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针刀疗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刘亚南 杨双 彭煜航 陈静 徐世莲

刘亚南, 杨双, 彭煜航, 陈静, 徐世莲. 针刀疗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0): 33-3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9
引用本文: 刘亚南, 杨双, 彭煜航, 陈静, 徐世莲. 针刀疗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10): 33-3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9
Yanan LIU, Shuang YANG, Yuhang PENG, Jing CHEN, Shilian XU. Analgesic Effect of Needle-knife Therapy o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0): 33-3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9
Citation: Yanan LIU, Shuang YANG, Yuhang PENG, Jing CHEN, Shilian XU. Analgesic Effect of Needle-knife Therapy o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4(10): 33-38.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9

针刀疗法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10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C 8216022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亚南(1994~),女,山东昌邑人,医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镇痛作用机制科学研究工作

    徐世莲,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现任教于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2014年获“红云园丁”奖;2018年获“昆明医科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教师”奖;先后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昆明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指导青年教师获“昆明医科大学全英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从事生理学科学及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云南省基础研究基金2项、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项目4项、昆明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以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

    通讯作者:

    陈静, E-mail:1171410520@qq.com

    徐世莲, E-mail:xushilian@kmm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338.3

Analgesic Effect of Needle-knife Therapy o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

  •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刀疗法对坐骨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为针刀治疗神经痛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热板测痛仪(Hot-plate)测定伤害性热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和压力测痛仪(Randal Selitto)测定压力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阈值(hindpaw withdrawal threshold,HWT)作为判断痛阈的指标。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构建神经痛大鼠模型,将CC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的痛阈。CCI大鼠随机分为吗啡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和针刀治疗组(针刀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痛阈的改变。  结果  与结扎前比较,左侧坐骨神经结扎后10 d(HWL:P < 0.01,P < 0.01;HWT:P < 0.001,P < 0.001)、20 d(HWL:P < 0.001,P < 0.001;HWT:P < 0.001,P < 0.001)和30 d(HWL:P < 0.001,P < 0.05;HWT:P < 0.001,P < 0.001)引起大鼠双侧HWL和HWT 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大鼠的HWL(P < 0.001;P < 0.001)和HWT(P < 0.001;P < 0.001)均显著延长;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大鼠的HWL(P < 0.001;P < 0.001)和HWT(P < 0.001;P < 0.001)也显著延长。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吗啡组比较,针刀组对神经痛的镇痛作用稳定,且持续时间长,而皮下注射吗啡组在注射后20~180 min时,镇痛作用显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镇痛作用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  结论  针刀干预对CCI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吗啡镇痛作用比较,针刀治疗神经痛的作用稳定且持久。
  •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受精卵着床的能力,对于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1]。传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宫腔镜检查、活体组织学检查,但传统方法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入侵性,而且在准确性与可靠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23]。超声检查评估作为1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其具有实时、动态、可以重复观察的优点,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结构和血流状态[4]。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已经成为评估辅助生殖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手段[56]。大量研究表明[7],利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对辅助生殖者的子宫内膜类型、血流分型、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等参数进行评估,以准确预测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因此,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对于这些参数的评估标准尚未统一,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89]。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22 年 4月至2023 年6 月106 例拟行辅助生殖者,通过对比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数据,探讨子宫内膜形态、容积与血流参数以及妊娠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辅助生殖决策依据,评估子宫动脉和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中的作用。

    选取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22 年4 月至2023 年6 月106 例拟行辅助生殖者,在妊娠前均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测,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n = 48 )和未妊娠组(n = 58 )。纳入标准[10]:(1)年龄24~49 岁,拟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患者;(2)月经周期1~47 d;(3)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4)无生殖系统肿瘤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疾病;(5)无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疾病等影响生育的疾病。排除标准[11]:(1)生殖道炎性、出血性疾病以及存在宫腔宫颈粘连情况者;(2)子宫内膜出现息肉、粘膜下肌瘤或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畸形情况者;(3)甲状腺功能异常状况者;(4)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以及存在卵巢早衰情况者;(5)免疫性不孕症者;(6)精神系统疾病者。本研究已获得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会批准(2022-04-32),且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已签署。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仪器型号:GE Voluson E10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设置探头频率(6~10 MHz之间)、脉冲频率(0.6 kHz)扫查角度(180° )、颜色质量等参数,以确保获取清晰的子宫内膜图像。患者排空膀胱并保持膀胱截石位,并确保探头消毒干净,探头顶端应用一次性用超声隔离套,将阴道超声 探头缓慢置入患者阴道内,直至后穹窿处,观察子宫、附件区与盆腔的情况,记录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厚度;启动三维成像模式,获取子宫内膜的三维重建图像。实时记录并存储所有获取的超声图像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1)记录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类型,A型:子宫内膜三线征清晰,子宫腔内中线回声明显,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之间有强回声的子宫蜕膜基质,呈“三明治”结构;B型: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分界线变得模糊,子宫腔内中线回声不清或消失;C型:子宫内膜回声与子宫肌层回声相似,无明显的子宫内膜中线回声;子宫内膜血流分型:Ⅰ级表示子宫内膜内未见血流信号,Ⅱ级表示子宫内膜内可见点状或小条状血流信号,Ⅲ级表示子宫内膜内可见丰富的螺旋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容积: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设备,借助三维成像,使用VOCAL分析软件(模式:手动勾画),切面间为30度进行勾画,计算出子宫内膜容积。(2)记录子宫内膜指标以及内膜下血流参数,涵盖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化指数(VI)与血管-血流指数(VFI)指标,应用直方图分析软件,获取血流参数信息,选择内膜下区域厚度1 mm,取得内膜下VI、FI、VFI数值,对每个指标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后均取平均值,共测量3 次。

    应用SPSS22.0实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bar x \pm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组在年龄、BMI、不孕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  1  2组一般资料比较[($\bar x \pm s $)/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 \pm s $)/n(%)]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 BMI(kg/m2 不孕类型
    原发性不孕 继发性不孕 不明原因不孕
    妊娠组 48 30.7±6.1 21.65±2.56 33(68.75) 13(27.08) 2(4.17)
    未妊娠组 58 32.5±5.6 22.07±2.35 41(70.69%) 14(24.14) 3(5.17)
    t/χ2 / 1.387 1.194 1.176
    P / 0.170 0.235 0.91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妊娠组中,子宫内膜类型以A型为主,占比达58.33 %,B型与C型分别占比为22.92 %、18.75 %;未妊娠组中,A型子宫内膜类型占比32.76 %,但B型与C型子宫内膜的分布相对均衡,占比分别为31.03 %、36.21 %;妊娠组子宫内膜容积大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  2  2 组子宫内膜类型、血流分型分布及容积情况比较[($\bar x \pm s $)/n(%)]
    Table  2.  Comparison of endometrial types,blood flow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 \pm s $)/n(%)]
    组别n子宫内膜类型
    子宫内膜血流分型
    子宫内膜容积(mL)
    A型B型C型Ⅰ级Ⅱ级Ⅲ级
    妊娠组4828(58.33)11(22.92)9(18.75)5(10.42)14(29.17)29(60.42)3.52±1.31
    未妊娠组5819(32.76)18(31.03)21(36.21)27(46.55)16(27.59)15(25.86)0.86±1.12
    χ2/t/6.2656.4574.962
    P/0.043*0.039*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妊娠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为A、B、C妊娠率分别为59.57 %(28/47)、37.93 %(11/29)、30.00 %(9/30),A型妊娠率明显高于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00,P = 0.043);其中,A型与B型、B型与C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95、0.039,P = 0.775、0.840)。

    妊娠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为Ⅰ级、Ⅱ级、Ⅲ级妊娠率分别为15.63 %(5/32)、46.67 %(14/30)、65.91 %(29/44),Ⅲ级妊娠率明显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518,P = 0.001);其中,Ⅲ级与Ⅱ级、Ⅱ级与Ⅰ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0.018, P = 0.925,0.899)。

    妊娠组子宫内膜在VI、FI 、VFI方面比较均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组子宫内膜下在VI、FI 、VFI方面比较均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  3  2 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血流参数和血管化程度比较($\bar x \pm s $)(1)
    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degree of vascularization of endometrial and subendometri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 \pm s $)(1)
    组别 n 子宫内膜
    VI FI VFI
    妊娠组 48 22.41±3.12 32.15±2.63 6.59±1.09
    未妊娠组 58 16.54±2.56 28.66±2.60 4.89±0.88
    t / 6.973 4.475 4.254
    P / 0.001* 0.00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2 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血流参数和血管化程度比较($\bar x \pm s $)(2)
    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degree of vascularization of endometrial and subendometrial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bar x \pm s $)(2)
    组别 n 子宫内膜下
    VI FI VFI
    妊娠组 48 44.23±3.79 33.27±3.07 15.62±2.27
    未妊娠组 58 36.15±3.55 30.79±3.17 11.16±2.07
    t / 7.606 3.573 7.552
    P / 0.001* 0.001* 0.001*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是生殖医学领域的关键环节,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准确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对辅助生殖者胚胎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1213]。传统评估方法包括宫腔镜检查和组织活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殖医学领域的需求,传统方法对辅助生殖者评估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与不足,传统评估方法无法提供动态、实时的信息,其次,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导致子宫内膜潜在的损伤,从而对胚胎着床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宫腔镜检查给患者带来不适或存在轻微疼痛感,在宫腔镜检查时往往需要在宫颈处局部麻醉,且存在一定风险,检查后需要足够时间恢复[1415];组织活检虽然能够提供子宫内膜的病理学信息,但同样属于一种有创性操作,极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出血等并发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不良影响[1617]。相比之下,近年来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发展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非侵入性、安全与可重复评估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克服传统方法的创伤性和不便性,为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手段。

    经阴道三维超声是1种无创、无痛、无辐射且属于非侵入性的超声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与准确性的特点,能够提供辅助生殖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血流以及容积等方面的详细信息[18]。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分型对于判断其容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子宫内膜的A型和B型在接受胚胎移植时有着不同的成功率。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类型与妊娠成功概率具有明显相关性,妊娠组A型子宫内膜妊娠率最高,为59.57 %、B型为37.93 %、C型妊娠率最低仅为30.00 %,说明子宫内膜类型对妊娠具有重要影响,利于胚胎着床与发育的子宫内膜类型是A型,在超声评估中子宫内膜类型的判定有助于预测妊娠者生育能力,陈慧佳等[19]研究表明,子宫内膜A型与子宫内膜B型妊娠率分别为78.48%、45.76%,而子宫内膜C型妊娠率最低,观点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其次,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与妊娠率也呈显著相关性,结果中,Ⅰ级血流分型妊娠率最低,仅为15.63 %,Ⅱ级为46.67 %,Ⅲ级最高为65.91 %,说明子宫内膜血流状态对妊娠影响的重要性,妊娠者良好的血流状态则有助于提高妊娠率。研究还显示,妊娠组子宫内膜容积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 < 0.05),子宫内膜的容积是评估其容受性的重要参数,研究数据则说明子宫内膜的容积太小则不利于胚胎着床,而大小适中的子宫内膜容积则可以成功提升成功率,子宫内膜容积的增加与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有关,可以更好满足胚胎的发育需求。

    经阴道三维超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情况[20]。血流指数、血管化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参数是反映子宫内膜营养供应和血流灌注程度的指标,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血流丰富、血管化程度高的子宫内膜更有利胚胎的着床[21-23]。研究发现,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血管化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 < 0.05),表明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具有更好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发育情况,其良好的血流灌注可以为胚胎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促进其正常胚胎发育与着床。杨彬等[24]学者研究认为较高的VI、FI和VFI值表明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较好,有利于胚胎的植入和发育,同时,适当的血管化程度可能有助于提高IVF-ET的成功率,对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通过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呈现显著的创新性和独特价值,相较于传统的有创检查方法,经阴道三维超声方法具非侵入性、安全,降低患者不适感和风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25-26];研究还强调血流指数、容积等参指数对胚胎着床与发育的重要性,为优化辅助生殖治疗方案提供新方向,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为辅助生殖医学带来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传统评估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有创性、局部麻醉需求及潜在并发症。经阴道三维超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通过形态、血流等方面评估,判断子宫内膜容受性,其中子宫内膜类型、血流状态和容积与妊娠成功率密切相关;良好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发育有助于提高着床率,而适中的子宫内膜容积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血流指数和血管化程度反映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情况,对胚胎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经阴道三维超声作为一种准确评估方法,对于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存在样本选择偏倚的问题,同时,研究仅关注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而胚胎着床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加大样本,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而经阴道三维超声为其准确评估提供可靠超声诊断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容积、血流参数指标信息,对评估子宫内膜的适应性、血流灌注情况以及胚胎着床具有重要意义。

  • 图  1  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 HWL 和 HWT 的影响

    A: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HWL的影响;B: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HWT的影响。与结扎前比较,*P < 0.05,**P < 0.01,***P < 0.001。

    Figure  1.  Effects of left sciatic nerve ligation on HWL and HWT in rats

    图  2  针刀治疗 CCI 大鼠对 HWL 和 HWT 的影响

    A:左HWL;B:右HWL;C:左HWT;D:右HWT。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 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001。

    Figure  2.  Effects of needle knife-therapy on HWL and HWT in CCI rats

    图  3  针刀治疗和吗啡对 CCI 大鼠的镇痛作用比较

    A:左HWL;B:右HWL;C:左HWT;D:右HWT。针刀组与吗啡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WL和HWT比较,* P < 0.05,** P < 0.01,***P < 0.001。

    Figure  3.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needle-knife therapy on CCI rats were compared to morphine analgesia

  • [1] 靳勇,蔡少忍.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9-30.
    [2] 杨艺,谭龙旺,张勇. 硬膜外类固醇注射与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江西中医药,2019,50(1):34-36.
    [3] 冯彦辉,郝丹.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0):68-70.
    [4] 栾希文. 小针刀疗法联合中药熏洗对颈肩腰腿疼痛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1):58-59. doi: 10.3969/j.issn.1006-978X.2021.01.028
    [5] Bennett G J,Xie Y K. A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 in rat that produces disorders of pain sensation like those seen in man[J]. Pain,1988,33(1):87-107. doi: 10.1016/0304-3959(88)90209-6
    [6] 朱伟炜,苏寅,李荣,等.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3):144-148.
    [7] 叶青华,张一沛,汪海燕.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5):108-110.
    [8] 卢胜春,陈春花. 针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106-108.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0.20.042
    [9] 朱迎元. 腰大肌损伤性腰腿痛患者接受针刀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3):109-112. 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21.23.034
    [10] Zhu J,Zheng Z,Liu Y,et al. The effects of small-needle-knife therapy on pain and mobility from knee osteoarthritis: A pilot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 Clin Rehabil,2020,34(12):1497-1505. doi: 10.1177/0269215520938852
    [11] 谢敏娇,冯淑兰.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2):40-43.
    [12] 王永志,董福慧,钟红刚,等. 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骨伤,2009,22(6):438-441.
    [13] 张建军,丁宇,杨改平. 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与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5):389-391.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17.05.015
    [14] Wang Y Z,Wang A N,Gao X S,et al. Effect of the small needle knife through the Zusanli(ST36) on behavior and hippocampal expression of NLRP3 and IL-1β in myalgia comorbid depressed rats[J]. Zhongguo Gu Shang,2019,32(12):1151-1155.
    [15] 郭长青,曹榕娟,孙红梅,等. 针刀松解法对第3 腰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 mRNA 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0,35(5):354-358.
    [16] 张立,董介轩,殷志荣,等. 针刀松解对坐骨神经痛大鼠中枢吗啡肽类物质影响研究[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9,42(4):393-398.
    [17] 刘亚南,杨双,董玮,等. 伏核神经细胞GalR2介导针刀干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9):7-12.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14
  • [1] 毛健宇, 陈建军, 阎静楠, 王泉, 詹力, 李石乔, 保文莉.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胸椎高节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40514
    [2] 彭煜航, 李焱娟, 曲婧红, 唐代欢, 张宏伟, 吴睿, 徐世莲.  大鼠伏核甘丙肽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30925
    [3] 杨皓, 张国云, 王德财, 郭云瑞, 张业才, 杨建明.  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和口服镇痛在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31
    [4] 陈彦蓓, 姚萍, 牛华涛.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830
    [5] 郭欣, 赖薇, 李艳华, 陈韵如, 叶傲然, 唐顺松, 罗静.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206
    [6] 刘亚南, 杨双, 董玮, 李崇阳, 徐世莲.  伏核神经细胞GalR2介导针刀干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doi: 10.12259/j.issn.2095-610X.S20210914
    [7] 周银燕, 张宇, 白文娅, 沈艳娟, 邵建林, 赵国良.  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8] 王兴耀, 钱金桥.  超声引导单点和双点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术患者的镇痛比较,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9] 李梦楠, 徐焕焕, 刘亚南, 杨双, 李崇阳, 徐世莲.  伏核神经元ERK1/2在GalR1激活对神经痛大鼠镇痛作用中的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0] 张立, 董介轩, 殷志荣, 石小东, 李皎, 许燕飞, 刘维统, 董玮.  针刀松解对坐骨神经痛大鼠中枢镇痛机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1] 张沛, 邢群智, 李毓, 韩学昌, 董旭, 常俊晓.  电针镇痛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2] 张细丽, 孟汶, 李倩烨, 王国梁, 李彦林, 张小梅.  神经阻滞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3] 魏辉明, 麻伟青, 董发团, 李文锋, 普俊杰, 贺焱峰.  神经病理性疼痛老年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抑制的变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4] 庞佳宁, 刘劲松, 李溪, 王莉竹, 张锡华.  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早期镇痛疗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5] 温开兰.  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6] 陈银忠.  自制针式电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7] 张小超.  苦参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8] 徐阳.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19] 马加庆.  利胆止痛胶囊对小鼠抗抑菌炎、镇痛和利胆作用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 小剂量氯胺酮治疗慢性顽固性灼性神经痛1例报道,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高中德,修芳芳,牛滕滕,刘哲. 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激越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心理月刊. 2024(13): 148-150 . 百度学术
    2. 黎建容,陈淑艳,温小霞,杨宇,郭华贵. 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对精神障碍男性患者的影响研究. 心理月刊. 2023(18): 134-13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93
  • HTML全文浏览量:  1147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6-2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08
  • 刊出日期:  2023-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