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分析性能评价

薛云松 李丽莉 冯倩 李宜铮 周林华 顾津伊 刘建梅

薛云松, 李丽莉, 冯倩, 李宜铮, 周林华, 顾津伊, 刘建梅.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分析性能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49-5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2
引用本文: 薛云松, 李丽莉, 冯倩, 李宜铮, 周林华, 顾津伊, 刘建梅.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分析性能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49-5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2
Yun-song XUE, Li-li LI, Qian FENG, Yi-zheng LI, Lin-hua ZHOU, Jin-yi GU, Jian-mei LIU. Evaluation of Analysis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in Detecting Serum Lipoprotein 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3): 49-5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2
Citation: Yun-song XUE, Li-li LI, Qian FENG, Yi-zheng LI, Lin-hua ZHOU, Jin-yi GU, Jian-mei LIU. Evaluation of Analysis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in Detecting Serum Lipoprotein 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3): 49-5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分析性能评价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2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9FE001-09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薛云松(1976~),男,云南建水人,医学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

    李丽莉,E-mail:1534197376@qq.com

  • 中图分类号: R331

Evaluation of Analysis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in Detecting Serum Lipoprotein A

  • 摘要:   目的  对在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  方法  参考国际、国内有关性能评价的文件和行业标准,结合工作实际从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抗干扰性能以及生物参考区间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  LP(a)在质控水平1、2和混合血清样本中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1.44%、0.45%、0.91%,批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67%、0.81%、1.23%,都低于厂商声明的标准;与已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的其他实验室相同检测系统进行样本的比对,相关系数r2为0.9990;分析测量范围在11.0~919.0 mg/L之间;最大允许稀释倍数为10倍,最高可报告范围可扩展到9 190.0 mg/L;采用商品化的干扰物质检测结果显示,游离胆红素20 mg/dL以下、结合胆红素20 mg/dL以下、乳糜浊度3 000 FTU以下、血红蛋白500 mg/dL以下对LP(a)测定结果检测干扰的偏移量都小于10%,这些浓度的物质对LP(a)的检测结果干扰很小;以40例健康体检人群样本验证实验室引用的参考区间,验证通过。  结论  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P(a)的分析性能与厂家声明基本一致,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 近年来,基于高危妊娠发病率的升高和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早产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救治水平的提高,使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上升。早产儿各系统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面临呼吸困难、严重感染、喂养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其中,喂养问题伴随整个治疗过程从而逐渐引起重视。研究发现,胎儿在妊娠12周时开始吞咽羊水,但协调的吸吮和吞咽动作要到34周才能发育成熟[1],并且胎龄越大,吸吮吞咽功能更为成熟[2]。在此之前,住院早产儿大部分需经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支持实现宫外追赶性生长,但可能会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早产儿贫血、糖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胆汁淤积、吸入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并影响预后[3],而如何建立正常的吸吮吞咽模式和完成有效的完全经口喂养成为了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4]。另外,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可能会延续至婴幼儿阶段,例如:周梅等[5]的研究显示,早产儿早期正常的口腔吸吮吞咽功能与6月龄时神经系统发育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吞咽功能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及独立喂养技能[6]。最近研究发现,口腔运动功能干预可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极大地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改善喂养效率和增加母乳或配方乳摄入量[7]

    足月儿虽发育成熟,具备完善的吸吮吞咽功能,但出生窒息[8]、颅内压升高、程度较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不明原因的呛奶和吐奶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本研究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早产儿及足月儿进行干预,从而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期对NICU临床工作提供新的帮助。

    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经纳入排出标准筛选出14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中男44例,女26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53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29例,足月儿14例,早产儿56例。将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出生时的头围、身长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9-11]:早产儿:(1)28周≤胎龄≤36周;(2)出生体重≤2 500 g;(3)已撤离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4)进奶时间过长,超过30 min;(5)不能自行吸吮或吸吮微弱,需留置胃管进行喂养;(6)生命体征稳定;足月儿:(1)胎龄≥37周;(2)不明原因的呛奶和吐奶;(3)吸吮无力:将奶嘴放入口腔,有吸吮动作但动作较为微弱,不能有效将奶液吸入口腔;(4)进奶时间过长,超过30 min;(5)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9-11]:(1)严重感染,如脓毒症、脓毒性休克;(2)先天性消化道畸形;(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先天性染色体或遗传异常;(5)先天性腭裂、唇裂、唇腭裂;(6)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两组新生儿均依照实际病情进行保暖、吸氧、抗感染等常规临床治疗,依据体重及喂养耐受情况每日酌情调整奶量,日常护理和喂奶由NICU中训练有素的同一护理团队进行操作,每3 h 1次,每日8次。口饲者直接由消毒奶瓶进行喂养;留置胃管者如有吸吮动作,可先进行试喂养,剩余奶液予以采用重力法由鼻饲管注入,无吸吮动作者直接采用鼻饲管注入。干预组由专业的康复医师进行口腔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每日2次,于餐前半小时进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如出现持续性发绀、心率下降、呼吸暂停等情况,立即停止。口腔吞咽功能训练参照相关书籍及文献并适当进行改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对于咬合反射敏感、牙关紧闭过分敏感的患儿采用抑制性触摸:(1)于口周四周以拇指螺纹面作持续性重抚或加压;(2)以时钟的12点、2点、4点、6点、8点、10点分为6点位,分别在这6点位所在的位置,由拇指、食指两指提捏起患儿口周的皮肤进行旋转牵拉。每次时间不超过3~5 min,六点位法为3次/点位。在操作过程中头部转开或呈现交感神经反应,如有心率增加等情况,立即停止操作。抑制性触摸可对触觉过分敏感的皮肤进行抑制,促进触觉正常化

    对于低张型且口周肌肉控制较差、无过分敏感的患儿采用诱发性触摸:(1)在口部周围部位,从鼻下开始由上往下快速触摸,然后移到下巴,由下往上快速触摸,接着在两颊由下往上、由外向内,用手指在口部四周快速轻触;(2)以时钟的12点、2点、4点、6点、8点、10点分为6点位,分别在这6点位所在的位置,由拇指、食指两指提捏起患儿口周的皮肤,垂直用力向上向外牵拉。每次时间不超过3~5 min,六点位法为3次/点位。诱发性触摸对于触觉迟钝的皮肤进行诱发,促进触觉正常化。

    在上下唇,以12~6点、2~8点、4~10点为对角线的两点,用两手拇指分别向相反方向快速拉开再放掉,每点位进行5次,以促进口腔闭合、加强唇部吸力;用拇指和其他指头将下巴快速下压后放开,然后一手四肢并拢后置于下巴,由下往上抬,每次进行5次,以促进下颌控制和闭合能力;用拇指或其他指头在患儿下巴由下往上轻压并作出小圆圈的旋转动作以协助舌头上移,然后沿着喉咙做短距离抚摸或以指头由下巴到锁骨振动咽喉部肌肉以诱发吞咽动作;以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用棉签持续加压舌背部前1/3处,持续3~5 s,力度以耐受为度,再用棉签在舌背部由舌尖向舌根部滑行,以促进吞咽动作,增强吞咽反射功能。

    采用盲法由另一位临床医师对两组分别进行数据统计,需观察的指标有:(1)体重增长情况;(2)总奶量增长情况及口饲奶量增长情况;(3)留置胃管时间;(4)总住院时间。

    两组中性别例数为计数资料,其余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ar x\pm s $)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性别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入组时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70,P > 0.05),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n)(1)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newborns in two groups (n)(1)
    组别n性别(n
    干预组 70 44 26
    对照组 70 41 2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治疗前,两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治疗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bar x\pm s $)(2)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newborns in two groups($\bar x\pm s $)(2)
    组别n胎龄(周)出生体重(g)头围(cm)
    干预组 70 34.29 ± 3.12 1 990 ± 632 31.1 ± 2.2
    对照组 70 33.50 ± 3.04 1 879 ± 581 30.5 ± 2.0
    t 1.509 1.080 1.567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体重比较($\bar x\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weigh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pm s $
    组别n体重(g)P
    治疗前治疗后
    干预组 70 1 990 ± 632 2538 ± 521 < 0.05
    对照组 70 1 879 ± 581 2496 ± 394 < 0.05
    t 1.080 0.534
    P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干预组新生儿经治疗后总奶量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并且经治疗后口饲奶增长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3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总奶量增长情况及口饲奶量增长情况比较($\bar x\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of total milk volume and oral feeding milk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bar x\pm s $
    组别n奶量增长量(mL)
    总奶增长量口饲奶增长量
    干预组 70 23.41 ± 8.67 17.18 ± 4.63
    对照组 70 19.58 ± 8.85 15.11 ± 4.79
    t 2.584 2.602
    P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干预组新生儿留置胃管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两组新生儿留置胃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bar x \pm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time and total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pm s $
    组别n留置胃管时间(d)总住院时间(d)
    干预组 70 8.45 ± 10.69 18.75 ± 12.75
    对照组 70 14.18 ± 15.65 23.97 ± 13.57
    t −2.528 −2.342
    P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正常吞咽动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和食道期,需要超过30块肌肉的协同作用,同时需要平稳呼吸的配合,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12]。新生儿以奶液为全部食物,以吸吮或吞咽反射的模式进食,口腔肌肉呈整体模式运动,由于解剖异常、神经肌肉发育迟缓、心肺疾病、感染、胃食管返流[13],部分遗传综合征如Town综合征、Pierre Robin综合征,甚至一些不确定因素均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14],因此新生儿吞咽功能障碍在NICU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喂食时间超过30 min、吸吮中断大于3次、呼吸暂停、咳嗽、呕吐或鼻腔逆流、体重不增等[15],直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临床负担,尤其针对早产儿更为显著。据统计,高达40%的早产儿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16],Changhun Han等[17]研究发现,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越高,机械通气总时间越长,吞咽障碍的风险越大。且早产儿吞咽障碍还会延续至婴幼儿期,甚至成年期,导致进食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心理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缓解吞咽功能障碍常通过经鼻/口留置胃管行重力滴注喂养、非营养性吸吮、人文关怀等措施,收效并不理想;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成人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口腔功能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主要包括进食环境指导、进食内容指导和直接/间接功能训练[18],相关经验可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师可通过完整的病史和详尽的体格检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进而通过影像透视吞咽检查和纤维内窥镜等医疗辅助技术寻找病因[19],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功能训练,减轻口面部感觉超敏状态、增强局部肌肉运动能力[20]

    综上所述,新生儿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不仅选入大部分文献所涉及的早产儿,另外还增加足月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严格筛选出实验对象;通过康复干预辅助治疗吞咽功能障碍,选取体重增长情况、奶量增长量、留置胃管时间、总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误吸、呛咳、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儿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可显著增加奶量、缩短留置胃管及住院时间,这可能是康复训练促进尽早达到经口喂养,增加消化道肌肉功能蠕动及消化酶分泌,达到消化功能进一步成熟,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使得加奶顺利、尽早拔除胃管、缩短住院时间;而体重增加不明显,可能与住院期间使用静脉营养支持补充热卡相关。因此,康复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在新生儿临床工作中是值得推广的。

    然而,该实验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笔者会进一步研究康复治疗与疗程的关系、超/极低体重儿及低体重儿康复治疗的差异等课题,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工作。

  • 图  1  参比系统和待评系统检测结果散点图

    Figure  1.  Scatter plot of test results of reference system and unevaluated system

    图  2  LP(a)分析测量范围

    Figure  2.  LP(a)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

    表  1  精密度实验结果($\bar x \pm s$

    Table  1.   Precision test results($\bar x \pm s$

    样本批内不精密度 批间不精密度
    均值 ± 标准差
    (mg/L)
    变异系数
    (%)
    均值 ± 标准差
    (mg/L)
    变异系数
    (%)
    质控1 124.8 ± 1.8 1.44 124.7 ± 2.08 1.67
    质控2 425.8 ± 1.9 0.45 422.2 ± 3.42 0.81
    混合血清 229.9 ± 2.1 0.91 230.3 ± 2.84 1.2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定值校准品测定结果(mg/L)

    Table  2.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fixed calibrators (mg/L)

    校准品水平定值测定均值偏差(%)允许偏差(%)
    S1 122 124.00 1.63 12.5
    S2 420 425.67 1.35 12.5
    S3 940 932.38 −0.81 12.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临床可报告范围实验结果(mg/L)

    Table  3.   Clinical report range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mg/L)

    稀释倍数结果1结果2结果3均值实测值理论值偏差(%)
    2 374 382 374 376.7 753.4 795.0 5.23
    4 184 168 68 173.3 693.3 795.0 12.8
    8 92 90 86 89.3 714.4 795.0 10.1
    10 72 72 76 73.3 733.3 795.0 7.8
    20 30 32 33 31.7 634.0 795.0 20.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浓度干扰物对正常浓度LP(a)检测的干扰(%)

    Table  4.   Interfer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nterferences to the detection of normal concentration LP(a)(%)

    干扰物质浓度1浓度2浓度3浓度4浓度5
    游离型胆红素 0.0 −0.7 0.5 0.8 1.0
    结合型胆红素 0.3 −0.3 0.8 0.3 0.5
    血红蛋白 0.8 1.8 2.1 1.3 0.8
    乳糜 1.3 0.7 1.7 0.5 0.8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不同浓度干扰物对异常浓度LP(a)检测的干扰(%)

    Table  5.   Interfer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nterferences on detection of abnormal concentration LP(a)(%)

    干扰物质浓度1浓度2浓度3浓度4浓度5
    游离型胆红素 0.8 0.3 0.6 0.4 1.1
    结合型胆红素 0.5 0.9 −0.4 0.1 0.2
    血红蛋白 0.4 0.1 0.0 0.4 0.5
    乳糜 0.4 1.1 0.1 0.2 0.5
    下载: 导出CSV
  • [1] Kronenberg F. Human genetics and the causal role of lipoprotein(a)for various diseases[J]. Cardiovasc Drugs and Ther,2016,30(1):87-100. doi: 10.1007/s10557-016-6648-3
    [2] Franchini M,Capuzzo E,Liumbruno G M. Lipoprotein apher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elevated circulating levels of lipoprotein(a):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 Blood Transfus,2016,14(5):413-418.
    [3] Bucci M,Tana C,Giamberardino M A,et al. Lp(a)and cardiovascular risk:investigating the hidden side of the moon[J]. Nutr Metab and Cardiovasc Dis,2016,26(11):980-986. doi: 10.1016/j.numecd.2016.07.004
    [4] 乔蕊,张捷. 脂蛋白(a)-血脂家族的重要一员[J]. 检验医学,2017,32(7):561-56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2
    [5] WS/T 420-2013.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
    [6] CNAS-CL02: 201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2.
    [7] ISSN: 0273-3099.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 EP5-A2[S]. Wayne, PA, USA: CLSI, 2004.
    [8] WS/T 492-2016.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
    [9] ISSN: 0273-3099.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EP6-A2[S]. Wayne, PA, USA: CLSI, 2003.
    [10] 张秀明. 浅析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实验方案设计[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428-4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5.06.017
    [11] WS/T 402-201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12] 张秀明,范勇利,温冬梅,等. 临床化学自建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确认的分析测量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946-9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12.016
    [13] 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3.
    [14] 王明富. CLIA'88推荐精密度目标在生化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8,10(1):30-31,35. doi: 10.3969/j.issn.1674-7151.2018.01.010
    [15] 杨俊英. 多项生化项目参考区间验证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1435-1436.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5.10.051
  • [1] 游钰云, 洪云飞, 郑霞, 刘菲菲, 尹劲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徐苏, 刘宇晴, 郑兴旺.  血清抗-HBC、CHE、载脂蛋白AI的水平与病毒性肝炎发展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21
    [3] 汤跃跃, 杨寒凝, 金有靓, 李淑敏, 陆永萍.  四维左心房自动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13
    [4] 杨冬梅, 夏春燕, 骆亭君, 王艺晓, 晋臻.  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07
    [5] 李轶勋, 武坤, 陈睿, 王丽英, 斯南卓玛, 夏春燕.  血液细胞分析仪红细胞碎片参数检测性能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15
    [6] 唐菁, 黄俊超, 黄亚非, 耿明珠, 毛小琴, 普建平.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05
    [7] 李俊虹, 李映廷, 陈飞.  血液分析仪XT-4000i在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研究与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林花, 路明亮, 李俊虹.  新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00的诊断性能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郑林琼, 卢静, 叶吉明.  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路轶晴.  CYP4A11和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李贵梅, 陈卫文, 徐应波, 殷晓娥.  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王胜虎.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丹.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性初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李明明.  ASQ评价慢乙肝纤维化分期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康映红.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筛查儿童屈光异常情况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文琳.  干化学法与全自动血球仪测血红蛋白结果比较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冯倩.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文庆.  UF-1 0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鉴别血尿来源的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聂志.  年轻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750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2)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8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20
  • PDF下载量:  3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2-28
  • 刊出日期:  2021-04-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