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活动性结核病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

万荣 李光妹 马萌 赖明红 刘才 李明武

杨荆, 王淑娴, 周竹. 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1): 68-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23
引用本文: 万荣, 李光妹, 马萌, 赖明红, 刘才, 李明武. 活动性结核病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132-13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0
Jing YANG, Shu-xian WANG, Zhu ZHOU.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Nutritional Management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Malnutri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0, 41(11): 68-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23
Citation: Rong WAN, Guangmei LI, Meng MA, Minghong LAI, Cai LIU, Mingwu LI. Clinical Features of Tuberculosis with Negative T Cell Spot Test in Peripheral Blood[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4): 132-13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0

活动性结核病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0
基金项目: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9-1-S-2531800000139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万荣 (1978~)女,湖北黄石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结核病诊治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

    李明武,E-mail:ynkmlmw@sina.com

  • 中图分类号: R521

Clinical Features of Tuberculosis with Negative T Cell Spot Test in Peripheral Blood

  • 摘要:   目的  分析活动性结核病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  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二科住院的经痰检、体液或组织标本检测结核病原学阳性且T-SPOT.TB阴性和同期收治T-SPOT.TB阳性活动性结核病为研究对象,T-SPOT.TB阴性病例组83例,T-SPOT.TB阳性病例组82例,比较2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常规几种实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  结果  T-SPOT.TB阴性病例组与T-SPOT.TB阳性病例组,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T-SPOT.TB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超60岁的病患更多,达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合并基础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以合并糖尿病多见;合并肺外结核2组均占一半左右,T-SPOT.TB阴性病例组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阳性病例组以气管结核更多见;细胞免疫相关检查,有近90%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所有病例均常规开展了抗酸杆菌涂片、TB-DNA、XpertMtb/RIF 、结核菌培养相关检查,在2组病例中,XpertMtb/RIF 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7.1%和64.6%,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老年、合并肺外结核、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能是活动性结核病中T-SPOT.TB阴性的原因;XpertMtb/RIF 检测可用于结核病早期快速诊断优于其他常规检测方法。
  •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月)的严重并发症[1],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通过个体化营养模式的管理,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从而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2-3]。而有氧运动也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4-5]。本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47例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47例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龄3.5~61月,平均透析龄(19.8±6.3)月;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9.2±6.8)岁,平均(57.6±8.2)岁。全部入选病例根据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确诊[6],并排除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无明显身体运动障碍、能配合常规有氧运动锻炼,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

    采用日本日产、瑞典金宝、德国费森尤斯、德国贝朗4种血液透析机型,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频率2~3次/周,每次4~5 h,血流量15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测定每个患者体重,对其饮食、消化道症状、活动、体格检查等情况,运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量表详情见表1)进行评估;可按不同等级,将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良好、轻中度不良及重度不良[1, 7]

    表  1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量表
    Table  1.  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
    项目 营养良好 轻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程度(%) < 5 5~10 > 10
    饮食变化 无变化 减少不明显 明显减少
    消化道症状 偶有 持续 > 2周或频繁出现
    活动能力 无明显乏力 明显乏力,活动减少 活动不便,多卧床
    肌肉、脂肪消耗 不明显 轻中度消耗 重度消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4.1   营养摄入情况

    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前、后第24周、第48周分别计算出热量、蛋白质摄入情况。

    1.4.2   营养测量学指标

    对患者体脂(同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肌肉量(无内瘘侧上臂肌围MAMC)进行测量,分别于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前、后第24周和第48周进行。

    1.4.3   营养生化指标

    分别在有氧运动及营养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4周和第48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

    1.5.1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患者教育讲座

    通过面对面讲授、网络平台直播、课堂式PPT放映、QQ、微信互动等多形式,对全部入选对象进行定期的有氧运动知识宣传及教育讲座。

    1.5.2   制定有氧运动指导手册

    在完成有氧运动基线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对干预对象制定《维持性血透患者有氧运动指导手册》[8],其中的内容包括有氧运动的益处、针对血透患者推荐的有氧运动方式、具体运动方案指导、运动注意事项等。

    1.5.3   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定制

    通过采集患者年龄、原发病、心肺动能、合并症与并发症、运动体能等情况,以及个人运动习惯和爱好,相互结合,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模式及具体实践措施。

    1.5.4   运动随访

    通过现场面对面、电话交流、微信语音或视频等多途径,针对有氧运动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并记录,频率:每周1次;及时了解患者有氧运动具体情况、身体状态和运动之后的具体主观感受,鼓励患者维持强度适宜的运动。

    1.6.1   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根据入选患者的具体年龄、身体机能及体力等,参考患者饮食习惯一对一制定饮食方案。每日食谱应包含新鲜果蔬,适当补充维生素、叶酸,避免高磷、高钾饮食,注意部分患者微量元素的补充。鼓励患者优质蛋白质饮食,推荐热量摄入每日30~35 kcal/kg、蛋白质摄入1.2~1.3 g/kg。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加予α-酮酸制剂0.075~0.12 g/kg补充,适当补充水解蛋白(50 mL/瓶,1~2瓶/d),以及至临床营养科专科配置营养液。

    1.6.2   保证血透充分性

    密切监测血管通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透析后体重;采用血透联合血液灌流、滤过等血液净化方式,确保每位入选患者Kt/V≥1.2,每周的有效透析时间≥10 h。

    1.6.3   贫血的改善

    常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6 000 U/次,1~2次/周),合理、个体化补充铁剂,严重贫血者予适时成分输血。

    采用SPSS 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bar x}}$ ±s)表示,正态性验证应用Kolmogorov-Smirnov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条件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加权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构成比(%)表示;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管理前比较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第24周、第48周,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2

    表  2  管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n (%)]
    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n (%)]
    营养状况 n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营养良好 47 0(0.0) 8(17.0)* 22(46.8)**
    轻中度营养不良 47 33(70.2) 28(59.6)* 19(40.4)**
    重度营养不良 47 14(29.8) 11(23.4)* 6(12.8)**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与管理前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24周、48周热量、蛋白质摄入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3

    表  3  管理前、后膳食摄入比较( ${{\bar 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etary intake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bar x}} \pm s$
    摄入量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热量[g/(kg·d)] 28.50 ± 4.61 34.15 ± 4.90* 37.16 ± 3.57**
    蛋白质[g/(kg·d)] 0.78 ± 0.22 1.41 ± 0.27* 1.81 ± 0.73**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分别与管理前比较,血透患者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后24周以及48周,患者的MAMC、TSF、PA、ALB以及HGB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4

    表  4  管理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 ${{\bar x}} \pm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bar x}}\pm s$
    营养指标 管理前 管理后
    24周 48周
    MAMC(cm) 19.38 ± 2.21 23. 41 ± 2.40* 25.04 ± 2.65**
    TSF(mm) 3.16 ± 1.76 4.52 ± 1.84 4.81 ± 1.43**
    PA(g/L) 0.28 ± 0.03 0.31 ± 0.04* 0.36 ± 0.06**
    ALB(g/L) 27.09 ± 2.15 32.73 ± 2.36* 35.88 ± 2.53**
    HGB(g/L) 70.92 ± 7.04 82.04 ± 8.37* 93.58 ± 10.02**
      与管理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 7, 9],适时进行有效合理的有氧运动和积极的营养管理,不仅能降低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0-11],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12-13]

    保证血透的充分性是实施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的前提条件[14-15],本研究中全部入选对象Kt/V均不低于1.2。在充分血透的保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维持内环境稳态;在对纳差、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改善方面,有确切的疗效[16]。本研究因受到患者经济因素限制、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多、对血透耐受性较差等影响,都可能影响血液透析不充分。

    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肌肉质量与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身体活动量[17]。对于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大部份人存在着蛋白质、热量等营养摄入不足,在机体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或是酸中毒状态,还可进一步对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促进作用[18]。再者,血透过程本身就是能量消耗的过程[19],多种原因均可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部分还有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20]和红细胞的丢失,从而更容易产生透析期或透析间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抑或营养不良等情况[21-22],更影响机体对血透的耐受性,以及机体的体能状况。目前关于血透患者有氧运动相关研究已证实运动管理可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功能、提高活动耐受能力、缓解躯体不适、减轻心理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效用[12, 23-24]。本组资料在充分血透的前提之下,制定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和有氧运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督促患者坚持和依从;结果表明,与营养管理和有氧运动前自身对照,管理后的第24周、第48周,患者蛋白质、热量的摄入量均增加(P < 0.05)。

    本研究入选的全部患者,在坚持有效的有氧运动和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下,其营养摄入量(蛋白质及热量)明显提高,同时其余营养指标也得到较大改善。管理前后24周、48周,患者MAMC、TSF、PA、ALB、HGB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均增加(P < 0.0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A、ALB不仅是评估营养状况的独立指标,更是心血管恶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25]

    综上所述,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维持性血透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检测和早期识别,及时有效的给予个体化、合理性的有氧运动和营养管理干预,能减少血透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 表  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2 groups [$ \bar x \pm s $/n(%)]

    组别n性别年龄(岁)
    T-SPOT.TB阴性组 83 49(59.0 ) 34(41.0 ) 46.2 ± 17.3
    T-SPOT.TB阳性组 82 50(61.0 ) 32(39.0 ) 41.5 ± 15.8
    χ2/t 0.065 1.815
    P 0.799 0.07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n(%)]

    项目T-SPOT.TB阴性组T-SPOT.TB阳性组χ2P
    年龄≥60岁 19(22.9) 13(15.9) 1.307 0.253
    男性 49(59.0) 50(61.0) 0.065 0.799
    基础病史
    糖尿病 9(10.8) 6(7.3) 0.621 0.431
    高血压 6(7.2) 3(3.7) 1.020 0.313
    尘肺 4(4.8) 3(3.7) 0.137 0.711
    类风湿性关节炎 3(3.6) 2(2.4) 0.194 0.660
    肺炎 6(7.2) 5(6.1) 0.085 0.771
    肺结核病史复治 18(21.7) 14(17.1) 0.562 0.454
    单纯肺结核 43(51.8) 33(40.2) 2.220 0.136
    合并其他结核 40(48.2) 49(59.8)
    结核性胸膜炎 14(16.9) 15(18.3) 0.058 0.810
    结核性脑膜炎 4(4.8) 7(8.5) 0.916 0.339
    结核性腹膜炎 3(3.6) 3(3.7) 0.000 0.988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4(4.8) 4(4.9) 0.000 0.986
    气管结核 9(10.8) 20(24.4) 5.225 0.022*
    椎体结核 3(3.6) 2(2.4) 0.194 0.660
    淋巴结结核 2(2.4) 6(7.3) 2.153 0.142
    血播性肺结核 3(3.6) 7(8.5) 1.755 0.185
    继发性肺结核 80(96.4) 75(91.5)
    细胞免疫低 42(89.4) 71(86.6) 0.212 0.645
    细胞免疫正常 5(10.6) 11(13.4)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s of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n(%)]

    组别检测方法T-SPOT.TB阴性组χ2PT-SPOT.TB阳性组χ2P
    抗酸杆菌涂片29(34.9)44.3640.000*10(12.2)50.823< 0.001*
    TB-DNA32(38.6)25(30.5)
    XpertMtb/RIF64(77.1)53(64.6)
    结核菌培养27(32.5)35(42.7)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9〔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27-28.
    [2] Lalvani A,Pareek M. Interferon galnill8 release assays:principles and practice[J]. Enferm Lnfece Micmbiol Clin,2010,28(4):245-252.
    [3] Chiappini E,Fossi F,Bonsignori F,et al. Utility of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results to monitor anti-tubercular treatment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Clin Ther,2012,34(5):1041-1048.
    [4] 王黎霞,成诗明,周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 288-2017[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7):642-652.
    [5] 王黎霞,成诗明,周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结核病分类:WS196-2017[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4):367-368.
    [6] 赵雁林,尚美. 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现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7):725-728. doi: 10.3760/j.issn:1009-9158.2007.07.001
    [7] Chao C,Wangb. Bruceajavanica oil emulsion alleviates cachexia induced by Lewis lung cancer cells in mice[J]. J Drug Target,2018,26(3):222-230. doi: 10.1080/1061186X.2017.1354003
    [8] Blanc F X,Dirou S,Morin J,et al. Interferon gammare 1ease assay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tuberculosis[J]. Rev Mal Respir,2018,35(8):894-899.
    [9] 万荣,李明武,赖明红,等.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老年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防痨杂志,2015,37(4):348-352. doi: 10.3969/j.issn.1000-6621.2015.04.004
    [10] 胡开明,王席,陶芳,等.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不同年龄肺结核患者中阳性程度比较[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16):2024-2027.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21.16.023
    [11] 杨牧青,刘俊刚,孙芳,等. 合并糖尿病对肺结核患者T-SPOT. TB阳性率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11-212.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8.02.008
    [12] Vergne I,Chua J,Lee H H,et al. Mechanism of phagolysosome biogenesis block by viabl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11):4033-4038. doi: 10.1073/pnas.0409716102
    [13] Hmama Z,Pena Diaz S,Joseph S,et al. Immunoevas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of the macrophage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 Immunol Rev,2015,264(1):220-232. doi: 10.1111/imr.12268
    [14] Bania J,Gatti E,Lelouard H,et al. Humancathepsin S,but not cathepsin L,degrades efficiently MHC 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in nonprofessional APC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3,100(11):6664-6669. doi: 10.1073/pnas.1131604100
    [15] Pan Liping,JiaHongyan,Liu Fei,et al. Risk factors for falsenegative T-SPOT. TB assay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TB[J]. J Infect,2015,70(4):367-380. doi: 10.1016/j.jinf.2014.12.018
    [16] 李强,陈红梅,吕子征,等.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外周血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阴性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20,48(1):72-74.
    [17] Held Jones M,Story E,etal. Rapi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rifampin resistance by use of on-demand,near-patient technology[J]. J Clin Microbiol,2010,48(1):229-237. doi: 10.1128/JCM.01463-09
  • [1] 樊浩, 刘幸, 张乐, 李畏娴, 吴雪娇, 韩祎, 姚晓蝶.  决策树及Logistic回归模型在活动性肺结核预测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16
    [2] 陈连勇, 杨星, 茹浩浩, 陈涛, 闫双群, 许琳.  云南省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特征和传播相关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1
    [3] 王霖, 沈凌筠, 李海雯, 王晓燕, 高建鹏, 马志强.  云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6
    [4] 王晓燕, 李娅, 何成禄, 王霖, 马志强, 万鑫蕊.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与HBV、HCV、HIV共感染免疫功能及耐药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9
    [5] 沈凌筠, 王霖, 马志强, 刘幸, 李海雯, 王戈, 李文明, 骆鹏举.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21
    [6] 樊浩, 刘幸, 沈凌筠, 李海雯, 余春红, 李婧炜.  基于AAT与细胞因子构建活动性肺结核的Nomogram预测模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16
    [7] 王霖, 杜映荣, 高建鹏, 李明武, 沈凌筠, 马志强.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2
    [8] 葛哲, 卢思萍, 付仕忠, 王春红, 李少莹, 刘翺.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01
    [9] 姚璐, 谭慧, 阮永华, 钱忠义, 杨志鸿, 阮锐, 张琦颖, 周明婷, 方星尹.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11
    [10] 李晓琴, 周敏, 王霖, 曾海燕, 骆鹏举, 林丽佳.  PCR-反向点杂交法耐药基因检测和BD960结核菌药敏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38
    [11] 万荣, 李明武, 马萌, 赖明红, 李光妹.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37
    [12] 刘幸, 孙辉, 杜映荣, 陈洁, 欧阳兵, 张乐.  VDR基因多态性与耐多药肺结核的关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万荣, 李明武, 李光妹, 朱惠琼, 马萌, 刘才.  肺结核活动程度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反应强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陈连勇, 茹浩浩, 杨星, 闫双群, 陈金瓯, 杨蕊, 陈涛, 许琳.  云南省84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樊萍.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万荣.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高小娇.  云南省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筛查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T-SPOT.TB、TB-DNA、PPD、TB-DOT/TB-CK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T细胞斑点试验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肺结核感染中不同T细胞水平临床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2)

    1. 王翠荣,孙林林.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女性生殖器结核的价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15): 35-38 . 百度学术
    2. 倪坚军,周中元,蔡鑫君. 异烟肼温敏型原位凝胶处方优化、体外释放及药代动力学分析. 浙江医学. 2022(17): 1803-180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84
  • HTML全文浏览量:  2643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3-15
  • 刊出日期:  2022-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