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白噪声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李团 周玉娥 李月

李团, 周玉娥, 李月. 白噪声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3): 167-1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0
引用本文: 李团, 周玉娥, 李月. 白噪声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3): 167-1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0
Qing Yan Ping , Tan Shu , Zhu You Shan , Yang Shu Hua .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s of TCM and WM Combined with Fast-track Surgery Concept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Colorectal Surgery[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6, 37(12): 148-150.
Citation: Tuan LI, Yu’e ZHOU, Yue LI. Application of White Noise in Neonatal Peripheral Venipuncture Pai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3): 167-171.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0

白噪声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0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1J034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团(1998~),女,云南曲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科护理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周玉娥,E-mail:71949186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73.72

Application of White Noise in Neonatal Peripheral Venipuncture Pain

  •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噪声干预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新生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分别播放白噪声、古典音乐,对照组采用常规轻拍安抚干预。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评估量表得分、心率、啼哭时间等结局指标。  结果  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60 s及90 s的疼痛评分低于古典音乐组(P < 0.05);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心率,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后30 s、60 s、90 s的心率低于古典音乐组(P < 0.05);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短于古典音乐组(P < 0.05)。  结论  白噪声可以有效缓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并缩短啼哭时间,推荐应用到新生儿疼痛管理。
  •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脑干功能损害严重,使气道运动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更易出现气道梗阻、误吸等症状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因此对于大多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建立长期人工气道可以更好的提高预后。近年来,早期气管切开已经被证明能够减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1]。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时机,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年至2020年收治的重型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情况,以探讨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脑血管病且存在脱机或拔管困难、行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的患者56例,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3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4~86岁,所有纳入病例住院期间均未死亡。依据经口气管插管时间 ≤ 10 d行PDT的患者纳入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组28例,> 10 d纳入晚期气管切开 (1ate tracheostomy,LT)组28例。分别记录:(1) 患者基础特征:年龄、性别、入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脑血管病类型;(2) 根据分组分别记录气管切开后ICU住院时间以及ICU总住院时间;(3)记录VAP的发生率、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情况以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重症脑血管病的纳入标准[2]:(1)临床特征:GCS评分 ≤ 8分;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 17分;需要气管插管和(或)机械通气;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或)癫痫持续状态;全身脏器功能障碍,需要支持;(2)影像学特征:大面积半球脑梗死(> 145 cm);早期出现超过50%大脑中动脉区域的CT低密度征,伴有其他血管分布区受累等;幕上血肿超过30 mL;小脑半球出血超过10 mL。需同时符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至少一项者。

    采用SPSS 22.0医学统计学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bar x \pm 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中位数d) 表示,采用 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在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GCS评分、脑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一般特征的比较($\bar x \pm s $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项目ET(n = 28)LT(n = 28)tzχ2P
    年龄(岁) 63.1 ± 15.5 69.1 ± 11.9 1.599 0.116
    男/女(n 22/6 16/12 2.947 0.086
    GCS(分) 3~8(5.5)* 3~8(5.5) −0.433 0.665
    APACHE2(分) 9~33(20.0) 11~24(23.0) −1.672 0.094
    卒中类型[(n)%]
    出血性 18(64.0) 14(50.0) 1.167 0.28
    缺血性 10(36.0) 14(50.0)
      括号内为中位数。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在PDT后的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ICU总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并且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P = 0.003),见表2

    表  2  2组患者预后等其他指标的比较($ \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gnosis and other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项目ET(n = 28)LT(n = 28)tzχ2P
    PDT后ICU时间(d) 7.1 ± 2.5 8.7 ± 6.4 −0.346 0.729
    ICU总住院时间(d) 15.1 ± 3.0 23.4 ± 7.1 −4.971 < 0.001*
    VAP[n(%)] 11(39.0) 17(61.0) 2.571 0.109
    多重耐药[n(%)] 11(39.0) 22(79.0) 8.928 0.003*
    抗生素时间(d) 11.8 ± 3.2 17.1 ± 4.1 5.21 < 0.001*
      括号内为中位数。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多于革兰阳性球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但2组间肺炎克雷伯菌的例数存在明显差异(P = 0.029),见表3

    表  3  2组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的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sputum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n(%)]
    细菌ET(n = 28)LT(n = 28)χ2P
    肺炎克雷伯菌 7(25.0) 15(54.0) 4.791 0.029*
    鲍曼不动杆菌 4(14.0) 5(18.0)
    铜绿假单胞菌 5(18.0) 5(18.0)
    产气肠杆菌 2(7.0) 1(4)
    嗜麦芽杆菌 1(4.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4(14.0) 0(0) 2.423 0.12
      括号内为中位数。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长期以来,气管切开已成为重症患者长期人工气道支持的主要方式。而经皮气管切开术相对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床边即可操作以及无更多并发症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近年来发现,重症神经患者而言,经皮气管切开相对于传统气管切开,疼痛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于患者更加安全[4]。但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仍然存在着巨大争议,有研究[5]发现早期气管切开(≤ 4 d)在28 d及60 d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别。而一项Meta分析[6]认为在ICU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死亡率无关,但可能降低VAP发生率。陈晓梅等[7]认为5 d内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与病情改善无关,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这些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由于研究对象包含疾病类型不同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出现气管切开时机对脑血管病影响的相关研究。Villwock等[8]分析2008~2010年美国全国的脑卒中病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 10 d)相比晚期气管切开(11~25 d)有更少的机械通气时间、更少的住院时间、更低的VAP发生率和更低的花费。Catalino等[9]的研究发现对于脑卒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10 d内)相比晚期气管切开(10 d后)机械通气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短,但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无差异。刘慧权等[10]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期气管切开(< 4 d)相比晚期气管切开(7~14 d)对于重症脑血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更短、镇静镇痛药物及抗生素的用量更低,肺炎发生率更低。崔晓等[11]针对大量脑出血手术后的患者研究发现,术后超早期(≤ 3 d)及早期(≤ 7 d)气管切开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患者,其中超早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早期及晚期气管切开患者。而笔者的研究结果发现早期气管切开组的ICU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而对于气管切开后的ICU住院时间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见ICU住院时间的差异可能与气管切开前气管插管的时间有关,提示尽早的气管切开可能有利于患者尽早转出ICU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改善生活质量。而针对肺部感染的情况笔者的研究发现2组间VAP的发生率并无差别,这与Villwock等[12]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但与Catalino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由于不同地区ICU内菌群分布情况及不同人种患者的易感因素差异所致。笔者还发现早期气管切开组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其中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与杨卿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笔者也发现早期气管切开组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更低。

    目前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无定论,与以往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大多数相关研究所选择的气管切开时机有所不同,大多数研究选择气管插管后4 d~7 d内作为早期气管切开时间点,而笔者选择的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为气管插管后 ≤ 10 d,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大样本数据的研究提示对于重症患者 ≤ 10 d可能是合适的气管切开时机[13];并且有研究认为对于与重症脑血管病有相似病理生理过程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早期气管切开(≤ 10 d)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减少VAP发生率[14],Young-Tae Jeon等[15]针对神经外科ICU患者早期气管切开(≤ 10 d)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2)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存在严重脑水肿高峰期,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如果经过10 d左右的观察及评估患者短期内可能无法存活可避免无效的气管切开,以往的多数相关研究缺少对此的考虑与评估;(3)目前对于气管切开的指证仍主要采用1989年美国胸科协会共识,但该指征更多的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主观性,且未专门针对于脑血管病患者。Dong等[16]的研究发现对于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经历了超过48 h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GCS评分达到8~12分时序贯无创通气相比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更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少,同时无创通气组在转出ICU时GCS评分高于气管切开组且明显高于进入ICU时的GCS评分。而在笔者的回顾中发现部分年龄在35~62岁之间且无肺部基础疾病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最初考虑符合气管切开指征,但经过每日评估,最终成功的在10 d内拔除气管插管。Walcott等[17]认为对于经过去骨瓣减压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过早的气管切开由于缺少进一步评估,从而使部分可能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接受无必要的气管切开,并且可能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利于这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前有研究认为“卒中相关的早期气管切开评分(stroke-related early tracheostomy score,SETscore)可能对于预测脑血管病患者是否需要气管切开提供一定的帮助[18],Chang等[19]对83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生存超过7 d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糖尿病、脑水肿及肺部感染是需要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也对是否需要气管切开的评估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样本量仍较小;未对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及是否手术等方面进一步分级;研究来源于综合ICU而非神经ICU,细菌培养结果的分布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笔者的研究认为对于重症脑血管病而言,早期气管切开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但为了避免无效的或过度的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的指证及时机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评估。

  • 表  1  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n(%)/M(P25,P75)]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newborns [n(%)/M(P25,P75)]

    组别白噪声组(n = 45)古典音乐组对照组(n = 45)χ2/ HP
    性别 0.770 0.680
     男 21(46.3) 22(48.9) 25(55.6)
     女 24(53.3) 23(51.1) 20(44.4)
    胎龄(周) 38.00(37.50,39.00) 38.00(37.00,39.00) 38.00(37.00,39.00) 1.824 0.402
    入院日龄(d) 1.00(1.00,4.00) 1.00(1.00,4.00) 2.00(1.00,4.50) 2.305 0.316
    出生体质量(g 3300.00(3000.00,3680.00) 3200.00(2815.00,3500.00) 3260.00(2825.00,3500.00) 1.806 0.405
    出生方式 0.798 0.671
     顺产 29(64.4) 25(55.6) 26(57.8)
     剖宫产 16(35.6) 20(44.4) 19(42.2)
    1minApgar评分 10.00(8.00,10.00) 9.00(8.00,10.00) 10.00(8.50,10.00) 2.956 0.22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新生儿疼痛评分比较($\bar 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neonatal pain scores ($\bar x \pm s $

    组别外周静脉穿刺时外周静脉穿刺后
    30 s60 s90 s120 s
    白噪声组(n = 45) 5.53 ± 1.04#△ 4.76 ± 0.77# 3.16 ± 0.80#△ 2.13 ± 0.73#△ 0.98 ± 0.70#
    古典音乐组(n = 45) 5.67 ± 0.79# 4.93 ± 0.89# 3.62 ± 0.83# 2.69 ± 0.66# 0.80 ± 0.88#
    对照组(n = 45) 6.13 ± 0.79 5.20 ± 1.16 4.02 ± 0.94 2.80 ± 0.92 1.29 ± 0.79
    F 7.882 5.463 11.466 9.710 5.395
    P 0.001* 0.005* < 0.001* < 0.001* 0.006*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古典音乐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新生儿心率比较($\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neonatal heart rate ($\bar x \pm s $

    组别外周静脉穿刺
    前2 min
    外周静脉
    穿刺时
    外周静脉穿刺后
    30 s60 s90 s120 s
    白噪声组(n = 45) 137.67 ± 9.62 173.38 ± 3.21# 161.47 ± 2.67# 148.18 ± 4.20# 146.78 ± 3.04# 140.42 ± 1.79#
    古典音乐组(n = 45) 137.80 ± 7.95 173.91 ± 2.19# 163.58 ± 3.16# 154.91 ± 5.80# 149.16 ± 1.46# 142.64 ± 4.08#
    对照组(n = 45) 139.40 ± 8.08 175.98 ± 4.09 166.22 ± 2.75 161.22 ± 2.10 152.53 ± 4.13 148.38 ± 1.44
    F 0.568 7.983 31.112 103.257 39.722 103.841
    P 0.568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与古典音乐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新生儿啼哭时间比较($\bar x \pm s $

    Table  4.   Comparison of neonatal crying time($\bar x \pm s $

    组别啼哭时间(s)
    白噪声组(n = 45) 58.96 ± 3.59#
    古典音乐组(n = 45) 62.76 ± 7.60#
    对照组(n = 45) 72.27 ± 2.76
    F 81.205
    P < 0.001*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与古典音乐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Raja S N,Carr D B,Cohen M,et al.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definition of pain: concepts,challenges,and compromises[J]. Pain,2020,161(9):1976-1982. doi: 10.1097/j.pain.0000000000001939
    [2] McPherson C,Miller S P,El-Dib M,et al. The influence of pain,agitation,and their management on the immature brain[J]. Pediatr Res,2020,88(2):168-175. doi: 10.1038/s41390-019-0744-6
    [3] Döra Ö,Büyük E T. Effect of white noise and lullabies on pain and vital signs in invasive interventions applied to premature babies[J]. Pain Manag Nurs,2021,22(6):724-729. doi: 10.1016/j.pmn.2021.05.005
    [4] Akiyama A,Tsai J D,W Y Tam E,et al. The effect of music and white noise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neonate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Child Neurol,2021,36(1):38-47. doi: 10.1177/0883073820947894
    [5] 付佳,程功梅,樊蕊,等. 抚触护理联合白噪声干预在新生儿睡眠、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153-156.
    [6] Chirico G,Cabano R,Villa G,et al. Randomised study showed that recorded maternal voices reduced pain in preterm infants undergoing heel lance procedure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Acta Paediatr,2017,106(10):1564-1568. doi: 10.1111/apa.13944
    [7] 刘丹,王慧馨,李丽珍,等. 白噪声缓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 科技视界,2022(4):5-8.
    [8] 段旭锋,赵艳,杨阿平,等. 白噪声干预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评价[J]. 护理学杂志,2017,132(19):71-72.
    [9] 周玉娥. 单手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儿科穿刺技术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148-150.
    [10] 罗金,尹宏智,黄燕芳,等. 角音干预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9,51(8):295-297.
    [11] 贺芳,张喆,黄小知,等. 3种量表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的信效度分析[J]. 护理学报,2017,24(1):1-4.
    [12] 崔焱, 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69.
    [13] 董丹丹. 非药物干预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14] Cruz M D,Fernandes A M,Oliveira C R. Epidemiology of painful procedures performed in neon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Eur J Pain,2016,20(4):489-498. doi: 10.1002/ejp.757
    [15] 段旭锋,杨莹波,杨阿平. 应用白噪声干扰法缓解早产儿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2):1673-1676.
    [16] 任向芳,杨梅. 白噪声疗法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2021,35(1):125-128.
    [17] Tekgündüz K Ş,Polat S,Gürol A,et al. Oral glucose and listening to lullaby to decrease pain in preterm infants supported with NCPAP: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ain Manag Nurs,2019,20(1):54-61. doi: 10.1016/j.pmn.2018.04.008
    [18] 杨静. 声音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研究[D]. 延安: 延安大学, 2021.
    [19] 李磊,任向芳. 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白噪声的应用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2021,20(1):79-84.
    [20] Mizukami H,Kakigi R,Nakata H. Effects of stimulus intensity and auditory white noise on human somatosensory cognitive processing:A study using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 Exp Brain Res,2019,237(2):521-530. doi: 10.1007/s00221-018-5443-8
    [21] 叶琳. 白噪声干扰配合宁握护理对静脉采血患儿疼痛的影响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8):132-133.
    [22] 任向芳,王自珍,杨梅,等. 白噪声联合葡萄糖减轻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疼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2):1159-1163.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9.12.002
  • [1] 漆永林, 王芳, 匡湘娟, 尹丽娟.  温度干预对早产儿PICC置管疼痛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25
    [2] 胡霆, 王璐瑶, 梁静, 张静, 冷娇, 李秀芳.  新生儿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26
    [3] 王双双, 陈丽琴, 李亚玲, 李伟杰, 杨家义.  2020至2022年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09
    [4] 李团, 周玉娥, 马丽, 廖桂.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检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2
    [5] 朱丽波, 许艳花,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5
    [6] 尹丽娟, 宝凌云, 姚静.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15
    [7] 张彩营, 奎正平, 王琼, 赵小龙, 侯晓梅, 齐志业.  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929
    [8] 吴婕, 刘珺, 张燕, 董旭东, 冯幸子, 陆秦楠, 刘玲艳.  近10 a 3655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414
    [9] 郭玺, 汤晓青, 王洁, 万焱, 徐斌, 罗煜.  早期介入姑息治疗对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疼痛、焦虑影响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13
    [10] 王静, 唐莲芳, 顾美群, 许小艳, 余建华, 何山, 李紫薇, 毕凯, 刘丽巧, 赵琼, 米弘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8
    [11] 尹丽娟, 宝凌云, 李玲, 袁媛.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护理干预及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肖艳, 米弘瑛, 胡建英, 刘宇.  基于新生儿临床抗感染治疗与细菌变迁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杨慧波, 虞闰六, 缪勤, 刘德良.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何玲, 肖晶, 杨必彦, 王松.  新生儿脓毒症休克血清AT与PCT、sh-CRP相关性及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蒋榆辉, 刘玲, 和灿琳, 李阳.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张怡.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林忠菊.  集束化护理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及疼痛的护理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490例临床分析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文勇.  彝族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诊治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成玉萍.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03): 59-61 . 百度学术
    2. 齐琳娜,端木艳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初步应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02): 69-72 . 百度学术
    3. 黄晓蓉.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双镜联合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慢性病学杂志. 2021(11): 1738-1740 . 百度学术
    4. 任惠.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373-374 . 百度学术
    5. 曹振红. 中西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围术期护理的应用.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9(04): 296-298 . 百度学术
    6. 陈波,陈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2): 160-162 . 百度学术
    7. 蔡水娟.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胆囊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智慧健康. 2018(16): 145-146 . 百度学术
    8. 杨艳婷,秦有,杨丽明,刘秋萍. 快速流程管理对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34): 129-130 . 百度学术
    9. 吴燕,吴敏. FT S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探讨. 系统医学. 2018(20): 184-186 . 百度学术
    10. 王玲玲.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大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光明中医. 2017(21): 3179-3181 . 百度学术
    11. 周萍,施春香,黄正.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11): 144-148 . 本站查看
    12. 刘洋. 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62): 1215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24
  • HTML全文浏览量:  2209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1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2-0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3-03
  • 刊出日期:  2023-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