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模态超声在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肝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沈燕 李永峰 肖春华 李鸿 杨薇 张升宁 吕燕琼 杨皖东 丁世兰

沈燕, 李永峰, 肖春华, 李鸿, 杨薇, 张升宁, 吕燕琼, 杨皖东, 丁世兰. 多模态超声在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肝术后监测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90-9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7
引用本文: 沈燕, 李永峰, 肖春华, 李鸿, 杨薇, 张升宁, 吕燕琼, 杨皖东, 丁世兰. 多模态超声在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肝术后监测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9): 90-9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7
Ningli ZHANG, Chen ZHOU, Yongyu SI, Jie OUYANG, Lan LIN, Ying CHEN, Qin NIU, Hong LI.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sketam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Painless Abor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5): 102-1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14
Citation: Yan SHEN, Yongfeng LI, Chunhua XIAO, Hong LI, Wei YANG, Shengning ZHANG, Yanqiong LV, Wandong YANG, Shilan. DING.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Ultrasound in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of Transplanted Livers by Donors after the Brain Death[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9): 90-9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7

多模态超声在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肝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17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8JS23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沈燕(1989~),女,云南宣威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医学工作

    通讯作者:

    李永峰,E-mail:814321915@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45.1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Ultrasound in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of Transplanted Livers by Donors after the Brain Death

  • 摘要:   目的   联合应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PW(频谱多普勒)及CEUS(超声造影)对脑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实现灰阶、血流、微灌注等检查,探讨多模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死亡器官捐献(donors after brain death,DBD)移植肝患者57例,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进行常规超声实时、动态连续监测,对移植肝血管显示困难、血流充盈差、可疑狭窄或血栓、移植肝内或肝周出现不能确定的异常病变进一步行CEUS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对移植肝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进行对照。  结果   多模态超声提示有血管并发症者7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例(3.5%),门静脉血栓2例(3.5%),下腔静脉血栓1例(1.2%),下腔静脉狭窄2例(3.5%);胆道并发症4例(7.0 %):其中胆道狭窄3例(5.2%),胆汁瘤1例(1.2%),均经临床证实;一般常见并发症:胸腹腔积液57例(100%),肝内及肝周血肿31例(54.3%)。多模态超声漏诊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1.2%)。  结论  多模态超声检查作为肝移植术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较准确的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等常用冠状动脉影像学技术相比,OCT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部的结构细节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情况[1]。在使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领域,用OCT评价靶病变的状况和优化支架的置入,正在日益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置入前对靶病变的状况进行评价和如何基于评价结果制定置入策略,对支架置入后使用OCT即刻评价并据此制定后续治疗策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在ACS患者PPCI术中,使用OCT即刻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并根据OCT检查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法和策略,探讨在PPCI术中使用OCT对支架置入效果进行即刻评价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PCI的ACS患者172例作为OCT指导组,在支架置入后即刻使用OCT进行评价。从接受单纯CAG指导的PPCI术患者数据库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回顾性1∶1顺序匹配172例患者作为CAG指导组。排除标准:(1)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和左主干病变;(2)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3)预估靶血管直径≤2.5 mm;(4)预处理前靶血管狭窄 < 90%,预处理后残余狭窄≥70%;(5)靶血管病变部位存在严重钙化;(6)OCT检测前靶血管TIMI血流 < 3级;(7)OCT检测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8)严重肾功能不全。研究方案经昆明市延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样本采集均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以标准的Judikins 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标准手术程序使用直径为2.5 mm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预扩张;根据患者血压,硝酸甘油100~200 μg经指引导管注入冠脉靶血管,造影判断血管直径,按血管直径1∶1比例置入支架。在CAG组由术者根据支架置入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高压后扩张或置入第2枚支架。在OCT指导组,支架置入以后立即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和膨胀的情况,观察支架内血栓负荷和支架边缘是否有夹层,并根据OCT评价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1.3.1   介入术前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

    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2]分为 4 级:0级冠状动脉病变以近血管存在前向血流,但病变以远血管内没有血流;1 级为部分血流可以通过冠脉病变处,但是冠状动脉病变以远的血管只能被部分充盈;2级为虽然造影剂可以完全充盈病变以远的冠状动脉但充盈耗时超过3个心动周期,而且造影剂的清除速度明显慢于正常的冠状动脉;3级为在3个心动周期以内造影剂完全充盈病变以远的冠状动脉,并且造影剂能被迅速清除。

    1.3.2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的评价 NRP为在PPCI过程中梗死相关血管在无痉挛、血栓栓塞、内膜下撕裂及夹层等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明显减慢[3]

    1.3.3   存在支架膨胀不全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到的最小支架横截面积其与参考管腔面积的比值小于80%的情况时视为存在支架膨胀不全[4];单纯依靠CAG无法判定是否存在支架膨胀不全,需要结合术者经验判定。

    1.3.4   存在支架贴壁不良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到的支架梁与管壁距离≥200 μm的情况时视为存在支架贴壁不良[5];单纯依靠CAG无法判定是否存在支架贴壁不良,需要结合术者经验判定。

    1.3.5   存在需要补救的支架边缘夹层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当OCT测量发现夹层深度累及中膜、角度 > 60°且长度 > 2 mm时,视为需要补救 [6];CAG显示支架边缘5 mm内明显的与管壁分离或造影剂滞留时,视为需要补救。

    1.3.6   存在组织脱垂时OCT及CAG的评价方法

    根据成分不同,组织脱垂可分为支架内血栓脱垂和支架内斑块脱垂,OCT检查显示表面为不规则且伴有强信号衰减的为血栓脱垂,表面光滑且没有明显信号衰减的组织为斑块脱垂[7];PPCI术中,若CAG检查发现支架内有明显的造影剂充盈缺损时,视为存在组织脱垂。

    所有患者在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再发、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出血和脑梗死。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软。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 NRP的发生率、 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支架边缘夹层发生率用n(%)描述,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bar{x} \pm s $)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 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人数、梗死相关血管概况等临床基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  1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 \bar{x} \pm s $)/n(%)]
    Table  1.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S [($\bar{x} \pm s $)/n(%)]
    组别n性别年龄(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变相关血管
    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
    OCT指导组 172 119(69.2) 53(30.8) 59.5±22.6 73(42.4) 48(27.9) 83(48.3) 33(19.2) 56(32.6)
    CAG指导组 172 127(73.8) 45(26.2) 62.1±24.8 69(40.1) 51(29.6) 89(51.7) 30(17.4) 53(30.8)
    χ2/t - 0.91 0.76 0.58 0.71 0.492
    P - 0.34 0.74 0.75 0.67 0.8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术前TlMI血流0~1级的患者例数:OCT指导组为96例, 计55.8%,CAG指导组为101例,计58.7%(P > 0.05)。球囊后扩张例数:OCT指导组为82例(其中38例因为支架膨胀不全,20例因为支架贴壁不良,24例因为支架内组织脱垂),计47.7%,CAG指导组为61例,计35.5%(P < 0.05)。NRP发生例数:OCT组为18例,计10.5%,CAG指导组为33例,计19.1%(P < 0.05)。因支架边缘夹层置入第2枚支架例数:OCT组为14例,计8.13%,CAG组为8例,计4.65%(P < 0.05)。置入支架长度:OCT组为(26.32±6.70)mm,CAG组为(29.05±6.76)mm(P > 0.05)。置入支架直径:OCT组为(2.97±0.45)mm,CAG组为(3.03±0.37)mm(P > 0.05),见表2

    表  2  2 组患者术前TIMI 0~1 级、球囊后扩张、无复流、支架边缘置入第2枚支架发生率的比较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I0-1 incidence of dilation after stent placement NRP the placement of second st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术前TIMI0-1 级球囊后扩张例数无复流例数置入第2枚支架例数
    OCT指导组 172 96(55.8) 82(47.7)* 18(10.5)* 14(8.13)*
    CAG指导组 172 101(58.7) 67(38.9) 33(19.1) 8(4.65)
    χ2 - 0.21 4.6 4.3 4.1
    P - 0.64 0.036# 0.040# 0.042#
      与CAG指导组比较,*P < 0.05;#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6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7.5%和96.1%(P > 0.05)。6个月临床终点事件:OCT指导组为11例,计6.4%,CAG指导组为14例,计8.1%(P > 0.05)。心血管死亡:OCT指导组和CAG指导组各有1例,计0.5%。再梗死:OCT指导组为2例,计1.2%,CAG指导组为6例,计3.5% (P < 0.05)。因心绞痛再次住院:OCT指导组为组 1例,计0.5%,CAG指导组为4例,计2.3%(P < 0.05),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行介入治疗。出血事件:OCT指导组为8例,计4.7%,CAG指导组为9例,计5.2%(P > 0.05),但均为牙龈或皮肤黏膜等轻微出血,无严重出血事件,见表3

    表  3  2 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终点事件的比较 [n(%)]
    Table  3.  Comparison of 6-month clinical follow-up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随访人数心血管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再入院出血事件
    OCT指导组 172 167(97.5) 1(0.5) 2(1.2)* 1(0.5)* 8(4.7)
    CAG指导组 172 166(96.1) 1(0.5) 6(3.5) 4(2.3) 9(5.2)
    χ2 - 0.08 - 4.34 4.72 0.05
    P - 0.928 - 0.046# 0.042# 0.834
      与CAG指导组比较,* P < 0.05;#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PPCI术是ACS患者的重要抢救治疗手段,但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会增加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8],而PPCI术中过多的冠状动脉内操作是增加无复流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9];支架置入后,如果存在膨胀不全、贴壁不良、组织脱垂和支架边缘夹层等异常情况会影响支架置入的效果[10],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对需要通过PPCI进行救治的ACS患者,以下2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为避免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内操作,为尽量改善支架置入的效果而进行“精确的”后扩张及在必要时置入第2枚支架。与CAG、IVUS相比,OCT能更清晰、更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管腔结构和支架,能更精确的判断支架对靶病变的覆盖情况,能更好的发现是否存在支架边缘夹层、组织脱垂、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等异常状况,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有研究报道57%的患者在使用OCT进行检查以后改变了治疗策略[11]

    支架膨胀不全和支架贴壁不良会对血管壁附近正常的血液层流造成干扰,促进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影响支架小梁的内皮化及内膜增生,使支架内血栓更容易形成[12]。有临床研究显示支架膨胀不全是导致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和发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而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越大支架的长期通畅性越好,与支架置入相关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13-14]。虽然在相关的影像学研究中发现支架与冠状动脉血管壁的贴合不良并不是支架内产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子[15-16],但是在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支架贴壁不良的情况并不少见,产生血栓的支架节段贴壁不良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血栓的支架节段 [17-18]。基于较CAG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有更高的分辨率,OCT更容易发现支架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而对支架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的积极处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2];发现支架存在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后,均采用高压球囊进行支架内后扩张,是本研究中OCT指导组后扩张比例高于CAG 指导组的主要原因。由于OCT评价可以精确判断支架内最小管腔面积不达标是因为支架膨胀不全还是因为支架内血栓脱垂所致,需要时可以在OCT指导下尽量避开支架内血栓负荷严重的的节段,仅对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的支架节段进行精准和有针对性的后扩张,减少了由于后扩张导致血栓脱落诱发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这是OCT指导组进行支架内高压后扩张的比例虽然明显高于CAG指导组,但OCT指导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却低于CAG指导组的主要原因。

    OCT的分辨率较高,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亦能够识别,ILUMIENⅢ研究发现OCT比IVUS识别出更多的支架边缘夹层 [19]。在CLI-OPCI Ⅱ研究中,OCT显示的支架边缘厚度 > 2 mm的夹层片会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明显升高[20]。但在另一项OCT研究中,发现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并没有增加术后1 a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某些微小的支架边缘夹层可能没有临床意义,无需处理[21-22]。在本研究中仅对累及中膜和长度 > 2 mm且角度 > 60°的夹层给予置入第2枚支架;通过对术后观察及随访结果的分析,微小夹层不予处理并未成为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再次提示:PPCI术中,并非所有OCT检查发现的夹层均需要处理。

    在本研究中, 随访6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OCT指导组明显低于CAG指导组,这可能与OCT指导下NRP发生率更低,支架获得更充分的膨胀、支架贴壁更好和支架边缘夹层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

    PPCI术中支架置入后即刻使用OCT进行评价可准确识别是否存在支架膨胀不全、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和支架内组织脱垂和等异常情况,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的后续治疗策略,能够在更好的优化支架置入的同时,明显减少NRP的发生率,实现了ACS患者PPCI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 图  1  肝动脉狭窄

    a:PW:移植肝动脉狭窄处呈湍流:峰值流速、RI增高;b:CEUS:移植肝动脉局部狭窄;c、d:腹部血管三维重建:移植肝总动脉局部狭窄。

    Figure  1.  Hepatic artery stenosis

    图  2  下腔静脉血栓

    a:二维超声:移植肝后段下腔静脉管腔内探及稍低回声结构;b:CDFI:管腔内局部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c:CEUS:移植肝后段下腔静脉管腔内见造影剂灌注缺损区;d:CT三维重建:下腔静脉管腔内见局部充盈缺损。

    Figure  2.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图  3  下腔静脉狭窄

    a:二维超声:移植肝后段下腔静脉见局部狭窄;b:CDFI:狭窄处血流信号变细;c:CEUS提示下腔静脉吻合口处狭窄;d:CT扫描三维重建:下腔静脉吻合口处狭窄。

    Figure  3.  Inferior vena cava stenosis

    图  4  胆总管吻合口狭窄

    a:二维超声:胆管吻合口局限性狭窄,狭窄以上胆管扩张,吻合口远端管腔内见不规则实性回声;b:CDFI:不规则实性回声处未探及血流信号;c:二维超声:肝内胆管扩张,呈“树枝样”;d:MRCP:胆总管吻合口狭窄,汇管区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

    Figure  4.  Common bile duct anastomotic stenosis

    图  5  肝脓肿

    a:二维超声:肝左内叶探及不均质回声结构,周围见稍强回声厚壁,内见片状无回声区;b:CDFI:不均质回声结构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肝脓肿引流术后一周二维超声;d:肝脓肿引流术后两月二维超声。

    Figure  5.  Liver abscess

    表  1  超声监测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Table  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monitored by ultrasound(%)

    并发症n发生率
    肝动脉狭窄 2 3.5
    门静脉血栓 2 3.5
    下腔静脉血栓 1 1.2
    下腔静脉狭窄 2 3.5
    胆道狭窄 3 5.2
    胆汁瘤 1 1.2
    胸腹腔积液 57 100
    肝内及肝周血肿 31 54.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超声造影病例的原因和造影特征

    Table  2.   Causes and features of cases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造影原因n超声造影特征及结果
    可疑肝动脉局部狭窄
    肝动脉显示困难
    1
    8
    肝动脉局部狭窄
    1例肝门区肝动脉显影,内径纤细、间断显示,呈“串珠样;肝实质内灌注不良,
    提示肝动脉狭窄;7例表现为肝动脉管腔内造影剂显影良好,肝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下腔静脉可疑血栓 1 下腔静脉内见造影剂充盈缺损,提示附壁血栓形成(部分栓塞)
    门静脉内可疑血栓 2 门静脉管腔内均见造影剂充盈缺损,提示附壁血栓形成(部分栓塞)
    肝后段下腔静脉可疑狭窄 2 均表现为肝后段下腔静脉吻合口变细狭窄
    下腔静脉显示困难,血流充盈差 1 下腔静脉内造影剂显影良好,未见明显狭窄
    下载: 导出CSV
  • [1] 李仁冬,白磊,何翼彪,等. 扩大标准供肝质量术前评估现状与展望[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7,38(3):188-191. doi: 10.3760/cma.j.issn.0254-1785.2017.03.013
    [2] 肖春华,王妍,迟昆燕,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5):421-424.
    [3] 郑荣琴,任杰,许尔蛟. 肝移植超声检查[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1(5):558-569.
    [4] 宋洁,肖春华,周凯,等. 超声造影观察肝移植术后罕见血管并发症2例[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1):728-732.
    [5] 郑树森. 我国肝脏移植技术展望[J]. 中国医药指南,2003,1(5):46-47. doi: 10.3969/j.issn.1671-8194.2003.05.022
    [6] 李秋萍,华扬,刘佳宾,等. 不同Mori分型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6):281-287.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9.06.001
    [7] 宋洁,肖春华. 超声观察肝移植术后胆汁瘤[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0):1504. doi: 10.3321/j.issn:1003-3289.2008.10.053
    [8] 张芬,肖春华,宋洁.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16-117.
    [9] 李飞,王东平,何晓顺,等. 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受者术前及术后早期临床指标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3,34(8):473-476. doi: 10.3760/cma.j.issn.0254-1785.2013.08.008
    [10] 孟宪春.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诊断分析[D]. 延边: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1] 杨扬,陈规划,蔡常洁,等.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5(23):280-283.
    [12] 丁世兰,肖春华,等.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80-81. doi: 10.3969/j.issn.2096-3807.2018.18.048
  • [1] 董莉, 宁荣萍, 肖琼怡.  多模态超声影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25
    [2] 黄煜丹, 卜锐.  胰腺侵袭性纤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陆健斐, 卜锐, 刘小艳, 张幸, 丁昱, 章然.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14
    [4] 杨皖东, 李永峰, 肖春华, 普慧敏, 李鸿, 杨薇, 沈燕, 丁世兰, 朱成诚, 闵湘凤.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1
    [5] 李英华, 高静, 袁媛, 吴仕葱, 丁云川.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前及术后评价消融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马菊香, 马永红, 高姗姗, 吴珏, 朱珉, 段振玲.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109
    [7] 邹华丽.  超声造影在胃壁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陈海涛, 杨丽春, 海赛苹, 罗晓茂.  超声造影在置管引流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年英华, 沈若霞, 钏志睿, 瞿银溪, 杨丽春.  超声造影对诊断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罗晓茂.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吴珏.  超声造影在盆腔包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郭涛.  超声造影对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28例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姚明英.  胃肠超声造影法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代睿.  超声造影引导肺周围型局灶性病变活检20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和泽源.  超声造影在腹部脏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陆健斐.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夏要友.  超声造影在评价TACE治疗肝癌效果的临床价值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陈海涛.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超声微泡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8)

    1. 刘秀,刘佳,赵越,李凌云,姚明龙. 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麻醉的效果探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03): 87-89 . 百度学术
    2. 黄涌,石伯生.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与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5(04): 61-64 . 百度学术
    3. 杨丽华,王莹,李军仕,李新锋. 无痛人工流产术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对比.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05): 1022-1026 . 百度学术
    4. 丛晓静,关英超,于松杨. 艾司氯胺酮在妇科与产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4(06): 697-706 . 百度学术
    5. 徐超,李嘉,张祥飞,刘丽. 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北方药学. 2024(05): 142-144 . 百度学术
    6. 高冬菊. 宫腔镜下人流术和无痛人流术术后并发症观察. 婚育与健康. 2024(15): 13-15 . 百度学术
    7. 李智清. 丙泊酚复合盐酸纳布啡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25): 69-71 . 百度学术
    8. 姬阳.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33): 82-8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图(5)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71
  • HTML全文浏览量:  2315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6-0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9-07
  • 刊出日期:  2022-09-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