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中的分布

陈灿昆 陈志彬 杨靖宜 杨钰 范志祥 张延洁 张璐 龙莉

张海霞, 李磊, 金磊, 叶沛婧, 孙传政.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8): 56-6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08
引用本文: 陈灿昆, 陈志彬, 杨靖宜, 杨钰, 范志祥, 张延洁, 张璐, 龙莉. 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中的分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2): 39-43.

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中的分布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164); 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昆医大〔2017〕2号);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8FE001(-188)];

  • 摘要: 目的探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地区彝族人群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分布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CBS基因844ins68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晋宁地区304例健康彝族个体的CBS基因844ins68多态的基因型进行测定,获得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同时与其他种族或民族进行比较。结果云南省晋宁地区彝族CBS基因844ins68多态的DD、DⅠ、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9.3%、0.7%、0%。基因D、Ⅰ频率分别为99.7%、0.3%。此位点多态性分布与不同人群比较,除了与日本和中国北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德国、巴基斯坦、意大利、捷克、澳大利亚、中国新疆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分布存在民族、种族差异。
  • 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转变来的恶性肿瘤,过去40 a间,其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危及人民健康[1-2]。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不同部位、类型黑色素瘤治疗原则不同[3-4]。为掌握云南省黑色素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趋势,为云南省黑色素瘤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现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0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203例,其中男性598例,女性605例,年龄11~90岁,中位年龄57岁。

    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确诊黑色素瘤,且经病理复查诊断符合黑色素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确诊时间不在该范围内、无病理切片复查或复查病理诊断存疑的患者予以排除。

    按原发部位分为皮肤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和原发灶不明3大类;进一步按解剖部位进行二级分类,最后对其发病部位、性别、发病年龄、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将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导入SPSS 25.0,建立患者数据库,并利用软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等特征的黑色素瘤构成比,使用χ2检验、Kruskal-Walis H检验验证,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203例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中:男598例,女605例;原发于皮肤930例、黏膜208例、原发组织不明65例。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包括:头颈部65例、躯干65例、肢端684例、四肢(肢端除外)116例;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包括:眼结膜/脉络膜22例、鼻腔鼻窦黏膜73例、口腔黏膜20例、内脏黏膜22例、胃肠黏膜50例、生殖系统黏膜21例,见表1图1

    表  1  云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2021年黑色素瘤发病部位统计
    Table  1.  Melanoma primary sites diagnosed in Yunnan Cance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21
    原发灶部位n构成比(%)
    皮肤 肢端 684 56.9
    四肢/肢端除外 116 9.6
    躯干 65 5.4
    头颈部 65 5.4
    黏膜 鼻腔副鼻窦 73 6.1
    胃肠 50 4.2
    眼结膜/脉络膜 22 1.8
    内脏 22 1.8
    生殖系统 21 1.7
    口腔 20 1.7
    不明 65 5.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云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2021年黑色素瘤发病部位构成
    Figure  1.  Melanoma primary sites composition diagnosed in Yunnan Cance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21

    黑色素瘤发病部位前5位在两性别中都为肢端皮肤、四肢皮肤(肢端除外)、鼻腔副鼻窦黏膜、头颈部皮肤、躯干皮肤,占所有发病部位的83.4%。不同性别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除肢端皮肤多见于男性外,头颈部皮肤、躯干皮肤和四肢皮肤以女性多见;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生殖系统黏膜和内脏黏膜多见于女性,口腔黏膜、鼻腔副鼻窦黏膜和胃肠黏膜多见于男性,眼结膜/脉络膜则男女比例相当,见表2

    表  2  不同性别黑色素瘤患者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sites of melanoma patients in different gender
    原发灶部位 χ2P
    n构成比(%)n构成比(%)
    皮肤 头颈部 25 2.1 40 3.3
    肢端 366 30.4 318 26.4
    躯干 24 2.0 41 3.4
    四肢/肢端除外 49 4.1 67 5.6
    黏膜 口腔 13 1.1 7 0.6
    内脏 10 0.8 12 1.0 30.115 < 0.001*
    鼻腔副鼻窦 38 3.2 35 2.9
    生殖系统 2 0.2 19 1.6
    胃肠 26 2.2 24 2.0
    眼结膜/脉络膜 11 0.9 11 0.9
    不明   34 2.8% 31 2.58%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组患者中位年龄57岁(11~90岁),31~7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82.8%)。不同年龄段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不同年龄段黑色素瘤患者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sites of melanoma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原发灶
    部位
    30岁及以下31~50岁51~70岁71岁及以上H
    P
    n构成比
    (%)
    n构成比
    (%)
    n构成比
    (%)
    n构成比
    (%)
    皮肤 头颈部 3 0.4 8 0.7 41 3.4 14 1.2 255.735 < 0.001*
    肢端 34 2.8 297 24.7 308 25.6 45 3.7
    躯干 1 0.1 6 0.5 45 3.7 13 1.1
    四肢/肢端除外 2 0.2 8 0.7 77 6.4 29 2.4
    黏膜 口腔 0 0.0 3 0.2 15 1.2 2 0.2
    内脏 0 0.0 1 0.1 18 1.5 2 0.2
    鼻腔副鼻窦 1 0.1 4 0.3 14 1.2 54 4.5
    生殖系统 0 0.0 0 0.0 20 1.7 1 0.1
    胃肠 1 0.1 3 0.2 43 3.6 3 0.2
    眼结膜/脉络膜 0 0.0 1 0.1 20 1.7 1 0.1
    不明 0 0.0 13 1.1 50 4.2 2 0.2
    总计 42 3.7 344 28.6 651 54.2 166 13.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诊断时间将患者分成3组(每5 a为1组),发现黑色素瘤就诊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提示笔者应加强对黑色素瘤的诊治,见表4图2

    图  2  2007年~2021年云南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确诊例数变化
    Figure  2.  Changing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diagnosed melanoma cases in Yunnan Cance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21
    表  4  2007年~2021年云南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确诊例数变化趋势
    Table  4.  Changing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diagnosed melanoma cases in Yunnan Cancer Hospital from 2007 to 2021
    时间段(年)n百分比(%)
    2007~2011 220 18.3
    2012~2016 395 32.8
    2017~2021 588 48.9
    总计 1203 1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该时间范围,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头颈部皮肤(65例)和黏膜(115例)黑色素瘤共180例,占全身黑色素瘤的15%(180/1203);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占头颈部黑色素瘤的63.9%(115/180),全身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占其他部位黑色素瘤的9.7%(93/958)。头颈黏膜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55.3%(115/208)。

    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较快,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例,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6]。黑色素瘤的原发灶部位广泛,不同组织类型的黑色素瘤所采取的诊治措施也不尽相同。早期发现黑色素瘤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7],疾病分期和病灶范围是影响黑色素瘤预后最重要的指标[3, 8]。这进一步说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端重要。

    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它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7],其进展是由多基因参与、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9]。紫外线辐射通过损伤DNA、增加基因突变频率成为黑色素瘤发生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10]。黑色素瘤家族史是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危险因素[11],在20%~40%易患黑色素瘤家族中,存在CDKN2A基因突变[12]。BRAF、NARS、KIT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9, 13],与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生存、侵袭有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是MAPK[14]和PI3K通路[15]。我国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肢端和黏膜等非紫外线暴露部位[16],发病与基因突变关系更为密切。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发生BRAF基因突变率为25.9%,其中87.3%为V600E突变;发生CKIT基因突变率为10.8%、扩增率为7.4%[6]

    云南省肿瘤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接收来自云南全省的患者,其疾病构成谱可大概反映云南省黑色素瘤的疾病构成。本研究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大、时间跨度长,仍然具有较高代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资料显示: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黑色素瘤的患者1 203例,31~7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达到82.8%。且近15a来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黑色素瘤病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提示笔者需要高度重视黑色素瘤的防治。

    黑色素瘤最常发生于皮肤,其次为黏膜,原发灶不明(病理诊断提示转移性黑色素瘤)者少见。

    原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最常见于肢端皮肤,占全身皮肤黑色素瘤的73.5%(684/930);四肢皮肤黑色素瘤合计占全身皮肤黑色素瘤的86%,提示笔者应该重点关注四肢皮肤黑色素瘤。其中,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多见于男性(P < 0.05),可能与男性较女性参与更多户外活动相关[2],提示对于云南等高紫外线劳动环境的地区,加强劳动过程中紫外线防护对于降低暴露部位皮肤黑色素瘤发病率至关重要。

    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最常见于鼻腔鼻窦黏膜,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35.1%(73/208);其次为胃肠黏膜,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24%(50/208)。与既往研究相似,以直肠肛管黏膜黑色素瘤最为常见[17]。生殖系统黏膜黑色素瘤多见于女性(P < 0.05),主要发生于阴道黏膜,其次为宫颈黏膜。在黏膜黑色素瘤整体中,头颈黏膜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55.3%。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占头颈部黑色素瘤63.9%(115/180),而全身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占其他部位黑色素瘤的9.7%(93/958),提示头颈发生黏膜黑色素瘤的比例为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发病率的5.58倍。提示笔者应特别加强头颈黏膜黑色素瘤的诊治。

    尽管黑色素瘤总体发病率不高,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黑色素瘤患者绝对人数仍多,且预后极差。云南紫外线强度高,应加强暴露部位的防护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生;对于头颈部黑色素瘤,应特别加强黏膜黑色素瘤的诊治。

  • [1] 石妍, 江坚, 陈冲, 张京晶, 贾莉, 高知枭, 李惠芬, 严江伟, 任贺.  MicroreaderTM 23HS Plex ID System中2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多态性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723
    [2] 马承娅, 杨江, 陈曦, 徐茜, 尹丕轩, 舒芯, 彭红瑜, 范志祥, 龙莉.  髓过氧化物酶-463G/A基因多态性与彝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08
    [3] 魏巍, 张寿勋, 徐冲冲, 姜焰凌, 李屹, 杨朔, 韩建利, 黎宽, 赵斐, 杨晓佩, 张柠, 卢晓筱, 钟树荣.  云南白族民家支系18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10
    [4] 徐冲冲, 王上, 魏巍, 张柠, 黎宽, 连心情, 王诗旭, 周雪梅, 卢晓筱, 钟树荣.  文山红河地区苗族人群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20
    [5] 彭红瑜, 范志祥, 张延洁, 舒芯, 张馥麟, 龙莉.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与云南双河乡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702
    [6] 王乐, 范志祥, 陈志彬, 彭红瑜, 张延洁, 张璐, 万瑞雪, 龙莉.  t-PA基因Alu重复序列I/D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杨朔, 姜焰凌, 方宝雄, 计艾岑, 张寿勋, 张秀峰, 张柠, 赵斐, 钟树荣.  云南彝族人群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朱柯颖, 蒋涛, 盘婕, 范志祥, 张璐, 张延洁, 吴艳瑞, 龙莉.  CYP4A11基因rs9333025 A/G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吴騻, 何利平, 李晓梅, 白嫒莲, 季云瑞, 孟金良.  云南省彝族居民健康的公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陈志彬, 莫艳萍, 杨钰, 陈灿昆, 杨靖宜, 万瑞雪, 范志祥, 龙莉.  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T280M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罗兰.  云南彝族男性AT1R A1166C、AGT M235T多态性及血生化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胡利平.  云南汉族人群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唐维.  云南白族15个常染色体STR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陈国文.  MCP-1 G-2518A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马立宇.  云南白族人群13个快速突变(RM)Y-STR基因座多态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张艳.  肺炎链球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詹辉.  CD3+T淋巴细胞在膀胱癌肿瘤上皮与癌旁尿路上皮中的分布差异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杨榆玲.  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1166C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龙莉.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刘德华.  昆明地区汉族人群9个Y-STRs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3)

    1. 龙佑玲,熊田珍,盛祖桃,周志娴,尹蕊,苏勇.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早期心脏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06): 120-125 . 本站查看
    2. 熊田珍,李娟,龙佑玲,吴彦,黄雯,栗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实用医技杂志. 2022(02): 220-221+230 . 百度学术
    3. 吴彦,熊田珍,栗莹,黄雯,龙佑玲. 心电向量图对心电轴右偏的诊断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22(02): 160-162+226-22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82
  • HTML全文浏览量:  667
  • PDF下载量:  22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