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元化见习模式在儿童物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

唐欣 姬卫华 孟繁媛 徐璇 刘垚

杨敏, 林琪琪, 刘丹丹, 周宏宇. 水仙环素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53-15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22
引用本文: 唐欣, 姬卫华, 孟繁媛, 徐璇, 刘垚. 多元化见习模式在儿童物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4): 170-1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6
Min YANG, Qiqi LIN, Dandan LIU, Hongyu ZHOU.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Narciclasine[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4, 45(2): 153-15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222
Citation: Xin TANG, Weihua JI, Fanyuan MENG, Xuan XU, Yao LIU. Effect of Diversified Clinical Education Model in Physiotherapy for Pediatriac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4): 170-17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6

多元化见习模式在儿童物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06
基金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立项重点特色课题(2022-JY-Z-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唐欣(1983~),女,江西赣州人,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和康复教育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刘垚,E-mail:liuyao@km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G642;R49

Effect of Diversified Clinical Education Model in Physiotherapy for Pediatriac Patients

  • 摘要:   目的  建立儿童物理治疗课程多元化见习模式并探讨其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和2019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被试者按年级分为试验组(2019级学生,n = 52)和对照组(2018级学生,n = 63)。对照组采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见习,试验组采用多元化模式完成见习。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专业学习信心调查问卷评价见习效果,同时比较2组学生的见习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临床思维和专业行为”2个维度的信心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但“操作技能”信心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见习考试的2个考核指标(实践操作和个案汇报)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而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多元化见习模式作为有效见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见习效果,促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建立临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图,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会有近7亿糖尿病患者。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2.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35.2%[1]。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影响中国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大众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寻找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课题。

    生物节律系统可以调节代谢,睡眠,细胞增殖和体温等生物学功能。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昼夜节律系统,从而增加患上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生物节律系统由时钟基因ClockBmal1Per1-3Cry1-2的转录/转导反馈环组成。时钟基因的分子成分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及其与时钟基因多态性遗传成分的风险关系尚不清楚。这项研究描述了CLOCK基因rs4580704位点多态性的改变对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对2型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可能的联系。

    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云南昆明,汉族,彼此间无血缘关系。

    1.1.1   纳入标准

    研究组所有受试者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且IAA和GAD抗体均为阴性。无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且血糖、血压均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1.1.2   排除标准

    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1.1.3   分组

    昆明市延安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非糖尿病者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5),见 表1

    表  1  病例组和对照组基本组成( $\bar x \pm s $)
    Table  1.  Basic composition of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bar x \pm s $)
    项目 病例组(n= 200) 对照组(n= 180) χ2/t P
    性别(男/女) 111/89 85/95 0.2022 0.653
    年龄(岁) 59.34 ± 13.80 57.76 ± 14.62 1.0829 0.2796
    吸烟 [n(%)] 54(27) 58(32.2) 1.2429 0.26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1.4   伦理学措施

    试验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生化指标及临床指标的测定

    记录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通过稳态模型计算出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其中HOMA-IR = FIns/22.5 × FPG。

    1.2.2   睡眠质量评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于1989年提出[3],因其简单易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临床睡眠评估量表。国内的研究[4-5]亦提示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适用于中国人的睡眠质量评估。因此本研究亦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分。

    1.2.3   DNA提取

    所有受试者采集静脉血3 mL,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试剂盒购自昆明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1.2.4   基因多态性检测

    对所有受试者的基因组DNA进行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法检测rs4580704多态性。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例病例组中检测出CC型88例,GC型98例,GG型14例;180例对照组中检测出CC型126例,GC型46例,GG型8例;检测结果聚类图见图1。 病例组CLOCK基因rs4580704位点的GC型、GG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等位基因C和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 0.001),见 表2表3

    图  1  rs4580704位点检测结果聚类图
    Figure  1.  Cluster map of rs4580704 loci detection results
    表  2  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频率和睡眠质量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 frequency and sleep quality between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组别 n PSQI CC GC GG
    对照组 180 10.30 ± 3.30 126(70.0) 46(25.5) 8(4.5)
    病例组 200 13.29 ± 5.34 88(44.0) 98(49.0) 14(7.0)
    χ2 6.471 26.1817
    P < 0.001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allele frequency between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组别 n C G
    对照组 180 298(82.7) 62(17.2)
    病例组 200 274 (68.5) 126(31.5)
    χ2 20.7464
    P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病例组的PSQI值(13.2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3.30),P < 0.05。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单因素分析 CC、GA、GG型2型糖尿病患者PSQI得分、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LDL-C及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空腹血糖和体重指数无差异( P > 0.05),见 表4

    表  4  病例组rs4580704单因素分析( $ \bar x \pm s$)
    Table  4.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rs4580704 in case group ( $\bar x \pm s $)
    因素 CC型(n= 88) GC型(n= 98) GG 型(n= 14) F P
    PSQI得分 10.35 ± 3.99 15.41 ± 5.22 16.794 ± 4.56 31.50 < 0.001
    空腹胰岛素(uIU/mL) 10.61 ± 3.21 9.84 ± 2.99 8.42 ± 2.87 3.63 0.0028
    空腹血糖(mmol/L) 8.46 ± 2.29 8.86 ± 3.46 8.46 ± 3.20 0.46 0.6322
    胰岛素抵抗指数 3.89 ± 1.74 3.91 ± 2.05 5.57 ± 2.79 4.60 0.011*
    甘油三酯TG(mmol/L) 2.32 ± 0.67 2.54 ± 1.09 3.07 ± 1.12 4.30 0.0149*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87 ± 2.14 8.25 ± 3.05 9.82 ± 3.21 3.20 0.043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ol/L) 3.32 ± 1.64 3.51 ± 1.79 4.74 ± 2.49 3.82 0.0236*
    总胆固醇TC(mmol/L) 4.66 ± 1.90 5.16 ± 2.82 6.51 ± 3.21 3.56 0.0302*
    体重指数BMI(kg/m2 24.67 ± 3.97 25.04 ± 4.53 23.35 ± 4.76 0.98 0.3772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生物昼夜节律系统可以调节一天24 h内各种生物学功能,如睡眠-觉醒、体温[6]、心率、血糖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生成[7],以及氧化应激水平[8]等。在哺乳动物中,这个系统是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中央时钟组织(SCN)和一系列外周振荡器,如肝脏、肺、肾上腺、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组织[79]组成。周围的振荡器每天通过神经或体液信号同步,而最重要的体液信号是由松果体在黑暗环境时分泌的褪黑激素,它的损害很可能与失眠,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10]。分子时钟可以被环境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生理变化和疾病的风险:例如,在猴子怀孕期间,夜间暴露的光线会导致其下一代的体温调节昼夜节律的缺失[6]。在人类中,不同的报告显示了昼夜节律的变化系统增加了罹患恶性肿瘤[11-12]、先兆子痫[13]、糖尿病[814]和心境障碍[15]的风险。

    一些代谢性疾病集中出现在某些人群中,例如糖代谢、脂代谢和血压升高等,这被称为代谢综合征[16]。在哺乳动物中,葡萄糖稳态也是由分子时钟调控的[17]。在类似于轮班工作的明-暗模式下的动物模型中,明-暗模式的时间长度和进食时间的变化导致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昼夜节律的改变[18]。由于昼夜节律被破坏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最终血糖稳态被打破,血糖逐渐升高,甚至发生糖尿病[19]。除了在动物模型和基础研究中的证据,现实世界中,对448篇报道夜班工作和健康后果的文章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夜班工作和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与白天工作相比风险增加1.42倍[20]。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超过45%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1]。目前国际广泛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来反映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生物节律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对346名希腊孕妇的时钟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他们的糖尿病风险,发现Bmal1基因rs7950226和rs11022775的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有关[22]。一项针对英国和巴基斯坦受试者的研究表明,Cry1Cry2多态性rs2292912和rs12315175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23]。另一项对来自424个英国家庭的 1304个人进行基因分型的研究,其中每个家庭至少包含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提示Bmal1多态性rs7950226和rs11022775与糖尿病的发病之间显著相关[24]

    CLOCK基因定位于4q12,其编码的蛋白质在昼夜节律的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与BMAL1形成异二聚体,该异二聚体与PeriodPER1PER2PER3)和CryptochromeCRY1CRY2)基因上游的E-box增强子元件结合并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PER和CRY蛋白通过与CLOCK/BMAL1复合物在反馈回路中相互作用并抑制其自身转录。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可导致内含子C > G,不影响蛋白产物的氨基酸;但本研究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密切,可能是通过影响睡眠质量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在病例组里,含有G等位基因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高于含有C等位基因的患者,含G等位基因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含C等位基因的患者。这说明,G等位基因可能既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而C等位基因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同时,研究发现在病例组里该位点多态性与空腹血糖的关联较小( P = 0.63),提示该多态性可能主要影响餐后血糖为主。

    总之,本研究将CLOCK基因变异和睡眠质量、胰岛素抵抗、病情进展联系起来,发现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均与rs4580704位点多态性相关,其中肥胖症较少见,并且在正常体重下rs4580704的CLOCK基因变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增强。预期对这种结果背后的分子机制进行进一步基础研究及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对广泛的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相互作用的强有力的分析,将会对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做出进一步解释。

  • 表  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bar x \pm s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n(%)]

    项目对照组(n = 63)试验组(n = 52)χ2/tP
    性别
     男 26(41.3) 16(30.8)
     女 37(58.7) 36(69.2) 1.355 0.244
    年龄(岁) 20.02 ± 0.49 20.04 ± 0.63 0.222 0.825
    随堂考试 80.33 ± 5.97 82.10 ± 5.70 1.601 0.11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学生见习后学习信心调查结果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2.   Comparison of learning confidence score between two group of students after clinical education [($ \bar x \pm s $),scores]

    考核指标对照组试验组tP
    理论知识 10.15 ± 0.95 11.96 ± 0.92 9.776 < 0.001*
    ①知识掌握程度 3.44 ± 0.50 4.35 ± 0.52 9.026 < 0.001*
    ②选取评估方法 3.48 ± 0.54 4.06 ± 0.50 5.634 < 0.001*
    ③治疗目标及计划 3.23 ± 0.61 3.56 ± 0.50 2.973 0.004*
    操作技能 9.73 ± 0.91 10.00 ± 0.76 1.634 0.106
    ①实施评估 3.46 ± 0.57 3.56 ± 0.53 0.879 0.382
    ②实施治疗 3.19 ± 0.48 3.33 ± 0.47 1.429 0.156
    ③修正治疗计划 3.08 ± 0.44 3.12 ± 0.47 0.411 0.682
    临床思维与专业行为 9.42 ± 0.93 9.98 ± 0.85 3.174 0.002*
    ①专业行为 3.33 ± 0.51 3.60 ± 0.53 2.622 0.010*
    ②团队合作 3.25 ± 0.43 3.35 ± 0.48 1.067 0.280
    ③医患沟通 2.85 ± 0.50 3.04 ± 0.34 2.291 0.02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学生见习成绩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ducation score between two group of students [($ \bar x \pm s $),scores]

    考核指标对照组试验组tP
    实践操作37.86 ± 2.4039.16 ± 2.163.0000.003*
    个案汇报41.67 ± 2.6242.98 ± 2.432.7530.007*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bar x \pm s $),分]

    Table  4.   Comparison of final examination score between two group students [($ \bar x \pm s $),scores]

    考核指标对照组实验组tP
    期末考试78.33 ± 5.9780.10 ± 5.701.6010.112
    下载: 导出CSV
  • [1] 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 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08.04.025
    [2] 燕铁斌,敖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历程[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8):881-884.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19.08.001
    [3] 郭庆峰,薄红,郭劲松,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典型病例直播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283(7):3-4.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20.07.002
    [4] Norris M,Wainwright E. Learning professional touch: An exploration of pre-registration physiotherapy students' experiences[J]. 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22,38(1):90-100. doi: 10.1080/09593985.2020.1725944
    [5] 赵爽,姜法明.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J]. 科教导刊,2021,448(16):125-127.
    [6] Reubenson A,Ng L,Gucciardi D F. The Assessment of physiotherapy practice tool provides informative assessments of clinical and professional dimensions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 undergraduate placements: A longitudin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study[J]. J Physiother,2020,66(2):113-119. doi: 10.1016/j.jphys.2020.03.009
    [7] Hu J,Jones A Y M,Zhou X,et al. Acceptance of the 'assessment of physiotherapy practice (Chinese)' as a standardised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Chinese physiotherapy stud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BMC Med Educ,2020,20(1):108. doi: 10.1186/s12909-020-02026-3
    [8] 蒙利娇,戈岩蕾,魏清川,等. 本科儿童康复课程建设标准的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1):60-64. doi: 10.3760/cma.j.cn115259-20210623-00801
    [9] 车轶文,杨承芝,农孟培,等. 疫情期间临床见习课运行与改革的思考[J]. 中医教育,2021,40(4):52-55.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21.04.474
    [10] 刘楠,李真岚. 启发式教学结合角色模拟在儿童康复治疗师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313(1):93-95.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23.01.042
    [11] 马秋霞,刘剑,朱宁. 多样化实践教学对康复治疗学的意义[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310(10):53-55.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22.10.025
    [12] 孟繁媛,莫晓艳,唐欣,等. 国内外物理治疗师岗位胜任力比较研究与思考[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4):462-465.
    [13] Abrandt Dahlgren M,Valeskog K,Johansson K et al. Understanding clinical reasoning: A phenomenographic study with entry-level physiotherapy students[J]. 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22,38(13):2817-2826. doi: 10.1080/09593985.2021.1976332
    [14] Solvang P K, Fougner M. Learning from clinical placement experience: How do undergraduate physiotherapy students approach person-centered practice? [J]. Physiother Theory Pract, 2022, 1-16.
    [15] Forbes R,Mandrusiak A,Smith M,et al. Training physiotherapy students to educate patie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Patient Educ Couns,2018,101(2):295-303. doi: 10.1016/j.pec.2017.08.009
    [16] Lewthwaite N A B, Gray E A, Skinner M A. Exploring clinical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novice physiotherapy students in a hospital setting[J]. Physiother Theory Pract, 2022, 1-13.
    [17] 唐欣,孟繁媛,徐璇,等. 标准化病人在心肺物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2):1568-1570.
    [18] Pritchard SA,Keating J L,Nestel D,et al. Physiotherapy students can be educated to portray realistic patient roles in simulation: A pragmatic observational study[J]. BMC Med Educ,2020,20(1):471. doi: 10.1186/s12909-020-02382-0
    [19] 李颖,任卫东. 雨课堂+直播在超声诊断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116-118.
    [20] 魏代清,向飞帆,徐杨博,等. 后疫情时代骨科见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4):109-111.
    [21] 李洪霞,张凤仁,赵扬,等. 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探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97-899.
    [22] 李洪霞,张凤仁,赵扬,等. 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阶段考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90-19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11.02.024
    [23] 张洪侠,张健,郭永明,等. 以案例为导向的知识整合—思维培养—动手实践一体化《临床康复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2):229-232.
  • [1] 周静, 陈丽琼, 冯雯娟, 吴长云, 孙素, 李昌全, 王荃.  口腔数字化定位体系结合CBL教学方法在正畸托槽定位粘接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127
    [2] 孙士波, 陈晨, 李敏, 罗壮, 侯云姣, 杨林珠.  CBC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712
    [3] 唐浩然, 任宗芳, 吴雪松, 陈实, 普兆凯, 廖陈.  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4] 张延洁, 张璐, 吴艳瑞, 杨榆玲, 范志祥, 陈元晓, 李瑶, 龙莉.  案例教学在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43
    [5] 孙士波, 胡笑甜, 何慧琳, 业秀林, 汪矗, 杜晓华, 罗壮, 方雁, 张冬先.  精准医学领域新教学方法探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雷雯, 吴文娟, 李振坤, 李晶, 杨梅娟, 董昭兴.  参与式教学在MBBS学生见习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7] 王婷婷, 王超群, 陶金, 刘敏.  结合OSCE模式高职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李思熳, 李树德, 武静, 李治纲, 朱月春.  PBL结合摄像反馈在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姜福琼, 邓丹琪, 王晓云, 周晓鸿, 杨滨宾, 曹文婷.  以案例为线索的讨论式教学在MBBS留学生皮肤病见习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潘梦妮.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陈蜀.  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杨银峰.  虚拟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俞晶.  临床妇科肿瘤教学中主角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于浩飞.  PBL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李翠英.  《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郭英慧.  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的黑热病教学实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戴虹.  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胡炜彦.  提高《生药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初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浅谈研究生《Endnote》课程的教学改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00
  • HTML全文浏览量:  2113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24
  • 刊出日期:  202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