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及MCP-1水平影响

安洁 刘晖 陈朔华

王帅强, 佟科锦, 张硕峰. 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29-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5
引用本文: 安洁, 刘晖, 陈朔华. 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及MCP-1水平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142-14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8
Shuaiqiang WANG, Kejin TONG, Shuofeng ZHANG. Effect of Compound Probiotic Powder on Immune Function of Mic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10): 29-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5
Citation: Jie AN, Hui LIU, Shuohua CHEN. Effects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Quick 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MCP-1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c Crisi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4): 142-14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8

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及MCP-1水平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8
基金项目: 河北省卫计委2017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7144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安洁(1979~),女,河北唐山人,学士,副主任护师,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

    刘晖,E-mail:liuhui_cloud@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452

Effects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Quick 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MCP-1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c Crisis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MCP-1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高血糖危象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 = 45,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和对照组(n = 44,在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前1 h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组患者停泵前0.5 h、1 h以及停泵后0.5 h、1 h、2 h的平均血糖值以及血糖波动幅度。检测2组患者 > 24 h白细胞指数(WBC)、尿酮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渗透压、阴离子间隙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  结果  在停泵前0.5 h、停泵时、停泵后0.5 h、1 h、2 h时,2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经不同时机胰岛素类似物注射24 h前后HOMA-IR、WBC、MCP-1、尿酮体、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高血糖危象患者,在停止静脉泵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的转换,且对患者血糖波动,注射24 h前后HOMA-IR、MCP-1、尿酮体、WBC、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指标无影响。
  •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入侵后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害,逐渐合并多种临床并发症的一种可控的慢性病。自发现至今,全球超过7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一半人死于此病[1]。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使HIV/AIDS患者10 a的死亡率从45.5%下降到9.4%[2],生存寿命逐渐趋于正常人群,然而,年龄相关的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逐渐增加[3]。遗传因素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HIV病毒感染本身及ART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引起的慢性炎症、免疫功能障碍及代谢并发症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不容忽视[4],若积极筛查和治疗,便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和死亡风险[5]。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心脏的部分异常变化,前者可评估心脏的功能,明确心脏有无解剖学上的变异,后者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瘤等疾病,旨在评估血管的解剖和功能;两种检查方法均简便、无创且可重复性操作,可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故本研究主要对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的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变化的特点。

    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AIDS患者。纳入标准:(1)艾滋病患者应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的诊断标准[6];(2)年龄≥18岁;(3)分析的指标均为研究期间第1次检查所得。(4)同时进行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排除标准:(1)重复就诊病例;(2)病例资料不完整、信息不齐全;(3)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疾病史。本研究经过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伦理编号为:2021120609)。

    1.2.1   相关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2.2   检查方法

    超声图采用常规的二维、M型、超声血流多普勒测量;颈动脉检查,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多部位、多节段数据的收集及相关测量。年龄分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年龄标准进行分组[7],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98例(28.0%)、中年组(年龄45~59岁)166例(47.4%)和老年组(年龄≥60岁)86例(24.6%)。高血压判定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标准[8],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判定标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标准[9],空腹血糖≥7.0 mmo/L,既往有糖尿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高脂血症判定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标准[10]总胆固醇(TC)≥6.2 mmol/L、甘油三酯(TG) ≥ 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 mmol/L,一项或多项异常或正在服用降脂药物。

    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bar x \pm s $)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 M(P25,P75表示,2组间比较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H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两/多组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变化趋势分析用χ2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间两两比较使用调整后的检验水准α′ = 2α/k(k-1) = 0.017,P < αP ′ < α′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纳入的研究对象,青年组98例、中年组166例和老年组86例。青年组71.4%的男性(70例),86.7%的汉族人群(85例),体重指数为20.8(18.5,22.2) kg/m2;中年组65.7%的男性(109例),86.7%的汉族人群(144例),体重指数为20.8(19.0,22.6) kg/m2;老年组73.3%的男性(63例),97.7%的汉族人群(84例),体重指数为21.1(18.9,23.5) kg/m2。不同年龄组在性别、体重指数、饮酒、有高脂血症、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是否抗病毒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民族、吸烟、传播途径、有高血压、有糖尿病及有肝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人群均是男性,汉族最多见,两两组间比较,中年组吸烟者高于青年组,老年组患者HIV传播途径与青、中年组存在着差异(P < 0.05);老年组有高血压和有糖尿病及中年组有高血压者高于青年组(P < 0.05),在有高脂血症方面3组间均无差异(P > 0.05),但在合并肝炎方面,两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 < 0.05),且中年组合并肝炎的患者最多,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25.3%,42/166高于12.2%,12/98和1.2%,1/86),见表1

    表  1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n(%)]
    Table  1.  Analysi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HIV/AIDS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一般资料青年组(n = 98)中年组(n = 166)老年组(n = 86)χ2P
    性别     男 70(71.4) 109(65.7) 63(73.3) 1.864 0.394
           女 28(28.6) 57(34.3) 23(26.7)
    民族     汉族 85(86.7) 144(86.7) 84(97.7)#△ 8.200 0.017*
           少数民族 13(13.3) 22(13.3) 2(2.3)
    体重指数 20.8(18.5,22.2) 20.8(19.0,22.6) 21.1(18.9,23.5) 0.483 0.785
    心血管危险因素
     饮酒    有 38(38.8) 81(48.8) 35(40.7) 3.015 0.221
           无 60(61.2) 85(51.2) 51(59.3)
     吸烟    有 43(43.9) 104(62.7)* 45(52.3) 9.065 0.011*
           无 55(56.1) 62(37.3) 41(47.7)
     高血压   有 12(12.2) 46(27.7)* 24(27.9)# 9.491 0.009*
           无 86(87.8) 120(72.3) 62(72.1)
     糖尿病   有 17(17.3) 46(27.7) 33(38.4)# 10.185 0.006*
           无 81(82.7) 120(72.3) 53(61.6)
     高脂血症  有 26(26.5) 44(26.5) 15(17.4) 2.904 0.234
           无 72(73.5) 122(73.5) 71(82.6)
     肝炎    有 12(12.2) 46(27.7)* 1(1.2)#△ 30.554 < 0.001*
           无 86(87.8) 120(72.3) 85(98.8)
    传播途径 42.649 < 0.001*
           性传播 56(57.1) 87(52.4) 46(53.5)
           吸毒史 22(22.5) 48(28.9) 1(1.1)
           其他 0(0.0) 6(3.6) 6(7.0)
           不详 20(20.4) 25(15.1) 33(38.4)
    HIV病毒载量 6.970 0.137
           < 100拷贝/mL 51(52.0) 110(66.3) 56(65.1)
           100~5000拷贝/mL 9(9.2) 10(6.0) 3(3.5)
           > 5000拷贝/mL 38(38.8) 46(27.7) 27(31.4)
    CD4+T淋巴细胞计数 4.504 0.342
           < 200个/μL 45(45.9) 65(39.2) 36(41.9)
           200~500个/μL 28(28.6) 54(32.5) 34(39.5)
           > 500个/μL 25(25.5) 47(28.3) 16(18.6)
    抗病毒治疗情况
           未治疗 26(26.5) 30(18.1) 15(17.4) 3.297 0.192
           已治疗 72(73.5) 136(81.9) 71(82.6)
      与青年组比较,*P < 0.05;与中年龄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从检查结果来看,心脏彩超的总体异常率为56.0%,颈动脉超声的总体异常率为42.3%,均是中年组异常者最多(57.2%,45.8%)。异常结果中,青年组心脏彩超的异常占比(9.7%)高于颈动脉超声(6.1%),而中、老年组心脏彩超的异常占比(48.5%,41.8%)低于颈动脉超声(51.4%,42.5%)。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两项检查的异常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07.148、77.666,P趋势值均 < 0.05),两两组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均 < 0.017),见表2图1

    表  2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情况比较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项目青年组(n = 98)中年组(n = 166)老年组(n = 86)异常率(%)χ2Pχ2趋势P趋势
    心脏彩超 56.0 107.456 < 0.001* 107.148 < 0.001*
     正常 79(80.6) 71(42.8) 4(4.6)
     异常 19(19.4) 95(57.2)* 82(95.4)*△
    颈动脉超声 42.3 78.632 < 0.001* 77.666 < 0.001*
     正常 89(90.8) 90(54.2) 23(26.7)
     异常 9(9.2) 76(45.8)* 63(73.3)*△
      与青年组比较,*P < 0.05;与中年龄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结果构成(%)
    Figure  1.  Composition of abnormal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室间隔增厚、左右房内径增大、右室内径增大、二尖瓣钙化、颈部有无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增厚、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2.0%(147/350)的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且在不同年龄组中均最高;两两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颈部有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生率均有差异(P ′ < 0.017);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更易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内径的增大仅见于老年组;中、老年组室间隔增厚及老年组左房内径增大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却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 0.017),见表3

    表  3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M(P25,P75)]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results of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M(P25,P75)]
    检查结果青年组(98)中年组(166)老年组(86)χ2/HP
    心脏彩超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8(8.2) 72(43.4)* 67(77.9)*△ 91.706 < 0.001*
     主动脉钙化 1(1.0) 18(10.8)* 38(44.2)*△ 69.460 < 0.001*
     肺动脉收缩压升高 4(4.1) 18(10.8) 22(25.6)*△ 20.121 < 0.001*
     主动脉瓣反流 1(1.0) 12(7.2) 26(30.2)*△ 44.362 < 0.001*
     室间隔增厚 0(0.0) 12(7.2)* 13(15.1)* 15.784 < 0.001*
     左房内径增大 2(2.0) 9(5.4) 12(14.0)* 11.267 0.004*
     心包积液 6(6.1) 13(7.8) 5(5.8) 0.476 0.788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3(3.1) 2(1.2) 3(3.5) - 0.373
     室间隔向心性肥厚 2(2.0) 3(1.8) 2(2.3) - 1.000
     左室内径增大 1(1.0) 2(1.2) 3(3.5) - 0.430
     室壁运动减弱 1(1.0) 3(1.8) 2(2.3) - 0.875
     房间隔膨出 1(1.0) 2(1.2) 1(1.2) - 1.000
     二尖瓣钙化 0(0.0) 1(0.6) 4(4.7) - 0.023
     二尖瓣反流 0(0.0) 2(1.2) 3(3.5) - 0.118
     右房内径增大 0(0.0) 0(0.0) 5(5.8) - 0.001*
     右室内径增大 0(0.0) 0(0.0) 4(4.7) - 0.003*
     室间隔变薄 0(0.0) 1(0.6) 0(0.0) - 1.000
     三尖瓣反流 0(0.0) 0(0.0) 1(1.2) - 0.246
     全心扩大 0(0.0) 1(0.6) 0(0.0) - 1.000
    颈动脉超声
     颈部斑块 6(6.1) 68(41.0)* 58(67.4)*△ 74.737 < 0.001*
     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1(1.0) 18(10.8)* 31(36.0)*△ 48.948 < 0.001*
     左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cm/s) 60.0(47.0,74.0) 53.0(43.0,68.3) 53.0(43.0,67.0) 5.214 0.074
     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cm/s) 59.0(47.8,74.0) 52.0(43.0,67.3)* 54.5(39.0,69.3) 7.145 0.028
     左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 0.6(0.5,0.7) 0.6(0.5,0.7) 0.6(0.6,0.7)*△ 10.594 0.005
     右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 0.6(0.5,0.7) 0.6(0.6,0.7) 0.6(0.6,0.7)*△ 13.120 0.001
      与青年组比较,*P < 0.01;与中年龄组比较,P < 0.05;“-”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故无统计值。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RT的使用改变了HIV/AIDS患者感染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高收入国家,从严重的系统功能失调转变为以异常心脏功能和结构损害为特征的亚临床心功能不全[11]。患者在接受ART治疗使生存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非艾滋相关疾病,对于HIV/AIDS患者来说,使用ART治疗前3~4 a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且可能伴随终生[12]。值得注意的是,心脏损害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正如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HIV感染儿童和年轻人在抗病毒治疗数年后超过四分之一会出现心脏功能障[13]。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脏彩超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广泛,它可以发现心脏有无解剖学上的差异,对心脏的功能进行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间接反应心脏问题,了解血管中是否存在斑块及狭窄情况等,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筛查和病情了解有一定的价值[14]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均是男性、汉族最多见,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占比(54.0%,189/350)却低于当地之前的研究(78.8%)[15],可能和当今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以及人们对疾病防范意识的增强有关。总的来说,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在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不仅仅受年龄的影响,还可能与HIV病毒感染以及ART药物的使用有关[16-17];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在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多无差异,说明了HIV/AIDS患者中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除了HIV病毒感染及药物治疗的影响,还可能与中年组患者合并HCV(25.3%)较多有关,因为临床中发现HCV感染除了增加代谢异常外,也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8]

    从超声检查结果来看,心脏彩超总体异常率为56.0%,略高于Mishra等[19]的研究(52.0%),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是不同年龄组比较,所纳入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高引起的(52.19±12.95)岁vs (38.66±9.22)岁。颈动脉超声总体异常率为42.3%,高于马彩华等[20]的研究,考虑是研究目的及纳入人群比例不同(本研究与马彩华等研究对比,老年组占比分别为24.6%和5.9%)以及颈动脉异常影响因素(国家、地区、饮食结构等)较多导致的结果差异。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年龄段超声检查结果的异常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中年组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情况均是最高,故≥44岁HIV/AIDS患者应是重点关注和监测的对象。

    随着HIV病毒感染及ART药物的使用,HIV/AIDS患者的心脏表现发生了改变,已由心包(如:心包积液)和心肌疾病(如:扩张性心肌病)转变为代谢的异常(高血压、高血脂等)、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及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21],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心包积液和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减弱、二三尖瓣反流有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的可能)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等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国内一项研究认为,心包积液多是免疫异常引起的播散性肺结核的表现[22],HIV/AIDS患者合并心包积液的占比降低,归因于患者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机体免疫以及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总体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常见[19],占比为42.0%,高于Badie等[23]的研究,可能是本研究所纳入的≥60岁的患者较多(近1/5)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在不同年龄组中均最常见,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和损伤加重有关[24],不仅仅是本研究所纳入的人群(年龄 > 18岁),Wubayehu等[25]对接受ART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也认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常见。但肯尼亚的一项研究[26]与其结果相反,认为HIV/AIDS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能是患者发生舒张功能障碍的关键调节因素。两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均有差异;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更易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内径的增大仅见于老年组;中、老年组室间隔增厚及老年组左房内径增大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可见不同年龄组的心脏彩超异常表现存在着差异。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较高(42.3%),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一致[27];不同年龄组颈部有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存在差异,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低于斑块的形成,原因是早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不明显,且受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的影响[28],相比双侧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而言,颈动脉斑块与患者的死亡率最相关[29]。除此之外,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均会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此研究为横断面分析,利用本医院系统内可及的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未设对照组,但本研究是以年龄进行分组,主要探索HIV/AIDS患者不同年龄组组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的差异现状。从研究结果来看,并不都是年龄越大异常越多见,相关合并症及超声异常结果呈现年轻化趋势,比如合并有高脂血症方面3组间无差异;中年组和老年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无差异;中年组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结果中占比均最高;青年组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高于中年组等。对于不同年龄段两种超声异常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有必要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及使用前瞻性方法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HIV/AIDS患者心脏并发症模式的转变值得被关注,如何正确并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并发症,是未来面临的一个挑战。对于年轻的HIV/AIDS患者值得被关注,不能因年龄而忽视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可借助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患者HIV感染状况、ART治疗情况、合并的基础疾病及相关检查项目综合做出判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及死亡率。

  • 图  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水平均数情况

    Figure  1.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 \bar x \pm s $

    组别n(男/女)年龄(岁)病程(a)HbA1c(%)
    观察组 45(23/22) 52.50 ± 4.24 4.20 ± 0.42 8.22 ± 1.26
    对照组 44(23/21) 51.56 ± 3.45 4.15 ± 0.21 8.14 ± 1.35
    χ2/t 0.699 0.824 0.689 0.819
    P 0.834 0.773 0.857 0.67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糖尿病HOMA-IR、MCP、尿酮体及WBC指标比较($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HOMA-IR,MCP,urine ketone body and WBC in diabetic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组别观察组24 h前
    n = 45)
    对照组24 h前
    n = 45)
    tP观察组24 h后
    n = 45)
    对照组24 h后
    n = 45)
    tP
    HOMA-IR 2.34 ± 0.41 2.24 ± 0.34 0.669 0.751 2.21 ± 0.25 2.35 ± 0.18 0.625 0.816
    MCP-1(pg/mL) 6.24 ± 0.17 6.04 ± 0.12 0.781 0.647 6.19 ± 0.22 6.29 ± 0.11 0.522 0.743
    尿酮体(阴性/阳性) 1 1 1 1 1 1 1 1
    WBC10×9/L 7.32 ± 3.21 7.49 ± 3.55 0.689 0.860 7.12 ± 2.41 7.67 ± 3.19 0.741 0.819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观察组与对照组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结果情况($\bar x \pm s $

    Table  3.   Results of osmotic pressure and anion gap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ar x \pm s $

    组别观察组24 h前
    n = 45)
    对照组24 h前
    n = 45)
    tP观察组24 h后
    n = 45)
    对照组24 h后
    n = 45)
    tP
    渗透压(mOsm/L) 285.10 ± 6.33 290.20 ± 6.33 0.681 0.622 228.51 ± 5.16 227.9 ± 5.57 0.544 0.336
    阴离子间隙(mmol/L) 27.37 ± 8.16 27.37 ± 8.16 0.631 0.816 13.38 ± 3.55 13.38 ± 3.55 0.629 0.571
    下载: 导出CSV
  • [1] Elangovan A,Cattamanchi S,Farook A R,et al. Validation of predicting hyperglycemic crisis death score:A risk stratification tool for appropriate disposition of hyperglycemic crisis patient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J Emerg Trauma Shock,2018,11(2):104-110. doi: 10.4103/JETS.JETS_2_17
    [2] 高华,金长梅,张楠. 糖尿病患者馒头餐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后血糖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20,30(7):628-631.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20.07.009
    [3] 孙维颖,楼滨城. 美国糖尿病学会对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诊治指南(一)[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3):766-767.
    [4] You J H,Song S O,Park S H,et al. Trends in hyperglycemic crisis hospitalizations and in- and out-of-hospital mortality in the last decade based on kore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laims data[J]. Endocrinol Metab (Seoul),2019,34(3):275-281. doi: 10.3803/EnM.2019.34.3.275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3(8):449-461.
    [6] 陈曼丽,唐龙妹,齐莉莉,等. 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抗体(IAA)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药,2020,42(5):5.
    [7] 严金霞,尚治新,简黎.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11-1413.
    [8] 吴松.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1.
    [9] 王新月,霍森烨. 胰岛素(皮下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 医药界,2020,7(4):1-2.
    [10] 赵英英.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55.
    [11] 郭玉佩. 不同方式注射胰岛素控制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效果比较[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11):53-55. doi: 10.3969/j.issn.1000-1174.2020.11.022
    [12] 许琳. 胰素不同给药方式糖尿病足病高血糖状态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2019,16(2):46.
    [13] So A,Sakaguchi K,Okada Y,et al. Relation between HOMA-IR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determined by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analysis during treatment with a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J]. Endocr J,2020,67(5):501-507. doi: 10.1507/endocrj.EJ19-0445
    [14] Bulboacă A E,Boarescu P M,Bolboacă S D,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curcumin versus liposomal curcumin on systemic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file,MCP-1 and RANTE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mellitus[J]. Int J Nanomedicine,2019,18(14):8961-8972.
    [15] 周洪,江峰锦,徐荣,等. 血糖控制对高血糖危象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663-2665.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4.10.024
  • [1] 曾慧娟, 田波, 袁红伶, 何杰, 李冠羲, 茹国佳, 许敏, 詹东.  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或糖尿病的预测模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5
    [2] 梁丽芳, 徐玉善, 李璇, 江艳.  X连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继发血色病1例并文献复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19
    [3] 莫怡, 李会芳, 左春梅, 李锦波, 申静蓉, 吴霞, 蔡乐.  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015
    [4] 郑旭, 谢琛, 付娆, 吴育志, 郭竹玲.  2型糖尿病患者及内分泌医生对牙周炎与糖尿病相关性认知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3
    [5] 陈桢, 高丽萍.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4
    [6] 王宏宇, 韦焘, 王进昆, 杨智勇, 王伟民, 丁鹏.  MCP-1、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杨舒迪, 蔡乐, 马国玉, 杨家甜, 崔文龙.  昆明市城乡老年人糖尿病流行现状的对比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曹红花, 吴娜, 贺鸣, 张睿, 周叶英, 赖洵, 申政磊.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余珊, 王波.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黄晶晶, 杨胜杰, 崔文龙, 李潇, 马志翔, 吴超, 蔡乐.  弥渡县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颜穗珺, 李会芳.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概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陈敏.  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杨少华.  血清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王洪雄.  降尿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尿酸患者血糖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熊煜欣.  STZ小剂量多次与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梅礼军.  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梅礼军.  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李会芳.  佤族人群CCR5基因59029G/A多态性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王京.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的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8)

    1. 王昕,郑志平,邱珊珊. BioMaster虚拟情景互动康复结合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中国疗养医学. 2024(04): 95-98 . 百度学术
    2. 何翠翠. 督导式肺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运动康复获益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智慧健康. 2024(07): 232-235 . 百度学术
    3. 张梦丽,华明云,韩青.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03): 762-767+780 . 百度学术
    4. 吁慧娜,王丹,吴丽萍.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及家庭护理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性COPD的应用研究. 临床医药实践. 2024(07): 545-548 . 百度学术
    5. 刘玲玲,彭艳,盛成进. 互动达标式分期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24(34): 97-101 . 百度学术
    6. 官雪芹. 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04): 84-85+96 . 百度学术
    7. 李茁,赵欣,马彦高. 南阳地区≥6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3(03): 367-369 . 百度学术
    8. 李书阅,董亮亮,童春堂,郝泽蕊,冯淬灵. 戒烟联合氟替美维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改善效果. 中国临床研究. 2023(06): 867-871 . 百度学术
    9. 仲海玲,王海霞,王兰. 家庭功能在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21): 4012-4015 . 百度学术
    10. 何雯婕,黄群. 个体化肺康复干预联合情绪释放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血气分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03): 388-390 . 百度学术
    11. 张春玲,王珍,刘畅,周晓蕾,高婧,陈静思,徐昊,张伟华. 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轻中度慢阻肺患者的干预效果.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02): 90-94 . 百度学术
    12. 郑丽平. 强化咳嗽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成年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西藏医药. 2022(01): 108-110 . 百度学术
    13. 杨静. 慢阻肺患者康复期肺康复护理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4): 506-507 . 百度学术
    14. 孙丹,张金荣.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的效果研究.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03): 298-301 . 百度学术
    15. 刘爱文,王学亮. 盐酸氨溴索配合肺康复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系统医学. 2021(07): 69-71 . 百度学术
    16. 闫双双. 洛阳地区中老年人群慢阻肺疾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江西医药. 2021(09): 1567-1570 . 百度学术
    17. 杨丽芬,杨添文,任朝凤,严朝芳,杨艳霞,刘姝,黄庆媛,黄倩,刘洋,李梅华. 督导戒烟对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mMRC、SGRQ评分及再入院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1(11): 761-767 . 百度学术
    18. 王丹丹. 固本养肺活血方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智慧健康. 2020(31): 180-18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48
  • HTML全文浏览量:  2465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2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3-15
  • 刊出日期:  2022-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