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孔蕾 戴敏 郑志坤 闵洁 段锐

岑梅, 金铭. 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2): 177-18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43
引用本文: 孔蕾, 戴敏, 郑志坤, 闵洁, 段锐.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7): 49-53.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60160);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FB124); 云南省眼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DG008); 院士和领军人才培养项目(2017HC010); 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2017IC064);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培养计划(H-2018023);

  •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12~24个月。结果患眼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范围8.3~32mmHg,平均(17.67±4.76) mm Hg,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3.63±5.82) mm Hg及(12.25±4.54) mm 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1.42±0.34) 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41±0.13)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CT,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深度不同程度加深,其中29眼周边前房深度≥l CT。术前2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 更多
  • 现代“医疗-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要求健康教育灵活、多元、扁平,无时间、空间、区域限制[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要求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进一步冲击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探讨后疫情时代,基于“优护+”平台的体重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昆明市延安医院全科医学科心衰病房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收住的CHF患者80例,心力衰竭判定标准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3]执行。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患者进行依次排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死亡1例,脱落3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08±9.47)岁;观察组36例(脱落4例),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28±9.20)岁;2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中,56.9%的患者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已婚人数占总人数的90.7%,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3.6%,住院次数超过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1)按照医嘱给予服药执行单,要求患者按时服用出院带药;(2)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包括体重测量方法、饮食指导、水分控制、症状识别、活动与休息以及服药等方面;(3)患者出院1周左右,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1.2.2   观察组

    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1)患者入院后按要求手机扫码并关注“优护+”微信公众号,获取资讯;(2)患者入院即开展路径式容量自我管理培训计划,见表1,注重培训并维持患者及照顾者的居家容量自我管理能力及信心;(3)责任护士利用“优护+”手机APP端,对CHF患者出院后的体重自我管理行为改变状况,开展阶段性随访及指导。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指导1次共随访4次;第2个月每2周随访指导1次共随访2次;以后每个月随访指导1次,直到研究结束。

    表  1  CHF患者及照顾者的路径式容量自我管理培训
    Table  1.  Path-based volumn self-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CHF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时间项目内容
    住院第1天 自我评估 基础疾病评估: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心功能NYHA分级:I、II、III、IV
    水肿分级:1级、2级、3级
    住院第2天 饮食管理 低盐饮食 轻度:2~3 g/d
    中重度:<2 g/d
    液体摄入量 轻度水肿:1.5~2 L/d
    中重度水肿:前1 d出量减500 mL(负平衡)
    住院第3天 容量管理 尿量 准确的测量工具
    正确的记录方法
    体质量 晨起空腹、排空膀胱、同重量衣物、同测量工具
    住院第4天 利尿剂管理 用药效果观察、不良反应鉴别、调整用量策略
    住院第5天 体征管理 正确测量血压、脉搏、心率、血糖
    住院第6天 康复管理 正确执行运动处方
    住院第7~8天 出院准备 指导正确服用出院带药
    出院前责任护士利用“优护+”手机APP端推送自制《CHF患者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手册》及《CHF患者体重管理日记》,“一对一”加“面对面”对CHF患者进行出院前辅导,制定以体重为指导的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3.1   CHF患者基于“优护+”平台的行为阶段性改变评估

    行为阶段性改变评估问卷是针对患者的行为改变状况进行评估,最初由美国癌症预防研究中心研制的[4],后来郭志平等[5]对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等检验,Cronbach’ s α系数0.76以上。该问卷将容量管理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阶段。

    1.3.2   心功能

    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评价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的情况[6]。根据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7]认为6MWT更适合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6MWT能很好的体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理状态,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亚极量运动试验之一。6MWT步行距离可以清晰的解释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步行距离越长,患者的运动耐量越大,则说明患者的心功能程度越好[8]

    1.3.3   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C-MLHF)

    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是王贤良等[9-10]于2016年研制改良,该量表信效度和可行性上更适用于中国心力衰竭患者,共包含3个领域维度和27个条目,分数越低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4   出院30d内再入院率

    出院30 d内因疾病复发、各类并发症、新增诊断等原因而发生的全因再入院患者占比[11]。出院 30 d内再入院率 = 各组出院 30 d内再入院人数/各组观察总人数×100%。

    使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的统计方法为:对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基线资料及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差异,主要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秩和检验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Bonferroni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组间效应、组内效应、交互效应。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行为改变的阶段分为2部分,改变前期与改变期。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行为改变差异。干预前2组行为改变阶段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处于改变阶段的分别为44.4%和63.9%,且干预组处于行动维持阶段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2组患者基于“优护+”平台的行为改变阶段比较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behavioral change stages between two groups based on preferential nursing+ platform [n(%)]
    分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
    改变前期改变期改变前期改变期改变前期改变期
    对照组 34(94.4) 2(6.7) 29(80.6) 7(19.4) 28(77.8) 8(22.2)
    干预组 33(91.7) 3(8.3) 20(55.6) 16(44.4) 13(36.1) 23(63.9)
    χ2 0.215 5.175 12.746
    P 0.643 0.023* 0.00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2组患者6MWT距离的差异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分析方法,结果满足球形对称(W = 0.949,P > 0.1),结果显示:(1)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6MWT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干预后6个月2组的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5.928,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6MWT距离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见表3

    表  3  干预前后2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bar x \pm s $),米]
    Table  3.  Comparison of 6MWT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ar x \pm s $),m]
    分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F交互P
    对照组 369.86 ± 49.72 370.11 ± 32.27 370.22 ± 34.95 5.928 0.017*
    干预组 371.75 ± 33.37 387.92 ± 33.95 390.94 ± 34.36
    t −0.189 −2.281 −2.544
    P 0.850 0.026* 0.013*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均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的生存质量总分、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均比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干预前后2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bar x \pm s $ ),分]
    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ar x \pm s $),scores]
    指标时点对照组干预组tP
    总分 干预前 91.31 ± 6.74 93.06 ± 6.89 −1.089 0.280
    干预后6个月 80.22 ± 9.76 67.28 ± 5.34 6.978 0.000*
    身体领域 干预前 57.81 ± 4.78 58.94 ± 5.14 −0.973 0.334
    干预后6个月 52.08 ± 7.85 44.64 ± 3.18 5.273 0.000*
    情绪领域 干预前 17.14 ± 1.71 17.08 ± 1.89 −0.114 0.909
    干预后6个月 13.92 ± 3.34 10.83 ± 3.21 −3.970 0.000*
    其他领域 干预前 16.36 ± 2.54 17.93 ± 1.87 −1.547 0.122
    干预后6个月 15.17 ± 2.81 11.94 ± 2.33 −4.930 0.00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对比,干预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表  5  干预后2组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比较[n(%)]
    Table  5.  Comparison of readmission rates within 30 days after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n(%)]
    分组n干预后1个月
    对照组 36 9(25%)
    干预组 36 6(16.66%)
    χ2 4.229
    P 0.047*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可阶段性提高CHF患者的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处于改变阶段的分别为44.4%和63.9%,且干预组处于行动维持阶段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因可能为:(1)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一定优势:Cajita等[12]研究发现,通过手机向老年心衰患者实施心衰疾病指标干预是可以被接受的;叶鹭萍等[13]运用自我管理APP指导心衰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并加以间断性电话和定期门诊随访,对患者起到了较好的督促、提醒作用。但是,心力衰竭健康管理临床实践中更多的是关注疾病、康复、服药指导等内容的推送,缺乏针对患者院外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个体化的指导和反馈,难以保障远期效果。

    本研究项目,责任护士充分利用“优护+”手机APP端,自入院即为患者制订路径式的个体化容量管理方案;出院后开展阶段性随访及指导,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指导1次共随访4次,第2个月每2周随访指导1次共随访2次,以后每个月随访指导1次,直到研究结束。阶段性提高CHF患者的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同时让CHF患者真正感受到移动健康的便利性及先进性;(2)本研究项目开展CHF患者及照顾者的路径式容量自我管理培训计划,自CHF患者入院即每日按路径式推进培训内容,责任护士聚焦每日核心问题并进行讲解,关注照顾者居家照护能力培养,提高家庭成员CHF患者的家庭支持效应,进一步保障CHF患者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的落实;(3)出院前责任护士利用“优护+”手机APP端推送自制简明《CHF患者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手册》及《CHF患者体重管理日记》,对阶段性提高患者的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具有正向作用。Lee等[14]指出,日记的使用能增强心力衰竭患者对症状的识别与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因此,自制简明《CHF患者体重管理日记》,可以使患者从记录中及早发现容量状态的变化,同时医护人员也能从中判断患者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有无偏差,进一步保障CHF患者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落实;(4)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阶段性提高CHF患者的院外容量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获益感,增强患者自信心,进一步促进CHF患者各阶段自我管理行为持续循环上升。

    3.2.1   6MWT距离清晰解释CHF患者运动耐力情况

    步行距离越长,患者运动耐量越大,说明患者心功能程度越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外不同时点的6MWT距离,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李艳君[15]、杨娴[16]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证明对CHF患者实施容量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6MWT距离,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6MWT距离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适用于CHF患者院外的长期延伸管理。

    3.2.2   CHF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健康人相比较低[17]

    CHF是一组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这些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均不理想,与郑燕[18]等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的生存质量水平的各个方面均比对照组好,说明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心功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从而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变好[16]

    同时,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出院后保持线上有效监督和定期随访指导,促使患者养成适应CHF病情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依从性,从而提高生存质量,该研究结果与王巧稚等[19]研究结果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优护+平台的容量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改善CHF患者生存质量的情绪领域,对负面情绪干预效果好,与沈思轶等[20]、龚艳辉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

    3.2.3   容量超负荷是导致CHF患者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22]

    有效的容量自我管理可减少再入院率[23]。《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4]中提到,CHF患者的容量管理关口前移,可以避免患者反复症状加重而住院。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自CHF患者入院即每日按路径式推进培训内容,院外开展基于优护+平台的容量自我延伸管理,帮助CHF 患者达到个体化最佳容量平衡状态,降低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此外,利用“优护+”手机APP端推送自制简明《CHF患者体重管理日记》,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正向作用,与Jones等[25]研究结果一致,发现体重监测日记使用依从性高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好,经过12个月的随访,使用体重监测日记天数≥80%测量天数的患者再入院率较低。

    综上所述,CHF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自身需要长期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任务。大数据时代下,开展优护+容量自我管理模式,住院期间路径式容量自我管理培训计划,出院后阶段性随访及指导容量自我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心衰对世界卫生医疗系统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压力,真正实现院外有效长期延伸护理的目标。

  • [1] 胥延, 黄婷婷, 阮明辉, 李学蕊.  程序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毕艳, 甘源, 高岚, 刘方, 雷红涛, 周倩, 唐松源.  云南省某农村地区白内障患者手术利用影响因素病例对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陈前.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临床手术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4] 李勇, 曹倩, 李兰, 杨春, 杨艳, 周雪娟, 陈婷.  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李丽萍, 陈前, 赵洪超, 朱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李静华.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垂直劈核的效果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李云川.  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对防治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查旭.  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吴国玖.  去整合素防治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朱薇.  罗伊适应模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牛红梅.  重组hEGF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杨玲.  66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周晋航.  云南省泸西县盲与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蔡宁.  云南省泸西县盲与低视力患病率及病因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蔡宁.  云南省泸西县白内障患病率及手术覆盖率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雷霍.  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眼压持续不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赵红霞.  IOL-Master和A超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两种方法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临床总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张光学.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8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张光学.  三硝基甲苯致白内障发病情况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23
  • HTML全文浏览量:  685
  • PDF下载量:  4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