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
-
摘要: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已经从过去的解剖学阶段、血液动力学阶段逐渐过渡到神经内分泌阶段,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及住院率。既往治疗的核心药物为洋地黄类强心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近年来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特别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作用,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成为预后的不利因素,治疗的核心以ACEI、β受体阻滞剂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对ARNI药物中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期刊类型引用(4)
1. 李博,方胜先,郭盛,朱平先,朱剑,黄震,尤东华,彭小婵.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01): 102-104 . 百度学术
2. 赵鲁静,李传方,张苒,张艳青.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锌指蛋白A20和核因子-κB的影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12): 1088-1092 . 百度学术
3. 张泽煜,冯鑫源,潘琦. 神经内分泌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新进展. 慢性病学杂志. 2021(07): 1020-1022+1024 . 百度学术
4. 刘书文,李虹,张诗义,刘洪卫. 短期应用托伐普坦联合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6): 723-72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89
- HTML全文浏览量: 567
- PDF下载量: 250
- 被引次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