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吕晓培 袁帅

计全月, 韩梦景, 许坤, 刘天云, 施红伶, 黄蒙. NRS 2002在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8): 123-12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15
引用本文: 吕晓培, 袁帅.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143-1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2
Quanyue JI, Mengjing HAN, Kun XU, Tianyun LIU, Hongling SHI, Meng HUANG. Application Value of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in Elderly COPD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8): 123-12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15
Citation: Xiaopei LV, Shuai YUAN.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the Stroke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Its Effect on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9): 143-147.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2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2
基金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0015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吕晓培(1983~), 女,河北辛集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痴呆临床诊疗工作

  • 中图分类号: R743.3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fter the Stroke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Its Effect on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石家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与研究组(基础治疗+丁苯酞治疗),各42例,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脑部血流灌注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MMSE及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NIHSS评分下降(P <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MMSE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5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降低,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大,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而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女性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为第二,仅低于发病率第一的乳腺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排第一位[1]。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进行的,其中最重要因素为长时间存在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ys,HPV)[2]。近年来研究发现,从正常组织到宫颈癌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多因素分阶段参与发生的,仅仅HPV感染不足以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的发生,多种其他基因功能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也影响了宫颈癌的病理过程[3-4]。微小RNA (micro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 RNA分子,主要通过与其靶 mRNA3’ UTR结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通过细胞内复杂的调控系统,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发挥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多方面参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且主要在肿瘤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5]。其中,microRNA-21 (miR-21)是较早发现、存在较广的人类 miRNA之一,在多种肿瘤中呈现高表达,如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肝细胞胆管癌、乳腺癌、脑胶质瘤恶性肿瘤等,作为研究 miRN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作用的其中指标之一[6]。miR-21通过参与调控多种抑癌基因的表达,如PDCD4,BCL2和CCL20等,发挥生物学效应[7-8]。相关研究表明,miR-21通过反向调节多种肿瘤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降低miR-21表达可以使细胞的生长分化受到抑制[9-10]。有研究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上调,使用 hTERT的抑制剂 AZT和 BIBR1532或者通过 RNAi干扰技术敲除 hTERT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系 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已有研究证实,在脑胶质瘤细胞中 miR-21表达水平的下调能够引起 hTERT表达水平的下降[11]。目前国内外暂未发现关于miR-21与hTERT的相关性及miR-21在宫颈癌中对hTERT所起的调控作用的相关报道。

    本实验运用RT-PCR及West Blot法检测HeLa细胞里miR-21水平及hTERT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利用脂质体包裹的技术方法进行细胞转染,使 miR-21模拟物及抑制剂存在HeLa细胞株中,并在上下调节细胞内miR-21表达水平的状态下,观察miR-21与 hTERT之间的联系,探讨miR-21是否也能靶向调节 hTERT而起调控作用,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提供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买入人宫颈癌 HeLa细胞株,在 Invitrogen机构买入转染脂质体 liposome2000 (lipo2000),在 Hyclone机构买入 RPMI1640培养基,在Gibco机构买入 Opti-MEM培养基;由广州复能公司合成miR-21的模拟物、模拟对照、抑制剂和抑制剂对照;由MRC公司、Beyotime公司分别提供实验所需Trizol及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1.2.1   细胞培养

    用 RPMI1640培养液培养在37 ℃、5% CO2的恒温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培养,培养液中含1000 U/mL青霉素、10%胎牛血清、0.1 g/mL链霉素。利用胰酶消化细胞,从而进行传代培养,最佳时机为80%~90% 细胞密度时。

    1.2.2   细胞转染

    在转染24 h之前,在6孔培养板中接种一定数目的HeLa细胞,使细胞密度稳定维持在30%~50%之间,以便达到最佳转染条件。在lipo2000 使用说明书指导下进行转染细胞。用250 μL Opti-MEM稀释100 pmol miRNA模拟实验组、模拟对照实验组、抑制剂实验组及抑制剂实验对照组,混匀后在室温条件下孵育5 min;用250 μL Opti-MEM稀释5 μL lipo2000,轻轻混匀并室温孵育5 min;将两者混合,室温孵育20 min。将最终混合液加入准备的培养孔中,轻轻混匀;将培养板放置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 ℃),24 h 后进行实验检测。

    1.2.3   RT-PCR法测定miR-21、hTERT mRNA

    在转染24 h后,在 Trizol试剂盒中进行数据提取,检测实验细胞RNA,测量出细胞的OD值,并将其进行电泳和逆转录。同样用 RT-PCR检测法检测脂质体组、模拟物组、模拟对照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中hTERT mRNA的表达。

    1.2.4   测量各组实验细胞内 hTERT蛋白的相关表达

    用 West Blot检测法进行细胞内蛋白含量的检测,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将细胞中的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电泳,膜转移,抗体温育和一抗的显影,孵育60 min后,用TBST洗至无脱脂奶粉状态。同时,将通用二抗在常温下温育60 min,孵育完成后,TBST 洗3 次,每次持续时间为5 min,即可进行显影。3 min后,准备保鲜薄膜,将完成的PVDF膜晾干后放置其上,滴加混匀的化学发光底物(取底物A和B分别500 µL混匀为1 mL液体,避光保存)。2 min后,把制作完成的PVDF膜覆盖好轻放于避光箱里,并固定。在观察到荧光效果后可停止压片,待片子在显影液中显出条带后,在蒸馏水中洗片,再次重复显影及冲洗过程一次,晾干片子,并将片子进行标记。测量得出细胞内 hTERT蛋白的相关表达。

    利用SPSS 24.0 软件来完成对实验数据的分析,hTERT mRNA及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用($\bar{x}\pm s$)表示,单因素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iR-21及hTERTmRNA 在HeLa 细胞株中表达呈阳性,见图1

    图  1  miR-21及hTERTmRNA在HeLa细胞株中的表达(×100)
    A:模拟物组;B:模拟物对照组;C:抑制剂组;D:抑制剂对照组;E:脂质体组
    Figure  1.  Expression of miR-21 and hTERTmRNA in HeLa cell line (×100)

    转染后,对hTERT mRNA 在模拟物组、模拟物对照组、反义miR-21组别(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及脂质体组中的 mRNA含量相对表达测定的结果进行各组间比较,发现模拟物组中的hTERT mRNA相对含量最低,反义miR-21组即抑制剂组hTERT mRNA 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hTERT mRNA 在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图2

    表  1  hTERT mRNA 在各组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bar{x}\pm s$
    Table  1.  Expression of hTERT mRNA in different groups of cells ($\bar{x}\pm s$
    组别hTERT mRNAtP
    模拟物组 0.51 ± 0.33 4.478 0.011
    模拟物对照组 0.69 ± 0.19
    抑制剂组 1.33 ± 0.39 5.387 0.005
    抑制剂对照组 0.83 ± 0.26
    脂质体组 0.58 ± 0.16
      注:单因素多组间比较(F = 5.403,P = 0.00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2  hTERT mRNA 在各组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Figure  2.  Expression of hTERT mRNA in different groups of cells

    hTERT蛋白在模拟物组、模拟物对照组、反义miR-21组(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及脂质体组中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18)、(0.62±0.18)、(1.45±0.60)、(0.83±0.15) 和(0.82±0.30);将数据进行各组间比较,与其他四组相比,模拟物组中hTERT 蛋白的相对含量最低,表达显著下降,反义miR-21组即抑制剂组hTERT蛋白相对含量最高,明显高于hTERT蛋白在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图3

    表  2  hTERT 蛋白在各组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bar{x}\pm s$)(1)
    Table  2.  hTERT protein expression in each group of cells ($\bar{x}\pm s$)(1)
    组别实验结果tP
    模拟物组 0.41 ± 0.18 5.072 0.0071
    模拟物对照组 0.62 ± 0.18
    抑制剂组 1.45 ± 0.60 5.85 0.0043
    抑制剂对照组 0.83 ± 0.15
    脂质体组 0.82 ± 0.3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hTERT 蛋白在各组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bar{x}\pm s$)(2)
    Table  2.  hTERT protein expression in each group of cells ($\bar{x}\pm s$)(2)
    组别 hTERT蛋白 t P
    模拟物组 0.41 ± 0.18 5.072 0.007
    模拟物对照组 0.62 ± 0.18
    抑制剂组 1.45 ± 0.60 5.85 0.004
    抑制剂对照组 0.83 ± 0.15
    脂质体组 0.82 ± 0.3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3  hTERT 蛋白在各组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Figure  3.  hTERT protein expression in each group of cells

    宫颈癌是一种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因其高死亡率,极大地威胁着广大女性同胞的健康安全[12]。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HPV的长时间感染直接相关,但并非唯一相关,而存在多方面因素多种条件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非常规表达对宫颈病变产生影响,可致使宫颈癌的产生及影响宫颈癌的预后,例如 miR-21、miR-34a 等[13-14]

    miRNAs是一种小分子RNA,这种RNA是由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它是由一段类似发卡环结构且长度为70~80 nt的单链RNA前体构成[15]。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miR-21在肿瘤细胞中发生作用,参与细胞的生长、侵袭等生理生物学过程,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及进展[16-17]。miR-21相关的靶基因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PTEN、TPM1、STAT3 等[18-19]。苏俊玲等[20]的实验中,发现pre-miR-21对宫颈癌HeLa 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nti-miR-21则对宫颈癌HeLa 细胞的增长存在明显反向抑制作用。Xu L等[21]发现miR-21 通过抑制PTEN 的作用,致使宫颈癌HeLa 细胞的增长及生殖得到加快。miRNA与所调控基因并非单一的,一种miRNA可以对数个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同一基因调控也是由不同miRNA所完成。在本研究中,宫颈癌细胞株HeLa中检测出miR-21呈高表达状态,而Yao等[22]的实验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端粒酶(Telomerase)是在细胞中能使端粒延长的一种端粒延长酶,是常见的一种的核蛋白逆转录酶。端粒酶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即端粒酶RNA组分(hTERC)、假尿嘧啶合成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23]。在端粒酶中,hTERT是一个催化亚活性结构单位,是端粒酶的核心构成组分之一,hTERT 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端粒酶的活性,两者是正向平行相关的。限定hTERT 转录水平,端粒酶的活性将同时受到限定,因此认为hTERT在转录水平的活化致使端粒酶激活对肿瘤细胞内的生物化学效应产生影响,是肿瘤发生及进展的重要环节[24]。李春林等[25]的研究发现hTERT在宫颈癌细胞和80%以上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在正常宫颈组织和细胞中为阴性,差异显著。本研究利用脂质体 liposome2000包裹宫颈癌细胞株 HeLa并予以转染,发现在模拟物组中hTERT mRNA 及hTERT 蛋白的相对含量最低,表达显著下降,反义miR-21即抑制剂组hTERT mRNA 及hTERT蛋白相对含量最高,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脂质体组的相对表达水平(P < 0.05),得出miR-21模拟物及miR-21抑制剂,分别促进和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内miR-21的表达水平,同时将细胞内miR-21表达水平进行上下调节,发现miR-21对hTERT目标基因有反向控制的作用,即miR- 21可通过下调hTERT mRNA和hTERT蛋白表达水平调控靶基因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产生负性调控的作用。Bachand 等[26] 研究证明,端粒酶 hTR 内有hTERT两个独立的结合位点,hTR 与 hTERT相互作用,二者均是端粒酶活性调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当我们以端粒酶模板区 RNA 反义核酸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区反义核酸同时封闭 hTR和 hTERT,推测端粒酶模板区活性及逆转录酶区活性同时得以抑制,既能激活 RnaseH,降解 mRNA,又能减弱逆转录调控,表现为反义 hTR和反义 hTERT 对宫颈癌 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miR-21与宫颈癌HeLa的生长及凋亡紧密关联。miR- 21可以调节hTERT mRNA 和hTERT蛋白表达水平,对hTERT靶基因有负向调节的作用,miR-21 调控hTERT 低表达使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肿瘤血管的生成,这一发现可指导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研究。但是miR-21是否调控其他靶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miR-21调控hTERT的具体机制需要更深入的实验与研究。

  • 表  1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bar{x} \pm s$),分]

    Table  1.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bar{x} \pm s $), points]

    组别nMMSENIHSSBarthel指数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
    对照组 42 17.35 ± 3.30 21.45 ± 4.98* 12.19 ± 3.90 6.37 ± 1.71* 25.34 ± 7.23 47.19 ± 8.26*
    研究组 42 17.24 ± 3.04 28.82 ± 5.01* 12.41 ± 3.85 4.56 ± 1.30* 25.07 ± 7.15 66.43 ± 10.43*
    t 0.481 4.627 0.334 3.943 0.561 6.317
    P 0.276 0.016* 0.591 0.008* 0.249 P < 0.00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对照组与研究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ent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42 9(21.43) 14(33.33) 19(45.24) 23(54.76)
    研究组 42 16(38.10) 18(42.86) 8(19.05) 34(80.95)
    χ2 6.604
    P 0.010*
    t 3.212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比较($ \bar{x} \pm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 \bar{x} \pm s$

    组别n平均通过时间(s)脑血流量( mL /100 g)血流速度[mL /100( g·min)]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
    对照组 42 9.52 ± 2.03 7.40 ± 1.00* 1.71 ± 0.34 2.15 ± 0.31* 16.31 ± 1.86 19.62 ± 3.42*
    研究组 42 9.56 ± 2.12 6.36 ± 0.82* 1.69 ± 0.30 2.62 ± 0.42* 16.26 ± 1.85 23.27 ± 4.39*
    t 0.018 3.943 0.461 4.519 0.264 3.167
    P 0.307 0.039* 0.276 0.019* 0.251 0.01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樊建华. 脑小血管病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7,27(4):392-395,407.
    [2] 朱慧,付文君,陈绪丰,等. 脑小血管病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4):419-423. doi: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8.04.019
    [3] Wang B N,Wu C B,Chen Z M,et al. DL-3-n-butylphthalide ameliorates 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 by enhancing PI3K/Akt signaling and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21,42(3):347-360. doi: 10.1038/s41401-020-00583-3
    [4] 王小晗,郝新彬,张立军. 丁苯酞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Aβ、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影响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6):139-142.
    [5]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345-354.
    [6] Cummings,Jeffrey L.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J].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93,269(18):2420. doi: 10.1001/jama.1993.03500180112046
    [7] Kwah L K,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J]. J Physiother,2014,60(1):61. doi: 10.1016/j.jphys.2013.12.012
    [8] Collin C,Wade D T,Davies S,et al. The barthel ADL index: A reliability study[J]. Int Disabil Stud,1988,10(2):61-3. doi: 10.3109/09638288809164103
    [9] 杨萍,邢凤梅,张小丽. 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17-3219.
    [10] H Wanting,C Liezhen,D Ling,et al. Dl-3-n-butylphthalide induced anaphylactic shock:A case report[J]. Europe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Science and Practice,2023,30(5):e23. doi: 10.1136/ejhpharm-2021-003124
    [11] 马琳.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诊治现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4):337-339.
    [12] 刘婷婷. 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19,47(4):377-378,380.
    [13] 吴丽娟,黄文娟.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21):3418-3421.
    [14] 张晓璇,朱江,李佳佳,等.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NF-κBp65、IL-6、TNF-α表达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15):1825-1828,1834.
    [15] 邱珂,邓淑文,刘慧,等. 丁苯酞对SD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12):1321-1329.
    [16] 邬刚,战丽萍,安明顺,等. 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9):51-56.
    [17] 代晓燕. 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的疗效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1556-1558.
    [18] 李娜,贾晓静,司景荣. 丁苯酞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疗效[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3):362-365.
    [19] Wang Xinghua,Luan Xinchi,Yang Zhigang.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improv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J]. Medicine,2023,102(34):e34616.
    [20] Yang Dan,Zhang Mi,Wang Xiaoyan,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mpared to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2023,29(7):370-375.
  • [1] 易庆华, 徐娟, 李爱莲, 田林云, 桑东丽, 熊静, 邓昌.  昆明市官渡区老年人体重指数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19
    [2] 黄毅, 黄永健, 麦玲, 罗婷.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319
    [3] 李豫, 朱琳, 陈科容, 李依, 余忠祥, 吴成银, 施红伶.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714
    [4] 屈继波, 祝玲, 候炳辉, 白松, 谢安木.  淋巴细胞亚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18
    [5] 夏斯亚, 杨明莹, 刘玉芹, 孟庭瑞, 李霖荣, 胡倚琦, 肖遥.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对进食知识与技能需求调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319
    [6] 武翠玲, 刘弘毅, 范源, 刘嘉瑞.  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33
    [7] 张蓉, 宋兴菊, 段琳, 李倩, 陈旭.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810
    [8] 王静, 朱真真, 白钰璇, 贾志彬, 任燕龙.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214
    [9] 房红梅, 苏国栋, 魏鲁刚, 李蕊, 吴莎, 龙毅坚.  MHI技术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幅度与BI指数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5
    [10] 何思锦, 陈小霞, 罗凯旋, 顾力华, 和智娟, 周剑英.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1
    [11] 李蕊, 张萍, 魏鲁刚, 房红梅, 王刘艳, 卢静怡, 陈曦, 杨菊.  MHI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16
    [12] 李仙, 季长亮, 曾淑娥, 杨蜀云, 杨皓棋, 侯亚婷.  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01226
    [13] 付雨桐, 李彦南, 孙雨, 祝畅, 何影, 杨志, 姚黎清.  双重任务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功能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谢姆西凯麦尔·奥布力喀斯木, 吐尔逊娜依·艾海提, 杨和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MYO、Periostin水平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谢晓燕, 程元, 程贤琴, 杜蓉, 刘晓玲, 倪梓桐, 潘泓频.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张金枝, 张潇, 刘真真.  脑小血管病患者TCD检测脑血流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郑锦红.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喂养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王晓鹏.  NMDA受体及其亚基NR2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任玲.  120与脑外科紧密配合提高脑卒中抢救成功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刘淑清.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96
  • HTML全文浏览量:  763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14
  • 刊出日期:  2023-09-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