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杨瑛 黎仁兰 宋磊 何斌 庄冬梅

杨瑛, 黎仁兰, 宋磊, 何斌, 庄冬梅.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引用本文: 杨瑛, 黎仁兰, 宋磊, 何斌, 庄冬梅.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6):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Ying YANG, Ren-lan LI, Lei SONG, Bin HE, Dong-mei ZHUANG.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Follow-up Methods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Surgic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6):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Citation: Ying YANG, Ren-lan LI, Lei SONG, Bin HE, Dong-mei ZHUANG.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Follow-up Methods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Surgic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6): 170-17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36
基金项目: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课题(2019-14-02-01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瑛(1971~),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临床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

    黎仁兰,E-mail:2862844038@qq.com

  • 中图分类号: R543.6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Follow-up Methods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Surgic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病房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6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医院规定流程进行出院宣教以及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随访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院外预防行为依从性、健康教育有效性、满意度、VTE发生率有无差异。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行为依从性(t = -14.913,P < 0.001)、健康教育有效性(χ2 = 71.314,P < 0.001)、满意度(t = -12.273,P < 0.001)3个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VTE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β = 0.22,t = 2.176,P < 0.05)。  结论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扩大VTE疾病预防覆盖面,可应用推广。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其高发生率和致死率,近年来广受关注[1]。多项研究显示VTE相关事件出院后高达70%~75%,患者在90 d内仍然有VTE的风险[2-4]。降低VTE的发生率,高风险期的有效预防值得高度关注[5-7]。2013年的全国大规模调查显示我国的VTE防预现状是风险性高,但防预率低[8]。形成VTE预防护理规范的医院仅有73.3%,VTE的预防措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9]。根据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VTE高风险出院患者的调查显示,约70%的患者在出院后的VTE高风险期内预防措施空白。VTE相关最佳证据指出静脉血栓是可以积极预防干预的疾病[10-12],但医院常规随访不能满足患者对该疾病的预防需求。本研究通过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病房出院患者的数据,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目的在于探讨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在VTE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为VTE高风险患者的院外防治管理提供依据。

    1.1.1   对象

    使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病房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出院的192例VTE高风险患者为研究对象,VTE评估工具使用2005年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13]

    1.1.2   纳入标准

    (1)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VTE评分为高风险;(2)沟通表达正常。(3)患者或同住家属微信程序运用熟练。

    1.1.3   排除标准

    (1)精神异常不能配合锻炼者;(2)患有严重器官衰竭等疾病,不适合参与者;(3)不配合拒绝参与者。共排除不能参与研究者32人。

    该研究方案已通过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临床研究伦理会批准,患者总数192例:将患者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当中国,其中实验组9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8岁;男性56人,女性40人;小学学历84人,初中学历9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月收入2 000元以下者81人,2 000~3 000元者8人,3000~4000元者5人,4 000元以上者2人。对照组96例,年龄22~78岁,平均60.54岁;男性58人,女性38人;小学学历77人,初中学历15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月收入2 000元以下者75人,2 000~3 000元者11人,3 000~4 000元者9人,4 000元以上者1人。运用χ2检验对比性别,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对比年龄、收入资料,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出院时常规宣教,发放VTE预防手册,出院后1周、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VTE的预防情况并进行指导。3个月后对患者现状进行调查了解。

    实验组:由科室随访管理组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根据VTE高风险患者出院后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内容,包括建档宣教方式、微信随访方式、调查督导方式,分阶段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随访管理小组。1名N3级护士担任随访组长,由3名N2级护士和3名主治医师以“护 + 医”模式组成3组随访小组,小组成员均需培训后上岗;(2)制作科室随访调查表,并在过程中根据情况修订。调查表由健康教育有效率调查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组成,以调查随访工作的完成情况;(3)建档宣教方式。在患者出院阶段应用,向介绍组合随访方式,为患者建立详细的随访管理档案,发放VTE预防知识手册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初步建立VTE预防的概念;(4)微信随访方式。在患者居家阶段应用,患者加入科室微信群后,随访管理组将同一星期出院的高风险患者分为一组,按轮流方式将分组患者分给小组进行管理。小组管理员建立日程表,每周一和周四推送VTE预防相关措施内容,查看微信群待办项目了解患者浏览情况,保证干预的有效性。每周二和周五以“护 + 医”模式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确保对患者做出及时、准确、全面的指导。对于个别特殊患者(理解能力较差、年龄较大),可利用微信视频功能单独进行宣教指导。微信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变量,提高依从性;(5)调查督导方式。用以监测整个随访过程,及时排除随访变量,保障随访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分别对患者和小组成员进行督导。若患者在一周内未在微信中出现,及时联系该患者,帮助患者排除干扰因素,实现自我健康管理;随访组长负责督导小组成员,查看随访内容明细,根据随访调查表填报情况计算随访率、有效率,将数据整合分析,及时调整工作。

    1.3.1   预防行为依从性

    根据我国已有研究显示,吸烟、肥胖、糖尿病等都是诱发VTE的危险因素[14-16],参照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17],制定VTE预防健康行为表,患者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填报。基础内容包括下肢抬高、踝泵运动、伸屈运动、多饮水、大便情况;加分内容包括戒烟(吸烟者)、减重(体质指数≥25 kg/m2)、穿弹力袜(已自愿购买者)。总分100分,参与者即可获得20分,基础内容每完成一项10分,共50分,加分内容每完成一项10分,共3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预防行为依从性越好。

    1.3.2   健康教育有效性

    调查表内容结合随访工作实际,并借鉴美国2000年护理评价和分类系统(NOC)[18],包括患者了解VET预防原因、掌握VTE预防行为、知晓相关注意事项,以评价健康教育实际效果:A对VTE预防不了解;B仅部分知晓;C熟悉VTE预防措施;D形成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E健康管理有序实施。符合CDE其中一项则证明实施的健康教育有效;符合AB其中一项则无效。按有效人数占比统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率。

    1.3.3   满意度

    通过对科室以往随访工作的分析总结,并参照患者满意度调查表(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18,PSQ-18)[19]和 HCAHPS量表(Hospital Consumer Assessment of com Healthcare Pmviders and Systems)[20],制定患者随访满意度调查表。从随访信息量、随访态度、需求满足、方便程度四个维度评分,16~20分为满意,15~8分为一般,8分以下为不满意,以确保调查横向比较时的可比性。

    1.3.4   VTE发生率

    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相关诊断标准[1]统计发生率。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预防依从性、满意度得分的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均小于2,符合正态分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预防性为依从性、满意度和满意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健康教育有效性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推断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组别为自变量,预防依从性为变量进行独立样t检验(表1)。如表1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行为依从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 = -14.91,P < 0.001),实验组预防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  1  实验组对照组预防行为依从性t检验比较[(${{\bar x}} \pm s $),分]
    Table  1.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prevent behavior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ar x}} \pm s$),point]
    组别n预防行为依从性t
    实验组 96 69.79 ± 10.856 14.913***
    对照组 96 26.04 ± 26.615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有效、无效,实验组、对照组为二分变量,进行卡方检验(表2)。如表2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康教育有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χ2 = 71.314,P < 0.001),实验组健康教育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  2  实验组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性卡方检验[n(%)]
    Table  2.  Chi-square test of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组别n健康教育有效性χ2
    无效有效
    实验组 96 0 96 71.314***
    对照组 96 52 44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组别为自变量,护理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如表3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上存在显著差异(t = -12.273,P < 0.001),实验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  3  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t检验比较[(${{\bar x}}\pm s $),分]
    Table  3.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ar x}}\pm s $),point]
    组别n护理满意率t
    实验组 96 18.55 ± 1.569 12.273***
    对照组 96 13.15 ± 4.021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90 d的高发期,实验组的发生率是0%,对照组的发生率是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P < 0.05)。

    因组别、性别这两个变量为类别变量,故将对照组、男这两个因子转换成哑变量,使其能够进行回归分析。以组别、性别、年龄、收入为自变量,VTE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4)。如表4所示,在模型中加入了性别、年龄、收入控制变量之后,对照组对于VTE发生率的回归显著(β = 0.22,t = 2.176,P < 0.05)。

    表  4  实验组对照组VTE发生率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TE rate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项目BSEβt
    对照组 0.05 0.03 0.22 2.176*
    0.02 0.03 0.09 0.80
    年龄 0.00 0.00 −0.05 −0.27
    收入 0.00 0.02 0.03 0.21
    F 3.368*
    R 0.26
      回归系数,*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VTE是可以被预防的疾病,ACCP、NICE、我国指南均推荐采取综合措施[21]。VTE高风险出院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及专业指导,而VTE发病隐匿,往往症状严重了患者才来就医,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采用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患者的VTE高风险状态在院外可有效降低。根据患者出院后不同阶段的需求,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延长高风险期随访期限、提高预防措施落实率、扩大预防管理辐射面,患者的预防行为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69.79 VS 26.04,P < 0.001)。如表4所示,在90 d的高发期,实验组的发生率是0%,对照组的发生率是5.2%。有效的控制了VTE的发病率,有利于患者院外高风险期的健康管理。

    传统随访方式时间短、无针对性指导,无法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指导需求。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通过建立规范的随访体系,实现强制性的节点管理,从而降低患者的失访率,护理随访工作的有效性明显提升,见表2。而研究认为医护人员的沟通、态度、与患者的有效互动等都影响患者的满意度[22-23]表3结果显示,多种随访方式整合有效提供了患者疾病所需的信息、方式方便快捷、与患者互动明显,有协助患者实现对自身健康的有效管理的实际效果,与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相符,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18.55 vs 13.15,P < 0.001)。

    综上所述,整合多种随访方式,形成合理的组织架构,为医院VTE院外防治管理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建立规范化的随访体系,实行强制性的节点管理,实现VTE高风险患者随访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同质化管理,强化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预防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扩大VTE疾病防治覆盖面。

  • 表  1  实验组对照组预防行为依从性t检验比较[(${{\bar x}} \pm s $),分]

    Table  1.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prevent behavior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ar x}} \pm s$),point]

    组别n预防行为依从性t
    实验组 96 69.79 ± 10.856 14.913***
    对照组 96 26.04 ± 26.615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实验组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性卡方检验[n(%)]

    Table  2.   Chi-square test of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组别n健康教育有效性χ2
    无效有效
    实验组 96 0 96 71.314***
    对照组 96 52 44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实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t检验比较[(${{\bar x}}\pm s $),分]

    Table  3.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ar x}}\pm s $),point]

    组别n护理满意率t
    实验组 96 18.55 ± 1.569 12.273***
    对照组 96 13.15 ± 4.021
      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实验组对照组VTE发生率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TE rate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项目BSEβt
    对照组 0.05 0.03 0.22 2.176*
    0.02 0.03 0.09 0.80
    年龄 0.00 0.00 −0.05 −0.27
    收入 0.00 0.02 0.03 0.21
    F 3.368*
    R 0.26
      回归系数,*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1):23-26.
    [2] Heit J A,Crusan D J,Ashrani A A,et al. Effect of a near-universal hospitalization-based prophylaxis regimen on annual number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events in the US[J]. Blood,2017,130(2):109-114. doi: 10.1182/blood-2016-12-758995
    [3] Stubbs J M,Hassan A,Jennifer C,et al. Variation in the incidence and timing of diagnosis of hospital‐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using linked administrative data[J].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2018,48(9):1137-1141. doi: 10.1111/imj.14019
    [4] 邵翔,司超增,甄凯元,等. 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0):1539-1543.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223-00407
    [5] 赵梦华,石建平. 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0(12):953-955.
    [6] 崔釜萍,王春玲. 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进展[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3):208-211. doi: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3.005
    [7] 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J].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0):2816-2819.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2.40.004
    [8] Cohen A T,Tapson V F,Bergmann J 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nd prophylaxis in the acute hospital care setting(ENDORSE study)[J]. Lancet,2008,371(9628):1914-1914.
    [9] Hsing-Ting Y,Dylan M L,Lin J,et al. Hospitals’ compliance with prophylaxis guideline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卷(1):69-76.
    [10]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4):1060-1087.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4.007
    [11] Acute N C G C,Conditions C. Venous Thromboembolism:Reducing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J]. Bmj,2010,334(334):1053-4.
    [12] Kahn S R,Lim W,Dunn A S,et al. Prevention of VTE in nonsurgical patients: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9th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Chest,2012,141(2):e195 S. doi: 10.1378/chest.11-2296
    [13] Caprini J A.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as a guide to quality patient care[J]. Dis Mon,2005,51(2-3):70-78. doi: 10.1016/j.disamonth.2005.02.003
    [14] 唐颖,郭庆山,赵玉峰,等. 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122-1125.
    [15] 徐周纬,万圣云,丁洋,等. 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2):129-131.
    [16] 杨媛华,郭晓娟,翟振国,等. 急性肺栓塞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7):716-719. doi: 10.3321/j.issn:0254-6450.2008.07.023
    [1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2(4):201-208.
    [18] 谭峰,曹允芳,许翠萍,等.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1,8(12):571-57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1.12.018
    [19] Johnson M,Maas M. The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1998,12(5):85-87.
    [20] Crispin J,Angela C,Stephen B. The Picker Pati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using data from in-patient surveys in five countries[J]. 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2(5):353-358.
    [21] Simon,Frostick. Pharmacological thromboprophylaxis and total hip or knee replacement[J].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6,25(1):45-53. doi: 10.12968/bjon.2016.25.1.45
    [22] Cheng S H,Yang M C,Tung-Liang C.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and recommendation of a hospital: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hospital ca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3(4):4.
    [23] Arshad S,Andrabi H,Masooda S. Measur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a cross sectional study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 East Af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9(1):26-28.
  • [1] 王莉, 尚亚娟, 高亭, 范惠, 刘振锋.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常家烁, 查正勇, 邹广思, 黄贤丽, 苏秋燕, 高正乾.  不同下腔静脉滤器肾静脉上置入在深静脉血栓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林彬, 张铠, 王杰, 陈新民.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D、F1+2、P-selectin变化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16
    [4] 马彬斌, 王宁, 刘建平, 张开全, 高永丽, 李高辉, 张琛.  下肢软组织创伤并发深静脉血栓易患风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17
    [5] 沈居丽, 贾惠芳, 郜玫, 段金梅, 刘萍, 孙祖燕, 林惠仙.  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212
    [6] 吴婕, 刘珺, 张燕, 任莉, 党彦丽.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30
    [7] 杨瑛, 何斌, 庄冬梅, 宋磊, 顾艳花, 李菜娥, 李霞.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预防外科入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庄乃君, 翟晓东, 万红燕, 付登礼, 章丽丽.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首次影像诊断的漏诊及误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袁英, 李渊渊, 郭方圆, 杨宏英.  D-二聚体监测及低分子肝素钠的预防在妇科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董忠礼.  单核巨噬细胞促进静脉血栓机化再通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刘德洪, 邵举薇, 向述天, 刘晨, 王鹏, 李颖文.  磁共振BRAVO序列与TRICKS序列在诊断脑静脉血栓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张福厚.  半乳糖凝集素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耿玉六.  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文薇.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学与临床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王宏.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简斌.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卜锐.  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刘军.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护理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26例随访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36
  • HTML全文浏览量:  2289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3-2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7-09
  • 刊出日期:  2021-07-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