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探索实践

李蕊 李巧芬 徐安书 林闽明

李蕊, 李巧芬, 徐安书, 林闽明.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探索实践[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151-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3
引用本文: 李蕊, 李巧芬, 徐安书, 林闽明.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探索实践[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151-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3
Rui LI, Qiaofen LI, Anshu XU, Minming LIN.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arget-oriented Clinical Teaching Abilitie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8): 151-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3
Citation: Rui LI, Qiaofen LI, Anshu XU, Minming LIN.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arget-oriented Clinical Teaching Abilitie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8): 151-15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3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探索实践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03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9J131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蕊(1985~),女,云南曲靖人,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

    徐安书,E-mail:315000722@qq.com

  • 中图分类号: G451.2

Exploratory Practice of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arget-oriented Clinical Teaching Abilities

  • 摘要:   目的  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探索其提高教师临床带教能力的有效性。  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选取100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评价其教学能力,分析教师考评前后的实习带教水平(责任心、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教案书写)。再选取同期的100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作为教学效果评价者,比较采用此考评体系前后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操作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及带教满意度。  结果  采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后,教师实习带教工作评价、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均明显比培训前高,且各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带教能力,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医学人才培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构建科学合理的带教能力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已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针对临床带教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多采用胜任力模型、UNDP 能力评价模型和Donabedian 模型等单一的评价模型和量表对临床带教能力进行评价,单一采用上述评价模型和量表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2]。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基于此,本研究拟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以期为评价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客观的指标,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研究对象:以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1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教学效果评价者:抽取同期临床医学专业的100名实习生作为教学效果评价者,其中采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后各50名。

    采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岗位胜任力模型和360度反馈评价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实施该考评体系前后,对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包括:责任心、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教案书写能力)和学生的实习成绩、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阐明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是否能提高教师临床带教能力。

    首先采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岗位胜任力模型和360度反馈评价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评体系初步构建。再进一步在我院试行该考评体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正,最终构建符合非直属附属医院实际需要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构建完成后,已采用该体系对全部入选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为37名教师为优秀,52名教师为良好,11名教师为合格,无不合格。

    1.4.1   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评价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评价表,该评价表由责任心、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教案书写等4个部分构成,每部分25 分,总分100分。用同行评价的方式,采用上述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评价表对采用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后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进行比较。

    1.4.2   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方式

    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采用综合评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历书写、沟通能力和综合表现等5部分,每部分20分,总分100分。

    1.4.3   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对实施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后的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包括:带教责任心、关爱学生程度、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等5方面,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4个层次。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对象:选取教师共100名,男性50名,女性50名,平均年龄(41.29±5.07)岁,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带教年限为(13.27±7.63) a。选取教学效果评价者(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共100名,其中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对照组)和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后(实验组)各50名,这些实习生的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学历等)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见表1

    表  1  2组学生基本特征比较[n(%))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n(%)]
    组别 n性别年龄($\bar x \pm s $)学历
    实验组 50 男 24(48.00) 22.20 ± 1.58 本科32(64.00)
    对照组 50 男 23(46.00)
    21.87 ± 1.83 本科31(62.00)
    χ2/t 0.180 0.750 3.450
    P 0.670 0.450 0.06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与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对比,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可使临床带教能力同行评价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采用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后同行评价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
    Table  2.  Comparison of studen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时间 n责任心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教案书写总分
    采用后 100 21.92 ± 2.05 22.96 ± 1.26 23.66 ± 0.77 24.05 ± 0.99 91.93 ± 3.71
    采用前 100 20.71 ± 2.34 20.45 ± 2.53 20.05 ± 2.96 19.71 ± 2.73 86.53 ± 4.50
    t 1.500 3.450 4.580 5.780 3.580
    P 0.140 0.002* < 0.001* < 0.00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后,经带教的实习生实习成绩相比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2组学生实习成绩的比较($\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s’ internship grad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 n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历书写沟通能力综合表现总分
    实验组 50 18.10 ± 1.22 17.80 ± 1.20 18.37 ± 0.76 18.03 ± 1.23 18.03 ± 1.23 89.27 ± 7.37
    对照组 50 16.17 ± 0.95 15.37 ± 1.05 16.30 ± 1.12 16.10 ± 1.01 16.77 ± 1.36 83.87 ± 6.32
    t 4.850 5.890 5.930 4.710 2.680 2.150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0.012* 0.04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后,经带教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中,对带教责任心、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2组学生满意度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项目组别 n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ZP
    带教责任心 实验组 50 31(62.00) 9(18.00) 5(10.00) 5(10.00) 2.169 0.031
    对照组 50 22(44.00) 7(14.00) 10(20.00) 11(22.00)
    关爱学生程度 实验组 50 25(50.00) 11(22.00) 9(18.00) 5(10.00) 1.263 0.207
    对照组 50 19(38.00) 14(28.00) 7(14.00) 10(20.00)
    临床思维训练 实验组 50 32(64.00) 5(10.00) 8(16.00) 5(10.00) 1.592 0.112
    对照组 50 22(44.00) 16(32.00) 5(10.00) 8(16.00)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组 50 29(58.00) 8(16.00) 6(12.00) 7(14.00) 1.691 0.091
    对照组 50 20(40.00) 10(20.00) 11(22.00) 9(18.00)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实验组 50 24(48.00) 13(26.00) 8(16.00) 5(10.00) 3.747 0.002*
    对照组 50 10(20.00) 8(16.00) 17(34.00) 15(30.0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科学合理的临床带教能力考评体系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竞争能力的有力保障。然而,目前却尚无统一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临床教师带教能力仍是目前临床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3]。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结果发现,这种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考评体系可显著提高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同行评价得分、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可能是一种与临床带教工作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实现科学、合理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量化评价,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带教能力包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包括:理论、语言、操作能力;特殊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等[4]。带教能力不仅包括以传授知识为代表的一般能力,也包括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保证活动效果和质量的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是由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对带教能力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评估层面,需要从教学才能、教育才能以及教育情景生动形象的创造方面等能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估[5]。当前对带教能力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胜任力模型、UNDP能力评价模型和Donabedian模型等评价模型和量表[67]。以上评价体系却往往仅能考评带教能力的某些方面,难以实现综合性评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前期已有针对护理教师的带教能力考核体系的研究。有研究开发了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有效性评价量表(NCTEI),总结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所必备的特征[8]。针对临床专业教师带教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却尚不多见。我们构建的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是融合了文献回顾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岗位胜任力模型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考评体系。该体系根据临床带教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可较为全面的评价教师临床带教能力,也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师带教能力培养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考评方式。

    临床带教师资团队的实力是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基础,构建符合附属医院实际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考评体系,以培养带教意识、提升带教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9]。笔者通过比较实施前后的同行评价评分、实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阐明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对教师临床带教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后,同行评价评分、实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显著提升。提示这种新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考评效率,提高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保证带教质量与带教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临床带教是帮助实习生从学校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良好的临床带教能力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础[10]。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体现了较为客观和可量化的原则,有利于对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该体系可促进教师积极开展临床带教工作、确保临床带教质量,是一种与临床带教工作相适应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实质是以考核促发展,引导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临床带教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临床带教水平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多方面完善教师临床带教考评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师临床带教能力多维度考评体系有助于提升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表  1  2组学生基本特征比较[n(%))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n(%)]

    组别 n性别年龄($\bar x \pm s $)学历
    实验组 50 男 24(48.00) 22.20 ± 1.58 本科32(64.00)
    对照组 50 男 23(46.00)
    21.87 ± 1.83 本科31(62.00)
    χ2/t 0.180 0.750 3.450
    P 0.670 0.450 0.06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采用多维度考评体系前后同行评价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

    Table  2.   Comparison of studen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时间 n责任心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教案书写总分
    采用后 100 21.92 ± 2.05 22.96 ± 1.26 23.66 ± 0.77 24.05 ± 0.99 91.93 ± 3.71
    采用前 100 20.71 ± 2.34 20.45 ± 2.53 20.05 ± 2.96 19.71 ± 2.73 86.53 ± 4.50
    t 1.500 3.450 4.580 5.780 3.580
    P 0.140 0.002* < 0.001* < 0.00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学生实习成绩的比较($\bar x \pm s $

    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s’ internship grad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r x \pm s $

    组别 n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历书写沟通能力综合表现总分
    实验组 50 18.10 ± 1.22 17.80 ± 1.20 18.37 ± 0.76 18.03 ± 1.23 18.03 ± 1.23 89.27 ± 7.37
    对照组 50 16.17 ± 0.95 15.37 ± 1.05 16.30 ± 1.12 16.10 ± 1.01 16.77 ± 1.36 83.87 ± 6.32
    t 4.850 5.890 5.930 4.710 2.680 2.150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0.012* 0.04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学生满意度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项目组别 n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ZP
    带教责任心 实验组 50 31(62.00) 9(18.00) 5(10.00) 5(10.00) 2.169 0.031
    对照组 50 22(44.00) 7(14.00) 10(20.00) 11(22.00)
    关爱学生程度 实验组 50 25(50.00) 11(22.00) 9(18.00) 5(10.00) 1.263 0.207
    对照组 50 19(38.00) 14(28.00) 7(14.00) 10(20.00)
    临床思维训练 实验组 50 32(64.00) 5(10.00) 8(16.00) 5(10.00) 1.592 0.112
    对照组 50 22(44.00) 16(32.00) 5(10.00) 8(16.00)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组 50 29(58.00) 8(16.00) 6(12.00) 7(14.00) 1.691 0.091
    对照组 50 20(40.00) 10(20.00) 11(22.00) 9(18.00)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实验组 50 24(48.00) 13(26.00) 8(16.00) 5(10.00) 3.747 0.002*
    对照组 50 10(20.00) 8(16.00) 17(34.00) 15(30.0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苏强,赵腾. 中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进路与人才培养制度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23,(4):11-17+24.
    [2] 沈涛. 探析新形势下的教学医院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J]. 知识文库,2019,(1):241.
    [3] 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 应用Delphi法构建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全科护理,2020,18(33):4696-4699.
    [4] Zhao L,Liu C,Ma C,et al. The "Hand as Foo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J]. Asian J Surg,2023,46(2):1118-1119.
    [5] Redinger M J,Eberl J T. New developments in end-of-life teaching for roman catholic healthcare: The implications of samaritanus bonus (“The Good Samaritan”)[J].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22,39(5):501-503.
    [6] Abraham S,Doe P F,Osei Berchie G,et al. Explorative-descrip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OVID-19 on access to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ervices: the case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Ghana[J]. BMJ Open,2022,12(5):e056386.
    [7] Gheihman G,Yomtoob J,Viswanathan A. Teaching neuroimage: Acute onset gait instability and lateropulsion secondary to cerebellar vermis stroke[J]. Neurology,2023,100(5):259-260.
    [8] 苗艳飞,张秀梅,刘彦梅,等. 教学查房工作坊在临床教师带教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5):530-533.
    [9] 张振,魏慧芳,孟鑫,等.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53-54.
    [10] 杜江,黄微,陈玉烛,等. 简化C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3):371-374.
  • [1] 樊浩, 吴雪娇, 程振宇, 唐修柏, 刘幸, 黄会.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 张彩妮, 李娅.  卡瑞利珠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10
    [3] 刘幸, 李畏娴, 武彦, 吴雪娇, 姚晓蝶, 陈洁, 沈凌筠, 樊浩.  金刚藤胶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412
    [4] 彭博, 苏纲, 秦榕, 温戎, 殷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米力农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手术中实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918
    [5] 唐宝春, 文小玲, 黄丽, 邹伟, 张晓磬.  基于CE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本科学业导师带教效果的干预,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124
    [6] 王克棪, 林冰婷, 翁晓琳, 黄滨, 王烈.  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21
    [7] 张江, 杨秉坤, 平文波, 赵喜娟, 苏艳, 吴江.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雨课堂联合情景模拟在放射治疗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23
    [8] 程楠, 邓皓远, 殷建忠, 吴蒙, 罗媛, 孟琼.  医药类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评教的多元概化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02
    [9] 白云, 李蕾, 吴月蓉, 钟兰萍.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有效性研究及影响种植窗的临床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501
    [10] 兰云艳, 冯煜然, 郑宇, 杨振东, 赵诣, 朱梅.  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的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703
    [11] 刘娟, 张小梅, 张帆, 杨春燕, 李娜, 田莹.  药物联合音乐疗法对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岑键昌, 高鸿, 刘博虎, 吴钧, 钱晓敏, 王京, 苏平.  LVIS支架辅助栓塞破裂的BB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卢江昆, 袁绍峰, 潘良明, 吴鸣, 孔祥东.  快速康复外科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柯子立.  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艾佳.  新型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万云艳.  PAD和VAD方案治疗MM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周洁.  活性γ型与MLCu375宫内节育器有效性比较的系统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闫晋.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瑞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患者镇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Extra-Care软性亲水接触镜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张清池,杨家健,章国栋,张敏,张中喜,孙松,宋再. 小儿外科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14): 194-19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2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02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09
  • 刊出日期:  2023-08-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