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张洁 付海艳 李红娟 万焱 徐斌 尚靖茹

张洁, 付海艳, 李红娟, 万焱, 徐斌, 尚靖茹. 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121-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4
引用本文: 张洁, 付海艳, 李红娟, 万焱, 徐斌, 尚靖茹. 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9): 121-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4
Jie ZHANG, Haiyan FU, Hongjuan LI, Yan WAN, Bin XU, Jingru. SHANG.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Building on Hospice Care for End-stage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9): 121-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4
Citation: Jie ZHANG, Haiyan FU, Hongjuan LI, Yan WAN, Bin XU, Jingru. SHANG.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Building on Hospice Care for End-stage Patients[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9): 121-125.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4

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4
基金项目: 昆明市卫生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暨“十百千”工程基金资助项目[2020-SW(后备)-4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洁(1978~),女,云南昆明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老年患者的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安宁疗护工作

    通讯作者:

    付海艳,E-mail: sfhfh2020@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473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Building on Hospice Care for End-stage Patients

  • 摘要:   目的   探究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就诊的200例终末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通过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进行干预。使用生活质量评估简表(quality of life,QOL)、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dmonton symptom assessment system,ESAS)、疼痛评估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姑息行为功能评估表(palliative performance scale,PPS)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症状、疼痛、营养状态、行为功能。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行动状态正常率高于对照组,VAS、NRS-2002及E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建设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并对终末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的重点不在局限于患者的机体需求中,其生活质量需求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1-2]。终末期患者一般指疾病已无法治愈,生存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3]。终末期患者普遍面临着生活质量低,躯体痛苦、症状重,营养状态差、行动功能缺失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与绝望;其家属也处于随时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运行[4-5]。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危重症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一定延长,导致终末期患者数量增加,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6-7]。安宁疗护实践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8]。基于此,本研究对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建设对终末期患者的效果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终末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组间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1

    表  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 \bar x \pm s$)/n(%)]
    Table  1.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 $ \bar x \pm s$)/n(%)]
    项目 对照组(n=100) 研究组(n=100) t/χ2 P
    性别
     男 59(59.00) 56(56.00) 0.184 0.668
     女 41(41.00) 44(44.00)
    年龄(岁) 64.58 ± 6.73 63.61 ± 6.43 0.737 0.463
    类型
     心血管疾病 24(24.00) 23(23.00) 1.307 0.253
     脑血管意外致瘫痪 13(13.00) 11(11.00)
     恶性肿瘤 41(41.00) 43(43.00)
     脓毒症 22(22.00) 23(23.00)
    文化程度
    0.183

    0.669
     中学或中专 55(55.00) 58(58.00)
     专科及以上 45(45.00) 42(42.00)
    家属文化程度
     中学或中专 64(64.00) 62(62.00) 0.086 0.77
     专科及以上 36(36.00) 38(38.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不可治愈的慢性病、恶性肿瘤等疾病;(2)疾病发展已达终末期,预计生存时间 < 6月,实际寿命 > 4周,卡氏评分≤70分 [9];(2)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可理解相关问卷内容;(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知情同意书;(4)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无中途退出的病例。

    排除标准:(1)处于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疾病急性期;(2)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症等基础治疗,同时展开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建立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并实施干预:(1)建立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对应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组长,组员包括主治医师、心理医师、安宁疗护联络护士、营养师各5名。每位组员工作年限均 > 3a;(2)团队培训内容包括安宁疗护方法、内容、护患沟通技巧等,具体内容根据国外安宁疗护的培训模式开展。医师负责治疗方案的制定、审核;心理医师负责提供心理支持、咨询;护理人员负责遵循医嘱展开护理操作。依据《安宁疗护实施指南》 [10],并检索相关文献,最终制定安宁疗护方案;(3)身体症状控制:①主治医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下达护理医嘱。例如终末期患者常伴有疼痛症状,则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1]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展开镇痛;②心理医师针对患者由于疼痛产生的负面情绪,指导其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深呼吸法等缓解;③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进食情况,向患者以及家属询问患者喜好,制定针对性营养食谱。如有必要,给予肠内营养素;(4)心理、社会支持干预:①心理医师依据终末期患者的心理阶段变化,展开针对性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尚未完成的愿望并在合理范围内帮助其尽量完成;指引其回忆过往美好事件等,消除负性情绪;②社会支持。心理治疗师关注家属情绪,聆听家属对于亲人逝去的态度,为家属讲解“安详而逝”理念,为其讲解创伤性抢救操作对终末期患者造成的痛苦,并使其明白此类操作对延长患者生命意义不大。终末期患者家属由于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的痛苦,常导致心理障碍、精神创伤,易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心理治疗师指导家属合理发泄负面情绪,展开心理干预,引导家属以正确心态面对亲人离世。待家属情绪相对稳定后,鼓励其参与到安宁疗护中,并开放探视,使患者尽可能得到亲友的陪伴;③灵性干预。心理医师联合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展开死亡教育。结合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了解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实用心理暗示、积极引导等措施,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降低恐惧感。

    1.3.1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评分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QOL评分水平差异及变化情况。评估量表为QOL-30,评分水平更高,预示该项下的QOL水平更高[12]

    1.3.2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9]

    1.3.3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术前由同一名临床营养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总分 = 年龄调整分数 + 营养分数 + 疾病严重度分数[13]

    1.3.4   症状困扰情况

    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ESAS通过视觉模拟法计分,0分表示无症状,10分表示症状极为严重[14]

    1.3.5   姑息行为功能表

    (palliative performance scale,PPS) 在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15](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涵盖活动能力、活动及疾病临床表现、自我照顾能力、摄食能力、意识状态等方面。其评分从0%至100%,以10%递增。

    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 $ \bar{x} \pm s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见 表2

    表  2  2组临床指标 [( $ \bar{x} \pm s $),分]
    Table  2.  Clinical indexes of two groups [( $ \bar{x} \pm s$),points]
    指标 评价时间 对照组(n = 100) 研究组(n = 100) t P
    QOL
    躯体功能 干预前 52.47 ± 8.64 52.34 ± 7.74 0.112 0.911
    干预后 61.63 ± 7.16* 70.47 ± 8.91* −7.734 < 0.001 *
    情绪功能 干预前 52.46 ± 6.38 52.92 ± 6.51 −0.505 0.614
    干预后 63.61 ± 7.12* 70.14 ± 7.69* −6.231 < 0.001 *
    社会功能 干预前 50.87 ± 4.32 50.46 ± 3.64 0.726 0.469
    干预后 61.11 ± 5.34* 79.92 ± 5.01* −25.689 < 0.001 *
    呕吐恶心 干预前 52.30 ± 8.64 52.16 ± 8.94 0.113 0.91
    干预后 54.19 ± 8.21* 81.13 ± 8.27* −23.118 < 0.001 *
    ESAS
    干预前 7.67 ± 1.49 7.68 ± 1.35 −0.05 0.96
    干预后 5.87 ± 1.37* 3.64 ± 0.72* 14.409 < 0.001 *
    NRS-2002
    干预前 3.64 ± 1.58 3.71 ± 1.61 −0.31 0.757
    干预后 3.01 ± 0.12* 2.15 ± 0.22* 4.318 < 0.001 *
    VAS
    干预前 8.34 ± 1.28 8.34 ± 1.24 0.0 1.0
    干预后 6.27 ± 1.03* 4.11 ± 1.06* 14.614 < 0.001 *
      与干预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观察组的行动状态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 表3

    表  3  对比组间PPS评分 [n(%)]
    Table  3.  PPS score between comparison groups [n(%)]
    组别 n 90%~100% 70%~80% 50%~60% 10%~40% 行动状态正常率
    对照组 100 46(46.00) 38(38.00) 16(16.00) 0(0.00) 46(46.00)
    研究组 100 52(52.00) 44(44.00) 4(4.00) 0(0.00) 52(52.00)
    χ2 3.241
    P < 0.001 *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终末期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已经无法治愈,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其不仅承受着严重的机体损伤,常伴有疼痛症状,活动能力减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7, 16]。患者家属由于亲人即将离世,也存在严重心理应激情况,处于焦虑、痛苦情绪中,难以保证正常的生活、工作。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终末期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医疗重心愈加侧重于人文关怀,如何提升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疏导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引起了临床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7]。安宁疗护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照顾模式,旨在缓解终末期患者的痛苦感,使其在较为安详的状态下去世[18]。本次研究通过建设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探究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行动状态正常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营养状态评分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证明通过建设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如下:(1)许多终末期患者以及家属,均不愿接受患者已处于终末期的事实,因此要求医师尽力展开各项治疗操作 [19]。但是,多数治疗操作为有创操作,患者会承受较大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而通过建设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可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心理干预,使其尽量接受患者即将离世的事实,并了解过度治疗不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还会徒增痛苦[20];(2)医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展开动态评估,并针对性的调整镇痛方案;心理医师开展心理疗护并采取注意力转移法等,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积极配合镇痛方案,最大程度地帮助提升疼痛控制水平[21];(3)通过社交干预,开放亲友探视,可提升患者社会支持感,使患者心灵需求得到满足,激发相关潜力以及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家属与终末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如家属表现出强烈的悲伤情绪,会增加患者的恐惧与悲伤。而心理医师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正确看待亲人离世,除可改善减轻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外,还可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不安感[22-23];(4)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中的营养治疗师、医师,通过多方面的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较为科学、具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降低患者的营养风险,使患者可较为舒适的度过最后阶段[24]。现阶段,国外针对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多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的主观评价,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安宁疗护团队,根据每个成员的职能指定干预方案,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根据每位患者的特异性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使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每位团队成员均明确职能、明确协作内容、合作方向,形成系统、有效、可操作、可行性强、推行身、心、社、灵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全人照护,按职分配,按需给予,并未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建设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并对终末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升生活质量。

  • 表  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 \bar x \pm s$)/n(%)]

    Table  1.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 $ \bar x \pm s$)/n(%)]

    项目 对照组(n=100) 研究组(n=100) t/χ2 P
    性别
     男 59(59.00) 56(56.00) 0.184 0.668
     女 41(41.00) 44(44.00)
    年龄(岁) 64.58 ± 6.73 63.61 ± 6.43 0.737 0.463
    类型
     心血管疾病 24(24.00) 23(23.00) 1.307 0.253
     脑血管意外致瘫痪 13(13.00) 11(11.00)
     恶性肿瘤 41(41.00) 43(43.00)
     脓毒症 22(22.00) 23(23.00)
    文化程度
    0.183

    0.669
     中学或中专 55(55.00) 58(58.00)
     专科及以上 45(45.00) 42(42.00)
    家属文化程度
     中学或中专 64(64.00) 62(62.00) 0.086 0.77
     专科及以上 36(36.00) 38(38.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临床指标 [( $ \bar{x} \pm s $),分]

    Table  2.   Clinical indexes of two groups [( $ \bar{x} \pm s$),points]

    指标 评价时间 对照组(n = 100) 研究组(n = 100) t P
    QOL
    躯体功能 干预前 52.47 ± 8.64 52.34 ± 7.74 0.112 0.911
    干预后 61.63 ± 7.16* 70.47 ± 8.91* −7.734 < 0.001 *
    情绪功能 干预前 52.46 ± 6.38 52.92 ± 6.51 −0.505 0.614
    干预后 63.61 ± 7.12* 70.14 ± 7.69* −6.231 < 0.001 *
    社会功能 干预前 50.87 ± 4.32 50.46 ± 3.64 0.726 0.469
    干预后 61.11 ± 5.34* 79.92 ± 5.01* −25.689 < 0.001 *
    呕吐恶心 干预前 52.30 ± 8.64 52.16 ± 8.94 0.113 0.91
    干预后 54.19 ± 8.21* 81.13 ± 8.27* −23.118 < 0.001 *
    ESAS
    干预前 7.67 ± 1.49 7.68 ± 1.35 −0.05 0.96
    干预后 5.87 ± 1.37* 3.64 ± 0.72* 14.409 < 0.001 *
    NRS-2002
    干预前 3.64 ± 1.58 3.71 ± 1.61 −0.31 0.757
    干预后 3.01 ± 0.12* 2.15 ± 0.22* 4.318 < 0.001 *
    VAS
    干预前 8.34 ± 1.28 8.34 ± 1.24 0.0 1.0
    干预后 6.27 ± 1.03* 4.11 ± 1.06* 14.614 < 0.001 *
      与干预前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对比组间PPS评分 [n(%)]

    Table  3.   PPS score between comparison groups [n(%)]

    组别 n 90%~100% 70%~80% 50%~60% 10%~40% 行动状态正常率
    对照组 100 46(46.00) 38(38.00) 16(16.00) 0(0.00) 46(46.00)
    研究组 100 52(52.00) 44(44.00) 4(4.00) 0(0.00) 52(52.00)
    χ2 3.241
    P < 0.001 *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周婉琼,宋美璇,李雪梅,等.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老年患者卒中后疲劳与心理弹性相关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6):499-504,515.
    [2] 尹玲茜,王静静,刘祚燕.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联合半结构化心理干预对PSD患者及照护者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21,50(23):4048-4052.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21.23.019
    [3] 李曼. 我国农村老年人生命终末期的居住安排与健康研究——来自CLHLS 1998-2014年的证据[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79-87.
    [4] 刘洁明,何丽君,徐思思,等. 关于预嘱尊严死的认知和接受度调查 ——以lCU终末期患者家属为例[J]. 卫生软科学,2018,32(11):67-70. doi: 10.3969/j.issn.1003-2800.2018.11.015
    [5] Pan H,Su J,Zhao T,et al. Effect of hospice car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cor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J].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1,13(5):5322-5328.
    [6] 李娟,张伟,董艳芳,等.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自尊感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0):2259-2262,2266. 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1.20.021
    [7] 曾敏婕,张梦游,刘敏,等. 长沙某三甲医院消化道终末期癌症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GLIM)患病率横断面调查[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1,29(5):275-280. doi: 10.3760/cma.j.cn115822-20210601-00124
    [8] Lee B,Sharon W,Cooper S G. Advanced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hospice care: The need for high level care coordina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2020,36(9):812-814.
    [9] 吴玉苗,奉典旭,施永兴,等.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实践与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19,19(6):811-81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9.06.003
    [10] 梅思娟,余娟,杨丽华,等. 临床护士《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践行行为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9,34(10):84-86.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10.084
    [11] Crellin D J,Harrison D,N Santamaria,et al.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pplied by an observer to assess procedural pai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21,59(10):89-95.
    [12] 叶晓丹,王小忠,许选,等. 内窥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对食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学装备,2022,19(5):125-128.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22.05.027
    [13] 秦振乾,芮桦,袁雪峰,等.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在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快速康复方案可行性中的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3):4123-4127. doi: 10.3969/j.issn.1672-4992.2020.23.023
    [14] 郑立萍,张淑香,何瑞仙,等. 埃德蒙顿量表在癌症患者症状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4):578-581.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04.035
    [15] 张伟,费朝廷,朱冬梅,等. 基于姑息性表现量表的肿瘤晚期病人3个月生存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J]. 护理研究,2021,35(14):2468-2471.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1.14.005
    [16] 高艳凤,高博,赵慧. 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及心理干预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18-21.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9.05.008
    [17] Dumaine C S,Ravani P,Parmar M K,et al. In-center nocturnal hemodialysis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ournal of Nephrology,2021,35(1):245-253.
    [18] 武艳,孙丽美,姬艳博,等.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综合医院安宁疗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5):360-364. doi: 10.3760/cma.j.cn211501-20210310-00700
    [19] 胡扬帆,彭雪兰,赵娟娟. 癌症生命末期照护家属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评价[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4):42-44,48.
    [20] 林甜甜,衣沈妮,赵凌燕.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老年呼吸慢病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21,20(1):20-25.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21.01.004
    [21] 李扬,李玲,潘瑞红,等. 终末期肾病患者家属对生前预嘱态度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5):37-40.
    [22] 刘英,张小红,王莎,等. 基于"千聊live"的死亡教育培训对急诊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和死亡态度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3,37(5):922-925.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5.030
    [23] 韩知浩,马小琴. 癌症晚期患者代理决策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2):2785-2792.
    [24] 丁欣芸,刘学盛,霍原.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持续性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2):136-140,147.
  • [1] 裴瑶瑶, 许章英, 肖炜, 黎秀贤, 胡婷婷.  希望水平在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50114
    [2] 沈仕俊, 尹亚梅, 宋莉, 向春明, 李恒.  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3] 陶映壁, 翟秋菊, 马思佳, 张明珠.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027
    [4] 马文妮, 冯雯娟, 马子林, 范咏诗, 马懿, 黄英.  自我管理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530
    [5] 董勇, 杨娇, 蔡帅中, 苏艳, 杨海银, 杨诗瑶, 朱悦熙, 关琼瑶.  护生安宁疗护认知能力水平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130
    [6] 张云惠, 孙杨, 贺谢巧, 陶德智, 罗发梦, 张海燕.  叙事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810
    [7] 吴江, 代水芬, 刘琴, 杨寿涛, 张江, 杨娇, 关琼瑶.  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实施营养临床护理路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510
    [8] 金铭, 岑梅, 赵丽静.  MDT驱动下的路径式SME对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1125
    [9] 皮静虹, 付欣桐, 陈俊宇, 陈文敏, 张娟, 缪永萍, 周开秀.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CABG延续护理实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39
    [10] 陈华英, 王维, 刘宝玲, 包艳, 胡蕾.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605
    [11] 吴江, 费严焰, 代水芬, 杨莉, 周倩, 张玲, 石涛.  规范化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728
    [12] 郑锦红.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喂养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党艳艳.  奥瑞姆自理理论对老年糖尿病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池秀平.  全程优质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林忠菊.  集束化护理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及疼痛的护理效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周贵.  HIV/AIDS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中的生命质量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杨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杨倩蓉.  原位膀胱替代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吴安玥.  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武江海.  自身缺氧状态认识的提高对COPD患者吸氧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7)

    1. 周洁婷,姚梅梅. 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能力提升及实现路径研究进展. 中国乡村医药. 2025(06): 68-70 . 百度学术
    2. 李云容,王甜甜,羊波,张柳柳,智晓旭,赵云. 肿瘤患者安宁疗护营养治疗的证据总结.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5(01): 60-67 . 百度学术
    3. 孙也龙. 论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权及其法律保障原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3): 172-178 . 百度学术
    4. 梅枚,刘小敏,陈燕.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安宁疗护模式在区县级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调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21): 3702-3705 . 百度学术
    5. 徐萍,张淼淼,闫荣,张德发. 终末期患者非正式照护者死亡素养的研究进展. 护士进修杂志. 2024(23): 2531-2536 . 百度学术
    6. 陈华,王萍,邵春萍,沈晔,马文娟. 多学科团队主导下的临床路径在安宁疗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04): 651-655 . 百度学术
    7. 刘海琴,杨艳琴,陈婷,陈蓝宝. 多学科安宁疗护专业团队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研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27): 108-11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7
  • HTML全文浏览量:  781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2
  • 刊出日期:  2023-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