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ta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Stillbirth in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20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并描述我国1994年1月至2022年5月间孕产妇死胎率(Stillbirth rate)及不同地区孕产妇中死胎率的总体估计,为进一步降低死胎发生率采取因地制宜的围产期管理策略提供支持和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4大主流高质量英文数据库(即PubMed、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EMBASE )及4大中文核心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建库至 2022年4月30日发表的有关我国孕产妇人群死胎(包含死产)率的队列及横断面研究,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00篇文献,合计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22 455 2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死胎发生率为6‰[95%CI(6‰,7‰)]。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孕产妇死胎率之间存在差异(χ2 = 392.00,P < 0.001)。西部地区孕产妇人群死胎率最高为9‰[95% CI(8‰,9‰)]。其次是中部地区为8‰[95%CI(6‰,9‰)],最后是东部和东北地区为6‰[95%CI(6‰,6‰),(5‰,7‰)]。前10 a(1994年至2005年)、后10 a(2006年至2016年)及最近3 a(2017年至2020年)我国孕产妇死胎率之间存在差异(χ2 = 302.00,P < 0.001)。1994年至2005年的死胎率为8‰[95% CI(7‰,8‰)],高于2006年至2016年的死胎率,为6‰[95%CI(5‰,6‰)],最近3 a(2017年至2020年)的死胎率最低,为5‰[95%CI(4‰,6‰)]。 结论 1994年至2020年间我国孕产妇死胎率为6‰,西部地区死胎率较高为9‰。1994年至2020年间前后10 a及最近3 a的死胎率呈下降趋势。 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analyse and describe the overall stillbirth r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94 to 2020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ducing the stillbirth rate and formulating perinat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regions. Methods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EMBASE, SinoMed,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 were electronically searched to collect the cohort and cross-sectional studies on the stillbirth rate among the pregnant femal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building date to April30, 2022. Results A total of 200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with a total sample size of 22, 455, 289 cases in the study.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tillbirth rate among the pregnant femal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as 6‰[95%CI (6‰, 7‰)].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stillbirth rat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gions (χ2 = 392.00, P < 0.001), and that stillbirth rate among the pregnant females in western China was the highest 9‰[95% CI (8‰, 9‰)],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with 8‰[95%CI (6‰, 9‰)], and the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with 6‰[95%CI (6‰, 6‰), (5‰, 7‰)].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stillbirth rate in the first 10 years (1994-2005) , the second 10 years (2006-2016) and the past three years (2017-2020)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χ2 = 113.00, P < 0.001). The stillbirth rate in 1994-2005 was 8‰ [95% CI (7‰, 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6-2016 (6‰, [95%CI (5‰, 6‰)]). The stillbirth rat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2017-2020) was the lowest 5‰, [95%CI (4‰, 6‰)]). Conclusion The stillbirth rate of the pregnant women in China’s mainland is 6‰ while the rate in western China is higher at 9‰. The stillbirth rate is on the decline between 1994 and 2020. -
Key words:
- Stillbirth rate /
- Pregnant females /
- the Chinese Mainland /
- Meta-analysis
-
表 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1)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1)
序号 纳入研究 研究时间(年) 研究
省份研究
地区死胎死产数/调查
分娩数(人)死胎率(‰) 偏倚风险
评价(分)1 韩玉华等2016 2013~2015 北京 东部 34/2585 13.15 4 2 梁向华等2008 1998~2008 北京 东部 28/3883 7.21 6 3 周翠云等2010 2008~2009 北京 东部 34/4577 7.43 6 4 张莹艳等2010 1998~2008 北京 东部 19/7176 2.65 5 5 张晓峰等2013 2010~2011 北京 东部 51/9906 5.15 5 6 刘凤华等2010 2007~2009 北京 东部 58/10146 5.72 5 7 卢彦平等2009 1998~2007 北京 东部 74/10861 6.81 5 8 许延黎等2014 2011~2013 北京 东部 178/11647 15.28 5 9 魏莉等2009 2000~2007 北京 东部 64/12220 5.24 5 10 蔡桂举等2016 2009~2015 北京 东部 48/17073 2.81 6 11 宋英娜等2012 2001~2010 北京 东部 108/17159 6.29 5 12 李娟等2013 2006~2010 北京 东部 84/19271 4.36 5 13 晏丽等2011 2001~2010 北京 东部 121/29392 4.12 5 14 张爱芝等2009 2004~2008 北京 东部 116/33298 3.48 5 15 叶家林等2013 2000~2012 北京 东部 122/41793 2.92 6 16 徐丽梅等2011 2003~2007 北京 东部 209/45837 4.56 5 17 张美卿等2016 2006~2015 北京 东部 105/57733 1.82 5 18 陈静等2010 1999~2006 北京 东部 629/80175 7.85 6 19 高凌云等2012 2009~2011 北京 东部 530/116794 4.54 6 20 胡美娜等2017[10] 2011~2016 北京 东部 307/123906 2.48 6 21 张向莉等2008 2002~2003 河北 东部 59/2244 26.29 6 22 梁宏等2013 2006~2011 河北 东部 182/9209 19.76 6 23 阎立爽等2010 2006~2008 河南 中部 128/8505 15.05 4 24 魏秀菊等2010 2005~2007 河南 中部 191/10603 18.01 5 25 胡昭昭等2013 2002~2011 湖北 中部 150/25518 5.88 5 26 刘文进等2011 1999~2008 湖北 中部 306/33190 9.22 5 27 刘玲忠等2010 2005~2009 湖南 中部 10/3201 3.12 4 28 李凌等2009 2005~2008 湖南 中部 35/6408 5.46 5 29 沈静等2008 2004~2005 湖南 中部 24/7353 3.26 5 30 冯云等2013 2007~2010 湖南 中部 727/105470 6.89 5 31 沈树军等2009 2005~2008 山西 中部 487/31368 15.53 6 32 刘维祥等2015 2009~2013 山西 中部 496/66603 7.45 6 33 张翠霞等2015 2012~2014 天津 东部 22/6500 3.38 6 34 丁英娴等2011 2002~2006 天津 东部 72/16693 4.31 5 35 李宝娟等2012 2008~2010 天津 东部 320/65990 4.85 6 36 陈晓等2012 2002~2007 天津 东部 2589/235998 10.97 7 37 李雪婷等2015[8] 2012~2014 甘肃 西部 2/501 3.99 6 38 王化玲等2008 2000~2004 甘肃 西部 44/2612 16.85 7 39 亢如玲等2008 2001~2005 甘肃 西部 37/6202 5.97 5 40 胡晓斌等2008 2004~2005 甘肃 西部 79/6825 11.58 6 41 刘向华等2008 2000~2006 甘肃 西部 217/25152 8.63 5 42 韦秋芬等2008[9] 2000~2005 广西 西部 363/12250 29.63 6 43 马妹英等2014 2002~2011 广西 西部 102/18553 5.50 5 44 哈翠兰等2016 2009~2013 宁夏 西部 99/15010 6.60 6 45 魏占香等2014 2002~2011 青海 西部 79/10491 7.53 6 46 宋茂芳等2010 2004~2009 四川 西部 38/7045 5.39 5 47 余海燕等2010 2005~2007 四川 西部 170/9733 17.47 6 48 万虹等2010 2004~2008 四川 西部 101/13070 7.73 5 49 次仁央宗等2010 2005~2009 西藏 西部 128/5032 25.44 5 50 刘志华等2012 2000~2009 新疆 西部 33/6452 5.11 5 51 侯燕等2009 1997~2006 新疆 西部 251/17280 14.53 6 52 栾绍唐等2008 2003~2006 云南 西部 39/9434 3.97 5 53 周丽琼等2009 2000~2007 云南 西部 159/25036 6.35 5 54 彭艳萍等2008 2000~2006 云南 西部 229/37333 6.13 5 55 曹奕等2016[7] 2006~2015 重庆 西部 9508/1216576 7.82 5 56 Chen Y等2013[11] 2011 全国 - 440/112441 3.91 7 57 Chen S等2017[12] 2010~2012 全国 - 509/184611 2.76 7 58 徐继红等2016 2010~2013 全国 - 1755/851197 2.06 7 59 程代娟等2010 2008~2009 安徽 中部 13/1926 6.75 7 60 张圣群等2013 2008~2012 安徽 中部 174/30600 5.69 5 61 章世妹等2012[13] 2006~2010 安徽 中部 29/61820 0.47 5 62 钟红秀等2008 2003~2005 福建 东部 64/14115 4.53 5 63 Zhou J等2014 2010~2011 广东 东部 14/1953 7.17 7 表 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2)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
序号 纳入研究 研究时间(年) 研究
省份研究
地区死胎死产数/调查
分娩数(人)死胎率(‰) 偏倚风险
评价(分)64 吴建英等2015 2012~2014 广东 东部 41/3702 11.08 4 65 何杏燕等2011 2007~2010 广东 东部 33/5551 5.94 5 66 覃小梅等2013 2006~2012 广东 东部 38/5994 6.34 4 67 王子莲等2008 2001~2006 广东 东部 262/9112 28.75 5 68 黎文清等2011 2006~2009 广东 东部 76/11863 6.41 4 69 郁晓慧等2009 1995~2007 深圳 东部 76/12081 6.29 6 70 谢鹏飞等2011 2000~2010 广东 东部 102/13213 7.72 5 71 蔡叶萍等2011 2007~2008 广东 东部 47/16511 2.85 5 72 陈小霞等2008 2003~2005 广东 东部 213/27023 7.88 5 73 张广兰等2008 1999~2007 广东 东部 174/36079 4.82 6 74 魏洁玲等2010 2003~2008 广东 东部 254/48268 5.26 6 75 周宁等2012 2009~2010 广东 东部 208/30150 6.90 6 76 陈冰青等2009 2006~2008 广东 东部 990/64083 15.45 6 77 许明飞等2012 2007~2011 广东 东部 845/147762 5.72 5 78 张绍强等2012 2004~2009 深圳 东部 1245/177878 7.00 5 79 康正琴等2014 2012 江苏 东部 10/2401 4.16 6 80 芮青美等2008 2004~2006 江苏 东部 48/8022 5.98 5 81 傅丹等2010 2000~2007 江苏 东部 80/8324 9.61 5 82 陈嫒等2011 2000~2007 江苏 东部 64/8760 7.31 5 83 王锡梅等2012 2004~2011 江苏 东部 43/10680 4.03 4 84 罗永玉等2010 2004~2007 江苏 东部 85/12159 6.99 4 85 周昌红等2016 2004~2008 江苏 东部 10/5625 1.78 5 86 周华等2010 2004~2006 江苏 东部 221/13488 16.38 5 87 王玉娣等2010 2005~2007 江苏 东部 56/14773 3.79 5 88 俞荷英等2008 2001~2005 江苏 东部 82/16928 4.84 6 89 王衡等2008 2003~2006 江苏 东部 109/18471 5.90 6 90 Cui A M等2016[14] 2012~2015 江苏 东部 18/21004 0.86 7 91 许华等2011 2002~2008 江苏 东部 128/31273 4.09 5 92 董文玲等2010 2001~2008 江苏 东部 138/45774 3.01 5 93 Sun L B等2014 2010 江苏 东部 250/60615 4.12 7 94 马凤英等2008 2001~2005 江苏 东部 491/64233 7.64 6 95 王未等2013 2006~2011 江苏 东部 559/67022 8.34 5 96 张小燕等2015 2009~2014 江苏 东部 178/73256 2.43 6 97 王华等2008 1994~2005 江苏 东部 423/82605 5.12 5 98 张莉娟等2008 2004~2005 江苏 东部 464/92872 5.00 5 99 刘菊凝等2014 2006~2007 江苏 东部 236/30219 7.81 5 100 张英等2008 2001~2005 江苏 东部 614/182813 3.36 5 101 王惠英等2014 2008~2013 江苏 东部 1439/291306 4.94 6 102 金建萍等2009 2002~2006 江苏 东部 99/19517 5.07 5 103 龚家红等2012 2007~2009 江苏 东部 89/30558 2.91 5 104 蔡静芬等2011 2006~2010 江苏 东部 985/283262 3.48 5 105 顾燕芳等2012 2003~2005 江苏 东部 653/129137 5.06 6 106 于莎等2009 2006~2008 山东 东部 129/5541 23.28 6 107 杜卫等2008 1997~2006 山东 东部 88/24800 3.55 6 108 杨丽等2017 2007~2014 山东 东部 91/28941 3.14 6 109 董霞等2009 2004~2007 山东 东部 306/39238 7.80 6 110 刘敏等2009 2000~2007 山东 东部 416/71413 5.83 6 111 单秀民等2017 2011~2015 山东 东部 329/104214 3.16 5 112 王荫红等2010 2004~2008 山东 东部 827/207862 3.98 6 113 付式琪等2009 2002~2006 山东 东部 438/265441 1.65 6 114 薛芳等2009 1994~2004 山东 东部 3390/583177 5.81 5 115 申健等2009 2005~2006 上海 东部 42/11457 3.67 5 116 李玖蓉等2015 2010~2014 上海 东部 85/36033 2.36 5 117 施云美等2016 2010~2014 上海 东部 134/78536 1.71 5 118 王海鸣等2012 2001~2010 上海 东部 290/83869 3.46 5 119 吴玲霞等2014 2006~2011 上海 东部 326/86737 3.76 5 120 熊钰等2017 2010~2016 上海 东部 176/98785 1.78 6 121 杨青等2014 2007~2012 上海 东部 295/92554 3.19 6 122 陆秀等2013 2005~2009 上海 东部 504/113312 4.45 5 123 高轶等2015 2011~2013 上海 东部 344/122955 2.80 5 124 何丽萍等2008 2001~2003 上海 东部 1074/265662 4.04 6 125 于津等2010 2003~2005 上海 东部 2445/639382 3.82 6 表 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3)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3)
序号 纳入研究 研究时间(年) 研究
省份研究
地区死胎死产数/调查
分娩数(人)死胎率(‰) 偏倚风险
评价(分)126 胡艳等2009 2006~2007 深圳 东部 56/4938 11.34 5 127 李桂青等2008 2003~2005 深圳 东部 138/10321 13.37 4 128 刘清香等2008 1996~2005 深圳 东部 161/13306 12.10 4 129 何淑萍等2009 2002~2007 深圳 东部 111/14176 7.83 4 130 李茹红等2013 2002~2005 深圳 东部 229/13347 17.16 6 131 许瑾瑾等2015 2008~2013 深圳 东部 259/49123 5.27 6 132 彭汝娇等2016 2012~2015 深圳 东部 198/64806 3.06 6 133 王庆玲等2013 2002~2011 深圳 东部 620/127357 4.87 6 134 马健等2009 1998~2007 深圳 东部 1248/134254 9.30 6 135 黎金钱等2017[15] 2006~2015 深圳 东部 871/157416 5.53 6 136 陈文英等2016 2009~2014 深圳 东部 1009/241906 4.17 6 137 蔡迪利等2013 2010~2011 浙江 东部 55/4910 11.20 4 138 张海虹等2014 2010~2012 浙江 东部 42/4952 8.48 6 139 李月琴等2011 2006~2010 浙江 东部 47/5489 8.56 5 140 蓝夏红等2009 2002~2007 浙江 东部 51/7032 7.25 4 141 郑春琴等2010 2006~2007 浙江 东部 62/8618 7.19 4 142 骆雅等2008 2002~2006 浙江 东部 59/9655 6.11 4 143 沈丽娟等2014 2010~2012 浙江 东部 49/10139 4.83 4 144 赵优珍等2011 2005~2009 浙江 东部 96/10917 8.79 5 145 程晓仙等2010 2000~2006 浙江 东部 118/15666 7.53 6 146 郑冬芳等2010 2004~2007 浙江 东部 88/16051 5.48 6 147 陈国娟等2010 2004~2006 浙江 东部 83/16859 4.92 6 148 袁晓翔等2008 1998~2007 浙江 东部 99/17236 5.74 6 149 林琳敏等2008 2003~2007 浙江 东部 125/20271 6.17 5 150 葛丽亚等2009 2005~2007 浙江 东部 145/21547 6.73 5 151 吴美飞等2008 2001~2005 浙江 东部 122/23044 5.29 6 152 阮香莲等2011 2006~2010 浙江 东部 139/25595 5.43 6 153 蔡群等2008 2002~2006 浙江 东部 191/27144 7.04 6 154 许罗凤等2008 2003~2007 浙江 东部 191/27219 7.02 5 155 陈丽玮等2013 2010 浙江 东部 65/9126 7.12 5 156 郑菲等2008 2002~2006 浙江 东部 223/30157 7.39 5 157 吴美飞等2012 2005~2010 浙江 东部 213/33616 6.34 6 158 俞丽平等2013 2011~2012 浙江 东部 62/11611 5.34 6 159 柴秀仙等2011 2002~2007 浙江 东部 181/37363 4.84 6 160 张林敏等2010 2000~2001 浙江 东部 43/8987 4.78 6 161 卢慧琴等2015 2008~2013 浙江 东部 296/41549 7.12 6 162 蒋利红等2014 2007~2011 浙江 东部 219/43597 5.02 6 163 施建娣等2011 2005~2009 浙江 东部 310/49410 6.27 6 164 张晓辉等2014 2009~2012 浙江 东部 651/68052 9.57 6 165 向吉萍等2014 2003~2012 浙江 东部 432/82987 5.21 6 166 高昕等2017[16] 2012~2016 浙江 东部 538/103496 5.20 6 167 顾文平等2011 2008~2009 浙江 东部 511/61679 8.28 6 168 周秀梅等2012 2003~2009 浙江 东部 819/158052 5.18 6 169 赵蔚等2011 2003~2010 浙江 东部 784/171364 4.58 6 170 项瓯等2010 2006~2008 浙江 东部 2185/397547 5.50 6 171 赵桂兰等2008 2006~2007 浙江 东部 3715/444212 8.36 6 172 齐岩等2009 1994~2008 辽宁 东北 62/11085 5.59 6 173 刘涛等2016 2009~2015 辽宁 东北 98/14384 6.81 7 174 李平平等2019[17] 2017 山西 华北 215/41821 5.14 5 175 李平平等2019[18] 2018 山西 华北 136/9441 14.41 4 176 林英英等2019[19] 2019 福建 华东 1024/274815 3.73 6 177 项瓯2019[20] 2007~2016 浙江 华东 5977/1320149 4.53 7 178 陈少稚2020[21] 2009~2019 浙江 华东 2272/489364 4.64 6 179 牛晓红等2019[22] 2010~2016 甘肃 西北 11237/2205800 5.09 6 180 李玉梅2021[23] 2010~2019 河南 华北 4919/959168 5.13 6 181 杨雁鸿2020[24] 2011~2018 云南 西南 1311/212437 6.17 7 182 杨静等2020[25] 2011~2018 新疆 西北 24/6769 3.55 6 183 李联等2020[26] 2012~2019 北京 华北 357/115447 3.09 6 184 陈伟等2019[27] 2013~2017 上海 华东 189/82421 2.29 6 185 Abdifatah 2021[28] 2013~2020 江苏 华东 101/34706 2.91 6 186 冒志琴2019[29] 2014~2017 江苏 华东 424/75053 5.65 6 187 汪扬等2020[30] 2014~2018 重庆 西南 920/91815 10.02 6 表 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4)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4)
序号 纳入研究 研究时间(年) 研究
省份研究
地区死胎死产数/调查
分娩数(人)死胎率(‰) 偏倚风险
评价(分)188 向瑾操等2020[31] 2014~2018 广东 华南 58/19153 3.03 6 189 朱丹玲等2019[32] 2015~2018 深圳 华南 1113/185259 6.01 6 190 陈敏等2020[33] 2015~2019 深圳 华南 111/29662 3.74 5 191 唐冬梅等2020[34] 2016~2018 四川 西南 207/62574 3.31 6 192 刘英光2020[35] 2017~2019 山东 华东 50/2000 25.00 4 193 王晴2020[36] 2017~2019 安徽 华东 120/10556 11.37 4 194 Jun Zhu等2016[37] 2012~2014 全国 全国 37855/3956836 9.57 8 195 毛静鑫2019[38] 2014~2018 北京 华北 119/33580 3.54 5 196 付泽明2016 2011~2015 天津 华北 154/30950 4.98 5 197 涂成城等2019[39] 2016~2018 安徽 华东 148/46136 3.21 6 198 邓丽丽2010[40] 2008~2009 浙江 华东 123/18626 6.60 4 199 朱春梅等2021[41] 2007[a]
2013[b]
2019[c]浙江 华东 85/9480
63/10514
57/117728.97[a]
5.99[b]
4.84[c]6 200 范海芹等2020[42] 2013~2017 江苏 华东 144/39606 3.64 5 *由于篇幅有限,文后参考文献仅列出英文及2017年以后发表的中文文献。 表 2 我国孕产妇死胎发生率
Table 2.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tillbirth in China
研究地区 研究省份 合计 权重(%) 纳入研究个数 死胎率 (95%CI) 中部地区 安徽省 5 0.005(0.003,0.008) 2.41 河南省 3 0.013(0.003,0.022) 1.39 山西省 4 0.011(0.006,0.015) 2.00 湖南省 4 0.005(0.003,0.007) 1.99 湖北省 2 0.008(0.004,0.011) 1.04 东部地区 北京市 22 0.005(0.004,0.006) 11.03 天津市 5 0.006(0.002,0.009) 2.62 河北省 2 0.022(0.016,0.029) 0.6 深圳市 15 0.007(0.006,0.008) 7.60 广东省 15 0.008(0.006,0.010) 7.22 上海市 12 0.003(0.003,0.004) 6.45 浙江省 39 0.006(0.006,0.007) 19.86 江苏省 30 0.005(0.004,0.006) 15.53 山东省 10 0.006(0.005,0.008) 4.79 福建省 2 0.004(0.003,0.005) 1.06 西部地区 重庆市 2 0.009(0.007,0.011) 1.07 云南省 4 0.006(0.005,0.007) 2.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2 0.018(-0.006,0.041) 0.91 四川省 4 0.008(0.004,0.013) 1.94 青海省 1 0.008(0.006,0.009) 0.49 甘肃省 6 0.008(0.006,0.011) 2.46 西藏 1 0.025(0.021,0.030) 0.30 新疆 3 0.008(0.001,0.014) 1.46 宁夏 1 0.007(0.005,0.008) 0.51 东北地区 辽宁省 2 0.006(0.005,0.007) 1.01 全国 - 4 0.005(0.000,0.009) 2.17 合计 200 0.006(0.006,0.007) 100.00 表 3 我国孕产妇死胎率亚组分析
Table 3. Subgroup analysis of maternal stillbirth rate in China
组别 纳入研究数 异质性检验结果 效应
模型Meta分析结果 亚组间比较 P I2(%) 死胎率 95%CI χ2 P 研究地区 中部 18 0.000 99.4 随机 0.008 (0.006,0.009) 392.00 < 0.001 西部 24 0.000 98.7 随机 0.009 (0.008,0.009) 东部 152 0.000 98.4 随机 0.006 (0.006,0.006) 东北 2 0.000 34.7 随机 0.006 (0.005,0.007) 研究时间 1994~2005 40 0.000 98.7 随机 0.008 (0.007,0.008) 302.00 < 0.001 2006~2016 92 0.000 99.6 随机 0.006 (0.005,0.006) 2017~2020 19 0.000 96.5 随机 0.005 (0.004,0.006) -
[1]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2013: 139-140. [2] 陈敦金. 加强孕期和产时管理降低中国死胎发生率[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801-804.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7.12.002 [3] Gupta M. National,regional,and worldwide estimates of stillbirth rates in 2015,with trends from 2000: A systematic analysis[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20,4(2):e98-e108. [4] Cousens S,Blencowe H,Stanton C,et al. National,regional,and worldwide estimates of stillbirth rates in 2009 with trends since 1995: A systematic analysis[J]. Lancet (London,England),2011,377(9774):1319-1330. doi: 10.1016/S0140-6736(10)62310-0 [5] Zhu J,Liang J,Mu Y,et al. Sociodemographic and obst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tillbirths in China: A census of nearly 4 million health facility births between 2012 and 2014[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16,4(2):e109-118. doi: 10.1016/S2214-109X(15)00271-5 [6] Loney P L,Chambers L W,Bennett K J,et al.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health research literature: Prevalence or incidence of a health problem[J]. Chronic Diseases in Canada,1998,19(4):170-176. [7] 曹奕,张高东,蒋秋静,等. 重庆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调查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2):2474-2478. [8] 李雪婷. 4652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结果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6):72-74. [9] 韦秋芬,潘新年,夏红卫,等. 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2008,1(21):2927-2928. [10] 胡美娜,张颖,赵温. 妊娠晚期649例死胎的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822-827.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7.12.006 [11] Chen Y,Li G,Ruan Y,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China and analysis of outcomes of full-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3,13(1):242. doi: 10.1186/1471-2393-13-242 [12] Chen S,Zhou X,Zhu H,et al. Preconception TSH level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184,611 women[J]. Clinical Endocrinology,2017,86(6):816-824. doi: 10.1111/cen.13329 [13] 章世妹,盛玮,吉次秋,等. 黄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分析[J]. 安徽医学,2012,33(9):1111-1113. [14] Cui A M,Cheng X Y,Shao J G,et al. Maternal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 statu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6,16(1):87. doi: 10.1186/s12884-016-0884-1 [15] 黎金钱,曾红燕,陈艳琳,等. 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5年围生儿死亡趋势与死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827-2829. [16] 高昕. 温岭市2012-2016年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1):5330-5332. [17] 李平平, 张雪娟, 白云. 215例晚孕期死胎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 34(12): 2730-2733. [18] 李平平,张玉萍. 136 例孕晚期死胎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12):71-74. [19] 林英英,张蓉华,修晓燕,等.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6):98-101.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20.36.029 [20] 项瓯. 2007-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2019,34(2):171-174. [21] 陈少稚. 2009-2019年绍兴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7):866-869. [22] 牛晓红,郭金仙,邱伟涛,等. 2010-2016年甘肃省围生儿死亡现状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6):1218-1221. [23] 李玉梅. 2010-2019年洛阳市围产儿死亡现状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3):174-176. [24] 杨雁鸿. 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D].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25] 杨静,董月莲. 2011-2018年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产科质量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0,11(2):9-13. [26] 李联,周士平,王欣,等. 219例围产期自然死胎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1):1922-1925. [27] 陈伟,杨青,王芳. 2013-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围生儿死亡现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7):3897-3899. [28] NUH A M.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D]. 扬州: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 [29] 冒志琴.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154-155. [30] 汪扬,李兰娟,廖义琛. 重庆市渝中区2014-2018年产科质量情况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5):2473-2476. [31] 向瑾操,王彩红,王燕燕. 东莞市厚街医院流动人口孕产妇死胎临床特征分析[J]. 海南医学,2020,31(12):1586-1588. [32] 朱丹玲,马健,廖慧霞,等. 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9,43(5):533-534. [33] 陈敏,崔艳双,王伟.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126例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21):80-82,85. [34] 唐冬梅,杨蕾,罗丹. 116例孕晚期死胎临床分析[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5):379-380,384. [35] 刘英光. 2017-2019年平度市产前宫内死胎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5):2872-2875. [36] 王晴. 120例死胎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0):49-51. [37] 毛静鑫. 119例胎死宫内病例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43-44. [38] 涂成城,陶峰,陈红波. 妊娠晚期胎死宫内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8):9-11,28. [39] 邓丽丽. 丽水市2007-2009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7):374-375. [40] 朱春梅,邱丽倩. 丽水市2007-2019年基于人口出生队列的围产儿死亡研究[J]. 家有孕宝,2021,3(12):154-156. [41] 范海芹,李玉梅,陈玉兰,等. 射阳县2013-2017年度206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J]. 母婴世界,2020,1(4):1-2. [42] 郑俊池, 李松. 围产保健与出生缺陷监测年度报告: 1994 [M ].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5-16. [43] 赵星宇,王广成,单海峰,等. 我国围产儿死亡率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21,38(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