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杨丽晗 张志毕 杨晖 杨江兰 虎丹 杨晓丽 罗朝昱 张媛 张荣平

杨丽晗, 张志毕, 杨晖, 杨江兰, 虎丹, 杨晓丽, 罗朝昱, 张媛, 张荣平.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 6-1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34
引用本文: 杨丽晗, 张志毕, 杨晖, 杨江兰, 虎丹, 杨晓丽, 罗朝昱, 张媛, 张荣平.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 6-1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34
Ningli ZHANG, Chen ZHOU, Yongyu SI, Jie OUYANG, Lan LIN, Ying CHEN, Qin NIU, Hong LI.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sketam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Painless Abor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5): 102-1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14
Citation: Li-han YANG, Zhi-bi ZHANG, Hui YANG, Jiang-lan YANG, Dan MAO, Xiao-li YANG, Chao-yu LUO, Yuan ZHANG, Rong-ping ZHANG.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for Two Kinds of the Resin Gel[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 6-1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34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3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6058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2010678078);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7FE467(-026)];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2010678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丽晗(1998~),女,云南保山人,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药理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张媛,E-mail: yuanzi730@163.com

    张荣平,E-mail: zhrpkm@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61.1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for Two Kinds of the Resin Gel

  •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的抗炎和抑菌作用,为血竭及其剂型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检测比较两种血竭凝胶抗炎作用效果,通过肉汤培养基比色法比较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44%、13.75%、4.44%、1.85% 36.67%、1.11%、0.08%。;棉球肉芽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组和龙血竭凝胶低剂量组(6 mg)对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8.26%、9.61%、4.44%、28.65%、36.67%、1.37%、13.40%。。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麒麟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 mg/mL,龙血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50 mg/mL;对白色念珠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对大肠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均为100 mg/mL。  结论  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均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龙血竭凝胶在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和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优于麒麟竭凝胶;麒麟竭凝胶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抗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优于龙血竭凝胶,两种血竭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同。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等常用冠状动脉影像学技术相比,OCT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部的结构细节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情况[1]。在使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领域,用OCT评价靶病变的状况和优化支架的置入,正在日益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置入前对靶病变的状况进行评价和如何基于评价结果制定置入策略,对支架置入后使用OCT即刻评价并据此制定后续治疗策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在ACS患者PPCI术中,使用OCT即刻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并根据OCT检查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法和策略,探讨在PPCI术中使用OCT对支架置入效果进行即刻评价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PCI的ACS患者172例作为OCT指导组,在支架置入后即刻使用OCT进行评价。从接受单纯CAG指导的PPCI术患者数据库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回顾性1∶1顺序匹配172例患者作为CAG指导组。排除标准:(1)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和左主干病变;(2)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3)预估靶血管直径≤2.5 mm;(4)预处理前靶血管狭窄 < 90%,预处理后残余狭窄≥70%;(5)靶血管病变部位存在严重钙化;(6)OCT检测前靶血管TIMI血流 < 3级;(7)OCT检测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8)严重肾功能不全。研究方案经昆明市延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样本采集均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以标准的Judikins 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标准手术程序使用直径为2.5 mm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预扩张;根据患者血压,硝酸甘油100~200 μg经指引导管注入冠脉靶血管,造影判断血管直径,按血管直径1∶1比例置入支架。在CAG组由术者根据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高压后扩张或置入第2枚支架。在OCT指导组,支架置入以后立即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和膨胀的情况,观察支架内血栓负荷和支架边缘是否有夹层,并根据OCT评价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1.3.1   介入术前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

    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2]分为 4 级:0级冠状动脉病变以近血管存在前向血流,但病变以远血管内没有血流;1 级为部分血流可以通过冠脉病变处,但是冠状动脉病变以远的血管只能被部分充盈;2级为虽然造影剂可以完全充盈病变以远的冠状动脉但充盈耗时超过3个心动周期,而且造影剂的清除速度明显慢于正常的冠状动脉;3级为在3个心动周期以内造影剂完全充盈病变以远的冠状动脉,并且造影剂能被迅速清除。

    1.3.2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的评价 NRP为在PPCI过程中梗死相关血管在无痉挛、血栓栓塞、内膜下撕裂及夹层等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明显减慢[3]

    1.3.3   存在支架膨胀不全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到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其与参考管腔面积的比值小于80%的情况时视为存在支架膨胀不全[4];单纯依靠CAG无法判定是否存在支架膨胀不全,需要结合术者经验判定。

    1.3.4   存在支架贴壁不良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到的支架梁与管壁距离≥200 μm的情况时视为存在支架贴壁不良[5];单纯依靠CAG无法判定是否存在支架贴壁不良,需要结合术者经验判定。

    1.3.5   存在需要补救的支架边缘夹层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发现夹层深度累及中膜、角度 > 60°且长度 > 2 mm时,视为需要补救 [6];CAG显示支架边缘5 mm内明显的与管壁分离或造影剂滞留时,视为需要补救。

    1.3.6   存在组织脱垂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根据成分不同,组织脱垂可分为支架内血栓脱垂和支架内斑块脱垂,OCT检查显示表面为不规则且伴有强信号衰减的为血栓脱垂,表面光滑且没有明显信号衰减的组织为斑块脱垂[7];PPCI术中,若CAG检查发现支架内有明显的造影剂充盈缺损时,视为存在组织脱垂。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再发、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出血和脑梗死。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软。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 NRP的发生率、 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支架边缘夹层发生率用n(%)描述,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bar{x} \pm s $)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 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人数、梗死相关血管概况等临床基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  1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 \bar{x} \pm s $)/n(%)]
    Table  1.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S [($\bar{x} \pm s $)/n(%)]
    组别n性别年龄(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变相关血管
    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
    OCT指导组 172 119(69.2) 53(30.8) 59.5±22.6 73(42.4) 48(27.9) 83(48.3) 33(19.2) 56(32.6)
    CAG指导组 172 127(73.8) 45(26.2) 62.1±24.8 69(40.1) 51(29.6) 89(51.7) 30(17.4) 53(30.8)
    χ2/t - 0.91 0.76 0.58 0.71 0.492
    P - 0.34 0.74 0.75 0.67 0.8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术前TlMI血流0~1级的患者例数:OCT指导组为96例, 计55.8%,CAG指导组为101例,计58.7%(P > 0.05)。球囊后扩张例数:OCT指导组为82例(其中38例因为支架膨胀不全,20例因为支架贴壁不良,24例因为支架内组织脱垂),计47.7%,CAG指导组为61例,计35.5%(P < 0.05)。NRP发生例数:OCT组为18例,计10.5%,CAG指导组为33例,计19.1%(P < 0.05)。因支架边缘夹层置入第2枚支架例数:OCT组为14例,计8.13%,CAG组为8例,计4.65%(P < 0.05)。置入支架长度:OCT组为(26.32±6.70)mm,CAG组为(29.05±6.76)mm(P > 0.05)。置入支架直径:OCT组为(2.97±0.45)mm,CAG组为(3.03±0.37)mm(P > 0.05),见表2

    表  2  2 组患者术前TIMI 0~1 级、球囊后扩张、无复流、支架边缘置入第2枚支架发生率的比较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I0-1 incidence of dilation after stent placement NRP the placement of second st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术前TIMI0-1 级球囊后扩张例数无复流例数置入第2枚支架例数
    OCT指导组 172 96(55.8) 82(47.7)* 18(10.5)* 14(8.13)*
    CAG指导组 172 101(58.7) 67(38.9) 33(19.1) 8(4.65)
    χ2 - 0.21 4.6 4.3 4.1
    P - 0.64 0.036# 0.040# 0.042#
      与CAG指导组比较,*P < 0.05;#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6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7.5%和96.1%(P > 0.05)。6个月临床终点事件:OCT指导组为11例,计6.4%,CAG指导组为14例,计8.1%(P > 0.05)。心血管死亡: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各有1例,计0.5%。再梗死:OCT指导组为2例,计1.2%,CAG指导组为6例,计3.5% (P < 0.05)。因心绞痛再次住院:OCT指导组为组 1例,计0.5%,CAG指导组为4例,计2.3%(P < 0.05),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行介入治疗。出血事件:OCT指导组为8例,计4.7%,CAG指导组为9例,计5.2%(P > 0.05),但均为牙龈或皮肤黏膜等轻微出血,无严重出血事件,见表3

    表  3  2 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终点事件的比较 [n(%)]
    Table  3.  Comparison of 6-month clinical follow-up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随访人数心血管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再入院出血事件
    OCT指导组 172 167(97.5) 1(0.5) 2(1.2)* 1(0.5)* 8(4.7)
    CAG指导组 172 166(96.1) 1(0.5) 6(3.5) 4(2.3) 9(5.2)
    χ2 - 0.08 - 4.34 4.72 0.05
    P - 0.928 - 0.046# 0.042# 0.834
      与CAG指导组比较,* P < 0.05;#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PPCI术是ACS患者的重要抢救治疗手段,但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会增加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8],而PPCI术中过多的冠状动脉内操作是增加无复流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9];支架置入后,如果存在膨胀不全、贴壁不良、组织脱垂和支架边缘夹层等异常情况会影响支架置入的效果[10],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对需要通过PPCI进行救治的ACS患者,以下2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为避免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内操作,为尽量改善支架置入的效果而进行“精确的”后扩张及在必要时置入第2枚支架。与CAG、IVUS相比,OCT能更清晰、更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管腔结构和支架,能更精确的判断支架对靶病变的覆盖情况,能更好的发现是否存在支架边缘夹层、组织脱垂、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等异常状况,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有研究报道57%的患者在使用OCT进行检查以后改变了治疗策略[11]

    支架膨胀不全和支架贴壁不良会对血管壁附近正常的血液层流造成干扰,促进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影响支架小梁的内皮化及内膜增生,使支架内血栓更容易形成[12]。有临床研究显示支架膨胀不全是导致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和发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而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越大支架的长期通畅性越好,与支架置入相关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13-14]。虽然在相关的影像学研究中发现支架与冠状动脉血管壁的贴合不良并不是支架内产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子[15-16],但是在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支架贴壁不良的情况并不少见,产生血栓的支架节段贴壁不良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栓的支架节段 [17-18]。基于较CAG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有更高的分辨率,OCT更容易发现支架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而对支架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的积极处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2];发现支架存在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后,均采用高压球囊进行支架内后扩张,是本研究中OCT指导组后扩张比例高于CAG 指导组的主要原因。由于OCT评价可以精确判断支架内最小管腔面积不达标是因为支架膨胀不全还是因为支架内血栓脱垂所致,需要时可以在OCT指导下尽量避开支架内血栓负荷严重的的节段,仅对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的支架节段进行精准和有针对性的后扩张,减少了由于后扩张导致血栓脱落诱发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这是OCT指导组进行支架内高压后扩张的比例虽然明显高于CAG指导组,但OCT指导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却低于CAG指导组的主要原因。

    OCT的分辨率较高,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亦能够识别,ILUMIENⅢ研究发现OCT比IVUS识别出更多的支架边缘夹层 [19]。在CLI-OPCI Ⅱ研究中,OCT显示的支架边缘厚度 > 2 mm的夹层片会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明显升高[20]。但在另一项OCT研究中,发现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并没有增加术后1 a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某些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可能没有临床意义,无需处理[21-22]。在本研究中仅对累及中膜和长度 > 2 mm且角度 > 60°的夹层给予置入第2枚支架;通过对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的分析,微小夹层不予处理并未成为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再次提示:PPCI术中,并非所有OCT检查发现的夹层均需要处理。

    在本研究中, 随访6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OCT指导组明显低于CAG指导组,这可能与OCT指导下NRP发生率更低,支架获得更充分的膨胀、支架贴壁更好和支架边缘夹层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

    PPCI术中支架置入后即刻使用OCT进行评价可准确识别是否存在支架膨胀不全、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和支架内组织脱垂和等异常情况,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的后续治疗策略,能够在更好的优化支架置入的同时,明显减少NRP的发生率,实现了ACS患者PPCI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 图  1  两种血竭凝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 < 0.05。

    Figure  1.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the resin gel on auricle swelling induced by xylene in mice

    图  2  两种血竭凝胶对肉芽肿的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 < 0.05。

    Figure  2.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the resin gel on granuloma

    表  1  两种血竭凝胶的抑菌效果

    Table  1.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the resin gel

    菌种空白对照RCD凝胶(mg/mL) RDD凝胶(mg/mL)
    6.2512.52550100200 6.2512.525501002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大肠杆菌 + + + +
    痤疮丙酸杆菌 + + + + +
    白色念珠菌 + + +
      “+”为无细菌生长,“−”为有细菌生长。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糠酸莫米松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的抑菌效果

    Table  2.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Mometasone Furoate Gel and Mupirocin Ointment

    菌种糠酸莫米松凝胶的抑菌效果(μg/mL) 莫匹罗星软膏的抑菌效果(mg/mL)
    空白对照6.2512.52550100200 空白对照6.2512.525501002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痤疮丙酸杆菌 +
    白色念珠菌
      “+”为无细菌生长,“−”为有细菌生长。
    下载: 导出CSV
  • [1] 王辉, 杨宁, 吴晓鹏, 等. 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与天然血竭的抗炎镇痛活性比较[J].热带生物学报,2019,10(2):159-164.
    [2] 张卫, 张瑞贤, 李健, 等. 药用血竭品种新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7):1354-1357.
    [3] 杨敏, 杨瑞, 覃彬华, 余惠凡. 民族药龙血竭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9,31(11):49-52.
    [4] 冉媛媛. 龙血竭及其提取物的药效作用和机制研究[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5.
    [5] 张丽, 王绪平, 黄孝闻, 等. 血竭及龙血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20):2605-2611.
    [6] 张丽华. 外用凝胶剂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6,28(1):8-10.
    [7] 石聪, 张兰春, 余晓玲, 等. 龙血竭凝胶剂的制备及对创面组织的修复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156-160.
    [8] 何银舟. 卡波姆的特性及其在药剂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5):180-181.
    [9] 林忆龙, 文亦磊, 黄洪, 等. 龙血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6):50-55.
    [10] Sun K, Song X, Jia RY, et al. Evaluation of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water extract of galla Chinensis in vivo model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eCAM,2018,2018(2018):1-7.
    [11] 吴美玲, 朱延涛. 中医药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0,52(12):13-15.
    [12] 胡华, 徐小彬, 杨柯. 龙血竭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8,41 (1):61-63.
    [13] 孟小夏, 张硕, 张敏, 等. 龙血竭和蜘蛛香体外联用的抗菌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7,32(1):109-110.
    [14] 李亚琼. 化妆品用龙血竭的提取与应用研究[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5] 郑相阔, 田学斌, 方人驰, 等. 龙血竭对分离自伤口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0):1078-1083.
    [16] 刘玉敏. 盐酸血竭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和分选酶作用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7.
    [17] 王彤, 梁月琴, 王崇静, 等. 龙血竭β-环糊精凝胶剂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9-12.
  • [1] 聂忠顺, 缪应雷.  生物制剂背景下粪菌移植对炎症性肠病的应用前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23
    [2] 聂绍燕, 范苏苏, 朱钰珊, 彭学容, 王洋, 张旋.  喜炎平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05
    [3] 金以超, 王晓川, 敖春萍, 徐良恒.  瘢痕疙瘩相关性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24
    [4] 贾政, 邢正江, 刘茜, 杜义斌, 李冰, 解英, 赵义.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与体外CMECs缺氧模型-观察对冠脉微循环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06
    [5] 李妍平, 董小林, 李青芸, 李红梅, 魏欢, 曾毅.  miR-21-5p通过抑制STAT3缓解OGD诱导的HT22细胞炎症和凋亡并促进增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江华维, 刘霞, 王艳, 章敏慧, 尹维丹, 张利伟.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5
    [7] 徐凡, 郭方圆, 何燕, 魏向群.  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24
    [8] 李春, 刘娟, 张石楠, 李玥晓, 胡耀燕, 李艳红.  芦荟对口腔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杨绍艳, 伍路, 张素仙.  miRNA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王瑞涛, 贾庆安, 牟怡平, 耿智敏, 刘昌.  胆宁片调节肠道菌群移位消除胆道炎症及预防胆石形成的临床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赵江, 邹颜秋硕, 闵向东, 蔡同建, 韩兴孟, 杨祖顺, 刘志涛.  云南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指纹图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吴怡, 陈芬清, 李雅静, 喻芳, 潘红梅, 宣群, 张才军, 邹玉松.  滇重楼内生灰黄青霉抑菌产物的热稳定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利梅.  金叶女贞内生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张福厚.  半乳糖凝集素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艳.  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醇抗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抗炎作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梁正菊.  龙血竭胶囊加紫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苏莹.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玉晓.  克拉霉素治疗FESS后鼻窦黏膜迁延性炎症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马加庆.  利胆止痛胶囊对小鼠抗抑菌炎、镇痛和利胆作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龙血竭胶囊在带状疱疹的局部治疗及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8)

    1. 刘秀,刘佳,赵越,李凌云,姚明龙. 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麻醉的效果探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03): 87-89 . 百度学术
    2. 黄涌,石伯生.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与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5(04): 61-64 . 百度学术
    3. 杨丽华,王莹,李军仕,李新锋. 无痛人工流产术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对比.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05): 1022-1026 . 百度学术
    4. 丛晓静,关英超,于松杨. 艾司氯胺酮在妇科与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4(06): 697-706 . 百度学术
    5. 徐超,李嘉,张祥飞,刘丽.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北方药学. 2024(05): 142-144 . 百度学术
    6. 高冬菊. 宫腔镜下人流术和无痛人流术术后并发症观察. 婚育与健康. 2024(15): 13-15 . 百度学术
    7. 李智清. 丙泊酚复合盐酸纳布啡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25): 69-71 . 百度学术
    8. 姬阳.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33): 82-8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图(2)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73
  • HTML全文浏览量:  2841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7-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6
  • 刊出日期:  2021-01-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