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高英 王美琪

高英, 王美琪. 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148-15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6
引用本文: 高英, 王美琪. 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8): 148-15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6
Ying GAO, Mei-qi WAMG.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ndard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8): 148-15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6
Citation: Ying GAO, Mei-qi WAMG.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ndard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8): 148-15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6

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26
基金项目: 昆明市科技局”十百千”计划工程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8-1101-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英(1982~),女,四川仁寿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医学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

    王美琪,E-mail:18787532734@139.com

  • 中图分类号: R493

Clinical Efficacy of Standard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运动处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活动受限、抑郁情绪等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直腿抬高角度。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实验组的患者VAS、SD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照组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SD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8)。实验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疼痛、情绪抑郁、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具有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提高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据统计有约1/3的人都会在人生中某一时刻经历腰腿部位的疼痛[1],而其中大约85%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要诱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35岁以上成年人LDH的发病率约2.5%~4.8%[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慢性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多[3],由此推断LDH发病会逐渐增多,且该疾病有反复发作可能,由此导致的显著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可能并发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造成一定的生活及社会经济负担。该病导致慢性腰痛反复发作的原因据证实与腰腹部核心力量减弱,脊柱结构稳定性差相关[4]。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抗炎镇痛等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行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指导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有效性,从而改善并增进康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8年09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纳入标准[2]:患者均经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能配合相关康复治疗;了解并同意该项治疗,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腰椎骨折、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肿瘤患者;马尾综合征;合并严重心肺肾等严重疾病;智力及精神障碍,肿瘤。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及治疗知情同意,并经过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学会审查通过。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均完成运动处方康复训练计划,无脱出病例。所有40例患者中,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  1  2组基线资料比较($\bar x \pm s$
    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two Groups ($\bar x \pm s$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χ2
    年龄(岁) 67.55 ± 13.81 68.05 ± 14.94 0.550
    性别[(男性/女性)n] 12/8 10/10 0.525
    BMI(kg/m2 23.42 ± 3.88 23.16 ± 4.15 0.83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腰关节疼痛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

    1.3.1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疗法。运动训练过程中自然放松,做好运动前热身准备,防止痉挛。(1)桥式运动:仰卧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弯曲,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以头部、双肘关节和双脚5个点支撑,两腿并拢,曲屈膝关节约 90°,将臀部向上提起,臀部、腰背部肌肉发力,同时保持背部挺直并呼气,直至上身和大腿呈直线;在顶端短暂停留,随后缓慢返回起点,同时吸气。保持动作 10 s,15 次为 1 组,做2组;(2)直腿抬高运动:仰卧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伸直,双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置于臀下,缓慢抬起双腿,感觉腿部、臀部、腰背部肌肉发力,同时保持背部挺直并呼气,直至大腿和上身呈直角,在顶端短暂停留,膝关节微屈曲,随后缓慢返回垫子上。保持动作 10 s,15 次为 1 组,做2组;(3)倒走训练:20 min。每次治疗共计40 min,每周5次。共进行4周治疗。

    1.3.2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并安排适当的常规放松运动治疗,每次治疗40 min,每周5次。共进行4周治疗。

    1.4.1   疼痛评分

    研究人员在治疗前后评估记录受试者VAS评分。

    1.4.2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在治疗前后由研究人员按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受试者SDS评分。

    1.4.3   直腿抬高角度

    在治疗前后由研究人员测量受试者直腿抬高角度。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2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无差异(P = 0.660,P = 0.067,P = 0.567)。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VAS、SDS、直腿抬高角度在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 < 0.001);对照组的患者VAS、直腿抬高角度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P < 0.001),而SD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8)。对比2组,实验组VAS及SD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关节疼痛、情绪抑郁改善程度、直腿抬高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见表2

    表  2  2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对比($\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SDS and straight leg elevation angle between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
    VAS(分) 治疗前 5.65 ± 1.04 5.50 ± 1.10 0.660
    治疗后 2.1 ± 1.45**## 4.05 ± 1.5* 0.000
    P 0.000 0.001
    SDS(分) 治疗前 44.45 ± 2.74 46.25 ± 3.25 0.067
    治疗后 41.3 ± 1.13**## 44.95 ± 2.70 0.000
    P 0.000 0.178
    直腿抬
    高角度(°)
    治疗前 37.10 ± 4.67 37.95 ± 4.64 0.567
    治疗后 70.25 ± 9.10**## 48.95 ± 11.32** 0.000
    P 0.000 0.000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腰椎间盘变性所引起的腰腿部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并由此引发情绪障碍等相关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临床康复治疗原则是采用非手术综合治方案疗缓和和治愈临床症状[5],而运动疗法是其基石性治疗方案。运动处方的制定,是康复医师对患者落实其运动疗法的基本范式。所谓运动处方,是康复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的健康和身体功能情况,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条件和具体运动偏好等个体特点,开具适合个人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注意事项等带诊断性的处方[6]。而规范化运动处方则是将所要做的运动方式名称、频次、时间注意事项等加以文字表格等方式明确,便于执行,在规范落实运动疗法行为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并且便于处方总结交流和推广[7-8]。规范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临床康复学中对相关疾病规范化康复治疗的基础和关键点。

    就腰椎间盘突出力学体态成因而言,主要表现为维持腰椎形态稳定的腰部静态平衡力学单元出现紊乱,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出现腰腿痛等症状,同时深层核心肌群的功能由于下背痛受到抑制,造成动作控制模式异常,使腰部动态平衡力学单元失去其加强腰背部关节稳定的作用[9]。既往研究证实,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能有效预防和减缓老年人的功能受限,增强许多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疗效[10]。通过本研究也证实,规范化运动处方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治疗 LDH 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受损等症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规范化运动处方的实施,增强了腰腹肌肌力,缓解了腰背部肌肉痉挛,纠正了肌肉失衡,提高了腰椎稳定性[11];另一方面,范化运动处方的实施降低了腰椎小关节的张力,使原有的脊柱异常力线得到矫正和改善,提高了躯干肌的协调控制能力,缓解腰背部的挛缩,进而改善患者步态及体态,使患者腰椎的活动度得到提高[12-14]。并且,笔者在具体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参加规范化运动处方患者,经由相关规律化的运动,生活更有规律,生活方式更健康,且从中体会到对其症状及身体更有掌控力,从而改善情绪,心态更加积极健康,提高能动性。综上,通过规范化运动处方的相关康复训练,强化核心肌力及体态矫正,从而恢复腰部的动态平衡力学单元功能,调整脊柱异常的力线结构,使腰椎的外源性稳定得到加强,且通过对疼痛症状的控制改善情绪,重建健康生活方式及心态,使疗效得到保证及延续,是一种积极有效且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治疗方式。“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强调规范化运动处方健康管理中的至关重要及广阔前景[15]。笔者通过该临床研究观察及规范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处方,希望能由此探讨康复相关疾病的性化规范化运动处方,深化相关研究。

  • 表  1  2组基线资料比较($\bar x \pm s$

    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two Groups ($\bar x \pm s$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χ2
    年龄(岁) 67.55 ± 13.81 68.05 ± 14.94 0.550
    性别[(男性/女性)n] 12/8 10/10 0.525
    BMI(kg/m2 23.42 ± 3.88 23.16 ± 4.15 0.83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对比($\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SDS and straight leg elevation angle between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
    VAS(分) 治疗前 5.65 ± 1.04 5.50 ± 1.10 0.660
    治疗后 2.1 ± 1.45**## 4.05 ± 1.5* 0.000
    P 0.000 0.001
    SDS(分) 治疗前 44.45 ± 2.74 46.25 ± 3.25 0.067
    治疗后 41.3 ± 1.13**## 44.95 ± 2.70 0.000
    P 0.000 0.178
    直腿抬
    高角度(°)
    治疗前 37.10 ± 4.67 37.95 ± 4.64 0.567
    治疗后 70.25 ± 9.10**## 48.95 ± 11.32** 0.000
    P 0.000 0.000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Manchikanti L,Singh V,Falco F J,et al. Epidemiology of low back pain in adults[J]. Neuromodulation,2014,17(2):3-10. doi: 10.1111/ner.12018
    [2]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1):2-6.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20.01.002
    [3] 吴卫卫,高文双,郑娅,等. 悬吊核心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9,5(5):255-261. 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19.05.003
    [4] 龚剑秋,张芳,司马振奋,等. 基于平均频率变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 的康复价值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3):475-4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12
    [5] 张安仁, 冯晓东. 《临床康复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15-221.
    [6] 步斌,候乐荣,周学兰,等. 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2):1359-1366. doi: 10.3969/j.issn.1672-2531.2010.12.001
    [7] 洪永锋,吴建贤,徐军,等. 规范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其对学龄前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13,34(8):1074-1077. doi: 10.3969/j.issn.1000-0399.2013.08.006
    [8] 谢瑾蕙,薛桂月,李荣源. 量化运动处方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6009-6012.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9.24.035
    [9] 龚成,谢瑛,郭伟,等. 不同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度的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5):1653-1656.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20.15.024
    [10] 王正珍.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 (第10版).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9: 6-9.
    [11] 刘鹏,冯晓英. 针刀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47-150.
    [12] 张堃.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对急性腰痛患者腰椎活动度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20,29(8):842-843.
    [13] 荣雪芹,王太忠,宋文阁,等. 核心肌群训练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康复的疗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16(4):276-281. doi: 10.3760/cma.j.cn101379-20191128-00091
    [14] 吴丽芳,刘丽霞,苏宏杰,周丽云. 核心力量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康复疗效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2):91-96. doi: 10.3969/j.issn.1008-2808.2017.02.017
    [15] 国家卫生计生委. 解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24(12):4-5.
  • [1] 罗颖, 董文勋, 陈颖, 谭祥秀.  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研究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26
    [2] 胡廷欢, 王志华, 赵双林, 刘富睿, 陈丽琼, 袁义文, 陈方经, 樊云山, 杨建义.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用于LDH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14
    [3] 丁恒, 胡乐, 李由, 崔亮, 张帆, 李兴国.  UBE术式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10
    [4] 杜鑫, 宋超, 杜冰, 王学昌, 段莲.  高海拔地区腰椎间盘突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13
    [5] 陈禹彤, 毛锐涛, 姚黎清, 李旺祥, 祝畅.  镜像疗法结合传统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毛健宇, 沈含章, 陈建军, 詹力, 李石乔, 王泉, 成曦, 常旭升, 保文莉.  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郭跃成.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郑军.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姚绍平.  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张建秀.  跨理论模型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孔丽萍.  双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陈雪松.  双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陈雪松.  再次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宋超.  经皮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魏卫.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疼痛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运动处方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陈雪松.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疗效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9)

    1. 谭维选,袁代富,陈艺,周杨嘉琪. 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02): 220-224 . 百度学术
    2. 张洁,苏静,陈瑞蓉. 多媒体辅助康复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认知程度、功能恢复和心理负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06): 73-76 . 百度学术
    3. 况太贵,邓海东. 韦氏手法配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24(07): 127-130 . 百度学术
    4. 孙君君,尹丽娴,田璐,陈小岑. 渐进式运动处方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天津护理. 2024(04): 379-384 . 百度学术
    5. 黄洁璐,岳慧玲.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群现状、影响因素及与出院准备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04): 1129-1134 . 百度学术
    6. 张文静,郜甜甜,刘璇. 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多元化功能康复锻炼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遵医行为、应对方式、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27): 2103-2110 . 百度学术
    7. 宋鸣,李霞,刘丹丹,潘虹,吉庆,陆小庆,胡晓曼. 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07): 140-145 . 百度学术
    8. 廖苏苏,许晶,黄晖. 中医棍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22): 65-67 . 百度学术
    9. 李佳,周宏玉. 早期肌力量化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24): 3726-3729 . 百度学术
    10. 王会,王莉,庞瑞瑞. 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04): 462-464 . 百度学术
    11. 胡俊翔,包文娟,胡佳,吴权,林华杰. 揿针联合中药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12): 126-129 . 百度学术
    12. 罗志杰,叶艺. 运动干预处方在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杂志. 2022(01): 52-53 . 百度学术
    13. 王靓萍. 肌肉淋巴引流泵功能学说与处方借力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防控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22(13): 1236-1239 . 百度学术
    14. 李朝旭,蔡国梁. 运动干预腰间盘突出症循证研究进展. 四川体育科学. 2022(04): 28-33 . 百度学术
    15. 谢铁强,姜伟,葛磊,潘杨. 短刺针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中国疗养医学. 2022(09): 971-973 . 百度学术
    16. 李改. 正念放松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2(19): 189-192 . 百度学术
    17. 傅汝刚,程志刚. 复方倍他米松与地塞米松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甘肃科技纵横. 2022(10): 93-96 . 百度学术
    18. 郭萍萍. 综合护理在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疗. 2021(32): 125-128+141 . 百度学术
    19. 郭萍萍. 综合护理在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疗. 2021(36): 45-4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97
  • HTML全文浏览量:  2743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2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2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8-04
  • 刊出日期:  2021-08-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