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团 周玉娥 字文丽

季娟娟, 刘亚丽, 周治, 许艳华, 朱亚玲, 王睿. 数字化技术对上颌唇向低位尖牙矫治的干预[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75-7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3
引用本文: 李团, 周玉娥, 字文丽.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183-1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04
Juanjuan JI, Yali LIU, Zhi ZHOU, Yanhua XU, Yaling ZHU, Rui WANG. The Interven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Correction of Maxillary Labial High Canine Teeth[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9): 75-79.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3
Citation: Tuan LI, Yu’e ZHOU, Wenli ZI.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arents’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of High-risk Neonate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9): 183-18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04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04
基金项目: 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科创基金资助项目(YZHCK23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团(1998~),女,云南曲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科护理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周玉娥,E-mail:71949186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73.72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arents’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of High-risk Neonates

  • 摘要:   目的  调查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年2月至2023年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158位高危儿的父母进行纸质版问卷调查,并分析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得分为(194.82±25.26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类型、文化程度、与患儿关系、目前就业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一般,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出院教育方案,可保障高危儿的出院质量,降低其再入院率。
  • 在牙列拥挤的人类学调查中,中国人和日本人严重拥挤患病率较高[1]。牙列拥挤易发生在前牙区[2],且随年龄增加,拥挤加剧[3-4]。上颌唇向低位尖牙在前牙拥挤病例中高发,这与牙弓长度、宽度发育不足密切相关[5- 6]。Akram[7]在上颌唇向低位尖牙的CBCT研究中发现,上颌唇向低位尖牙因不能行使正常咬合功能,牙根较短,骨体积、颊侧骨密度比正常尖牙组减少。这不仅影响患者美观,也造成牙周组织的损伤,需进行正畸治疗。但唇向低位尖牙因其牙周退行性变,正畸治疗过程中受力更易发生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8-9]

    牙齿受到各种内在、外在、动态、静态的机械力,这些力共同驱动和维持生理性牙槽骨生长发育和平衡。有动物研究表明,恢复咬合功能低下牙的咬合刺激可诱导骨附着、增加牙槽骨表面骨量。课题组提出设想在正畸之前给予患者力学干预,恢复其牙周组织活性再对其进行矫治,以减少牙槽骨丧失风险。如何给予适当的力干预?传统固定矫治技术中,弓丝形状、力学行为、牙齿运动情况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临床医师无法准确预测应施加矫治力值的大小。近年来,无托槽压膜式矫治器以其可精准施力,精确设计的优点,越来越被医生和患者接纳。为解决这一难题,课题组使用数字化技术设计矫治器施力干预上颌唇向低位尖牙后再行常规矫治,探索此干预措施能否降低牙槽骨吸收量,提高正畸安全性。

    1.1.1   研究对象

    筛选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有上颌唇向低位尖牙的成年患者,且均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临床中心拍摄CBCT,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号:2021063)。纳入标准:(1)年龄≥18岁,恒牙列,牙根发育完成,根尖无暗影,牙冠形态完整规则;(2)牙周健康或牙周病控制良好;(3)上颌尖牙唇向低位(距离咬合平面2 mm以上)患者。排除标准:(1)无正畸、正颌治疗史、前牙牙体或修复治疗史;(2)无唇腭裂或全身系统性、怀孕、遗传性疾病史;(3)上颌尖牙无明显扭转,无外伤、囊肿或手术史。

    1.1.2   研究对象分组

    课题组选择用数字化设计干预矫治器,给予无咬合力接触的尖牙沿长轴方向压低0.1 mm,每日佩戴4 h,连续佩戴3个月后开始常规的固定或隐形矫治。与患者沟通交流,将愿意进行干预的患者纳入干预组,否则进入对照组。

    1.2.1   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C)

    纳入的患者,在治疗前及低位尖牙纳入牙弓后均进行CBCT检测(NNTviewer,New Tom,Italy),扫描视野15 cm×15 cm,电压110 KVp,电流3.83 Ma,曝光时间3.6 s,扫描层厚0.3 mm。

    选取尖牙最大矢状截面为牙槽嵴顶与CEJ距离的测量平面(图1)。步骤如下:如图A在轴面上,使横轴与竖轴垂直且交点位于牙体中心;在B、C调节冠状面、矢状面上牙体长轴与竖轴的重叠,此时为牙根横截面积最大面,以矢状面 C为测量界面。

    图  1  确定上颌尖牙牙体长轴
    A:水平面;B:冠状面;C:矢状面。
    Figure  1.  Confirmation of long axis of upper cannine

    测量并记录纳入病例治疗前后唇向低位尖牙唇侧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距离h1(图2)。同一测量者在1个月后重复测量,取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图  2  确定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CEJ-AC)的距离h1
    Figure  2.  Confirmation of the distance of cemento-enamel bone junction (CEJ)-alveolar bone crest(AC) h1
    1.2.2   牙龈生物型的临床检测

    采用Kan[10]提出的牙周探针检测牙龈生物型的方法,即将William牙周探针插入龈沟内,观察牙周探针若能透过牙龈被看到则为薄龈型,否则为厚龈型。

    对纳入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CBCT测量,并对临床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bar{x} \pm s $)表示,前后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差异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收集病例43例(牙数54颗),其中男性15例(牙数21颗),女性28例(牙数33颗),患者年龄18~40岁。分为常规矫治组和干预矫治组,常规矫治组26例(牙数32颗),其中男性8例(牙数11颗),女性18例(牙数21颗),患者年龄18~33岁;干预矫治组17例(牙数22颗),其中男性7例(牙数10颗),女性10例(牙数12颗),患者年龄18~40岁。

    矫治前2组无统计学差异,矫治后干预组CEJ-AC降低(P < 0.05),常规矫治组CEJ-AC不变,且干预矫治组干预前后CEJ-AC差值大于常规矫治组(P < 0.01),提示干预措施有效,见表1

    表  1  常规矫治矫治组和干预矫治组矫治前后CEJ-AC情况[($ \bar{x} \pm s $),mm]
    Table  1.  CEJ-A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ar{x} \pm s $),mm]
    组别n(颗)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常规矫治组 32 3.30 ± 1.91 3.43 ± 1.63 −0.13 ± 0.11 −1.25 0.220
    干预矫治组 22 3.63 ± 1.58 3.15 ± 1.32 0.48 ± 0.12 4.01 0.001*
    −0.66 0.68 3.79
    0.515 0.499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矫治前后,薄龈型低位尖牙患者的CEJ-A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厚龈型低位尖牙患者的CEJ-AC降低(P < 0.05),且变化值同常规矫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干预措施对不同牙龈型矫治前后CEJ-AC的影响[($ \bar{x} \pm s $),mm]
    Table  2.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on CEJ-A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gingival type [($ \bar{x} \pm s $),mm]
    组别n(颗)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薄龈型
     常规矫治组 19 3.32 ± 2.05 3.57 ± 1.71 −0.25 ± 0.16 −1.59 0.129
     干预矫治组 12 3.39 ± 1.47 3.22 ± 1.31 0.18 ± 0.11 1.64 0.129
      t −0.10 0.61 1.98
      P 0.918 0.547 0.058
    厚龈型
     常规矫治组 13 3.28 ± 1.76 3.24 ± 1.55 0.04 ± 0.11 0.34 0.743
     干预矫治组 10 3.91 ± 1.73 3.07 ± 1.39 0.84 ± 0.17 4.92 0.001*
      t −0.86 0.27 4.04
      P 0.400 0.790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固定矫治的低位尖牙患者,干预组矫治后CEJ-AC值降低(P < 0.05),常规矫治组的CEJ-AC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治疗前后的CEJ-AC差值大于常规矫治组(P < 0.05);隐形矫治的低位尖牙患者,干预组矫治后的CEJ-AC降低值大于常规矫治组(P < 0.05),见表3

    表  3  干预措施对不同矫治方式矫治前后CEJ-AC的影响[($\bar{x} \pm s $),mm]
    Table  3.  Effect of interventions on CEJ-A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bar{x} \pm s $),mm]
    组别n(颗)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固定矫治
     常规矫治组 26 3.38±1.88 3.47±1.61 0.10±0.11 0.81 0.428
     干预矫治组 14 3.12±1.35 2.73±1.17 −0.39±0.10 −3.65 0.003*
      t 0.45 1.52 2.69
      P 0.657 0.137 0.010*
    隐形矫治
     常规矫治组 6 2.98±2.17 3.27±1.84 0.28±0.22 1.27 0.259
     干预矫治组 8 4.51±1.62 3.89±1.28 −0.63±0.27 −2.29 0.055
      t −1.51 −0.75 2.45
      P 0.156 0.470 0.030*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牙列拥挤病例中非常常见的唇向低位尖牙属于咬合功能低下牙,失去正常咬合力的维持,其牙体牙周会出现如牙周膜和牙槽骨的退行性改变[11]。牙槽嵴顶的位置,即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C)是正畸、正颌医师为规避牙周风险如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等十分关注的解剖因素[12]。研究认为CEJ-AC距离为2 mm以内[13]。有许多研究表明CBCT可准确提供牙周缺损的三维形态,优于传统的口腔X线片[14]。课题组选取的患者年龄在18~40岁,治疗前牙周情况均符合矫治标准,采用CBCT测量CEJ-AC,43例患者治疗前CEJ-AC的平均值为3.44 mm(95%CI:2.95~3.92),提示唇向低位尖牙牙槽嵴顶位置偏低,具有牙槽骨量不足的缺陷,在正畸过程中易出现牙槽骨吸收。这与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低位尖牙的患者正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牙龈退缩[9]结果相一致。

    动物实验报道,咬合功能低下牙齿移动过程中PDL和血管细胞发生凋亡[15],牙周组织易发生退行性变。基础研究发现通过恢复咬合功能干预,牙周膜结构、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有所恢复[8],还能通过增加 IGF-1和其受体诱导牙周膜细胞增殖[16]。数字化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可精确施力的特点,课题组对上颌低位尖牙设计了干预措施:给予所选牙沿长轴方向压低0.1 mm的移动量的力,每日佩戴4 h,即给予牙齿间断力,连续佩戴3个月后开始常规矫治。这样牙周膜受轻力刺激,但基本不产生牙齿的移动。对照组则直接进行常规矫治。本研究选取上颌唇向低位尖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措施组与常规矫治组治疗前CEJ-AC无组间差异;但矫治后,干预组CEJ-AC降低(P < 0.05),而常规矫治组CEJ-AC与矫治前无差别,提示干预措施有效,干预措施减少了上颌唇向低位牙矫治造成的牙槽骨量的丧失。

    牙龈厚度是牙龈退缩发生的相关因素。Marziyeh 等[17]评估出牙龈生物型与牙槽骨厚度成正相关,牙龈越薄牙槽骨也越薄。而薄龈型患者正畸后牙龈退缩发生率更高[918]。课题组也探索了干预措施与牙龈生物型对治疗后牙槽骨丧失的作用,提示:干预措施对上颌厚牙龈型唇向低位牙牙槽骨吸收干预有效,对薄龈型未见明显效果。上颌薄龈型唇向低位尖牙患者对应更少的牙槽骨和牙龈量,在正畸力作用后,更容易发生缺失,尚需寻求其他干预措施提高正畸治疗的安全性。

    固定矫治使用的托槽和弓丝等影响口腔清洁,引起菌斑积聚,易形成牙周组织炎症[19]。隐形矫治因其刷牙和进食可摘戴,对口腔清洁影响小,但其包裹性强,摘戴时产生力量大,对牙周的影响有争议[20]。在本研究中,干预措施运用于两种不同矫治方式的治疗中,发现固定矫治上颌低位尖牙患者,干预措施矫治后CEJ-AC值降低(P < 0.05),治疗前后的CEJ-AC差值大于常规矫治组(P < 0.05),提示干预措施有效;隐形矫治的低位尖牙患者,干预组矫治前后的CEJ-AC降低值大于常规矫治组(P < 0.05),也提示干预措施有效。

    课题组通过对上颌唇向低位尖牙进行数字化设计无托槽矫治器进行治疗前干预,发现干预措施对厚龈型患者矫治后的CEJ-AC有改善作用,但对薄龈型无明显作用;在固定矫治或隐形矫治前进行干预,均有效果。

  • 表  1  高危儿一般资料表(n = 158)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table of high risk infants (n = 158)

    项目分组n构成比(%
    高危儿性别 76 48.1
    82 51.9
    生育类别 首胎 97 61.4
    非首胎 61 38.6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108 68.4
    剖宫产 50 31.6
    是否定期产检 150 94.9
    8 5.1
    医疗诊断 肺炎 40 25.3
    黄疸 54 34.2
    早产 25 15.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高危儿父母一般资料表(n = 158)

    Table  2.   General information table of parents of high risk children (n = 158)

    项目分组n构成比(%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19 12
    高中、职高中专 20 12.7
    大专 44 27.8
    本科及以上 75 47.5
    居住地 农村 65 41.1
    城市 93 58.9
    目前就业情况 行政、专业技术或
    管理人员
    53 33.5
    商业/服务业员工 29 18.4
    农民 16 10.1
    个体经营户 23 14.6
    自由职业者 21 13.3
    无业/待业人员 16 1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bar x \pm s $),分]

    Table  3.   The score of parents’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of high risk neonates [($\bar x \pm s $),points]

    项目n得分
    儿童个人状态15839.59 ± 7.213
    父母个人状态15846.90 ± 7.089
    疾病知识15858.75 ± 9.336
    出院后应对能力15820.34 ± 3.209
    可获得社会支持15829.24 ± 4.892
    总分158 194.82 ± 25.26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bar x \pm s $),分]

    Table  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rents’ discharge readiness score of high risk neonates [($\bar x \pm s $),points]

    项目分组n出院准备度总分t/FP
    高危儿性别 76 208.79 ± 21.472 7.888 < 0.001*
    82 181.88 ± 21.382
    生育类型 首胎 97 192.98 ± 27.635 0.725 0.037*
    非首胎 61 195.98 ± 23.723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108 188.75 ± 24.398 0.748 < 0.001*
    剖宫分娩 50 207.94 ± 22.087
    与患儿关系 父亲 84 185.14 ± 25.828 4.836 < 0.001*
    母亲 74 203.36 ± 21.515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19 188.25 ± 14.293 6.143 0.001*
    高中、职高中专 20 191.51 ± 29.723
    大专 44 194.07 ± 19.455
    本科及以上 75 216.58 ± 14.800
    目前就业情况 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53 216.13 ± 16.451 8.567 < 0.001*
    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29 202.31 ± 14.646
    农民 16 199.30 ± 19.396
    个体经营户 23 181.53 ± 30.284
    自由职业 21 204.19 ± 23.838
    无业/待业人员 16 185.25 ± 7.113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3 000 11 166.13 ± 27.776 16.983 < 0.001*
    3 001~6 000 78 192.73 ± 14.745
    6 001~10 000 45 204.31 ± 22.403
    ≥10 000 24 198.47 ± 20.788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

    Table  5.   Assignmen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自变量赋值说明
    生育类型 首胎 = 0,非首胎 = 1
    与患儿关系 父亲 = 0,母亲 = 1
    文化程度 以“初中及以下”为基础水平设置哑变量
    哑变量X1(初中及以下 = 0,高中、职高中专 = 1,大专 = 0,本科及以上 = 0)
    哑变量X2(初中及以下 = 0,高中、职高中专 = 0,大专 = 1,本科及以上 = 0)
    哑变量X3(初中及以下 = 0,高中、职高中专 = 0,大专 = 0,本科及以上 = 1)
    目前就业情况 以“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为基础水平设置哑变量
    哑变量X4(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 0,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 1,农民 = 0,个体经营户 = 0,自由职业 = 0,无业/待业人员 = 0)
    哑变量X5(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 0,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 0,农民 = 1,个体经营户 = 0,自由职业 = 0,无业/待业人员 = 0)
    哑变量X6(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 0,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 0,农民 = 0,个体经营户 = 1,自由职业 = 0,无业/待业人员 = 0)
    哑变量X7(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 0,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 0,农民 = 0,个体经营户 = 0,自由职业 = 1,无业/待业人员 = 0)
    哑变量X8(行政、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 0,工人、商业/服务行业员工 = 0,农民 = 0,个体经营户 = 0,自由职业 = 0,无业/待业人员 = 1)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以“≤3000”为基础水平设置哑变量
    哑变量X9(≤3000 = 0,3001~6000 = 1,6001~10000 = 0,≥10000 = 0)
    哑变量X10(≤3000 = 0,3001~6000 = 0,6001~10000 = 1,≥10000 = 0)
    哑变量X11(≤3000 = 0,3001~6000 = 0,6001~10000 = 0,≥10000 = 1)
    下载: 导出CSV

    表  6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得分多元回归分析

    Table  6.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arents' discharge readiness score of high risk neonates

    项目回归系数SE标准回归系数tP
    常数 8.394 39.816 0.211 0.033*
    生育类型 −12.909 3.516 −0.250 −3.671 < 0.001*
    与患儿关系 −9.390 3.536 −0.186 −2.656 0.009*
    文化程度 0.940 1.720 0.039 0.547 0.035*
    目前就业情况 2.609 1.013 0.182 2.576 0.011*
    家庭人均月收入 −7.141 2.027 −0.236 −3.523 0.001*
      注:−代表无该数据,R = 0.828,R2 = 0.685,调整后R2 = 0.652,*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李团,周玉娥,李月. 白噪声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3):167-171.
    [2] 崔焱, 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第六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70.
    [3] 祖凤侠,郝桂兰. 延续护理对高危新生儿0~6月母乳喂养影响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4):95-96.
    [4] Liu L.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causes of under-5 mortality in 2000-15: 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Lancet (London,England),2016,388(10063):3027-3035. doi: 10.1016/S0140-6736(16)31593-8
    [5] 于涵秋,王蕾,杜孟凯,等. 新时期医院做好医学科研成果传播的路径探析[J]. 中国医院,2021,25(12):94-96.
    [6] 林敏,陈京立. 住院患儿出院准备度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9,34(23):95-98.
    [7] 林敏.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20.
    [8] 徐林燕,商思懿,赵磊.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J]. 丽水学院学报,2020,42(5):105-110.
    [9] 文燕,黄晓波,韦琴,等. 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医学,2018,40(11):1268-1271.
    [10] 文燕. 住院新生儿父母出院准备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11] Chen Y,Bai J.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parent form in parents of preterm infa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17,4(2):88-93. doi: 10.1016/j.ijnss.2017.01.009
    [12] 张翠,傅开美,张丽丽,等. NICU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与角色适应的相关性[J]. 护理学杂志,2020,35(10):21-23.
    [13] Kaya S,SainGuven G,Aydan S K A,et al. Patients'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Predictors and effects on unplanned readmissions,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nd death[J].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8,26(6):707-716. doi: 10.1111/jonm.12605
    [14] 袁梦洋. 先心病患儿术后父母出院准备度及出院需求研究[D]. 新乡: 新乡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22.
    [15] 吴燕玲. 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出院准备度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4):156-159.
    [16] 南宜廷. 延边地区高危儿父母出院准备度及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分析[D]. 延边: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
    [17] Tregay J,Brown K,Crowe S,et al. "I was so worried about every drop of milk" - feeding problems at home are a significant concern for parents after major heart surgery in infancy[J]. Maternal & Child Nutrition,2017,13(2):e12302.
    [18] 谭举方,朱晓芳,夏芳,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出院准备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 广东医学,2022,43(7):903-907.
    [19] 宫慧,魏丽丽,邹玉姣,等. 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21,36(13):9-13.
    [20] 赖玉婷. NICU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3,21(8):1122-1124.
    [21] 王茹霞,陈京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亲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45-49.
    [22] 朱颖,郑桃,魏佳慧,等. 住院患儿及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22,37(4):102-105.
    [23] 郑乔木,花文哲,严洁,等. 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出院准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5):1979-1984.
    [24] 谢丽,朱丹,李虹霖,等. ERAS模式管理的尿道下裂手术患儿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5):97-100.
  • [1] 闻丽芬, 龚志琴, 张萍, 梅漫路, 田志禾, 杜钰娟.  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618
    [2] 马文妮, 冯雯娟, 马子林, 范咏诗, 马懿, 黄英.  自我管理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530
    [3] 赵钧涵, 罗萍, 马居里.  白血病患儿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113
    [4] 杨严政, 周玉娥, 李团, 马丽, 李斯斯.  昆明市4个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624
    [5] 杜钰娟, 陈华英, 田晓芳, 李玉婷, 姚静雯, 赵明月, 张丽芬.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603
    [6] 胡雪松, 陈黎跃, 李世福, 董文斌, 何子倩, 董绍兴, 李顺祥.  慢性疼痛患者的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7
    [7] 任晓华, 关琼瑶, 马祥萍, 杨艳, 张文婷.  云南省肿瘤科护士癌痛知识知晓及癌痛护理开展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20
    [8] 唐光勇, 王林果, 马娅菲, 黄朝升, 潘妮, 陈景尧.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512
    [9] 李玲, 张芳, 何小凤, 胡建蓉, 吴琼.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马晓燕.  孕晚期妇女抑郁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陶艳萍.  5 a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罗丹.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许茗越.  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黄碧蓉.  某校高职大学生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苏真芳.  昆明地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苏真芳.  昆明地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罗文东.  云南省彝族、傣族、汉族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陈泉东.  高危新生儿瞬态耳声发射4 734例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张丽芳.  珠江三角洲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年门诊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何利平.  富民县参合农民需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0)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37
  • HTML全文浏览量:  765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23
  • 刊出日期:  2023-09-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