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TBL结合PBL在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吴光柳 杨雪梅 杨明莹 赵喜娟 王娅 尹如娇 周小英

段于平, 赵华磊, 费学良, 唐永新, 徐永升. 关节镜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引流的早期疗效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22-12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20
引用本文: 吴光柳, 杨雪梅, 杨明莹, 赵喜娟, 王娅, 尹如娇, 周小英. TBL结合PBL在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12): 171-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31
Yuping DUAN, Hualei ZHAO, Xueliang FEI, Yongxin TANG, Yongsheng XU. Early Efficacies of Drainage in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1): 122-12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20
Citation: Guangliu WU, Xuemei YANG, Mingying YANG, Xijuan ZHAO, Ya WANG, Rujiao YIN, Xiaoying ZHOU. Application of TBL Combined with PBL in Cultivat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12): 171-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31

TBL结合PBL在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31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0J017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光柳(1991~),女,云南文山人,医学硕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工作

    通讯作者:

    杨雪梅,E-mail:1229483565@qq.com

  • 中图分类号: G642;R47-4

Application of TBL Combined with PBL in Cultivat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 摘要:       目的     探索TBL结合PBL在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 = 35)与对照组(n = 35)。试验组在常规临床实习安排的基础上进行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实习安排。比较2组护生干预前后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以及干预后毕业论文得分。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科研能力总分及其他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创新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及毕业论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能有效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可为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指导。
  • 关节镜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1-2],但关于是否在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的做法存在争议。在一项ACL重建术后引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中,Wito ń ski等[3]发现在术后早期,使用引流对膝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腔积液和疼痛方面并没有带来益处。因此,笔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确定关节镜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不使用引流的效果。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证据,优化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纳入标准[4]:(1) 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临沧市人民医院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者;(2)受伤前膝关节功能正常;(3) 单膝前交叉韧带损伤[4]

    排除标准:(1)既往同侧膝关节手术史(如胫骨平台骨折等);(2)膝关节先天解剖异常者;(3) 不同意参加研究的患者。

    59名患者,随机分为不使用引流组29例(观察组),使用引流24 h组30例(对照组)。观察组:男20例,女9例,年龄( 24.72±6.68 ) 岁,损伤时间(43.28±20.23)d;体重指数(23.38±2.13)kg/m2。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 26.53±5.99 ) 岁,损伤时间(40.83±12.09)d;体重指数(24.57±2.57)kg/m2。2组术前性别、年龄、损伤时间、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术中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且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由同一位医生执刀手术。该研究已获得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快审2021年第12号)。所有参与研究的受试者都获得了知情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同意参与研究。

    表  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before the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
    项目对照组观察组t/χ2P
    性别 0.007 0.779
     男 22 20
     女 8 9
    年龄(岁) 26.53±5.99 24.72±6.68 −1.097 0.277
    损伤时间(d) 40.83±12.09 43.28±20.23 0.565 0.574
    体重指数(kg/m2 24.57±2.57 23.38±2.13 −1.930 0.05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观察组:通过关节镜明确ACL损伤情况。取出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对折后用不可吸收外科缝线编织成移植物,要求直径≥8 mm、长度≥8 cm。分别建立股骨端隧道、胫骨端隧道。股骨端使用带袢钛板固定,胫骨端使用界面螺钉固定。髌下脂肪垫、胫骨隧道周围的软组织以及皮肤切口区域的皮下组织注入20 mL的75 mg罗哌卡因、10 mg吗啡及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溶液。修补缝匠肌,缝合包扎。术后麻醉状态下检查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用可调节支具伸直位固定膝关节。

    对照组:在缝合伤口前,通过皮肤从膝关节引出了1个3.5 mm的引流管,其余手术步骤与观察组相同。2组患者均使用杭州锐健马斯汀公司的界面螺钉和带袢钛板固定。

    所有患者首选椎管内麻醉,次选插管全麻。2组患者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1 g进行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切皮前15 min及术后3 h分别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所有患者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0.4 mL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常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次/d)。对照组在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平均引流量为60 mL(范围为30~160 mL),没有引流管故障或引流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术后给予如下护理:(1) 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 活动踝关节及股四头肌收缩活动;(3) 术后可调节支具固定保护,调整方案为:第1周不超过60° ,此后每周增加10° 屈曲, 4 周内屈曲范围不超过90° ;(4)给予冰敷,每次30 min,每隔6 h冰敷1次,观察趾端血运、感觉、活动 ;(5) 1月内拄双拐脚尖点地行走,1月后下肢部分负重行走,2月后下肢完全负重行走。

    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3、7、14、30天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表),膝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大腿周径(患肢髌骨上方2 cm处术前及术后周径,计算出差值)。在数据收集期间,评估者不知道患者是否使用引流管。在拔除引流管后,手术团队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穿刺点或潜在穿刺点处放置绷带。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bar x \pm s $)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获得30 d随访。2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疼痛评分、大腿周径和膝关节活动度主体内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主体间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第1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01),大腿周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随访时间2组患者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 0.001),见表3。2组患者均无下肢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需要穿刺和抽吸的血肿等并发症。

    表  2  2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的比较 ($ \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in terms of VAS scores,joint range of motion,and thigh circumference ($ \bar x \pm s $)
    组别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术后30 dFP
    VAS评分(分)
     对照组 4.55±0.58* 3.49±0.58 3.03±0.54 2.09±0.73 1.56±0.49 1052.358 <0.001*
     观察组 3.84±0.71 3.70±0.61 3.17±0.26 2.28±0.85 1.41±0.20 0.681 0.413
     t 4.200 −1.377 −1.264 −0.948 1.568
     P <0.001* 0.174 0.213 0.347 0.122
    关节活动度(°)
     对照组 35.83±8.42* 48.33±7.35 51.67±9.22 70.83±14.74 6.22±6.21 158.233 <0.001*
     观察组 41.03±8.28 46.55±5.19 54.31±6.23 72.93±14.24 85.34±5.50 1.163 0.285
     t −2.392 1.072 −1.286 −0.556 −0.879
     P 0.020* 0.288 0.204 0.581 0.383
    大腿周径(cm)
     对照组 1.51±0.47* 1.35±0.47 0.88±0.61 0.48±0.63 0.34±0.56 1169.869 <0.001*
     观察组 1.80±0.46 1.40±0.39 0.96±0.61 0.47±0.72 0.44±0.62 3.163 0.081
     t −2.397 −0.443 −0.452 0.062 −0.635
     P 0.020* 0.659 0.653 0.951 0.528
      与观察组比较,*P<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2组住院时间比较[($ \bar x \pm s $),d]
    Table  3.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bar x \pm s $),d]
    时间对照组观察组tP
    住院时间6.23±1.174.97±1.24−4.051<0.001*
      *P<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ACL重建手术后的常规术后引流使用对活动范围、疼痛、血肿等临床疗效影响,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缺乏一致性,或者未能提供具体的结论。引流管的功能在于减少手术创口积血和血肿形成,进一步降低感染的风险,缓解疼痛,并加速术后组织康复和恢复过程[5]。从创面排出浆液和血肿在理论上有很多优势。关节镜手术后的血肿对软骨细胞有毒性影响,并且已经证明会增加瘢痕的形成、减少运动范围和出现滑膜炎[6]。血肿还会导致关节扩张,引起疼痛增加。Coupens和Yates[7]研究了在各种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引流管效果发现,在手术后1周,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了15° ,并且血肿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 McCormack等[8]在1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使用四股腘绳自体移植进行的ACL重建手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引流管的患者的疼痛和积血比不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更少,在术后第1周,使用引流管的患者的活动范围优于不使用引流管的患者,引流管在术后第1天拆除。

    Dhawan等[9]在1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没有伤口引流的情况下对患者报告的康复没有任何负面影响。Almeida等[10]在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中发现,在放置引流管和不放置引流管的患者中,体温升高或血红蛋白变化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Wen等[11]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引流与不引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引流的使用与不使用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Adalberth等[12]发现,在对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输血次数、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或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常规术后引流的影响的研究中,没有任何益处。其他研究也发现,对于各种手术创面,常规术后引流在许多手术结果上没有益处,包括肿胀、失血、输血、活动范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3-14]。Lang等[15]发现在有引流管和无引流管组之间在感染发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引流的伤口可能会增加出血,因为引流会消除未引流闭合伤口的压迫效应。

    许多研究都提到放置引流管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Cerise证明了细菌能够沿着简单的乳胶通道引流管迁移。在预防性引流管放置的手术伤口中观察到了伤口污染和细菌增殖的增加[16]。Matava等[17]发现有51%的运动医学医生在术后常规使用引流;与不使用引流相比,使用引流的感染率显著增高(0.27% VS 0.10%)。在对23 949个伤口进行前瞻性研究中,Cruse发现,没有引流管的14 243个清洁伤口的感染率低于有引流管的2 503个清洁伤口[18]。Keemu 等[19]根据 2014 年芬兰关节置换术登记册中的 62 087 个膝关节统计分析发现,引流管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关节感染而进行翻修的危险因素。

    除了感染率增加外,使用手术引流管还存在其他缺点,包括疝气、吻合口破裂、瘘管形成、对邻近结构的侵蚀,并且在引流管存在和拆除过程中会引起不适感。Reilly等[20]在对299例膝关节置换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使用引流管的患者伤口问题的发生率为5.8%,而没有使用引流管的患者只有3%。在对创伤患者的研究中,Lang等[15]注意到“引流管功能障碍”和非故意拔除引流管的情况非常高。引流管功能障碍或无功能会使创面无法有效排液,仍然会带来引流管使用的许多风险,在考虑预防性使用引流管时需评估这种可能性。

    放置引流管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往往卧床时间较长,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所增加[21]。术后无管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患者恢复。在笔者的研究中,不放引流组与放置组术后30 d内大腿周径增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关节腔出血有关[22-23]。在术后第1天,不放引流组疼痛更轻,膝关节活动度更好,这可能与引流管异物反应增加了患者不适感有关。不放引流组住院天数更短,减少了住院费用。因此,在关节镜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笔者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引流。

  •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bar x \pm s $)]

    类别试验组(n = 35)对照组(n = 35)统计量P
    性别 0.971 0.324
     男 7(20.0) 4(11.0)
     女 28(80.0) 31(89.0)
    年龄 21.67 ± 0.93 21.77 ± 1.03 −0.596 0.553
    英语水平 1.024 0.599
     大学英语四级 21(60.0) 20(57.1.
     大学英语六级 0(0.0) 1(2.9)
     其他,如医护英语考试 14(40.0) 14(40.0)
    计算机水平 0.850 0.356
     初级 30(85.7 27(77.1)
     二级 5(14.3) 8(22.9)
    居住地 2.386 0.122
     城市 8(22.9. 14(40.0)
     农村 27(77.1) 21(60.0)
    是否是学生干部 0.094 0.759
     是 6(17.1) 7(20.0)
     否 29(82.9) 28(8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护生的科研能力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 \bar x \pm s $),scores]

    类别试验组(n = 35)对照组(n = 35)tP
    问题发现能力 干预前 5.49 ± 2.02 5.77 ± 2.03 −0.590 0.557
    干预后 7.8 ± 1.28 6.03 ± 1.01 6.421 < 0.001*
    t −5.727 −0.670
    P < 0.001* 0.506
    文献查阅能力 干预前 8.46 ± 3.89 8.97 ± 3.19 −0.604 0.548
    干预后 13.06 ± 2.89 9.86 ± 1.72 5.632 < 0.001*
    t −5.615 −1.445
    P < 0.001* 0.155
    科研设计能力 干预前 6.91 ± 3.74 6.23 ± 3.22 0.822 0.414
    干预后 11.34 ± 3.09 7.91 ± 1.34 6.031 < 0.001*
    t −5.399 −2.862
    P < 0.001* 0.006*
    科研实践能力 干预前 9.94 ± 4.51 10.23 ± 4.66 −0.261 0.795
    干预后 14.06 ± 1.76 12.71 ± 2.73 2.445 0.017*
    t −5.025 −2.723
    P < 0.001* 0.009*
    资料处理能力 干预前 6.91 ± 4.5 6.89 ± 3.95 0.028 0.978
    干预后 11.11 ± 3.16 7.8 ± 2.06 5.201 < 0.001*
    t −4.518 −1.214
    P < 0.001* 0.230
    论文写作能力 干预前 13.31 ± 7.25 13.51 ± 3.86 −0.144 0.886
    干预后 16.29 ± 4.29 15.69 ± 2.15 0.739 0.463
    t −2.086 −2.906
    P 0.042* 0.005*
    科研能力总分 干预前 51.03 ± 17.27 51.6 ± 13.27 −0.155 0.877
    干预后 73.66 ± 9.45 60 ± 3.77 7.943 < 0.001*
    t −6.800 −3.602
    P < 0.00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护生的创新效能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3.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efficacy scores [($ \bar x \pm s $),scores]

    类别试验组(n = 35)对照组(n = 35)tP
    灵活性 干预前 19.74 ± 3.33 19.54 ± 2.65 0.278 0.782
      干预后 22.74 ± 2.86 20.51 ± 2.27 3.610 0.001*
      t −4.043 −1.648    
      P < 0.001* 0.104    
    独创性 干预前 15.54 ± 2.72 15.71 ± 2.66 −0.267 0.791
      干预后 18.34 ± 2.2 16.03 ± 2.35 4.262 < 0.001*
      t −4.744 −0.524    
      P < 0.001* 0.602    
    流畅性 干预前 13.37 ± 2.49 13.4 ± 1.88 −0.054 0.957
      干预后 16.06 ± 2.44 13.83 ± 1.87 4.292 < 0.001*
      t −4.564 −0.956    
      P < 0.001* 0.343    
    敏感性 干预前 20.11 ± 3.96 20.17 ± 3.28 −0.066 0.948
      干预后 23.49 ± 2.8 21.06 ± 2.14 4.075 < 0.001*
      t −4.111 −1.339    
      P < 0.001* 0.186    
    创新效能总分 干预前 68.77 ± 11.79 68.83 ± 8.45 −0.023 0.981
      干预后 80.63 ± 8.14 71.43 ± 6.29 5.290 < 0.001*
      t −4.898 −1.460    
      P < 0.001* 0.14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护生毕业论文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4.   Comparison of graduation thesis scores [($ \bar x \pm s $)scores]

    类别毕业论文得分tP
    试验组(n = 35)89.09 ± 2.0316.487 < 0.001*
    对照组(n = 35)80.34 ± 2.39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万晓莉,胥蕾,杨海明,等. 新时期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 教育现代,2018,5(43):23-25.
    [2] Faisal R,Bahadur S,Shinwari 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mparison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 among medical students[J]. J Pak Med Assoc,2016,66(6):650-653.
    [3] 贾博,刘伟,郭庆东. 初步探讨PBL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化[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17(3):262-264.
    [4] Singh N,Gupta R,Mahalakshmi V N. Multistation exercises:A combin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m-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large-enrollment classes[J]. Adv Physiol Educ,2018,42(3):424-428. doi: 10.1152/advan.00023.2018
    [5] Burgess A,van Diggele C,Roberts C,et al. Team-based learning:Design,facilitation and participation[J]. BMC Med Educ,2020,20(Suppl 2):461.
    [6] 董鸣,郑娜,范新民,等. PB 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5):182-183.
    [7] 梁子聪,叶劲松. 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109-110.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18.08.056
    [8] 潘银河,程金莲. 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J]. 护理研究,2011,25(13):1205-1208.
    [9] 阳莉华.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297-299. doi: 10.3969/j.issn.1005-1252.2007.04.018
    [10] 陈昭琳,唐丽琴,方焱,等. Journal Club结合PBL教学法在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和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37-239.
    [11] 艾婷婷,郑金绚,陈冬茹,等. CBL联合TBL教学法同步培养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效果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1,15(2):114-118.
    [12] 林丽娜,莫益俊,麦剑荣,等. 在护理科研课程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效果评价[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59-61.
    [13] Ma X,Yang Y,Wang X,et al. An integrative review:Developing and measuring creativity in nursing[J]. Nurse Educ Today,2018,62:1-8.
    [14] Liu T,Yu X,Liu M,et al. A mixed method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course in improv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self-efficacy among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 Today,2021,106:105067. doi: 10.1016/j.nedt.2021.105067
    [15] Snow 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An essential competency for the nurse leader[J]. Nurs Adm Q,2019,43(4):306-312.
    [16] 沈易静,刘永兵,谢文欣,等. 护理本科生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1):130-133.
    [17] 刘琴,邹金梅,潘燕,等. 健康中国背景下院校一体化的高职护理人文关怀课程体系的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2022,(7):46-48.
    [18] 赵月霞.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社区就业对策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5):279-280. doi: 10.3969/j.issn.1673-5641.2022.05.133
    [19] 张雪燕,温秀芬,陈云超,等. 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探索[J]. 微创医学,2014,9(5):618-619,632.
  • [1] 董勇, 杨娇, 蔡帅中, 苏艳, 杨海银, 杨诗瑶, 朱悦熙, 关琼瑶.  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30
    [2] 卫林, 王克振.  基于RBL教学法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230
    [3] 张江, 杨秉坤, 平文波, 赵喜娟, 苏艳, 吴江.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雨课堂联合情景模拟在放射治疗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23
    [4] 王赟, 王慧, 黄海潇, 李茹婴, 沙瑞芹, 田莹.  PBL+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27
    [5] 周继萍, 张俊玲, 刘青, 李兴梅, 范沛友, 姜和玲.  “模块化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实践与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23
    [6] 崔德花, 王所荣, 庄丽娟, 武星君.  PBL教学法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上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鄢晓丽, 张俊辉, 曾凡玲.  O2O培训模式在实习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付景云, 关雅心, 黄世英, 孙芳, 黄圣婷, 徐兆.  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标准化临床路径实习带教法对MBBS留学生的教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戴南.  以案例为基础的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龙茹华.  可视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本科实习生学习气管插管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罗丹.  护生自身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陈蜀.  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王蕾.  T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何瑾.  规范化培训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罗丹.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官兵.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临床实习中的运用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贾建桃.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提高本科学生创新性思维,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冉凌云.  标准化教学病房在护理本科生实习过程中的建设需求调查及构建设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冉凌云.  标准化教学病房在护理本科生实习过程中的建设需求调查及构建设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尚莉.  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996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6-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06
  • 刊出日期:  2022-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