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肝硬化并胸水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

周敏 马智慧 李加艳 范建华 林灵 余亭颖 张慧芳 刘立

王帅强, 佟科锦, 张硕峰. 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29-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5
引用本文: 周敏, 马智慧, 李加艳, 范建华, 林灵, 余亭颖, 张慧芳, 刘立. 肝硬化并胸水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5): 149-15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24
Shuaiqiang WANG, Kejin TONG, Shuofeng ZHANG. Effect of Compound Probiotic Powder on Immune Function of Mic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10): 29-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05
Citation: Min ZHOU, Zhihui MA, Jiayan LI, Jianhua FAN, Ling LIN, Tingying YU, Huifang ZHANG, Li LIU. Predictive Model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Pleural Effus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5): 149-15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24

肝硬化并胸水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24
基金项目: 昆明市科技局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9-1-S-2531800000096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敏(1978~)女,云南昆明人,护理本科 ,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肝病临床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

    马智慧,E-mail: mzh15974811145@163.com

    刘立,E-mail: liuli19721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453.9

Predictive Model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Pleural Effusion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入住传染科的肝硬化合并大量胸水病例190例,经治疗胸水均消退,随访患者胸水再发情况。将其是否胸水再发分为无胸水再发组(n = 161)和胸水再发组(n = 29),收集2组的性别、年龄、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彩超、置管时间等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AU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   190例患者中,经治疗胸水消失后再发29例(15%),将190例患者基线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OR = 1.018,P = 0.028)、血肌酐(OR = 0.978,P = 0.024)、门静脉流速(OR = 0.660,P = 0.048)、置管时间(OR = 1.801,P < 0.001)是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个危险因素和模型的AUC分别为:0.673、0.619、0.831、0.969、0.977,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89.7%、92.9%、91.8%。   结论   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胸水再发风险,对影响因素的早期干预,能减少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并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入侵后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害,逐渐合并多种临床并发症的一种可控的慢性病。自发现至今,全球超过7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一半人死于此病[1]。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使HIV/AIDS患者10 a的死亡率从45.5%下降到9.4%[2],生存寿命逐渐趋于正常人群,然而,年龄相关的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逐渐增加[3]。遗传因素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HIV病毒感染本身及ART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引起的慢性炎症、免疫功能障碍及代谢并发症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不容忽视[4],若积极筛查和治疗,便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和死亡风险[5]。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心脏的部分异常变化,前者可评估心脏的功能,明确心脏有无解剖学上的变异,后者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瘤等疾病,旨在评估血管的解剖和功能;两种检查方法均简便、无创且可重复性操作,可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故本研究主要对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的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变化的特点。

    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AIDS患者。纳入标准:(1)艾滋病患者应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的诊断标准[6];(2)年龄≥18岁;(3)分析的指标均为研究期间第1次检查所得。(4)同时进行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排除标准:(1)重复就诊病例;(2)病例资料不完整、信息不齐全;(3)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疾病史。本研究经过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伦理编号为:2021120609)。

    1.2.1   相关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2.2   检查方法

    超声图采用常规的二维、M型、超声血流多普勒测量;颈动脉检查,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多部位、多节段数据的收集及相关测量。年龄分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年龄标准进行分组[7],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98例(28.0%)、中年组(年龄45~59岁)166例(47.4%)和老年组(年龄≥60岁)86例(24.6%)。高血压判定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标准[8],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判定标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标准[9],空腹血糖≥7.0 mmo/L,既往有糖尿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高脂血症判定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标准[10]总胆固醇(TC)≥6.2 mmol/L、甘油三酯(TG) ≥ 2.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 mmol/L,一项或多项异常或正在服用降脂药物。

    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bar x \pm s $)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 M(P25,P75表示,2组间比较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H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两/多组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变化趋势分析用χ2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间两两比较使用调整后的检验水准α′ = 2α/k(k-1) = 0.017,P < αP ′ < α′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纳入的研究对象,青年组98例、中年组166例和老年组86例。青年组71.4%的男性(70例),86.7%的汉族人群(85例),体重指数为20.8(18.5,22.2) kg/m2;中年组65.7%的男性(109例),86.7%的汉族人群(144例),体重指数为20.8(19.0,22.6) kg/m2;老年组73.3%的男性(63例),97.7%的汉族人群(84例),体重指数为21.1(18.9,23.5) kg/m2。不同年龄组在性别、体重指数、饮酒、有高脂血症、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是否抗病毒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民族、吸烟、传播途径、有高血压、有糖尿病及有肝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人群均是男性,汉族最多见,两两组间比较,中年组吸烟者高于青年组,老年组患者HIV传播途径与青、中年组存在着差异(P < 0.05);老年组有高血压和有糖尿病及中年组有高血压者高于青年组(P < 0.05),在有高脂血症方面3组间均无差异(P > 0.05),但在合并肝炎方面,两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 < 0.05),且中年组合并肝炎的患者最多,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25.3%,42/166高于12.2%,12/98和1.2%,1/86),见表1

    表  1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n(%)]
    Table  1.  Analysi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HIV/AIDS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一般资料青年组(n = 98)中年组(n = 166)老年组(n = 86)χ2P
    性别     男 70(71.4) 109(65.7) 63(73.3) 1.864 0.394
           女 28(28.6) 57(34.3) 23(26.7)
    民族     汉族 85(86.7) 144(86.7) 84(97.7)#△ 8.200 0.017*
           少数民族 13(13.3) 22(13.3) 2(2.3)
    体重指数 20.8(18.5,22.2) 20.8(19.0,22.6) 21.1(18.9,23.5) 0.483 0.785
    心血管危险因素
     饮酒    有 38(38.8) 81(48.8) 35(40.7) 3.015 0.221
           无 60(61.2) 85(51.2) 51(59.3)
     吸烟    有 43(43.9) 104(62.7)* 45(52.3) 9.065 0.011*
           无 55(56.1) 62(37.3) 41(47.7)
     高血压   有 12(12.2) 46(27.7)* 24(27.9)# 9.491 0.009*
           无 86(87.8) 120(72.3) 62(72.1)
     糖尿病   有 17(17.3) 46(27.7) 33(38.4)# 10.185 0.006*
           无 81(82.7) 120(72.3) 53(61.6)
     高脂血症  有 26(26.5) 44(26.5) 15(17.4) 2.904 0.234
           无 72(73.5) 122(73.5) 71(82.6)
     肝炎    有 12(12.2) 46(27.7)* 1(1.2)#△ 30.554 < 0.001*
           无 86(87.8) 120(72.3) 85(98.8)
    传播途径 42.649 < 0.001*
           性传播 56(57.1) 87(52.4) 46(53.5)
           吸毒史 22(22.5) 48(28.9) 1(1.1)
           其他 0(0.0) 6(3.6) 6(7.0)
           不详 20(20.4) 25(15.1) 33(38.4)
    HIV病毒载量 6.970 0.137
           < 100拷贝/mL 51(52.0) 110(66.3) 56(65.1)
           100~5000拷贝/mL 9(9.2) 10(6.0) 3(3.5)
           > 5000拷贝/mL 38(38.8) 46(27.7) 27(31.4)
    CD4+T淋巴细胞计数 4.504 0.342
           < 200个/μL 45(45.9) 65(39.2) 36(41.9)
           200~500个/μL 28(28.6) 54(32.5) 34(39.5)
           > 500个/μL 25(25.5) 47(28.3) 16(18.6)
    抗病毒治疗情况
           未治疗 26(26.5) 30(18.1) 15(17.4) 3.297 0.192
           已治疗 72(73.5) 136(81.9) 71(82.6)
      与青年组比较,*P < 0.05;与中年龄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从检查结果来看,心脏彩超的总体异常率为56.0%,颈动脉超声的总体异常率为42.3%,均是中年组异常者最多(57.2%,45.8%)。异常结果中,青年组心脏彩超的异常占比(9.7%)高于颈动脉超声(6.1%),而中、老年组心脏彩超的异常占比(48.5%,41.8%)低于颈动脉超声(51.4%,42.5%)。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两项检查的异常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07.148、77.666,P趋势值均 < 0.05),两两组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均 < 0.017),见表2图1

    表  2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情况比较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项目青年组(n = 98)中年组(n = 166)老年组(n = 86)异常率(%)χ2Pχ2趋势P趋势
    心脏彩超 56.0 107.456 < 0.001* 107.148 < 0.001*
     正常 79(80.6) 71(42.8) 4(4.6)
     异常 19(19.4) 95(57.2)* 82(95.4)*△
    颈动脉超声 42.3 78.632 < 0.001* 77.666 < 0.001*
     正常 89(90.8) 90(54.2) 23(26.7)
     异常 9(9.2) 76(45.8)* 63(73.3)*△
      与青年组比较,*P < 0.05;与中年龄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结果构成(%)
    Figure  1.  Composition of abnormal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室间隔增厚、左右房内径增大、右室内径增大、二尖瓣钙化、颈部有无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增厚、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2.0%(147/350)的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且在不同年龄组中均最高;两两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颈部有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生率均有差异(P ′ < 0.017);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更易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内径的增大仅见于老年组;中、老年组室间隔增厚及老年组左房内径增大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却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 0.017),见表3

    表  3  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M(P25,P75)]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results of color ultrasonography and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M(P25,P75)]
    检查结果青年组(98)中年组(166)老年组(86)χ2/HP
    心脏彩超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8(8.2) 72(43.4)* 67(77.9)*△ 91.706 < 0.001*
     主动脉钙化 1(1.0) 18(10.8)* 38(44.2)*△ 69.460 < 0.001*
     肺动脉收缩压升高 4(4.1) 18(10.8) 22(25.6)*△ 20.121 < 0.001*
     主动脉瓣反流 1(1.0) 12(7.2) 26(30.2)*△ 44.362 < 0.001*
     室间隔增厚 0(0.0) 12(7.2)* 13(15.1)* 15.784 < 0.001*
     左房内径增大 2(2.0) 9(5.4) 12(14.0)* 11.267 0.004*
     心包积液 6(6.1) 13(7.8) 5(5.8) 0.476 0.788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3(3.1) 2(1.2) 3(3.5) - 0.373
     室间隔向心性肥厚 2(2.0) 3(1.8) 2(2.3) - 1.000
     左室内径增大 1(1.0) 2(1.2) 3(3.5) - 0.430
     室壁运动减弱 1(1.0) 3(1.8) 2(2.3) - 0.875
     房间隔膨出 1(1.0) 2(1.2) 1(1.2) - 1.000
     二尖瓣钙化 0(0.0) 1(0.6) 4(4.7) - 0.023
     二尖瓣反流 0(0.0) 2(1.2) 3(3.5) - 0.118
     右房内径增大 0(0.0) 0(0.0) 5(5.8) - 0.001*
     右室内径增大 0(0.0) 0(0.0) 4(4.7) - 0.003*
     室间隔变薄 0(0.0) 1(0.6) 0(0.0) - 1.000
     三尖瓣反流 0(0.0) 0(0.0) 1(1.2) - 0.246
     全心扩大 0(0.0) 1(0.6) 0(0.0) - 1.000
    颈动脉超声
     颈部斑块 6(6.1) 68(41.0)* 58(67.4)*△ 74.737 < 0.001*
     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1(1.0) 18(10.8)* 31(36.0)*△ 48.948 < 0.001*
     左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cm/s) 60.0(47.0,74.0) 53.0(43.0,68.3) 53.0(43.0,67.0) 5.214 0.074
     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cm/s) 59.0(47.8,74.0) 52.0(43.0,67.3)* 54.5(39.0,69.3) 7.145 0.028
     左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 0.6(0.5,0.7) 0.6(0.5,0.7) 0.6(0.6,0.7)*△ 10.594 0.005
     右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 0.6(0.5,0.7) 0.6(0.6,0.7) 0.6(0.6,0.7)*△ 13.120 0.001
      与青年组比较,*P < 0.01;与中年龄组比较,P < 0.05;“-”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故无统计值。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ART的使用改变了HIV/AIDS患者感染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高收入国家,从严重的系统功能失调转变为以异常心脏功能和结构损害为特征的亚临床心功能不全[11]。患者在接受ART治疗使生存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非艾滋相关疾病,对于HIV/AIDS患者来说,使用ART治疗前3~4 a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且可能伴随终生[12]。值得注意的是,心脏损害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正如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HIV感染儿童和年轻人在抗病毒治疗数年后超过四分之一会出现心脏功能障[13]。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脏彩超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广泛,它可以发现心脏有无解剖学上的差异,对心脏的功能进行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间接反应心脏问题,了解血管中是否存在斑块及狭窄情况等,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筛查和病情了解有一定的价值[14]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不同年龄组HIV/AIDS患者均是男性、汉族最多见,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占比(54.0%,189/350)却低于当地之前的研究(78.8%)[15],可能和当今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以及人们对疾病防范意识的增强有关。总的来说,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在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不仅仅受年龄的影响,还可能与HIV病毒感染以及ART药物的使用有关[16-17];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在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多无差异,说明了HIV/AIDS患者中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除了HIV病毒感染及药物治疗的影响,还可能与中年组患者合并HCV(25.3%)较多有关,因为临床中发现HCV感染除了增加代谢异常外,也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8]

    从超声检查结果来看,心脏彩超总体异常率为56.0%,略高于Mishra等[19]的研究(52.0%),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是不同年龄组比较,所纳入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高引起的(52.19±12.95)岁vs (38.66±9.22)岁。颈动脉超声总体异常率为42.3%,高于马彩华等[20]的研究,考虑是研究目的及纳入人群比例不同(本研究与马彩华等研究对比,老年组占比分别为24.6%和5.9%)以及颈动脉异常影响因素(国家、地区、饮食结构等)较多导致的结果差异。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年龄段超声检查结果的异常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中年组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情况均是最高,故≥44岁HIV/AIDS患者应是重点关注和监测的对象。

    随着HIV病毒感染及ART药物的使用,HIV/AIDS患者的心脏表现发生了改变,已由心包(如:心包积液)和心肌疾病(如:扩张性心肌病)转变为代谢的异常(高血压、高血脂等)、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及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21],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心包积液和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减弱、二三尖瓣反流有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的可能)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等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国内一项研究认为,心包积液多是免疫异常引起的播散性肺结核的表现[22],HIV/AIDS患者合并心包积液的占比降低,归因于患者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机体免疫以及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总体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常见[19],占比为42.0%,高于Badie等[23]的研究,可能是本研究所纳入的≥60岁的患者较多(近1/5)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在不同年龄组中均最常见,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和损伤加重有关[24],不仅仅是本研究所纳入的人群(年龄 > 18岁),Wubayehu等[25]对接受ART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也认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最常见。但肯尼亚的一项研究[26]与其结果相反,认为HIV/AIDS患者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能是患者发生舒张功能障碍的关键调节因素。两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主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均有差异;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更易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主动脉瓣反流及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增加,此外,右房、右室内径的增大仅见于老年组;中、老年组室间隔增厚及老年组左房内径增大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可见不同年龄组的心脏彩超异常表现存在着差异。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较高(42.3%),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一致[27];不同年龄组颈部有斑块、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存在差异,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低于斑块的形成,原因是早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不明显,且受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的影响[28],相比双侧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而言,颈动脉斑块与患者的死亡率最相关[29]。除此之外,双侧颈内动脉阻力指数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均会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此研究为横断面分析,利用本医院系统内可及的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未设对照组,但本研究是以年龄进行分组,主要探索HIV/AIDS患者不同年龄组组内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异常的差异现状。从研究结果来看,并不都是年龄越大异常越多见,相关合并症及超声异常结果呈现年轻化趋势,比如合并有高脂血症方面3组间无差异;中年组和老年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方面无差异;中年组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的异常结果中占比均最高;青年组右侧颈内动脉峰值流速高于中年组等。对于不同年龄段两种超声异常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有必要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及使用前瞻性方法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HIV/AIDS患者心脏并发症模式的转变值得被关注,如何正确并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并发症,是未来面临的一个挑战。对于年轻的HIV/AIDS患者值得被关注,不能因年龄而忽视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可借助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患者HIV感染状况、ART治疗情况、合并的基础疾病及相关检查项目综合做出判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及死亡率。

  • 图  1  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

    A:各变量ROC曲线;B:预测模型ROC曲线。

    Figure  1.  ROC curve of pleural effusion recurrence risk prediction mode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leural effusion

    表  1  19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一般资料( $\bar{x}\pm s$

    Table  1.   General data of 190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 $\bar{x}\pm s$

    一般指标 ( $\bar x \pm s $)
    年龄 (岁) 52.8 ± 12.16
    住院天数 (d) 26.39 ± 11.97
    总胆红素(µmmol/L) 56.98 ± 5.28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61.21 ± 4.4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31.61 ± 3.97
    谷氨酰转肽酶 (U/L) 85.32 ± 9.95
    总蛋白(g/L) 62.35 ± 11.79
    胸水总蛋白(g/L) 25.24 ± 2.09
    前白蛋白(mg/L) 78.22 ± 12.65
    白蛋白(g/L) 28.44 ± 6.32
    血红蛋白(g/L) 97.45 ± 33.27
    血小板(×109/L) 112.21 ± 7.84
    凝血酶原时间(S) 25.26 ± 1.78
    血肌酐(µmol/L) 105.27 ± 7.54
    空腹血糖(mmol/L) 6.56 ± 2.57
    胰岛素 (pmol/L) 115.21 ± 36.15
    C肽 (nmol/L) 1.47 ± 0.59
    门静脉内径(mm) 13.56 ± 1.30
    门静脉流速(cm/s) 14.24 ± 3.98
    置管时间 (d) 10.70 ± 7.44
    脾脏长度 (cm) 174.90 ± 16.00
    脾脏厚度(cm) 53.82 ± 8.33
    脾静脉内径(mm) 8.75 ± 1.43
    白细胞(×109/L) 5.15 ± 3.7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19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胸水再发单因素分析( $\bar{x}\pm s$

    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190 cases of pleural effusion in decompensated stage of liver cirrhosis ( $\bar{x}\pm s$

    一般指标 胸水再发(n = 29) 胸水未发(n = 161) t P
    年龄(岁) 52.21 ± 11.73 52.91 ± 12.27 0.285 0.776
    住院天数(d) 30.45 ± 17.23 25.60 ± 10.39 −2.011 0.046*
    总胆红素(µmmol/L) 34.87 ± 4.57 60.96 ± 6.13 1.787 0.076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55.52 ± 17.41 62.24 ± 16.61 0.615 0.54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31.61 ± 8.25 31.79 ± 9.00 0.240 0.811
    谷氨酰转肽酶(U/L) 143.74 ± 42.37 74.89 ± 8.74 −2.538 0.012*
    碱性磷酸酶(U/L) 143.11 ± 49.68 30.62 ± 11.25 −4.382 < 0.001*
    总蛋白(g/L) 62.55 ± 8.72 62.31 ± 12.29 −0.100 0.921
    胸水总蛋白(g/L) 46.76 ± 11.75 21.36 ± 10.04 −4.606 < 0.001*
    前白蛋白(mg/L) 91.07 ± 33.82 75.90 ± 34.86 −2.070 0.040*
    白蛋白(g/L) 29.17 ± 5.39 28.31 ± 6.48 −0.678 0.499
    血红蛋白(g/L) 92.79 ± 25.28 98.28 ± 34.51 0.818 0.415
    血小板(×109/L) 193.90 ± 58.68 97.49 ± 49.13 4.661 < 0.001*
    凝血酶原时间(S) 42.94 ± 14.27 22.10 ± 13.21 −4.428 < 0.001*
    异常凝血酶原(µg/L) 7541.79 ± 1127.71 1409.24 ± 707.37 −2.888 0.004*
    血肌酐(µmol/L) 148.48 ± 37.11 79.48 ± 25.77 −2.466 0.015*
    空腹血糖(mmol/L) 7.30 ± 3.45 6.42 ± 2.37 −1.696 0.092
    胰岛素(pmol/L) 139.73 ± 49.98 110.79 ± 41.51 −2.917 0.004*
    C肽(nmol/L) 1.77 ± 0.68 1.42 ± 0.56 −3.011 0.003*
    门静脉内径(mm) 12.97 ± 1.72 13.66 ± 1.19 2.704 0.007*
    门静脉流速(cm/s) 16.95 ± 2.70 13.75 ± 3.99 3.324 0.048*
    置管时间(d) 23.38 ± 7.47 8.42 ± 5.53 −14.459 < 0.001*
    脾脏长度(cm) 147.17 ± 16.81 148.03 ± 15.91 0.265 0.791
    脾脏厚度(cm) 54.66 ± 9.63 53.67 ± 8.10 0.585 0.559
    脾静脉内径(mm) 8.93 ± 1.462 8.71 ± 1.42 0.753 0.452
    白细胞(×109/L) 4.70 ± 2.30 5.23 ± 3.93 0.717 0.475
    *P<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胸水再发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ecurrent pleur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危险因素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WALS P OR 95%C.I.
    血小板(×109/L) 0.017 0.008 4.799 0.028 1.018 1.002~1.003
    血肌酐(µmol/L) 0.013 0.006 5.101 0.024 0.978 0.975~0.988
    门静脉流速(cm/s) 0.415 0.228 3.324 0.048 0.660 0.423~0.832
    引流置管时间(d) 0.588 0.155 14.421 < 0.001 1.801 1.329~2.493
    常量 −0.873 8.304 0.732 0.392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曲线下面积

    Table  4.   Area under curve

    检验结果变量 面积
    血小板(PLT) 0.673
    血肌酐(CR) 0.69
    门静脉流速(cm/s) 0.831
    置管时间(d) 0.969
    预测模型 0.977
    下载: 导出CSV
  • [1] Gilbert C R,Shojaee S,Maldonado F,et al. Pleural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c hydrothorax[J]. Chest,2022,161(1):276-283. doi: 10.1016/j.chest.2021.08.043
    [2] Yoon J H,Kim H J,Jun C H,et al.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 in hepatic hydrothorax:What is safe and effective?[J]. Yonsei Med J,2019,60(10):944-951. doi: 10.3349/ymj.2019.60.10.944
    [3] 陈盛鹏,傅世祥,李敏,等. 体位改变辅助治疗右侧肝性胸水1例[J]. 肝脏,2020,25(6):657. doi: 10.3969/j.issn.1008-1704.2020.06.037
    [4] Mouelhi L,Daboussi O,Cheffi N,et al. Hepatic hydrothorax:About a hospital serie of 63 cases.[J]. Tunis Med,2016,94(12):867.
    [5] 聂深钰,时宇,高普均. 难治性肝性胸水的治疗[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3171-3173.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5.11.142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诊治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08-24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9.11.006
    [7] 田莉婷,傅琪琳,李兴国,等. 麻芪桂术汤配合西药治疗阳虚水停型肝性胸水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2016,37(7):860-861.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7.048
    [8] 叶珣. 漏出性胸腔积液46例临床病因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7):273. doi: 10.3969/j.issn.1004-7484.2018.17.361
    [9] 马陈斌.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7):72-83.
    [10] Kamath P S,Wiesner R H,Malinchoc M,et al. A model to predic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J]. Hepatology,2001,33(2):464-470. doi: 10.1053/jhep.2001.22172
    [11] 林殿杰,孙洪军,黄琛,等. 胸腔镜对肝性胸水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62. doi: 10.3760/j.issn:1007-3418.2002.06.022
    [12] 李海军,郭志梅,杨新英,等. 不同频次胸腔穿刺抽液及置管引流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胸水患者的影响[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7,44(2):85-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7.02.003
    [13] 楼良潮,陆文博. 食管癌伴肝硬化的手术治疗[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2):75-76.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5.12.034
    [14] 张骏,孙文兵. 肝性胸水[J]. 中国临床医生,2013,41(8):558-559.
  • [1] 邓俊, 王均, 王茜, 高嫦娥, 陈晓, 史明霞.  基于外周血标志物初步探讨irAEs预测模型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王远珍, 魏红艳, 田仁海, 陈永臻, 许丹青, 张映媛, 常丽仙, 刘春云, 刘立.  原发性肝癌干预前并发慢性肝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321
    [3] 刘东艳, 刘燕, 任治铭, 王枫, 汪勇.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4] 曾慧娟, 田波, 袁红伶, 何杰, 李冠羲, 茹国佳, 许敏, 詹东.  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或糖尿病的预测模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5
    [5] 张露, 李叶, 王晴晴, 李生浩.  肝硬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01
    [6] 姬燕梅, 李文俊, 李青芸, 郭妮, 蒙妮, 周丹, 李秋宇, 金醒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511
    [7] 杨镜玉, 许宁, 张雨涛, 黄凤昌, 蒋元明, 殷亮.  基于基线T2WI图对进展期直肠癌经放化同期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多模型预测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12
    [8] 黄康, 赵智蓉, 李海雯, 武媞, 贾婷, 王璐, 陆霓虹, 杨永锐.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19
    [9] 李思琪, 邰文琳.  趋化因子CXCL10作为肝硬化生物标志物的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11
    [10] 贾吉, 陶四明.  基于血浆渗透压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12
    [11] 王晴晴, 丁洁, 杨红洁, 常国楫, 刘思奇, 华丽娟, 王艺颖, 李生浩.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脂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09
    [12] 王虹, 杨德兴, 王强, 周维钰, 唐杰夫, 王振方, 付凯, 刘圣哲, 刘荣.  ICU脓毒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02
    [13] 张桂梅, 陈蜀, 宋云华, 吴阳, 周虹媛.  AECOPD患者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30
    [14] 刘幸, 刘媛, 刘向芳, 陈洁, 陈永刚, 孙辉, 马玲.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22
    [15]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云南某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04
    [16] 蒋明远, 黄华, 路明亮, 丁文静, 王家平, 郑苏云, 时鑫.  EVL和早期TIP S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张荧荧.  面颈部软组织多间隙重度感染并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杨永锐.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李未华.  TIPS对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8)

    1. 王昕,郑志平,邱珊珊. BioMaster虚拟情景互动康复结合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中国疗养医学. 2024(04): 95-98 . 百度学术
    2. 何翠翠. 督导式肺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运动康复获益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智慧健康. 2024(07): 232-235 . 百度学术
    3. 张梦丽,华明云,韩青.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03): 762-767+780 . 百度学术
    4. 吁慧娜,王丹,吴丽萍.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及家庭护理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性COPD的应用研究. 临床医药实践. 2024(07): 545-548 . 百度学术
    5. 刘玲玲,彭艳,盛成进. 互动达标式分期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24(34): 97-101 . 百度学术
    6. 官雪芹. 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04): 84-85+96 . 百度学术
    7. 李茁,赵欣,马彦高. 南阳地区≥6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3(03): 367-369 . 百度学术
    8. 李书阅,董亮亮,童春堂,郝泽蕊,冯淬灵. 戒烟联合氟替美维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改善效果. 中国临床研究. 2023(06): 867-871 . 百度学术
    9. 仲海玲,王海霞,王兰. 家庭功能在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21): 4012-4015 . 百度学术
    10. 何雯婕,黄群. 个体化肺康复干预联合情绪释放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血气分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03): 388-390 . 百度学术
    11. 张春玲,王珍,刘畅,周晓蕾,高婧,陈静思,徐昊,张伟华. 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轻中度慢阻肺患者的干预效果.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02): 90-94 . 百度学术
    12. 郑丽平. 强化咳嗽及呼吸功能训练对成年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术患者肺康复的影响. 西藏医药. 2022(01): 108-110 . 百度学术
    13. 杨静. 慢阻肺患者康复期肺康复护理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4): 506-507 . 百度学术
    14. 孙丹,张金荣.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的效果研究.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03): 298-301 . 百度学术
    15. 刘爱文,王学亮. 盐酸氨溴索配合肺康复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系统医学. 2021(07): 69-71 . 百度学术
    16. 闫双双. 洛阳地区中老年人群慢阻肺疾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江西医药. 2021(09): 1567-1570 . 百度学术
    17. 杨丽芬,杨添文,任朝凤,严朝芳,杨艳霞,刘姝,黄庆媛,黄倩,刘洋,李梅华. 督导戒烟对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mMRC、SGRQ评分及再入院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1(11): 761-767 . 百度学术
    18. 王丹丹. 固本养肺活血方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智慧健康. 2020(31): 180-18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图(1)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51
  • HTML全文浏览量:  2317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2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04
  • 刊出日期:  2022-05-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