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及安全性

李建梅 晋艳玲

詹丹丹, 周舟, 孙雄山, 徐霞.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O2O式健康教育对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172-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8
引用本文: 李建梅, 晋艳玲.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及安全性[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6): 120-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610
Dandan ZHAN, Zhou ZHOU, Xiongshan SUN, Xia XU. Impact of O2O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on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Vulgari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8): 172-17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28
Citation: Jianmei LI, Yanling JI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rtezomib,Lenalidomid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6): 120-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610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及安全性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610
基金项目: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2022YJKTY1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建梅 (1979~),女,云南曲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的诊治工作

    通讯作者:

    晋艳玲,E-mail:1303712056@qq.com

  • 中图分类号: R733.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rtezomib,Lenalidomid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 摘要: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有效率及治疗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9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 = 47)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n = 47)联合来那度胺治疗,1个疗程为3周,共治疗6个疗程,记录2组有效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水平、疾病负荷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骨髓浆细胞、血M蛋白量血液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AP、OPG及LD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疗程后 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程结束后骨髓浆细胞百分比、M蛋白水平、自由轻链水平得到降低;观察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M蛋白水平、自由轻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用药过程中骨髓抑制、指尖麻木、脱发、肾损伤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结合地塞米松连续治疗6个疗程,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能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改善其血液生化指标,提高CD3+、CD4+、CD4+/CD8+水平,且药物安全系数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寻常型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其病理改变为毛囊和皮脂腺慢性炎症,以青年男女常见,病因多与激素、皮脂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等因素相关。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尤其是颜面。而中重度寻常型痤疮,其皮损主要以囊肿、脓疱为主要表现,后期会出现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社交[1]。而有研究指出[2-3],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由于缺乏较为正确的疾病认知、继续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本病的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另一方面,O2O即Online-to-Offline,是线上结合线下的意思。O2O式健康教育则是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手段,达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4-5]。而从2019年底到2022年底,我国面对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方针以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信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部分防疫措施也客观上让患者减少了前往医院的就诊频率,同样也减少了接受相关健康教育的机会,对此O2O式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随着2022年年底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方案,逐步放宽防控措施,并不意味着3 a中摸索出来的O2O式健康教育就可以直接摈弃,重新回归疫情前的健康教育模式。因此,本文选取疫情前以及疫情期间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循证意义。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HIS中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数据采用ETL (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软件系统处理,本研究已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6],并按照PillSburv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属于中度及重度;(2)年龄10~35岁。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痤疮;(2)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3)伴随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或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4)伴随恶性肿瘤患者;(5)代谢性疾病患者;(6)病历资料不完整。

    1.2.1   常规教育组

    常规教育组患者在院治疗时进行口头宣教,并发放宣教手册,手册制作团队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负责人,3名年资在5 a以上的主管护师为主干成员;先由团队制作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宣教手册初稿,基于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1轮将初稿函询专家征求意见,根据相关意见修改后进行第2轮咨询并形成最终版本。手册包括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皮肤护理、膳食指导、预防保健、心理健康等知识。手册以图文形式生动形象地向患者进行相关宣教。每周电话跟进其手册翻阅效果。

    1.2.2   O2O组

    O2O组进行线上线下健康教育 (1)建立O2O团队:团队同样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负责人,3名年资在5 a以上的主管护师为主干成员。(2)建立线上资料库:主要以宣教短视频为主,辅以相关文章、图文等资料。组织团队成员拍摄、制作宣教短视频,视频内容同样包含有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皮肤护理、膳食指导、预防保健、药物指导、心理健康等知识,每个视频在4 min以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只宣讲某一个宣教点。宣教短视频最后归档为两类:一类为基础性视频,针对所有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均适用,如“痤疮的危险因素”“用挤法来战痘,对吗”等等;一类为针对性视频,专门针对具体某一病因或相关问题的视频,如“正确看待雄激素”“什么是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别让青春的缺陷,由颜到心”“痘蔻年华我作主”“如何护肤不伤肤”等等。(3)患者就诊期间,执行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健康教育:线下健康教育同常规教育组,实施医护结合的口头宣教;同时组建微信群,以团队成员担任群主,患者入群后进行统一编号、备注,并登记每位患者的医嘱内容,不定期在群中推送相关视频、文章,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在院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4)患者治疗结束后,执行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健康教育:①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微信群中推送基础性视频,并集中解答患者问题;再以私聊窗口一对一推送针对性视频,做到有的放矢;②无论哪一类视频的推送后,均有1~2道视频内容的小测试以问卷星链接发予患者,以保证患者认真观看;③要求患者每日进行清洁面部以及用药情况的打卡,管理人员以清单形式记录,未完成打卡者进行私聊窗口跟进,以保证患者依从性;④痤疮的发作与饮食有一定关系,要求患者在每周一和每周四各上传1次实时的膳食照片,群中医务人员进行点评;⑤在线下方面,不定期在科室举办小讲座,会中有医、护、营养等领域的专家从不同侧重点的科普宣教,邀请院外患者参加。

    统计2组下列指标:(1)失联率(常规教育组以电话失联、O2O组以微信失联为准)、对健康教育总体满意率(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喜欢满意、非常满意4个层次)、3个月内疾病复发率;(2)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调查量表(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本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越高[7]

    应用 SPSS 22.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bar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 PSM 平衡与结局有关的协变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病程),设定卡钳值为 0.02,采用 1∶1 最邻近匹配法匹配,匹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是否进行O2O式健康教育分为常规教育组509例和O2O组 243例。由于2组人群基线资料不齐,见表1。因此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1∶1匹配,最终得到得到2组人群各241例,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见表2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未进行PSM) ($ \bar x \pm s$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ithout PSM)($ \bar x \pm s$
    组别n平均年龄(岁)性别(男/女)BMI指数(kg/m2病程(a)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大学以上)
    O2O组 243 20.93 ± 1.24 133/110 23.35 ± 2.85 4.61 ± 0.42 75/78/79/11
    常规教育组 509 23.30 ± 1.08 351/158 25.17 ± 3.12 3.25 ± 0.33 212/167/102/28
    χ2/t 2.799 14.512 2.592 3.317 5.691
    P 0.037* 0.0008* 0.048 0.026* 0.014*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2组一般资料比较(进行PSM后)($ \bar x \pm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PSM)($ \bar x \pm s$
    组别n平均年龄(岁)性别(男/女)BMI指数kg/m2病程(a)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大学以上)
    O2O组 241 20.92 ± 1.21 132/109 23.35 ± 2.81 4.60 ± 0.39 75/78/79/9
    常规教育组 241 21.02 ± 1.15 136/105 25.47 ± 3.06 4.51 ± 0.34 75/80/78/8
    χ2/t 0.265 0.134 0.553 0.331 0.012*
    P 0.902 0.714 0.609 0.840 0.997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O2O组失联率为7.88%,满意率为98.65%,疾病复发率为19.09%;常规教育组失联率为17.01%,满意率为84.5%,疾病复发率为65.56%, O2O组均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2组失联率、总体满意率、疾病复发率比较 [n(%)]
    Table  3.  Comparison of drop-out rate,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n (%)]
    组别n失联率满意情况(n疾病复发率
    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体满意
    O2O组 241 19(7.88)# 3 56 143 20 219(98.65)# 46(19.09)#
    常规教育组 241 41(17.01) 31 128 36 5 169(84.5) 158(65.56)
      与常规教育组相比,#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治疗前2组在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3项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相比,O2O组在3项得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的3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2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调查量表(KAP)得分结果比较 ($ \bar x \pm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wo knowledge,attitude,and practice (KAP) scores($ \bar x \pm s$
    组别n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调查量表(KAP)得分
    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
    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
    O2O组 241 6.22 ± 1.23 9.61 ± 1.39*# 11.19 ± 1.48 12.35 ± 2.08*# 9.26 ± 1.01 13.74 ± 2.15*#
    常规教育组 241 6.17 ± 1.15 7.91 ± 1.28* 10.71 ± 1.30 9.56 ± 1.51* 9.10 ± 0.86 11.59 ± 1.76*
    t 1.621 6.154 2.057 5.158 1.851 4.861
    P 0.574 0.001* 0.265 0.003* 0.468 0.008*
      与治疗前相比,*P < 0.05;与常规教育组相比,#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结果显示,O2O组失联率为7.88%,满意率为98.65%,疾病复发率为2.25%,3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教育组。可见,O2O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减少复发率和失联率。O2O最先是一种电商模式,后来该理念逐渐延伸到教育、医疗领域。王玲等[8]采用基于“精准宣教”的家庭“O2O”宣教模式,发现可以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史逸秋等人[9]采用O2O教育管理模式可提高初始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管理水平,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O2O式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线上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对居家患者进行远程干预和延续护理;而线下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让患者觉得亲近、真实、“看到见、摸的着”。而本研究另一处特色在于动态、合理调整线上线下的主次关系: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期间,执行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健康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与患者有限的接触时间以及面对面宣教的优势,并建立医患互信,同时让患者逐渐熟悉、过渡线上宣教模式;而患者治疗结束后主要采用线上健康教育,线下健康教育作为补充,最终达到达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

    其次,O2O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3项得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P < 0.05),可见,O2O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能力。本研究中,线上健康教育主要时基于微信平台,微信是国内社交第一平台,患者熟悉,接受程度高。以微信群为载体,可以让患者聚集较为容易和方便。以微信群为载体,可以轻松实现宣教短视频推送、一对一沟通、线上讲座等等功能[10-12]。如果说微信是打破空间的限制,那么宣教短视频的推送,就是打破时间的限制。短视频这一形式,是近年来的热点技术,也是资本和资源追逐的风口[13]。而短视频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娱乐工具,也为短视频这一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可能性[14]。其次,短视频短小有趣,寓教于乐,不易引起学习疲劳;宣教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虽然较为费时,但是具有一次拍摄、反复使用的优势,可以减少研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15-17]。并且,本研究优化宣教短视频的推送环节,一是绝不盲目推送,而是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出发,制作出具有普适性推送的基础性视频和具有个性化推送的针对性视频,基础性视频以公域环境(微信群)推送,针对性视频在一对一的私域环境推送,这样其实是“精细护理”“个性化护理”的体现。其二,杜绝推送后就“撒手不管”,通过问卷星链接等形式健全反馈机制。其三,在线上管理方案中,做到“知、信、行”的兼顾,“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常简称“知信行”,即“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在“知识”方面,本研究通过健康宣教短视频提高痤疮的疾病认知,纠正错误认知;在“信念”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心里干预、讲座、微信群中病友探讨等措施,提高患者的积极性;而在“行”方面,通过用药打卡、清洁面部打卡、膳食打卡来保证患者健康生活内容的贯彻和执行。

    综上所述,O2O式健康教育不仅方便痤疮患者,易于患者的宣教知识接受,同样节约了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其数据源于医院信息系统,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采用倾向性评分(PSM)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混杂因素。但是限于HIS资料以及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可能对统计分析造成一定影响。今后将在本研究基础上,设置严谨的、前瞻的随机对照试验,从而获取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 表  1  2组有效率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组别nCRPRMRPD有效率
    观察组 47 3(6.38) 31(65.96) 10(21.28) 3(6.38) 34(72.34)
    对照组 47 0(0.00) 23(48.94) 14(29.79) 10(21.28) 23(48.94)
    χ2 / - - - - 5.393
    P / - - - - 0.020#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生化指标比较($ \bar{x} \pm s $

    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x} \pm s $

    组别骨髓浆细胞(%)血M蛋白(g/L)BAP(μg/L)OPG(pg/mL)LDH(U/L)
    观察组(n = 47) 治疗前 35.29 ± 5.62 38.63 ± 5.39 4.32 ± 0.79 178.46 ± 8.78 174.34 ± 9.43
    疗程后 15.32 ± 2.38#* 25.16 ± 4.51#* 12.69 ± 1.63#* 199.69 ± 12.63#* 385.45 ± 26.32#*
    对照组(n = 47) 治疗前 35.61 ± 5.64 38.65 ± 5.41 4.35 ± 0.82 178.74 ± 8.95 174.52 ± 9.54
    疗程后 23.29 ± 3.59* 30.42 ± 4.89* 8.54 ± 1.32* 185.34 ± 10.29* 214.69 ± 22.41*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免疫水平比较($ \bar{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x} \pm s $

    组别时间点CD3+CD4+CD8+CD4+/CD8+
    观察组(n = 47) 治疗前 45.92 ± 6.49 47.41 ± 7.21 25.56 ± 5.42 1.85 ± 0.41
    疗程结束后 40.69 ± 5.14#* 42.56 ± 6.34#* 28.62 ± 6.71#* 1.49 ± 0.29#*
    对照组(n = 47) 治疗前 45.95 ± 6.52 47.43 ± 7.26 25.58 ± 5.44 1.85 ± 0.43
    疗程结束后 34.38 ± 4.58* 38.32 ± 5.82* 32.69 ± 6.75* 1.17 ± 0.17*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疾病负荷比较($ \bar{x} \pm s $

    Table  4.   Comparison of disease burd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bar x \pm s$

    组别n骨髓浆细胞百分比(%) M蛋白 自由轻链(mg/L)
    治疗前疗程结束后 治疗前疗程结束后 治疗前疗程结束后
    观察组 47 25.29 ± 4.31 12.19 ± 2.04# 51.94 ± 5.61 22.15 ± 3.14# 278.43 ± 12.59 152.15 ± 8.51#
    对照组 47 25.31 ± 4.33 20.15 ± 3.35# 51.96 ± 5.64 33.61 ± 4.69# 279.51 ± 12.62 194.68 ± 10.29#
    T/χ2 / 1.201 6.619 0.458 7.439 0.095 13.239
    P / 0.329 0.001 0.541 0.001 0.518 0.001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安全性比较[n(%)]

    Table  5.   Comparison of saf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组别n肾损伤胃肠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指尖麻木发生率
    观察组 47 1(2.13) 3(6.38) 0(0.00) 0(0.00) 1(2.13) 5(10.64)
    对照组 47 3(6.38) 4(8.51) 3(6.38) 1(2.13) 2(4.26) 13(27.66)
    χ2 / 4.398
    P / 0.036#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罗曼,胡莉文,古学奎,等. 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2):540-546.
    [2] 王权钢,白波,马梁明,等.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56表达与以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为基础方案诱导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11):821-825.
    [3] 曹红花,吴娜,贺鸣等.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5):49-52.
    [4] 王文秀,毕静怡,温磊,等. 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单中心100例连续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531-536.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11105-00776
    [5] 许晗,王梦莹,姜骁娜,等. 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1):46-51,57. doi: 10.13201/j.issn.1004-2806.2022.01.009
    [6] Facon T,Venner C,Bahlis N,et al. Oral ixazomib,lenalidomide,and dexamethasone for transplant-ineligibl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J]. Blood,2021,137(26):3616-3628. doi: 10.1182/blood.2020008787
    [7] 郭秋霞,王吉刚,刘彦琴,等. 来那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移植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1):37-39,43.
    [8] Witenko C J,Littlefield A J,Abedian S,et al. Reply:the safety of continuous infusion propofol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J].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22,56(5):628-629. doi: 10.1177/10600280211043188
    [9] 蓝梅,罗静,李学军,等.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过敏性休克经综合治疗再次成功回输1例报告[J]. 国际免疫学杂志,2021,44(4):484-486.
    [10] 董珂,胡桂芳,王云,等.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5):524-526.
    [11] Kartik S,Rituparna D,Lin Z,et al. Clinical and pharmacodynamic analysis of pomalidomide dosing strategies in myeloma: impact of immune activation and cereblon targets[J]. Blood,2021,125(26):4042-4051.
    [12] 赵薇薇,陈丽艳,王连杰,等. 改良VTD-PAC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1,55(1):36-40.
    [13] 王瓒,李斑斑,李纯璞,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山东医药,2021,61(35):101-104.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21.35.028
    [14] Ainley L,Camilleri M,Chavda S J,et al. Applying current smouldering myeloma risk models to a UK single‐centre cohort and clinical features at progression[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22,196(6):e63-e66.
    [15] 王向东,杨波,李素霞,等. 来那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3):273-276,296. doi: 10.3969/j.issn.2095-5227.2021.03.007
    [16] Davidoff A J,Long J B,Bewersdorf J P,et al. Multiple myeloma(MM) therapy within a Medicare insured patient population: Role of initial care setting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0,38(15_suppl):e19057-e19057. doi: 10.1200/JCO.2020.38.15_suppl.e19057
    [17] 杨扬,夏忠军,张文皓,等. 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一项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8):628-63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1.08.003
  • [1] 滕芬, 田波, 李重熙, 金永梅, 陈海云, 刘俊.  BIC/FTC/TAF单片方案真实世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1
    [2] 关毅标, 黄胜, 李丽波.  杂合型血液净化对腹膜透析不充分ESRD患者透析充分性、免疫、炎症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818
    [3] 云丽媛, 王竣凤, 郭宁, 丁瑞美, 李海朋, 张雪萍.  GM1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19
    [4] 王克棪, 林冰婷, 翁晓琳, 黄滨, 王烈.  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21
    [5] 吴炳芬, 祝永月.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伴中枢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6] 晋艳玲, 李建梅.  rhTPO联合大剂量短周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ANA阳性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19
    [7] 赵智蓉, 李海雯, 陆霓虹, 沈凌, 李晓非, 杨永锐.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141
    [8] 冯兆森, 方育, 欧顶琴, 杨轶涵, 王志瑶, 黄洁.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005
    [9] 曹红花, 吴娜, 贺鸣, 张睿, 周叶英, 赖洵, 申政磊.  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王雪娇, 张哲, 余景星, 李园园, 赵美淑, 尹列芬.  IgD-λ+λ双克隆多发性骨髓瘤2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罗永丽.  心脏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性的临床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冯子豪.  腹腔镜手术联合地塞米松术腔冲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曾海萍.  超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柯子立.  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薛强.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谢作舟.  甘草浸膏粉联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对老年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万云艳.  PAD和VAD方案治疗MM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贺振新.  多发性骨髓瘤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闫晋.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姜志民.  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960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16
  • 刊出日期:  2023-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