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评估

孟春梅 叶珂帆 何云渝 任冬燕 吴晓梅 张义凤

赵从琪, 羊顺波, 李光达, 李琦华, 李玉鹏, 徐俊驹.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引用本文: 孟春梅, 叶珂帆, 何云渝, 任冬燕, 吴晓梅, 张义凤. 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评估[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 65-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3
Cong-qi ZHAO, Shun-bo YANG, Guang-da LI, Qi-hua LI, Yu-peng LI, Jun-ju XU. Determination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by HPLC[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2(2): 13-1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25
Citation: Chunmei MENG, Kefan YE, Yunyu HE, Dongyan REN, Xiaomei WU, Yifeng ZHANG.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n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 65-6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3

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评估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13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2001AY070001-115,202001AY070001-287);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资助项目(2021JXD32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孟春梅(1983~),女,云南丽江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超声临床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叶珂帆 ,E-mail: 125633298@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45.1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n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产瘢痕妊娠疗效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82例CSP患者,应用超声对CSP诊疗过程临床价值的回顾性分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析。   结果   B超对CSP分型诊断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面积越大,术后B超的异常概率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2);GSPⅡ型的术后异常比例高于Ⅰ型、Ⅲ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7);手术方式方面宫腔鏡下病灶挖出术的术后异常比例低于B超引导下高危人流术、腹腔镜下病灶挖出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剖宫产次数、病灶血供情况与术后B超的结果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和P分别为1.300/0.558、--/0.059 )。同时个体化治疗须充分结合CSP的其他相关检验指标。   结论   经腹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疗效评估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是一味天然的中药材,被作为中药用于治疗肝炎、外伤、胃溃疡、烧伤和心脏病等疾病。《神农本草经》记载[1],美洲大蠊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昆虫,具有活血、养阴、增肌等多种治疗作用[2]。在中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褥疮、消化性溃疡、创伤、烧伤等多种疾病,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来减轻局部炎症、减少渗出液、加速伤口的愈合[3]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体外释放信息素和体内化学成分两大类[4],其中核苷类是主要体内化学成分之一[5]。核苷类物质是合成RNA和DNA的重要成分,参与了生物抗氧化功能,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的重要中间体[6]。迄今为止,有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含有肌苷、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等多种核苷类成分[7]。胞嘧啶是用来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8],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是构成RNA的前体物质之一[9]。肌苷是腺嘌呤的前体,可以直接参与核酸、能量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10]。在食品和医药产品中,鸟苷是其重要中间体,用途广泛[11]。有研究表明[12],次黄嘌呤不仅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智力的发育,而且还可以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品。

    近年来,对美洲大蠊的研究集中在将其制成新药剂并应用于中医临床[13]。而对其质量评价标准和药材的真伪鉴别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以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5种核苷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期对美洲大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完善,为有效提高相关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美洲大蠊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提供;对照品胞嘧啶(批号:wkq19043004)、尿嘧啶(wkq19020109)、次黄嘌呤(wkq19021804)、肌苷(wkq19012205)、鸟苷(wkq19030513)均购于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均大于99%。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色谱柱9.4×250 mm;5 μm(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Buchi R-100旋转蒸发仪3L(德国,瑞士步崎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WE-500F型超声波清洗器(青岛市,予科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FZ102型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RHP-20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上海市,舍岩仪器有限公司),BINGER FED240热风循环烘箱(苏州市,新百汇工业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石油醚(60 ℃~90 ℃)(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乙腈(德国,默克股份两合公司)为色谱纯。

    1.3.1   美洲大蠊溶液的配制

    美洲大蠊粉碎脱脂:美洲大蠊,由腾药集团提供。将100 g的美洲大蠊粉粹成末,利用索式提取器进行脱脂,加入30倍的石油醚,在水浴70 ℃下脱脂1.5 h后,放置在干燥箱中于105 ℃干燥至恒重,备用。

    1.3.2   美洲大蠊的提取制备

    称取50 g脱脂后的美洲大蠊,加入75%的乙醇溶液,50 ℃超声提取3次后,将滤液合并浓缩至无乙醇味,得到美洲大蠊冻干粉。称取出1 g样品加入乙腈溶液溶解,过滤,置于进样瓶中,备用。

    1.3.3   对照品的配制

    分别称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制成每1 mL含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分别为30、40、35、25、32 μg 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1 mL置于5个进样瓶中,即得单一对照品溶液。再分别吸取1 mL置于同一个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以乙腈-水(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 254 nm,柱温为28 ℃,单次进样量为10 μL。

    在2.3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5个核苷成分的单一对照品、混合对照品溶液和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并记录实验色谱图。

    分别用移液枪精密吸取 0.1、0.3、0.5、0.7、1.0、1.2 mL 混合对照品溶液,置于进样瓶中,在2.3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定各个溶液,记录色谱图,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处理,计算回归方程及其相关系数。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2 mL,连续进样6次,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平行制备6份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考察实验重复性。

    精密吸取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2 mL,分别在 0、6、12、24、48、72 h 内进样,考察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精密吸取美洲大蠊供试品溶液2 mL,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对照品,在2.3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实验加样回收率。

    通过对比单一和混合对照品的出峰时间和峰形,指认①号峰为胞嘧啶、②号峰为尿嘧啶,③号峰为次黄嘌呤,④号峰为肌苷,⑤号峰为鸟苷,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混合对照品与美洲大蠊提取物供试品的色谱图分别见图1图2

    图  1  混合对照品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1.  HPLC chromatogram of the mixed control sample
    图  2  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色谱图
    ①:胞嘧啶;②:尿嘧啶;③:次黄嘌呤;④:肌苷;⑤:鸟苷。
    Figure  2.  HPLC chromatogram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5种核苷成分的R2均在1~0.9997范围内,R2 > 0.999,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表  1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线性关系
    Table  1.  Linear relationship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项目回归方程线性关系(R2线性范围(mg/mL)
    胞嘧啶 y = 0.007 3x + 0.0278 r = 0.9941 0.319~6.35
    尿嘧啶 y = 0.004 7x + 0.0065 r = 0.9976 0.428~8.78
    次黄嘌呤 y = 0.006 2x + 0.1234 r = 0.9952 0.376~7.69
    肌苷 y = 0.012x – 0.3797 r = 0.9960 0.303~6.05
    鸟苷 y = 0.064 7x – 0.8024 r = 0.9989 0.312~6.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相同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RSD在1.12%~1.63%之间,符合精密度试验测定要求,见表2

    表  2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Table  2.  Precision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365.792 423.643 416.442 413.774 412.357 412.128 1.57
    尿嘧啶 870.134 914.263 887.035 912.631 913.537 914.524 1.63
    次黄嘌呤 584.563 557.328 564.123 569.136 584.756 572.834 1.12
    肌苷 363.120 335.537 335.126 338.764 341.269 339.258 1.62
    鸟苷 57.424 61.637 63.142 57.423 60.730 61.157 1.5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6份美洲大蠊供试品峰面积,RSD 在1.54%~3.31%之间,表明该法重复性良好,见表3

    表  3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Table  3.  Repea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试验号RSD%
    123456
    胞嘧啶 6.722 6.242 6.124 6.121 6.132 6.123 2.69
    尿嘧啶 0.655 0.735 0.685 0.689 0.684 0.691 1.54
    次黄嘌呤 2.435 2.524 2.433 2.538 2.392 2.386 2.72
    肌苷 2.827 2.439 2.439 2.424 2.425 2.375 2.59
    鸟苷 1.642 1.695 1.844 1.576 1.831 1.817 3.3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分别测定美洲大蠊供试品在0、6、12、24、48、72 h时样品的峰面积,RSD在1.12%~2.37%之间,即该溶液在室温放置72 h,稳定性良好,见表4

    表  4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Table  4.  S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five nucleosides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L. extract
    成分时间(h)RSD%
    0612244872
    胞嘧啶 412.849 412.571 413.854 392.013 415.553 412.942 1.58
    尿嘧啶 915.28 901.21 913.72 889.09 901.68 872.67 1.67
    次黄嘌呤 581.59 582.13 569.81 557.62 582.49 580.21 1.12
    肌苷 339.12 352.73 339.86 335.12 342.20 324.48 1.24
    鸟苷 61.628 58.864 59.012 61.124 60.438 57.014 2.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在 97.58%~103.26%之间,RSD在2.54%~3.78%之间,结果表明该法有良好的回收率,见表5

    表  5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le  5.  The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测定成分样品中含量(μg)加入对照品量(μg)测得量(μg)加样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
    胞嘧啶 82.56 30 111.45 98.66 98.82 3.42
    60 140.56 97.58
    90 172.75 100.23
    尿嘧啶 78.53 40 118.42 99.86 99.82 2.54
    80 157.05 98.12
    120 199.68 101.47
    次黄嘌呤 85.27 35 122.11 102.16 97.58 2.81
    70 148.98 92.62
    105 188.53 97.96
    鸟苷 90.18 25 124.13 109.92 103.26 3.78
    50 140.62 100.49
    75 164.61 99.37
    肌苷 86.73 32 120.08 101.56 100.84 3.07
    64 152.63 102.19
    96 181.66 98.7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美洲大蠊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具有药理价值高、来源广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体内所含成分以氨基酸类和核苷类的含量最为丰富[15]。迄今为止,许多研究都集中对氨基酸含量的检测,而忽略了对核苷类成分的测定。因此,将这两种成分一起进行检测,将更有利作为美洲大蠊提取物质量的评价指标。

    在目前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毛细管电泳法[16]、薄层色谱扫描法[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8]等对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但是毛细管电泳法的重现性差,分离能力较弱,对PH值要求较高。薄层色谱扫描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较弱,重现性较差[19]

    本实验选择用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在建立色谱条件实验中,曾比较过不同的流动相系统和不同的比例,根据核苷类成分色谱峰的分离情况,最后确定以乙腈:水体系为流动相,系统比例为95∶5,由于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以期成为美洲大蠊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并为美洲大蠊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

  • 图  1  Ⅰ型孕囊型

    Figure  1.  Type I gestational sac

    图  2  Ⅱ型孕囊型

    Figure  2.  Type II gestational sac

    图  3  Ⅲ型混合型包块

    Figure  3.  Type III mixed type package

    表  1  超声对CSP疗效影响因素分析[n(%)]

    Table  1.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ltrasound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SP [n(%)]

    指标 疗效术后B超 χ2 P
    正常(n = 63例) 异常(n = 19例)
    剖宫产次数 1 43(68.3) 13(68.4) 1.300 0.558
    2 19(30.2) 5(26.3)
    3 1(1.6) 1(5.3)
    病灶大小 正常 63(100.0) 15(78.9) —— 0.002*
    0(0.0) 4(21.1)
    血供情况 正常 51(81.0) 19(100.0) —— 0.059
    丰富 12(19.0) 0(0.0)
    CSP的分型 Ⅰ型 33(52.4) 8(42.1) 7.313 0.027*
    Ⅱ型 14(22.2) 10(52.6)a
    Ⅲ型 16(25.4) 1(5.3)b
    手术方式 B超引导下高危人流术 24(38.1) 16(84.2) 11.872 0.002*
    宫腔鏡下病灶挖出术 15(23.8) 1(5.3)c
    腹腔镜下病灶挖出术 24(38.1) 2(10.5)d
      注:“——”为精确概率法;a:与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Ⅱ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与B超引导下高危人流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与宫腔鏡下病灶挖出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手术前后的HCG、孕酮的差异性分析

    Table  2.   Difference analysis of HCG and progesteron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指标 $\bar x \pm s $ 标准误 95%CI t P
    术前血HCG - 术后血HCG 24701.34 ± 41890.54 4626.04 (15496.98,33905.70) 5.340 < 0.001*
    术前孕酮 - 术后孕酮 45.39 ± 26.78 3.11 (39.19,51.60) 14.583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谢幸, 孔北华, 段涛. 异位妊娠. 妇产科学[M]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80-81.
    [2] 希阳,史安平,周永强,等. 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研究进展[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8(8):1102-1105.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19.08.040
    [3] Sholapurkaps L. Etiology of cesarean uterine scar defect (niche):Detailed critical analysis of hypothes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peritoneal closure debate[J]. J Clin Med Res,2018,10(3):166-173. doi: 10.14740/jocmr3271w
    [4] 韦晓昱,于晓兰.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处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7):763-765. doi: 10.3969/j.issn.2095-8552.2022.07.003
    [5] Jurlovic D,Hillaby K,WoelferB,et al. Fimt-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gemeng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car[J]. Ultrasoim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6] 涂艳萍,王丽敏,黄苑铭,等.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分型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4):339-341. doi: 10.3969/j.issn.1002-0101.2018.04.018
    [7] Timor-Tritsch Ilan BUca,Danilo,Di Mascio Daniele,et al. Outcome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ccording to gestationalage atdiag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nanlysis[J]. Eur J Obstet Gyn R B,2021,258(52):1421-1423.
    [8] 马彦,徐云.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18(3):284-285. doi: 10.13390/j.issn.1672-1861.2017.03.040
    [9] 胡锐,朱俊勇,袁昊,等.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61-63.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4.01.018
    [10] Glenn TL, Bembry J, Findley A D, et al,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Obstet Gynecol Surv, 2018, 73(5): 293-302.
    [11] 梁喜霞,谢许萍,卢燕敏,等.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微创医学,2021,16(6):753-756.
    [12] LIY,LUL,WANGW,et al.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esareanscar pregnancies treated by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and curettage[J]. Int J Gynaecol Obstet,2018,143(2):172-177. doi: 10.1002/ijgo.12636
    [13]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SMFM)consult series#49: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 Am J Obstet Gynecol,2020,222(5):B2-B14. doi: 10.1016/j.ajog.2020.01.030
    [14] 孙阳. 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比较[J], 医学信息2021, 34(19): 175-177.
    [15] 严静,楼叶琳,陈静婉,等. 多途径超声联合检查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分型诊断的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463-465,475.
    [16] 邓玉艳,陆静,宋丁,等.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分型及治疗效果的研究[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7):538-540.
    [17] 李康宁.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及远期随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6 .
    [18]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计划生育学组.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8):568-572.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6.08.003
    [19] 韦晓昱,于晓兰.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相关并发症[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7):502-504. doi: 10.3760/cma.j.cn113903-20200109-00016
  • [1] 朱丽波, 许艳花,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5
    [2] 王爱华, 杨奕梅, 孙宇, 包蕾.  术前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1
    [3] 魏玉新, 梁舒雯, 陈醇, 李秀玲, 朱姝, 颜芳.  第一产程活跃期经会阴超声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预测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08
    [4] 魏辉明, 李治贵, 王玲玲, 曹霖, 晏毅.  体位对老年患者腰椎间隙黄韧带长度超声测值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22
    [5] 陆健斐, 卜锐, 刘小艳, 张幸, 丁昱, 章然.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214
    [6] 敖梦瑶, 黄燕玲, 陆永萍, 王新国, 李祥碧.  引起脐带胎盘插入口异常相关因素的超声观察及妊娠结局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229
    [7] 朱毓玲, 刘萍, 张富荣, 马元平.  不同推注时间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剖宫产麻醉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朱毓玲, 刘萍, 卜吴明, 周维娟, 张富荣, 刘丽丽.  布比卡因用于云南高原地区肥胖产妇腰硬联合剖宫产麻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吕燕芬, 陆永萍, 孙月.  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后的超声观察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赵梅平.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后不良情绪及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海赛苹, 杨丽春.  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误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杨阳.  超声规范化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判定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何维曜臻.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正常妊娠胎儿超声生长参数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黄燕玲.  晚孕期胎儿迟发畸形的超声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夏要友.  肠道憩室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11例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陆健斐.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李静.  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后出血46例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赵兴元.  超声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曹映华.  微创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柏青.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5)

    1. 梁锦玲. 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超联合检查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05): 169-171 . 百度学术
    2. 丁洁.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10): 141-143 . 百度学术
    3. 吕显玉,朱武银,姚奇. 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世界复合医学. 2023(06): 46-49 . 百度学术
    4. 林晓艺,吴延华,陈艺珠. 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23(08): 1045-1046 . 百度学术
    5. 安雅楠,王珺,饶克宇,陈素文. 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诊断早孕期瘢痕妊娠价值.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09): 2157-2159+216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图(3)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32
  • HTML全文浏览量:  2271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9-18
  • 刊出日期:  2023-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