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ey and Analysis of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after Radical Breast Cancer Surgery based on Kano Model
-
摘要:
目的 基于Kano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进行调查并对其属性进行界定。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210例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应用Kano模型、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问卷调查表(SCNS-SF34)及Better-Worse二维矩阵对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进行分类,进一步应用要素选择线以及灵敏度筛选出需要重点改进的需求并进行排序。 结果 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必备属性需求2项(5.9%),期望属性需求4项(11.8%),魅力属性需求23项(67.6%),无差异属性需求5项(14.7%)。有15项需求进入到重点改进范围,灵敏度最高为 0.228,最低为0.012。 结论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支持性照护措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after radical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based on the Kano model and define their attributes. Methods 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21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and were hospitalized in a tertiary cancer specialty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1. The Kano model,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hort Form 34(SCNS-SF34), and Better-Worse two-dimensional matrix were used to classify patients' supportive care needs. Furthermore, factor selection lines and sensitivity screening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needs that requi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rank them. Results A total of 21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0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95.2%. There were 2 mandatory attribute needs(5.9%), 4 desired attribute needs(11.8%), 23 attractive attribute needs(67.6%), and 5 indifferent attribute needs(14.7%). Fifteen needs were identified as priorities for improvement, with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being 0.228 and the lowest being 0.012. Conclusio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optimize supportive care measures based on patients’ different needs to enhance their healthcare experience. -
Key words:
- Kano model /
- Breast cancer /
- Surgery /
- Supportive care needs
-
人群中甲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 67%,其中恶性结节占比约 5%~15%[1-2]。多个国家的指南均认为术前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初步判定会极大地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US-FNAB)便捷易行,准确性较高,是目前常被采用的术前“确诊”方式。但受取材人员的操作手法及经验影响,术前的细胞学结果参差不齐。外科医师很难将其作为一类证据采用,尤其对于临床初诊为高风险恶性,而FNA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是否需行手术治疗。因此,本研究将指南推荐的不同穿刺进针角度、取材手法及基于笔者经验的操作细节改善进行两两组合,回顾性分析其优缺点,发掘细节,总结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评估为TI-RADS-4类及以上结节,同时进行了US-FNA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的190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81例,女性1 522例,年龄 15~82岁,平均(50±13) 岁。
1.2 纳入标准
超声扫查规范及结节评价以最新版国际甲状腺结界ATA指南为标准[3]。笔者纳入至少包含TI-RADS-4类及以上的结节数据进行对比,其特征包含以下至少2种:(1)实性;(2)低回声/极低回声;(3) 边界模糊/微分叶;(4)微钙化;(5)纵横比 > 1。
1.3 分组方式
将上述患者资料根据穿刺时进针角度及取材手法两两组合后共分为6类:A1、A2、A3、B1、B2、B3。其中,以我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2019版) [7]穿刺入路分为A、B两类,A类:端侧式入路,穿刺针平面与探头长轴切面无夹角,即穿刺针的整个路径始终与探头长轴切面位于同一平面,超声图像始终能完全显示整个针的路径(平面内,图4a、4b);B类:边侧式入路,穿刺针平面与探头长轴切面存在夹角,即穿刺针的路径仅能部分与探头长轴重合,超声图像仅能显示部分针体或针尖(平面外,图5a)。按2019年指南推荐的取材手法分为3类,1类:抽吸法,穿刺针连接注射器,在进入结节后,保持一定的负压以吸取更多细胞;2类:非抽吸法,穿刺针不连接注射器,以保持针腔内外气压一致;3类:闭压进出法:笔者在指南推荐的2类非注射器抽吸取材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同2类相似,不连接注射器,进针时用手指堵住针尾,保持针腔内有一定气压,至针尖进入取材区时松开,取材结束后再次堵住针尾并退针(图6c)。
1.4 方法
使用GE Logiq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评估选择线阵高频探头甲状腺模式(频率为12 MHz),FNA穿刺选择GE探头甲状腺穿刺模式(频率为12 MHz)。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空腹血糖检测,并排除存在利多卡因过敏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小枕充分暴露甲状腺区。避开大血管、神经规划好最佳穿刺路径,常规消毒铺巾,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使用23G×50~100 mm针进行穿刺取材。穿刺的速度、幅度及穿刺的针数笔者严格遵循2019指南操作规范。使用推片涂片法现场制作细胞学涂片并快速送至病理科行相关细胞学检测。
1.5 细胞学评估结果分类
综合ATA、NCCN、ESMO指南给出的分类及后续治疗意见,笔者将FNA细胞学结果归为3大类:(1)良性病变;(2)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性病变或滤泡性病变;(3)恶性病变及可疑恶性病变。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AUv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6种分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约登指数(以恶性及可疑恶性定义为阳性结果,良性定义为阴性结果进行二分类计算)。对介于良恶性之间的非典型病变则纳入配对卡方检验(Bowker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三分类计算。同时,考虑到回顾性分析中每组样本数量的不同,因此根据6组例数的比例差异对上述两种检验采取加权计算。最终评价不同方法的真实性。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类分组的FNA细胞学结果与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
A1组:共307例,FNA细胞学良性130例,其中13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20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其中1例术后组织学病理为恶性/可疑恶性;157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与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见表1,表2。
表 1 6个组的FNA与病理学结果符合度及对应的kappa一致性检验和常规的评价指标数值(n)(1)Table 1. Consistency for FNA and pathology of six groups and values of corresponding Kappa Consistency Tests (Linear Weighted) and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n)(1)组别 FNA结果 病理结果(n) 总计 Kappa值 良性 非典型病变 恶性/可疑恶性 A1 良性 117 0 13 130 0.91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19 1 20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57 157 总计 117 19 171 307 A2 良性 128 1 15 144 0.904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23 1 24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73 173 总计 128 24 189 341 A3 良性 132 1 6 139 0.959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17 0 17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4 164 总计 132 18 170 320 B1 良性 98 1 22 121 0.845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29 2 31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9 169 总计 98 30 193 321 B2 良性 88 1 24 113 0.821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21 2 23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71 171 总计 88 22 197 307 B3 良性 87 1 20 108 0.852
P = 0.000**非典型病变 0 31 1 32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7 167 总计 87 32 188 307 **P < 0.01。 表 1 6个组的FNA与病理学结果符合度及对应的kappa一致性检验和常规的评价指标数值(%)(2)Table 1. Consistency for FNA and pathology of six groups and values of corresponding Kappa Consistency Tests (Linear Weighted) and convention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2)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约登指数 92.35 100.00 95.47 100.00 90.00 92.35 92.02 100.00 94.95 100.00 89.51 92.02 96.47 100.00 97.69 100.00 95.65 96.47 88.48 100.00 92.07 100.00 81.67 88.48 87.69 100.00 91.20 100.00 78.57 87.69 89.30 100.00 92.36 100.00 81.31 89.30 A2组:共341例,FNA细胞学良性144例,其中15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1例为非典型病变;24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其中1例术后组织学病理为恶性/可疑恶性;173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与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
A3组:共320例,FNA细胞学良性139例,其中6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1例为非典型病变;17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与术后组织学病理完全符合;164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与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
B1组:共321例,FNA细胞学良性121例,其中22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1例为非典型病变;31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其中2例术后组织学病理为恶性/可疑恶性;169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
B2组:共307例,FNA细胞学良性113例,其中24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1例为非典型病变;23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其中2例术后组织学病理为恶性/可疑恶性;171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
B3组:共307例,FNA细胞学良性108例,其中20例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可疑恶性,1例为非典型病变;32例FNA细胞学为非典型病变,其中1例术后组织学病理为恶性/可疑恶性;167例FNA学细胞学为恶性/可疑恶性,术后组织学病理全符合。
2.2 常规评价参数结果
灵敏度:A类分组,即端侧式入路组高于B类边侧式入路分组。A3组最高,为96.47%,最低为B2组87.69%,见图1。特异度:均为100%。准确度:A类分组高于B类分组,最高为A3组97.69%,最低为B2组 91.20%。阳性预测率:均为100%。阴性预测率:A类分组高于B类分组,最高为A3组95.65%,最低为B2组78.57%。约登指数:A类分组高于B类分组,最高为A3组96.47%,最低为B2组87.69%。
2.3 6类分组与术后组织学病理
配对卡方检验(Bowker加权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线性加权)结果见表2、图2,图3。
表 2 6个组的FNA与病理学结果符合度及配对卡方检验(Bowker加权检验)结果(n)Table 2. Consistency for FNA and pathology of six groups and values of corresponding Chi-Square Test (Bowker Weighted Test)(n)组别 FNA结果 病理结果 总计 χ P 良性 非典型病变 恶性/可疑恶性 A1 良性 117 0 13 130 14 0.003** 非典型病变 0 19 1 20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57 157 总计 117 19 171 307 A2 良性 128 1 15 144 17 0.001** 非典型病变 0 23 1 24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73 173 总计 128 24 189 341 A3 良性 132 1 6 139 7 0.072** 非典型病变 0 17 0 17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4 164 总计 132 18 170 320 B1 良性 98 1 22 121 25 0.000** 非典型病变 0 29 2 31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9 169 总计 98 30 193 321 B2 良性 88 1 24 113 27 0.000** 非典型病变 0 21 2 23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71 171 总计 88 22 197 307 B3 良性 87 1 20 108 22 0.000** 非典型病变 0 31 1 32 恶性/可疑恶性 0 0 167 167 总计 87 32 188 307 **P < 0.01。 6类分组与术后组织病理学Bowker加权检验结果:P值由高至低排列为:A3 > A1 > A2 > B3 = B1 = B2;A1、A2、B1、B2、B3组P < 0.01,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3组P值最高,为0.072,P > 0.05,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6类分组与术后组织学病理Kappa一致性检验(线性加权)结果:A3 > A1 > A2 > B3 > B1 > B2;A3组最高,为0.959,最低为B2组为0.82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是一种安全、便捷的术前细胞学 “确诊”方法。并被美国甲状腺协会(ATA)2015版[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19版[5]、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0版[6]及我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2019版[7]的指南公认为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最准确的方法并定义为在甲状腺手术策略制定中的首选及重要依据。回顾文献可发现:引导方式、操作手法、细胞学分析水平等多个因素会对其诊断准确性有较大影响[8-11]。因此,基于指南推荐的2种引导方式和2类操作手法,及笔者对操作细节的改进,共将其分为6组进行评估。在使用灵敏度,特异度等传统指标对比几种方式与金标准的符合情况评价时,笔者仅能采用真阳性、真阴性的例数进行计算,但病理结果中常存在第三种可能——非典型病变,即介于阳性与阴性之间,即使病理金标准也无法明确将其划定阴阳性的情况。为了方便计算,笔者将不确定的直接忽略或将其归为真阳性或真阴性组(仅能进行2×2计算,而不能进行3×3运算)。本次6种分组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率均100%,其原因在于FNA结果为阳性患者均接受了进一步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也肯定为阳性,因此该两项传统指标毫无作用。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本次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只能选择忽略非典型病变的数据,而表一、二中的非典型病变病例中明显是存在漏诊的。所以,传统指标在评估存在非典型病变情况的甲状腺相关研究中确实不严谨。当然,也可以使用约登指数来评价,但该指标也是通过灵敏度与特异度计算而来,同样不准确。
考虑到每个分组中的病例数比例的差异,笔者使用了配对卡方检验中的Bowker加权检验[12]和一致性检验中的Kappa线性加权检验[13]以更客观、更精准的指标分别评价各不同分组与术后病理金标准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可以看到,表1及图2中Bowker检验除A3组P值大于0.05,其余组P值均小于0.05。P值 > 0.05表明两组比较不存在差异,P值 < 0.05代表两组比较存在差异,即A1、A2、B1、B2、B3组FNA细胞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存在差异,而A3组FNA细胞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A3组的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度非常高,统计学上不存在差异。当然,从数值上我们可以看到P值 = 0.072,很接近0.05,但A3组明显优于其他组。
病理结果良性与恶性/可疑恶性之间的距离要远于良性与非典型病变之间的距离,加之每组病例比例的不同,笔者采取Kappa检验中的线性加权进行计算。结果中, A3组系数0.959为最高, B2组系数0.821为最低。Kappa系数值越大,一致性越高,系数介于0.6~0.8之间表明一致性较强,介于0.8~1.0之间表明一致性很强。本次分析中,A3组的一致性结果也是最佳的。
上述结果表明,A系列分组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更小、一致性更高,尤其是A3组几乎与组织病理学不存在差异,符合度较高。换句话说,2019穿刺指南推荐的两种穿刺界面选择中,分组为A系列的端侧式入路是优于分组为B系列的边侧式入路的。经笔者总结经验、改进细节后使用的3系列闭压进出法优于指南提供的抽吸法和非抽吸法。
笔者合统计学结果来剖析这6种分组的优缺点:(1)、A系列能始终显示出整个穿刺针的实时位置情况,尤其是能确认针尖取材区与瘤体的关系(图4),即能保证取材区在瘤体内;(2)、B系列的两种探头放置方式尽管能显示出瘤体的范围,但由于穿刺针时短轴入路,即仅有针体或针头能在声像图中被分别捕捉到。此时很难保证声像图中的强回声点管始终为针尖,也许针尖取材区已超出瘤体范围(图5)。当然也有操作者在穿刺时采用从未见点管强回声至见到强回声时的深度差异来保证移动取材,此种方法虽然能保证取到瘤体内细胞,但同时也吸入了周围细胞,稀释了瘤体细胞,造成漏诊,这也与统计学结果分析相符。
在此,笔者通过示意图来展示分类中1、2、3类穿刺抽吸法的区别。3种穿刺抽吸法在进针过程中来自甲状腺组织及散落的细胞压力几乎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针体内的压力不同:1类为抽吸法,即注射器内产生的负压增加甲状腺组织及散落细胞进入针体的量;2类为非抽吸法,即来自组织及散落细胞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细胞在穿刺针的移动中自然流入针体;3类为闭压进出法,穿刺进针前用手指堵住针尾,保证针体内的一定气压,可以对抗进针过程中途经正常组织时进入针体的非瘤体区细胞的量,当针尖到达瘤体范围内时,松开针尾,使更多的瘤体细胞进入针体,必要时可连接注射器吸取更多细胞。退针时,再次用手指堵住针尾,保持针体内存在一定压强,避免退针时组织间隙的负压将针体内的瘤体细胞倒吸,同时也能在微观层面减少种植转移的风险(图6)。
综上所述,端侧式入路闭压进出取材法是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最接近的FNA细胞学检查方式,不仅是基于日常大量的穿刺操作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更是统计学对其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评价结果。
-
表 1 Kano模型需求分类属性评估表
Table 1. Kano model needs classification attribute evaluation table
正向问题 负向问题 喜欢 理应如此 无所谓 能忍受 不能忍受 喜欢 Q A A A O 理应如此 R I I I M 无所谓 R I I I M 能忍受 R I I I M 不能忍受 R R R R Q 表 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 = 200)
Table 2. General profile of the study subject(n = 200)
项目 类别 人数(n) 构成比(%) 年龄(岁) 20~ 5 2.5 30~ 29 14.5 40~ 81 40.5 50~ 61 30.5 60~ 20 10.0 ≥70 4 2.0 文化程度 小学 48 24.0 初中 44 22.0 高中、中专或职高 45 22.5 大专及以上 63 31.5 婚姻状况 已婚 179 89.5 未婚或离异或丧偶 21 10.5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 2000 111 55.5 2000~ 41 20.5 3000~ 38 19.0 ≥ 5000 10 5.0 病期 Ⅰ期 23 11.5 Ⅱ期 122 61.0 Ⅲ期 37 18.5 Ⅳ期 18 9.0 主要照顾者 配偶 134 67.0 子女 40 20.0 父母 11 5.5 护工或保姆或亲戚 15 7.5 已接受治疗 手术 64 32.0 手术 + 化疗 109 54.5 手术 + 放疗 5 2.5 手术 + 化疗 + 放疗 22 11.0 表 3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分类(n = 200)
Table 3. Classific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after Radical Breast Cancer Surgery(n = 200)
维度 条目 A I M O R Kano模型分类 SI DSI 二维矩
阵分类生理与日常生活
需求2. 疲乏无力 101 65 7 21 6 A 0.63 −0.14 A 3. 感觉不适 87 64 18 27 4 A 0.58 −0.23 A 4. 需要帮助做家务 59 130 2 6 3 I 0.33 −0.04 I 5. 无法做原先能做的事 77 89 12 16 6 I 0.48 −0.14 I 6. 疼痛 64 28 84 22 2 M 0.43 −0.54 M 心理需求 1. 焦虑 135 41 4 15 5 A 0.77 −0.10 A 7. 情绪低落或感到沮丧 107 53 12 21 7 A 0.66 −0.17 A 8. 感到悲伤 106 51 12 24 7 A 0.67 −0.19 A 9. 害怕癌症扩散 69 27 24 77 3 O 0.74 −0.51 O 10.担心疗效不理想 61 34 35 66 4 O 0.65 −0.52 O 11.感到前途未卜 82 60 27 31 0 A 0.57 −0.29 A 12.学习如何自我控制 127 55 2 15 1 A 0.71 −0.09 A 13.保持良好外表 117 69 3 10 1 A 0.64 −0.07 A 14.面对死亡的感受 79 70 17 30 4 A 0.56 −0.24 A 15.担心您的亲人为您担忧 94 58 14 33 1 A 0.64 −0.24 A 性需求 16.性感受改变 68 123 4 5 0 I 0.37 −0.05 I 17.性关系改变 65 128 1 6 0 I 0.36 −0.04 I 18.得到有关性关系知识 70 119 4 6 1 I 0.38 −0.05 I 照顾与支持需求 19.有更多选择专科医师的机会 85 58 19 33 5 A 0.61 −0.27 A 20.有更多选择看病的医院的机会 105 43 19 29 4 A 0.68 −0.24 A 21.医务人员让您感到您的感受是正常的 89 47 22 41 1 A 0.65 −0.32 A 22.医务人员能及时满足你的生活需要 103 69 11 17 0 A 0.60 −0.14 A 23.医务人员能认可和关切您的感受及情感需要 111 47 18 24 0 A 0.68 −0.21 A 卫生系统与信息
需求24.提供与疾病护理有关的资料 131 37 9 22 1 A 0.77 −0.16 A 25.提供关于如何处理您的不适症状和治疗副作用的资料(文字、图片、绘画) 133 41 9 17 0 A 0.75 −0.13 A 26.解释有关检查 65 31 13 90 1 O 0.78 −0.52 O 27.选择有关治疗前能充分了解各种治疗的好处和副作用 66 32 22 80 0 O 0.73 −0.51 O 28.尽快知道检查结果 70 48 46 36 0 A 0.53 −0.41 A 29.医务人员能告知您的癌症已控制或缓解 61 24 81 33 1 M 0.47 −0.57 M 30.医务人员能指导您促使疾病好转的一些做法 93 34 39 34 0 A 0.64 −0.37 A 31.您/您的家人可以在有需要时咨询专家
(如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专科护士)112 40 25 23 0 A 0.68 −0.24 A 32.医务人员将您当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例来看待 95 59 25 21 0 A 0.58 −0.23 A 33.您能在一个环境优良的医院接受治疗 102 46 13 39 0 A 0.71 −0.26 A 34.您可以与指定的一位医务人员讨论您各方面的情况,您的治疗与随访 128 34 19 19 0 A 0.74 −0.19 A 表 4 乳腺癌根治性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灵敏度分析
Table 4.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after Radical Breast Cancer Surgery
排序 项目 Kano模型分类 R 1 26.解释有关检查 O 0.228 2 9.害怕癌症扩散 O 0.194 3 27.选择有关治疗前能充分了解各种治疗的好处和副作用 O 0.184 4 10.担心疗效不理想 O 0.121 5 24.提供与疾病护理有关的资料 A 0.077 6 1.焦虑 A 0.068 7 25.提供关于如何处理您的不适症状和治疗副作用的资料(文字、图片、绘画) A 0.054 8 34.您可以与指定的一位医务人员讨论您各方面的情况,您的治疗与随访 A 0.052 9 33.您能在一个环境优良的医院接受治疗 A 0.044 10 29.医务人员能告知您的癌症已控制或缓解 M 0.035 11 30.医务人员能指导您促使疾病好转的一些做法 A 0.025 12 21.医务人员让您感到您的感受是正常的 A 0.019 13 20.有更多的机会选择看病的医院 A 0.014 14 31.您/您的家人可以在有需要时咨询专家(如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专科护士) A 0.014 15 12.学习如何自我控制 A 0.012 -
[1] 焦得闯,刘真真,刘荫华. 中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2):128-131. [2] 张曦,杜雪,王荣,等. 乳腺癌术后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纵向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20,35(20):1-5,13. [3] Fitch M I. Supportive care framework[J]. Can Oncol Nurs J,2008,18(1):6-24. doi: 10.5737/1181912x181614 [4] Nolan T,Bisognano M. Finding the balance between quality and cost[J]. Heathc Financ Manage,2006,60(4):67-72. [5] Mkpojiogu E O,Hashim N 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no model’ s customer satisfaction scores and self-stated requirements importance[J]. Springerplus,2016,27(5):197. [6]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7] Boyes A,Girgis A,Lecathelinais C. Brief assessment of adult cancer patients' perceived need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34-ite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 (SCNS-SF34)[J]. J Eval Clin Pract,2009,15(4):602-606. doi: 10.1111/j.1365-2753.2008.01057.x [8] Au A,Lam W W,Kwong A,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hort-for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 Questionnaire (SCNS-SF34-C)[J]. Psychooncology,2011,20(12):1292-1300. doi: 10.1002/pon.1851 [9] 林怿昊,靳淑雁,李欢. 基于Kano模型的深圳市乳腺癌防治需求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22,35(12):69-74. [10] 张屹立,张招椿,胡海源,等. 基于Kano模型的基层医务人员需求分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2):49-52,55. doi: 10.14055/j.cnki.33-1056/f.2020.12.015 [11] 赵平. 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336-337. [12] 刘迪. 基于用户需求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优化策略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13] 盛源,高伟,姜玫,等. 癌症患者诊断知情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护理学杂志,2021,36(17):78-81. [14] 谌永鸿. 基于Kano模型的住院患者体验优化策略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15] 舒丹,陈凤菊,喻思红,等. 癌症患者照顾者对病情告知偏好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医学与哲学,2023,44(2):57-62. [16] 张俊,杨佳,李苗.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青年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3,9(5):874-878. [17] 胡海北,权广前,陈强,等.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癌症进展,2019,17(4):445-448. [18] 夏磊,马丽春,艾祎,等. 652 例住院患者满意度分析与评价[J]. 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59-61. [19] 高丽佳,汪晖,谌永鸿,等. 基于Kano模型的患者体验要素筛选及策略优化[J]. 护理学杂志,2021,36(9):47-50. [20] 郭雪花.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医疗装备,2022,35(21):171-174. [21] 张慧芳,林子涵,李津,等. 乳腺癌病人癌症复发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J]. 护理研究,2022,36(22):4013-4017. [22] 李燕,张曦,杜雪,等. 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病人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纵向研究[J]. 全科护理,2020,18(24):3234-3238. 期刊类型引用(1)
1. 孙斌,刘长乐,林福建,曾林胜,黄友贞. 25G型细针对彩超引导下富血供甲状腺结节下穿刺标本满意率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24(12): 57-6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