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of RBL Teaching Method 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研究的学习(research based learning ,RBL)这一新的教学法对医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以提高医学专业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方法 330名医学专业研究生参与研究,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n = 165)采用RBL教学方式的《科研基本素质培养》课程学习;对照组(n = 165)学生未参与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评价2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批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P < 0.001),实验组在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RBL教学方式课可提高医学专业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RBL), a new teaching method, 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Methods A total of 330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mong the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165) completed the course of “Cultivation of Basic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using RBL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165)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is course. Subsequently, a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higher total score i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score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five dimensions: seeking truth, analytical ability, confidence in critical thinking, curiosity, and cognitive maturity (P < 0.05). Conclusion The RBL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
Key words:
- RBL teaching method /
- Postgraduate students /
- Critical thinking
-
随着护理行业不断发展,护士高等教育兴起,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已占据重要地位。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事业的主力军,本科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1]。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实习期是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的阶段。研究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 team based learning,TBL)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及护理专业教学中,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2-3],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一话题或具体案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学习过程。TBL 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通过组成小组,教师制定学习要点,学生课前准备及课堂测试、小组测试,通过实践的应用来巩固和深化所要掌握的知识[4-5]。研究已经证实了PBL和TBL教学在调动护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的素养与技巧,提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效果[6-7],但2者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应用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整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实习阶段对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 = 35)与对照组(n = 35)。纳入标准: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昆明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 专升本学生;有精神病史;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研究方法
2组学生在实习期间均按照实习安排进行临床轮转、听讲座、完成病历、教学查房、小讲课、毕业论文等内容,其中,科研讲座包含2场,分别为护理论文撰写与科研基金申报和开题报告格式规范与论文撰写方法,于学生入院后第1个月内完成;论文指导采用导师制,导师经严格筛选培训后,由护理部安排每位导师全程指导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课题。
试验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TBL结合PBL的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训练,学生以自由组合方式组成5个科研训练小组,每组7名学生,并配备 1 名专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均是在本院临床工作的护理学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团结协作,在整个实习周期完成一轮训练。
1.2.1 选定主题,文献查阅及学习
(第1~4周)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后,共选出循证护理、人文关怀、围手术期护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深静脉置管护理5个核心科研主题,并提出问题:该主题有哪些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研究对象如何选择?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何种资料收集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目前存在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如何等?科研主题和问题通过学生科研小组微信群公布,由小组自行选定。小组成员选定主题后,进行任务细化和分配,组员根据分配的任务,通过文献数据库、提问等多种方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选取护理核心期刊上与5个主题相关的近3 a下载频率最高的文献,每个主题1篇,以小组为单位下载阅读,撰写读后感。
在此期间,本研究小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指导教师督促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并对学生在查阅文献和文章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线上主要通过学生科研小组微信群实现,线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1~2次面对面答疑实现。
1.2.2 团队收集资料与整合信息
(第 5~8 周)小组成员通过微信、腾讯会议、QQ建立在线讨论组,将查阅到的资料及信息共享,并进行资料整合和汇总,制作成幻灯片,指导老师提供及时的指导,并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1.2.3 团队成果展示与讨论
(第9周)小组展示团队成果,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围绕所选主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与临床有何联系、目前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小组成员的理解和思考。汇报结束后小组讨论和提问,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及时指导。最后,指导老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此部分在线下实施。
1.2.4 团队科研实训
(第10周至实习结束)以学生毕业论文科研选题为根据,对学生选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组织3次团队毕业课题分享与讨论,由团队成员分别就毕业课题的情况进行汇报,第1次(开题前)汇报的内容是毕业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计划,第2次(中期检查)汇报研究进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第3次(论文答辩前)汇报即预答辩,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每1次汇报完毕后小组讨论该同学毕业课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期间有本研究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全程参与。
1.3 评价指标
1.3.1 一般资料
包含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
1.3.2 科研能力
采用潘银河等[8]编制《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科研能力评分,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61,总分 Cronbach’sα系数为 0.769,重测信度为 0.902。本次研究测得此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7。量表共有 6个维度 30个条目,总分得分分为低等水平(0~40分)、中等水平(40~80 分)和高等水平(80~120分)3个层级。
1.3.3 创新效能感
采用由阳莉华[9]编制的《创新效能感量表》,包括4个维度(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敏感性)21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根本不可能”、“不可能”、“可能”、“很可能”、“完全可能”分别赋值1~5分,量表总分为21~105分,分数越高表明创新效能感越强。该量表内部一致Cronbach’s α系数为0.889。
1.3.4 昆明医科大学毕业论文评审、答辩评分表
该表分为论文评审(70分)和论文答辩(30分)2部分,由论文答辩专家根据学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及答辩情况给予评分。
1.4 资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组成员分别于进院时和离院时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量表、创新效能量表评估2组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并在论文答辩后收集2组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bar x \pm s $)表示,统计推断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组干预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比(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共纳入70名学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性别、年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居住地、是否是学生干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bar x \pm s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bar x \pm s $)]类别 试验组(n = 35) 对照组(n = 35) 统计量 P 性别 0.971 0.324 男 7(20.0) 4(11.0) 女 28(80.0) 31(89.0) 年龄 21.67 ± 0.93 21.77 ± 1.03 −0.596 0.553 英语水平 1.024 0.599 大学英语四级 21(60.0) 20(57.1. 大学英语六级 0(0.0) 1(2.9) 其他,如医护英语考试 14(40.0) 14(40.0) 计算机水平 0.850 0.356 初级 30(85.7 27(77.1) 二级 5(14.3) 8(22.9) 居住地 2.386 0.122 城市 8(22.9. 14(40.0) 农村 27(77.1) 21(60.0) 是否是学生干部 0.094 0.759 是 6(17.1) 7(20.0) 否 29(82.9) 28(80.0) 2.2 2组护生的科研能力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护生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除论文写作能力维度外,试验组护生科研能力总分及其他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护生干预后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护生干预后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稍有提高,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及科研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2组护生的科研能力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 \bar x \pm s $),scores]类别 试验组(n = 35) 对照组(n = 35) t P 问题发现能力 干预前 5.49 ± 2.02 5.77 ± 2.03 −0.590 0.557 干预后 7.8 ± 1.28 6.03 ± 1.01 6.421 < 0.001* t −5.727 −0.670 P < 0.001* 0.506 文献查阅能力 干预前 8.46 ± 3.89 8.97 ± 3.19 −0.604 0.548 干预后 13.06 ± 2.89 9.86 ± 1.72 5.632 < 0.001* t −5.615 −1.445 P < 0.001* 0.155 科研设计能力 干预前 6.91 ± 3.74 6.23 ± 3.22 0.822 0.414 干预后 11.34 ± 3.09 7.91 ± 1.34 6.031 < 0.001* t −5.399 −2.862 P < 0.001* 0.006* 科研实践能力 干预前 9.94 ± 4.51 10.23 ± 4.66 −0.261 0.795 干预后 14.06 ± 1.76 12.71 ± 2.73 2.445 0.017* t −5.025 −2.723 P < 0.001* 0.009* 资料处理能力 干预前 6.91 ± 4.5 6.89 ± 3.95 0.028 0.978 干预后 11.11 ± 3.16 7.8 ± 2.06 5.201 < 0.001* t −4.518 −1.214 P < 0.001* 0.230 论文写作能力 干预前 13.31 ± 7.25 13.51 ± 3.86 −0.144 0.886 干预后 16.29 ± 4.29 15.69 ± 2.15 0.739 0.463 t −2.086 −2.906 P 0.042* 0.005* 科研能力总分 干预前 51.03 ± 17.27 51.6 ± 13.27 −0.155 0.877 干预后 73.66 ± 9.45 60 ± 3.77 7.943 < 0.001* t −6.800 −3.602 P < 0.001* 0.001* *P < 0.05。 2.3 2组护生的创新效能感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护生创新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创新效能明显提升,总分和4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护生干预后创新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护生干预后创新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2组护生的创新效能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efficacy scores [($ \bar x \pm s $),scores]类别 试验组(n = 35) 对照组(n = 35) t P 灵活性 干预前 19.74 ± 3.33 19.54 ± 2.65 0.278 0.782 干预后 22.74 ± 2.86 20.51 ± 2.27 3.610 0.001* t −4.043 −1.648 P < 0.001* 0.104 独创性 干预前 15.54 ± 2.72 15.71 ± 2.66 −0.267 0.791 干预后 18.34 ± 2.2 16.03 ± 2.35 4.262 < 0.001* t −4.744 −0.524 P < 0.001* 0.602 流畅性 干预前 13.37 ± 2.49 13.4 ± 1.88 −0.054 0.957 干预后 16.06 ± 2.44 13.83 ± 1.87 4.292 < 0.001* t −4.564 −0.956 P < 0.001* 0.343 敏感性 干预前 20.11 ± 3.96 20.17 ± 3.28 −0.066 0.948 干预后 23.49 ± 2.8 21.06 ± 2.14 4.075 < 0.001* t −4.111 −1.339 P < 0.001* 0.186 创新效能总分 干预前 68.77 ± 11.79 68.83 ± 8.45 −0.023 0.981 干预后 80.63 ± 8.14 71.43 ± 6.29 5.290 < 0.001* t −4.898 −1.460 P < 0.001* 0.149 *P < 0.05。 2.4 2组护生毕业论文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毕业论文得分为(89.09±2.0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 4 2组护生毕业论文得分比较[($ \bar x \pm s $)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graduation thesis scores [($ \bar x \pm s $)scores]类别 毕业论文得分 t P 试验组(n = 35) 89.09 ± 2.03 16.487 < 0.001* 对照组(n = 35) 80.34 ± 2.39 *P < 0.05。 3. 讨论
3.1 TBL结合PBL应用于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TBL结合PBL的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训练后,试验组护生科研能力总分明显提升,总分和其他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采用TBL结合PBL在实习阶段对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首先,此次针对的研究对象是大四本科护生,已完成护理科研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但缺乏科研实践。因此本研究依据PBL和TBL的理论,选取热点科研主题,提出问题,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带着问题进行文献查阅,这样不仅让护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也帮助其在学习或工作中遇见难题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能去寻找理论依据,因此有效提高了护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其次,小组以文献为模板,阅读文献的同时学会科研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统计方法的运用等,帮助护生巩固科研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论。同时,小组通过围绕科研主题收集资料与整合信息,进行成果汇报展示,组间相互提问和讨论,指导老师总结的整个过程,提高了护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及创造性[5]。通过以毕业论文设计为目的团队科研实训,从选题到科研设计,从资料处理到论文写作,个人汇报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科研理论到科研实践的转变,因此护生的科研设计、科研实践、资料处理及论文写作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科研能力。这与陈昭琳[10]、艾婷婷[11]、林丽娜等[12]的研究一致。
此外,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毕业论文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试验组护生在科研训练中进一步巩固了科研知识和技能,因而更好的完成了毕业课题有关。但由于对照组护生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论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两组护生在干预后科研能力自评中论文写作能力这一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2 TBL结合PBL应用于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创新效能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创新效能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为更好的个性化的为患者提供健康照护和需求,需要培养护理科研创新人才[13-15]。护生是未来的护理工作者,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对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6]。而护理人才的培养也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共命运,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17-18]。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已在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已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处于人生中最活跃的阶段,通过实施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采取小组内互动式学习模式,赋予了护生在合作中共同处理问题的机会和能力,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设想和见解,并通过团队合作共享知识,积极探索求知,营造了浓郁的创新氛围。同时,通过训练,帮助学生临床实习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让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加速护生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的转化[19],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创新效能。
TBL结合PBL的科研训练是一种有效且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实习阶段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效能。但由于研究时间及人力的限制,本研究尚未涉及在校未进行实习的护生,且样本量较小,今后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和调查,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表 1 课程教学环节设置
Table 1. Teaching design
分组 课前 课中 课后 汇报组 1.精读汇报文献 1.汇报文献 1.制作成组文献思维导图
2.形成纸质文献阅读报告2.小组讨论、准备课堂汇报 2.回答其他组提问 提问组 1.阅读汇报组精读文献 1.向汇报组提问 2.准备文献相关的问题 2.判断汇报组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教师 1.挑选精读文献 1.对汇报组的回答进行补充 评价学生思维导图和纸质文献报告 2.指导汇报组文献阅读 2.解读文献 表 2 批判性思维水平统计分析(
$\bar x \pm s $ )Table 2. The analysis of critical thinking level (
$\bar x \pm s $ )指标 对照组
(n = 165)实验组
(n = 165)F P 寻找真相 37.91 ± 6.57 39.63 ± 6.67 7.410 0.007** 开放思想 35.52 ± 7.39 36.44 ± 8.37 1.510 0.220 分析能力 40.37 ± 7.49 42.58 ± 6.84 10.359 0.001** 系统化能力 38.84 ± 7.24 39.86 ± 7.02 2.255 0.134 批判思维
的自信心38.86 ± 7.23 40.82 ± 8.34 6.898 0.009** 求知欲 41.02 ± 8.83 43.01 ± 7.40 6.543 0.011* 认知成熟度 36.00 ± 7.86 37.72 ± 9.33 4.362 0.037* 批判性思维总分 268.51 ± 37.02 280.06 ± 35.01 11.249 < 0.001*** *P < 0.05,**P < 0.01,***P < 0.001。 表 3 实验组与对照组阅读专业文献情况[n(%)]
Table 3. Comparison of literature reading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指数 对照组 实验组 阅读专业文献数量 3~4篇/周 27(16.56) 46(27.88) 1~2篇/周 81(49.09) 68(42.2) 1~2篇/月 57(34.55) 51(30.91) < 10篇/a 0(0.00) 0(0.00) < 5篇/a 0(0.00) 0(0.00) 精度文献部分 关键词 7(4.24) 6(3.64) 摘要 83(50.30) 59(35.76) 材料与方法 34(20.61) 28(16.97) 讨论 31(18.79) 44(26.67) 全文 10(6.06) 34(20.61) 表 4 实验组与对照组阅读专业文献统计分析(
$\bar x \pm s $ )Table 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iterature reading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bar x \pm s $ )指标 对照组
(n = 165)实验组
(n = 165)F P 阅读专业文献数 66.84 ± 55.69 80.47 ± 65.54 4.222 0.041* *P < 0.05。 -
[1] Facione P.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Delphi Report)[M]. Millbrae, CA: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1-19. [2] Taube K T.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disposition as factors of performance on a written critical thinking test[J].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7,46(2):129-164. [3] Facione N C,Facione P A,Sanchez C 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as a measure of competent clinical judg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4,33(8):345-350. doi: 10.3928/0148-4834-19941001-05 [4] Elaine Simpson R,Mary Courtney R.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Literatur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2,8(2):89-98. doi: 10.1046/j.1440-172x.2002.00340.x [5] Siegel H. What are thinking dispositions?[J]. Educational Theory,1999,49(2):207-221. doi: 10.1111/j.1741-5446.1999.00207.x [6] Wilson B A. The effect of a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urse on students’ disposition to think critically[J]. Delta Pi Epsilon Journal,2003(45):118-132. [7] 侯秀芳,王栋,陈顺通. 创新时代下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四维思维审视[J]. 大学教育,2023,(3):59-61. [8] 王春燕,曹靖玮,王菲,等. 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继续教育,2023,15(10):37-41. [9] 罗丽娅. 高校研究型教学理论与方法[M].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优先公司, 2020: 25-32. [10] Marcia C L,Erin P,Anne B,et al.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J]. Science,2015,347(6222):627-633. [11] 刘学东,袁靖宇. 美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2018,32(9):44-50. [12] 闫哲,郑沁. 浅谈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及现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34(10):4-5. [13]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14] 龙庭凤,沈丽达,赵敏,等. 医学生评判性思维现状调查[J]. 中国医药学,2015,5(4):118-121,131. [15] 李秀秀. 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16] 韩仰, 冯丹丹, 周艳, 等.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新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J] 基础医学教育, 2022, 24(4): 304-308. [17] 肖海丰. 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 科教文汇,2022,17(8):5-7. 期刊类型引用(1)
1. 吴林丽,鲍林春,李万林,华东,冯宁. 贵州黔西南州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维生素D缺乏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医药. 2025(01): 81-8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