组用药前与各累计剂量的LVEF 的均值都在 60%以上,FS、SV及EDV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实验组用药前与各累计剂量的常规超声指标统计表 [($\bar x \pm s $)/MQ1Q3)]
    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routine ultrasound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medication and each cumulative dose [($\bar x \pm s $)/MQ1Q3)]
    项目组别χ2/FP
    用药前100200250
    LVEF(%)# 68.4(64.3~72.4) 65.5(61.3~69.4) 65.4(63.5~70.6) 67.3(64.9~70.2) 1.221 0.748
    FS(%)# 37.2(33.2~40.6) 35.1(31.1~39.4) 35.4(33.7~40.9) 37.3(35.9~40.2) 2.398 0.494
    SV(mL)# 33.3(26~40.9) 31.3(26.3~40.2) 35.1(27.5~40.2) 35.2(28.1~41) 0.922 0.82
    EDV(mL)# 50.3(37.8~58.2) 49.6(36.2~55.4) 50.6(38.9~53.2) 50.2(39.9~57.3) 0.497 0.92
    s’M(m/s)# 0.06(0.05~0.07) 0.06(0.06~0.07) 0.06(0.06~0.07) 0.06(0.05~0.07) 2.024 0.567
    e’M(m/s)# 0.12(0.1~0.13) 0.11(0.11~0.13) 0.11(0.11~0.13) 0.11(0.1~0.12) 1.926 0.588
    a’M(m/s)# 0.06(0.05~0.06) 0.06(0.05~0.07) 0.06(0.05~0.06) 0.06(0.05~0.06) 2.047 0.563
    e’T(m/s)# 0.13(0.12~0.14) 0.13(0.12~0.14) 0.13(0.13~0.14) 0.12(0.12~0.13) 8.077 0.044*
    TeiS# 0.4(0.38~0.4) 0.4(0.38~0.42) 0.4(0.4~0.42) 0.4(0.4~0.42) 6.746 0.08
    TeiRL# 0.4(0.4~0.42) 0.42(0.41~0.44) 0.44(0.43~0.44)a 0.44(0.44~0.44)a 18.371 <0.001*
    TeiT# 0.4(0.38~0.41) 0.42(0.39~0.43) 0.42(0.42~0.43)a 0.42(0.42~0.44)a 15.687 0.001*
    TeiM 0.384±0.025 0.394±0.01957 0.4027±0.0166a 0.4053±0.0203a 3.307 0.027*
      #表示经过SK正态性检验得出非正态分布;P<0.05;a表示与用药前存在显著差异。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肿瘤治疗中,AC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药物,药物AC的ADR很多,其中最严重的ADR是心脏毒性;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累积与心脏毒性有关,心脏毒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心功能不全[13]。AC的不良反应有多种机制,如拓扑异构Ⅱβ抑制和铁介导下活性氧簾机制等[14]。药物AC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和时间都不一致,且发病时多数为无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出现时心脏多为严重受损[15]。若在ALCP化疗中早发现心脏损伤,对预防或治疗患儿预后尤为重要。故本研究收集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使用蒽环类药物ALCP,研究该类患儿药物使用前后的心功能,其目的为了给该类患儿的心脏保护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监测心功能常用方法包括心肌活检、心电图、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等。但心肌活检适用性不强、心电图缺乏特异度和敏感性、磁共振费用昂贵且耗时长。虽然LVEF是化疗后心功能早期监测首选指标[16],在心脏病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17]。但心脏早期的变化,LVEF不敏感,故不能及时评估实际的心脏损害[18]。临床中多数患者心肌功能损害(严重心肌功能损害)时,才能被LVEF监测到,但此时损伤是不可逆伤[19]。若能及时通过监测发现AC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对心脏进行早期保护,可规避心脏功能恶化和心力衰竭[20]。而日本学者提出的Tei指数(心肌做功指数),其目的是综合评价舒张整体功能和心脏收缩 [21]。且Tei 指数具有无创、简单和重复操作性强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22]

    目前,抗癌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研究主要研究左心室功能[23],但右心室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评价ALCP使用AC后的左右心室功能,探索心脏毒性发生敏感预测指标。在恶性肿瘤患儿,Tei指数指标更敏感,左心Tei指数与AC累计剂量成正比[24]。在研究中,除累积量为100 mg/m2 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笔者发现左右心Tei指数与AC累计剂量成正比。但本研究局限为:(1)样本量少导致无法分少数民族组,在今后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和分少数民族组;(2)除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AC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无其他鉴定标准或组织学证证明AC引起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Tei指数变化提示心功能亚临床已经发生改变,其数值升高可预测ALCP使用AC后心脏毒性的发生。Tei 指数无创、费用低、可重复、操作简单、敏感和特异性,不受心率和心肌形态变化的影响,可用于心脏功能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对早期亚临床心脏功能障碍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4]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征稿启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26)

    1. 张丽丽,冯煦苑. 2016—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03): 231-236 . 百度学术
    2. 杨小玲,黄东升,钟玉娟,赵金燕,李婧,苏玮玮. 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食品安全导刊. 2024(09): 1-5 . 百度学术
    3. 刘光杰,王银梦,番凤仙,陈正统,郭超. 腾冲市2012—2023年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食品安全导刊. 2024(20): 60-64 . 百度学术
    4. 程永兵,薛波,史伟,王甜. 2018-2022年陕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2024(10): 779-782 . 百度学术
    5. 郜明明,陆金凤,孙佳皓. 2011—2021年盐城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3(09): 1206-1209 . 百度学术
    6. 邢超,王琦梅,任蒋磊,陈吉铭,何琴芬,蒋卓婧. 2012—2022年绍兴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 2023(06): 506-508+513 . 百度学术
    7. 袁蒲,韩涵,叶冰,张书芳,付鹏钰,李杉,杨丽. 2019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2(02): 152-155+160 . 百度学术
    8. 刘仁泉,曹建国,杨平华,杨彦玲. 2010—2019年云南省昭通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02): 69-72 . 百度学术
    9. 刘春梅,孙玲,白俊,毛琦,朱静,何慧芝,程锦芳,牛晓文,杨晓敏,杨洪元,罗会平,何国敏. 云南省勐腊县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 2022(10): 1002-1006 . 百度学术
    10. 万蓉,赵江,万青青,李娟娟,彭敏,刘志涛. 2011—2019年云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4): 1620-1624 . 百度学术
    11. 刘志涛,赵江,李娟娟,闵向东,阮元,苏玮玮,朱晓,陈留萍,杨彦玲,张强,董海燕.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7): 7074-7079 . 百度学术
    12. 袁蒲,叶冰,付鹏钰,周昇昇,李杉,杨丽,韩涵,钞凤,张书芳. 河南省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医学动物防制. 2021(12): 1207-1209+1214 . 百度学术
    13. 袁蒲,张书芳,付鹏钰,叶冰,韩涵,李杉,杨丽,周昇昇,钞凤. 2016—2020年河南省餐饮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21(23): 4240-4244 . 百度学术
    14. 郑艳敏,滕臣刚,张梦寒,田礼钦. 2014-2018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20(02): 215-218+232 . 百度学术
    15. 黄信有,张芝平,刘振江,吴春蕾,程莹婷,陈华,杨铭建. 1998—2017年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0(02): 184-189 . 百度学术
    16. 刘颜,何玲玲,罗赟,孙雪梅,童菲. 2010—2018年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20(05): 538-542 . 百度学术
    17. 李英菊. 2012—2018年梧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20(13): 1767-1770 . 百度学术
    18. 张晶晶,朱静静,金富红,杨海鑫,黄艾祥. 云南部分地区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8): 6552-6556 . 百度学术
    19. 刘志涛,张强,李娟娟,阮元,杨彦玲,苏玮玮,彭敏,万青青,赵江. 2010~2019年云南省野生蜂蜜中毒事件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23): 9063-9067 . 百度学术
    20. 田礼钦,王小龙,郑艳敏. 2001~2018年苏州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6): 1690-1694 . 百度学术
    21. 刘颜,何玲玲,罗赟,吴晓红. 2015—2018年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结果. 职业与健康. 2019(17): 2341-2345 . 百度学术
    22. 万蓉,刘志涛,万青青,李娟娟,彭敏,赵江. 2011-2017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情况分析. 卫生软科学. 2019(10): 84-86+97 . 百度学术
    23. 刘桂丹,范正轩,黄伟,杨万里. 2017—2018年自贡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职业与健康. 2019(23): 3205-3208 . 百度学术
    24. 陆子春,蒋一,曾宏. 2013—2018年佳木斯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征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11): 72-75 . 百度学术
    25. 赵江,汤钦岚,闵向东,张强,万蓉,刘志涛. 2010-2018年云南省毒蕈中毒事件分析. 首都公共卫生. 2019(06): 280-282 . 百度学术
    26. 李荣华. 2014~2018年济宁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2019(11): 872-87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02
  • HTML全文浏览量:  541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28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