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

秦杰琛 左笑菲 邹澄 庹呈杰 张科涛 张晓梅 赵庆

马子林, 马文妮, 马懿, 范咏诗, 金艳, 黄英. 基于Kano模型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70-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25
引用本文: 秦杰琛, 左笑菲, 邹澄, 庹呈杰, 张科涛, 张晓梅, 赵庆.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5): 1-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01
Zilin MA, Wenni MA, Yi MA, Yongshi FAN, Yan JIN, Ying HUA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ased on Kano Model[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2): 170-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25
Citation: Jie-chen QIN, Xiao-fei ZUO, Cheng ZOU, Cheng-jie TUO, Ke-tao ZHANG, Xiao-mei ZHANG, Qing ZHAO. Antimicrobial and Antitumor Zingiberaceae Diterpene Derivatives Prepared by Structure Modific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5): 1-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01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533,21662048);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7FF116(-011)];云南省“中药活性物质与新制剂研究”研究生导师团队基金资助项目(201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秦杰琛(1995~),男,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张晓梅,E-mail:meimeizhang.net@163.com

    赵庆,E-mail:qingzhaokm2008@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284

Antimicrobial and Antitumor Zingiberaceae Diterpene Derivatives Prepared by Structure Modification

  • 摘要:   目的  以二萜Coronarin E为原料通过衍生化反应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萜衍生物。  方法  二萜Coronarin E经二氧化硒氧化、酰化及光敏氧化三步反应制备丁烯酸内酯衍生物,并测试其产物的抗菌及体外细胞毒活性。  结果  共制备2个具有丁烯酸内酯结构的衍生物,其中一个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而另一个衍生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具有很好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结论  以姜科二萜为原料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全球房颤[包括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约5 970万例[1],成人患病率达2%~4%[2]。房颤可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和痴呆症[3],给患者家庭、社会健康及卫生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线治疗方案,具有安全、快速及成功率高等特点[4-5]。然而,房颤消融后心律失常的复发、心悸、焦虑、疲劳和睡眠困难等症状,使患者仍然面临各种困难的挑战[5]。了解患者真实的健康教育需求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但其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研究重点忽略了患者真实的健康教育需求。

    Kano模型是日本质量管理学家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一种对需求评估和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它可以对顾客需求属性进行界定、排序、归类及分析[6]。因此,本研究基于Kano模型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以准确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的属性及重要度,旨在为临床制定可实施的、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中房颤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周岁;(3)首次行射频消融术并顺利完成手术;(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近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3)严重沟通困难,听力、表达障碍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号:2023-006-01),同意开展。

    1.2.1   问卷设计与检验

    (1)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小组成员自行设计,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房颤类型。(2)基于Kano模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本研究基于Kano模型,在文献检索及研究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初步构建具有6个维度40个条目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后选取云南省昆明市6所综合医院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专家13名进行2轮函询。函询专家本科8名、硕士4名,博士1名;副高级11名、正高级2名。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73、0.91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23、0.321,2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专家意见,最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药物指导、生活指导、自我监测、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方式6个维度共32个条目。根据Kano模型理念[7],在需求属性调查过程中,每个条目均采用正反向两种方式向患者提问,分别是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在面对提供或者不提供某项健康教育时的态度(表1),答案设置为: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能忍受、不喜欢5个选项,依次赋分5~1分,共有5×5种可能的答案组合。预调查结果显示,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24,内容效度为0.938,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9]

    表  1  Kano模型需求属性分类表
    Table  1.  Kano model requirement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table
    提供某项健康教育
    (正向问题)
    不提供某项健康教育(反向问题)
    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能够忍受不喜欢
    喜欢QAAAO
    理应如此RIIIM
    无所谓RIIIM
    能够忍受RIIIM
    不喜欢RRRRQ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2   Kano模型属性分类方法

    Kano模型是一种可以识别顾客需求并确定需求优先顺序的有效工具,该模型根据服务质量特性满足的情况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将顾客需求划分为必备型需求(M)、期望型需求(O)、魅力型需求(A)、无差型需求(I)、反向需求(R)及可疑结果(Q)6类[10]。在5×5种可能的结果中,每个结果对应一个Kano模型类别,所有条目以出现频次最高的属性为该项服务的Kano属性。

    1.2.3   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分析方法

    根据各需求满意度(Better)和重要度(Worse)的计算结果,进而绘制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满意度系数(SI)=(A+O)/(A+O+M+I),取值范围为0~1,其越接近1表明该服务对需求满意度影响越大,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效果越强,上升的越快;重要度系数(DSI)=(-1)×(O+M)/(A+O+M+I),取值范围为-1~0,其越接近-1说明该服务对需求的重要度影响越大[11]。以Worse的绝对值为横坐标,Better为纵坐标,可分为4个象限,第1至第4象限分别对应O、A、I、M种类别的需求。位于第1象限的属性具有较高的SI和DSI绝对值,需要更多关注,应优先提供这些需求;位于第2象限的属性具有较高的SI值但较低的DSI绝对值,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但对不满意度的影响较小;位于第四象限的属性,SI值较低但DSI绝对值较高,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小。位于第3象限的属性具有较低的SI和DSI绝对值,表明它们并不重要。

    1.2.4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2名研究小组成员以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向调查对象解释该问卷的目的及意义,征得患者同意后,教会调查对象填写方法并逐一作答。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90份,由2名研究小组成员录入调查数据并核对,排除漏填以及规律作答的问卷后,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

    采用SPSS2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进行描述。根据Kano模型评价结果分类对照表,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类,通过计算Better-Worse系数绘制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明确不同需求类别。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纳入180例有效资料,其中:男116例,女64例,年龄39~79岁,平均(59.91±9.70)岁;有并存疾病129例,其中并存疾病为高血压或是糖尿病的有113例;房颤分型:阵发性房颤143例,持续性房颤37例。

    根据Kano模型属性分类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包括13项(40.63%)期望型需求,11项(34.38%)魅力型需求,6项(18.75%)必备型需求,2项(6.25%)无差异型需求。具体分类结果见表2

    表  2  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属性结果汇总(n=180)
    Table  2.  Summary of the results of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n=180)
    维度条目KANO属性构成(例)KANO
    属性
    满意度重要度
    AOMIRQ
    疾病知识教育需求
    1.房颤的发病原因 19 103 49 9 0 0 O 0.678 −0.844
    2.房颤的症状 34 95 36 15 0 0 O 0.717 −0.728
    3.房颤的危害 25 43 107 4 0 1 M 0.380 −0.830
    4.高血压、糖尿病与房颤的关系 112 8 57 3 0 0 A 0.667 −0.361
    5.房颤的治疗方案 15 25 119 21 0 0 M 0.222 −0.800
    6.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能的并发症 29 78 64 9 0 0 O 0.594 −0.789
    7.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相关知识 128 14 33 4 1 0 A 0.793 −0.263
    8.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情况 17 24 136 3 0 0 M 0.228 −0.889
    药物指导教育需求 9.药物服用目的及原则 17 117 43 3 0 0 O 0.744 −0.889
    10.药物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7 129 27 6 0 1 O 0.816 −0.872
    11.药物服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25 119 31 5 0 0 O 0.800 −0.833
    12.哪些药会影响抗凝药的药效 20 16 121 23 0 0 M 0.200 −0.761
    13.如何预防和识别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 117 13 32 18 0 0 A 0.722 −0.250
    生活指导教育需求 14.术后总的饮食要求及注意事项 23 10 142 5 0 0 M 0.183 −0.844
    15.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药的药效 24 119 32 4 0 1 O 0.799 −0.843
    16.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 132 12 26 10 0 0 A 0.800 −0.211
    17.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29 122 27 2 0 0 O 0.839 −0.828
    18.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运动的注意事项 24 117 29 10 0 0 O 0.783 −0.811
    19.吸烟、酗酒对病情发展的影响 114 35 14 17 0 0 A 0.828 −0.272
    自我监测教育需求 20.术后自测脉搏的方法、频数、时间 18 125 32 5 0 0 O 0.794 −0.872
    21.出现哪些症状及体征需及时就诊 15 110 51 4 0 0 O 0.694 −0.894
    22.定期门诊复查的时间与方法 35 18 125 2 0 0 M 0.294 −0.794
    社会心理教育需求 23.心理疏导对疾病的意义 122 20 33 4 1 0 A 0.793 −0.296
    24.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
    对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
    122 26 20 12 0 0 A 0.822 −0.256
    25.医生、护士提供心理支持 24 6 34 116 0 0 I 0.167 −0.222
    26.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136 8 10 26 0 0 A 0.800 −0.100
    健康教育方式需求 27.集中健康教育讲座 23 23 18 116 0 0 I 0.256 −0.228
    28.医护一对一讲解形式 113 20 41 6 0 0 A 0.739 −0.339
    29.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112 28 34 6 0 0 A 0.778 −0.344
    30.网络平台(手机、QQ、微信) 24 120 31 5 0 0 O 0.800 −0.839
    31.病友交流 27 112 35 6 0 0 O 0.772 −0.817
    32.出院随访 136 9 32 3 0 0 A 0.806 −0.22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经计算,32项健康教育需求SI的平均值为0.634和DSI的平均值为0.599,以DSI的绝对值为横坐标,SI为纵坐标,共划分为4个不同象限:第1象限有12项(37.50%),属于期望型需求;第2象限有11项(34.38%),属于魅力型需求;第3象限有2项(6.25%),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第4象限有7项(21.88%),属于必备型需求,见图1

    图  1  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
    Figure  1.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needs-satisfaction matrix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发作和心律失常相关症状会有所减少,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和病情差异,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可达15%~70%[12]。研究显示[13],在成功消融后患者报告的健康状况改善比他们预期的要慢得多,且患者会遇到来自身体、心理和社会所带来的等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多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近年来,Kano模型逐渐受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杨荣卓等[14]利用Kano模型,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的出院照顾需求进行定性分析,以寻找制定健康指导措施的依据。金环等[15]采用Kano模型分析孕妇需求的重点与属性,以提高孕妇健康教育参与积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若能及时认识并区分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重点和属性,全面评估患者需求满足及未满足情况,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Kano模型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定性分析,识别出患者迫切且需要满足的需求,并以此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在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必备型需求也称基本型需求,如果不提供可能会让顾客不满意,但提供时,也不会提高顾客的满意度[16]。本研究结果显示,条目3、5、8、12、14、22属于必备型需求。从医护角度来看,若患者自身对房颤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较低的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患者过度担心,影响患者后期的健康管理。因此,让患者正确的认识“房颤的危害”“房颤的治疗方案”及“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情况”是提高其疾病知识水平的必备型需求。由于本次调查中显示有71.67%的患者除了房颤以外还有其他疾病的合并症,所以大部分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不仅是吃抗凝药,还有其他疾病的药物长期服用,因此了解“哪些药会影响抗凝药的药效”属于必备型需求。研究显示[17],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会对食管壁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电热影响,因此患者“术后总的饮食要求”应严格管理。建议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以帮助患者改善生理机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调查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地州,所以了解“门诊复查的时间与方法”也是患者内心最基本的诉求。

    期望型需求与满意度呈线性相关,当此类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时,顾客满意度会提升,反之满意度会降低,因此要主动满足此类需求[16]。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期望型属性共13项(40.63%),见表2。研究显示[18],我国大部分社区老年人普遍缺乏关于房颤典型症状和治疗选择的相关知识。不仅在普通公众中,在症状确实发生的房颤患者中也是如此。因此,在疾病知识教育需求中,患者对于房颤最基本的“发病原因”“症状”“射频消融术后可能的并发症”都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了解。房颤患者首次行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较高,术后需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因此,在药物指导教育需求和生活指导教育需求中,建议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告知患者生活中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药的药效,保证服药的有效性,从而降低复发率。由于术后康复需要患者长时间的坚持,因此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给他们讲解射频消融术后运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学会合理的运动,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研究显示[19],术后患者学会房颤自我监测的一些方法对患者的健康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自我监测教育需求中,医护人员主动告知患者术后自测脉搏的方法、频数、时间和出现哪些症状及体征及时就诊,可以减少患者出院时因害怕复发而再次入院的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近年来,许多人利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然而网络提供的信息程度不一,几乎没有标准化。因此,在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患者希望能通过网络平台(手机、QQ微信)或者定期病友交流获取更多关于疾病的专业指导,从而提升自己对疾病的生活掌控感。

    魅力型需求如未能提供,顾客的满意度不会降低;如提供,则顾客的满意度会提升[20]。在此次调查中,魅力型需求有11项(34.38%),见表2。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希望得到更详细的、更具体的健康指导。由于医护工作强度较大,所以对于“医护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及“出院随访”等健康教育方式患者内心可能是期待的,但是出于理解大部分患者也不强求。对于这些需求,建议科室统筹协调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满足患者相关需求,将其转化为科室自身优势,以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科室竞争力。高血压与糖尿病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房颤常同时存在[21-22]。此次被调查者中合并高血压或是糖尿病的患者占62.78%,因此,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糖尿病与房颤的关系”能提高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显示[4],射频消融术后1~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倦、晕厥、心悸、即使在休息时心率也很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困难等情况。这些症状对患者来说是焦虑的,当症状出现时应该怎么做,患者需要被指导。所以对于“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如何预防和识别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等相关事项的教育需求,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在充分满足必备型需求的基础上,改进发展魅力属性的健康教育需求,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超比例的满足感。此外,有研究显示[23],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指导他们积极应对,同时可以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期达到令人惊喜的健康教育效果。

    无差异型需求是指不会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需求,无论是否被提供,都不会影响顾客满意度[20]。在此次调查中,无差异型需求有2项(6.25%),分别是“医生、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和“集中健康教育讲座”。在临床工作中,社会心理问题较为敏感,患者在短期的住院期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即使有焦虑抑郁症状也不愿意与医护人员沟通。可能的原因包括:(1)本次被调查者64.44%为男性患者,不善于表达;(2)患者害怕自己的情绪给家属带来麻烦,让家属担心;(3)患者没有正确认识到焦虑、抑郁对疾病的不利影响。因此觉得“医生、护士提供心理支持”不是必须的。此外,在本次调查中,由于大部分患者来自地州,因此集中健康教育讲座对于他们来说不够简单快捷,这可能是它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的原因之一。

    图1结果显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32项健康教育需求中,第1象限有12项,第2象限有11项,第3项象限有2项,第4象限有7项。结合表1结果,第1象限的12项需求位于优势区,属于期望型需求,若该区域内需求得到满足,则满意度将会迅速提升。第2象限的11项需求位于待改进区,属于魅力型需求,对患者的重要度小但满意度影响较大。这提示,医护人员需重点关注期望型与魅力型需求,不断优化发展这2类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患者并提高其就医满意度。第3象限的2项需求位于次要改进区,属于无差异型需求,本研究中对于无差异型需求“医生、护士提供心理支持”和“集中健康教育讲座”,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地域情况,进行针对性改进,确保满足患者真实的健康教育需求。第4象限的7项需求位于维持区,属于必备型需求,是患者最基本的需求,对满意度影响小,但对患者来说影响较大,因此应该根据实际优先满足。此外,通过对比发现,第4象限中原本属于第1象限的条目6“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从期望型需求转变为魅力型需求,这也提醒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动态地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本研究采用Kano模型分析方法,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细分归类,有助于医护人员明确患者的真实需求,确定优先改善重点及优化方向,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从而缩小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期望服务和实际感知服务之间的差异,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但Kano模型是一个定性分析模型,未来需与量性工具结合使用,使结果更加真实准确。

  • 图  1  Coronarin E的二氧化硒氧化反应

    Figure  1.  SeO2 oxidation reaction of coronarin E

    图  2  化合物1的酰化反应

    Figure  2.  Acylation reaction of compound 1

    图  3  化合物2的光敏氧化反应

    Figure  3.  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of compound 2

    表  1  化合物3和4对病原菌株抑菌活性筛选结果(抑菌圈直径:mm)

    Table  1.   The result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pathogens (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mm)

    病原菌株化合物3化合物4
    金黄色葡萄球菌29213 10.1
    MRSA 1450 8.2 10.5
    MRSA 1505 10.1 10.3
    MRSA 2024 8.2
    MRSA I-20 10.0
    MRSA I-67 9.8
    MRSA 1957 8.1
    MRSA 28299 10.5
    克雷伯氏菌13883 10.8
    粪肠球菌29212 9.4
    白色葡萄球菌1029 12.0
    铜绿假单胞菌PA01 10.2
    大肠杆菌25922 10.0
    鼠伤寒沙门氏菌χ 8956 17.0
    鲍曼不动杆菌19606 13.2
    枯草芽孢杆菌6633
      注:表中抑菌圈直径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表示无抑菌圈。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13),7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45015052024195728299I-20I-67),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 1029);革兰氏阴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χ 8956),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0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 ATCC 2592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 ATCC 19606),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 ATCC 13883),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 2921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化合物4与三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测试结果

    Table  2.   Combination test of compound 4 with three antibiotics

    菌株药物MIC(μg/ml)最佳抑菌点(化合物4∶抗生素)FICI作用方式
    鼠伤寒沙门氏菌χ8956 化合物4 0.25
    万古霉素 0.25 0.125∶0.0625 0.75 +
    氨苄西林 2 0.125∶1 1 +
    卡那霉素 2 0.0625∶1 0.75 +
    鲍曼不动杆菌19606 化合物4 0.5
    万古霉素 0.25 0.125∶0.125 0.75 +
    氨苄西林 8 0.25∶8 1.5
    卡那霉素 4 0.25∶4 1.5
    白色葡萄球菌1029 化合物4 0.5
    万古霉素 0.125 0.125∶0.03125 0.5 ++
    氨苄西林 0.5 0.25∶0.125 0.75 +
    卡那霉素 4 0.125∶1 0.5 ++
      注:1、FICI = 甲药MIC联合/甲药MIC单用 + 乙药MIC联合/乙药MIC单用,其中甲药代表化合物4,乙药代表抗生素。FICI > 1,表示两药有无关作用;0.5 < FICI≤1,表示两药有相加作用;FICI≤0.5,表示两药有协同作用。2、以“++”表示协同作用,“+”表示相加作用,“−”表示无关。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产物对五种肿瘤细胞株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μM)

    Table  3.   The IC50 value of 3 and 4 against five tumor cell lines (μM)

    化合物编号白血病HL-60肝癌SMMC-7721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
    3 2.55 2.77 1.17 2.49 1.37
    4 15.71 15.62 26.49 25.13 22.87
    顺铂 5.00 4.33 2.17 9.18 13.19
      评价标准:无效IC50 > 40 μM;有效IC50 < 40 μM;标示下划线的为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顺铂。
    下载: 导出CSV
  • [1] 赵庆,贺小琼,郝小江,等. 滇姜花二萜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3):395-397. doi: 10.3969/j.issn.1001-6880.2010.03.008
    [2] 赵声定,马莎,赵庆,等. 三个二萜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33-34,50. doi: 10.3969/j.issn.1000-2723.2010.03.011
    [3] 高杰杰,郝小江,何红平,等. 圆瓣姜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28-30. doi: 10.3969/j.issn.1000-2723.2013.03.008
    [4] Zhao Q,Hong X,Wang Y S,et al. Two new diterpenoids from Hedychium forrestii[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2003,14(11):1141-1143.
    [5] 赵庆,郝小江,陈耀祖,等. 滇姜花抗肿瘤活性二萜及其光敏氧化反应的研究[J]. 植物学报,1999,41(5):28-30.
    [6] Zhao Q,Hao X J,Chen Y Z,et al. Studies on 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of diterpenoids from Hedychium genus[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1996,7(1):25-28.
    [7] 赵庆,邹澄,余琴,等. 毛姜花中的细胞毒活性二萜成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33(6):1220-1225. doi: 10.3969/j.issn.0251-0790.2012.06.017
    [8] 赵庆,叶晓雯,陈凌云,等. 圆瓣姜花中的单萜类成分[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1):35-36. doi: 10.3969/j.issn.1000-2723.2004.01.016
    [9] Zhao Q,Gao J J,Qin X J,et al. Hedychins A and B,6,7-dinorlabdane diterpenoids with a peroxide bridge from Hedychium forrestii[J]. Org Lett,2018,20(3):704-707. doi: 10.1021/acs.orglett.7b03836
    [10] Zou Q Y,Wu H F,Tang Y L,et al. A new labdane diterpene from the rhizomes of Alpinia officinarum[J]. Nat Prod Res,2016,30(1):1-6. doi: 10.1080/14786419.2015.1012717
    [11] Kiem P V,Thuy N T K,Anh H L T,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hizomes of Hedychium coronarium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duction LPS stimulated in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11,21(24):7460-7465.
    [12] 冯彦,赵一纯,陈其润,等.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3):13-15.
    [13] 黎晓菊,庹呈杰,周明曦,等. 姜黄与紫色姜提取物光照处理后的抗菌活性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0,43(5):6-10.
    [14] 钟楚楚,赵晋彤,范宇,等. 超声提取夏枯草总黄酮及抗菌活性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6):651-653. doi: 10.3969/j.issn.1672-0946.2019.06.003
    [15] Zuo G Y,Yang C X,Ruan Z J,et al. Potent anti-MRSA activity and synergism with aminogly- cosides by flavonoid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t barks of Morus alba,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Medicinal Chemistry Research,2019,28(9):1547-1556. doi: 10.1007/s00044-019-02393-7
    [16] Liu Q Q,Han J,Zuo G Y,et al. Potentiation activity of multiple antibacterial agents by Salvianolate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J].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6,131(1):13-17. doi: 10.1016/j.jphs.2015.10.009
    [17] 谢俊杰,阮兆娟,左国营. 蛇葡萄素与8种抗生素联用的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2019,30(1):21-25.
    [18] Zhao S Y,Zhong Z G,Liao W,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ntitumoror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Cestrum nocturnum Linn in vitro[J]. Nat Prod Res Dev,2008,20(1):125-128.
  • [1] 曾维兴, 何永文.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杨敏, 林琪琪, 刘丹丹, 周宏宇.  水仙环素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22
    [3] 蒋迁, 孙宇, 霍丽珺, 雷雅燕, 裴洛伟.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03
    [4] 连文静, 贺小琼, 赵庆, 王宜挺, 吴怡, 尤雨桐.  松萝烟酰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5] 周金娜, 董成梅, 邹澄, 秦杰琛, 赵庆, 胡建林, 段文越, 杨为民.  酸酐酯化法制备原人参二醇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李瑞, 段文越, 邹澄, 赵庆, 黄丽, 周金娜, 胡建林, 杨为民.  一个新颖的三七皂苷元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李瑞, 陈晨, 邹澄, 赵庆, 郭巍怡, 黄丽, 杜如男, 杨为民.  一个新颖的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英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王秀花, 杨重明, 杨超, 张光云, 任东伟, 王学昌.  临沧市人民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海青山, 马晓霞, 杨榆青, 杨竹雅.  滇西乌头中三种二萜生物碱相关药效和毒性的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李菊.  重楼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皂苷的抗肿瘤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王静.  AMH-T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邵文萍.  云南宣威肺腺癌细胞XWLC-05转染HLA-A*0201的抗肿瘤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田园.  羧酸酯酶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杨立斗.  羟基磷灰石晶须/纳米氧化锌复合抗菌人工骨体外极限降解实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勇.  阿坝当归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曾红静.  蛋氨酸补偿代谢途径及蛋氨酸酶抗肿瘤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李勇.  滇产隆萼当归化学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张利娟.  吲哚美辛联合茶多酚对荷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三七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张雁丽.  化合物LJZ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3)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81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2-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6-02
  • 刊出日期:  2021-05-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