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

杨紫嫣 李星星 林云红

杨紫嫣, 李星星, 林云红.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84-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2
引用本文: 杨紫嫣, 李星星, 林云红.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3): 84-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2
Zi-yan YANG, Xing-xing LI, Yun-hong LIN.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Complete Dentures for Edentulous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3): 84-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2
Citation: Zi-yan YANG, Xing-xing LI, Yun-hong LIN.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Complete Dentures for Edentulous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3): 84-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2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2
基金项目: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基金资助项目(H-20163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紫嫣(1995~),女,云南宣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口腔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林云红,E-mail:linyunhon@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83.6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Complete Dentures for Edentulous Patients

  • 摘要:   目的  对比无牙颌患者制作全口义齿数字化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4例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组采用数字化方法修复全口义齿,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对比两组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修复后1月内,数字组义齿压痛点总个数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修复后1个月,数字组咀嚼效率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6个月,数字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比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后1周、2个月,数字组在义齿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和咀嚼能力方面评分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无牙颌患者使用数字化全口义齿临床效果良好;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佩戴舒适感、增强佩戴稳定性、提高咀嚼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 上下颌牙列缺失是一种修复常见病,在老年患者中颇为常见。牙列缺失造成的咀嚼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在发音、美观方面还影响社交生活。目前,无牙颌患者主要的修复方式为全口义齿修复。

    在口腔修复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在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和种植体基台等方面已被广泛使用,但全口义齿由于制作步骤多且复杂,出现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发展,现已实现数字化扫描模型、数字化虚拟颌架和数字化排牙等技术[1-3]。对医生经验依赖性大的临床操作和对技工耗时长效率低的手工步骤逐步被数字化技术简化和取代。目前,国际上已有多款投入商业使用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系统,例如AvaDent Digital Dentures 、Baltic Denture System、Dentca CAD/CAM dentures等,这些系统在简化临床步骤和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方面都体现出了数字化技术方便快捷的优势[4]。在国内,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研发的固易美全口义齿修复系统也投入临床使用[5],但其临床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使用固易美系统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在义齿压痛点、咀嚼效率、牙槽骨吸收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

    将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1月至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无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身情况良好,精神状态正常,配合性好,对研究过程知情且能自主签署同意书;(2)颌面部无畸形、无明显颞颌关节疾病;牙槽嵴吸收为Ⅱ度或Ⅲ度(Atwood和Gawood分类法[6-7]),颌位关系基本正常,牙槽骨无不良结构;粘膜厚度、弹性适中,无不良结构,系带及肌肉位置基本正常,唾液分泌正常。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选择数字化全口义齿和传统全口义齿作为修复方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患者纳入数字组,传统全口义齿的患者纳入传统组。数字组12例,平均年龄(65.92±6.08)岁;传统组22例,平均年龄(69.45±4.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77),具有可比性。

    1.2.1   材料及设备

    义获嘉亲水型加聚硅橡胶(轻体)快速固化型(义获嘉公司,德国),红白打样膏(上海市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义获嘉咬合记录硅橡胶(义获嘉公司,德国),贺利氏三层色合成树脂牙(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中国)

    Aidite扫描仪(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固易美设计软件(山东华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固易美灵通3D打印机,Varseo printer 3D打印机(BEGO公司,德国),Thermo Fisher 分光分度计(Thermo Fisher公司,美国)

    1.2.2   操作方法

    本实验临床操作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技工室操作均由同一技师完成。

    数字化全口义齿:(1)无牙颌托盘内用红膏获取患者初印模及初始颌位记录,标记患者口角线、中线、切缘线和唇高线,同时模拟恢复患者上唇丰满度;(2)扫描仪扫描初印模和初始颌位记录数据,数据导入系统,设计诊断义齿(诊断义齿为带有牙列的闭口个别托盘),3D打印诊断义齿;(3)利用诊断义齿进行美学诊断以及咬合关系的检查,硅橡胶材料取终印模,咬合硅胶记录最终颌位关系;(4)扫描仪扫描终印模和最终咬合关系,系统设计排牙,3D打印终义齿树脂模型,翻制树脂模型阴模,在阴模内相应位置插入与系统设计对应型号的成品树脂牙,充胶、固化、抛光,获得终义齿。

    传统全口义齿:(1)无牙颌托盘内用藻酸盐取初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制作个别托盘;(2)个别托盘边缘整塑,硅橡胶取终印模,蜡牙合托记录颌位关系;(3)上牙合架、排牙及上蜡;(4)试戴蜡型返回后装盒、除蜡、充胶、打磨抛光,获得终义齿。

    1.3.1   义齿压痛点个数

    计算修复后1个月内压痛点总个数(压痛点总个数为患者每次复诊压痛点个数相加所得)。

    1.3.2   咀嚼效率

    修复后1个月,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3.3   下牙槽骨骨吸收量

    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患者在相同角度拍摄口腔全景片,测量下牙槽骨骨吸收量。方法为:前牙区以两颏孔下侧连线为基线,后牙区以同侧颏孔下侧及下颌神经孔下侧连线为基线,每个区域均分为4个等分,测量基线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取平均值作为骨高度,计算前牙、后牙区修复前后骨高度的差值,即为下牙槽骨骨吸收量。

    1.3.4   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

    参考李超宏[8]设计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在修复后1周、2个月,患者分别填写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表1),从非常满意-不满意划分4个等级,填表前向患者解释表格内容,确认患者理解后填写,统计评分数据。

    表  1  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
    Table  1.  Satisfaction rating of complete denture
    分级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咀嚼能力总体评价
    非常
    满意
    义齿丰满度高度
    适中、牙齿
    大小合适
    日常发音不受
    任何影响
    戴牙无异物感;
    无任何疼痛
    进食、讲话
    不脱位
    日常进食正常 达到想要
    的期望值
    满意 义齿丰满度
    较好,牙齿
    大小较满意
    能正常交流,
    但个别字符
    发音受影响
    戴牙稍有异物感,
    但可以适应;
    有少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讲话时不易脱位,
    仅吃粘性食物
    时脱位
    能咀嚼一般物,
    但咀嚼蔬菜等
    纤维性食物
    受一定影响
    有少部分未
    达到期望值
    一般 义齿丰满度
    欠佳,牙齿
    大小较满意
    能交流,但
    多数发音
    受影响
    戴牙有异物感,
    戴牙时间稍长
    有不适感;有
    少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讲话时不易脱位,
    进食时脱落
    能咀嚼较软、
    较脆食物
    大部未达到
    期望值
    不满意 义齿丰满度差,
    牙齿大小不满意
    日常交流
    严重影响
    戴牙异物感明显,
    有多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进食、讲话时
    易脱位
    仅能咀嚼
    较软的食物
    未达到
    期望值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对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双侧假设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修复1个月内,计算两组的压痛点总个数,对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 > 0.05),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字组义齿压痛点总个数平均为(0.75±0.75),传统组义齿压痛点总个数平均为(4.73±1.42),数字组压痛点总个数显著小于传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2

    表  2  义齿压痛点总个数和咀嚼效率($ \bar x \pm s $
    Table  2.  The total number of denture tenderness points and the chewing efficiency ($ \bar x \pm s $
    组别义齿压痛点总个数(个)咀嚼效率(%)
    数字组 0.75 ± 0.75 0.51 ± 0.05
    传统组 4.73 ± 1.42 0.37 ± 0.04
    t −8.992 9.188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修复后1个月,测量两组的咀嚼效率,对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 > 0.05),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字组吸光度平均为(0.51±0.05),传统组吸光度平均为(0.37±0.04),数字组吸光度大于传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2

    修复后6个月,测量两组下牙槽骨骨吸收量,对数据行正态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 > 0.05),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字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均小于传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两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 \bar x \pm s $),mm]
    Table  3.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eeth of mandibular alveolar i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mm]
    组别前牙区后牙区
    数字组 0.37 ± 0.15 0.45 ± 0.15
    传统组 0.61 ± 0.19 0.67 ± 0.18
    t −3.773 −3.600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修复后1周、2个月,收集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并统计评分,对数据行秩和检验分析。数字组和传统组对义齿的美观性和发音清晰度、数字组对义齿咀嚼能力满意度均为100%;修复后1周、2个月数字组对义齿美观性和发音清晰度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数字组在义齿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与咀嚼能力方面优于传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
    Table  4.  Satisfaction score of complete denture
    时间分组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zP
    1周 义齿美观性 数字组 0 1 7 4 −0.122 0.929
    传统组 0 2 12 8
    发音清晰度 数字组 0 3 8 1 −0.562 0.574
    传统组 0 9 10 3
    使用舒适感 数字组 0 2 8 2 −4.33 < 0.001*
    传统组 7 14 1 0
    佩戴稳定性 数字组 0 1 9 2 −4.178 < 0.001*
    传统组 7 12 3 0
    咀嚼能力 数字组 0 1 5 6 −4.482 < 0.001*
    传统组 7 13 2 0
    2个月 义齿美观性 数字组 0 0 6 6 −0.617 0.537
    传统组 0 1 12 9
    发音清晰度 数字组 0 1 9 2 −0.202 0.840
    传统组 1 2 15 4
    使用舒适感 数字组 0 1 8 3 −3.379 0.001
    传统组 3 11 8 0
    佩戴稳定性 数字组 0 2 7 3 −3.126 0.002
    传统组 2 14 5 1
    咀嚼能力 数字组 0 1 5 6 −3.081 0.002
    传统组 2 10 8 2
      注:*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评判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时,主要取决于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医生通过临床标准来评判义齿的修复效果,而对于患者来说,从主观角度出发,评估方法基于其使用感受。本实验参考李超宏等[8]设计的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表,将义齿的美观性、发音清晰度、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和咀嚼能力进行分级,让患者更直观的做出评分。因此,本研究通过结合医生客观评判和患者主观感受,从多方面来评价义齿的最终修复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压痛点方面,数字化全口义齿压痛点个数明显少于传统全口义齿,分析原因在于其印模制取的准确性。在制取印模方面,固易美系统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其诊断义齿为带牙的闭口个别托盘,与传统手工制作个别托盘相比,不仅制作时间短[9],托盘范围也更加精确,其预留空间比传统个别托盘更加均匀[10],内部设有组织止点,同时也保证印模材料厚度均匀一致,均匀的预留空间和印模厚度使应力达到合理分配,获得的印模更加符合患者口内实际情况[11-12]。诊断义齿在确定患者咬合关系正确的前提下,由患者主动进行肌功能修整,微压力状态下获得功能性印模,印模通过扫描仪扫描,将数据直接传入系统,减少了手工灌注的误差,精确度更高[13-15]。这种印模方式使基托组织面与黏膜和骨面更加贴合,义齿稳定性和支持力提高,同时基托边缘封闭性增强,固位力也增加。良好的印模提供了义齿的稳定、支持和固位,义齿受力更均匀,不仅减少了压痛点,还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能力,同时,正确的颌位关系和合理的排牙也使咀嚼效率提高。对于颌位关系的确定,固易美系统通过诊断义齿辅助医生对颌位关系进行二次核对,将传统的蜡堤转化为带有咬合关系的诊断义齿,从而更直观、准确地确定颌位关系。确定的颌位关系利用扫描仪进行数字化记录,在虚拟颌架上,固易美系统的数字化排牙技术能自动计算匹配牙列,同时技师也可以对排牙进行调改[16],从而设计出更规范的咬合,进行更标准的排牙。数字化全口义齿下颌牙槽骨骨吸收量相比传统全口义齿更少,归根结底也取决于其印模、颌位及排牙方法的改良,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功能承托区牙槽骨应力分布更加合理,因此减少了牙槽骨压力,延缓了牙槽骨的吸收。

    在患者对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方面,患者对数字化全口义齿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咀嚼能力的评分优于传统全口义齿,分析其原因是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印模、颌位关系和排牙方面更精确标准,因此修复效果相对更理想。但此实验中固易美系统设计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基托部分与传统义齿方法相同,都由装盒充胶制作完成,因此患者对义齿美观性和发音清晰度的评分两者无显著差异。

    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技巧,传统全口义齿也能够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但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传统全口义齿技术方法和制作工艺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因此获得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通常不理想,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简化了临床操作步骤以及替代了大部分的手工步骤,解决了传统全口义齿临床操作流程多且复杂、手工制作义齿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老年人在就诊时容易存在焦虑、恐惧和畏惧等心理[17],往往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相比传统义齿,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就诊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减少了患者就诊时的不良情绪,也提升了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但是数字化全口义齿也有不足之处,在治疗过程无法全程数字化、数字化排牙系统模板不能匹配各个类型的牙弓等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

    此实验选择的患者牙槽骨条件简单,在牙槽骨条件复杂的患者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但总体来说,数字化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最终修复效果相比传统方法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表  1  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

    Table  1.   Satisfaction rating of complete denture

    分级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咀嚼能力总体评价
    非常
    满意
    义齿丰满度高度
    适中、牙齿
    大小合适
    日常发音不受
    任何影响
    戴牙无异物感;
    无任何疼痛
    进食、讲话
    不脱位
    日常进食正常 达到想要
    的期望值
    满意 义齿丰满度
    较好,牙齿
    大小较满意
    能正常交流,
    但个别字符
    发音受影响
    戴牙稍有异物感,
    但可以适应;
    有少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讲话时不易脱位,
    仅吃粘性食物
    时脱位
    能咀嚼一般物,
    但咀嚼蔬菜等
    纤维性食物
    受一定影响
    有少部分未
    达到期望值
    一般 义齿丰满度
    欠佳,牙齿
    大小较满意
    能交流,但
    多数发音
    受影响
    戴牙有异物感,
    戴牙时间稍长
    有不适感;有
    少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讲话时不易脱位,
    进食时脱落
    能咀嚼较软、
    较脆食物
    大部未达到
    期望值
    不满意 义齿丰满度差,
    牙齿大小不满意
    日常交流
    严重影响
    戴牙异物感明显,
    有多处疼痛点
    安静时固位好,
    进食、讲话时
    易脱位
    仅能咀嚼
    较软的食物
    未达到
    期望值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义齿压痛点总个数和咀嚼效率($ \bar x \pm s $

    Table  2.   The total number of denture tenderness points and the chewing efficiency ($ \bar x \pm s $

    组别义齿压痛点总个数(个)咀嚼效率(%)
    数字组 0.75 ± 0.75 0.51 ± 0.05
    传统组 4.73 ± 1.42 0.37 ± 0.04
    t −8.992 9.188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下牙槽骨前牙、后牙区牙槽骨骨吸收量[($ \bar x \pm s $),mm]

    Table  3.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eeth of mandibular alveolar i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mm]

    组别前牙区后牙区
    数字组 0.37 ± 0.15 0.45 ± 0.15
    传统组 0.61 ± 0.19 0.67 ± 0.18
    t −3.773 −3.600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分

    Table  4.   Satisfaction score of complete denture

    时间分组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zP
    1周 义齿美观性 数字组 0 1 7 4 −0.122 0.929
    传统组 0 2 12 8
    发音清晰度 数字组 0 3 8 1 −0.562 0.574
    传统组 0 9 10 3
    使用舒适感 数字组 0 2 8 2 −4.33 < 0.001*
    传统组 7 14 1 0
    佩戴稳定性 数字组 0 1 9 2 −4.178 < 0.001*
    传统组 7 12 3 0
    咀嚼能力 数字组 0 1 5 6 −4.482 < 0.001*
    传统组 7 13 2 0
    2个月 义齿美观性 数字组 0 0 6 6 −0.617 0.537
    传统组 0 1 12 9
    发音清晰度 数字组 0 1 9 2 −0.202 0.840
    传统组 1 2 15 4
    使用舒适感 数字组 0 1 8 3 −3.379 0.001
    传统组 3 11 8 0
    佩戴稳定性 数字组 0 2 7 3 −3.126 0.002
    传统组 2 14 5 1
    咀嚼能力 数字组 0 1 5 6 −3.081 0.002
    传统组 2 10 8 2
      注:*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孙玉春,孙儒,邓珂慧,等. 全口义齿数字化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53(1):60-65. doi: 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8.01.013
    [2] Maestre Ferrín L,Romero Millán J,Peñarrocha Oltra D,et al. Virtual articulator for the analysis of dental occlusion:an update[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2,17(1):e160-e163.
    [3] Yu X,Cheng X,Dai N,et al. Study on digital teeth selection and virtual teeth arrangement for complete denture[J]. 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18,155:53‐60.
    [4] Steinmassl P A,Klaunzer F,Steinmassl O,et al. Evaluation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AD/CAM denture systems[J]. Int J Prosthodont,2017,30(2):116-122.
    [5] 孙玉春, 王勇, 周永胜, 等. 功能易适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和设备: 中国, CN108024847B [P]. 2020-09-11.
    [6] Atwood D A. Reduction of residual ridge:a major oral disease entity[J]. J Prosthet Dent,1971,26(3):266-279. doi: 10.1016/0022-3913(71)90069-2
    [7] Cawood J I,Howell R H.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edentulous jaw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8,17(4):232-236. doi: 10.1016/S0901-5027(88)80047-X
    [8] 李超宏,王贻宁,吴忠荣. 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研究[J]. 口腔医学纵横,1999,(3):163-164. doi: 10.3969/j.issn.1671-7651.1999.03.012
    [9] 魏菱,陈虎,周永胜,等. 数字化全口义齿个别托盘制作与临床应用时间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1):86-91.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7.01.015
    [10] Sun Y,Chen H,Li H,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final impressions from three- dimensional printed custom trays[J]. Sci Rep,2017,7(1):14958. doi: 10.1038/s41598-017-14005-8
    [11] Hwang H J,Lee S J,Park E J,et al. Assessment of the trueness and tissue surface adaptation of CAD-CAM maxillary denture bases manufactured using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J]. J Prosthet Dent,2019,121(1):110‐117.
    [12] Steinmassl O,Dumfahrt H,Grunert I,et al. CAD/CAM produces dentures with improved fit[J]. Clin Oral Investig,2018,22(8):2829-2835. doi: 10.1007/s00784-018-2369-2
    [13] Schmidt A,Klussmann L,Wöstmann B,et al. Accuracy of digital and conventional full-arch impressions in patients:An update[J]. J Clin Med,2020,9(3):688. doi: 10.3390/jcm9030688
    [14] Yoon S N,Oh K C,Lee S,et al. Tissue surface adaptation of CAD-CAM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complete denture bases manufactured by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A clinical study[J]. J Prosthet Dent,2020,124(6):682-689. doi: 10.1016/j.prosdent.2019.11.007
    [15] Wang C, Shi Y F, Xie P, et al. Accuracy of digital complete den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 vitro studies[J]. J Prosthet Dent, 2020, S0022-3913(20). DOI: 10.1016/j.prosdent.2020.01.004.
    [16] 孙玉春, 王勇, 钟伟秋,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全口义齿制作方法和装置: 中国, CN106687068A[P]. 2017-05-17.
    [17] 石兴莲,郝巍巍,韩静,等. 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心理及行为现状的文献分析[J]. 护理研究,2018,32(4):599-601.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8.04.028
  • [1] 李炎杰, 陈明珠, 胡江天.  数字化集成技术在多学科联合辅助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01
    [2] 肖倩, 周锟, 王蕾, 高俊, 陈俊润, 任娅岚.  上下颌轻中度拥挤下iTero Element 1口扫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25
    [3] 季娟娟, 刘亚丽, 周治, 许艳华, 朱亚玲, 王睿.  数字化技术对上颌唇向低位尖牙矫治的干预,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3
    [4] 周静, 陈丽琼, 冯雯娟, 吴长云, 孙素, 李昌全, 王荃.  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方法在正畸托槽定位粘接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7
    [5] 李霞, 王晋.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病变诊断效能的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4
    [6] 孟贺, 邓永强.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14
    [7] 李俊满, 钱捷, 殷毅, 彭艺, 税艳青, 杨春, 胡瑜, 杨禾丰.  利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口腔医学生牙体预备聚合度情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张浒, 蒙俊, 白向锋, 何建超, 陶杰, 蔡红雁.  C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李黎, 徐邦勇, 高珺, 袁瑗, 孟超.  米诺环素对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熊萍.  口腔综合临床教学模式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实习效果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张洪斌.  腹腔镜柱状APR与传统开腹APR术后疗效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段风.  固定临时冠桥和■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咬合重建中的临床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杨德兴.  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引入临床决策方法临床能力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陶静楠.  实施PICC维护标准化管理方法及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龙茹华.  可视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本科实习生学习气管插管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高国杰.  后牙间隙义齿修复前远中磨牙位置的正畸调整,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肖旭辉.  种植义齿在下颌骨缺损咬合重建1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光泽.  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全牙义齿修复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吴云鼎.  实时定量PCR的数据归一化方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贺斌.  数字化钼靶检查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5)

    1. 熊蕾,王金莹,郝俊祥,高志强,王丽敏. 3D打印技术对无牙颌患者义齿修复美观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美容医学. 2024(02): 150-153 . 百度学术
    2. 姜珊. 老年牙槽嵴严重吸收下颌无牙患者经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全口义齿修复的效果评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10): 1700-1702 . 百度学术
    3. 邹蕾,鄢荣曾,李乐兰,王博馨. 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对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的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23(36): 99-103 . 百度学术
    4. 方泽越,张占山,刘永刚,白颖,陈殿斌. 长正中牙合型与传统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20): 5066-5069 . 百度学术
    5. 季仁兴,黄丹. 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疗美容. 2021(11): 70-72+7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47
  • HTML全文浏览量:  2316
  • PDF下载量:  30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11
  • 刊出日期:  2021-04-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