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析

张强 李娟娟 万青青 赵江 杨彦玲 阮元 刘志涛

丁文淞, 屈启才, 李鸿, 杨柳, 陶建平, 思永玉.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2): 13-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2
引用本文: 张强, 李娟娟, 万青青, 赵江, 杨彦玲, 阮元, 刘志涛.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1): 30-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12
Wensong DING, Qicai QU, Hong LI, Liu YANG, Jianping TAO, Yongyu SI. Effects of Different Fluids on Microcircula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bbi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2): 13-1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02
Citation: Qiang ZHANG, Juanjuan LI, Qingqing WAN, Jiang ZHAO, Yanling YANG, Yuan RUAN, Zhitao LIU. Nutritional Status of Vitamin A among Adult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Native to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11): 30-3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12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析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12
基金项目: 云南省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项目(H-2018046);云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2016NS146、2017NS103、2018NS23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强(1982~),男,云南大理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

    通讯作者:

    阮元,E-mail: 973686121@qq.com

    刘志涛,E-mail: 275952523@qq.com

  • 中图分类号: R153.9

Nutritional Status of Vitamin A among Adult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Native to Yunnan Province

  •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VA)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膳食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2016年至2020年,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抽取独龙族等7个民族共841名成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并按WHO推荐标准进行判定;通过膳食调查计算VA摄入量,并按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调查对象血清VA水平为0.55(0.44~0.68) mg/L,且存在显著的性别、民族、文化和收入差异 (P < 0.05 )。VA缺乏率为0.7%,边缘缺乏率为3.7%。膳食VA摄入量中位数为406.0 μg视黄醇当量,其中67.0%的调查对象VA摄入低于平均需要量。86.6%的膳食VA来源于深色蔬菜、蛋类、浅色蔬菜和畜禽肉类。   结论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血清VA相对充足,但VA膳食摄入状况仍有待改善,特别是在某些民族和老年、低收入人群中。
  • 盆腔器官脱垂是因妊娠、年龄等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1]。其中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较为多见。子宫脱垂在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平均发病率为 19.7%,在中国,随着年龄增长,60岁以上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近25%[2-4]。目前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分期法)Ⅱ期及以下子宫脱垂女性以康复治疗为主,多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行为治疗,结合针灸推拿等[5]。生物反馈电刺激仅能改善盆底肌肉的健康状态,对盆底筋膜、韧带的作用有限,妇科射频治疗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本研究进行妇科射频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与传统方式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进行比较,诣找寻更优化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中心符合相关要求患者15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人,由于样本脱落最终收集符合相关患者140名,对照组68人,观察组72人。年龄21~57岁,平均( 34.55±7.70)岁;产次0~3次,平均(1.39±0.61)次;阴道分娩0~3次,平均(1.14±0.81)次;剖宫产0~2次,平均(0.27±0.55)次;末次妊娠时间0.12~30 a,平均6.20±8.94 a。

    纳入标准:(1)符合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分期)诊断为Ⅰ、Ⅱ期者[3];(2)在近1 a内未对本病接受系统治疗者;(3)精神、认知正常,能配合完成观察者。排除标准:(1)子宫脱垂Ⅲ期及以上者;(2)身体不健康,有其他疾病史不能完成妇科射频治疗者;(3)不能积极配合完成观察,病例脱落者。

    对照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型号:麦澜德MLD B4)治疗。方案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电触发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根据每次治疗的情况适当进行调整,隔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立即进行评估。

    观察组: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妇科射频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前2周均进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后续治疗中间隔加用妇科射频治疗仪(武汉半边天BBT-RF-C280)进行治疗。射频全过程50~60 min,7 d 1次,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一疗程,月经前后3 d及月经期停止治疗。妇科射频一个疗程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立即进行评估。

    1.3.1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3个级别,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的子宫脱垂症状消失,体征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是指患者的子宫脱垂症状减轻,体征指标明显改善; 无效是指患者的子宫脱垂症状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临床体征无任何改善。

    1.3.2   POP-Q评分

    取膀胱截石位,Valsalva动作下观察Aa、Ba、Ap、Bp、C、D点,TVL长度。治疗前后都进行POP-Q评分,且手检均位为同一医生。采用POP-Q评分进行子宫脱垂分期,共分为5期,0期为正常,C点距离在-TVL-(TVL-2);Ⅰ期为脱垂最远端围产过处女膜缘,且距离大于1 cm;Ⅱ期为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缘距离小于1 cm;Ⅲ期为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缘,距离大于1 cm,但小于TVL-2;Ⅳ期为完全脱出,且最远端距离大于TVL-2 cm[3]

    1.3.3   盆底肌功能评估

    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评估仪(型号:MLD B4)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记录肌电图,测量治疗前后盆底肌慢肌阶段平均值和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

    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bar x \pm 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年龄、产次、阴道分娩次数、剖宫产分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  1  2组基本情况比较($\bar x \pm s $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n年龄(岁)产次(次)阴道分娩次数(次)剖宫产分娩次数(次)
    观察组 72 34.11 ± 5.68 1.53 ± 0.581 1.33 ± 0.77 0.22 ± 0.54
    对照组 68 32.22 ± 6.94 1.25 ± 0.61 0.94 ± 0.81 0.32 ± 0.56
    P 0.14 0.735 0.633 0.90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进行2组疗效,观察组治愈率为69.4%,对照组治愈率4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根据POP-Q评分,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前壁Aa点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后壁Ap点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以C点为参照点,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程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4

    表  2  2组治疗疗效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n(%)]
    组别n治愈有效无效
    观察组 72 50(69.4) 14(19.4) 8(11.1)
    对照组 68 30(44.1) 23(33.8) 15(22.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2组阴道前后壁情况比较[($\bar x \pm s $),cm]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vaginal wa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cm]
    组别n阴道前壁阴道后壁
    治疗前Aa(cm)治疗后Aa(cm)治疗前Ap(cm)治疗后Ap(cm)
    观察组 72 −1.12 ± 1.07 −2.51 ± 0.56* −2.17 ± 0.96 −2.73 ± 0.51*
    对照组 68 −0.96 ± 1.35 −1.49 ± 1.19* −1.68 ± 1.39 −2.09 ± 1.05*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4  2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情况比较[($\bar x \pm s $),cm]
    Table  4.  Comparison of uterine prolap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bar x \pm s $),cm]
    组别n治疗前C点治疗后C点治疗前后子宫脱垂疗效程度
    观察组 72 −3.06 ± 0.97* −5.59 ± 1.34* 2.51 ± 0.122*
    对照组 68 −3.48 ± 0.62 −4.31 ± 1.03 0.85 ± 0.89
    P 0.017 0 0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观察组治疗后慢肌阶段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Ⅱ类肌纤维收缩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  5  2组治疗前后慢肌阶段平均值情况对比较($\bar x \pm s $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slow muscle st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n治疗前慢肌阶段平均值治疗后慢肌阶段平均值P
    观察组 72 22.02 ± 9.49 30.655 ± 8.15 0
    对照组 68 23.28 ± 9.47 27.38 ± 1.40 0.004
    P 0.363 0.01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观察组治疗后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肌肉耐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6,见图1表7

    图  1  盆底肌电评估图
    Figure  1.  Glazer evaluation chart
    表  6  2组治疗前后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情况比较($\bar x \pm s $
    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mean value of enduranc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n治疗前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治疗后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P
    观察组 72 19.82 ± 8.33 27.81 ± 7.56 0
    对照组 68 21.07 ± 8.78 26.39 ± 5.34 0
    P 0.366 0.00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7  盆底肌电评估
    Table  7.  Glazer evaluation chart
    阶段指标测试值参考值
    前静息阶段 平均值 6.44↑ 2~4 μV
    变异性 0.10 < 0.2
    快肌(Ⅱ 类肌)测试阶段 快速收缩时间 0.26 < 0.5 s
    最大值 25.21↓ 35~45 μV
    快速放松时间 12.80↓ 30~40 μV
    慢肌(Ⅰ类肌)测试阶段 平均值 10.13↓ 25~35 μV
    变异性 0.67↑ < 0.5 s
    耐心测试 平均值 0.28↑ < 0.2
    变异性 0.18 < 0.2
    后 10 s/前 10 s比值 0.75↓ 0.8~1.0
    后静息阶段 平均值 3.90 2~4 μV
    变异性 0.06 < 0.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中,子宫脱垂患者Glazer评估大部分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慢肌数值、耐力测试降低,常伴有阴道前后壁的膨出。联合治疗组对于阴道前后壁膨出程度、子宫脱垂程度、肌力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生物反馈电刺激组。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持结构疏松薄弱、筋膜韧带等结缔组织松弛[6]。依据“干船坞”理论得知,子宫脱垂不仅需解决肌肉松弛问题,还需改善盆底筋膜、韧带。筋膜、韧带是一种纤维肌性组织,由平滑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组成,支撑盆腔器官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的丢失、成纤维细胞弹性或胶原蛋白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子宫脱垂发病重要病因[7-10]。生物反馈电刺激主要针对盆底的慢肌训练,进而对肌肉耐力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电流刺激强度在人体组织中存在衰减,治疗深度有限,对于伴随深层肌肉松弛的子宫脱垂患者疗效欠佳[11-12]

    射频技术最早用于皮肤领域,是目前非侵入方式治疗皮肤松弛的首选方式 [13],改良后的射频治疗仪器也被用于外阴和阴道治疗[14]。射频治疗能使现有胶原立即收缩,并随后激活成纤维细胞,使新生胶原生成,提升盆底受损的筋膜、韧带等结缔组织的弹性、强度,此外,局部温度升高,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氧气增加和引流得到改善,可这种现象可以改善静脉丛的循环,从而改善整个盆腔血液循环[15-18],因此对于盆底结缔组织可起到修复作用。在本研究中,前期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着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增强肌肉稳定性,后期进行妇科射频治疗修复子宫筋膜韧带等以达到巩固、延长治疗效果的目的。其治疗探头能精细控制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和患者不适,结合本研究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故射频治疗应用于女性盆底康复是安全、有效的[19]

    综上所述,正常盆底依赖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的相互作用,维持动态平衡,传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治疗仅针对盆底肌进行锻炼,疗效是有限的,联合射频治疗之后,对于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更有优势。妇科射频治疗的引进使治疗方案更优化,增加临床疗效,且无创、安全,值得推广。

  • 图  1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Figure  1.  Food sources of vitamin A among the subjects

    表  1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血清维生素A水平[n(%)/M(P25,P75),mg/L]

    Table  1.   Serum vitamin A concentration of the subjects [n(%)/M(P25,P75),mg/L]

    因素 n(%) 血清维生素A水平 χ2 P
    性别 78.167 < 0.001 *
     男 406(48.3) 0.62(0.50,0.75)
     女 435(51.7) 0.49(0.41,0.61)
    年龄(岁) 4.851 0.088
     18~44 351(41.7) 0.53(0.44,0.65)
     45~59 263(31.3) 0.57(0.45,0.72)
     ≥60 227(27.0) 0.56(0.44,0.68)
    民族 88.695 < 0.001 *
     独龙族 148(17.6) 0.54(0.41,0.66)
     基诺族 99(11.8) 0.66(0.55,0.77)
     景颇族 94(11.2) 0.47(0.37,0.60)
     德昂族 106(12.6) 0.51(040,0.60)
     阿昌族 97(11.5) 0.58(0.47,0.66)
     布朗族 102(12.1) 0.63(0.52,0.80)
     普米族 195(23.2) 0.52(0.44,0.64)
    文化程度 8.074 0.018*
     小学及以下 294(35.0) 0.53(0.42,0.64)
     初中 325(38.6) 0.56(0.46,0.68)
     高中及以上 222(26.4) 0.56(0.45,0.70)
    年收入(元) 11.549 < 0.003 *
     < 5 000 324(38.5) 0.54(0.43,0.67)
     5 000~10 000 253(30.1) 0.53(0.43,0.65)
     > 10 000 264(31.4) 0.59(0.47,0.71)
    合计 841(100.0) 0.55(0.44,0.68)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缺乏率[n(%)]

    Table  2.   Prevalence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of the subjects [n(%)]

    因素 充足 边缘缺乏 缺乏 χ2 P
    性别 3.85 0.134
     男 39(97.0) 10(2.5) 2(0.5)
     女 410(94.3) 21(4.8) 4(0.9)
    年龄(岁) 0.62 0.985
     18~44 336(95.7) 13(3.7) 2(0.6)
     45~59 252(95.8) 9(3.4) 2(0.8)
     ≥60 216(95.2) 9(4.0) 2(0.9)
    民族 18.8 0.804
     独龙族 138(93.3) 7(4.7) 3(2.0)
     基诺族 99(100.0) 0(0) 0(0)
     景颇族 88(93.6) 5(5.3) 1(1.1)
     德昂族 99(93.4) 7(6.6) 0(0)
     阿昌族 91(93.8) 5(5.2) 1(1.0)
     布朗族 102(100.0) 0(0) 0(0)
     普米族 187(95.9) 7(3.6) 1(0.5)
    文化程度 6.25 0.149
     小学以下 277(94.2) 13(4.4) 4(1.4)
     小学 312(96.0) 13(4.0) 0(0)
     中学及以上 215(96.8) 5(2.3) 2(0.9)
    年收入(元) 1.54 0.844
     < 5 000 308(95.1) 13(4.0) 3(0.9)
     5 000~10 000 245(96.8) 7(2.8) 1(0.4)
     > 10 000 251(95.0) 11(4.2) 2(0.8)
    合计 804(95.6) 31(3.7) 6(0.7)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每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M(P25,P75),μg RE/d)

    Table  3.   Daily dietary vitamin A intake of the subjects(M(P25,P75),μg RE/d)

    项目因素 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 χ2 P 膳食VA中胡萝卜素贡献率(%)
    性别 5.054 0.025*
     男 423.3 (275.6,611.4) 66.6
     女 381.0 (247.5,583.5) 67.4
    年龄(岁) 22.076 < 0.001 *
     18~44 437.2 (304.3,632.3) 66.3
     45~59 389.1 (261.4,605.0) 67.2
     ≥60 364.9 (199.2,550.2) 67.9
    民族 136.585 < 0.001 *
     独龙族 245.9 (158.9,404.2) 60.6
     基诺族 529.7 (332.3,651.4) 64.2
     景颇族 347.8 (260.6,438.1) 64.8
     德昂族 419.2 (288.9,613.0) 76.2
     阿昌族 314.9 (246.9,409.0) 71.7
     布朗族 629.2 (384.7,718.0) 67.7
     普米族 516.7 (318.9,696.6) 65.3
    文化程度 20.198 < 0.001 *
     小学及以下 371.0 (226.3,590.4) 67.9
     初中 382.9 (256.6,270.9) 66.3
     高中及以上 456.7 (330.5,656.2) 66.8
    年收入(元) 58.632 < 0.001 *
     < 5000 319.5 (205.1,494.9) 68.4
     5000~10000 440.8 (290.5,589.6) 67.3
     > 10000 469.1 (322.4,683.8) 65.5
    合计 406.0 (260.6,596.4) 67.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膳食维生素A与参考摄入量比较[n(%)]

    Table  4.   Dietary vitamin A intake of the subjects in contrast to the references [n(%)]

    因素 < EAR ≥EAR且 < RNI ≥RNI χ2 P
    性别 1.646 0.439
     男 278(68.5) 80(19.7) 48(11.8)
     女 282(64.8) 90(20.7) 63(14.5)
    年龄(岁) 8.987 0.061
     18~44 215(61.3) 81(23.1) 55(15.6)
     45~59 181(68.8) 48(18.3) 34(12.9)
     ≥60 164(72.2) 41(18.1) 22(9.7)
    民族 195.028 < 0.001 *
     独龙族 128(86.5) 13(8.8) 7(4.7)
     基诺族 49(49.5) 38(38.4) 12(12.1)
     景颇族 86(91.5) 5(5.3) 3(3.2)
     德昂族 69(65.1) 22(20.8) 15(14.1)
     阿昌族 91(93.8) 6(6.2) 0(0)
     布朗族 37(36.3) 25(24.5) 40(39.2)
     普米族 100(51.3) 64(31.3) 34(17.4)
    文化程度 6.632 0.157
     小学及以下 194(66.0) 55(18.7) 45(15.3)
     初中 229(70.5) 62(19.1) 34(10.5)
     高中及以上 137(61.7) 53(23.9) 32(14.4)
    年收入(元) 43.212 < 0.001 *
     < 5 000 253(78.1) 47(14.5) 24(7.4)
     5000~10000 158(62.5) 65(25.7) 30(11.9)
     > 10000 149(56.4) 58(22.0) 57(21.6)
    合计 560(66.6) 170(20.2) 111(13.2)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郭琇婷,徐芝兰,刘洁薇,等. 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6):62-64.
    [2] Yang C,Chen J,Guo N,et al. Comparison on the status of vitamin A in 6- to 13- year-old children between 2002 and 2012 in China[J]. Nutr J,2016,15(1):1-7.
    [3] 赵丽云, 何宇纳.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道之一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6.
    [4] WHO. Global prevalence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populations at risk 1995-2005: WHO global database on vitamin A deficiency[M]. WHO: Geneva, 2009: 9-12.
    [5]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 [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49-179.
    [6]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327-333.
    [7] Zhao T,Liu S,Zhang R,et al. Global burden of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1990-2019[J]. Nutrients,2022,14(5):1-15.
    [8] Huang X,Zhang H,Zhen J,et al. Diminished circulating retinol and elevated α-TOH/retinol ratio predict an increased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aging Chinese adults,especially in subjects with ApoE2 or ApoE4 genotype[J]. Aging,2018,10(12):4066-4083.
    [9] 林宏琳,华永有,袁平,等. 福建省大城市点居民维生素A营养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2):274-276.
    [10] 朱逸博,章荣华,黄李春,等. 城市居民维生素A营养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10-3+47.
    [11] 卢佳希,陈竞,李敏,等.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女性贫血、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J]. 营养学报,2020,42(4):325-330. doi: 10.3969/j.issn.0512-7955.2020.04.004
    [12] 张梅,朴建华. 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J]. 卫生研究,2006,35(5):667-670. doi: 10.3969/j.issn.1000-8020.2006.05.047
    [13] 于冬梅,何宇纳,郭齐雅,等. 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J]. 卫生研究,2016,45(4):527-533.
    [14] Du W,Wang H,Wang Z,et al. Dietary vitamin a intake among Chinese adults:findings from CNTCS2015[J]. Nutr J,2018,17(1):1-11. doi: 10.1186/s12937-017-0311-0
    [15] Weber D,Grune T. The contribution of beta-carotene to vitamin a supply of humans[J]. Mol Nutr Food Res,2012,56(2):251-258.
    [16] Zhang Q,Chen X,Liu Z,et al. Diet diversit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mong adults in southwest China[J]. PLoS One,2017,12(2):1-9.
    [17] 李淑娟,于冬梅,赵丽云. 中国居民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状况研究进展[J]. 卫生研究,2021,50(1):168-163.
    [18] Bailey R L,Fulgoni V L,Keast D R,et al. Examination of vitamin intakes among US adults by dietary supplement use[J]. J Acad Nutr Diet,2012,112(5):657-663.
  • [1] 陈茂森, 黄达峰, 李佩谦, 肖洁, 马子雪, 樊超, 戴雅伊, 张晗, 黄莹.  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地近视学龄儿童屈光进展及相关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02
    [2] 闻丽芬, 龚志琴, 张萍, 梅漫路, 田志禾, 杜钰娟.  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18
    [3] 阮元, 李娟娟, 杨彦玲, 万青青, 赵江, 张强, 刘志涛.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具备的膳食营养知识素养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04
    [4] 张楠, 杨彦玲, 万青青, 赵江, 彭敏, 朱晓, 刘志涛, 张强.  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14
    [5] 宋向菁, 杨少杰, 王克坚, 蓝育智, 孔彩, 王涛, 吴长翠.  云南澜沧县拉祜族青少年女生生长发育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619
    [6] 杨亚玲, 李小菊, 张亚访, 王辛平, 黄源, 邵维庆, 邓睿.  云南省8个世居少数民族青年抑郁症状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11
    [7] 王霖, 沈凌筠, 李海雯, 王晓燕, 高建鹏, 马志强.  云南省肺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6
    [8] 王霖, 杜映荣, 高建鹏, 李明武, 沈凌筠, 马志强.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32
    [9] 高燕, 仝向磊, 唐浩然, 武丽.  安宁市婴幼儿及儿童血清脂溶性维生素的水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408
    [10] 赵江, 刘志涛, 汤钦岚, 闵向东, 张强, 蔡同建.  2016年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居民食物与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曾志敏, 彭松娟, 陈雅莉, 杨琪琦, 胡江天.  不同人格特质对成人隐形矫治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张娴, 李艳红, 李燕, 赵琳, 田骏.  云南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婴幼儿微量元素锌、铁、铜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吴夕, 徐婷婷, 沈丽达, 谢琳, 胡凤娣, 龙庭凤, 董坚.  云南省贫困、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李艳红, 张娴, 张俊涛, 赵梦茹, 唐加会, 李琳霞.  昆明市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朱惠琼, 王双锦, 沈凌筠.  203例肠结核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周佳.  孟连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孙洵.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20例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孙洵.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20例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李素文.  昆明市中职学校白、彝、汉族学生营养状况的分析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成人肥胖及其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潘斯学,吴江川,何光雄,向俊宜,夏吉良,保超宇. 基于MRI测量成人髌下脂肪垫厚度的形态学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03): 92-96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图(1)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62
  • HTML全文浏览量:  2227
  • PDF下载量:  112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04
  • 刊出日期:  2022-1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