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临床分析

赵婷 王红蓉 董正娇 高美秀 任冬燕 袁涛

阳情姚, 曾洁, 张卫权, 宁月, 李檬, 李湛华, 刘梅, 熊晶晶, 黄永坤. 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足月儿母亲胎盘菌群DNA的差异[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0): 140-14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6
引用本文: 赵婷, 王红蓉, 董正娇, 高美秀, 任冬燕, 袁涛.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临床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 106-10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13
Qingyao YANG, Jie ZENG, Weiquan ZHANG, Yue NING, Meng LI, Zhanhua LI, Mei LIU, Jingjing XIONG, Yongkun HUANG. Differences of Placental Microbiota DNA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Normal Full-term Mother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0): 140-14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6
Citation: Ting ZHAO, Hong-rong WANG, Zheng-jiao DONG, Mei-xiu GAO, Dong-yan REN, Tao YUAN. Clinical Analysis of Vaginal Microecology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 106-10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临床分析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13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8FE117;2019EF174;202001AY070001-115)];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9LCZXF-SZ00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项目(D-201805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婷(1987~),女,山东聊城人,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妇产专业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任冬燕,E-mail:287520938@qq.com

    袁涛,E-mail:1368780825@qq.com

  • 中图分类号: R711.75

Clinical Analysis of Vaginal Microecology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 摘要:   目的  对比初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结果,探讨其PCOS患者发病病因及诊疗思路。  方法  选择80例初诊PCO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组80例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检测滴虫、真菌、菌群密集度、白细胞、优势菌、Nugent评分及AV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上述阴道微生态指标,分析两组阴道微生态是否失调。  结果  两组受试者滴虫检出率均为零,两组受试者优势菌、真菌检出率、AV评分、Nugent评分及阴道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受试者白细胞、菌群密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COS患者阴道菌群构成与正常阴道微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为治疗PCOS的一种新方案以及动态观察PCOS患者微生态状况可作为评估POCS患者治疗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微生物群是特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集合,在人体不同部位各不相同,研究发现人体微生物群在代谢、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中发挥重要作[1-4]。胎盘是母亲与胎儿之间重要的纽带,研究发现当产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时,胎盘组织中的菌群组成和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5-6],而这种菌群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不良的结果[7-8]

    近年来,GDM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预防GDM的发生、防治其并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16S rDNA技术检测和分析足月儿母亲的胎盘菌群DNA,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足月儿母亲之间的胎盘菌群的差异,为研究和防治妊娠期糖尿病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数据。

    收集了30例2018年2~9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孕妇胎盘组织。严格按照以下入组标准,根据产妇妊娠期间是否伴有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组后得到妊娠期糖尿病组(A组)4例(A1~A4)与正常足月儿组(B组)6例(B1~B6)。

    (1)产妇的纳入及排除标准[9]:纳入标准:规律产检,年龄为20~45岁。排除标准:①伴有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内分泌失调、链球菌感染、胎膜早破、肿瘤和其他严重母体疾病;②伴有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不良习惯等。(2)新生儿的纳入及排除标准[10]:纳入标准:37周≤胎龄 < 42周。排除标准:①胎龄 < 37周或≥42周;②伴有出生重度窒息、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史。

    本研究通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3)伦理L第38号],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1   临床资料收集

    由专人收集母婴的临床数据特征。包括母婴病史、年龄和孕前BMI、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方式、出生时的身长及头围、新生儿评分和脐动、静脉PH及乳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1.2.2   胎盘标本的采集

    由专人收集标本,胎盘娩出后,将近脐端的羊膜用无菌剪剪除,另换一把无菌剪剪取下方的绒毛状胎盘膜约1 cm3,随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并立即保存到-80℃冰箱。所有操作在产后/剖宫产术后1 h内完成,整个过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2.3   胎盘组织中细菌DNA的提取及测序

    图1

    图  1  细菌DNA的提取及illumina测序实验流程图
    Figure  1.  Experimental flow chart of bacterial DNA extraction and illumina sequencing
    1.2.4   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处理

    按97%相似度进行聚类,得到代表物种的OTU,随后使用Qiime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与16S数据库(RDP,http://rdp.cme.msu.edu)进行比对、分类后得到OTU丰度表,分别在门(Phylum)水平选取丰度前十五、属(Genus)水平选取丰度前二十的物种进行统计绘制菌落结构柱状图并根据丰度表进行样本及组间物种的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Alpha、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两组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小。采用LEfSe线性判别分析(LDA > 2)出有显著性差异的群落或物种。组间差异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基本特征,见表1。2组间婴儿性别、分娩方式、脐动脉pH及乳酸、脐静脉pH及乳酸、母亲年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头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期糖尿病组(A组)母亲孕前BMI高于正常足月儿组(B组),组间母亲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1  A组与B组母婴一般情况比较($\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maternal and infant general conditions between group A and B ($\bar x \pm s $
    项目妊娠期糖尿病组(A组,n = 4)正常足月儿组(B组,n = 6)tP
    性别
    男/女(n
    1/3 1/5 0.9991
    出生方式
    顺产/剖宫产(n
    2/2 5/1 0.5001
    脐动脉pH 7.230 ± 0.116 7.280 ± 0.036 0.834 0.459
    脐动脉乳酸
    (mmol/L)
    4.775 ± 3.398 4.550 ± 1.499 0.146 0.888
    脐静脉pH 7.283 ± 0.079 7.358 ± 0.040 −1.770 0.151
    脐静脉乳酸
    (mmol/L)
    4.450 ± 3.440 4.733 ± 1.435 −0.183 0.859
    母亲年龄(岁) 37.000 ± 5.888 28.330 ± 6.532 2.312 0.066
    母亲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 25.519 ± 2.536 19.728 ± 1.429 4.671 0.002*
    胎龄(d) 268.500 ± 9.256 273.000 ± 8.741 −0.780 0.458
    出生体重(g) 2777.50 ± 634.27 3100.000 ± 337.460 −1.060 0.320
    身长(cm) 47.500 ± 4.041 50.000 ± 1.789 −1.359 0.211
    头围(cm) 32.750 ± 1.500 33.670 ± 1.211 −1.070 0.316
      1为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的P值,*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经过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10个样本共得到601794条有效序列(Clean Reads),平均有效序列数为60179.4条,其中最大序列数为64431条,最少序列数为55961条。

    2.3.1   OTU 聚类分析

    按97%相似度进行聚类,各样本OUT数量柱状图,平均每个样本含有171.4个OTU数,2组OTU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a。所有样本共检测出783个OTU,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组有427个OTU,特有OTU数为154个,而正常足月儿组有576个,特有的OTU为303个,2组共有OUT数量为273个,见图2b

    图  2  OTU数据统计图(a)和OTU Venn图(b)
    A:妊娠期糖尿病组;B:正常足月儿组。
    Figure  2.  Statistical chart of otu data (a) and OTU Venn chart (b)
    2.3.2   物种丰度分析

    (1)门水平上的物种丰度分析:在门水平上,全样本丰度明显占优势的菌门有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Fusobacteria(梭杆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等,其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占总样本丰度的95%以上,见图3

    图  3  门水平菌落结构柱状图
    Figure  3.  Barplot of colony structure at phylum level

    (2)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分析 在属水平上,全样本丰度明显占优势的菌属有Arthrobacter(节细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Bacteroides(多形杆状菌属)、Deiftia、Brevundimonas(短波单胞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 Klebsiella(克雷伯氏杆菌属)、Stenotrophomonas(单胞菌属)、Sphingo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见图4

    图  4  属水平菌落结构柱状图
    Figure  4.  Barplot of colony structure at genus level
    2.3.3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根据物种丰度信息,选取丰度前二十的物种,对样本和物种进行聚类,并绘制成热图。2组间物种组成及丰度相似,每个物种在各样本中的丰度如下图所示,见图5

    图  5  属水平物种丰度热图
    Figure  5.  Heatmap of species abundance at genus level

    横向聚类表示该物种在各样本中的丰度相似情况,纵向聚类表示所有物种在不同样本间表达的相似情况,距离越近,枝长越短,说明越相似;2到-2对应颜色变化表示物种丰度逐渐降低。

    2.4.1   测序量的评估

    根据曲线跨度和下降趋势可知,每个样品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见图6;物种积累曲线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说明研究中样本测序量已经能够反映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信息,见图7

    图  6  Rank-abundance曲线
    Figure  6.  Rank-abundance curves
    图  7  物种累积曲线
    Figure  7.  Species accumulation curves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曲线在横轴上的跨度越大;曲线下降越平缓,物种分布越均匀。

    2.4.2   Alpha多样性分析

    A组与B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8

    图  8  组间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图
    A:妊娠期糖尿病组;B:正常足月儿组。
    Figure  8.  Difference diagram of Alpha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groups
    2.4.3   Beta多样性分析

    (1) NMDS分析A组与B组之间胎盘菌群的物种组成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9

    图  9  Shepard图(a);NMDS图(b)
    A:妊娠期糖尿病组;B:正常足月儿组。
    Figure  9.  Shepard diagram (a);NMDS diagram (b)

    R^2越大越好/2个R^2值越一致越好;Stress < 0.2说明有一定可靠性。

    (2)PCoA 分析 A组与B组之间胎盘菌群的物种组成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10

    图  10  主坐标分析PCoA图
    A:妊娠期糖尿病组;B:正常足月儿组。
    Figure  10.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Diagram

    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种的进化情况,见图11a;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种有Propionibacteriaceae(丙酸杆菌科)、Propionibacterium(丙酸杆菌属)、Thermales(栖热菌目)、Thermaceae(栖热菌科 )、Thermus(栖热菌属)、 Collinsella(柯林斯菌属)、ClostridiumIV(梭状芽胞杆属)、 Rikenellaceae、Alistipes(另枝菌属)、Anaerostipes(厌氧棒状菌属)(LDA > 2),见图11b

    图  11  物种进化树图(a);组间 LDA分值分布图(b)
    A:妊娠期糖尿病组。
    Figure  11.  Phylogenetic tree diagram (a);Distribution chart of LDA scores between groups (b)

    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年来中国GDM患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8.1%~24.2%)[11]。GDM的发生受到产妇体重、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影响[12-13],Sun等[14]发现孕前BMI是GDM的相关风险因素,本研究同样发现伴有GDM与正常妊娠相比较,母亲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妊娠与正常妊娠相比,胎盘大小增加,绒毛不成熟和一系列血管病变[15],还可能导致胎盘菌群发生改变[5],给母体、胎儿及后代带来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危害[16-18],然而母亲的GDM状态如何影响胎盘微生物群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与GDM诱导的高血糖状态相互作用,或通过口腔-胎盘途径影响胎盘菌群[5]。目前饮食+身体活动干预是预防GDM的主要方法[19],也有许多针对GDM的药物治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期使用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物可能对胎儿生后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20-21]。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新的干预措施,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上崭露头角[22-24],它能使胰岛素抵抗(HOMA-IR)和HOMA-B标记物减少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25],影响GDM孕妇的葡萄糖代谢和体重增加[26],通过调节孕期的微生物组成从而改善产妇健康和妊娠结局[27]。虽然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对GDM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仍有研究指出益生菌的应用会增加先兆子痫的风险[28]。因而,目前仍然需要个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在GDM中起关键作用的菌群、载量及其在诱导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需要更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评估益生菌的最佳剂量和理想细菌组成,从而促进孕期母婴的健康。

    本研究检测的胎盘组织中的微生物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菌门组成,其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这与Zheng等[29]、Bassols等[30]研究结果一致。属水平上以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多形杆状菌属、Deiftia、短波单胞菌属、乳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单胞菌属、鞘氨醇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菌属为主的菌群,Zakis等[31]、Tang等[6]及本课题前期研究[10]发现的菌属大致相同。

    本研究2组菌群的物种丰度在门、纲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目至属水平上,发现栖热菌目、丙酸杆菌科、栖热菌科、Rikenellaceae、丙酸杆菌属、栖热菌属、柯林斯菌属、梭状芽胞杆属IV、另枝菌属、厌氧菌属的丰度在妊娠期糖尿病组中较正常足月儿组显著升高,暂未发现有显著丰度降低的菌类。Bassols[30]等发现GDM妇女的胎盘微生物群中假单胞菌目和不动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低,另一研究[7]发现双歧杆菌属,Duncaniella,及瘤胃球菌属在GDM中显著升高,Tang等[6]发现GDM妇女的胎盘菌群多样性增加,其中Anaerotruncus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副普雷沃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的丰度在GDM中升高,然而韦荣氏菌属丰度降低。综上,多个学者证实GDM妇女的胎盘菌群与正常妇女对比存在差异,但具体显著性差异的菌类各不相同,一方面可能样本量相对较小,也有可能是胎盘菌群本身的个体差异。

    本研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系统对胎盘组织的菌群DNA进行检测和分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从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微生物序列,证明了胎盘组织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细菌群落DNA,而胎盘菌群的组成、丰度在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足月儿中有显著性差异,而这些显著性差异的菌类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潜在致病菌并长期影响母婴的健康。本研究也为全面、准确地获得胎盘菌群的信息做出了贡献,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胎盘宏基因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表  1  两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菌群检出情况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of vaginal secre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例数白细胞优势菌
    < 10/HP> 10/HP革兰阳性大杆菌非革兰阳性大杆菌
    对照组 80 68(85.00) 12(15.00) 62(77.50) 18(22.50)
    研究组 80 61(76.20) 19(23.80) 44(55.00) 36(45.00)
    χ2 1.96 9.057
    P 0.161 0.003
    组别 例数 菌群密集度 真菌检出率
    Ⅱ+Ⅲ Ⅰ+Ⅳ
    对照组 80 74(92.50) 6(7.50) 3(3.75)
    研究组 80 68(85.00) 12(15.00) 14(17.50)
    χ2 2.25 7.96
    P 0.133 0.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受试者Nugent评分、AV评分及阴道感染情况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Nugent score,AV score and Vaginal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例数Nugent评分AV评分
    0-3分4-6分≥7分< 3分≥3分
    对照组 80 71(88.75) 9(11.25) 0(0) 76(95) 4(5.00)
    研究组 80 59(73.75) 15(18.75) 6(0.75) 65(85.00) 15(18.75)
    χ2 8.61 7.227
    P 0.014 0.007
    组别 例数 无感染 阴道感染
    单一感染 混合感染
    VVC AV BV AV+BV AV+VVC BV+VVC
    对照组 80 73(91.25) 3(3.75) 4(5.00)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 80 53(66.25) 10(12.50) 8(10.00) 1(1.25) 4(5.00) 3(3.75) 1(1.25)
    Z −3.933
    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1] 赵琦, 阳晓敏, 蒋采瑜,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临床特点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2532-2535.
    [2] 刘成连, 孙红.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中西医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4):124-127.
    [3] 赵琦. PCOS人群的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1):37-38.
    [4] 曹敬荣, 王培昌, 闵嵘, 等. 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3):311-314.
    [5] 自蓉, 张洁, 叶珂帆, 等. 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7,57(20):87-89.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0.029
    [6] 冷芹, 魏兆莲.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1):57-61. doi: 10.3969/j.issn.1674-1889.2018.01.013
    [7] Rotterdam EA-SPCWG.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Fertil Steril,2004,81(1):19-25.
    [8]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 2-6.
    [9] 曾忠铭,潘令嘉,周殿元,等. 临床微生态学及其理论基础[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6):321-328.
    [10] 李桂军, 赵蔚, 周建娟. Nugent及Donders评分在细菌性阴道病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9):1270-1272.
    [1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0):721-723.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6.10.001
    [12] 王辰, 薛凤霞. 阴道微生态评价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8):779-782.
    [13] 何晓彤, 孟祥雯, 张雪娇,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88-1591.
    [14] 梁叶萌, 黄礼云.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诊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101-102+104.
    [15] 杨瑞雪, 熊正爱. 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7):1037-1040.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8.07.050
    [16] 王慧慧, 李焕荣, 马晓彤, 等. 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4):469-471.
    [17] 朱英.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素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8] 丁锦丽.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6):1050-1053. doi: 10.3969/j.issn.1006-2084.2015.06.035
  • [1] 顾晓会, 吕粉荣, 孙菊, 彭娅萍, 万丹丹.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313
    [2] 和丽梅, 冯雪敏, 李琳珺, 陈莹, 杨泽星.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人群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06
    [3] 苑晓微, 秦茂华, 王丽君, 段源琪.  血清CRP、TNF-α及IL-6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26
    [4] 苑晓微, 秦茂华, 王丽君, 杨廷仙, 金晶.  炎症因子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17
    [5] 宁明杰, 陈颖.  肺部微生态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36
    [6] 董正娇, 张文悫, 杨琳娜, 黄学惠, 张镱严, 张文阳, 张京晶.  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08
    [7] 谭丁及, 尹洪莉, 朱锐, 张曦, 余鑫, 飞勇, 李昕, 段铭, 何亮, 杨宏英.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1
    [8] 乐小婧, 陈婕, 张帆, 李会芳.  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唐娟, 念馨.  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相关性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向盈盈, 皮婷, 宋飞, 杨向红, 魏云林, 季秀玲.  口腔微生态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秦源, 杨莹.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周永明, 李文亮.  Lynch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刘娟.  干燥综合征蛋白组学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蒋婷婷.  脂肪因子Vaspin、Apelin及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邱梅.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没有必要纳入代谢指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李小婷.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单核细胞CD36水平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丘红梅.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醛固酮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赵晓红.  代谢综合征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后应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丘红梅.  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46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0-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6
  • 刊出日期:  2021-01-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