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昆明某高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

魏云芳 王珊 太丽娟 姜英虹 阮铭君 柴雁菁

杨晶, 杨一兵, 朱高红, 王学红, 邓赟. SPECT-CT核素显像在咽鼓管功能的临床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11): 27-3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5
引用本文: 魏云芳, 王珊, 太丽娟, 姜英虹, 阮铭君, 柴雁菁. 昆明某高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3): 154-15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8
Jing YANG, Yi-bing YANG, Gao-hong ZHU, Xue-hong WANG, Yun DENG. Clinical Study of SPECT-CT Radionuclide Imaging in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11): 27-3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5
Citation: Yunfang WEI, Shan WANG, Lijuan TAI, Yinghong JIANG, Mingjun RUAN, Yanjing CHAI. Assessment of Online Learning Outcome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Kunming[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3): 154-15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8

昆明某高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8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1J074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魏云芳(1966~),女,云南曲靖人,医学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通讯作者:

    王珊,E-mail: 2353069562@qq.com

  • 中图分类号: G642.0

Assessment of Online Learning Outcome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Kunming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昆明某高校医学院91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对学习资源、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绩进行调研,提出线上教学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结果   研究发现线上学习中手机占比较高,区域网络状态与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授课方式,学习效果均认为一般,教师监督程度与学习效果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学生自律性、教师授课方式、学科兴趣及教师监督程度成为线上学习效果的4大主要影响因素;比较2019.3-7下学期与2020.3-7下学期各专业学生成绩总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线上教学应考虑影响学习效果的多种因素,需要结合课程特点优化组合教学资源,加强线上教学的监督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针对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线下和线上学习成绩比对,尚不能认为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对成绩有影响,可能与疫情后期集中式学习等有关。
  • 中耳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咽鼓管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是中耳炎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因素[1-2]。临床咽鼓管功能检测虽多,但目前评估困难,仍没有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精确判断咽鼓管功能,为寻求一种客观、有效并且具有动态直观效果的检查方法[3]。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及外伤性鼓膜穿孔的40例患者采用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检查观察咽鼓管阻塞的部位、程度,籍以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对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纯音听阈、声导抗、颞骨薄层CT、耳内镜及Valsalva检查。排除存在鼻咽部良恶性肿瘤、腺样体肥大或颌面部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并签署书面检查知情同意书。结合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分为:A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B组为中耳胆脂瘤患者,C组为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3组基线临床资料类似,具有可比性。A组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左耳5例,右耳9例,年龄21~60岁,平均(44.7±11.7)岁。B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左耳9例,右耳12例,年龄29~67岁,平均(47.3±10.9)岁。C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左耳3例,右耳2例,年龄24 ~47岁,平均(35.8±9.2)岁。病史6月~30 a不等。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行伦理审核。

    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检查前告知患者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探头SPECT/CT Symbia T2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显像剂为高锝酸钠酸钠注射液(99 mTc)为37MBQ,能量141 kev,体积0.2~0.3 mL。显像的原理为示踪剂流经循环通路的原理,耳道无明显蠕动功能,因此显像剂依靠重力流动。动态显像时患者选择侧卧位,患耳向上,颈部向健侧倾斜30°,下颌内收,显像剂为高锝酸钠注射液(99 mTc),于患耳处外耳道口滴入,患者同时嚼口香糖,滴入后即刻显像,观察显像剂排空的时间和滞留的部位。采集参数为1 min一帧,采集30 min,探头选择双竖立位。断层融合显像时体位为仰卧位,外耳道口滴入显像剂(99 mTc)30 min后显像。采集参数为SPECT部分40 s一帧,每一帧图探头旋转11.25°;CT部分管电压130 KV,管电流为固定毫安秒,扫描层厚3 mm,重建层厚5 mm。

    Valsalva检查(对照组):将听诊管两端的橄榄头分别置于患者和检查者外耳道口,当患者作捏鼻鼓气动作时,检查者可听到轻柔的“嘘嘘”声。耳内镜下可观察到鼓膜随捏鼻鼓气动作而运动。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9.0 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咽鼓管通畅显像:患者经外耳道给药后,同时做连续吞咽动作(嚼口香糖)后,显像剂高锝酸钠注射液(99 mTc)迅速沿着正常解剖途径,经患者的外耳道,进入中耳的鼓室,流入咽鼓管鼓口、峡部进入咽口,最终到达鼻咽部,咽鼓管的走行区可见放射性浓聚,即核素动态显像为蝌蚪状的显像,核素断层融合显像为哑铃状显像(图1-图2)。咽鼓管阻塞显像:只出现中耳部位的放射性团状显影,经多次吞咽后仍然不出现咽鼓管走行区全程影像(图3-图4)。

    图  1  核素动态显像 咽鼓管通畅
    Figure  1.  Radionuclide dynamic imaging showed eustachian tube was unobstructed
    图  2  核素断层融合显像 咽鼓管通畅
    Figure  2.  The radionuclide fault fusion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eustaginal tube was unobstructed
    图  3  核素动态显像 咽鼓管阻塞
    Figure  3.  Radionuclide dynamic imaging showed eustachian tube obstruction
    图  4  核素断层融合显像 咽鼓管阻塞
    Figure  4.  The radionuclide fault fusion imaging showed eustachian tube obstruction

    表1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患者(A组)、中耳胆脂瘤鼓膜穿孔的患者(B组)与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的比较结果。采用χ2检验,χ2 = 7.924,P = 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发病不同,阻塞程度不同。

    表  1  3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检查咽鼓管阻塞的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eustachian tube obstruction with SPECT-CT radionuclide imaging in groups A, B and C [n (%)]
    组别阻塞通畅合计(n阻塞率(%)
    A组 11(78.6) 3(21.4) 14 78.6*
    B组 17(80.9) 4(19.1) 21 80.9*
    C组 1(20.0) 4(80.0) 5 20.0
      与C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与Valsalva检查(对照组)的比较结果。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观察组与对照组咽鼓管阻塞率的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eustachian tube obstruction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组别A组(n = 14)B组(n = 21)C组(n = 5)
    观察组 11(78.6) 17(80.9) 1(20.0)
    对照组 5(35.7) 10(47.6) 3(60.0)
    χ2 5.250 5.081 0.417
    P 0.022* 0.024* 0.51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术后抗生素治疗,术后3~5 d出院,2周后换药,检查术腔恢复情况及鼓膜生长情况,每周换药直至术腔干耳及上皮化。同时通过随访及复查,所有患者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咽鼓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在中耳炎的发生、发展、预后起重要作用。对临床中鼓室成形术、鼓室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等有指导作用[4-6]。临床上检查方法较多,然而由于咽鼓管结构深在,且结构变异大,静态与动态差异大,因此,寻找一种客观有效、直观简便的检查方法很有必要[7]

    SPECT-CT核素显像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注射到人体内,利用同位素在不同细胞及组织中的摄取、分布与代谢速率不同,得到血流、生化、生理及代谢功能变化的图像,是一种“功能性”影像:CT则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后射线不同程度衰减,信息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精细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密度差异的影像,是一种“结构性”影像。SPECT-CT核素显像最大的优势是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完成核医学SPECT显像检查和放射学CT检查,将两种影像进行图像融合,使功能显像和结构显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拓宽了诊断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早期诊断疾病的依据[8]

    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国内报道很少[9-11],本研究采用:患者侧卧位,于鼓膜穿孔的患耳滴入高锝酸钠显像剂(99 mTc),患者做连续吞咽动作(嚼口香糖)后,在咽鼓管通畅的情况下,核素注入鼓室后,呈潮涌式运动顺利通过,直达咽口后逐渐逸尽,即可在短时间内咽鼓管走行区显示放射性浓聚;而咽鼓管阻塞者,因解剖结构、纤毛的运动、压力等因素,核素通过的连续性较差,核素聚集于中耳不能排出,咽鼓管咽口不出现核素,只能获得鼓室团状显像。本组资料显示,与传统的碘-131显影剂相比,高锝酸钠酸钠注射液(99 mTc)属短半衰期核素,物理半衰期仅为6 h,且为生理盐水溶剂,无碘油的黏稠性,排除较快,给药后24 h即可衰变逸尽后只剩生理盐水,因而较碘-131显影剂接受辐射量小。对咽鼓管局部无任何刺激和影响,可用于全身各种器官的核医学检查。与Valsalva 检查相比,其原理:因患者捏鼻鼓气的动作首先会引起鼻咽部的气压发生快速的变化,随之中耳的气体压力通过咽鼓管的不断调节发生相应改变。Valsalva 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操作简单方便,可间接反映咽鼓管的开放程度,为主观检查,相关的参考资料表明大多数患者未正确完成Valsalva动作,闭嘴、捏鼻、鼓气不标准,从而导致准确性和敏感性也不高,然而它对于咽鼓管功能检查仍是必要而基础的检查。与CT、MRI等影像学方法比较,高分辨率CT能够清晰显示骨性咽鼓管结构。MRI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能显示咽鼓管的解剖学标志和周围的异常病变。影像学检查直观、痛苦少,可为临床确诊病变位置,但无法判定咽鼓管功能。与声导抗检查比较,声导抗检测快速、操作简单、无创,为实用性强的检测中耳压力的检查,能客观的反映咽鼓管是否通畅。但患者鼓膜穿孔,无法行声导抗检查。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不但能够显示咽鼓管的结构,还能获得连续的动态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有助于咽鼓管阻塞部位的判断,为临床工作提供直观的影像图片[12-15]

    本研究中,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检查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患者(A组)咽鼓管阻塞率为78.6%,中耳胆脂瘤鼓膜穿孔的患者(B组)咽鼓管阻塞率为80.9%,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C组)咽鼓管阻塞率为20%。采用χ2检验,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说明咽鼓管的阻塞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的病因、诊断、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外伤性鼓膜穿孔不易自行愈合的一个原因。咽鼓管功能可影响中耳功能,致中耳炎形成,对中耳炎的转归有较大影响。同样咽鼓管功能是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听骨链成形术、鼓膜置管术等中耳手术成功的基础。为临床选择更为适合的手术方案,预测术后效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咽鼓管阻塞多年前就公认为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Mandeie等[16]指出咽鼓管功能状态可预测中耳炎的发病概率;袁媛等[17]报道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之一;Danner[18]的研究表明中耳炎的鼓膜情况反映了中耳腔内的负压状态,认为与乳突气房的压力缓冲、中耳黏膜的气体弥散、及经咽鼓管的气体交换有关,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均与笔者的研究结果相符。通过随访及复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另外该检查必须具备核医学条件及核医学影像设备方可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咽鼓管的功能状况。但做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做为一种较可靠的咽鼓管检查方法。我科将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的比较,增加研究深度,并对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探讨。

    因此早期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及时发现咽鼓管病变对掌握中耳炎的发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19-21],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成像清晰,简单易行,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或主观因素的干扰,是一项可以在进行中耳乳突影像学检查的同时,还能完成连续的动态核素显像检查的方法,且直观、痛苦少,可为临床确诊病变位置、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图  1  线上学习工具分布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online learning tools

    图  2  手机端学习效果

    Figure  2.  Learning outcomes on mobile

    图  3  教师线上授课平台

    Figure  3.  Teachers’ use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图  4  线上授课方式与学习效果

    Figure  4.  Online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outcomes

    图  5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布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learning

    图  6  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期望

    Figure  6.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nagement

    表  1  学生学习所在区域网络情况与学习效果[n(%)]

    Table  1.   Outcomes of learning in different areas and network status [n(%)]

    区域 n 较好 一般 较差 合计
    城镇 348 94(27.01) 215(61.78) 39(11.21) 348(37.95)
    农村 569 78(13.71) 388(68.19) 103(18.10) 569(62.05)
    χ2 88.035
    P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监督程度与学生线上学习效果[n(%)]

    Table  2.   Findings on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an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status [n(%)]

    监督程度 效果好 效果差 合计
    420(58.17) 302(41.83) 722(78.74)
    88(45.13) 107(54.87) 195(21.26)
    χ2 77.563
    P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学生学习情况[n(%)]

    Table  3.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n(%)]

    线上听课情况 n(%
    紧跟老师思路,课后补充笔记 288(31.41)
    认真做笔记 204(22.25)
    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效果不好 403(43.95)
    其他 22(2.4)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教学平台熟悉度与学习效果[n(%)]

    Table  4.   Findings on familiarity with the teaching platform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n(%)]

    平台熟悉度 效果好 效果差 合计
    熟悉 304(57.69) 223(42.31) 527(57.47)
    不熟悉 158(40.51) 232(59.49) 390(42.53)
    χ2 311.545
    P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疫情前后线上与线下学习成绩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5.   Comparis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academic performance ( $\bar x \pm s $

    学期 成绩总平均分 合计
    医学检 验技术 药学 护理学
    2019.3-2019.7-下学期 77.79 ± 2.20 78.99 ± 2.23 82.80 ± 0.17 79.86 ± 2.60
    2020.3-2020.7-下学期 77.73 ± 4.09 80.63 ± 2.30 80.11 ± 0.24 79.49 ± 1.50
    t 0.092 −0.495 2.06 0.294
    P 0.941 0.707 0.175 0.797
    下载: 导出CSV
  • [1] 王凤辉. 疫情防控期间高职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5):58-64. doi: 10.13565/j.cnki.issn2095-4530.2020.05.010
    [2] 汪红信,胡舒婷,徐进. 新冠肺炎期间“停课不停学”高校在线教学案例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5):163-165.
    [3] 冯莉,陶玲,朱子晴,等. 医学课程线上教学现状与启示——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为例[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12):E017-E017. doi: 10.3760/cma.j.issn.2095-1485.2020.12.117
    [4] 高公略,宋明志,朱文谨,等. 基于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律机制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8):94-95.
    [5] 邵明英,王扬.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手机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71-78.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20.02.011
    [6] 贺宝勋,张立国,庄科君. 游戏化评价对大学生在线学习倦怠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3):62-68,119.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8-07-15) [2021-11-17]. http://www.cac.gov.cn /wxb_pdf/ CNNIC42.pdf.
    [8] 郭露露. “高校停课不停学”财政学专业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20(14):215-216.
    [9] 梁慧仪,刘香萍.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动机的影响[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6):222-227. doi: 10.3969/j.issn.1006-9410.2020.06.043
    [10] 马淑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J]. 宁夏教育科研,2009(2):10-11.
    [11] 付卫东,周洪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4-18.
    [12] 吴家嘉,唐久,梁珊瑜,等. 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教育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 教育进展,2020,10(3):271-278.
    [13] 陈卫良. 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线上教育的关键素养[J]. 教育家,2020(13):64-65.
  • [1] 王海军, 邱良武, 习杨彦彬, 庞俊娣.  有氧运动干预慢性脑缺血学习记忆能力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28
    [2] 李茜茜, 马子雪, 肖洁, 李佩谦, 谢雪妮, 张金娇, 罗筱, 黄莹.  丽江市、大理市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07
    [3] 王江铭, 梁红敏, 李红宾, 马靖媛, 刘品麟, 樊文星.  医学专业学生Kolb学习风格偏好及潜在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14
    [4] 向征, 王红, 申丽洁, 陈熙, 贾雪梅.  后疫情时期MBBS留学生《医学寄生虫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39
    [5] 缪希松, 余珊.  某高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睡眠障碍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38
    [6] 胡顺琴, 鲁潇凝, 宋欣燕, 耿力, 许静, 陈敏, 李南.  进修医师掌握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学习曲线,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冯国华, 张志毕, 张媛.  高等医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学习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赵琳, 陈姗, 范月红, 王金德, 张晓娴, 蔡希睿, 张宏斌, 刘伟.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蔡希睿, 张宏斌, 林滢静雅, 李昆秀, 商丽丽, 朱敏思, 姚畅宜.  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口译学习需求、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时间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何越峰.  某医科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何蓉, 王丽, 郭永莉, 陈绍春.  基于Android平台的系统解剖学学习系统研究及使用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宋琼.  SAHA减轻七氟烷诱发的新生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许静.  中孕期胎儿鼻骨测量学习曲线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李越华.  腹腔镜肝切除的学习曲线,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君.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张京晶.  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学习动机与就业心理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童宗武.  急性甲醇中毒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杨波.  医科学生语言学习策略情况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黄芩苷抗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尚莉.  医学研究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研究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6)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7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16
  • PDF下载量:  2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26
  • 刊出日期:  2022-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