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在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中的应用研究

徐应芳 黄洁 肖成 李江 李薇 许广芳 谭建玲

李博一, 牛玲, 马蓉, 张娴, 刘方, 唐艳, 苗翠娟, 张程, 韩竺君.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3): 67-7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06
引用本文: 徐应芳, 黄洁, 肖成, 李江, 李薇, 许广芳, 谭建玲. 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在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148-15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035
Boyi LI, Ling NIU, Rong MA, Xian ZHANG, Fang LIU, Yan TANG, Cuijuan MIAO, Cheng ZHANG, Zhujun 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950C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Osteoprotegerin Gene and Type 2 Diabetes with Osteoporosi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3): 67-73.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06
Citation: Ying-fang XU, Jie HUANG, Cheng XIAO, Jiang LI, Wei LI, Guang-fang XU, Jian-ling TAN.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of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1): 148-15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035

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在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中的应用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035
基金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基金资助项目(2020yk01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应芳(1978~),女,云南永胜人,主管检验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临床输血工作

    通讯作者:

    谭建玲, E-mail:335473520@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57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of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后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情况,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方法  对比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3 a(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及后3 a(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   结果  2015年至2020年一共进行120 023例2次血型鉴定,共46例血液标本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发生率0.038%,其中前3 a 34例,发生率为0.061%,后3 a 12例,发生率为0.019%(P < 0.05)。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在实施“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前3 a,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是主要原因,主要责任人为护士。而在实施“全程输血质量管理”后3 a患者借用他人医保卡信息是主要原因,主要责任人为患者。  结论  通过开展“全程输血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同一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2份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比对的安全措施可有效降低输血风险。
  • 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近30多年来,我国T2DM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增加至目前的11.2%[1] ,T2DM及其并发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OP的发病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流行病学最新调查显示[2]: 65 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32%。糖尿病人群容易合并骨质疏松并导致骨折高发,给个人、家庭、国家带来沉重负担,有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损伤、糖尿病性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分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炎症因子(CRP)升高等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易同时合并骨质疏松并导致骨折高发的机制[3-5]。其中,遗传既是T2DM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且认为2型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这些基因[6]包括维生素D受体基因及护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基因等。对于OPG基因T950C的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且OPG基因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还很少。本文目的在于探讨OPGT950C基因的多态性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希望能为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有用信息。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122例,女性115例,年龄50~84岁,平均(64.68±7.92)岁。所选人群均有10 a以上的昆明居住史。T2DM的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标准[7];骨质疏松的诊断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版)的标准[8]。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糖尿病及相关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者;(2)各类型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感染、其他肝肾等系统严重疾患者;(3)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亚甲炎、垂体功能减退)、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结缔组织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如成骨不全患);(4)有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或曾经使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的患者。根据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将237例的患者分为以下3组:A组:T2DM不合并骨质疏松组(61例,占25.7%),B组: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例,占46.8%),C组:T2DM合并骨质疏松组(65例,占27.4%),本研究已通过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字同意。

    1.2.1   一般指标

    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患病的时间,有无吸烟,有无饮酒并且测量血压。空腹抽血(静脉血浆血)检测血钙、HbA1c、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尿酸(UA)、FPG、雌激素、睾酮、维生素D、Hs-CRP、FIB。检测OGTT-0 h、2 h血糖,测定0 h、2 h-INS水平。

    1.2.2   抽提OPGT950C基因组的DNA

    使用EDTA抗凝,置于-80C医用冰箱保存,待标本收集完成后,遵照 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用氯仿和苯酚的方法统一提取OPGT950C的DNA。具体所需要的试剂及仪器见表1

    表  1  DNA提取所需试剂及仪器
    Table  1.  DNA extraction reagent and instrument
    试剂及仪器 来源
    DNA提取试剂盒 AXYGEN公司
    TaqDNA聚合酶(5 U/UL) 大连生物工程公司
    引物 由昆明硕擎公司提供
    PCR仪 由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提供(型号为 ABI2720)
    其他:Eppendorf管、电泳仪、恒温水浴箱、
    琼脂糖
    由NSET公司提供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3   PCR扩增

    (1)扩增所采用的引物:上游引物5′ -GTTCCTCAGCCCGGTGGCTTTT-3′ 下游引物5′ -TGTGGTCCCGGAAACCTCAGG-3′ ;(2)PCR反应体系:共25 µL混匀液体,包括2XTaq PCR Master Mix 12.5 µL,PCR Forward Primer(10 µM,硕擎)1 µL,PCR Reverse Primer(10 µM,硕擎)1 µL,Template DNA 4 µL,Nuclease-freeWater 8.5 µL;(3)PCR扩增条件:95 ℃2 min预变性,然后需要进行36个后续的循环,循环条件是:95 ℃时变性30 s,56 ℃复性30 s,72 ℃延伸60 s。反应完成后,再经过72 ℃延伸10 min。

    1.2.4   OPGT950C基因分型

    用限制性内切酶HincII酶切:取PCR产物,加入内切酶的缓冲液及限制性内切酶HincII,水浴2 h,经过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解产物片段,再进行自动成像分析仪紫外灯下基因型的判读。

    1.2.5   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检测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患者取仰卧位,测定部位为腰椎1-4,双侧髋部及股骨颈。且由专人操作。

    本研究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基因型分布有无代表性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进行检测。所有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 $(\bar x \pm 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3个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变量用MP25P75)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等位基因检出率采用直接计数法,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最后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检验标准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病程、SBP、TC、TG、LDLC、FPG、HbA1C、OGTT-0 h、OGTT-2 h、INS-0 h、INS-2 h、HOMA-IR、UA、血钙、维生素D、Hs-CRP、FIB (P > 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吸烟、饮酒、年龄、性别、身高、体重、HDL-C、睾酮、雌激素、BMI、舒张压差异( P < 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与A组比较时,以上的一般资料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见 表2

    表  2  3组人群的一般资料比较[( $ \bar x \pm s $)/M(P25,P75)]
    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ree groups[( $ \bar x \pm s $)/M(P25,P75)]
    指标 A组(n=61) B组(n=111) C组(n=65) x2/F/Z P
    年龄(岁) 61.65 ± 8.16 64.79 ± 10.15# 66.33 ± 6.77# & 4.573 0.011*
    性别(男/女)) 46/15 61/50 # 15/50# & 18.286 < 0.001 *
    舒张压(mmHg) 80.77 ± 11.51 78.64 ± 10.27 74.97 ± 12.30# 4.364 0.014*
    吸烟(是/否) 24/37 32/79 11/54# 7.833 0.020*
    饮酒(是/否) 17/44 29/82 6/59# & 8.518 0.014*
    身高(m) 167.64 ± 7.32 164.12 ± 8.04# 158.13 ± 7.21#& 24.880 < 0.001 *
    体重(kg) 71.02 ± 11.16 65.85 ± 9.94# 59.07 ± 10.45#& 20.955 < 0.001 *
    体重指数(kg/m2 25.26 ± 2.77 24.29 ± 2.75# 23.40 ± 3.21# 6.369 0.002*
    HDLC(mmol/L) 1.09 ± 0.34 1.15 ± 0.28 1.23 ± 0.31# 3.410 0.035*
    雌激素
    (pmol/L)
    116.90(80.73,152.44) 90.42(60.97,140.19) 81.12(58.63,98.22 )# −1.949 0.041*
    睾酮(nmol/L) 9.13(1.94,14.85 ) 5.17(1.32,12.09 ) 1.57(1.17,2.38 )#& −2.281 0.023*
       P* < 0.05;两两比较:与A组比较, #P < 0.05;与B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OPG基因T950C内切酶Hinc II酶切位点多态性确定为:出现342 bp一条带的为纯合子TT,出现117 bp和225 bp两条带的为纯合子CC,出现342 bp、225 bp、和117 bp三条带的为杂合子TC,见图1

    图  1  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酶切电泳图
    Figure  1.  Genotype restriction electrophoresis map of OPG gene T950C

    统计学分析显示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说明所研究人群代表性好。在237例人群中, OPG基因T950C基因型分布具体情况为:TT型71例(30.0%),TC型125例(52.7 %),CC型41例(17.3%)。提示昆明地区糖尿病患者中,OPG的基因型以TC型为主;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65例人群中OPG基因T950基因型分布具体情况为:TT型13例(19.6%),TC型36例(55.4%),CC型16例24.6%)。提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TC型仍是OPG基因T950的主要基因型。

    2.2.1   3组人群OPG基因T950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

    结果显示:OPG基因 T950C型基因TT,TC,CC基因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 表3

    表  3  OPG基因T950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n(%)]
    Table  3.  OPG gene T950C genotypes distribution frequency comparison [n(%)]
    组别 TT TC CC 合计(n
    A组 21(34.4 ) 32(52.5) 8(13.1) 61
    B组 37(33.3 ) 57(51.7) 17(15.3) 111
    C组 13(19.6) 36(55.4) 16(24.6) 65
    合计(n 71 125 41 237
      注:χ2 = 5.989,P = 0.2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2   3组人群OPG基因T950C等位基因比较

    结果显示: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 表4

    表  4  OPG基因T950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Table  4.  OPG gene T950C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组别 频数 T C
    A组 122 74 48
    B组 222 131 91
    C组 130 62 68
      注:χ2 = 5.519,P = 0.06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3   OPG基因T950C基因多态性和T2DM患者骨密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237例T2DM患者中,按OPG基因T950C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 表5

    表  5  OPG基因T950C基因多态性和T2DM患者骨密度的关系(g/cm2
    Table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GgeneT950C gene polymorphism and BMD of T2DM patients (g/cm2
    指标 TT 组(n=71) TC组(n=125) CC组(n=41) F/Z P
    腰1 0.952 ± 0.161 0.944 ± 0.166 0.887 ± 0.155 1.521 0.222
    腰2 1.034 ± 0.187 1.021 ± 0.188 0.937 ± 0.171 2.371 0.097
    腰3 1.081 ± 0.206 1.066 ± 0.197 0.977 ± 0.171 2.639 0.075
    腰4 1.113 ± 0.215 1.082 ± 0.181 1.022 ± 0.226 1.763 0.175
    左股骨颈 0.885 ± 0.194 0.873 ± 0.193 0.805 ± 0.158 1.582 0.209
    左大粗隆 0.774 ± 0.154 0.759 ± 0.167 0.684 ± 0.142 2.779 0.065
    左全髋 0.965 ± 0.150 0.912 ± 0.268 0.870 ± 0.135 1.514 0.224
    右股骨颈 0.884 ± 0.156 0.835 ± 0.353 0.773 ± 0.206 1.273 0.283
    右大粗隆 0.775 ± 0.149 0.726 ± 0.294 0.659 ± 0.184 1.909 0.152
    右全髋 0.959(0.863,1.085) 0.912(0.801,1.043) 0.859(0.721,0.951) 1.096 0.29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将OPG基因T950C基因型及3组人群一般资料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的指标,作为自变量,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108、95%CI:1.033~1.188、P = 0.004)、吸烟(OR 8.190、95%CI:1.368~49.053、P = 0.021)可以进入回归方程,见表6

    表  6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Table  6.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因素 B P OR值 95%CI
    OPG-T950C 0.285 0.435 1.330 0.650~2.820
    年龄 0.103 0.004 1.108 1.033~1.188
    性别 0.364 0.696 1.439 0.231~8.947
    舒张压 0.005 0.831 1.005 0.963~1.049
    吸烟 2.1.03 0.021 8.190 1.368~49.053
    饮酒 −0.990 0.239 0.372 0.071~1.933
    身高 −0.084 0.251 0.919 0.797~1.061
    体重 −0.017 0.814 0.983 0.854~1.132
    体重指数 −0.106 0.607 0.900 0.602~1.345
    HDL-C 0.500 0.570 1.648 0.293~9.265
    雌激素 0.001 0.819 0.999 0.993~1.005
    睾酮 −0.117 0.081 0.889 0.7779~1.0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Diabetic osteoporosis)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9]。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质疏松症。据报道,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10]。面对庞大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人群,积极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内分泌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但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糖尿病性高血糖、年龄、吸烟、生活方式、性别、环境、体重、营养状态和遗传等都是重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护骨素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对于骨代谢有重要的意义: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存活[11-12]。护骨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通过成骨细胞膜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体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结合,进而封闭成骨细胞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溶骨性骨吸收的可溶性饵受体[12-15]。在众多的基因中,护骨素基因是骨质疏松的优良的候选基因之一。国内外研究发现:护骨素基因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关系密切[16-18]。但目前国内对于护骨素基因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报道很少。Suzuki K[19]报道,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护骨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国内郑蓉[20]报道,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OPG基因T950C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老年女性骨密度有关联,其中等位基因C可能对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的骨密度有保护作用。常见研究的OPG基因多态性有T950C、A163G、T245G等,本研究选取OPG T950C基因位点。

    本研究显示:OPG T950C基因型中的TC型是昆明地区T2DM患者的主要的基因型,占52.7%,与刘杰[21]、武兆忠[22]的报道一致,但明显不同于高加索妇女(以CC型为主[22]。说明OPG T950C基因型分布存在种族差异。

    在2型糖尿病不合并骨质疏松组(A)、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B)、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C)3组比较,OPG 基因T950C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且OPG T950C三种基因型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显示OPG基因T950基因型可能与昆明地区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OPG T950C基因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OPG T950C基因型不会增加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此, OPG T950C基因型可能不是T2DM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遗传的易感基因。刘杰[21]对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与50例非骨质疏松女性的研究发现:OPG T950C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差异,各基因型间各部位的骨密度也无差异。武兆忠[22]也报道绝经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与绝经后未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比较,OPG基因 T950C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当然也有研究认为OPG基因多态性T950C、g.27563G > A、A163G,T245G等与绝经后女性相关 [23-28],但未见OPG T950C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人群中的研究。本研究揭示了OPG T950C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在云南省属于首次。

    总之,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遗传是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该疾病亦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疾病,单个的、孤立的基因的作用往往是局限的。并且每个基因的多态性与种族,民族、国家、区域等密切相关,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基因多态性也存在较大不同。笔者的研究未发现OPG T950C的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应该更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地域、多民族、多个基因的联合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发病机制,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路。

  • 表  1  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总数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consistent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results [n(%)]

    组别2次结果一致2次结果不一致χ2P
    对照组 55493(46.3) 34(73.9)
    观察组 64484(53.7) 12(26.1) 14.15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导致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失误操作类型分布[n(%)]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misoperation types that led to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of the 2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s [n(%)]

    失误操作对照组观察组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25(73.5) 2(16.7)
    条码粘贴错误 29(5.9) 1(8.3)
    手工检测结果录入错误 5(14.7) 0
    患者借用他人医保卡信息 1(2.9) 9(75.0)
    未知 1(2.9) 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导致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责任人分布[n(%)]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of the 2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s [n(%)]

    责任人对照组观察组
    护士 20(58.8) 3(25.0)
    医学实习生 7(20.6) 0
    检验技师 5(14.7) 0
    卫生工勤人员 1(2.9) 0
    患者 1(2.9) 9(75.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次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发现环节分布[n(%)]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discovery links with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of 2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s [n(%)]

    发现环节对照组观察组
    交叉配血复查血型 25(73.5) 2(16.7)
    与原始记录不符 6(17.6) 10(83.3)
    与父母血型遗传规律不符 3(8.8) 0
    下载: 导出CSV
  • [1] 田兆嵩, 刘赴平.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3):10-11.
    [2] Lippi G, Blanckaert N, Bonini P, et al. Causes, consequences,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 laboratory diagnostics[J]. Clin Chem Lab Med,2009,47(2):143-153.
    [3] Ibojie J, Urbaniak S. Comparing near misses with actual mistransfusion events: a more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ransfusion errors[J]. Br J Haematol,2000,108(2):458-460. doi: 10.1046/j.1365-2141.2000.01876.x
    [4] 郭永建. 筑牢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防控机制——血型2次检测结果比对要求之习得与实施策略[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95-600.
    [5] 尹湧华,孔玉洁,王美玉,等.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研读[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1):1303-1305.
    [6] Najafpour Z, Hasoumi M, Behzadi F, et al. Preventing blood transfusion failures: FMEA, an effective assessment method[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7,17(1):453. doi: 10.1186/s12913-017-2380-3
    [7] 宫济武, 李志强. 输血相容性试验标准检测流程[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15-817.
    [8] 李喜莹, 甘佳, 王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失控判定与处理专家共识[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1):1-3.
    [9] 张业玲,卜晓佳,张景莲,等. 智慧型闭环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21,34(4):420-423.
    [10] 卢思超,廖奇峰,汪小燕,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21,21(3):365-367,370.
    [11] 汪蓉,杨宝义,李龙倜,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 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6):186-188.
    [12] 陈香凤,朱倩兰,张明霞,等.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围手术期住院患者检查流程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9,19(5):365-369.
    [13] 胡正军,陈晨,戴潇青,等. 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促进检验结果对患者负责[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166-168.
    [14] 王远杰,刘家瑞,李红梅,等. 二次血型制配合输血管理系统阻止不相容血液发放的研究[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6):481-485.
    [15] 朱静,詹廷西,王静,等. 162 967例二次血型结果分析及其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169-171.
  • [1] 周晓娟, 杨立斌, 杨鹏, 龚浩, 杨旭.  微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和输血需求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310
    [2] 沈蓝, 浦同青, 丁江波, 普伦庆, 马刚, 王天瑞.  基于快速康复的全程化管理联合损伤控制在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5
    [3] 袁媛, 尹丽娟, 漆永林.  新生儿在输血过程中禁食或喂养对肠氧合变化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9
    [4] 王燕, 丁荣, 张吕玲, 王若花, 赵晓玲, 马娜.  输血治疗联合放化疗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09
    [5] 李劲鸿, 王红.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410
    [6] 李瑞, 欧密, 李艳, 杨瑛, 王春晖, 吕凤琳.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在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张海燕, 李慧敏, 王岚.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李德应, 王玉明, 柴华香, 董伟群.  218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李未华, 赵公芳, 黄华, 路明亮.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输血策略与临床特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梅礼军, 张宁, 陈葳.  同种异体输血对食管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李晓涛, 李炯明, 刘建和, 姜永明, 张劲松.  大鼠肾脏第2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郑当.  硫锌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冬梅.  医院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池秀平.  全程优质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王冬梅.  2 580 例 O 型孕妇IgG 抗 A 抗 B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许霞.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患者炎性因子及ICAM-1、MMP-9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姚艳琼.  神经外科患者675例术中输血现状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徐应芳.  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蔡玲君.  肿瘤患者非传染性输血并发症92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2)

    1. 贾俊杰,刘正敏,王瑞,胡京辉,甄伟. 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04): 503-506 . 百度学术
    2. 邵玉桂,李婷婷,贾添甜. 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24(15): 78-80+9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61
  • HTML全文浏览量:  2601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7-0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1-30
  • 刊出日期:  2021-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