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赵从琪 羊顺波 李光达 李琦华 李玉鹏 徐俊驹

赵从琪, 羊顺波, 李光达, 李琦华, 李玉鹏, 徐俊驹.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引用本文: 赵从琪, 羊顺波, 李光达, 李琦华, 李玉鹏, 徐俊驹.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Cong-qi ZHAO, Shun-bo YANG, Guang-da LI, Qi-hua LI, Yu-peng LI, Jun-ju XU. Determination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by HPLC[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Citation: Cong-qi ZHAO, Shun-bo YANG, Guang-da LI, Qi-hua LI, Yu-peng LI, Jun-ju XU. Determination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by HPLC[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098);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子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8ZF01201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金资助项目上(2018YFC0807801-4);云南省农业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8FG001-0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从琪(1997~),女,云南保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烟草化学研究和烟草植保研究

    通讯作者:

    李玉鹏,E-mail:liyupeng26@126.com

    徐俊驹,E-mail:junjuxu007@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310

Determination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by HPLC

  • 摘要:   目的  用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方法  用石油醚对美洲大蠊粉末进行脱脂,以65%的乙醇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乙腈溶解配制成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使用Agilent色谱柱(9.4×250 mm;5 μm),以纯水∶乙腈 = 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取10 μL,对照混合标品和单一标品对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用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5种核苷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 0.9941),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佳,加样回收率均在 97.58%~103.26%之间。  结论  该法实验过程简便、结果可靠、稳定,可用来测定美洲大蠊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是一味天然的中药材,被作为中药用于治疗肝炎、外伤、胃溃疡、烧伤和心脏病等疾病。《神农本草经》记载[1],美洲大蠊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昆虫,具有活血、养阴、增肌等多种治疗作用[2]。在中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褥疮、消化性溃疡、创伤、烧伤等多种疾病,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来减轻局部炎症、减少渗出液、加速伤口的愈合[3]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体外释放信息素和体内化学成分两大类[4],其中核苷类是主要体内化学成分之一[5]。核苷类物质是合成RNA和DNA的重要成分,参与了生物抗氧化功能,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的重要中间体[6]。迄今为止,有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含有肌苷、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等多种核苷类成分[7]。胞嘧啶是用来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8],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是构成RNA的前体物质之一[9]。肌苷是腺嘌呤的前体,可以直接参与核酸、能量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10]。在食品和医药产品中,鸟苷是其重要中间体,用途广泛[11]。有研究表明[12],次黄嘌呤不仅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智力的发育,而且还可以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品。

    近年来,对美洲大蠊的研究集中在将其制成新药剂并应用于中医临床[13]。而对其质量评价标准和药材的真伪鉴别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5种核苷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期对美洲大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完善,为有效提高相关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美洲大蠊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提供;对照品胞嘧啶(批号:wkq19043004)、尿嘧啶(wkq19020109)、次黄嘌呤(wkq19021804)、肌苷(wkq19012205)、鸟苷(wkq19030513)均购于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均大于99%。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色谱柱9.4×250 mm;5 μm(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Buchi R-100旋转蒸发仪3L(德国,瑞士步崎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WE-500F型超声波清洗器(青岛市,予科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FZ102型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RHP-20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上海市,舍岩仪器有限公司),BINGER FED240热风循环烘箱(苏州市,新百汇工业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石油醚(60 ℃~90 ℃)(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乙腈(德国,默克股份两合公司)为色谱纯。

    1.3.1   美洲大蠊溶液的配制

    美洲大蠊粉碎脱脂:美洲大蠊,由腾药集团提供。将100 g的美洲大蠊粉粹成末,利用索式提取器进行脱脂,加入30倍的石油醚,在水浴70 ℃下脱脂1.5 h后,放置在干燥箱中于105 ℃干燥至恒重,备用。

    1.3.2   美洲大蠊的提取制备

    称取50 g脱脂后的美洲大蠊,加入75%的乙醇溶液,50 ℃超声提取3次后,将滤液合并浓缩至无乙醇味,得到美洲大蠊冻干粉。称取出1 g样品加入乙腈溶液溶解,过滤,置于进样瓶中,备用。

    1.3.3   对照品的配制

    分别称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制成每1 mL含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分别为30、40、35、25、32 μg 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1 mL置于5个进样瓶中,即得单一对照品溶液。再分别吸取1 mL置于同一个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以乙腈-水(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 254 nm,柱温为28 ℃,单次进样量为10 μL。

    在2.3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5个核苷成分的单一对照品、混合对照品溶液和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并记录实验色谱图。

    分别用移液枪精密吸取 0.1、0.3、0.5、0.7、1.0、1.2 mL 混合对照品溶液,置于进样瓶中,在2.3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各个溶液,记录色谱图,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处理,计算回归方程及其相关系数。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2 mL,连续进样6次,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平行制备6份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考察实验重复性。

    精密吸取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2 mL,分别在 0、6、12、24、48、72 h 内进样,考察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精密吸取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2 mL,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对照品,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实验加样回收率。

    通过对比单一和混合对照品的出峰时间和峰形,指认①号峰为胞嘧啶、②号峰为尿嘧啶,③号峰为次黄嘌呤,④号峰为肌苷,⑤号峰为鸟苷,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混合对照品与美洲大蠊提取物供试品的色谱图分别见图1图2

    图  1  混合对照品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1.  HPLC chromatogram of the mixed control sample
    图  2  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2.  HPLC chromatogram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5种核苷成分的R2均在1~0.9997范围内,R2 > 0.999,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表  1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线性关系
    Table  1.  Linear relationship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项目回归方程线性关系(R2线性范围(mg/mL)
    胞嘧啶 y = 0.007 3x + 0.0278 r = 0.9941 0.319~6.35
    尿嘧啶 y = 0.004 7x + 0.0065 r = 0.9976 0.428~8.78
    次黄嘌呤 y = 0.006 2x + 0.1234 r = 0.9952 0.376~7.69
    肌苷 y = 0.012x – 0.3797 r = 0.9960 0.303~6.05
    鸟苷 y = 0.064 7x – 0.8024 r = 0.9989 0.312~6.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相同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RSD在1.12%~1.63%之间,符合精密度试验测定要求,见表2

    表  2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Table  2.  Precision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365.792 423.643 416.442 413.774 412.357 412.128 1.57
    尿嘧啶 870.134 914.263 887.035 912.631 913.537 914.524 1.63
    次黄嘌呤 584.563 557.328 564.123 569.136 584.756 572.834 1.12
    肌苷 363.120 335.537 335.126 338.764 341.269 339.258 1.62
    鸟苷 57.424 61.637 63.142 57.423 60.730 61.157 1.5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6份美洲大蠊供试品峰面积,RSD 在1.54%~3.31%之间,表明该法重复性良好,见表3

    表  3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Table  3.  Repea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6.722 6.242 6.124 6.121 6.132 6.123 2.69
    尿嘧啶 0.655 0.735 0.685 0.689 0.684 0.691 1.54
    次黄嘌呤 2.435 2.524 2.433 2.538 2.392 2.386 2.72
    肌苷 2.827 2.439 2.439 2.424 2.425 2.375 2.59
    鸟苷 1.642 1.695 1.844 1.576 1.831 1.817 3.3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分别测定美洲大蠊供试品在0、6、12、24、48、72 h时样品的峰面积,RSD在1.12%~2.37%之间,即该溶液在室温放置72 h,稳定性良好,见表4

    表  4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Table  4.  S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时间(h)RSD%
    0612244872
    胞嘧啶 412.849 412.571 413.854 392.013 415.553 412.942 1.58
    尿嘧啶 915.28 901.21 913.72 889.09 901.68 872.67 1.67
    次黄嘌呤 581.59 582.13 569.81 557.62 582.49 580.21 1.12
    肌苷 339.12 352.73 339.86 335.12 342.20 324.48 1.24
    鸟苷 61.628 58.864 59.012 61.124 60.438 57.014 2.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在 97.58%~103.26%之间,RSD在2.54%~3.78%之间,结果表明该法有良好的回收率,见表5

    表  5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le  5.  The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测定成分样品中含量(μg)加入对照品量(μg)测得量(μg)加样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胞嘧啶 82.56 30 111.45 98.66 98.82 3.42
    60 140.56 97.58
    90 172.75 100.23
    尿嘧啶 78.53 40 118.42 99.86 99.82 2.54
    80 157.05 98.12
    120 199.68 101.47
    次黄嘌呤 85.27 35 122.11 102.16 97.58 2.81
    70 148.98 92.62
    105 188.53 97.96
    鸟苷 90.18 25 124.13 109.92 103.26 3.78
    50 140.62 100.49
    75 164.61 99.37
    肌苷 86.73 32 120.08 101.56 100.84 3.07
    64 152.63 102.19
    96 181.66 98.7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美洲大蠊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具有药理价值高、来源广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体内所含成分以氨基酸类和核苷类的含量最为丰富[15]。迄今为止,许多研究都集中对氨基酸含量的检测,而忽略了对核苷类成分的测定。因此,将这两种成分一起进行检测,将更有利作为美洲大蠊提取物质量的评价指标。

    在目前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毛细管电泳法[16]、薄层色谱扫描法[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8]等对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但是毛细管电泳法的重现性差,分离能力较弱,对PH值要求较高。薄层色谱扫描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较弱,重现性较差[19]

    本实验选择用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在建立色谱条件实验中,曾比较过不同的流动相系统和不同的比例,根据核苷类成分色谱峰的分离情况,最后确定以乙腈:水体系为流动相,系统比例为95∶5,由于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以期成为美洲大蠊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并为美洲大蠊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

  • 图  1  混合对照品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1.  HPLC chromatogram of the mixed control sample

    图  2  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2.  HPLC chromatogram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表  1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线性关系

    Table  1.   Linear relationship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项目回归方程线性关系(R2线性范围(mg/mL)
    胞嘧啶 y = 0.007 3x + 0.0278 r = 0.9941 0.319~6.35
    尿嘧啶 y = 0.004 7x + 0.0065 r = 0.9976 0.428~8.78
    次黄嘌呤 y = 0.006 2x + 0.1234 r = 0.9952 0.376~7.69
    肌苷 y = 0.012x – 0.3797 r = 0.9960 0.303~6.05
    鸟苷 y = 0.064 7x – 0.8024 r = 0.9989 0.312~6.1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Table  2.   Precision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365.792 423.643 416.442 413.774 412.357 412.128 1.57
    尿嘧啶 870.134 914.263 887.035 912.631 913.537 914.524 1.63
    次黄嘌呤 584.563 557.328 564.123 569.136 584.756 572.834 1.12
    肌苷 363.120 335.537 335.126 338.764 341.269 339.258 1.62
    鸟苷 57.424 61.637 63.142 57.423 60.730 61.157 1.5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Table  3.   Repea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6.722 6.242 6.124 6.121 6.132 6.123 2.69
    尿嘧啶 0.655 0.735 0.685 0.689 0.684 0.691 1.54
    次黄嘌呤 2.435 2.524 2.433 2.538 2.392 2.386 2.72
    肌苷 2.827 2.439 2.439 2.424 2.425 2.375 2.59
    鸟苷 1.642 1.695 1.844 1.576 1.831 1.817 3.3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Table  4.   S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时间(h)RSD%
    0612244872
    胞嘧啶 412.849 412.571 413.854 392.013 415.553 412.942 1.58
    尿嘧啶 915.28 901.21 913.72 889.09 901.68 872.67 1.67
    次黄嘌呤 581.59 582.13 569.81 557.62 582.49 580.21 1.12
    肌苷 339.12 352.73 339.86 335.12 342.20 324.48 1.24
    鸟苷 61.628 58.864 59.012 61.124 60.438 57.014 2.37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le  5.   The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测定成分样品中含量(μg)加入对照品量(μg)测得量(μg)加样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胞嘧啶 82.56 30 111.45 98.66 98.82 3.42
    60 140.56 97.58
    90 172.75 100.23
    尿嘧啶 78.53 40 118.42 99.86 99.82 2.54
    80 157.05 98.12
    120 199.68 101.47
    次黄嘌呤 85.27 35 122.11 102.16 97.58 2.81
    70 148.98 92.62
    105 188.53 97.96
    鸟苷 90.18 25 124.13 109.92 103.26 3.78
    50 140.62 100.49
    75 164.61 99.37
    肌苷 86.73 32 120.08 101.56 100.84 3.07
    64 152.63 102.19
    96 181.66 98.77
    下载: 导出CSV
  • [1] 清·孙星衍辑. 神农本草经[M] 第2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5: 576.
    [2] 于珊珊,张华,张婷婷,等. 美洲大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4):228-231.
    [3] 戴云,曾茗,项朋志. 蜚蠊的药用价值[J]. 中药材,2005,28(9):848. doi: 10.3321/j.issn:1001-4454.2005.09.048
    [4] 何正春,彭芳,宋丽艳,等.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7(21):2326. doi: 10.3321/j.issn:1001-5302.2007.21.031
    [5] 李奇娟,王战国,刘巧,等. 美洲大蠊研究现状及其研究中关键问题分析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7):1507-1516.
    [6] Domínguez-Alvarez J,Mateos-Vivas M,Rodríguez Gonzalo E,et al. Determination of nucleosides and nucleotides in food samples by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 Trac Trends Anal Chem,2017,92(3):12-31.
    [7] 李远辉. 康复新胃漂浮片的药学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2015.
    [8] 蔡东,商琳琳,贾云宏,等. 胞嘧啶的合成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09,5(2):20-23.
    [9] 刘丽芳,金蓉鸾. HPLC法测定10种动物药中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脲苷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73-77. doi: 10.3321/j.issn:1001-5302.1999.02.003
    [10] 刘国生,王玉娟,黄倩,等. 肌苷发酵过程腺嘌呤含量变化规律[J]. 食品科学,2013,34(15):194-197.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315040
    [11] 何逵夫,马跃超,杜姗姗,等. 解淀粉芽胞杆菌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对鸟苷积累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2012,52(6):718-725.
    [12] 黄博,敬勇,张秀娟,等.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及肌苷的含量[J]. 中药材,2014,37(9):1537-1540.
    [13] 罗廷顺,高孟婷,马芳芳,等. 美洲大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219-221.
    [14] 胡艳芬,吕小满,王玉梅,等. 美洲大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8,14(18):2822-2824.
    [15] 尹卫平,姜亚玲,李鹏飞,等. 昆虫美洲大蠊天然产物的研究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5):101-104.
    [16] 黄兰芳,郭方遒,梁逸曾,等. HPLC ESI-MS 测定冬虫夏草和蚕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62. doi: 10.3321/j.issn:1001-5302.2004.08.015
    [17] 马艳,汪宇,杨光照,等.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虫草类制剂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J]. 中国药房,2008,19(30):2375.
    [18] 李泳,余潮彬,张兆霞,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虫草素含量[J]. 广东化工,2012,39(11):186. doi: 10.3969/j.issn.1007-1865.2012.11.101
    [19] 李静,朱静毅. 核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13,25(6):53-55.
  • [1] 王证德, 平措绕吉, 包环, 钱春博, 徐俊驹, 海梅荣.  芜菁的化学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07
    [2] 杨璨瑜, 孙孔春, 王娟, 普惠萍, 沈报春.  HPLC-MS/MS法研究普萘洛尔对映体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21
    [3] 张雪莎, 周杰, 李彩琳, 吴定宇, 彭芳.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自噬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18
    [4] 孙孔春, 杨璨瑜, 张洪波, 沈报春.  正交实验优化老鹳草中6种成分超声提取工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213
    [5] 荣娜娜, 李玉凤, 任李玥, 胡月新.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07
    [6] 孙孔春, 陈兴龙, 杨璨瑜, 于浩飞, 胡炜彦, 王蕊, 沈报春, 张荣平.  不同条件下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含量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马琛婧, 杨媛, 张冰琳, 周晓楠, 代蓉, 林青.  类器官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卢敏南, 杨学芳, 邓菊庆, 胡月新, 李璠, 吴林雄, 孔灿, 吴怡.  HPLC指纹图谱联合化学计量学在不同产地云木香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黄荣, 陶永生, 张亮, 黄硕童, 娄方宁, 翁瑞旋, 叶吉云, 文小玲, 李玉鹏.  傣族药用植物竹叶兰中联苄和菲类成分研究(英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丁林芬, 王扣, 王海垠, 程彬, 晏通, 郭亚东, 宋流东.  旋覆花中倍半萜二聚体类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任朝凤.  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宋建玲.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患者感染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海垠.  大黄藤化学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余龙伍.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王蕾.  翠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冷红琼.  云南产葛根HPLC指纹图谱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赵春梅.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甲硝唑的浓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周石桥.  HPLC法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DPD的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5-FU血药浓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昂丹司琼含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吴津丽,高晗,曾永祯,吴清雨,陈博涛,李军山,王亚涛,董博宇,张睿智,孙福仁. HPLC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标准汤剂中6种成分含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01): 32-36+64 . 百度学术
    2. 尹灿灿,李婧炜,李冬梅. 美洲大蠊促创面修复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广州化工. 2022(04): 36-39 . 百度学术
    3. 任天航,周正园,聂紫璇,王君月,廉婧,刘蓬蓬,史辑. UPLC-QQQ-MS/MS同时测定金银花饮片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药学研究. 2022(04): 225-22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图(2)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60
  • HTML全文浏览量:  1733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1-27
  • 刊出日期:  2021-03-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