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

他林昆 黄燕玲 张静秋 陆永萍

吴希兰, 沈红, 石素胜, 张智慧, 郭蕾, 王芳. PD-L1、BRAFV600E、CD68蛋白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意义[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13-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3
引用本文: 他林昆, 黄燕玲, 张静秋, 陆永萍. 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6): 79-8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615
Xilan WU, Hong SHEN, Susheng SHI, Zhihui ZHANG, Lei GUO, Fang WANG. The Expression of PD-L1, BRAFV600E, CD68 Prote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Melanom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9): 13-1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3
Citation: Linkun TA, Yanling HUANG, Jingqiu ZhANG, Yongping LU. Value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Fetal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6): 79-84.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615

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价值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615
基金项目: 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L-20161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他林昆(1974~),男,云南陆良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超声工作

    通讯作者:

    陆永萍,E-mail: luyongp@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445.1

Value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Fetal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诊断的60例CVR超声心动图资料和随访结果,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总结CVR在3VT、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的声像图特点。 对比CVR在3VT、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诊断情况。   结果   60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VR中,经过引产后病理解剖、产后超声心动图、CT或MRI随访结果证实:共59例确诊为CVR(准确率98.3%),1例误诊(误诊率1.7%)。 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诊断率高于3VT及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P < 0.05),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诊断率高于3VT( P < 0.05)。   结论   3VT +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是诊断胎儿CVR的重要切面,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据Rebecca等[1]报告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新发病率持续攀升,发病人数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中国虽属于恶黑低发地区,但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每年新发恶黑患者超过8 000,约百万分之八,而在我国,恶黑患者的5 a生存率仅为65%。

    由于早期病变不明显,造成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手术最佳时机,部分患者甚至已发生局部组织侵袭或转移,晚期或手术无法切除的MM患者生存率低。鉴于晚期MM的5 a生存率低,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分析MM的发生发展机制、了解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以帮助患者选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延长MM患者生存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基础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BRAFV600E、CD68在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同时光镜下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百分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希望从中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估计患者的预后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

    1.1.1   样本来源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MM组织样本(18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所有病例的病理切片均由两位病理学专家复阅,按照第七版AJCC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标准[2]进行分期,诊断意见统一。

    所有患者以临床病例查询、电话及回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日期自病理报告确诊日期算起,至2022年7月,并严格记录随访情况。共随访到3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失访25例;随访结局定义为死亡。

    1.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PD-L1购自美国R&D,鼠抗人单克隆抗体BRAFV600E(VE1)和通用型二抗-HRP购自美国罗氏公司,抗体稀释液、过氧化物酶封闭液和Tris-EDTA缓冲液购自美国Dako公司,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浓缩型CD68和DAB显色液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0.01M磷酸盐缓冲液、0.01M柠檬酸盐缓冲液等购自中杉金桥。

    1.2.1   组织芯片构建

    光镜下选择切片上无退变、坏死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区域进行打孔靶位的定位标记,每个病例在受体蜡块上设计2个靶位,60例样本设计成4块受体蜡块。

    1.2.2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D-L1蛋白的阳性着色定位于胞膜/胞质,BRAFV600E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胞质,呈淡黄色~棕黄色的细/粗颗粒。采用半定量评价标准[3]:以棕黄色颗粒清晰着色于胞膜/胞质为阳性,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计分:阳性细胞≤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 75%为4分;根据细胞染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将两项积分相乘形成最终的评级标准: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CD68蛋白表达定位于胞质。在高倍视野下选择染色均匀的区域,计数5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4]:未着色为0分,≤25%为1分,26%~50%为2分,> 50%为3分。着色强度判定:无着色为0分,浅棕色为1分,棕色为2分,深棕色为3分。上述2项相加为最终判定标准,阴性: < 2分;阳性:≥2分。

    1.2.3   TIL百分比统计

    高倍镜下TIL≥50个淋巴细胞/100肿瘤细胞,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IL < 50个淋巴细胞/100肿瘤细胞,为小量淋巴细胞浸润。

    所得数据应用SPSS21. 0统计软件包,各蛋白表达和TIL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各蛋白表达和TIL与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采用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

    60例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9岁~80岁,中位年龄56岁,发病高峰年龄50~65岁,≤50岁19例,> 50岁41例。18例伴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数目不等;就诊时病变部位出现溃疡/和坏死者26例;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以肢端型黑色素瘤最多见(22/32例),躯干7例,其它部位3例;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共28例(消化道10例,头颈部10例,其它部位8例);肿瘤浸润深度≤2恶性黑色素瘤者12例,> 2并≤4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浸润深度> 4恶性黑色素瘤者40例;T分期T1期30例,T2期6例,T3期4例,T4期20例;Clark’s分期Ⅰ期24例,Ⅱ期19例,Ⅲ期16例,Ⅳ期1例。

    PD-L1、BRAFV600E和CD68免疫组化结果如图13。TIL情况如图45

    图  1  恶性黑色素瘤PD-L1蛋白强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1.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D-L1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2  恶性黑色素瘤BRAFV600E 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2.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RAFV600E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3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CD68蛋白阳性表达(SP × 200)
    Figure  3.  The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68 protein in malignant melanoma (SP × 200)
    图  4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HE × 200)
    Figure  4.  A few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 (HE × 200)
    图  5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HE×200)
    Figure  5.  With extensive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in the malignant melanoma (HE × 200)

    PD-L1、BRAFV600E和CD68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26/60)、60%(36/60)和6.7%(16/60)。

    纳入生存分析的病例数共35例,生存6例,死亡29例。Cox回归分析中可用案例29(占比82.9%),删失案例6(占比17.1%);删除案例中,带有缺失值的案例、带有负时间的案例、层中最早事件之前删失的案例均为0例。

    将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协变量为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转移与否、溃疡形成与否、PD-L1、BRAF、CD68表达和TIL多少,采用向前法进行变量筛选,结果显示转移是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出现转移,则患者死亡风险增大,见表1图6

    表  1  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Table  1.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影响因素βSEWaldPRR95%CI
    转移0.9260.4514.2250.0402.5241.044~6.1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6  各协变量的均值水平的生存曲线
    Figure  6.  Survival curves for the mean level of each covariate

    免疫反应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是B7家族[5],而PD-L1(或称B7-H1)又是B7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为PD-1的相应的配体[6],其表达于T、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内皮细胞、胎盘、心脏、肝脏等。PD-1/PD-L1对T细胞、DC、NK细胞及TIL均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7]。PD-L1蛋白在肺癌、MM等中均有表达,且通过高表达的PD-L1与PD-1结合从而达到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8-10]。有文献认为PD-L1是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11],有的却认为与总生存期无关[12]。这表明PD-L1蛋白表达与总生存期、无进展疾病期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PD-L1/PD-1通路在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活化、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PD-L1也表达于部分TIL表面,通过结合其他TIL表面的PD-1发挥作用[14]。因此,PD-L1/PD-1通路成为引起研究者研发新一代药物的靶点。除MM外,结直肠癌等都有报道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15],Cathy A Pinto等[16]的研究认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抗PD -1治疗进展不理想,这突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物和优化治疗策略的必要性。笔者的研究显示PD-L1高表达的患者见于较晚的T分期,这也许是因为PD-L1/PD-1通路激活抑制了免疫反应所引起。因此,PD-L1/PD-1信号通路激活的被抑制,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新手段,但PD-L1是否可以成为预后指标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BRAF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RAF激酶家族的3个主要成员之一,该蛋白由3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BRAF的突变类型有V600E、V600K、V600R、V600D等,但MM常见的突变是BRAFV600E,即BRAF蛋白第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导致BRAF激酶活性显著提高,从而激活MAPK信号通路,使黑素细胞转化成黑素瘤细胞[17]。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率约占3%,突变类型中V600E型占一半左右,这和MM不同[18]。Feller等[19]研究发现免疫组化是检测BRAFV600E突变的一种可靠、高度特异性的方法,能作为临床实践中筛选BRAFV600E突变的工具。本实验中肢端型MM突变率约68.2%,故对于皮肤部位的MM笔者建议行BRAFV600E突变检测。

    TIL是一种异质性的淋巴细胞群体,以T细胞为主,存在于肿瘤间质内,是机体对肿瘤的抵抗现象[20]。TIL中T细胞以CD4+、CD8+为主。在光镜下观察到,部分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且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最近几年,Rosenberg等[21]通过回输前临床干预使TIL回输治疗MM的有效率高达70%。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例的病理切片中只能见到少量或缺乏TIL,笔者认为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肿瘤缺乏免疫反应。

    肿瘤微环境包括了巨噬细胞,有研究发现实体瘤中有大量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2]。根据巨噬细胞不同的功能特性,通常分2型:(1)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主要能分泌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等参与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参与Th1型免疫应答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2)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型),有较弱的抗原提呈能力,从而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肿瘤组织周围若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发生肿瘤扩散转移的几率低,预后也较好;反之亦然[23]。肿瘤间质中CD68阳性巨噬细胞是降低乳腺癌风险的独立预后因素,而CD68蛋白在MM的表达研究很少,且结果不尽相同。

    CD68是巨噬细胞最可靠的标志物。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恶性黑色素瘤中CD68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分期间存在差异,提示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潜在作用。由于CD68蛋白既标记M1型也标记M2型,故CD68蛋白在判定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图  1  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CVR的ROC曲线

    Figure  1.  ROC curves of fetal CVR diagnosed by echocardiography at different sections

    图  2  DAA并左弓发育不良

      A:3VT切面显示双主动脉弓与左侧动脉导管构成“6”字形;B:弓降部冠状切面显示双主动脉弓上的镜像分支。

    Figure  2.  DAA accompanied by hypoplasia of the left arch

    图  3  RAA-ALSA-LDA

      A、B:3VT切面显示右位主动脉弓、迷走的左锁骨下动脉、左位动脉导管形成“U”形环。

    Figure  3.  RAA-ALSA-LDAA

    图  4  LAA-ARSA-LDA

    A:3VT切面显示气管左侧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左位动脉导管形成“C”形环;B:弓降部冠状切面显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右肩部走行。

    Figure  4.  LAA-ARSA-LDA

    图  5  PAS

    A: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左肺动脉从右肺动脉发出,环绕气管形成“C”形环。B:彩色多普勒显示左肺动脉从右肺动脉发出,环绕气管形成“C”形环。

    Figure  5.  PAS

    表  1  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CVR的确诊、漏误诊情况[n(%)]

    Table  1.   Diagnosis, omission and misdiagnosis of fetal CVR by echocardiography at different sections [n (%)]

    诊断切面 确诊 漏误诊
    3VT切面 39(65.0) 21(35.0)
    3VT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 51(85.0)* 9(15.0)
    3VT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
    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
    59(98.3)*# 1(1.7)
    χ2 23.693
    P 0.000
      跟3VT切面比较,*P < 0.05;与3VT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类型CVR的准确率[n(%)]

    Table  2.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VR by echocardiography at different sections [n(%)]

    类型 3VT切面 3VT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 3VT切面+弓降部冠状切面+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
    DAA 2(100.0) 2(100) 2(100)
    RAA-ALSA-LDA 10(66.7) 13(86.6) 15(100)
    LAA-ARSA-LDA 27(65.9) 36(87.8) 41(100)
    PAS 0(0) 0(0) 1(5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超声表现

    Table  3.   Ultrasonic findings of fetal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s

    类型 n 3VT切面 弓降部冠状切面 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
    DAA 2 “O” 形环包绕气管 双弓上均发出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未见异常
    RAA-ALSA-LDA 15 “U” 形环包绕气管、1例肺动脉左侧可见左上腔静脉, 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侧动脉导管相连,起源于降主动脉 1例肺动脉左侧可见左上腔静脉,余病例正常
    LAA-ARSA-LDA 41 “C” 形环包绕气管、2例肺动脉细窄 左、右锁骨下动脉均发自降主动脉起始部,降主动脉先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再发出右锁骨下动脉 2例肺动脉及分支细窄、余病例正常
    PAS 2 未见明显异常 未见明显异常 1例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另1例左肺动脉细窄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胎儿CVR合并畸形及妊娠结局(n)

    Table  4.   Fetal CVR with malform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n)

    类型 孤立性 合并心内畸形 合并心外畸形 染色体异常 继续妊娠 终止妊娠
    RAA-ALSA-LDA 11 3 2 2 12 3
    LAA-ARSA-LDA 39 2 0 2 39 2
    PAS 0 0 2 0 0 2
    DAA 2 0 0 0 0 2
    下载: 导出CSV
  • [1] 宋宴鹏,胡晓阳,方萍,等. 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并Roger氏病1例[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2):885.
    [2] 接连利. 胎儿心脏畸形解剖与超声对比诊断[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58-374.
    [3] 马佳宁,孙雪,雷文嘉,等. 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现状[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8):610-612. doi: 10.3969/j.issn.1008-6978.2019.08.016
    [4] 颜华英,张春国,王泓力,等.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血管环图像特征及意义[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8):45-48. doi: 10.3969/j.issn.1674-4020.2020.08.12
    [5] 何怡华. 胎儿超声心动图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73-281.
    [6] 许燕,接连利,姜志荣,等. 三血管观多切面扫查对胎儿先天性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9):807-809.
    [7] 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与病理解剖图谱 胸腔、心脏和腹部分卷[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389-429.
    [8] Tamayo-Espinosa T,Erdmenger-Orellana J,Becerra-Becerra R,et al. Right-side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nd Kommerrll's diverticulum. Acause of vascular ring[J]. Arch Cardiol Mex,2017,87(4):345-348.
    [9] 张大娟,梁喜.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结局[J]. 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2015,23(12):88-89.
    [10] Svirsky R,Reches A,Brabbing-Goldstein D,et al. Association of 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with abnormal karyotype and microarray results[J]. Prenat Diagn,2017,37(8):808-811.
    [11] 汪荣华,林建寨、陈景钗,等.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诊断技巧及意义[J]. 现代医学影像学,2018,27(3):727-730.
    [12] 顾小宁,杨敏,刘勇.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染色体核型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8):684-687. doi: 10.3969/j.issn.1002-0101.2016.08.004
    [13] 张烨, 何怡华, 孙琳, 等. 胎儿孤立完全性血管环常见类型产前超声诊断研究[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 13(8): 577-581.
    [14] 苏晓婷,王志斌,陈涛涛,等. 维超声结合时空关联成像诊断先天性血管环[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15,31(7):1071-1074.
    [15] 朱艳芳,梁翠英,张建辉,等. 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HDFI在胎儿迷走锁骨下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37(4):454-457. 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9.04.030
    [16] 彭卉,陈曦,肖咸英,等. 弓降部冠状切面对完全性血管环的产前诊断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3):280-281.
    [17] 王新霞,栗河舟,王铭,等. 肺动脉吊带的产前超声特征及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的应用(附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临床超声医学影像杂志,2016,27(9):670-672.
    [18] Bravo C,Gámez F,Pérez R,etal. Fetal aortic arch anomalies:key sonographic views for thei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us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sonographic evaluation protocol[J]. J Ultrasound Med,2016,35(2):237-251. doi: 10.7863/ultra.15.02063
    [19] 陈琳,周柳英,杨林华,等. STIC-HDlive flow技术诊断胎儿完全性血管环的价值讨论[J].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8,1(10):38-43.
  • [1] 陈雪梅, 郭品, 钏刘芳, 王梓, 李雪娇, 何文姬.  基于Tei指数评价蒽环类药物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心脏毒性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6
    [2] 潘水水, 白劲松, 李重熙, 艾志琼, 田波, 母昌垒, 刘怡涵, 刘俊.  HIV/AIDS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22
    [3] 宋文娟, 马雪娟, 孙钺, 谷颖, 叶雨佳, 李姝墨, 葛菲, 刘利萍, 赵月, 王钰.  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心脏毒性评估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217
    [4] 孙鹏鹏, 刘志晶, 张萌, 王敬东, 张圣, 王来藏, 白鹏.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16
    [5] 马葳, 李梅华, 汤晓静, 任朝凤, 杨艳霞, 司恩杰, 黄倩, 曾小艺.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43
    [6] 魏骊铮, 闵杰青, 田锦润, 曹彦洁, 潘鹏, 王鹏, 杨云娟, 罗云娇.  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23
    [7] 赵娟, 涂腾灿, 杨梅君, 张小勇, 潘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19
    [8] 他林昆, 黄燕玲, 陆永萍.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26
    [9] 陈东, 陈海涛, 李支尧, 唐诗聪, 钏志睿, 张映贤, 罗晓茂.  直肠腔内360°超声和腔内矢状面超声在全段直肠癌术前TN分期和环周切缘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陈志松, 何彪华, 曾永利, 喻卓.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儿童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闵杰青, 田锦润, 洪伟, 魏骊铮, 曹彦洁, 王华平.  超声心动图对儿童漏斗胸手术右心室随访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叶学群, 聂磊.  超声心动图结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罗庆祎.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龙琼华.  2型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及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宋文娟.  Tei指数对HIV感染/AIDS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闵杰青.  昆明地区1 185例正常儿童冠状动脉内径的超声测量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贺光林.  心肌重构水平监测在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张瑜.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面中份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186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李华萍.  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15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5)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14
  • HTML全文浏览量:  1938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3-04
  • 刊出日期:  2022-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