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BMD的影响

张伟强 舒冰 张浩 沙南南 张岩 王晶 李晨光 赵永见 王拥军

张伟强, 舒冰, 张浩, 沙南南, 张岩, 王晶, 李晨光, 赵永见, 王拥军. 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BMD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2): 132-136.
引用本文: 张伟强, 舒冰, 张浩, 沙南南, 张岩, 王晶, 李晨光, 赵永见, 王拥军. 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BMD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2): 132-136.

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BMD的影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73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9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302);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70);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RA4002);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2017ZZ01010); 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CCCX-3003];

  • 摘要: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退变性疾病,青春期和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2个阶段。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和改善骨质疏松症,但是体育锻炼在女性青春期和围绝经期BMD作用的具体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对近年来临床和实验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对于青春期女性来说体育锻炼促进BMD形成的机制主要与促进相关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的强度,促进软骨母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相关;而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来说,体育锻炼的目的更多在于降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肌肉力量和提高应变能力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而非直接促进BMD的增加和治疗骨质疏松。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肾脏、皮肤、关节、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等[1-2]。肾脏损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合并肾脏损伤的SLE患者可高达60%,未及时诊治可进展为严重性肾损伤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SLE患者死亡率升高[3-4]。SLE合并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其诊断金标准为肾脏活检。SLE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包括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激活、自身抗体直接攻击、抗dsDNA抗体等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等[5]。本研究对296例SLE患者进行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分析比较其差异,探讨各项指标在SLE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14年至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共296例,男性25例,女性271例,平均(36.51±13.98)岁。分为SLE合并肾损伤组和未合并肾损伤组,SLE合并肾损伤组患者74例,男性6例,女性68例,平均(35.09±14.46)岁;未合并肾损伤组患者222例,男性19例,女性203例,平均(36.98±13.8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6]

    排除标准:妊娠和哺乳期、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患者。

    患者入院后,取空腹静脉血2~3 mL,低温离心取上清,保存于−20 ℃备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印迹法测量自身抗体;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等实验室指标。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LE合并肾损伤组血清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抗U1-RNP抗体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血清ANA抗体、抗SmD1抗体、抗SSA-RO 60KD抗体、抗SSA-RO 52KD抗体及抗SSB-La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  1  两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autoantibod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检测指标SLE合并肾损伤组阳性例数未合并肾损伤组阳性例数χ2P
    ANA抗体(n = 296) 73(98.6) 215(96.8) 0.171 0.679
    抗dsDNA抗体(n = 296) 42(56.8) 73(32.9) 13.315 0.000
    抗核小体抗体(n = 224) 41(69.5) 81(49.1) 7.293 0.007
    抗组蛋白抗体(n = 224) 40(67.8) 81(49.1) 6.122 0.013
    抗SmD1抗体(n = 296) 42(56.8) 124(55.9) 0.018 0.892
    抗U1-RNP抗体(n = 296) 25(33.8) 107(48.2) 4.667 0.031
    抗SSA-RO 60KD抗体(n = 296) 51(68.9) 139(62.6) 0.960 0.327
    抗SSA-RO 52KD抗体(n = 296) 28(37.8) 101(45.5) 1.324 0.250
    抗SSB-La抗体(n = 296) 16(21.6) 54(24.3) 0.225 0.63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1   血液学检查指标水平比较

    SLE合并肾损伤组血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两组血液学检查指标水平比较[MP25,P75)]
    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at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P25,P75)]
    检测指标SLE合并肾损伤组(n = 74)未合并肾损伤组(n = 222)Z/tP
    白细胞(×109/L) 5.45(3.90,7.42) 4.52(3.18,5.91) −2.536 0.011
    中性粒细胞(×109/L) 4.08(2.50,5.61) 2.97(1.85,4.33) −3.443 0.001
    淋巴细胞(×109/L) 1.01(0.57,1.48) 1.05(0.67,1.45) −0.438 0.661
    红细胞(×1012/L) 3.75(3.16,4.21) 4.02(3.54,4.48) −2.523 0.012
    血红蛋白(g/L) 106(89,124.25) 115(97,130) −2.262 0.024
    血小板[×109/L,($\bar x\pm s $)] 173.05 ± 83.72 187.19 ± 82.96 −1.267 0.20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2   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SLE合并肾损伤组尿素、肌酐、尿酸、钾、氯、钙离子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LE合并肾损伤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钠离子、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M、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两组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MP25,P75)]
    Table  3.  Comparison of other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P25,P75)]
    检测指标SLE合并肾损伤组(n = 74)未合并肾损伤组(n = 222)ZP
    总蛋白(g/L) 60.15(48.38,68.63) 67.30(58.98,73.68) −4.357 0.000
    白蛋白(g/L) 27.05(22.33,34.10) 33.95(27.48,37.90) −5.001 0.000
    球蛋白(g/L) 30.90(24.15,36.23) 32.05(27.40,38.30) −2.052 0.04
    ALT(IU/L) 11.85(7.68,21.28) 15.40(10.59,26.05) −2.545 0.011
    AST(IU/L) 18.10(13.28,27.65) 19.95(14.60,28.58) −1.368 0.171
    总胆红素(μmol/L) 5.65(3.38,7.53) 6.65(4.70,9.88) −2.865 0.004
    直接胆红素(μmol/L) 2.35(1.50,3.28) 3.00(2.18,4.70) −3.274 0.001
    间接胆红素(μmol/L) 3.05(1.80,4.43) 3.40(2.20,5.33) −2.127 0.033
    尿素(μmol/L) 6.78(4.24,11.88) 4.39(3.11,6.51) −4.686 0.000
    肌酐(μmol/L) 79.15(59.43,144.58) 62.45(53.68,80.15) −4.235 0.000
    尿酸(μmol/L) 391(301.55,506.33) 303.60(248.80,368.65) −4.909 0.000
    钾(mmol/L) 3.99(3.76,4.54) 3.74(3.51,4.00) −5.034 0.000
    钠(mmol/L) 139.55(136.55,142.33) 140.15(137.90,142.73) −1.384 0.166
    氯(mmol/L) 106.85(104.05,110.08) 105.70(103.60,108.03) −2.059 0.039
    钙(mmol/L) 2.05(1.95,2.18) 2.17(2.06,2.26) −3.969 0.000
    IgG(g/L) 12(8.10,15.50) 13.80(10.10,18.80) −2.564 0.010
    IgM(g/L) 0.96(0.69,1.41) 1.02(0.64,1.52) −0.542 0.588
    IgA(g/L) 2.13(1.39,3.22) 2.22(1.58,3.29) −0.878 0.38
    C3(g/L) 0.50(0.31,0.70) 0.65(0.43,0.86) −3.412 0.001
    C4(g/L) 0.08(0.04,0.14) 0.10(0.05,0.16) −1.789 0.07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受累最为常见。肾脏损伤是SLE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可出现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肾脏血管的永久性损害,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7]。早期的诊断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对于SLE肾损伤患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SLE合并肾损伤的主要特征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免疫介导的肾脏损伤,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增加,并诱发破坏正常肾单位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自身抗体是SLE的重要临床特征,抗dsDNA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约70%的SLE患者可表现为阳性,而健康人群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阳性率小于0.5%[8-9]。抗dsDNA抗体常与SLE肾损伤的发生相关,其水平通常与疾病活动相关[10-11]。有报道表明,在SLE患者中,针对核成分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核小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同时阳性与SLE肾损伤的发病和活动性显著相关,可作为提示肾脏受累的一个重要性指标[12-1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SLE合并肾损伤的患者体内产生抗dsDNA抗体,其通过与肾脏细胞表面蛋白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释放炎症和纤维化介质,诱导炎症和纤维化过程[14-15]。有研究基于动物模型和SLE患者的数据,证实只有抗核小体抗体复合物,特别是抗DNA抗体复合物,而不是单一特异性抗体,才能在体内结合肾小球基底膜并诱发蛋白尿[16-17]。MRL/lpr狼疮小鼠肾小球沉积抗体的洗脱IgG中含有抗dsDNA、抗核小体和抗组蛋白抗体,这些抗体的数量与蛋白尿的发生呈正相关[18]

    SLE的发生和进展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失衡相关,当机体免疫调节失衡时,机体的炎症指标、补体水平等实验室指标出现异常。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肾功能指标如血尿酸、肌酐与SLE肾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其他免疫相关成分如补体C3、C4与其呈负相关[19-20]。本研究结果表明,SLE合并肾损伤组血清尿素、肌酐及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肾损伤组,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肾损伤组,可能对SLE的肾损伤的发生和预后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尿素、肌酐及尿酸等作为肾功能的主要检测指标可以直接、有效地反映SLE患者肾脏累及程度,但其对于早期肾脏损伤的提示不佳,易延误诊治[19]。补体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主要是由巨噬细胞、淋巴组织等合成,与SLE的病情活动相关,SLE合并肾损伤组补体C3水平下降,机制可能为机体免疫失衡时,补体被激活,其与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沉积,导致机体内补体被大量消耗[21]

    综上所述,抗dsDN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等自身抗体、补体C3及多项实验室指标水平与SLE患者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SLE肾损伤的免疫学指标。

  • [1] 高萌, 刘兴利, 宋巍, 吕梁, 王罡.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髋部不同位置骨密度与肌肉参数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7
    [2] 周文林, 牛奔, 苏恒.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27
    [3] 苗辉, 蒋萍, 娄振凯, 邱龙恒, 周子然, 李成勇, 王兵.  QCT与 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07
    [4] 吴丽园, 罗夙医, 顾永洁, 王旗鹏, 许家豪.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17
    [5] 季雨伟, 赵鑫, 陆姜利, 杨艺, 唐薇, 角建林.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03
    [6] 张晋, 栾艳, 廖湘波, 李宏伟, 李伟嘉, 郭雯景, 李峰, 李畑.  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测定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白彝华.  抑郁状态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杨凤.  手术双侧卵巢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树鼩模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杨继英.  2 519例儿童超声骨密度结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杨建义.  昆明市官渡区彝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姚荣成.  JGYS对大鼠去卵巢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柯亭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伍雪.  我国部分地区紫外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与骨密度关系的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柯亭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骨密度改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赵一慧.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吕涛.  男性肥胖骨质疏松患者性激素与骨代谢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杨曼.  糖尿病SD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学特点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桂玲.  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滞留的安全性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李桂玲.  围绝经期宫内节育器滞留的安全性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江汎.  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58
  • HTML全文浏览量:  590
  • PDF下载量:  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