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二氯化锶治疗肺癌骨转移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高勇强 吴飞鹏 郑贤东 李娇霞 吴琪燕 刘超 邓志勇 陈婷 周友俊

王玲, 秦祥川, 李金秋, 阿仙姑·哈斯木. CD147通过AIM2炎症小体介导宫颈癌细胞焦亡和增殖[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5-2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03
引用本文: 高勇强, 吴飞鹏, 郑贤东, 李娇霞, 吴琪燕, 刘超, 邓志勇, 陈婷, 周友俊. 二氯化锶治疗肺癌骨转移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9): 132-135.

二氯化锶治疗肺癌骨转移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基金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9S206);

  • 摘要: 目的探究首次二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以及随着治疗剂量的累计增加,肺癌骨转移患者外周血象的变化趋势。方法入组60例肺癌骨转移经89Srcl2首次治疗的患者,收录其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计数;入组19例累计治疗3次的肺癌骨转移患者,收录每次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计数。结果患者的外周血象计数在首次89Srcl2治疗后1个月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外周血象水平与治疗前相近,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随着治疗次数(即累计剂量)的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差值也越大,即随着治疗累计剂量增加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更明显。结论首次89Srcl2治疗后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但并未引起严重的血液学反应,并且在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象均有恢复,提示89Srcl2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累计治疗剂量的增加,... 更多
  •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仍然是目前女性在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是女性第四大癌症死亡病因,虽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已经问世,对宫颈癌的有效防治也提供了新机遇,但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人群仍日趋年轻化,2020年全球约有34.2万死亡病例和60.4万新发病例[1],这意味着宫颈癌仍然是一个重大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7 ,CD147)是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表达蛋白之一,它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成员,在促进肿瘤细胞上皮转化、炎症发生、细胞增殖、加速肿瘤细胞糖酵解、调节肿瘤细胞自噬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3]。炎症小体是由细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组装的多蛋白复合体,可介导炎症和焦亡的发生[4]。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也是一种由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细胞死亡[5-6] 。炎症小体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e 2,AIM2)是介导细胞焦亡的关键上游起始蛋白,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非特异性受体因子,属于经典炎症小体家族[7]。研究表明AIM2炎症小体在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8]。CD147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达升高,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证明,与正常宫颈细胞相比CD147 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9],但CD147对肿瘤的作用是否与炎症小体有关,尚未见相关研究 。本研究以SiHa宫颈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CD147对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是否与AIM2炎症通路调控焦亡有关,为宫颈癌发病机制及新靶点的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人宫颈癌细胞SiHa细胞株购于武汉普诺赛公司,CD147-siRNA慢病毒由吉凯公司构建。Trizol试剂、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试剂盒、RIPA组织细胞裂解液均购自塞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体 CD147(Ab217319)购自美国Abcam公司,AIM2(sc-515514)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caspase-1(22915-1-AP)、 IL-18(60070-1-lg)、GSDMD(20770-1-AP)、GAPDH(60004-1-lg)购自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MEM 培养基购于普诺赛公司;逆转录和荧光定量试剂盒均购买于TaKaRa公司。

    1.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宫颈癌SiHa细胞培养于 DMEM(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双抗)培养基中,在37 ℃、5%CO2细胞培养箱内培养。慢病毒转染前,在6孔板中种100000个细胞,并按照吉凯公司的说明书进行转染。根据慢病毒不同干扰序列,将实验分组为SiHa组、阴性对照组(shCD147-NON)、敲低组1(shCD147-1)和敲低组2(shCD147-2)。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感染状况,以绿色荧光蛋白表示细胞感染率。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选取状态良好的细胞提RNA,按照试剂盒(Takara生物科技公司)说明书方法对内参(GAPDH)及目的基因(CD147、AIM2、Caspase-1、IL-18、GSDMD)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及逆转录。统计相应基因CT值,运用2-ΔΔCT的计算公式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量。本研究中所涉及的PCR引物,见表1

    表  1  RT-qPCR检测基因的引物序列
    Table  1.  Primer sequences of genes detected by RT-qPCR
    基因引物序列
    CD147 F-TGTTCGTGCTGCTGGGATTCG
    R-GAGCCAAGGTCTTCTACGGTAGTG
    AIM2 F-TATCGGCACAGTGGTTTCTTAGAGG
    R-GGGCTGAGTTTGAAGCGTGTTG
    Caspase-1 F-CCCACATCCTCAGGCTCAGAAG
    R-TGCGGCTTGACTTGTCCATTATTG
    IL-18 F-TGGCTGCTGAACCAGTAGAAGAC
    R-GAGGCCGATTTCCTTGGTCAATG
    GSDMD F-CCAGAAGAAGACGGTCACCATCC
    R-TGGAACGCTTGTGGCCTGTC
    GAPDH F-TGCACCACCAACTGCTTAGC
    R-GGCATGGACTGTGGTCATGAG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3   Western blot实验

    收集处理后的SiHa细胞裂解蛋白,检测 CD147、AIM2、Caspase-1、IL-18、GSDM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将提取后的蛋白进行上样、电泳、电转、5%脱脂牛奶封闭1 h、TBST洗膜3次、一抗 4 ℃孵育16 h,TBST洗膜3次,二抗杂交1.5 h,再次TBST洗膜3次后加上化学发光剂(ECL)显色,上机检测。抗体稀释如下:CD147(1∶10000) 、AIM2(1∶5000)、Caspase-1(1∶1500)、IL- 18(1∶5000)、GSDMD(1∶5000)、GAPDH(1∶8000)。

    1.2.4   平板克隆实验

    以1000个/孔的密度将各组细胞接种在6孔板中培养,继续培养2周,观察细胞集落形成的大小和数量,PBS洗涤3遍、固定后染液染色,并采集各组细胞集落图像。

    1.2.5   CCK-8实验

    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2000个细胞,每组6个复孔。培养12、24、36、48 h后,将20 µL CCK-8试剂避光加入每孔200 µL培养基中。3 h后,在450 nm处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

    1.2.6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

    先收集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8000 g 4 ℃离心10 min,弃上清,超声波破碎细胞。根据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制备样品和标准品,并将制备好的样品转移到 96 孔板中,使用酶标仪检测 450 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乳酸脱氢酶活性。

    1.2.7   细胞焦亡形态学观察

    细胞培养皿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分别观测SiHa细胞和对照组细胞形态变化,拍照记录,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GraphPad Prism 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多重比较统计分析使用LSD-t法;组间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estern blot检测 CD147在宫颈癌细胞 SiHa (HPV+)、C33a(HPV-) 和正常宫颈上皮细胞 H8(HPV+)、HCerEpic(HPV-)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蛋白CD147在HPV阳性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HPV阴性细胞,且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F = 975.2,P < 0.0001),见图1A,故选取SiHa细胞进行CD147低表达慢病毒的转染。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 SiHa组、shCD147-NON组、shCD147-1 组和shCD147-2组细胞中CD1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SiHa组相比,shCD147-1 组和shCD147-2 组 CD147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F = 240.4,P < 0.0001),见图1B。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F = 457.1,P < 0.0001),见图1C。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中多含有绿色荧光,提示CD147慢病毒转染成功,见图1D。结果表明CD147在宫颈癌细胞中的高表达且慢病毒介导的CD147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图  1  检测 CD147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慢病毒转染效率
    A:CD147蛋白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B:转染慢病毒后CD147的 mRNA 的表达情况;C:转染慢病毒后CD14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D:慢病毒转染CD147细胞后绿色荧光表达情况 ( 标尺为100 μm);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01。
    Figure  1.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147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and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lentivirus were detected

    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IM2炎症小体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RT-qPCR结果显示,与SiHa组相比,shCD147-1 组和 shCD147-2 组细胞中AIM2(F = 363.3,P < 0.0001)、Caspase-1(F = 18.47,P < 0.0001)、IL-18(F = 476.1,P < 0.0001)、GSDMD(F = 59.35,P < 0.0001)表达升高,见图2A。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iHa组相比,shCD147-1 组和 shCD147-2 组细胞中AIM2(F = 580.2,P < 0.0001)、Caspase-1(F = 66.67,P < 0.0001)、IL-18(F = 210.9,P < 0.0001)、GSDMD(F = 124.0,P < 0.0001)表达升高,见图2B,结果提示下调CD147可激活AIM2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图  2  下调CD147 对 SiHa 细胞AIM2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A:下调 CD147后 AIM2、Caspase-1、IL-18、GSDMD 的 mRNA 的表达情况;B:下调 CD147后 AIM2、Caspase-1、IL-18、GSDMD 蛋白的相对表达量;ns:无统计学差异;***P < 0.001;****P < 0.0001。
    Figure  2.  Effect of down-regulating CD147 on AIM2 inflammasome signaling pathway in SiHa cells

    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与SiHa组相比,shCD147组出现细胞焦亡典型形态,主要表现为细胞明显的肿胀和空泡化的现象,见图3A,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度明显升高(t = 11.13,P < 0.001),见图3B。结果提示下调CD147可促进细胞焦亡的发生。

    图  3  下调CD147对宫颈癌SiHa细胞焦亡的影响
    A:荧光倒置显微镜观测下调 CD147对SiHa 细胞形态影响( 标尺为100 μm);B: 下调 CD147对SiHa 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P < 0.001。
    Figure  3.  Effect of down-regulation of CD147 on pyroptosis in cervical cancer SiHa cells

    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SiHa组相比,shCD147-1 组和 shCD147-2 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24 h:F = 105.9,P < 0.0001;36 h:F = 2847,P < 0.0001;48 h:F = 489.2,P < 0.0001),见图4A。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表明,与SiHa组相比,shCD147-1 组和 shCD147-2 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F = 309.0,P < 0.0001),见图4B。结果提示下调CD147表达可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克隆能力。

    图  4  下调 CD147 后宫颈癌 SiHa 细胞增殖克隆能力情况
    A:下调 CD147对SiHa 细胞增殖影响;B:下调 CD147对SiHa 细胞集落形成情况;***P < 0.001;****P < 0.0001。
    Figure  4.  The proliferation and cloning ability of cervical cancer SiHa cells after down-regulation of CD147

    细胞焦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细胞焦亡引起的长期炎症反应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构建,促进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帮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加快肿瘤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促炎性细胞死亡方式之一,细胞焦亡激活后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发生焦亡,进而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CD147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10],因其诱导邻近成纤维细胞或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又被命名为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147 在正常组织或细胞中表达降低,而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包括肝癌、黑色素瘤、肺癌等[11]。目前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而炎症常常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宫颈炎就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重要病因之一,因此炎症是癌症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CD147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相关性,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间质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CD147可能参与这些炎性疾病反应的调节。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炎症小体在调节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AIM2炎症小体是炎症小体家族的重要一员,AIM2炎症小体可作为一种细胞质传感器来识别外来双链DNA,其通过细胞外囊泡进行细胞间的传播[13]。当AIM2炎症小体受到病原体信号刺激后,其复合体中的Caspase-1被进一步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发生焦亡[14]。细胞焦亡是一种由消皮素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它是细胞不断扩增,直到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从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和免疫反应[15],细胞焦亡可由多种影响因素激活炎性小体而触发[16]。宫颈癌与炎症之间的机制非常复杂,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阐明,为其靶向治疗提供方向和思路。

    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 实验发现CD147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在HPV阳性的细胞中表达相对较高,在HPV阴性的细胞中表达相对较低,提示 CD147 的表达与 HPV 病毒感染有关,有研究发现CD147分子在HIV-1宿主细胞上高表达,抑制CD147发挥可拮抗HIV-1感染宿主细胞的作用[17],说明CD147和病毒感染有相关性。过去普遍认为肿瘤细胞的死亡方式是凋亡,而凋亡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的死亡方式是多样化的,程序性坏死可分为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及铁死亡等[18]。CD147不仅可以通过凋亡,还可通过自噬、铁死亡等方式影响肿瘤的发生[19]。研究发现CD147作用机制与激活Caspase酶有关,沉默CD147后,Caspase-3表达升高,从而使细胞进入凋亡阶段[20]。本研究采用 shRNA 技术沉默其表达后,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下调 CD147后,AIM2炎症相关因子AIM2、Caspase-1、IL-18、GSDMD明显上调,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下调 CD147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度明显升高,证明CD147诱导细胞死亡可能通过AIM2炎症小体途径来实现,也说明CD147诱导细胞死亡是多通路的。本研究通过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发现下调CD147表达后,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与曹勋荣等研究结果相一致[21]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D147在宫颈癌细胞中呈高表达趋势,下调CD147可通过介导AIM2炎症小体诱发细胞焦亡,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克隆,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CD147 的表达量与HPV病毒感染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组后续将进一步分析CD147与HPV的相关性及之间的具体分子机制,为宫颈癌机制及新靶点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1] 世文彪, 马彩良, 赵亚林, 王峰, 汪菊林, 张米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6的变化与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09
    [2] 张智显, 顾后, 林劼, 雷学芬, 江利锋, 李楠, 路欣妍, 余佳.  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张智显, 顾后, 林劼, 雷学芬, 江利锋, 李楠, 路欣妍, 李亭葶.  伽玛刀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4] 范敏娟, 钟云华, 沈雯, 袁开芬, 赵国厚, 王蜀昆, 温林俏.  肺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2促进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刘坤, 朱颖, 董蕙, 杨勇, 陈曦.  老年晚期肺癌高凝状态患者外周血VEGF、MMP-9的表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王洪.  前列腺素E2对COPD合并肺癌的致病机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周九鹏.  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陈彦锦.  A549肺腺癌细胞株BALB/C- nu/nu裸鼠骨转移模型的建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党勇.  64排CT联合血清学检查对非小细胞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何文娴.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CECs、VEGF-C 、VEGFR-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杨莉.  双源螺旋CT与外周血管超声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李文亮.  TCRγδ/δ2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周喆焱.  E-cadherin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和靶向治疗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魏向群.  联合检测外周血 CK19和SCCAg mRNA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刘鹏杰.  内分泌治疗在89 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夏耀雄.  新的预后指数模型GPA在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1与宣威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89例中央型肺癌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邹英鹰.  CDX2和COX2在人大肠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转移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李彩霞.  PP2Ac在人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85
  • HTML全文浏览量:  973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0-09-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