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肺脏超声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精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尹丽娟 宝凌云 王芳 袁媛

尹丽娟, 宝凌云, 王芳, 袁媛. 肺脏超声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精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0): 202-2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2
引用本文: 尹丽娟, 宝凌云, 王芳, 袁媛. 肺脏超声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精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0): 202-2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2
Lijuan YIN, Lingyun BAO, Fang WANG, Yuan YUAN.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Ultrasound Dynamic Monitoring in Precise Nursing of Severe Neonatal Pneumoni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0): 202-2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2
Citation: Lijuan YIN, Lingyun BAO, Fang WANG, Yuan YUAN.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Ultrasound Dynamic Monitoring in Precise Nursing of Severe Neonatal Pneumonia[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0): 202-206.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2

肺脏超声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精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2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3J0382);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22-14-04-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尹丽娟(1980~),女,云南昆明人,医学学士,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袁媛,E-mail: yuanyuan@etyy.cn

  • 中图分类号: R722.6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Ultrasound Dynamic Monitoring in Precise Nursing of Severe Neonatal Pneumonia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脏超声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肺实变精准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科室诊断有重症肺炎的新生儿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床旁超声的动态监测,并对超声发现的肺实变施以精准化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儿临床呼吸道症状消失的时间、危重症病例呼吸机撤机时间、平均住院日。   结果   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下施以精准化护理措施的肺实变患儿在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日、危重病例撤机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 (P < 0.05)。   结论   肺脏超声能动态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肺部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病变的严重程度,对肺部病变部位施以精准化护理措施后,可以及时了解干预后的效果,并指导下一步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新生儿重症肺炎在床旁超声的监测下发现常合并肺实变[1-2]。新生儿肺实变使患儿处于持续低氧状态、进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3-5]。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氧疗、机械通气,恰当的抗生素的使用等治疗固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合适的护理措施也对重症肺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8]。在常规的重症肺炎护理中,所有患儿无论肺部病变程度、性质如何,均给以固定时间间隔的翻身、拍背、吸痰等措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9-10]。但由于新生儿气道清洁能力不足,自主活动能力差,常规护理往往收效甚微[11-12]。因此,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肺炎并肺实变的疗效,需要制定针对不同肺部病变性质的精准护理措施[13]。随着肺脏超声在新生儿领域的广泛应用,该技术为新生儿重症肺炎并肺实变的精准护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缩短病程和提高疗效有重要价值。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该研究获得了昆明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2-03-130-K01)。纳入标准:新生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符合第5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诊断标准;患儿除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外,合并明显呼吸困难或循环不稳定者定义为重症肺炎[14]。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疾病;(2)确诊脓毒血症;(3)放弃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男 13 例,女 17例;年龄中位数1.5(8.0,18.5 ) d;体重中位数3.2(2.6,3.8 )kg;胎龄中位数38.5(36.8,40.3)周;剖宫产14例,阴道分娩16例;均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其中机械通气者12例(40%),普通吸氧者18例(60%)。 对照组患儿男 12例,女18例;年龄中位数11( 8.0,21.3) d;体重中位数3.0( 2.5,3.7) kg;胎龄中位数39(37,40)周;剖宫产 10例,阴道分娩 20例;均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其中机械通气者10例(30%),普通吸氧者20例(70%)。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1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M(P25,P75)/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M(P25,P75)/n(%)]
    组别 胎龄(周) 日龄(d) 体重(kg) 咳嗽 腹胀 心衰 休克 中毒性脑病 机械通气
    研究组 38.5(36.8,40.3) 11.5
    (8.0,18.5 )
    3.2
    (2.6,3.8 )
    30
    (100)
    6(20) 10(30) 13(43) 2(7) 18(60)
    对照组 39
    (37,40)
    11
    ( 8.0,21.3)
    3.0
    ( 2.5,3.7)
    30
    (100)
    8(27) 12(40 11(37) 1(3) 20(66)
    Z/χ2 −0.630 −0.220 −0.430 0.570 0.640 0.490 0.680
    P 0.530 0.824 0.667 0.678 0.584 0.801 0.43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儿均采取普通吸氧或机械通气、抗感染、雾化、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清洁、常规口、脐、臀、皮肤护理,发热者及时降温处理,施与袋鼠式护理;(2)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根据痰多少给予相应频次的吸痰。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使用床旁超声检查肺脏2~4次,根据超声发现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超声提示肺实变征象,见图1:实变面积较大时予纤维支气管镜下或气管插管下肺泡灌洗术;实变局限于胸膜线下,呈虫蚀样改变时以叩背、机械振动、手法震颤以及吸痰为主,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排痰,扣背、机械振动、手法震颤等措施位置主要为实变区域,并将患儿体位管理为实变对侧卧位为主。(2)超声提示肺间质综合征征象,见图2:予固定时间翻身,不常规行拍背吸痰。

    图  1  肺实变征象
    Figure  1.  Signs of lung consolidation
    图  2  肺间质综合征
    Figure  2.  Pulmonary interstitial syndrome

    (1)接受机械通气的患儿撤离呼吸机的时间;(2)接受普通给氧的患儿停氧的时间;(3)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少吃少动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4)住院时间。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 $\bar x \pm s $)表示,2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比较;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即MP25,P75)表示,2组间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s signed rank)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显示肺炎征象,包括胸膜线下虫蚀样改变、实变位置深、至少累及2个肋间,胸腔积液、肺不张和支气管充液征,且以累及2个以上肋间以上的深度实变为主,多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提示重症肺炎的患儿肺脏感染重,渗出液多,存在因炎性分泌物导致的中小气道堵塞。2组超声图像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2

    表  2  2组超声图像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ultrasound images [n(%)]
    组别 实变范围 胸腔积液 肺不张 支气管
    充液征
    虫蚀样 深,累及2个及
    以上肋间
    对照组 8(27) 22(73) 19(63) 5(17) 30(100)
    研究组 6(20) 24(80) 22(73) 4(13) 30(100)
    χ2 0.740 0.834 0.830 0.670
    P 0.564 0.681 0.632 0.54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少吃少动症状消失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8(6.5,10.0)d及(4.5,10.0)d,住院时间中位数10(8.0,11.0)d;对照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少吃少动症状消失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10.0,12.3)d及15(7.0,18.0)d,住院时间中位数14(12.0,15.3)d。研究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少吃少动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 0.05),见 表3

    表  3  2组临床征象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M(P25,P75),d]
    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miss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M(P25,P75),d]
    组别 临床症状消失 住院时间
    咳嗽咳痰 肺部啰音 少吃少动 腹胀 心衰 休克
    研究组 8
    (6.5,10.0)
    4
    (3.5,11.0
    7
    (4.5,10)
    3(1,5) 2(1,4) 3(1.5,5) 10(8.0,11.0)
    对照组 11
    (10.0,12.3)
    10
    (9,13)
    15
    (7,18)
    7(13,9) 5(2,7) 4(2,6) 14(12.0,15.3)
    Z −4.642 11.031 8.983 9.043 10.031 9.532 −5.642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组撤离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5(4.0,6.3)d,停氧时间中位数7(5.1,9.5)d;对照组撤离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8(6.0,9.3)d,停氧时间中位数10(8.0,12)d。研究组患儿撤离呼吸机或停氧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 0.05) ,见 表4

    表  4  2组撤离呼吸机或停氧时间比较[M(P25,P75),d]
    Table  4.  Comparison of extubation time or deaer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M(P25,P75),d]
    组别 撤离呼吸机 停氧
    研究组 5(4.0,6.3) 7(5.1,9.5)
    对照组 8(6.0,9.3) 10(8.0,12)
    Z −4.812 −4.674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新生儿肺实变好发部位与成人和儿童有很大差别 很少有报道新生儿肺实变的好发部位,成人和儿童重症肺炎时发生肺实变常见部位为肺下段,但新生儿发生肺实变的常见部位为脊柱两侧以及肩甲骨区域部位[15]。分析发现与体位有关,成人和儿童当患重症肺炎时,卧床期间,肺下段处于低位,而新生儿卧床期间,一般下肢处于卷曲状态,导致身体处于低位的部位为后备及胸廓段,由于重力的原因,痰液集聚在处于低位的肺段处,故存在新生儿肺实变的区域与成人和儿童不同。

    新生儿肺实变隐匿且治疗困难 新生儿实变区域多数在脊柱两侧及肩胛骨区域,床旁X-线片很难发现脊柱两侧细小的实变区,但在B超下能明显显示实变[16]。且该区域被骨组织覆盖,在治疗时考虑到施力后导致骨折的原因,导致在进行扣背、手法震颤等护理措施时力度不敢过大,加之震颤的穿透力在透过骨组织时会被大大的削弱,导致治疗效果相对差[17-19]。故发生在新生儿脊柱两侧及肩甲骨区域的肺实变精准护理的时间相对长方能有效。

    体位引流与儿童及成人差异较大 儿童和成年人建立翻身卡能明确左、右侧卧位以及俯卧位,这类人群能自主维持相应的体位;但新生儿除了俯卧有明确的更换体位外,达到完全的侧卧极为困难,新生儿不能自主维持任何体位,当新生儿处于俯卧位时,如果体位摆放不规范,可能会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20]。当新生儿摆放侧卧位时,因为新生儿本身处于卷曲状态,侧卧位不能完全实现,导致体位引流效果不如成人及儿童,所以在施以新生儿体位管理时,需要有相应的辅助支撑的用具方能提高体位管理的效果。

    床旁肺脏超声在新生儿肺实变临床诊断上有非常大的敏感性[21]。精准化护理措施在超声动态监视下能动态监测肺实变的治疗效果,但在精准化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医护协助极为重要,且治疗过程中力度的掌握、病情的监护极为重要。

  • 图  1  肺实变征象

    Figure  1.  Signs of lung consolidation

    图  2  肺间质综合征

    Figure  2.  Pulmonary interstitial syndrome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M(P25,P75)/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M(P25,P75)/n(%)]

    组别 胎龄(周) 日龄(d) 体重(kg) 咳嗽 腹胀 心衰 休克 中毒性脑病 机械通气
    研究组 38.5(36.8,40.3) 11.5
    (8.0,18.5 )
    3.2
    (2.6,3.8 )
    30
    (100)
    6(20) 10(30) 13(43) 2(7) 18(60)
    对照组 39
    (37,40)
    11
    ( 8.0,21.3)
    3.0
    ( 2.5,3.7)
    30
    (100)
    8(27) 12(40 11(37) 1(3) 20(66)
    Z/χ2 −0.630 −0.220 −0.430 0.570 0.640 0.490 0.680
    P 0.530 0.824 0.667 0.678 0.584 0.801 0.43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超声图像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ultrasound images [n(%)]

    组别 实变范围 胸腔积液 肺不张 支气管
    充液征
    虫蚀样 深,累及2个及
    以上肋间
    对照组 8(27) 22(73) 19(63) 5(17) 30(100)
    研究组 6(20) 24(80) 22(73) 4(13) 30(100)
    χ2 0.740 0.834 0.830 0.670
    P 0.564 0.681 0.632 0.547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临床征象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M(P25,P75),d]

    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miss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M(P25,P75),d]

    组别 临床症状消失 住院时间
    咳嗽咳痰 肺部啰音 少吃少动 腹胀 心衰 休克
    研究组 8
    (6.5,10.0)
    4
    (3.5,11.0
    7
    (4.5,10)
    3(1,5) 2(1,4) 3(1.5,5) 10(8.0,11.0)
    对照组 11
    (10.0,12.3)
    10
    (9,13)
    15
    (7,18)
    7(13,9) 5(2,7) 4(2,6) 14(12.0,15.3)
    Z −4.642 11.031 8.983 9.043 10.031 9.532 −5.642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撤离呼吸机或停氧时间比较[M(P25,P75),d]

    Table  4.   Comparison of extubation time or deaer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M(P25,P75),d]

    组别 撤离呼吸机 停氧
    研究组 5(4.0,6.3) 7(5.1,9.5)
    对照组 8(6.0,9.3) 10(8.0,12)
    Z −4.812 −4.674
    P < 0.001* <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谢静波,吴双彩,董艳利.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236-3238.
    [2] 高淑强,巨容,杨胜,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5(1):68-72.
    [3] 赵玉君. 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生命体征及复发率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2):1795-1797.
    [4] Mills T A,Wakasiaka S,Ayebare E,et al. Going viral - capacity strengthening in the context of pandemic(s)[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22,80(3):39-48.
    [5] 李小娟. 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对新生肺炎患儿肺功能及预后的 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7):2231-2233.
    [6] Karakul A,Doğan P,Gümüş İ,et al. What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nurses have experienced in COVID-19 pandemic in turkey[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22,36(1):77-85. doi: 10.1097/JPN.0000000000000633
    [7] 刘丽萍,苏然. 改良俯卧位排痰法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1):3917-3920.
    [8] Kostenzer J,Zimmermann L J I,Mader S. EFCNI COVID-19 zero separation collaborative group. zero separation: Infant and family-centred developmental care in times of COVID-19[J].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2022,6(1):7-8. doi: 10.1016/S2352-4642(21)00340-0
    [9] 李树娣,林绍东,罗秀英,等. 转变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2,43(2):549-551.
    [10] 兰海利,姜艳丽,连金利. 体位护理对肺炎新生儿痰液排出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1):136-138,141.
    [11] 尹丽娟,宝凌云,李玲,等.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护理干预及医院感染控制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6):178-180.
    [12] 丁晓薇,沐艳君,周漪晴. 转变体位护理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617-1620.
    [13] FuMei R,田亚丽,冯先琼,等. 精准护理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273-1275.
    [14]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01-408.
    [15] 刘松,叶依娜,石就家,等. 肺脏超声监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临床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2):34-35.
    [16] 邱如新,郭九叶,刘敬. 肺脏超声监测在新生儿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13-18.
    [17] 区晓珊,区晓芬,冯焕珍,等. 预警理念下的精细化管理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144-146.
    [18] Krishnamurthy G,Sahni R,Leone T,et al. Care of the COVID-19 exposed complex newborn infant[J]. Semin Perinatol,2020,44(7):151282. doi: 10.1016/j.semperi.2020.151282
    [19] Munyuzangabo M,Gaffey M F,Khalifa D S,et al. Deliver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conflict settings: A systematic review[J]. BMJ Glob Health,2021,5(Suppl 1):e003750. doi: 10.1136/bmjgh-2020-003750
    [20] 尹丽娟,宝凌云,姚静.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3):166-170.
    [21] 赵佳,臧国礼,陈仕宇,等. 肺脏超声与X线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重庆医学,2020,49(10):1627-1630.
  • [1] 胡霆, 王璐瑶, 梁静, 张静, 冷娇, 李秀芳.  新生儿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1226
    [2] 朱丽波, 许艳花,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415
    [3] 李美菊, 李文卓, 柳金玲, 杨莉, 朱明贤, 夏婧.  不同SBT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通气量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709
    [4] 王静, 唐莲芳, 顾美群, 许小艳, 余建华, 何山, 李紫薇, 毕凯, 刘丽巧, 赵琼, 米弘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1118
    [5] 张娴, 赵琳, 李艳红, 张俊涛, 赵梦茹.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29
    [6] 朱理佳, 马晓丹, 段江, 李檬, 黄永坤.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330
    [7] 杨慧波, 虞闰六, 缪勤, 刘德良.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尹丽娟, 宝凌云, 李玲, 袁媛.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护理干预及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封淑青, 秦黎, 刘燕, 杨筱芸, 曾明辉, 罗婷婷, 宗绍云.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高虹, 郭峻梅, 樊伟, 李雪娇, 易欣, 李杨芳, 左琼, 潘辰.  超声在高原地区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周玉娥.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高虹.  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床旁超声的应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杨晓玲.  NCPAP联和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及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陈泉东.  高危新生儿瞬态耳声发射4 734例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木英.  新生儿Rh溶血1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文勇.  彝族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诊治体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颅脑超声监测新生儿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160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王伟镇.  颅脑超声监测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60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颅脑超声监测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60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杨继英.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加载中
图(2)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220
  • PDF下载量:  1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31
  • 刊出日期:  2023-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