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

周琼 彭葆坤 翁晓春 菊珍 孙诺批楚 唐哲

陈竹梅, 华月英, 温艳艳, 李辉. 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73-17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9
引用本文: 周琼, 彭葆坤, 翁晓春, 菊珍, 孙诺批楚, 唐哲.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106-11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9
Zhu-mei CHEN, Yue-ying HUA, Yan-yan WEN, Hui LI.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guided PICC Catheteriz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173-17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9
Citation: Qiong ZHOU, Bao-kun PENG, Xiao-chun WENG, Zhen JU, Nuo-pi-chu SUN, Zhe TA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mong Tibetans in Deqi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8): 106-110.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9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9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8FE001-27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琼(1981~),女,湖北浠水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唐哲,E-mail:2398253368@qq.com

  • 中图分类号: R589.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mong Tibetans in Deqin

  • 摘要:   目的  探讨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因素,了解高原藏族人群HbA1c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德钦县医院体检和诊治的藏族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水平分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按血红蛋白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红蛋白组及血红蛋白正常组,比较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更高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肪肝占比(P < 0.05)。3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占比、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红细胞(R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影响HbA1c,而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HbA1c = 2.46 + 0.215×FPG + 0.228×2 hPG(R2 = 0.73,P < 0.05)。  结论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BMI、TG、TC和脂肪肝占比,是早期识别糖尿病的线索。HbA1c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
  • 起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的统计结果胃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 位和第3位,东亚是胃癌的高发区。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心理压力空前增大,胃癌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为胃癌的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1-2]。尽管近年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迅速的发展,但晚期胃癌患者的5a存活率仍然低于30%。此外,对于胃癌在人体内,如何发生发展及其在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泛素结合酶 2(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2C,UBE2C)基因编码的泛素结合酶 2C,作为 E2 泛素结合酶家族的一员,参与了调控许多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特别是细胞周期蛋白的降解,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生作用[3-4]。尽管UBE2C 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本项目的预实验中 笔者通过Oncomine数据库的查询,经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UBE2C的表达异常。然而,UBE2C是如何影响胃癌细胞的功能还不甚清楚。为了探讨UBE2C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本课题通过慢病毒介导的UBE2C沉默表达,初步分析了UBE2C沉默对AGS细胞的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pLVX-IRES-Puro、293T细胞、质粒pMD2.G和psPAX2本室保存;人胃癌AGS细胞购自昆明细胞库;胎牛血清、puromycin、TRIZOL Reagent、jetPRIME®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试剂和2X RealStar SYBR Mixture分别购自 BI、YEASE、Invitrogen、PolyplusTransfection和GenStar Biosolution公司; UBE2C-shRNA重组质粒和对照重组质粒(UBE2C-shRNA)购自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024003);xCELLigence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s system,RTCA)和 CIM-Plate-16 由杭州艾森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2.1   细胞培养

    37 ℃、饱和湿度和5% CO2为细胞培养条件,将293T细胞AGS细胞置于含有10% FBS和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培基中培养。

    1.2.2   UBE2C 重组慢病毒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

    根据 Genebank 中报道的人UBE2C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NM _ 007019.4),由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构建了3个BUE2C shRNA重组质粒及对照重组质粒(Control shRNA),载体均选用pLent-U6-GFP-Puro,分别命名为UBE2C -shRNA1(序列为:CCCTTACAATGCGCCCACAGT)、UBE2C-shRNA2(序列为:TGTATGATGTCAGGACCATTC)、UBE2C-shRNA3(序列为CCTGCAAGAAACCTACTCAAA)和 Contrl-shRNA(序列为:TTCTCCGAACGTGTCACGT)。

    1.2.3   慢病毒上清的收集

    转染前将生长良好的293T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培养,当细胞融合度约75%至80%时,将包装质粒pMD2.G和psPAX2与重组质粒(UBE2C -shRNA1-3;Contrl-shRNA)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于72 h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储存在-80 ℃备用。

    1.2.4   慢病毒感染(顺序)

    实验分为UBE2C 表达沉默人胃癌AGS细胞组(干扰组)和插入无义序列的对照组。实验时在胃癌AGS细胞融合度约70% 左右,加入含有上述病毒的上清感染分别干扰组和对照组AGS细胞,并加入6 ug/mL的polybrene继续培养,每天2次,持续2 d。48 h后,以浓度为10 ug/mL的puromycin进行抗性筛选,每24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的强度和细胞存活情况,48 h后仍然存活的细胞即为带puromycin抗性的细胞株,随后继续扩大培养。

    1.2.5   qRT-PCR检测 UBE2C沉默效果(顺序)

    收集上述各组细胞检测以 UBE2C mRNA 的表达量。依照Invitrogen 的说明书提取细胞总RNA后,用TAKARA逆转录Kit合成cDNA,随后qRT-PCR检测UBE2C在各组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反应条件:95 ℃ 5 min、95 ℃ 15 s、60 ℃ 30 s、72 ℃ 30 s,共40个循环后读取荧光值,UBE2C mRNA 相对表达量用 2-△△Ct值表示,GAPDH作为内参。qRT-PCR引物见表1

    表  1  引物信息
    Table  1.  Primer information
    基因引物序列5′→3′
    UBE2C forward:ATCCATGGAGCAGCTGGAAC
    reverse:GGCAGCATGTGTGTTCAAGG
    GAPDH forward:GAGCCACATCGCTCAGACAC
    reverse:CATGTAGTTGAGGTCAATGAAGG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6   RTCA检测AGS细胞增殖和迁移

    (1)RTCA细胞增殖实验 在E-Plate 16 板的孔中加入 5×104的细胞悬液,用xCELLigence RTCA S16系统上记录0~70 h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曲线。

    (2)细胞迁移实验 (1)在 CIM-Plate 16 下室各孔中加入 DMEM完全培基,在上室中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基,置于 CO2培养箱中使细胞平衡生长1 h。之后CIM-Plate 16 置于RTCA DP Analyzer上,进行基线检测;(2)在上室板内各孔中加入5×10 4 cells/mL细胞悬液后放入培养箱中的RTCA Station上检测细胞迁移过程,每组设4个平行对照孔。

    1.2.7   CCK8检测细胞增殖

    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数生长期的AGS细胞,经胰酶消化后制备细胞悬液,于每孔中加入2×103 细胞,每组设置6个复孔,完全培基作为空白对照。随后将96 孔板置于CO2培养箱培养 1~4 d,检测前2 h加入 CCK-8 试剂,最后用酶标仪分别在0、24、48和72 h测定AGS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上述实验重复3次后取均值。

    1.2.8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Mean±SD 表示,UBE2C在胃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

    用慢病毒包装293T细胞后分别在24 h、48 h和72 h于荧光显微镜观察干扰组和对照组均可出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其中在72 h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最强(图1),故选取转染72 h的293T细胞,采用qRT-PCR测定细胞中UBE2C mRNA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293T细胞转染后 UBE2C -shRNA1、UBE2C-shRNA2和UBE2C-shRNA3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trl-shRNA,经统计分析UBE2C-shRNA2与Contrl-shRN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2。提示转染UBE2C-shRNA2能下调293T细胞UBE2C的mRNA的表达。故选用UBE2C-shRNA2转染的病毒上清感染AGS细胞构建稳定细胞株进行后续相关功能实验。

    图  1  293T细胞转染3组慢病毒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72 h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100×)
    Figure  1.  293 T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ree group of interfering lentiviral vectors and control vector for 72hours were photographed under fluorescene microscope(100×)
    A:Contrl-shRNA;B:UBE2C -shRNA1;C:UBE2C -shRNA2;D:UBE2C -shRNA3。
    图  2  UBE2C-shRNA转染对UBE2C表达的影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n = 3)
    与Control-shRNA组比较,*P < 0.05,n = 3。
    Figure  2.  Interference efficiency of UBE2C-shRNA plasmid on UBE2C expression

    经含有病毒上清感染AGS细胞和嘌呤霉素的筛选得到了稳定表达UBE2C的细胞株。该细胞株与未经处理的正常AGS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明显的差异,且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见图3)。qRT-PCR结果表明UBE2C干扰组细胞的UBE2C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与对照组胃癌AGS细胞相比 P < 0.05(图4),提示稳定表达 UBE2C的胃癌AGS细胞株构建成功。

    图  3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稳定表达 UBE2C的 AGS 胃癌细胞株(100×)
    Figure  3.  Stable expressing UBE2C of AGS gastric cancer cell strain under fluorescene microscope(100 ×)
    A:Contrl-shRNA;B:UBE2C-shRNA2。
    图  4  qRT-PCR 检测胃癌AGS细胞株中稳定表达UBE2C的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n = 3。
    Figure  4.  stable expression of UBE2C in AGS gastric cancer cell strain determined by qRT-PCR

    将对照组和干扰组胃癌AGS细胞分别接种在增殖板上,采用RTCA法检测胃癌AGS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得到两组细胞的增殖曲线(图5)。图中横轴为时间,增殖曲线纵轴为细胞指数(Cell Index,CI值)。本实验中,CI值的大小与细胞数量的多少呈正向相关关系,胃癌AGS细胞数量越多,RTCA检测的CI值越高。接种细胞后,细胞开始黏附,CI 值增大。两组细胞均呈现细胞增殖过程,包括细胞前期的黏附伸展、细胞对数增殖期及平台期。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I值在10 h、20 h、30 h、40 h、50 h和60 h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图  5  RTCA 实时监测胃癌AGS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P < 0.001,n = 3。
    Figure  5.  RTCA monitor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采用 CCK-8法用酶标仪上机检测胃癌AGS细胞的生长情况,根据细胞的生长状况,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图(图6)。其结果显示胃癌AGS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表明干扰UBE2C表达可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

    图  6  CCK-8 检测UBE2C对胃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n = 3。
    Figure  6.  Effect of UBE2C on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detected by CCK-8

    在CIM-Plate 16上室分别接种干扰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干扰组 AGS细胞在RTCA DP上测得C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7),说明干扰UBE2C表达能够使胃癌 AGS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即对照组细胞迁移信号明显高于实验组迁移信号。

    图  7  RTCA 实时监测胃癌AGS细胞迁移结果(*P < 0.05,***P < 0.001,n = 3)
    Figure  7.  RTCA monitoring the mig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GS cells
    *P < 0.05,***P < 0.001,n = 3。

    我国属于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之一,其胃癌病例数量占了约东亚地区总数量的一半[1-2]。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对于胃癌的防控和治疗上形势更加严峻。在精准医学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探索更加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是值得探索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受到精确的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通路,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UPP的紊乱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泛素化过程逐渐成为人类防治肿瘤的有效靶点之一。作为泛素结合酶E2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的泛素结合酶E2C(UBE2C)是1997年由Townsley等发现的[5]。UBE2C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0q12-13上,核苷酸长度为783 bp,是19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9.6 kD。研究表明UBE2C参与了分离酶抑制蛋白的降解过程,以保证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能够正确分离,使细胞能从有丝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6]。UBE2C还通过与具有E3连接酶活性的有丝分裂后期促进复合物(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APC)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的降解,进一步驱动细胞周期的进展[7],上述实验提示,UBE2C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Okamoto等发现,UBE2C在许多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此相反UBE2C在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的状态。通过小鼠体外实验也发现了在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的UBE2C可以促进小鼠细胞克隆及增殖并且提高在软琼脂中非锚定生长的能力[7],而干扰UBE2C 的表达水平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被抑制,肿瘤细胞的衰老加速[8-9]。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UBE2C 与多种恶性肿瘤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10-13]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UBE2C作为原癌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测UBE2C可能成为人类癌症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但迄今,UBE2C在胃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还不十分清楚,对于 UBE2C 如何调控其发生发展也知之甚少。

    本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在293T细胞内获取病毒上清,根据慢病毒包装技术用含有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人胃癌AGS细胞后,获得能够稳定表达UBE2C基因的人胃癌AGS细胞。随后,检测了UBE2C沉默后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UBE2C沉默后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UBE2C可能作为癌基因在人胃癌AGS细胞中发生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原理及机制尚不明确。后续笔者将从临床收集胃癌病人的组织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和qRT-PCR等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标本中UBE2C的不同表达情况,同时分析 UBE2C 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转移扩散情况和临床预后状态等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动物实验验证UBE2C干扰表达的胃癌细胞成瘤能力和生长情况的变化,以期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分子靶标。

  • 图  1  HbA1c与FBG和2h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Figure  1.  Mu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HbA1c with FBG and 2hPG

    表  1  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糖耐量正常组的资料比较[(${x}\pm s$),n]

    Table  1.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diabetes group,prediabetes group and glucose tolerance normal group [(${x}\pm s$),n]

    组别糖耐量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2型糖尿病组χ2/tP
    n 31 32 57
    性别(男/女) 18/15 16/16 38/19 3.119 0.21
    年龄 55.5 ± 10.0 54.0 ± 9.7 53.7 ± 12.1 0.274 0.761
    BMI(kg/m2 22.0 ± 2.5 24.1 ± 2.9 26.3 ± 4.0*▲ 16.648 0.00
    高血压 13 18 25 1.64 0.44
    脂肪肝 7 12 30* 7.706 0.021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P < 0.05; 糖尿病前期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糖耐量正常组实验室资料比较($\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data between diabetic group,prediabetes group and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group ($\bar x \pm s$

    组别糖耐量正常组(n = 31)糖尿病前期组(n = 32)2型糖尿病组(n = 57)tP
    FPG(mmol/L) 5.02 ± 0.43 5.96 ± 0.57 12.9 ± 3.85*▲ 114.4 0.00
    2hPG(mmol/L) 6.80 ± 0.75 8.74 ± 1.16 18.9 ± 6.60*▲ 89.69 0.00
    HbA1c(%) 5.05 ± 0.56 5.68 ± 0.72 9.62 ± 2.95*▲ 62.22 0.00
    TG(mmol/L) 1.36 ± 0.45 1.78 ± 0.92 2.20 ± 1.66* 4.545 0.013
    TC(mmol/L) 4.66 ± 0.43 5.16 ± 1.32 5.46 ± 1.38* 4.262 0.016
    LDL(mmol/L) 2.45 ± 0.79 2.74 ± 0.77 2.53 ± 0.79* 1.218 0.3
    HDL(mmol/L) 1.10 ± 0.30 1.11 ± 0.35 1.02 ± 0.3 1.079 0.343
    UA(µmol/L) 333.5 ± 78.8 338.9 ± 79.1 319.5 ± 112.6 0.477 0.622
    RBC(×109 5.1 ± 0.6 5.0 ± 0.6 5.2 ± 0.6 1.807 0.169
    Hb(g/L) 153.4 ± 15.5 151.6 ± 17.0 156.9 ± 18.8 1.408 0.249
      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P < 0.05;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指标的比较($\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hemoglobin group and normal hemoglobin group ($\bar x \pm s$

    组别高血红蛋白组(n = 45)血红蛋白正常组(n = 75)tP
    FPG(mmol/L) 8.78 ± 4.34 9.41 ± 5.00 0.726 0.47
    2hPG(mmol/L) 14.17 ± 8.18 12.45 ± 6.58 1.266 0.208
    HbA1c(%) 7.79 ± 3.39 7.14 ± 2.71 1.152 0.25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HbA1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HbA1c

    变量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回归系数tPVIF
    常量 2.422 1.292 1.874 0.063
    FPG 0.217 0.061 0.333 3.561 0.001 3.709
    2hPG 0.227 0.039 0.551 5.865 0.000 3.733
    Hb 0.000 0.008 0.001 0.017 0.986 1.029
    下载: 导出CSV
  • [1] 张泽鑫,罗樱樱,刘林,等. 拉萨地区藏族成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率初步调查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8):567-571. doi: 10.3969/j.issn.1006-6187.2019.08.002
    [2] 姚勇利,白秀玲. 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血红蛋白与HbA1c关系的初步研究[J]. 高原医学杂志,2006,16(2):31-32.
    [3] 蒋云海,徐文荣. 论完善健康诊疗机制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意义—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3):95-100.
    [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19.01.002
    [6] 赵一多,张瑶,康龙丽. 短期和长期暴露于高海拔地区人群的葡萄糖稳态维持[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6,37(2):186-194. doi: 10.3969/j.issn.1001-8883.2016.02.026
    [7] Wang L,Gao P,Zhang,M,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 JAMA,2017,317(24):2515-2523. doi: 10.1001/jama.2017.7596
    [8] 李彦红,刘学慧.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6):70-72.
    [9] 孙曾梅,邬云红,李秀钧,等. 高原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2017,32(12):1935-1938.
    [10] 李娅,贾德梅,赵滢,等. 高原地区不同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切点探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42-145.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3.02.011
    [11] 吕雪梅,高赟,邬云红,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中国西藏藏族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8):686-688. doi: 10.3969/j.issn.1006-6187.2013.08.004
    [12] Ju H B,Yang L P,Fan Jian,et al. Comparison of blood suga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of Chinese provinc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J]. Biomed Res,2014,25(3):311-316.
    [13] 孙曾梅,王溯源,何华,等. HbA1c对高原不同血红蛋白人群糖代谢异常诊断价值的研究[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2):73-76.
    [14] 白玛康卓,巴桑次仁,次仁央宗,等. 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3):220-225.
    [15] 唐大东. 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36-1938.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7.16.007
    [16] 马杜娟,罗玮,蒋艳萍,等. 高原地区肥胖与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青海医药杂志,2021,51(3):61-64.
  • [1] 常宇, 桂莉, 李若楠.  利拉鲁肽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219
    [2] 谭龙巧, 史丽, 刘建芳, 夏雪梅, 朱丽, 徐玉善.  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钠排泄及IL-18水平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08
    [3] 刘宛书, 邓芙蓉, 杨萍, 田欣, 周光丽, 赵玲敏, 张学庭, 张可意.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08
    [4] 朱新琳, 吴亚楠, 孟琦, 杨千紫, 李元彪, 陶俊衡, 何孟阳.  昆明市2社区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患者服药依从性对病情控制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2
    [5] 谢吉晔, 温馨, 李春, 张润琴, 杨雪梅, 张建丽, 许艳华.  迪庆州香格里拉地区藏族口腔正畸患者的特征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18
    [6] 袁艳波, 阮兆娟, 曹良菊, 杨万娟, 蒋愉, 周雪.  2型糖尿病患者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含量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20
    [7] 阮愕舒, 王烁, 苏惠, 尹凤琼, 钱忠义, 杨建宇.  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5
    [8] 李诗雨, 杜士刚, 赵玲, 杨璐, 陈珮琪, 戴雨如, 柯亭羽.  TIR 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14
    [9] 苏晓杨, 赵豫梅, 念馨, 宋滇平.  Meta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体质指数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朱佳妮, 张伦, 杨帆, 张振宇, 顾然, 刘吉, 洪晶安.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组分、频率及体质指数与血糖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韩文菊, 牛奔, 梁赟, 段晓燕, 苏恒, 薛元明.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与嘌呤代谢和体重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念馨.  金属硫蛋白基因G-201A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布差异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祥芸.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杜娟.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方法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张良正.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情况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李显丽.  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冯倩.  糖尿病前期人群部分生化指标的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陈学强.  靶控输注丙泊酚对高原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和美萱.  迪庆藏族人群面部特征测量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李泉洋,吴国泰,王瑞琼. 中药黄酮类成分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02): 146-152 . 百度学术
    2. 危娟萍,钟柏林,危丽. 定坤丹与来曲唑治疗PCOS对患者超声指标及炎症因子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4(22): 133-137 . 百度学术
    3. 康星星,贺文艳.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β、NGF、AMH和FSH的表达及其与不孕的相关性. 医学临床研究. 2023(12): 1980-198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图(1)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906
  • HTML全文浏览量:  2716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8-04
  • 刊出日期:  2021-08-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